蜜雪冰城冰淇淋

搜索文档
2元冰淇淋被骂上热搜,雪王又被审判了
36氪· 2025-08-01 18:15
蜜雪冰城冰淇淋融化事件 - 蜜雪冰城冰淇淋因融化速度快引发社交平台热议,相关话题登上热搜TOP1 [5][6] - 消费者体验反馈包括"出门吃不了几口就化得到处都是"、"刚拿到手没几秒就开始滴水"等 [6][9] - 公司客服回应称配方未改,店员解释夏季高温加速融化,建议尽快食用 [10] 冰淇淋融化速度的科学解释 - 专业指标"抗融性"受添加剂、原料、生产工艺等多因素影响 [29] - 蜜雪冰淇淋属于软冰类型,制作温度-5℃至-7℃,远高于硬冰的-18℃储存温度 [29] - 冰淇淋固形物含量仅20%-30%,水分占比70%-80%,乳脂含量4%-6%导致锁水能力弱 [31] - 未大量使用增稠剂(对比高价雪糕0.04%添加量),空气混入50%加速结构塌陷 [32][34] 低价策略与品牌定位 - 2元冰淇淋为引流单品,客单价低可能影响门店盈利 [38] - 低价成为品牌"社交货币",上海地域梗被公司玩梗转化为流量 [41][47][49] - 品牌通过低价建立消费者好感,暂无需急于升级 [40] 行业对比与消费者心理 - 钟薛高曾因"高温不化"事件引发添加剂质疑,导致口碑销量双下滑 [14][16][17] - 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焦虑在低价产品前被弱化 [39] - 2元冰淇淋满足大众基础需求,提供"五分钟清凉"的性价比体验 [52]
哈根达斯还是不够贵
36氪· 2025-07-30 17:11
核心观点 - 哈根达斯在中国市场面临严峻挑战,包括门店关闭、客流量下滑和市场份额被挤压 [4][5][7] - 新式茶饮品牌的崛起对哈根达斯形成直接竞争,导致其高端定位受到冲击 [19][24][25] - 哈根达斯尝试通过渠道转型和产品降价应对困境,但受限于供应链特性难以实现规模扩张 [25][36][37] 市场表现 - 2025财年三季度母公司通用磨坊净销售额同比下滑5%,中国门店客流量出现两位数百分比下滑 [7] - 过去五年冰淇淋业务收入从8.2亿美元下滑至7.2亿美元,北美市场销售额三年下滑近10亿瑞士法郎 [9] - 2023年在中国关停81家门店,而竞争对手DQ门店总数已达1695家 [5] 品牌定位与历史 - 中国市场双球冰淇淋定价9.89美元为全球最高,较美国7.06美元溢价40% [11][12] - 1990年代进入中国时定位高端,全球900家门店中有400家在中国,年均销售额增长率达23% [11] - 通过奢华门店设计、高端商场选址和专属冰柜维持品牌形象,曾被称为"买得起的奢侈品" [12][16][17] 竞争环境 - 新式茶饮将价格带降至15-25元区间,与哈根达斯形成直接竞争 [24][28] - 购物中心黄金位置被喜茶等品牌取代,多地门店被迫搬迁至负一层 [25] - 星巴克在中国市场也被瑞幸超越,反映出高端定位在大众化趋势下的困境 [33][34] 转型尝试 - 2022年成立哈根事业部,整合餐饮、零售、电商渠道,重点发力商超和便利店 [25] - 推出9.9元咖啡引流,冰淇淋产品采取组合优惠促销 [36][39] - 尝试学习星巴克打造"第三空间",但效果有限 [21][25] 行业特性 - 冰淇淋供应链具有冷链成本高、保鲜期短、损耗率高等特点 [37] - 线上销售渗透率仅20%左右,渠道建设相对薄弱 [25] - 意大利Gelato以30-60元高价实现10%增速,显示超高端市场仍有机会 [41]
钟薛高破产清算、哈根达斯关店40%,是谁杀死了“雪糕刺客”?
