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网荷储一体化

搜索文档
山高控股上半年净利激增5倍 加速构建电算科技产业生态
财经网· 2025-08-31 21:41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4.76亿元,同比增长506% [1] - 总资产规模达675.31亿元,新兴产业资产占比76.97%(519.76亿元) [2] - 实现收入25.03亿元,其中新兴产业贡献收入96% [2]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总额约45.77亿元 [2] 战略转型与产业布局 - 聚焦清洁能源和智算中心两大核心战略性新兴产业 [2] - 构建"电算一体化"产业生态,实现新能源与算力业务协同 [2][3] - 母公司山东高速集团与华为战略合作,推进"绿色算力+清洁能源"双轮驱动模式 [4][5] 新能源业务进展 - 新增新能源开发指标超350MW,在建及获批项目容量达4.9GW [3] - 菏泽风电项目进展领先同批次山东省项目 [3] - 乌兰察布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入选国家绿色低碳示范项目清单 [4] 算力业务发展 - 战略投资世纪互联,二季度其总营收24.3亿元(同比+22%) [3] - 世纪互联基地型业务收入8.5亿元(同比+112.5%),运营容量达674MW(环比+17.5%) [3] - 数据中心上架容量511MW(环比+17%),上架率75.9% [3] 电算融合项目突破 - 乌兰察布项目一期投入商用,二期稳步推进,新能源发电部分完成审批 [4] - 采用"就近消纳"模式,绿电成本较火电低0.01-0.02元/度 [6] - 若三期1GW数据中心满负荷,预计年增量经济效益达13亿元 [6] 行业机遇与竞争优势 - AI算力需求井喷推动智算中心产业进入繁荣期 [6] - 新能源电力市场化改革深化带来增长机遇 [6] - 通过源网荷储模式形成成本、效率和技术护城河 [6][7]
能源高质量发展专家谈丨“十四五”能源规划成绩评述及形势展望
国家能源局· 2025-08-31 11:05
能源供应能力增强 - 2024年能源年综合生产能力达49.8亿吨标准煤 能源自给率超80% 形成多轮驱动供应体系 [2] - 石油产量2022年回升至2亿吨以上 2024年达2.13亿吨 天然气产量年增量超百亿立方米 2024年达2464亿立方米 [3] - 建成全球最大电力基础设施体系 发电装机总容量36.5亿千瓦 特高压通道44条 [4] 绿色转型进展 - 可再生能源装机达21.59亿千瓦 占总装机59.2% 发电量占比39.7% 其中水电4.4亿千瓦/风电5.73亿千瓦/光伏11亿千瓦 [5] - 核电装机6091万千瓦 在运核准在建总规模1.13亿千瓦 居世界第一 [5] - 煤电机组最小发电出力降至35%额定负荷 新型储能7376万千瓦/1.68亿千瓦时 需求侧响应能力达最大负荷3%-5% [5] 能源布局优化 - 三批"沙戈荒"大型风光基地建设中 第一批9000万千瓦已完工 分布式光伏装机达4.93亿千瓦 海上风电超4300万千瓦 [7] - 西电东送能力超3亿千瓦 投产白鹤滩-江苏等特高压通道 天然气管网推进西四线/西三线等骨干工程 [7] - 实施农村能源革命试点 村级光伏帮扶电站8.3万座 形成农光互补等新模式 [8] 技术创新突破 - 煤炭转化附加值提高40% 煤直接液化航天煤油应用于长征十二号火箭 [9] - 建成10万吨级深水平台"深海一号" 完钻万米深井深地塔科1井 [9] - 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商运 小型堆"玲龙一号"开工 特高压装备实现全面国产化 [9] 国际合作成果 - 中俄东线全线贯通 LNG进口能力增强 储备体系完善 [10] - 光伏产品全球市场份额约85% 与100多国开展绿色能源合作 建成巴基斯坦卡洛特水电站等标志项目 [10] - 参与"一带一路"能源合作 深度介入联合国/G20/IEA等多边机制 [10] 系统发展建议 - 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 优化高耗能产业区域转移 突破隔墙售电政策限制 [11] - 加强多能融合 打破煤油气热电投资障碍 允许电网差异化供电标准 [12] - 建立绿证/绿电交易与碳市场联动 通过财税金融手段支持能源企业低碳发展 [13]
创维集团:上半年营收创历史同期新高 新能源增长强劲
中国证券报· 2025-08-29 17:38
