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国际消费
icon
搜索文档
持续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经济日报· 2025-06-18 06:13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政策背景 - 党中央作出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重大决策部署 旨在构建新发展格局并推动高质量发展 [1] - 上海、北京、广州、天津、重庆5座城市被列为重点推进城市 深圳、杭州、南京、成都等城市也在自主探索 [1] -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商务部《关于支持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的若干措施》 从8个方面推进建设工作 [1] 重点城市建设成效 - 北京优化消费地标布局 引进大批品牌首店和概念店 改造提升王府井步行街等文化时尚地标 [1] - 重庆打造四大国际消费目的地 在"2024中国城市入境游影响力榜单"中位列第三 [1] - 广州整体谋划"天河路-珠江新城"两大商圈 打造完整互补的消费产业体系 [1] 消费提振措施 - 上海打造"五五购物节"等大型消费节庆活动 带来实质性消费增长 [2] - 南京发展首发经济 引进知名品牌首店和旗舰店 打造"夜之金陵"夜经济品牌 [2] - 各地着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标志性商圈 激发城市消费潜力 [2] 国际化建设路径 - 上海、北京街头国际品牌云集 增强城市国际性特质 [2] - 推出"签证+消费+旅游"联动优惠 吸引海外游客 [2] - 引入沉浸式数字艺术展和大型国际赛事 吸引参赛者入境消费 [2] 特色化发展策略 - 天津利用国家海洋博物馆等载体 推出"夜游"博物馆等特色主题消费项目 [3] - 集聚古风花艺、国风手作、国潮精品等文创品牌 [3] - 打造独一无二的地标商业载体和网红旅游场所 提升城市品牌影响力 [3]
前5个月境外人士在深非现金支付增长近四成,东南亚客群激增
南方都市报· 2025-06-17 20:06
深圳入境消费市场表现 - 2025年前5个月境外人士在深非现金支付交易达97.4亿元,同比增长37%,交易笔数7109.5万笔,同比增长31% [2] - 港人交易笔数占比68%,金额占比60%,同比分别增长25%和27% [2] - "五一"小长假期间境外人士非现金支付交易248.9万笔、2.83亿元,同比增速分别达64%和58% [3] 客源结构分析 - 港人仍是消费主力,"五一"期间交易笔数、金额占比分别达75%和76%,同比增速66%和56% [3] - 韩国、美国、新加坡为前三大客源国,合计贡献超4成消费额,占比分别为17%、13%、13% [3] - 东南亚游客增速显著:老挝、泰国游客消费额同比激增125倍和17倍,泰国、印尼"五一"消费额同比飙升14倍和9倍 [3][4] 消费场景分布 - 港人消费集中于商超购物和餐饮美食,前5个月合计占比超7成 [4] - 交通出行成为港人消费增长最快领域,消费额同比增长40% [4] - 外国人购物消费额同比增长28%,节假日文旅消费需求释放,"五一"和端午假期旅游娱乐类消费笔数同比分别增长29%和40% [4] 政策支持与基础设施 - 深圳推行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政策,成为全国唯一海陆空全类型离境退税口岸城市 [5] - 前5个月离境退税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超2.1倍,"即买即退"商品销售额激增超20倍 [5] - 便利化措施有效支持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激活全球消费潜力 [5]
武汉获“美好消费典范城市”荣誉
长江日报· 2025-06-16 08:25
武汉消费市场表现 - 武汉与深圳、成都、大连共同获得"美好消费典范城市"荣誉 [1] - 2024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7931.9亿元,同比增长5.3%,增速居19个副省级及以上城市首位 [6] - 2024年1-4月社零增速进一步提升至8.1%,继续保持19个副省级及以上城市领先地位 [6] 消费业态创新 - 武汉打造1500万方商业空间,近三年引进首店超千家,数字消费和夜间消费蓬勃发展 [3] - 联动商文旅体健举办"乐购武汉"促消费活动2000场/年,形成"春赏樱、夏嘬虾、秋欢购、冬潮玩"四季消费图景 [6] - 运动健身和医疗服务消费预期超出全国均值3个百分点以上 [3] 城市品牌建设 - 商文旅体联动强化特色消费IP(樱花、小龙虾、热干面),文创品牌"蒜鸟"亮相央视推介会 [3][6] - 20余种武汉老字号及特色产品(国漆、黄鹤楼酒、老万成等)在美好生活好物集集中展销 [6][7] - 城市形象与生活便利满意度进入全国大中城市前十 [3] 数据来源背景 - 《美好生活大调查》由央视财经联合国家统计局、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等机构发起,持续开展19年 [6]
