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股权代持
icon
搜索文档
老板收购股权价格太低导致上市失败,12年前的股权问题还被查!
搜狐财经· 2025-08-05 18:44
公司上市失败核心原因 - 甲公司因实际控制人A与B之间股权转让价格异常及权属真实性存疑导致创业板上市申请被否 [1][14][15] - 上市委认定未充分说明低价转让股权的合理性和真实性 实控人股份权属不清晰 [14][15] 股权交易异常细节 - 12年前A与B以2400万元总价收购甲公司100%股权 A持股48%对应1152万元资金由B提供且由B亲戚代持 [2] - 九年后B以1折价格将27%股权转让给A 另3%转让给其他高管 两个月后A以翻九倍价格出售13%股权获利4950万元 [3][4] - B转让股权价格低于甲公司净资产价格 且声称因急需用钱低价出售但与12年未要求A还款行为矛盾 [12][13] 监管审查重点 - 上市问询聚焦B低价转让股权的公允性及12年前股权收购情况 [8] - 现场督导发现股权转让计价方式虽声称按净资产溢价计算 但实际交易价格低于净资产 [10][12] - B在12年前股权收购中提供资金但未要求还款及利息 最终年化收益率仅8%-10% [2][11] 合规与法律影响 - 甲公司股权结构涉嫌违反《公司法》第140条禁止代持规定及《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第12条股份权属清晰要求 [15] - 上市失败后投资人已退出 公司未来上市可能性极低 [15]
华钰矿业: 北京德恒(济南)律师事务所关于上海证券交易所监管工作函的回复
证券之星· 2025-08-01 00:26
交易背景与标的资产 - 华钰矿业拟收购广西地润持有的亚太矿业11%股权 交易作价为3亿元 收购后对亚太矿业持股比例将提升至51% 实现对亚太矿业的控制[4] - 亚太矿业核心资产为一宗采矿权和一宗探矿权 自2022年起开展试运转及地下开采建设 评估基准日为2025年4月30日 采用资产基础法评估值为34.14亿元[4] - 交易完成后亚太矿业股权结构为:华钰矿业51%、广西弘安24%、广西地润19%、贵州地矿6% 广西地润未提供业绩承诺与补偿安排[4] 控制权实现机制 - 亚太矿业董事会席位将增至7名 华钰矿业提名董事占4席 通过过半数表决机制控制董事会决策[5][6] - 华钰矿业持有51%股权 能有效控制股东会表决 除需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事项外 其余决议经半数以上即可通过[6] - 公司拟通过董事会聘任高级管理人员 强化对经营管理层的管控 实现对矿权的有效控制[6][7][8] 历史股权代持问题 - 广西地润曾代广西弘安持有亚太矿业21%股权 系因广西地润原有股权质押无法过户 2021年通过股权置换解决 代持期间表决权由广西弘安行使[9][10][11] - 公司此前未对亚太矿业实现控制因股权分散且董事会席位不足(原5席中仅占2席) 非直接由代持导致[12][13] - 广西弘安出具确认函 明确本次交易11%股权权属清晰且无代持情形 广西地润承诺股权无权利瑕疵及潜在争议[14][15][16] 交易合规性与真实性 - 前次交易40%股权分两次过户 其中21%股权经置换后权属清晰 本次交易11%股权经各方确认为真实交易[13][15][16] - 除已披露代持外无其他代持情形 交易履行了全部必要程序 不存在争议或潜在纠纷[16]
聚仁新材IPO股权清晰性遭问询,陶丹等创始股东2017年退出
搜狐财经· 2025-07-31 18:31