核心观点 - 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62.64亿元 同比增长20.3% 创历史同期新高 主要受益于新能源业务收入大幅增长53.5%及智能家电业务稳健增长 [1][3][6] - 新能源业务收入138.01亿元 同比增长近54% 占总营收比例提升至38% 成为集团最重要增长动力 [2][3][6] - 公司财务结构稳健 现金及现金等值106.27亿元 较2024年末增长27.3% 并实现汇兑收益3300万元 [10][11] 新能源业务 - 新能源业务收入138.01亿元 同比增长近54% 占总营收38% 累计建成并网光伏电站装机容量25.6吉瓦 [2][3] - 首创"光伏+普惠+数字科技"模式 户用分布式光伏业务跃居行业领先 推出户用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定制解决方案 [3] - 完善光伏上下游产业链布局 实现光伏发电、储能及充电技术整合 布局"源网荷储一体化"建设 拓展至光伏支架、组件、逆变器和储能业务研发生产 [3] - 加快储能业务发展和新能源业务"出海"战略 扩大全球绿色能源市场份额 [16] 智能家电业务 - 智能家电业务营业额170.44亿元 同比增长9.4% 主要得益于智能电器业务在中国内地及海外市场分别实现超34%和35%增长 [4][5][9] - 智能电视全球销售额跻身全球电视品牌TOP5 新一代Smart Mini LED电视G7F Pro系列、嵌入式AI电视G6F系列、"黑骑士"A5FPro系列成为高端市场标杆产品 [5][7] - 空调和洗衣机产品订单持续增长 推动智能电器业务中国内地营业额同比增长34.1%至39.36亿元 海外市场同比增长35.5%至16.94亿元 [9] - 创维剃须刀累计销量突破1000万台 [9] - 持续深化高端化战略 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提升市场竞争力 [17]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362.64亿元 同比增长20.3% 中国内地营业额282.90亿元 同比增长24.6% 海外市场营业额80.53亿元 同比增长7.1% [6] - 现金及现金等值106.27亿元 较2024年末增长27.3% [11] - 实现汇兑收益3300万元 [11] - 成功实施约10.61亿港元股份回购计划 [14] 研发与创新 - 研发投入10亿元 重点投向AI技术、智能交互、新能源技术等前沿领域 [14] - 首款全场景AI智能眼镜正式亮相 探索"眼镜即入口"跨终端生态 [13] - 汽车车载专业显示业务实现跨越式发展 产销同比大幅增长 [13] - 酷开科技推出"酷开超级智能体" 获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泰尔实验室评估全链路技术能力达"卓越级" [13] 战略布局 - 围绕半导体、新材料、新装备等新兴产业进行战略性投资 持有80家未上市公司和9家上市公司股权证券投资 [14] - 强化各业务板块协同效应 打造覆盖家居、办公、汽车的全场景智能服务体系 [17] - 秉持数字化、智能化、低碳化发展理念 推动业务高质量发展 [15][16]
创维集团:上半年营收创历史同期新高,新能源增长强劲
中国证券报· 2025-08-29 17:20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62.64亿元,同比增长20.3%,创历史同期新高 [1] - 中国内地市场营业额282.90亿元,同比增长24.6% [1] - 海外市场营业额80.53亿元,同比增长7.1% [1] - 现金及现金等值物106.27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27.3% [4] - 上半年实现汇兑收益3300万元 [5] 新能源业务突破 - 新能源业务收入138.01亿元,同比增长53.5%,占总营收38% [2] - 累计光伏电站装机容量达25.6吉瓦,规模与效益行业领先 [2] - 首创"光伏+普惠+数字科技"模式,户用分布式光伏业务跃居行业领先地位 [2] - 成功拓展光伏支架、组件、逆变器和储能业务研发制造 [2] 智能家电业务发展 - 智能家电业务营业额170.44亿元,同比增长9.4% [3] - 智能电视全球销售额跻身全球品牌TOP5 [3] - 智能电器业务内地市场营业额39.36亿元(同比增长34.1%),海外市场16.94亿元(同比增长35.5%) [3] - 创维剃须刀累计销量突破1000万台 [3] 技术创新与研发投入 - 上半年研发费用达10亿元,重点投向AI技术、智能交互、新能源技术 [6] - 推出全场景AI智能眼镜,发展汽车车载专业显示业务 [6] - 酷开科技智能体系统获泰尔实验室"卓越级"认证,覆盖六大场景 [6] 战略布局与资本管理 - 持有80家未上市公司和9家上市公司股权证券投资 [6] - 成功实施10.61亿港元股份回购计划,优化资本结构 [7] - 持续推进数字化、智能化、低碳化发展战略 [8][9] - 强化业务协同效应,打造全场景智能服务体系 [9]