全力营造支持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的良好环境
广州日报· 2025-06-12 04:12
广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公司生产经营和数字化转型情况受到广州市市长关注 [1] - 市长希望公司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等国家战略 [1] - 市长鼓励公司注重创新引领 强化品牌培育 发挥产业链核心企业优势 [1] - 市长建议公司利用广州市场和流量优势 打造更具韧性和竞争力的产业生态集群 [1] - 广州市政府承诺深化与在穗央企战略合作 实现相互赋能和共赢发展 [1] 广药集团 - 市长勉励公司结合"十五五"规划做好未来谋划 找准比较优势 [2] - 市长要求公司聚焦主责主业打造核心竞争力 做大体量 盘活存量 培育增量 [2] - 市长强调公司应发挥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链主"企业引领作用 [2] - 市长建议公司利用降本增效 市场开拓 资源盘活等措施应对不确定性 [2] - 市长鼓励公司重视生物医药自主研发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形成新增长点 [2] - 市长支持公司深化穗澳中医药产业合作 拓展海外市场 加快国际化步伐 [2] 广州市政府政策导向 - 政府强调"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发展"理念 优化关键要素保障 [2] - 政府承诺设身处地为企业着想 排忧解难 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2]
从“扫货”华强北到撬动入境消费
深圳商报· 2025-06-06 01:15
华强北成为外国游客购物热点 - 华强北日均接待超7000名外国游客,被誉为"中国电子第一街",以品种丰富且物美价廉的电子消费产品吸引外国游客[1] - 外国游客偏好购买折叠手机、无人机、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等科技产品[1] - 外国游客在华强北的消费行为涉及产品性价比、入境便利度、支付无障碍和城市吸引力等多个环节[1] 深圳吸引外国游客的优势 - 深圳是中国内地唯一拥有海陆空口岸的城市,受益于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扩围[2] - 深圳在科技消费领域具有强大竞争力,手机、无人机等电子消费产品表现突出[2] - 深圳打造全域支付示范区,提供便捷支付体验,并扩容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服务网络[2] 深圳入境旅游消费数据 - 今年第一季度深圳接待游客4811.2万人次,其中入境游客突破800万人次,同比增长17.3%[3] - 深圳国际旅游收入增幅达30.6%[3] - 中国目前有五个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上海、北京、广州、天津和重庆),深圳虽未入选但具有年轻态、未来感和科技范等特有优势[3] 深圳入境消费发展潜力 - 外国游客"扫货"华强北现象显示深圳可打造独特的入境消费热点[3] - 深圳可通过强化科技消费特色和优化旅游消费环境来撬动入境消费市场[3]
前5个月上海口岸进出境航空旅客量创新高,同比增长超两成
第一财经· 2025-06-03 20:48
航空运输业 - 上海海关监管进出境航空器前5个月达10.4万架次,同比增长14.5% [1][3] - 进出境航空旅客近1700万人次,同比增长超20%,创同期历史新高 [1][3] - 浦东机场海关优化服务支持新开/加密国际航线,特别是中远程和"一带一路"国家航点 [3] - 虹桥机场4月20日单日出入境旅客突破11000人次,入境外籍旅客54%通过免签政策入境 [3] 旅游消费政策 - 上海实施离境退税新政一个月,新增"即买即退"商店超60家,退税额同比增长77% [4] - 端午节假期前两天上海消费额近200亿元(日均100亿元),同比增长4.1% [4] - 离境退税销售额在端午期间同比增长约1.1倍 [4] - 上海推出《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六大行动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建设 [5] 主题乐园与商业生态 - 上海乐高乐园预计2025年客流达240万人次/年,工作日0.8万人次/日,周末2万人次/日 [5] - 哈利波特制片厂之旅(上海)计划2027年开放,为中国首家、全球第三家 [5] - 2024年1-4月上海新增首店301家,其中全球/亚洲首店占比16% [6] - "首发上海3.0版"政策构建"点线链面圈"五维生态系统 [6]
陈吉宁会见香港恒隆集团荣誉董事长陈启宗、董事长陈文博
快讯· 2025-06-03 20:11
