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icon
搜索文档
央行新增千亿支农支小 再贷款额度助力救灾
搜狐财经· 2025-08-20 06:15
央行政策工具 - 中国人民银行新增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1000亿元 支持受灾地区经营主体信贷需求[1] - 支农支小再贷款是央行支持普惠金融领域的长期工具 今年4月合并管理并改革方式[1] - 央行5月7日曾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3000亿元 加大对普惠金融等领域支持力度[1] 政策实施范围 - 新增额度重点支持北京 河北 吉林 山东 甘肃等受灾地区[1] - 定向支持小微企业 个体工商户 农业企业 养殖企业和农户等经营主体[1] - 央行去年8月也曾新增1000亿元额度支持12省(区、市)防汛救灾及灾后重建[1] 政策目标与机制 - 通过提供低成本资金提高金融机构服务受灾地区经营主体的积极性[1] -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发挥"精准滴灌"功能和作用[1] - 央行将督促相关省(区、市)分行用好用足新增额度[2] 配套措施 - 指导金融机构积极对接防汛救灾和灾后重建融资需求[2] - 支持经营主体加快恢复生产经营[2] - 财政部和应急管理部7月以来多次预拨中央自然灾害救灾资金[1]
央行新增千亿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助力救灾
证券时报· 2025-08-20 02:56
央行新增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 - 中国人民银行新增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1000亿元,重点支持北京、河北、吉林、山东、甘肃等受灾地区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业、养殖企业和农户 [1] - 支农支小再贷款是央行支持普惠金融的长期工具,今年4月央行将支农和支小再贷款合并管理,5月7日已增加额度3000亿元 [1] - 央行去年8月也曾新增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1000亿元支持12省(区、市)防汛救灾及灾后重建 [1] 政策实施与效果 - 央行将督促相关省(区、市)分行用好新增额度,指导金融机构对接防汛救灾和灾后重建融资需求,支持经营主体恢复生产经营 [2] - 通过支农支小再贷款向受灾地区提供低成本资金,可提高金融机构服务受灾地区经营主体的积极性 [1] - 此举凸显了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精准滴灌"的功能和作用 [1] 背景与配套措施 - 当前正值"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防汛救灾形势复杂严峻 [1] - 7月以来财政部、应急管理部多次预拨中央自然灾害救灾资金支持相关省份应急抢险救灾工作 [1]
2025年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点评:专注“四稳”,备战“十四五”收官
中银国际· 2025-08-19 17:28
货币政策工具调整 - 2025年5月央行下调再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3000亿元,增加科技创新再贷款额度3000亿元[2] - 5月8日政策利率下调0.1个百分点,5月15日存款准备金率普遍下调0.5个百分点(部分机构下调5个百分点)[2] - 5月20日1年期LPR降至3.0%,5年期LPR降至3.5%,均下降10个基点[2] 政策方向与目标 - 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重点从"实施好"转向"落实落细"适度宽松政策,强调资金使用效率与防资金空转[3] -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可能加码,聚焦科技创新、提振消费、小微企业、稳定外贸等领域[2][3] - 宏观政策目标为"四稳"(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强化政策一致性以备战"十四五"收官[1][2] 经济形势判断 - 海外环境更趋复杂,世界经济增长动能减弱,贸易壁垒增多,主要经济体表现分化[2][3] - 国内经济基础稳固但面临风险挑战,长期向好趋势未变,需保持战略定力[2][3] 风险提示 - 海外通胀二次上行、欧美经济回落过快及国际局势复杂化可能影响政策效果[2]
7月金融数据释放哪些信号?专家解读
金融总量指标 - 7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29.94万亿元 同比增长8.8% 增速较前期加快 [1] - 7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431.26万亿元 同比增长9% 保持较高增速水平 [1] - 1-7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23.99万亿元 同比多增5.12万亿元 [1] - 前七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2.87万亿元 还原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影响后增速仍显著高于GDP增速 [1] 信贷结构特征 - 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5.05万亿元 同比增长11.8% 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 [2] - 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4.79万亿元 同比增长8.5% 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 [2] - 科技 绿色 普惠 养老产业和数字经济产业贷款增速均明显高于全部贷款增速 [2] -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牵引作用持续增强 金融机构支持重点领域能力提升 [2] 利率水平表现 - 7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利率约3.2% 较去年同期下降45个基点 [3] - 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约3.1% 较去年同期下降30个基点 [3] - 利率低位运行反映信贷供给充裕 资金需求方获贷更容易且成本更优惠 [3] - 优化非银同业存款利率自律管理等政策稳住银行负债成本 为向企业让利创造空间 [3]
21评论丨如何落实落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9 06:41
