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开发

搜索文档
通讯:科技赋能 中国煤炭大市绿色发展变迁记
中国新闻网· 2025-07-09 19:17
科技赋能荒漠化防治 - 库布其沙漠治理率从21世纪初的4.6%提升至40%,实现"绿进沙退"转变[2] - "句芒301"机器人种植效率达19分钟/亩,油耗仅2.1升/亩[2] - 立体固沙车作业效率达2000株/小时,是人工的80倍[2] - 采用自走式沙障铺设机、履带式沙漠运输车、无人机等构成"空地立体作战"体系[2] 新能源产业发展 - 乌吉尔风电场"骏马"电站年发电20亿千瓦时,年减排二氧化碳165万吨[2] - 库布其沙漠新能源基地100万千瓦光伏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4] - 鄂尔多斯市风光技术可开发潜力1.4亿千瓦,相当于6.2个三峡水电站[4] - 2024年新增新能源装机超1000万千瓦,累计装机达2124万千瓦[4] 科技创新成果 - 多孔电极炭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5] - "CO₂加氢制绿色航煤技术"入选中国民航可持续航煤方案[5] - 引进北大鄂尔多斯能源研究院、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内蒙古研究院等机构[5] - 成功跻身全国城市创新能力百强[5]
“田”字格里锁流沙 光伏板下焕生机
科技日报· 2025-07-02 08:38
光伏发电项目进展 -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新能源基地先导工程100万千瓦光伏发电基地正在建设中,工人采用草方格和沙障铺设机锁住流沙 [1] - 临河区国营新华林场20万千瓦光伏项目将于6月底完工,投产后年发电量达3.6亿千瓦时,节约标准煤12.3万吨,减排二氧化硫65.6万吨、氮氧化物73.4吨 [2] - 内蒙古巴彦淖尔蒙能能源有限公司100万千瓦光伏+生态治理项目磴口县85万千瓦子项目年均上网发电量可达14.5亿千瓦时,完成生态治理面积约2.6万亩 [4] 生态治理成果 - 国营新华林场通过"草固沙、乔锁边"立体防护体系集中歼灭5000亩沙地,累计栽植植被265万株,林草覆盖率由2023年的65%增长到88% [2] - 磴口县刘拐沙头建成南北长约6公里、东西宽约17.5公里的灌乔草阻沙带,有效阻挡风沙侵袭黄河 [2] - 磴口县2008年以来完成灌木造林5.35万亩、封沙育草8.1万亩,2023年后新增灌木造林5万亩,退化林修复0.77万亩,森林抚育4.38万亩 [3] - 磴口县与阿拉善盟合作实施阻沙入黄治理项目,总治理面积18.45万亩(磴口县17.05万亩,阿拉善盟1.4万亩) [3] 创新治沙模式 - 采用"光伏+梭梭/四翅滨藜/柠条"模式,通过调整光伏板间距并种植抗旱节水沙生灌木,实现板上发电、板下种植 [3] - 开发"工程固沙+灌木造林+经济林+林下经济+湿地保护修复+沙漠旅游+农牧民利益联结"模式,构建完整生态经济产业链 [5] - 推广"渠林路田"防护林网模式,解决林与地争肥抢光问题,保障粮食安全 [5] 社会参与与机械化 - 巴彦淖尔市出台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防沙治沙,引进绿基会、环基会、蚂蚁森林等社会组织和华能等企业 [6] - 当地农机企业自主研发8种治沙机械装备,包括履带式多功能植树沙障车等,治沙机械化率达60%以上,效率较人工提高5倍 [6] - 2024年以来累计60多家企业、50多个合作社、3.7万余名农牧民参与治沙,人均年增收1.5万元以上 [7]
中国海油深海逐梦
证券日报· 2025-06-18 00:09
渤海油田开发进展 - 渤海油田建成约60个在生产油气田和200余座生产设施,是中国海上最大的油气生产基地[6] - 原油日产突破10万吨,占全国原油产量近六分之一,建成中国第一大原油生产基地和第二大油气田[6] - 2023年渤中19-6凝析气田Ⅰ期开发项目投产,标志着海上深层复杂潜山油气藏开发进入新阶段[4] - 垦利10-2油田3座生产平台进行海上调试,计划年内投产,助力2025年实现4000万吨上产目标[6] 技术创新与突破 - 攻克5000米潜山储层开发技术,解决高温(200℃)、高压(50兆帕)和微米级裂缝(0.01-0.1毫米)开采难题[3][4] - 自主研制抗高温高润钻井液,建成国内增压能力最大的海上循环注气平台[4] - 实现1500米超深水关键技术突破,"深海一号"累计生产天然气逾100亿立方米,凝析油超100万立方米[8][9] - 亚洲首艘圆筒型FPSO"海葵一号"和第一深水导管架平台"海基二号"投用,延长油田寿命近30年[9] 智能化与绿色转型 - 平台群实现高度智能化管理,中控系统可远程操控七座无人平台,极端天气下仍能安全生产[3] - 渤海油田岸电应用工程全面收官,"蓬勃号"FPSO太阳能发电项目成功投用[7] - 深远海浮式风电平台"海油观澜号"年发电量达2600万千瓦时,探索海洋产业新生态[9] 勘探成果与产能建设 - 连续发现渤中19-6、垦利6-1、秦皇岛27-3等多个亿吨级油气田[6] - 渤中26-6、旅大5-2北Ⅱ期、曹妃甸6-4等重点项目投产,单季度油气产量突破1000万吨[6] - 建立完整深水勘探开发体系,发现"深海一号"、东方气田群、宝岛21-1等深水油气田[8]
新天绿能: 新天绿能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会议资料(更新版)
证券之星· 2025-06-11 19:24
股东大会安排 - 现场会议将于2025年6月27日9:30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云瑞国宾酒店5楼会议室召开 [1] - 网络投票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系统进行,投票时间为股东大会当日9:15-15:00 [1] - 会议召集人为公司董事会,参加人员包括股东及股东代表、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等 [1] 公司治理 - 2024年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为16.72亿元,拟向全体股东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21元(含税) [6] - 拟续聘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为2025年度审计机构,审计费用合计355万元 [7][8][13] - 截至2024年底公司合并总资产840.16亿元,营业收入213.72亿元同比增长5.38% [15][37] 业务发展 - 风电业务管理装机容量7,085.45兆瓦,2024年发电量139.08亿千瓦时,利用小时数1,277小时 [37] - 天然气业务2024年输/售气量58.88亿立方米,售气量51.58亿立方米 [37] - 计划加大海上风电开发力度,推进"海上风电+绿色能源+海洋经济"一体化发展 [23] 战略规划 - 将布局氢能产业链,打造"绿氢+"产业发展模式,探索风电制氢等示范项目 [27] - 计划拓展海外业务,寻找适宜的投资项目与并购标的,推进国际化布局 [28] - 将布局多元化储能调峰业务,推进抽水蓄能项目,研究不同储能技术路线 [26] 资本运作 - 拟授权董事会发行不超过已发行A股和H股各自20%的新股 [4][5] - 2021年非公开发行A股募集资金45.45亿元,截至2024年底已使用31.26亿元 [38] - 拟修订公司章程,取消监事会设置并将其职权移交董事会审计委员会行使 [40]
净赚逾百亿成光伏“盈利王” 阳光电源何以逆袭?