上海与恒隆集团合作 - 上海正深化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科技创新中心,以高质量发展提升人民生活品质 [1] - 恒隆集团在上海深耕发展,双方合作基础深厚,上海欢迎其把握城市更新、产业转型机遇 [1] - 恒隆集团被鼓励加大在沪投资,参与城市更新改造和商办楼宇提质升级,拓展消费场景和创新消费模式 [1] 恒隆集团在沪业务发展 - 恒隆集团表示上海营商环境优质、市场空间广阔,在沪投资项目已成为标志性合作典范 [1] - 公司对在沪发展充满信心,计划长期深耕上海,持续加大投资力度 [1] - 恒隆集团将围绕城市更新改造、重点产业发展深化与上海的合作,助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1]
首都餐饮共建国际美食之都提质消费行动正式启动
搜狐财经· 2025-05-30 08:39
行业高质量发展行动 - 启动"首都餐饮共建国际美食之都提质消费行动" 通过品牌活动升级 跨界资源赋能与技能人才培育三大维度构建新生态 [1] - 全年举办中国京菜美食节 小吃美食节 "一带一路"国际丝路美食节 火锅美食节等特色活动 整合老字号与新兴品牌推广多元饮食文化 [1] - 搭建"餐饮+金融+科技+文旅"跨界平台 推动与电商 地产 物流等领域合作 重点支持数字化升级 新零售模式 无障碍环境建设等技术赋能 [1] 国际化与品牌建设 - 计划2025年前新引进超500个国内外知名美食品牌 培育30条以上"深夜食堂"特色餐饮街区 初步建成国际美食之都 [2] - 通过美食展会 文化体验等形式向全球推广北京饮食文化 打造"舌尖上的城市名片" 强调"美食+文化""美食+国际交流"双核心 [1][2] - 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专精特新"餐饮品牌 提升产品研发效率与消费场景创新能力 [1] 人才培育体系 - 建立"选才—育才—用才"体系 举办技能大赛 推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 重点培养烹饪技艺传承与餐饮服务创新人才 [2] - 开展"功勋巨匠致敬"活动 挖掘50年以上从业者匠人故事 构建"老中青"三代传承梯队 [2] - 2022年已推出七大行动22项任务 包括专业人才培养等 支撑行业可持续发展 [2] 政策与资源整合 - 北京市商务局等9部门联合发布行动方案 提出国际品牌汇聚 美食聚集地打造 传统技艺振兴等七大方向 [2] - 联合北京商报 深蓝智库 北京烹饪协会等机构 提供技术支持与资源对接 加速行业品质化转型 [1][2]
长沙首家市内免税店,亮相时间定了
搜狐财经· 2025-05-23 12:22
5月22日,长沙市内免税店发布暨内外贸一体化合作深洽会公布,长沙市内首家免税店将落户五一广场王府井百货8楼,预计于今年9月底对外 营业,设立在五一广场王府井百货8楼。 市内免税店是指设立在市内特定区域,向即将出境的国际旅客销售免税商品的商店。2024年8月,财政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海关总 署、税务总局联合发布通知,在长沙、武汉、广州等8个城市各设立一家市内免税店。今年1月24日,王府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确定 其成为长沙市内免税店经营主体招商项目的成交供应商。 那市内免税店里的商品到底要如何购买? 时间和地点都定了! 2024年10月1日起将按照《市内免税店管理暂行办法》规范市内免税店管理工作。根据该通知,市内免税店设立在城市内的特定区域,销售对 象为即将于60日内搭乘航空运输工具或国际邮轮出境的旅客(包括但不限于中国籍旅客)。新设立的这批免税店,除销售全球好物外,还将销 售国货"潮品",将具有自主品牌、有助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色产品纳入经营范围。 "长沙王府井市内免税店将设立在长沙王府井百货8楼,分为有税经营区和免税经营区。通过首家市内免税店,未来外国游客不仅能在这里买到 来自世界各地的优 ...
实探丨提前24天出入境“破亿” 深圳制造满足海淘需求!
证券时报· 2025-05-22 23:31
入境游市场增长 - 深圳边检总站2024年截至5月19日查验出入境人员突破1亿人次 较2023年提前24天达成[1] - 同期查验外籍人员达264万人次 同比增长41% 其中免签入境外国人56万人次 同比增长105%[1] - 端午假期深圳位列入境游目的地城市第六 客源国以东南亚及欧美国家为主[7] 深圳制造吸引力 - 水贝黄金珠宝市场吸引大量印度和中东客商 钻石类商品需求旺盛[1][10] - 华强北商圈成为外国人密集区域 无人机、AI眼镜等科技产品因价格优势受追捧[1][2][10] - 深圳电子产品被称作"可带走的中国体验" 智能手机、智能手表等兼具科技感与实用性[2] 商业配套升级 - 罗湖口岸商业街美食招商火爆 外籍游客占比显著提升[3][5] - 福田区五星级酒店外籍住客占比达50% 中东客群增长明显[5] - 深业上城等商场布局免税经济与国际客群服务 计划优化支付便利与退税服务[6][8] 政策与区位优势 - 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推动香港外籍人群顺访深圳[5] - 深圳提出构建"四级多元"商业空间结构 发力首发经济与消费场景创新[7] - 专家建议打造科技体验地标 完善多语种导览与跨境营销[8] 文旅融合潜力 - 粤海街道科技园区可整合为科技旅游地标 强化"科创+文旅"标签[10][11] - 东门老街、南头古城等历史地标与大鹏新区山水资源形成多元旅游产品矩阵[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