公司上市申请与股权结构 - 公司于7月30日发布关于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申请文件的审核问询函,保荐机构为中信建投 [1] - 公司是国内专业从事己内酯系列产品研发、生产与销售的服务型制造企业,属于先进化工材料领域的创新驱动型厂商 [1] - 实际控制人王函宇通过岳阳聚熠、岳阳融创、岳阳聚泰三个持股平台合计控制公司56.61%的表决权,无直接持股 [3] 股权历史与潜在问题 - 公司设立时及历史增资、股权转让中,直接及间接股东层面存在多次股权代持,部分创始股东如陶丹等在2017年后不再持股 [4] - 公司设立、增资中存在出资瑕疵、第三方代为出资等情形 [4] - 除持股平台股东外,公司其他股东均为机构股东,历次外部融资均签署了含有特殊投资条款的协议,且目前尚未解除 [4] - 北交所要求公司说明股权代持的形成背景、演变及解除过程,确认是否存在尚未解除或未披露的代持事项及股权纠纷 [4] - 需说明实际股东与代为出资人的关系,第三方代为实缴资金的来源及合理性,以及通过汇票出资等历史出资瑕疵的具体情况 [4] 股东变动与关联交易 - 需说明陶丹等创始股东在2017年退出的原因及合理性,各方是否存在其他利益往来或安排 [5] - 需说明陶丹等创始股东目前对外投资情况,是否从事与公司业务相关的经营活动,与公司及其主要客户、供应商是否存在交易往来或重叠 [5] - 需说明2023年5月王函宇向公司支付预留激励股权对应的实缴出资款及延期实缴出资的资金占用费的具体情况 [5] - 需说明2017年10月通过岳阳聚投、岳阳聚泰完成直接股东层面股权代持还原的相关处理是否符合法规及会计准则 [5] 特殊投资条款与持股平台 - 需结合尚未解除的特殊投资条款协议内容,说明条款的触发可能性,实际控制人等主体是否具备回购履约能力,是否存在纠纷 [6] - 需说明岳阳融创、岳阳融昊、岳阳聚熠等平台股东的具体情况,是否均为公司员工,如否则需说明实施股权激励的原因及合理性 [6] - 需说明不同持股平台关于服务期限等约定是否一致,如存在差异需说明原因及合理性,并说明岳阳融昊是否为实际控制人控制的平台或构成一致行动人 [6] 实际控制权认定 - 需结合王函宇的实际持股比例、相关持股平台的合伙协议、其他合伙人的退出或转让安排,以及外部机构股东持股及参与经营管理情况,说明认定王函宇为实际控制人是否准确 [7] - 需结合历史股权代持、实际控制人控制方式、特殊投资条款等,说明是否存在影响公司股权清晰、控制权稳定性的情形 [7]
冈田智能分红1.2亿后拟募9.85亿陈亮夫妇持股91.74%携对赌IPO
长江商报· 2025-07-29 09:45
公司概况 - 公司为数控机床核心功能部件厂商,主要产品包括刀库、主轴、转台,应用于金属切削类数控机床 [2] - 2024年国内数控机床功能部件行业市场占有率约为2 78%至4 38%,仅次于昊志机电,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刀库厂商 [2] - 2022年至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7 67亿元、7 73亿元、9 32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 19亿元、1 32亿元、1 69亿元 [2] - 公司拟募资9 85亿元,其中4 47亿元用于数控机床主轴及转台生产线扩建,2 14亿元用于刀库生产线扩建,1 48亿元用于研发及信息化升级 [3] 股权结构 - 公司股权高度集中,陈亮、蔡丽娟夫妇合计控制91 74%股权,IPO后仍将控制68 81% [1][7] - 2013年成立后存在长达九年的股权代持情况,2023年6月引入唯一外部股东工业母机产业基金(持股8 26%) [7] - 引入外部股东前,2022年公司现金分红1 2亿元,此后未再分红 [7][8] 产品与市场 - 核心产品刀库收入占比超80%,2022-2024年刀库单价从1 59万元降至1 46万元(降幅8%),主轴单价从0 91万元降至0 81万元(降幅11%),转台单价从1 14万元降至0 99万元(降幅13%) [2][3] - 2022-2024年刀库产能从3 72万台提升至5 33万台,产能利用率分别为108 05%、94 73%、96 4%,产销率均超99% [3] - 