中国经营报· 2025-04-29 10:30
业绩表现 - 2024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778.57亿元,同比增长7.7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0.36亿元,同比增长16.92%,净利润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 [1]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190.36亿元,同比增长50.9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8.26亿元,同比增长82.52% [1] - 在行业增速放缓、竞争加剧、普遍亏损的情况下,公司收入、利润依然实现增长,主要得益于核心竞争力持续凸显和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 [2] - 业绩公布后首个交易日股价上涨6.43%,收盘报62.6元/股,总市值1298亿元 [2] 业务结构 - 光伏和储能板块是主要收入来源,2024年分别贡献营业收入479.04亿元和249.59亿元,占比分别为61.53%和32.06% [2] - 光伏逆变器等电力电子转换设备、新能源投资开发和储能系统为三大收入支撑,2024年营业收入占比分别为37.41%、26.98%和32.06% [3] - 光伏逆变器全球发货量147GW,同比增长13%,储能系统全球发货28GWh,同比增长167% [3] - 新能源投资开发业务收入下降15.08%,毛利率19.4%(增长3.06%),光伏逆变器等电力电子转换设备收入增长5.33%,毛利率30.90%(下滑1.94%),储能系统业务收入增长40.21%,毛利率36.69%(增长4.07%) [3] 市场表现与展望 - 美国市场收入约占公司整体收入的10%-20%,受美国关税政策影响,储能系统全球出货目标可能减少4GWh-5GWh [4][5] - 光伏逆变器正常发货,储能业务对美国市场发货暂停但后推,其他市场发货节奏基本符合预期 [6] - 光伏长期需求保持增长,2024年至2030年的复合增长率预计在10%以上,但今年市场相对困难,未来几年较为乐观 [6] - 欧洲市场相对稳定,美国市场今年可能面临增长承压,东南亚、中东、南美等地区保持增长态势 [6] 公司治理与战略 - 董监高人员2024年总体报酬提升,副董事长顾亦磊、高级副总裁吴家貌、董事张许成税前报酬总额分别为1750万元、1294万元和512万元 [6] - 阳光新能源通过收购持有泰禾智能11.24%股权和14.36%表决权,成为其控股股东,外界认为此举可能为阳光新能源借壳上市做准备 [7] - 2023年12月曾宣布拟分拆阳光新能源上市 [7]
【天顺风能(002531.SZ)】24年业绩承压,海工业务蓄势待发——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点评(殷中枢)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4-28 17:07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营收48.60亿元,同比减少37.10%,归母净利润2.04亿元,同比减少74.29%,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2元(含税) [4] - 2025Q1营收9.26亿元,同比减少12.10%,环比减少28.76%,归母净利润0.36亿元,同比减少75.98%,环比由亏转盈 [4] 主营业务经营情况 - 风塔及相关产品营收同比减少47.98%至16.65亿元,毛利率同比下降5.59pct至7.15% [5] - 海工类产品营收同比减少71.59%至4.29亿元,毛利率同比下降13.25pct至3.08% [5] - 叶片类产品营收同比减少20.59%至12.45亿元,毛利率同比下降11.87pct至-0.72% [5] - 发电业务营收同比增长2.10%至12.72亿元,毛利率同比下降2.34pct至62.47% [5] 海工业务发展前景 - 2024年国内海风中标容量13.7GW,为未来两年装机增长奠定基础 [6] - 江苏、广东海风项目审批和航道问题逐渐解决,标志性项目有望2025年开工 [6] - 公司在手项目青洲六、华能临高等已完工交付,国核院海洋牧场、青洲五/七导管架、华润苍南升压站项目计划25年上半年陆续发运 [6] - 公司积极布局欧洲,建立德国基地,加速出海进程 [6] 新能源开发建设进展 - 截至2024年底,在营风电场并网容量达1583.8MW [7] - 濮阳一期200MW、京山一二期250MW电站已开工建设,预计25年底到26年上半年陆续并网 [7] - 钟祥一二期250MW项目已获核准,正筹备开工 [7] - 公司将持续提升风电场运营效率,探索轻资产模式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