36氪· 2025-07-13 10:33
雪糕行业现状 - 钟薛高天猫旗舰店仅剩三款口味在售,客服回应称"公司经营困难"[2] - 哈根达斯全国门店从400+家锐减至250家,关闭超150家门店[2][12] - 钟薛高创始人被曝卖红薯还债,公司司法诉讼高达90条[2][8] 品牌历史与市场表现 - 钟薛高2018年以66元"厄瓜多尔粉钻"雪糕一鸣惊人,创办16个月营收破亿,2021年销售额突破10亿元[10] - 哈根达斯2025财年在华销售额同比下降3.2%,客流量两位数下滑,母公司通用磨坊全年净利润降8%[12] - 茅台冰淇淋长期复购率低于20%,主动收缩业务并关闭门店[21] 消费者态度与市场变化 - 超六成消费者认为雪糕高定价是"溢价太高,营销成本堆起来的"[21] - "雪糕护卫"成为消费关键词,北京上海实施《冰品明码标价规定》[22] - 蜜雪冰城2元冰淇淋年销超10亿支,1元中街老冰棍受追捧[28] 品质与信任危机 - 钟薛高2021年因"特级红提实为散装红提"致歉,2022年"31度室温下放1小时不化"事件引发12亿阅读量[16][17] - 职业打假人测算钟薛高18元轻牛乳雪糕原料成本仅1.32元[20] - 卡士酸奶出现霉斑问题,消费者质疑高端酸奶品质[28] 行业趋势与竞争格局 - 新茶饮以"饮品+冰品+社交空间"跨界冲击冰淇淋市场[21] - Gelato冰淇淋凭借新鲜健康和低糖低脂卖点,部分门店日销售额达八九万元[29] - 野人先生抖音话题播放量合计5.7亿次,成为新晋流量品牌[29] 餐饮行业连锁反应 - 盒马16.9元/片欧包被称"面包刺客",消费者认为口感与普通面包差异有限[26] - 美团数据显示2024年人均堂食单价同比下降10.2%,47.8%餐饮商户降低人均价位[28] - 郑州万达文华酒店外摆摊位37分钟营业额超3万元,价格亲民是关键[29]
河南F4,没有人能逃得过
华尔街见闻· 2025-07-03 18:25
河南企业家群体崛起 - 蜜雪冰城创始人张红超、张红甫兄弟以1179.4亿元身家登顶河南首富,取代牧原股份秦英林夫妇[4] - 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曾短暂登顶河南首富,与蜜雪冰城、胖东来共同构成新兴商业群体[4][5] - 这批企业家无显赫背景,但通过供应链改造和情绪把握重塑中国消费格局[6] 企业商业模式分析 蜜雪冰城 - 97.6%收入来自向加盟商出售原材料(94.3%)和设备(3.3%),服务收入仅占2.4%[18] - 4.6万家门店采用"卖铲人模式",规避餐饮业口味依赖与厨师流失风险[19] - 主打性价比策略,2元冰淇淋和4元柠檬水成为"穷鬼快乐水"[8][9] 泡泡玛特 - LABUBU玩偶创造社交货币价值,成为全球潮流符号[10] - 通过情绪价值满足消费者身份认同需求,3000亿市值获投资人青睐[10][11] - 依托东莞等地强大供应链实现全球快速铺货[22] 胖东来 - 2024年创近170亿元销售额,单店收入超同行[14] - 提供极致服务:免费纸杯热水、宠物暂存、老花镜等[13] - 员工福利包括中上水平工资、"不开心假"和"委屈奖"[14] 行业趋势与影响 - 河南消费企业崛起代表中国商业向产业深度和人文关怀转型[7] - 蜜雪冰城和泡泡玛特市值分别超2000亿港元和3500亿港元[23] - 与湖南茶颜悦色等形成对比,河南成为新消费高地[16][17] 供应链优势 - 蜜雪冰城通过原料垂直整合实现成本优势[20] - 胖东来自建工厂保障商品质量[22] - 三家企业均依托强大供应链体系支撑业务扩张[22]
几个河南人,拿捏时代情绪
华尔街见闻· 2025-07-02 20:00
