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自主

搜索文档
特朗普50%关税将至,关键时刻中国大使力挺印度,莫迪敢对美强硬吗?
搜狐财经· 2025-08-31 18:13
美国对印度加征关税影响 - 美国计划将印度商品关税提高至50% 主要针对纺织 珠宝 鞋类等劳动密集型行业 企业面临利润压缩 订单流失和现金流压力[1] - 关税调整直接冲击印度出口企业 若涨价将导致订单转移至其他国家 若自行承担将影响工资支付能力[1] 中印合作深化 - 中国承诺向印度提供关键物资支持 包括化肥保障粮食安全 稀土支撑高端制造 隧道掘进机提升基建能力[3] - 中印签证处理加速 高层往来增加 双边贸易额实现同比增长[3] - 中国驻印度大使公开批评美国单边关税政策 强调支持印度按世贸规则维护权益 被印度媒体形容为"不寻常"的外交表态[3] 印度应对策略分析 - 印度可能采取强硬姿态但避免直接对等报复 因美国市场替代性强 印度商品易被其他国家订单取代[5] - 印度依赖俄罗斯折扣石油控制国内通胀 中断供应将导致物价上涨并影响选举民意[5] - 印度通过参与上合组织峰会展示战略自主 寻求多边合作而非单边对抗[5] 美印关系走向 - 关税措施被视为警示而非脱钩信号 双方军事合作和服务贸易持续 沟通渠道保持畅通[7] - 印度企业可能通过绕道出口 分散订单和转移市场缓解短期压力 长期可能通过谈判达成妥协[7]
访华前4次拒绝美电话,莫迪心灰意冷,特朗普又往印度伤口上撒盐
搜狐财经· 2025-08-31 15:29
7月31日与8月6日,美国连续颁布两道行政令,将印度输美商品的关税一口气提升至50%。随后在8月25日,美国国土安全部放出"预告",并在27日零点正式 执行。这种雷厉风行的做法立刻引发舆论关注。与此同时,特朗普还在媒体上不断提及印巴空战的往事,最初声称"可能击落5架",之后逐渐夸大到"至少7 架,甚至更多",并且不忘把自己包装成"能够在5小时内化解核冲突"的调停者。这样的言辞既是对印度的讽刺,也是刻意制造舆论压力。 然而,《法兰克福汇报》却爆出另一则细节:在过去数周内,莫迪至少四次拒绝接听特朗普的电话。这一动作虽然微小,却揭示出美印之间暗潮汹涌的心理 博弈。对于莫迪来说,这其中既有愤怒,也有不得不保持克制的考量。毕竟,关税从25%暴涨到50%,这已不是单纯的谈判筹码,而是直接触碰到了印度出 口企业的生死线。要知道,美国是印度最重要的出口市场之一,占其整体出口的约五分之一。服装、宝石、汽车零部件、医药、纺织等核心产业全都与之密 切相关。更关键的是,这次加税恰逢圣诞节前的备货季,很多工厂指望这几个月撑起全年一半的营收。结果关税一加,订单瞬间锐减。 《经济时报》报道得更为直白:大量订单被取消,工厂压力骤增,学界直言 ...
沙利文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对中国规划的百年大计,全被美国给毁了
搜狐财经· 2025-08-31 08:10
美印"关税风暴":一次失策的"贸易攻势"如何动摇全球格局 一场突如其来的50%关税,如同一记重锤,打破了国际社会的平静。美国行政令针对印度购买俄罗斯石油的行为,将关税推至历史高点,其背后是美国总统 特朗普一次高风险的"贸易攻势"。此举不仅引发国际社会的广泛哗然,更在战略层面造成了深刻的动摇。 印度强硬反击,亚洲之行暗藏深意 前白宫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对特朗普政府的这一政策进行了尖锐的批评,称之为"大规模贸易攻势",并一针见血地指出,特朗普政府此举无异于"毁掉了美 国多年来拉拢印度对抗中国的努力"。他痛心疾首地表示,美国正在盟友眼中变成"巨大的破坏者"和"靠不住的国家"。"美国正在失去国际信任",沙利文的 这番话,道出了国际社会对美国领导力及其政策稳定性日益增长的担忧。 面对美国的"贸易大棒",印度总理莫迪并未示弱。传闻中,他数次回绝了美国总统的通话请求,转而将精力投入到一次重要的亚洲之行,先后访问了中国和 日本。此次出访的时机和目的地,无疑传递出印度在复杂地缘政治格局中寻求自身定位的战略信号。印度外交部也迅速作出强硬回应,直斥美国的指控"毫 无正当理由且不合理",并强调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维护国家利益和经济安全。 ...