货币政策基调 - 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保持流动性充裕 使社会融资规模和货币供应量增长与经济增长及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 [2] - 平衡短期与长期、稳增长与防风险、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支持实体经济与保持银行体系健康性等多重目标 [3] - 政策工具表述边际收敛 不再提及存款准备金等具体工具及择机恢复国债买卖操作 维持中性宽松取向 [5] 经济环境评估 - 国内经济持续改善 新动能加快发展 总需求持续扩张 宏观政策积极有为 但仍面临有效需求不足问题 [2] - 海外经济增长动能总体偏弱 复苏进程存在不确定性 全球金融市场波动风险加剧 [2] - 物价水平温和回升积极因素增多 促进物价合理回升成为货币政策重要考量 [3] 信贷与流动性 - 灵活把握政策实施力度和节奏 信贷投向与期限结构优化 重点关注五篇大文章领域支持力度 [4] - 维持流动性充裕环境 但政策余量表述收敛 删除灵活二字及具体工具表述 [5] - 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传导机制 发挥利率自律机制作用 商业银行或因息差压力主动调降存款利率 [5] 结构性政策方向 - 结构性工具聚焦科技创新 消费 小微企业 稳定外贸等领域 专栏明确科技金融与消费金融支持重点 [6] - 保障性住房再贷款工具落地见效 政策支持集中于结构性工具使用 [6] - 信贷增长更关注结构优化及总体融资结构健康性 [4][6] 通胀与市场传导 - 上游工业品如煤炭 黑色 有色存在涨价 但向中下游传导节奏偏慢 [3] - 后续基建项目发力可能支撑PPI温和回升 [3] - 汇率表述变化不大 通胀温和回升信心增强 [3][6]
如何落实落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9 06:08
货币政策基调延续适度宽松,平衡多目标。《报告》延续"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表述。具体到货币政策阶段性目标,继续健全货 币政策框架的同时,要求平衡"短期与长期、稳增长与防风险、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支持实体经济与保持银行体系自身健康性的关系"的 多重目标,巩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本面。预计后续央行将继续关注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以及这一过程中金融体系自身的健康 性。 关于信贷,灵活施策,优化结构。《报告》仍然要求基于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以及金融市场情况,灵活把握政策实施的力度和节奏,保持 流动性充裕。本次《报告》专栏3介绍了金融机构对"五篇大文章"领域的支持力度,信贷从投向到期限均有结构上的优化。预计后续央行 可能更多关注信贷增长的结构,以及我国总体融资结构的健康情况。 明明(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5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对下一阶段货币政策主要思路进行阐 述,明确要落实落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和节奏,保持流动性充 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 ...
二季度银行业运行保持稳健 不良贷款环比实现双降
经济日报· 2025-08-19 05:16
银行业资产规模 - 二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总额467.3万亿元 同比增长7.9% [1] - 大型商业银行本外币资产总额204.2万亿元 同比增长10.4% 占比43.7% [1] - 股份制商业银行本外币资产总额75.7万亿元 同比增长5% 占比16.2% [1] - 大型商业银行市场份额上升明显 市场集中度提高 [1] 信贷资产质量 - 二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3.4万亿元 较上季末减少24亿元 [2] -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49% 较上季末下降0.02个百分点 [2] - 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余额7.3万亿元 较上季末增加1269亿元 [2] - 拨备覆盖率211.97% 较上季末上升3.84个百分点 [2] 行业发展趋势 - 银行业资产规模增长源于经济恢复向好和金融服务需求增加 [1] - 银行业围绕重点领域加大信贷投放 贷款保持较高增速 [1] - 股份制银行及中小银行市场份额持续下降 [2] - 中小银行需采取差异化竞争策略 回归本源发展 [2] 政策与创新 - 需强化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引导信贷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3] - 银行需加快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 提升实体经济支持效率 [3]
人民银行明确下阶段货币政策,专家判断降准降息时点可能后移
北京商报· 2025-08-17 21:08
货币政策总体基调 - 落实落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保持流动性充裕 使社会融资规模及货币供应量增长与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 [3] - 相比一季度报告 更强调存量政策落地显效 未提及"适时降准降息" 短期加码宽松必要性不高 [3] - 降准降息时点可能后移 因财政贴息政策相当于定向降息(年贴息比例1个百分点)降低总量工具必要性 [3] 信贷政策导向 - 信贷政策由"保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调整为"稳固信贷支持力度 保持金融总量合理增长" 更重视稳量提质 [6] - 7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268.51万亿元 同比增长6.9% 增速放缓反映金融机构反内卷和防空转 [6] - 信贷结构持续优化 金融"五篇大文章"领域贷款占比约七成 较2016年房地产和基建贷款占比超六成显著提升 [7]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 重点推动金融支持科技创新 普惠小微和服务消费 [1] - 科技创新再贷款和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各增加3000亿元 