河南企业家崛起 - 蜜雪冰城创始人张红超、张红甫兄弟以1179.4亿元身家登顶河南首富,取代牧原股份秦英林夫妇 [2] - 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曾短暂登顶河南首富,公司市值上升带动身价水涨船高 [2] - 蜜雪冰城、泡泡玛特、胖东来等企业创始人无显赫背景,但通过供应链改造和情绪把握重塑消费格局 [2] 企业核心策略 - 蜜雪冰城定位性价比,2元冰淇淋和4元柠檬水吸引年轻消费者,成功押注"穷鬼经济" [4] - 泡泡玛特通过LABUBU玩偶创造社交货币价值,满足全球中产消费者身份认同需求 [5][6] - 胖东来提供极致服务,如免费纸杯、宠物暂存地、老花镜等,2024年创下近170亿元销售额 [7][8] 供应链与商业模式 - 蜜雪冰城97.6%收入来自向加盟商出售原材料和设备,4.6万家门店采用标准化操作模式 [10] - 胖东来自营商品如酱油来自自有工厂,与京东物流合作建设供应链产业基地 [11] - 泡泡玛特依托东莞潮玩供应链,LABUBU玩偶快速进入全球市场并本土化 [11] 市场表现与估值 - 蜜雪集团股价533港元/股,市值超2000亿港元;泡泡玛特股价258.2港元/股,市值近3500亿港元 [12] - 蜜雪冰城和泡泡玛特被称为"新消费三杰",股价居高不下 [12] - 泡泡玛特IP生命周期短暂,此前曾因爆火IP青黄不接陷入低迷 [13] 行业趋势 - 河南消费企业如巴奴火锅、锅圈食汇排队IPO,代表中原消费崛起 [8] - 河南企业承接时代情绪,提供产业深度、效率与人文关怀结合的多元化样本 [2][9] - 蜜雪冰城和泡泡玛特分别以供应链壁垒和IP壁垒为核心竞争力,但后者更依赖流量逻辑 [12][13]
哈根达斯中国门店拟分拆 高端冰淇淋神话终结?
新浪证券· 2025-06-19 13:55
业务出售计划 - 美国食品巨头通用磨坊正考虑出售其在中国的哈根达斯门店业务,潜在交易价值可能达数亿美元 [1] - 出售计划源于哈根达斯在中国市场连续多季度门店客流量双位数下滑,以及过去四年中国门店数量减少近两成 [1] - 通用磨坊已与顾问展开合作评估出售事宜,正式出售流程可能在2025年启动 [2] - 公司近期持续进行业务重组,本季度将计入约7000万美元重组费用,整个重组项目预计耗资1.3亿美元 [2] 市场表现与挑战 - 哈根达斯在华门店客流量连续三个季度出现双位数下滑 [2] - 2025财年第二季度通用磨坊国际业务有机净销售额下降3%,主要源于中国和巴西市场的下降 [3] - 哈根达斯在华门店客单价达到58.36元,而蜜雪冰城冰淇淋价格仅为2元/支 [3] - 2024年伊利冷饮收入同比下滑18.4%至87.2亿元,蒙牛冰淇淋收入同比下滑14.1%至51.75亿元 [3] - 截至2025年6月12日,哈根达斯在中国内地仅剩263家门店,较2021年9月的400家减少近两成 [3] 业务转型与战略调整 - 公司未来将重点发力零售渠道,自2016年起已布局超市冰柜渠道 [4] - 手持系列产品在零售渠道有巨大增长潜力,公司将加强渠道渗透、增加销售点、改善产品陈列 [4] - 公司正全力进军抖音、本地生活、小红书等兴趣电商平台,从"人找物"转向"物找人"的模式 [4] - B端业务占比更大、增速更快,涵盖高铁与高端航线餐食、高级酒店下午茶、景区文创冰淇淋、高端自助餐供应 [5] - 2022年成立专门事业部整合门店、餐饮、零售及电商等多个渠道,同时推动卡券业务发展 [5] 行业趋势与竞争格局 - 冰淇淋市场进入"质价比"时代,近两年能够在市场上"走量"的新品集中在3-5元价格带 [6] - 在中国冰淇淋连锁领域,2023年哈根达斯市占率超过15%,稳居第二位 [6] - 在冰淇淋零售市场,哈根达斯排名第十,2023年市场份额超过2%,且预计2024年将维持上涨势头 [6] - 公司已重点转向零售和餐饮服务等利润更高、增长机会更大的业务 [7]
海伦司市值缩水9成,为何难成“酒馆界蜜雪冰城”?