中美打贸易战,澳大利亚成了最大赢家,赚得盆满钵满
搜狐财经· 2025-08-30 12:47
中澳贸易关系突破 - 2024年中澳双边贸易额突破2100亿美元 相当于澳大利亚GDP的七分之一 [5] - 澳大利亚对华出口额达2120亿澳元 比对美出口额370亿澳元高出5.7倍 [30] - 南澳州对华出口激增33% 创下43.9亿澳元历史纪录 [5] 美国对澳特殊待遇 - 澳大利亚享受美国10%最低档关税待遇 成为所有国家中关税最轻的 [8] - 美国国防部明确表示保障关键盟友供应链稳定优先于征税收益 [10] - 相比欧盟被加征15%-20%关税 日本韩国也未能幸免关税上调 [7] 政策转变与外交成果 - 阿尔巴尼斯政府提出16字方针:能合作处合作 有分歧时直言 基于国家利益行动 [20] - 中澳领导人三年内举行三次会晤 2023年重启中断七年的总理访华之行 [22] - 中国逐步取消对澳贸易限制:2023年8月取消大麦双反措施 2024年3月解除葡萄酒限制 12月取消龙虾肉类限制 [26] 农产品贸易复苏 - 澳大利亚大麦对华出口增长五倍达5.568亿澳元 占据中国大麦进口总量60% [39] - 签署《澳大利亚鲜食苹果输华植物检疫要求议定书》实现双向准入 [25] - 葡萄酒出口商从征税后的115家恢复至2300余家 订单排期达数月 [41] 投资与产业多元化 - 2024年澳方在华新设企业597家 累计超1.5万家 实际投资额达3.3亿美元 [43] - 投资领域从资源类扩展至绿色能源 医疗设备 食品加工等多个领域 [43] - 中澳在南极科研 清洁能源 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合作项目超50个 [53] 区域经济影响 - 中澳贸易正常化为亚太区域经济稳定贡献0.3%的GDP增长点 [47] - 澳大利亚正式申请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深化区域一体化 [53] - 澳大利亚模式被评估为未来10年创造超500亿美元额外经济价值 [51] 对比案例研究 - 加拿大因追随美国对华制裁被征收75.8%保证金 损失64%油菜籽出口份额 [12][35] - 日韩2024年对华贸易较2019年分别下降4.0%和7.8% 半导体出口份额从45%跌至35.7% [12] - 加拿大油菜籽出口价值近50亿加元 占其出口总量近一半 [35]
沉默只会让恶霸大胆!当着全世界的面,中国大使发声力挺印度,莫迪敢不敢对美国强硬?
搜狐财经· 2025-08-29 14:39
最近,美印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急剧变化,尤其是在关税问题上,曾经亲密无间的"战略伙伴"突然陷入了激烈的冲突。美 国对印度的关税政策让两国的贸易矛盾达到新高,甚至引发了印度国内的强烈反应。而此时,中国的大使却出面公开支 持印度,这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外交博弈呢?莫迪政府究竟会如何应对这场美国施压的"外交挑战"? 此举立即引发了印度国内的强烈反应。反对党指责莫迪政府对美国过于软弱,呼吁采取更强硬的反制措施。可是,莫迪 的外交困境也不容忽视。印度与俄罗斯的关系深厚,特别是在军备和能源领域,双方的合作至关重要。要一蹴而就地切 断这一关系,显然并非易事。与此同时,尽管印度的经济规模庞大,但其在高科技和先进武器领域仍然严重依赖西方国 家。因此,莫迪政府在处理中美俄之间的复杂关系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压力。 然而,如果印度真的对美国采取强硬态度,也可能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美国可能联合巴基斯坦和日本,加大对中国 的遏制力度,这会削弱印度在南亚地区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如果俄罗斯因为能源合作的影响调整对印度的军售,那 么印度的国防体系可能受到严重冲击,因为约40%的军事装备依赖俄罗斯。国内反对党也会借此机会攻击莫迪政府,指 责其 ...
