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精品化
icon
搜索文档
最高奖励500万元,广东多项举措支持游戏产业原创精品与科技创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3 16:25
文件中指出,对标国际一流水平,大力培育、挖掘、引进优秀游戏团队和优质项目,支持企业打造兼具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精品力作,鼓励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岭南文化、现代流行文化等优质内容融入 游戏创作,孵化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文化 IP;鼓励企业围绕游戏领域"卡脖子"技术开展研发,支持人工 智能等前沿科技在游戏研发中的运用,支持游戏先进技术向其他领域转化应用。 其中,重点对虚拟引擎研发、游戏大模型训练、算力效率提升、先进技术转化、数据安全保障等领域进 行支持;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实验室开展联合攻关。 具体激励措施方面,省级统筹资金,经公开评选公示,对文化传播力和社会影响力俱佳的优质项目,及 在游戏科技领域取得显著突破的优质项目,给予最高 500 万元的一次性扶持奖励。 5 月 22 日,广东省委宣传部在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现场召开广东省推动 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包"新闻发布会。会上,广东省委宣传部正式发布《关于推动广东网络游戏产 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措施》)。 作为中国游戏产业的核心区域之一,自带互联网与出海基因的广东一直是中国游戏内容创新与技术进步 的重要驱动引擎 ...
抖音精品短剧合作模式升级,定制、投资、版权保底,最高500万保底和100%制作费承担
搜狐财经· 2025-05-21 09:48
抖音精品短剧合作模式升级 - 平台针对短剧制作公司、短剧机构、抖音达人三类合作方全面开放合作模式,其中辰星计划针对制作公司,星火计划针对短剧机构,星光计划首次针对达人创作者 [1][5][7] - 辰星计划重点升级投资出品政策,平台最高投资比例提升至70%,新增精品定制模式,优质内容可获全额制作成本承担,最高投入500万 [1][3] 精品定制模式具体政策 - IP合作:高质量IP最高保底15万,框架合作方可额外获5%利润分成 [3] - 编剧合作:S+剧本保底15万,S剧本10万,A级剧本6万,播出后享15%利润分成,框架合作方额外5% [3] - 制片合作:单剧可获100%制作费承担(最高500万),播出后享45%利润分成,框架合作方额外5% [3] 星火计划针对短剧机构 - 提供单片保底和框架保底两种模式,优质新热短剧最高保底500万,海量内容可获框架保底 [5] - 已合作超1000家短剧机构,案例《但行好事》原生收益突破500万 [5] 星光计划赋能达人创作者 - 达人定制模式:百万粉以上创作者可获100%制作费保底+50%利润分成,案例达人"小雨老师"短剧收益超600万 [7][8] - 创作扶持模式:10万粉以上达人分阶段托底,剧本阶段3万启动金,成片阶段12万扶持金,享大盘分成激励 [7][8] - 流量宣发模式:提供最高3000万流量曝光,整合站内资源定制宣发方案 [7][8] 精品短剧行业案例与影响 - 春节档《夫妻的春节》采用电视剧级班底,主演倪虹洁,账号涨粉50万,评论量超20万 [9] - 科幻短剧《太阳坠落之时》融合AIGC技术,突破行业对短剧质感的想象 [9] - 精品化趋势推动短剧产业升级,"短剧+"为其他行业带来新增量机遇 [9]
当“诈骗诱饵”盯上短剧
吴晓波频道· 2025-05-16 23:39
