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债买卖

搜索文档
【笔记20250617— 茅台跌破2000,债牛接力前行】
债券笔记· 2025-06-17 22:27
市场交易策略 - 短期交易逻辑遵循"买传闻 卖新闻"原则 预期形成时顺势而为 新闻落地时逆势操作 [1] - 实战派在政策传闻出现时快速反应获利 而学院派仍在分析政策可行性 [5] 债券市场动态 - 受国债买卖重启及短久期国债纳入存款准备金传闻影响 10年期国债利率震荡下行至1.634% [2][4] - 国债期货结束连续6日横盘 出现明显上涨行情 [5] - 银行间回购市场R001成交量达72565.68亿元 占市场总成交量88.82% [3] - 10年期国债活跃券250011全天下跌0.6bp 收于1.634% [7] 资金面情况 - 央行单日净回笼1833亿元(含逆回购和MLF到期) 但资金面仍保持均衡偏松状态 [2] - DR001利率维持在1.37%附近 DR007利率在1.52%附近 [2] - 银行间回购市场加权利率R001为1.42%(+2bp) R007为1.55%(持平) [3] 关联市场表现 - 茅台散瓶价格跌破2000元心理关口 创2021年以来新低 [5] - 二手房价已回落至2017年初水平 [5] - 中东局势缓和降低市场避险情绪 [4]
宏观量化经济指数周报:基数走高,5月出口增速或有所放缓
东吴证券· 2025-06-02 20:23
指数情况 - 截至2025年6月1日,本周ECI供给指数为50.20%,较上周回落0.03个百分点;ECI需求指数为49.93%,较上周回升0.01个百分点[1][6] - 5月ECI供给指数为50.23%,较4月回落0.12个百分点;ECI需求指数为49.93%,较4月回升0.01个百分点[1][7] - 截至2025年6月1日,本周ELI指数为 - 0.88%,较上周回升0.01个百分点[1][11] 行业数据 - 5月1 - 25日乘用车市场零售135.8万辆,同比回升16.0%,环比增长9.0%;新能源车市场零售72.6万辆,同比回升31.0%,环比回升11.0%[20] - 上周100大中城市供应土地占地面积环比回升35.43%;本周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环比回落2.12%[24] - 本周上海/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分别环比回升486.59点和10.21点;5月19 - 25日监测港口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环比回升2.8%[29] 货币政策 - 2025年5月央行“降准”0.5个百分点,投放约1万亿元长期流动性;加量操作5000亿元MLF,净投放3750亿元;开展7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净回笼2000亿;7天期逆回购净回笼152亿元[1][11][13] - 本周央行进行16026.0亿元逆回购操作,有9460.0亿元逆回购到期,货币净投放6566.0亿元[39] 政策动态 - 2025年5月26日,两办发布意见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推动企业健全工资增长机制等[46] - 2025年5月29日,两办发文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2027年碳排放权等交易制度将完善[46] 风险提示 - 美国关税政策有不确定性;政策出台力度或低于市场预期;房地产改善持续性待观察[1][46]
宏观量化经济指数周报20250602:基数走高,5月出口增速或有所放缓-20250602
东吴证券· 2025-06-02 18:04
指数情况 - 截至2025年6月1日,本周ECI供给指数为50.20%,较上周回落0.03个百分点;需求指数为49.93%,较上周回升0.01个百分点[1][6] - 5月ECI供给指数为50.23%,较4月回落0.12个百分点;需求指数为49.93%,较4月回升0.01个百分点[1][7] - 截至2025年6月1日,本周ELI指数为 - 0.88%,较上周回升0.01个百分点[1][11] 经济各领域表现 - 消费方面,5月1 - 25日乘用车市场零售同比回升16.0%,环比增长9.0%;端午假期全国出游人群规模预计同比增长6%,假期前两日票房较去年同期回升33.0%[1][7] - 出口方面,中美贸易缓和使对美出口反弹,但5月出口环比4月未明显改善,随着去年同期基数走高,5月出口增速或放缓[1][7] - 工业生产方面,本周主要行业开工率环比各有升降,库存有升有降[14] 货币政策 - 2025年5月央行开展多种货币政策操作,加量投放中长期流动性超万亿,国债买卖重启需综合研判[1][13] 本周货币投放 - 本周央行进行16026.0亿元逆回购操作,有9460.0亿元逆回购到期,当周货币净投放6566.0亿元[39] 政策梳理 - 5月26日两办发布意见完善企业制度,人社部等五部门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46] - 5月29日两办提出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46] 风险提示 - 美国关税政策有不确定性,政策出台力度或低于预期,房地产改善持续性待观察[1][46]
央行5月开展7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继续暂停国债买卖
证券时报· 2025-05-30 23:12