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 [9] - 二季度末科技贷款余额44.1万亿元 同比增长12.5% 较全部贷款增速高5.8个百分点 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增速保持在20%以上 [9] 贷款结构变化 - 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5.05万亿元 同比增长11.8% 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4.79万亿元 同比增长8.5% 均高于各项贷款增速 [7] - 近十年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速持续快于全部贷款 中长期贷款余额占比由56%上升至67% [8] - 小微企业贷款余额65万亿元 在企业贷款中占比由2014年末30.4%提升至38.2% 近十年年均增速约15% [9] 金融支持消费领域 - 发展服务消费面临供给不足问题 将强化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激励 落实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政策 [10] - 鼓励金融机构开发符合消费需求的金融产品 激发居民消费潜力 推动高品质服务消费发展 [11] - 通过财政贴息 国家育儿补贴等政策协同 夯实稳内需基本盘 [10]
宽松继续,落实落细 ——2025年二季度货币政策报告解读
搜狐财经· 2025-08-17 13:51
货币政策基调 - 央行定调国内形势更加积极,国民经济运行稳中有进,主要经济指标表现良好 [1] - 政策强调"稳中求进",重点提及四稳——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 [2][4] - 宽松货币政策持续为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护航,新增政策"连续性"和"预见性"表述以应对外部波动 [2][5] 信贷与金融结构 - 信贷结构优化,金融"五篇大文章"领域贷款占比从2016年房地产基建贷款超60%提升至当前约70% [5] - 政策重心转向"保持金融总量合理增长",淡化规模扩张,强调普惠金融、科技金融、消费金融等结构性工具实施效果 [2][5] - 八大重点任务包括科技创新再贷款、绿色金融产品创新、民营中小企业增信制度等 [8] 利率与汇率政策 - 利率政策强调执行监管,开展金融机构利率政策现场评估以提升定价能力,新发放贷款利率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至3.3% [7] - 汇率表述缓和,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较上年末贬值6.0%至95.35,政策节奏"以我为主" [7] 关键经济数据 - 6月末M2余额330.3万亿元同比增长8.3%,社融存量430.2万亿元同比增长8.9% [9] - 超额准备金率1.4%,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3.2%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 [9] -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贷款和普惠小微贷款同比增速分别达15.1%和12.2% [9] 金融改革与开放 - 推进债券市场"科技板"建设,支持科技型企业、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发债融资 [9] - 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深化离岸市场发展,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 [9] 房地产与风险防控 - 推动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政策落地,完善房地产金融基础性制度 [9] - 强化宏观审慎管理,加强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监管,启动2025年度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评估 [9]
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精准滴灌”功能
经济日报· 2025-08-17 05:45
货币政策基调与工具创新 - 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落实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提出"用好各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为下半年定调 [1] - 人民银行创设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额度5000亿元)和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强化对重点领域支持 [1] - 结构性工具已形成总量为主、结构为补充的调控框架,一季度末余额达5.9万亿元,成为基础货币投放重要渠道 [2] 重点领域信贷增长 - 6月末科技、绿色、普惠小微、养老产业、数字经济贷款同比分别增长12.5%、25.5%、12.3%、43%、11.5% [2] - 结构性工具实现对金融"五篇大文章"全领域覆盖,专家预计全年信贷保持合理增长 [2] - 政策聚焦支持科技创新(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增长)、产业升级(化解结构性矛盾)、外贸融资需求 [5] 工具优化与利率调整 - 上半年增加科技创新再贷款和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各3000亿元,合并证券/基金/保险互换便利5000亿元额度 [3] - 5月7日起全面下调结构性工具利率0.25个百分点,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降至1.2%-1.5%,抵押补充贷款降至2% [3] - 此为首次全面下调各类结构性工具利率,涵盖长期性和阶段性工具 [3] 政策执行方向 - 专家建议抓好现有工具落实,发挥"精准滴灌"功能,重点支持科创、消费、小微企业等领域 [6] -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和养老/消费再贷款将持续针对性支持科技创新、提振消费等关键领域 [7] - 需保持增量政策储备充足,增强灵活性,突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和重点方向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