短剧行业现状与趋势 - 短剧行业进入"短平快"阶段,但缺乏匹配的价值筛选机制,导致"电子榨菜"与"诈骗诱饵"并存[1] - 2023年6月短剧用户规模达5.7亿人,占全国网民52%,超过网络外卖、文学和网约车用户数量[5] - 2024年微短剧市场规模约504亿元,同比增长35%,首次超过内地电影425亿元的总票房[29] - 预计2027年微短剧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未来3年年均增幅约26%[29] - 全球短剧市场规模未来10年有望突破500亿美元,其中中国150亿美元,海外超350亿美元[31] 商业模式演变 - 免费短剧占比从2023年初11%升至10月50%,2024年付费短剧成为少数派[7] - 付费模式下短剧需在短视频平台投流买广告,前10集免费后续每集0.6-1元充值观看[8] - 爆款短剧《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片方收入仅为付费金额7%,扣除成本后净利润约300万[9] - 仅2%爆款短剧带来约79%行业收入,呈现"低成本、回款快、高风险、高回报"特征[10] - 平台转向观看时长与出品方分成的模式,激励内容创作[14] 平台竞争格局 - 抖音推出"短剧卡",提供看广告解锁或付费会员两种模式[12] - 快手上线"2.8元3天看8000+部剧"会员服务体系[12] - 抖音旗下红果短剧月活用户1.73亿,同比暴涨近600%,进入在线视频APP前十[18] - 爱奇艺、优酷推出5分钟竖屏和20分钟横屏短剧场,向内容方让利70%以上分成[18] - 单平台给出品方的总分账从2023年6月1亿增长至11月3亿,20多家版权方年内分账破亿[18] 内容与制作变化 - 题材从"霸总""狗血"转向家庭、都市类,精品化趋势明显[20] - 制作成本从两年前10万/百集涨至目前60-70万,头部演员单日片酬达2-3万[22] - 2024年短剧行业直接就业岗位21.9万个,间接带动超64.7万个岗位[20] - 电视剧导演尝试800万投资精品短剧但反响平平,显示定位模糊风险[24] 行业乱象与挑战 - 部分短剧APP设置复杂付费机制诱导老年用户高额消费[26] - 诈骗分子伪装成版权方、推广商用"保本分红"等话术设局[3][26] - 短剧被用作低成本导流工具,存在植入木马窃取用户信息等风险[1][26] - AI工具降低创作门槛,但加剧了内容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26] 跨界融合与创新 - 品牌方如星巴克、肯德基、蜜雪冰城等利用短剧进行营销[32] - 互联网大厂美团、京东、拼多多投放短剧抢占618/双11流量[34] - "微短剧+文旅"、"短剧+游戏"等跨界模式兴起[34] - 广电总局等"国家队"入场,深圳卫健委参与霸总剧拍摄[34] - AI深度介入预计将在2025下半年带来更多商业探索空间[34]
博纳影业首部精品短剧开机 携手红果短剧、浙江卫视向“精”而行
搜狐网· 2025-05-16 10:55
公司动态 - 博纳影业联合红果短剧和浙江卫视出品首部女性视角反网暴题材短剧《天罗地网》,该剧将于6月在红果短剧和抖音双平台同步上线 [1] - 此次合作标志着博纳影业正式扩展战略版图,延伸业务边界进入短剧赛道 [3] - 博纳影业董事长于冬表示公司不仅要聚焦600亿元规模的电影市场,还要面对500亿至600亿元的短剧市场以及1000亿元规模的长剧市场 [3] 行业趋势 - 短剧已成为新大众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流网络视听形态之一 [3] - 截至2025年3月,红果短剧月活用户超1.73亿,断层式领先短剧APP排行榜,与优酷仅相差1200万用户 [3] 公司优势 - 博纳影业深耕影视行业多年,已完成电影全产业链布局 [3] - 公司拥有影视剧制作实力,能将电影级美学注入多屏场景,推动短剧向精品化升级 [3] - 公司通过多维度艺术创新满足观众审美需求,引领新型视听业态发展 [3]
陕西西安、河南郑州、浙江东阳挖掘各自优势 从三座城市看微短剧精品化(大数据观察)
人民日报· 2025-05-15 05:53