央行货币政策操作 - 5月央行开展7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 其中3个月期4000亿元 6个月期3000亿元 [1][3] - 5月有9000亿元3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到期 当月净回笼2000亿元 [1] - 5月MLF净投放3750亿元 显示央行保持中期流动性净投放的适度宽松取向 [1] - 3月以来MLF操作保持每月净投放 4月起买断式逆回购首次出现净回笼 [4] 货币政策工具演变 - 央行流动性工具箱储备充足 包含降准 国债买卖 MLF 买断式逆回购 结构性工具等 [4] - 3月起MLF改为固定数量 利率招标 多重价位中标方式 政策属性完全退出 [4] - 买断式逆回购启用后降低对MLF依赖 但MLF或重新成为主要投放渠道 [4] - MLF期限偏长 投放确定 多重价位中标有利降低资金成本 更好满足机构差异化需求 [4] 国债市场动态 - 央行已连续5个月未开展国债买卖操作 1月起阶段性暂停 [5] - 暂停操作因国债供不应求 10年期收益率曾跌破1.6%历史低位 [5] - 央行表示将评估债市运行 关注收益率变化 择机恢复国债买卖操作 [5] - 国债买卖有助于充实基础货币投放 发挥收益率定价基准作用 [6] - 市场预计央行可能在7-8月恢复国债买入 届时政府债净融资仍处高峰 [6]
【广发宏观团队】静待三条线索的发酵
郭磊宏观茶座· 2025-05-25 17:38
基本面线索 - 政府投资加速迹象显现,4月发债提速,特别国债和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提前一个月,5月项目落地加快,石油沥青开工率5月中枢初步上行 [2] - 政策密集管理低物价和整治"内卷式竞争",央行一季度货币政策报告提出从管高价转向管低价,发改委点名炼油、钢铁等行业低效产能 [3] - 中美经贸关系出现积极信号,日内瓦会谈后首次高级别官员通话,可能改善基本面和风险偏好 [4] 全球市场表现 - 美日债市供需矛盾推动无风险利率显著上行,10年期美债利率升至4.58%,周涨8BP,2年期美债利率达4.0% [7] - 全球股市risk off,纳指、道指、标普500周跌2.5%-2.6%,罗素2000回调明显,VIX重回20上方 [5] - 黄金领涨大类资产,伦敦金现周涨5.0%,COMEX黄金期货周涨5.6%,金银比破百 [6] 国内资产表现 - A股日均成交额回落至1.17万亿元,红利和大盘价值风格占优,上证50周跌0.2%,中证1000周跌1.3% [8] - 行业分化明显,医药生物、有色金属、汽车领涨,通信、机械设备、计算机表现靠后 [8] - 恒指逆势周涨1.1%,显现独立行情,但恒生科技指数周跌0.7% [5] 海外政策动态 - 美联储官员普遍持观望态度,亚特兰大联储主席建议等待3-6个月,纽约联储主席认为6-7月才能明确情况 [9] - 美国众议院通过"美丽大法案",CBO测算未来十年或增加2.3万亿美元赤字,考虑利息后或超3万亿美元 [12] - 美欧贸易摩擦升级,特朗普威胁6月1日起对欧盟商品征收50%关税,可能推高通胀并抑制就业 [13] 国内经济数据 - 5月第四周工业生产受"抢出口"支撑,洛杉矶港集装箱进口同比升至55.2%,工增同步扩散指数回升至50以上 [14] - 5月1-18日乘用车销量同比增12%,地产销售同比降幅收窄,CPI预计环比-0.04%,同比小幅升至-0.04% [15] - 1-4月工业增加值同比6.4%,显著高于二产用电量同比2.3%,电气机械、计算机等行业增加值增速保持稳健 [20] 政策动向 - 国常会审议通过《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方案》,强调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和新兴产业高起点绿色发展 [24] - 发改委整治"内卷式竞争",要求加快淘汰炼油、钢铁低效产能,科学论证煤化工、氧化铝新增项目 [25] - 央行重启国债买卖需满足宏观环境波动和债市供求平衡两个条件,目前条件尚不成熟 [17]
2025年5月9日利率债观察:对于重启国债买卖的思考
光大证券· 2025-05-09 22:4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投资者热议央行重启国债买卖,《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激起市场期待,投资者认为央行买入国债能推高债券市场价格,去年12月国债收益率下行或受央行净买入国债影响,央行国债买卖会影响国债收益率,现阶段货币当局尽力避免其对债券收益率形成下行压力,未来可从操作时机把握、发行方式和机制安排三方面优化以减小副作用 [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时机把握 - 在债券市场供给或预期供给明显加大、市场担心供过于求时买入,此时相同净买入规模对利率影响低于供不应求时,但市场长期处于“牛市思维”,央行操作可能被动,操作消息披露及市场预期易让债券市场形成类似去年12月的局面 [2] 发行方式 - 面向个别国债承销团成员定向发行,再由该金融机构过手给货币当局,如2007年1.5万多亿元特别国债中有1.35万亿元如此发行,该方式不破坏债券市场供需平衡,也不会引发投资者对收益率快速下行的不合理预期,定向发行与市场化发行不冲突,定向发行的债券可市场化定价 [2][3] 机制安排 - 国债发行的时点、规模以及期限由财政部和人民银行共同协商确定,可维护债券市场平稳发展,有效控制政府债券发行成本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