华民股份2025年中报简析:亏损收窄,三费占比上升明显
证券之星· 2025-08-29 09:04
财务表现 - 营业总收入4.56亿元 同比下降3.06% 其中第二季度营收2.16亿元 同比下降9.95% [1] - 归母净利润-8088.68万元 同比改善40.78% 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4782.79万元 同比改善46.55% [1] - 毛利率0.49% 同比大幅提升102.81% 净利率-20.18% 同比改善41.6% [1] - 三费总额8574.35万元 占营收比例18.8% 同比增加39.76% [1] - 每股收益-0.14元 同比改善40.91% 每股净资产0.91元 同比下降29.92% [1] - 货币资金2.15亿元 同比下降29.97% 应收账款1.12亿元 同比下降32.75% [1] - 有息负债22.12亿元 同比上升24.59% [1] - 每股经营性现金流-0.14元 同比下降118.1% [1] 业务运营 - 光伏业务毛利率为-14.18% 处于亏损状态 [4] - 通过硅料配比调整和热场技术升级降低非硅成本 并拓展代工业务提高产能利用率 [4][5] - 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创新出海模式 推进海外产能布局 [4][5] - 与通威 正泰 捷泰等客户保持合作 在手订单可覆盖现有产能 [4] - 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项目 一期已投运并申报国家首批试点 [5] 战略发展 - 构建"光伏制造+应用"发展格局 聚焦高效N型硅片生产 [4] - 研发投入占比持续保持在4%以上 重点布局光伏创新和源网荷储技术融合 [4] - 通过增资天太机器人 设立产业基金等方式布局具身智能领域 [4][5] - 计划通过战略投资 股权并购等方式实现科技平台化转型 [5] 行业环境 - 光伏行业面临供需错配 国际贸易壁垒和电网消纳困难等挑战 [4] - 2025年一季度因"抢装潮"导致硅片价格阶段性上涨 但4月后进入库存消化周期 [4] - 行业竞争加剧导致产业链价格持续下跌 整体盈利承压 [3]
中兴通讯亮相2025电力信息通信新技术大会,助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8-28 15:16
行业会议与趋势 - 2025年电力信息通信新技术大会在武汉召开 由中国能源研究会主办 旨在探讨前沿技术与发展趋势 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及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1] - 大会吸引超过800位代表参会 来自电网企业 发电集团 电力建设单位 科研院所及信息通信产业界 [1] 公司战略与技术理念 - 公司提出新型电力系统面临三大核心挑战:能源生产与消费逆向分布 电网调峰瓶颈 负载规模性增长 [3] - 公司倡导"电算共生"理念 主张构建安全高效 柔性灵活 智慧融合的新型电力通信网络体系 [3] - 公司坚持底层技术创新 推动通信技术与电力业务深度融合 探索源网荷储一体化 虚拟电厂 电力大模型等新场景与新技术 [6] 产品与解决方案展示 - 公司以"绿色低碳 数智电力"为主题展示全栈解决方案 涵盖电力通信及数字化业务 [4] - 通信网络方案包括新一代fgOTN强化主网韧性 配用电网采用高隔离GPON 工业以太网交换机 SPN-CPE等多元接入方案 [4] - 创新场景方案包括数字化场站支持电力生产业务提质增效 全栈解耦电力智算应用满足AI需求 [4] - 国产化视频会议方案实现全面兼容与自主可控 GoldenDB分布式数据库及自研操作系统支撑电力行业数字根基 [4]
华民股份半年报业绩减亏 “光伏+机器人”双轮驱动加速布局
证券时报网· 2025-08-27 22:52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4.56亿元 同比减少3.06% [1] - 归母净利润-0.81亿元 较上年同期大幅减亏 [1] - 毛利率显著提升 [1] - 非硅成本降至历史最低水平 [1] 行业背景 - 2025年上半年国内新增光伏装机212.21GW 同比增长107% [1] - 硅片价格自二季度开始回升 [1] - 政策端整治行业低价无序竞争 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 [1] - 专业化硅片厂商盈利能力得到一定程度修复 [1] 业务发展 - 通过人工智能、虚拟电厂、微电网等技术推进新能源业务应用场景 [2] - 旗下首个厂区级源网荷储一体化先锋示范项目一期已投运 [2] - 积极推进国家级、省级源网荷储试点项目申报 [2] - 与大唐发电等战略伙伴达成深度合作 [2] 战略布局 - 参股投资天太机器人及合作成立合资公司布局智能机器人赛道 [2] - 与音波迭代合作设立产业基金进行孵化型投资 [2] - 深化在具身智能领域的战略布局 [2] - 天太机器人签署全球首个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万台订单 [2] 合作模式 - 与天太机器人以"场景定义者+技术赋能者"为核心定位 [3] - 通过客户复用和技术嫁接探索解决机器人续航痛点 [3] - 将在天太机器人启动上市进程时择机行使优先并购权 [3] 发展策略 - 通过"新能源+新科技"双赛道协同发展 [3] - 以具身智能等硬科技为突破口 [3] - 将新能源场景与先进制造深度融合 [3]
国能日新(301162):功率预测主业高增,创新业务构筑新动能
华金证券· 2025-08-27 17:34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2] 核心观点 - 功率预测主业高速增长,创新业务构筑新增长动能,公司受益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和电力市场化改革推进 [1][4][5] 财务表现 - 2025H1营收3.21亿元,同比+43.15%,归母净利润0.46亿元,同比+32.48%,扣非归母净利润0.43亿元,同比+53.52% [4] - 2025Q2营收1.76亿元,同比+45.74%,环比+21.08%,归母净利润0.29亿元,同比+31.32%,环比+76.82% [4] - 预测2025-2027年收入7.12/8.98/10.83亿元,归母净利润1.21/1.52/1.91亿元,对应EPS 0.91/1.15/1.44元 [5] - 2025H1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21.77%/6.89%/13.81%,同比分别下降4.98/2.31/4.69个百分点 [4] 主营业务表现 - 功率预测产品收入2.05亿元,同比+55.14%,占整体营收63.96%,毛利率61.58%,同比-11.91个百分点 [4] - 服务新能源电站数量增至5,461家,净增1,116家,细分行业市占率保持领先 [4] - 2025年5月对自研"旷冥"新能源大模型迭代发版,在部分区域风电/光伏功率预测精准率提升1~1.5个百分点 [4] 创新业务进展 - 创新业务收入0.16亿元,同比+1.53%,重点布局四大方向:电力交易、储能、虚拟电厂、微电网能源管理 [4] - 电力交易托管服务已在山西、山东、甘肃、广东和蒙西等地实现业务布局 [4] - 储能业务引入人工智能算法优化运营策略,拓展海外储能项目 [4] - 虚拟电厂持续签约工业负荷、电采暖、中央空调、充电桩等可控负荷资源用户 [4] - 微电网能源管理产品在国内多个园区级光储协同项目中落地,完成多个国外大容量并离网切换型微电网项目 [4]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取得发明专利108项,软件著作权131项 [4] 运营与投资 - 全资子公司日新鸿晟运营的新能源资产规模持续增长,相关资产运营收入3,263.38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65.96% [4] - 参股投资"西藏东润数字能源有限公司"、"天津驭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公司,强化新能源信息化领域产业链布局 [4] 估值指标 - 当前股价54.21元,总市值7,187.36百万元,流通市值4,620.08百万元 [2] - 对应2025-2027年PE 60/47/38倍,PB 5.8/5.4/5.0倍 [5][7]
易成新能2025年中报简析:营收上升亏损收窄,盈利能力上升
证券之星· 2025-08-27 07:08
财务表现 - 2025年中报营业总收入20.69亿元,同比增长9.71%,第二季度营收11.01亿元,同比增长9.89% [1] - 归母净利润亏损收窄至-1.7亿元,同比改善61.65%,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1.22亿元,同比改善67.34% [1] - 毛利率提升至6.19%,同比增长33.19%,净利率提升至-10.59%,同比改善63.4% [1] - 三费占营收比下降至11.88%,同比减少31.32%,每股收益-0.09元,同比改善56.39% [1] - 货币资金减少至14.21亿元,同比下降36.5%,应收账款增至21.28亿元,同比增长11.95% [1] - 有息负债降至46.67亿元,同比下降8.62%,每股经营性现金流恶化至-0.14元,同比下降299.65% [1][2] 业务布局 - 高端碳材领域通过并购山西梅山湖公司降低能源成本,工业电价较河南省低30%以上,能源成本占比超25% [4] - 新型储能领域收购智能锂离子电池储能公司,结合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实现12小时长时储能技术 [4] - 目前建成风光电站规模1GW,年发电量10亿度,全钒液流电池年产能1GW [5] - 计划通过发行债券、引入外部资本等多元化融资推进源网荷储项目 [5] 战略规划 - 实施"东引西进出海"战略,东引合作研发加速技术转化,西进布局生产基地降低能耗,出海推进光伏储能国际化 [3] - "十五五"期间重点发展高端碳材降本增效和新型储能技术融合,提升碳化硅半导体、风光发电、储能产业规模 [6][7] - 持续优化特种沥青、针状焦、石墨电极、锂电池负极材料产业,关注碳纤维、碳化硅光电材料等新领域 [7] 运营管理 - 开发作业成本管理系统覆盖主要子公司,通过数据分析优化成本模型和竞争优势 [8] - 借助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产业链协同,实现从煤焦油到针状焦、石墨电极/负极材料的一体化发展 [9] - 加强成本控制、优化资本结构、强化财务风险管理,保障财务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11] 可持续发展 - 下属中原金太阳预计2025年底并网电站总量达1GW,年绿电供应量超10亿度 [10] - 通过光伏发电项目增加绿电使用比例,利用全钒液流电站调峰调频降低高峰期用电量 [10] - 开封时代和平煤神马储能分别提供全钒液流和磷酸铁锂储能解决方案,帮助电网调峰调频 [10] 资本运作 - 聚焦高端碳材和新型储能主业,寻求产业链上下游并购机会 [12] - 围绕石墨电极产业开展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打造全球领先生产基地 [12] - 加快负极材料一体化运营进程,加强产业链整合降低生产成本 [12]
零碳园区,降碳“三部曲”(产经观察)
人民日报· 2025-08-27 06:22
零碳园区定义与政策背景 - 零碳园区指通过规划、技术和管理使二氧化碳排放降至"近零"水平并具备"净零"条件的园区 [2] - 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支持有条件地区建设零碳园区并推进各类园区低碳化改造 [2] - 建设零碳园区是推进绿色转型的重要抓手并为建设"零碳社会"积累经验 [2] 绿电直供与能源结构转型 - 江苏大丰港零碳产业园通过13.76兆瓦光伏电站实现绿电直供 物理可溯源绿电传输 [3] - 园区通过专线供电架构实现绿电独立消纳路径 多余电力接入大电网 [3] - 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新建220千伏变电站配套38.5万千瓦风光储项目 年直供绿电9亿千瓦时 [4] - 大丰港零碳产业园计划2030年实现企业可溯源绿电消费占比85%以上 [4] - 鄂尔多斯园区通过智能物联网源荷互动控制系统实现毫秒级发电预测与用电需求匹配 [4] 零碳园区核心指标与要求 - 采用"单位能耗碳排放"作为核心指标 分为两类标准:年能耗20-100万吨标准煤园区需≤0.2吨/吨标准煤 年能耗≥100万吨园区需≤0.3吨/吨标准煤 [5] - 当前全国园区单位能耗碳排放约为2.1吨/吨标准煤 零碳园区需较平均水平下降90% [5] - 设置5项引导性指标包括清洁能源消费占比、产品单位能耗、工业固废利用率等 [10] 产业结构优化与绿色产业 - 盐城联鑫钢铁改造70吨电弧炉为100吨绿色电炉 年消纳6万千瓦时绿电并减少碳排放26万吨 [7][8] - 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发展动力电池、磷酸铁锂材料、光伏及氢能设备制造等新兴产业 [8] - 园区通过绿色能源吸引绿色产业形成"绿色能源-绿色产业-绿色能源消纳"良性循环 [8] - 2028年绿氢制储运加用项目投运后将进一步降低产品碳足迹 [8] 智慧化管理与资源循环 - 大丰港零碳产业园通过能碳智慧管理平台实现碳排放核查、绿电绿证获取等一站式服务 [10] - 鄂尔多斯园区实现污水95%重复利用 年节约淡水资源3400万立方米 并从污水中回收氯化钠等资源 [11] - 重点任务包括提升能碳管理能力、强化资源节约集约及加强先进技术应用 [10] 系统化建设与政策支持 - 零碳园区建设需系统推进能源清洁化、产业绿色化、管理智慧化和设施低碳化 [11] - 国家将确定首批国家级零碳园区建设名单并在资金、项目等方面给予支持 [11] - 通过源网荷储一体化模式提升可再生能源就地消纳比例 缓解电网消纳负担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