中国坚决反对!当着全世界的面,中国大使罕见发声力挺印度,莫迪敢不敢对美国强硬?
搜狐财经· 2025-08-29 12:15
就在这场针锋相对的当口,中国驻印大使徐飞洪在新德里一场聚焦上合与中印关系的论坛上,罕见地直 面点评美国对印加税,用了"霸凌者""沉默只会助长霸凌"这样的硬词,并且点题表态——中方坚定同印 方站在一起,维护多边贸易体制与国际公平正义。印媒的用词是"不同寻常"。 而美国说关税是为了惩罚印方买俄油。新德里回应也很有逻辑:能源安全是硬需求,俄油折价、结算灵 活、航运可控,当下替代成本太高。更何况,欧洲买得更多。这说明,印度在俄油问题上的退让空间极 小。印方能做的是结构调整与舆论降温:提高中东与西非占比,拉长与美国能源合作的清单,降低"俄 油专属"的标签强度,但不抽核心供给。这叫动边不动心。在这条线上"强硬",莫迪是有底气的。 现在这个节点,对印度来说绝对是历史性机遇。国际秩序正在重构,印度如果能和中国、俄罗斯、东盟 等力量联手,推动多边机制建设,完全有机会获得更多的利益。反之,如果在美国压力下妥协,那就会 沦为美国的"战略附庸",失去来之不易的"战略自主"。莫迪的选择,决定着印度未来十年的地缘角色, 也影响着亚洲大国格局的走向。 据报道,美国把对印度的关税叠加到50%这个罕见的高位,理由摆在台面上:印度继续买俄罗斯原 ...
被中美俄伊轮番教育,现在的欧洲坐小孩那桌,都会被小孩嫌弃
搜狐财经· 2025-08-29 00:24
这一切在俄罗斯眼中,无疑成了讽刺的素材。俄方专家学者纷纷撰文挖苦,称欧盟早已丧失了所谓的国际地位。普京更是直言,欧盟像一条狗一样伏在特朗 普脚边。在乌克兰问题上,美俄已逐渐形成默契,而真正能坐上谈判桌的只有中、美、俄三方,欧洲只能在门外等候,执行华盛顿的指令。 更雪上加霜的 是,就连伊朗也看穿了欧洲的虚弱。最近一轮围绕伊核问题的谈判,虽然由英、法、德参与,但由于没有美国的身影,谈判毫无结果。一名接近伊朗高层的 人士讽刺道,欧洲国家只是在通过这种外交活动,勉强维持自己摇摇欲坠的国际存在感,同时试图讨好特朗普。在谈判桌上,他们表现得就像一群喋喋不休 又无力改变局势的孩子。 2022年10月,俄乌冲突爆发不久,时任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尔在一次公开演讲中抛出了所谓的"花园与丛林"论。他称欧洲是一个花园,是政治 自由、经济繁荣与社会团结的完美融合,而世界其他地区则是"丛林",虽然生机旺盛,但随时可能威胁花园的安宁,因此欧洲需要警惕丛林的入侵。博雷尔 此言一出,立即引发巨大争议。这种论调透着欧洲传统精英的优越感,也带有明显的殖民主义与种族主义色彩,因此遭到世界各国的批评。然而回过头来 看,他的话或许也包含了一丝 ...