经济观察网· 2025-06-18 18:40
海伦司经营困境分析 - 市值从2021年的302亿港元暴跌至18亿港元,跌幅超94% [2] - 2024年营收仅7.52亿元,同比大降37.8%,净亏损7797.6万元 [2] - 同店单店日均销售额从1.21万元下滑至0.95万元,降幅21.5% [4] - 自有啤酒收入暴跌70%,门店总数从782家锐减至579家 [4] - 客群中仅34%愿意带朋友前往,远低于同业68%的水平 [5] 扩张与收缩历程 - 门店数量从2018年84家猛增至2021年末782家 [3] - 2022年净亏损达16亿元,两年内关闭500多家直营店 [4] - 2023年短暂盈利1.8亿元后,2024年再现亏损 [4] - 加盟店日均销售额从7100元降至5000元,同比下降近三成 [10] 商业模式困境 - 前期加盟店投入需60万元以上,远高于蜜雪冰城21万元 [6] - 人力成本大涨72.5%达10.04亿元 [7] - 消费时段集中在晚上8点后,需极高客流量和翻台率 [7] - 高端市场被精酿酒吧占据,低端市场被便利店侵蚀 [7] - 露营酒馆、居家微醺等新场景分流传统客流 [8] 蜜雪冰城对比分析 - 2024年营收增长22.29%至248.3亿元,净利润增长41.41%至44.37亿元 [2] - 锁定三四线城市商业街区,采用"农村包围城市"战略 [8] - 通过2元冰淇淋爆品引流,带动6-9元高利润产品 [9] - 精简产品提升供应链效率,后端盈利模式成熟 [9] 转型尝试与挑战 - 2023年推出"嗨啤合伙人"加盟计划,门店增至424家 [10] - 加盟政策调整为原材料加价模式,延长回本周期 [10] - 社区店模式发展9个月未在财报体现 [10] - 酒水渠道面临1919、盒马等强大竞争对手 [10] 行业本质洞察 - 酒吧生意核心在于酒以外的内容如音乐、氛围、社交 [11] - 低价策略在社交空间场景可能削弱核心价值 [11] - Z世代社交方式多元化,传统小酒馆替代性增强 [11] - 特色小酒馆如"大冰的小屋"凭借IP文化站稳细分市场 [11]
通用磨坊回应哈根达斯中国门店出售,高端冰淇淋风光不再?