微短剧行业发展现状 - 微短剧因体量小、节奏快、情节密成为新兴网络文艺形态,但存在内容粗糙、野蛮生长等问题 [1] - 国家广电总局印发通知促进微短剧行业专业化、精品化发展 [1] - 全国每100部微短剧中有60部诞生于西安 [2] - 郑州平均每天产出4.3部微短剧 [5] - 横店今年一季度接待微短剧剧组780多个 [8] 区域发展特点 陕西西安 - 西安微短剧精品化趋势加强,聚焦现实题材 [2] - 云想科技一季度发行24部微短剧,5部播放量过亿 [2] - 西咸新区形成完整产业链,去年微短剧产业营收达1.6亿元 [3] - 西咸新区拥有六大拍摄基地、三大制作基地等设施 [3] - 陕西省计划两年内推出200部以上精品微短剧,培育15家以上领军企业 [3] 河南郑州 - 木马影视基地拍摄1100多部微短剧,带动周边经济发展 [4] - 郑州发布扶持政策后微短剧产量显著提升 [5] - 郑州日新阅益公司AI剪辑系统将后期处理从3天缩短至5小时 [6] - 微短剧拍摄带动景区游客量增长30% [6] - 村民通过参与微短剧拍摄人均每月增收4000元 [6] 浙江东阳 - 横店影视城转型为微短剧拍摄基地,平均每天接待10多个剧组 [8] - 横店宋街影视拍摄基地改造9个场景专门用于微短剧拍摄 [8] - 浙江累计28部剧目入选国家广电总局创作计划 [10] - 浙江今年拟推出40部优秀文旅微短剧作品 [10] 内容与技术发展 - 《老盔有了新主人》关注京剧艺术传承 [2] - 《人活一口气》累计播放量达2.5亿 [2] - 《一姐》累计播放量破亿 [2] - 云想科技研发AIGC应用产品用于剧本创作和素材生成 [2] - 《快乐萌宝有功夫》将乡村儿童故事与少林功夫结合 [6] - 《清明上河图我是画中人》实现影视文旅融合 [10] 产业链与商业模式 - 西咸新区十里沣河影视基地日均接待10个剧组 [3] - 木马影视基地拍摄场景日租金3000元左右且供不应求 [6] - 横店影视城提供完善的产业链和配套服务 [9] - 浙江探索"微短剧+文旅"融合新模式 [10]
小熊电器(002959):创意小家电领航,年轻人喜欢的小熊
招商证券· 2025-05-13 16:4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小熊电器,给予“强烈推荐”投资评级 [1][8][6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2 - 2024年小熊电器围绕品牌升级、品类转型、拓宽品类、外延并购等布局成果显著,在国补和平台环境改善下,有望穿越经济周期,2025年重新收获,预计2025年归母净利润增长48%至4.3亿元,当前PE/PS估值仅17/1.3倍 [1] - 国补扩圈提振小家电,平台反内卷改善利润率;品类刚需化、精品化,拓展新领域并收购罗曼加快出海;2025年经营改善,业绩有望反转;预测2025 - 2027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增长,给予“强烈推荐”评级 [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品牌升级 - 小熊2019年上市后经历两轮经济周期,2022年品牌定位升级,2022 - 2024年收入增长,2024年行业需求下行、平台内卷,净利率创新低,有望在2025年收获 [13] - 小熊成立于2006年,以创造力和年轻为基因,经历四次品牌定位:2006年“分享健康未来”,抓渠道红利推长尾产品;2012年“妙想生活”,品类扩充;2018年“萌家电”,强调颜值和体验;2022年“年轻人喜欢的小家电”,为Z世代提供精品高性价比产品 [14][15][16] 产品端 精品化、刚需化转型 - 小熊初期布局长尾品类、扩充SKU,后带来研发营销资源浪费和运营效率问题,2022年开始精品化、刚需化转型 [19] - 2022 - 2024年线上电商平台商品数量缩减35%,研发投入从1.37亿元增长42%至1.95亿元,研发人员从321增长78%到572名,刚需品销售额提高,国补后客单价回升 [20][21] - 厨房品类中,2020 - 2024年锅煲和壶类增长,电动、电热、西式类下滑,各品类大单品表现不同 [24][26] 调整组织架构,横向拓展品类 - 2021年底调整组织架构,成立婴童用品事业部、提升个护产品项目部,2024年收购罗曼智能,2025年进一步调整,开拓新航道 [37] - 个护方面,罗曼2024年收入6.14亿元,同比增长22%,业绩6883万元,净利率11%;生活方面,洗衣机破圈增长;母婴方面,调奶器市场份额7.2%排第三,2024年线上零售额同比增长66% [44] 渠道端 内需 - 平台反内卷改善利润率,抖音电商整合后改善商家投流ROI等,小熊社交电商25Q1恢复增长潜力 [48][50] - 线下销售网点多渠道布局,2024年线下销售收入4.77亿元,门店375家,有广阔渗透空间 [53] 外销 - 2025年7月小熊1.54亿元收购罗曼智能61.78%股权,剥离其品牌业务专注代工实现盈利 [54] - 复盘个护网红品牌出海经验,小熊通过跨境电商、OBM经销、代工等方式出海布局,分散风险、拓展市场 [57][59] 盈利预测 关键假设 - 国内销售2025 - 2027年线上/线下分别保持10%/5%复合增长,合计贡献9%主业增长;海外销售2025年并表增厚预计出口增幅50%,2026 - 2027年保持20%增长 [63] - 线上毛利率从37%小幅改善至39%,线下从29%改善至30%左右,出口毛利率稳定在32%;期间费用率稳定在26.3% [63] 盈利预测与估值对比 - 预计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恢复双位数增长,归母净利润为4.3/5.0/5.7亿元,分别增长49%/16%/14% [66] - 参照可比公司,行业PE、PB、PS估值中位数高于小熊,小熊2025年利润率修复、业绩增长,当前估值PEG<1,PB和PS估值处于历史20%以下分位数,给予“强烈推荐”评级 [67]
这些国家的精品农业有特色——探访巴西、新西兰、荷兰的代表性农场和交易市场
人民日报· 2025-05-13 06:13
农业精品化发展 - 全球农产品市场竞争激烈 各国积极探索提升附加值与市场份额的路径 [1] - 创新技术与先进管理模式是推动农业精品化的重要驱动力 [1] - 巴西 新西兰 荷兰等国在农业精品化方面具有代表性实践 [1] 巴西精品咖啡产业 - 巴西米纳斯吉拉斯州圣芭芭拉咖啡农场采用科学种植方法 在精品咖啡大赛中屡获佳绩 [2] - 巴西咖啡出口商协会执行董事表示 现代化灌溉 精准施肥和病虫害防治技术提升咖啡豆品质与竞争力 [2] - 巴西涌现黄波旁 瑰夏等精品咖啡品类 凭借独特风味和可持续种植方式获得国际市场认可 [3] - 巴西政府和行业协会推动精品咖啡品牌推广 建立认证体系和产地溯源系统 [3] - 巴西每年出口精品咖啡约1000万袋 地理标志地区年生产潜力达3800万袋 [3] - 巴西咖啡种植强调可持续发展 如巴里纳斯农场采用间作植物和太阳能发电 雨林联盟认证咖啡豆价格可高出8%-60% [4] 新西兰奇异果产业 - 新西兰佳沛国际集团新品种"佳沛宝石红奇异果"2025年产量预计达1 08万吨 中国市场销量占比约40% [5] - 新西兰奇异果产业经历从无序到有序发展 1988年成立奇异果营销局 1997年更名为佳沛国际集团 实现全链条品牌化 [5] - 奇异果种植需通过7项严格考核获得有机果园认证 包括土壤条件 有机肥料使用和幼苗追溯等 [6] - 果园需种植10米高防风墙 每公顷放置至少两个蜂箱保证授粉 手工采摘前需取样检测残留物和营养含量 [6] - 果实采收后12小时内完成分类包装 通过称重和光学检测分级 政府进行开箱随检保障品质 [6] 荷兰花卉产业 - 荷兰阿斯米尔鲜花拍卖市场2025年1月花卉植物出口额同比增长7% [7] - 阿斯米尔市场由荷兰皇家花卉拍卖集团运营 占地面积77 5万平方米 交易花卉种类超3万种 采用"降价拍卖"模式提升效率 [7] - 拍卖后鲜花通过15公里高架跑道系统分类配送 冷藏设施和全链条冷链保障鲜花次日送达周边国家 [8] - 该市场日均交易4300万朵鲜花 500万株植物 销售额占荷兰花卉植物销售总额的54% [8] - 2024年荷兰切花和植物出口额达71亿欧元 同比增长4% 占全球花卉贸易量60% 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51 1亿美元 2030年达64 3亿美元 [8]
《2024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发布 网络文学行业规模近3500亿元