特朗普没想到,4次递台阶都失败了,印度50%关税加身:绝不妥协
搜狐财经· 2025-08-28 14:46
特朗普可能万万没料到,自己一连四次主动想与莫迪通话,竟然全都无功而返。而与此同时,美国从8月27日零点起,正式对印度商品征收高达50%的关 税。面对这场来势汹汹的制裁,印度政府态度却异常强硬,反复强调"绝不妥协"。两件事放在一起,不免让外界生疑:特朗普为何如此执着要和莫迪通话? 难道真以为一通电话就能缓解贸易矛盾,还是另有所图? 在外界看来,特朗普的连番拨号似乎是想给美印关系找个台阶,毕竟此前两国还在谈贸易协议,双方关系完全僵死并不符合利益。但如果仔细分析美国的动 作,就会发现所谓的"台阶"根本就是陷阱。美国给印度加税的理由一会说市场不公,一会指责印度进口俄罗斯石油,7月31日、8月6日接连两次行政令,税 率一步步累加到50%。倘若莫迪真接电话,特朗普十有八九会要求印度减少俄油进口,或者打开农业市场让美国农产品进入。可这些条件,印度怎么可能答 应? 先说能源问题。印度进口俄罗斯石油并非一时冲动,而是出于保障能源安全、降低采购成本的长期考虑。若轻易放弃,印度将陷入被动。再看农业,印度农 村人口超过六成,数以千万的农民靠耕地维生。若贸然放开市场,美国廉价农产品涌入,本土农民的生计必受冲击。此前印度因为农业改革爆发 ...
冯德莱恩代表欧盟,签下的不平等条约,将给欧洲带来“百年屈辱”
搜狐财经· 2025-08-28 08:00
协议核心内容 - 美国将对大多数欧盟输美商品征收15%关税 远高于特朗普2025年上任前1.5%的平均水平[3] - 欧盟需取消对所有美国工业产品的关税 并为美国农产品和海产品提供优惠市场准入[1] - 欧盟承诺在特朗普任期内购买7500亿美元美国能源产品 另采购400亿美元美国人工智能芯片[3] 行业影响分析 - 葡萄酒和烈酒行业未获关税豁免 法国和意大利生产商对美出口占比较高[5] - 钢铁和铝的50%关税维持不变 药品关税也不在协议范围内[5] - 汽车和化工等德国支柱产业首当其冲 预计使德国GDP每年下降0.15% 相当于损失65亿欧元[9] 协议执行问题 - 存在大量模糊条款和执行机制不明确问题 包括钢铁铝配额制度和行业豁免权[5] - 欧洲承诺在美投资6000亿美元计划缺乏清晰执行机制[5] - 许多"意向性"的执行监督和落实方式仍不明确 存在大量潜在摩擦点[7] 地缘政治影响 - 协议使欧盟在能源、防务、科技等关键领域更加依赖美国[13] - 可能对中欧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中国外交部明确反对任何一方以牺牲中方利益为代价达成交易[13] - 协议被视为地缘政治考量产物 民主世界中最强大两个经济体达成协议以避免贸易战[11]
惩罚性关税生效,印度经济遭到重创
搜狐财经· 2025-08-27 23:44
贸易关税影响 - 美国对印度出口征收50%惩罚性关税即将生效 涉及印度800多亿美元对美出口 [1] - 纺织品 海鲜和珠宝行业订单被越南和孟加拉抢走 [1] 地缘政治背景 - 贸易冲突根源是地缘政治 美国不满印度持续购买俄罗斯石油 [1] - 印度作为全球南方领头羊和美西方制衡中国的关键棋子 具有特殊战略地位 [3] 双方应对策略 - 美国手握印度最大出口市场筹码 印度准备28亿美元出口企业救济计划 [3] - 莫迪政府可能采取减税刺激内需措施 并加速开拓欧洲和中东等替代市场 [3] 长期趋势影响 - 全球化进程碎片化 贸易被用作地缘政治武器 [5] - 印度将强化战略自主 深化金砖国家本币结算 同时缓和对华关系 [5] - 供应链决策需综合考虑政治风险 在印度设厂出口美国风险显著上升 [5] 市场格局演变 - 印度市场规模庞大且内需潜力充足 但美国技术资本和市场优势难以替代 [7] - 短期较量取决于筹码博弈 长期竞争取决于经济韧性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