北京商报· 2025-06-12 21:18
公司动态 - 哈根达斯母公司通用磨坊考虑出售中国门店业务 谈判处于初期阶段 可能决定不出售并继续通过超市和便利店渠道销售产品 [1][3] - 通用磨坊2025财年第三季度净销售额48亿美元(约34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 净利润6 26亿美元(约45 3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7% 未达投资者预期 中国所在国际市场净销售额同比下降3% 主因系中国与巴西市场收入下滑 [3][4] - 公司曾于2019年出售优诺酸奶中国业务 称该决定基于中国酸奶市场竞争策略改变 [4] 市场表现 - 哈根达斯在华门店客流量连续出现双位数下滑 公司CEO在德意志银行全球消费品论坛及业绩说明会上均提及此现象 [3] - 截至2025年6月12日 哈根达斯门店数量385家 较半年前减少近20家 67%以上门店分布在一线和新一线城市 73 51%为商场店 [6] - 客单价达58 36元 显著高于主要竞争对手DQ(23 17元) 两者市占率分列中国冰淇淋连锁品牌前两名 [5] 竞争环境 - 现制茶饮品牌快速崛起冲击传统冰淇淋连锁 蜜雪冰城2023年新增门店5000-6000家 基础款冰淇淋仅售2元/支 [5] - 新锐品牌野人先生凭借特色产品(开心果 五常大米等)实现超越 客单价28 89元 截至2025年6月拥有566家门店 [5] - 行业呈现多元化 个性化发展趋势 近五年冰淇淋品质显著提升 消费者不再局限于高端产品 [6] 战略调整 - 尝试增加零售 电商等多元渠道 门店增设外带咖啡业务 2022年成立哈根事业部整合全渠道并发展卡券业务 [6] - 分析师指出需跟上本土化零售业态变化趋势 现制茶饮崛起显著分流传统零售食品流量 [6] - 高毛利模式与中国市场成熟度不匹配 但降价存在市场份额未提升带来的风险 [7]
高端冰淇淋卖不动了?哈根达斯中国业务或被卖掉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2 18:17
哈根达斯中国业务潜在出售 - 通用磨坊正考虑出售在中国的哈根达斯冰淇淋门店 可能于2025年启动出售流程 寻求数亿美元价格 [3] - 目前谈判处于初期阶段 公司可能最终决定不出售 [3] - 通用磨坊中国对出售传闻回应"不予置评" [3] 哈根达斯在华经营现状 - 哈根达斯在华门店客流量出现双位数下滑 [4] - 哈根达斯客单价达58.36元 远高于蜜雪冰城2元/支的基础款冰淇淋价格 [6] - 冰淇淋市场整体收缩 2024年伊利冷饮收入下滑18.4%至87.2亿元 蒙牛冰淇淋收入下滑14.1%至51.75亿元 [7] 市场环境变化 - 国内消费市场转向性价比 蜜雪冰城等低价品牌更受欢迎 [6] - 本土化运营可能带来转机 参考麦当劳中国在中信资本入主后餐厅数量翻倍 决策效率提升 [8] - 出售业务对哈根达斯中国可能带来新的发展机会 [9]
哈根达斯中国业务,要被卖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2 08:11
哈根达斯中国业务潜在出售 - 通用磨坊正考虑出售在中国的哈根达斯冰淇淋门店业务 可能于2025年启动流程 寻求数亿美元交易价格 目前谈判处于初期阶段 公司可能最终决定不出售 [1] - 通用磨坊中国对出售传闻回应"不予置评" [1] 哈根达斯在华经营现状 - 哈根达斯在华门店客流量持续双位数下滑 公司CEO在德意志银行全球消费品论坛及业绩会上均确认此趋势 [1] - 哈根达斯客单价达58.36元 显著高于蜜雪冰城2元/支的基础款冰淇淋和10元内的圣代产品 [2] - 蜜雪冰城郑州旗舰店出现排队购买现象 与哈根达斯客流下滑形成对比 [2] 冰淇淋行业趋势 - 2024年伊利冷饮收入同比下滑18.4%至87.2亿元 蒙牛冰淇淋收入同比下滑14.1%至51.75亿元 [3] - 2025年一季度伊利冷饮收入继续同比下滑 [3] 本土化运营可能性 - 引入本土投资主体可能帮助哈根达斯改善本地化运营 参考麦当劳中国在中信资本控股后餐厅数量翻倍 本土化董事会提升决策效率 [4] - 业务出售对哈根达斯中国未必完全是负面消息 [5] 资本市场表现 - 6月11日上证消费80指数报收4770.35点 涨幅0.2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