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中国网络文学阅读市场规模达430.6亿,同比增长6.8% [1] - 2024年网络文学IP市场规模跃升至2985.6亿元,同比增长14.6% [1] - 2024年网络文学出海市场规模超50亿元,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2] 用户与创作者数据 - 2024年网络文学作者规模首次突破3000万,达3119.8万 [1] - 网文作品数量达4165.1万部,用户数量达5.75亿,同比增长10.58% [1] - 超过半数中国网民热衷追读网文 [1] - 海外网络作家46万名,海外用户规模超3.5亿,日本市场用户规模激增180% [2] IP开发与衍生经济 - 2024年网络文学IP改编市场规模达2985.6亿元 [1] - 阅文衍生品GMV突破5亿元,其中卡牌GMV突破2亿元 [2] - "谷子经济"迅猛发展,徽章、卡牌、盲盒等衍生品开发迭代升级 [2] - 短剧、游戏、AI等关键词推动IP开发模态持续扩容 [1][2] 全球化与出海趋势 - 2024年中国数字阅读出海作品总量为80.84万部(种),同比增长6.03% [2] - 网络文学全球化表达进入"全球阅读、全球创作、全球开发"新阶段 [2] - AI翻译一键助力出海作品相互赋能 [2] 行业新趋势 - AI辅助创作成为提升作家效率的有力工具 [3] - 微短剧精品化加速,IP共创成为行业新风向 [3]
全球农业观察 | 从种子到杯子:云南咖啡的精品化“蝶变”之路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2 17:29
云南咖啡产业概况 - 云南咖啡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全国98%以上 出口量全国首位 [1] - 云南咖啡种植历史130年 商业化始于20世纪90年代外资企业投资 [1] - 咖啡消费需求近十年爆发 国内精品咖啡供不应求 [1] 产业历史与转型 - 早期以生豆贸易为主 现转向精品率和精深加工率"双提升" [2] - 20世纪80年代种植为生存 90年代用于出口创汇 现阶段转向内需精品化 [1] - 2015年前生豆交易定价权由国外资本掌控 生豆10元/公斤 vs 成品杯售30-40元 [4] 种植条件与成本 - 云南热区土地8.111万平方千米 低纬度高海拔气候适合精品咖啡 [4] - 种植成本3000元/亩 2025年预期收益5500元/亩 [3] - 咖啡单产146.75kg/亩 为全球平均水平55.15kg/亩的2.66倍 [4] 产业链价值分布 - 种植业占价值链1% 加工业6% 服务业93% [5] - 当前生豆价格60元/公斤 精深加工烘焙豆超100元/公斤 [5] - 2014-2024年种植面积从183.15万亩萎缩至119.31万亩 [5][6] 精品化转型进展 - 精品豆价格是商业豆2倍以上 2024年精品率31.6% 精深加工率80% [6][9] - 2022年政策推动精品率从8%提升 精深加工率从30%提升 [7] - 本土企业建立咖啡综合体 如爱伲庄园等入选省级精品庄园 [9] 国际竞争与挑战 - 云南咖啡占全球产量2% 远低于巴西越南 [9] - 精深加工领域薄弱 速溶等主流领域多依赖贴牌生产 [9] - 需加强品牌营销与历史文化挖掘以匹配顶级产区品质 [8]
三七互娱海外运营总监周志豪:从“用户数据洞察”到“文化价值传递共情”构建全球化生态竞争力
新华网· 2025-05-10 08:21
新华网德清5月9日电(刘梦嫣)5月9日,由新华网、新华社新媒体中心主办的"2025品牌高质量出海论 坛"在浙江德清举行。 在主题为"品牌出海机遇与挑战"对话环节,三七互娱海外运营总监周志豪立足于企业发展经验,围 绕"从产品输出到品牌价值输出"的转型路径,分享了三七互娱在游戏出海领域的实践经验与战略思考。 三七互娱自2012年便开始涉足海外业务,如今已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陆续发行了120多款游戏,覆盖 了不同的品类、内容和用户需求。 作为国内较早布局海外业务的游戏厂商,三七互娱近年的海外业务增长迅猛,市场表现亮眼,成为行业 关注焦点。"发展海外业务,是希望让海外的玩家体验到中国人自己的游戏。"周志豪坦言,这正是三七 互娱几位创始人的创业初心。 当谈及游戏出海面临哪些挑战时,周志豪指出,由于市场跨度比较大,不同市场用户的需求也存在巨大 的差异性,仅靠单一产品"打天下"必然水土不服。"为此,我们构建了以AI技术和大数据分析为核心的 数字化决策体系,通过玩家画像、行为追踪等工具精准捕捉区域市场偏好。例如,针对中东地区宗教文 化特征定制内容审核机制,在欧美市场强化社交玩法设计,而在亚洲市场则侧重历史文化元素的融 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