同期主轴产能利用率从85 27%提升至104 96%,转台产能利用率从81 61%提升至98 31%,但转台2024年产销率大幅降至84 81% [3] 研发与技术 - 2022-2024年研发费用分别为3800 88万元、3639 57万元、4464 4万元,研发费用率分别为4 96%、4 71%、4 79%,低于同行8 83%、8 17%、7 61%的平均水平 [4][5] - 截至2024年末拥有专利158项(发明专利63项),而同行昊志机电拥有专利407项(发明专利203项) [6] IPO进展与对赌协议 - 主板首发申请已获深交所受理,审核状态变更为"已问询" [9] - 与工业母机产业基金签订对赌协议:若未在2026年末前提交IPO申请或2028年末前完成上市,将触发回购权 [8]
恒坤新材IPO被暂缓,“隐秘的角落”再被揭开
搜狐财经· 2025-07-28 07:49
恒坤新材IPO暂缓审议核心问题 - 公司科创板上市申请被"暂缓审议",核心焦点在于"引进业务"收入确认方式和知识产权潜在风险 [3][4] - 2022-2024年对引进业务采用"净额法"确认收入,但此前年度未采用该方法,引发财务数据真实性和可比性质疑 [4] - 自产产品收入占比从2021年28.22%增至2024年63.77%,但主营业务毛利中引进产品贡献仍高达65.86% [5] - 2025年上半年因主要客户终止引进订单,引进产品收入和毛利分别同比下降57.4%和59.09% [5] - 上市委要求说明自产光刻材料等产品的初始技术来源和专利情况,存在知识产权纠纷风险 [6] 财务与经营表现 - 报告期内营收分别为3.22亿元、3.68亿元和5.48亿元,但净利润分别为1亿元、0.9亿元和0.97亿元,呈现"增收不增利"态势 [6] - 2025年前三季度预计净利润同比下滑11.48%至2.92% [6] - 自产产品毛利率从2022年33.52%下降至2024年28.97%,技术转化成果的竞争壁垒受质疑 [7]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与净利润差额达9467万元,主要依赖国家专项课题补助 [7] - 研发投入持续增加,2022-2024年分别为4274.36万元、5366.27万元和8860.85万元,占营收比例13.28%-16.17% [7] 股权结构与合规风险 - 历史股权架构中存在复杂代持网络,2012-2021年间易荣坤曾为16名股东代持股份 [8] - 前大股东吕俊钦入股资金涉嫌与网络赌博违法所得有关,2020年7月被司法机关采取强制措施 [9] - 吕俊钦所持2144.91万股被司法冻结并划转,其中1664.91万股划转至现第二大股东淄博金控 [9] - 在重大资产重组停牌公告前,李湘江以12元/股价格突击买入17.39万股,存在内幕交易嫌疑 [10] 行业背景 - 公司专注于半导体光刻材料核心原材料国产化,所处半导体材料行业前景广阔 [3][10]
恒坤新材疑点重重IPO被暂缓审议 客户集中度超97%存贷双高利率异常
长江商报· 2025-07-28 07:43
公司IPO受阻 - 恒坤新材科创板IPO被暂缓审议 打破2025年A股100%过会率记录 [1] - 暂缓原因未公开披露 但公司自身资质问题被指为关键因素 [1] - 实控人存在多次股权代持行为 且与涉刑股东吕俊钦存在关联关系 [1][4] 股权结构问题 - 公司历史上存在至少31笔股权代持交易 涉及实控人易荣坤及16名其他股东 [3] - 原第二大股东吕俊钦因开设赌场罪被判刑9年9个月 其9.44%股份曾被司法机关冻结 [4] - 实控人配偶陈艺琴担任吕俊钦控制"勾陈资本"监事 引发资金往来合规性质疑 [5] 业务模式缺陷 - 公司65.86%毛利依赖引进产品 自产产品毛利率仅33.47% 不足引进产品三分之一 [6] - 前五大客户贡献97.20%收入 客户集中度导致议价能力缺失 [7][8] - SKMP终止合作导致2025年上半年引进产品收入同比下降57.4% [7] 募投项目争议 - 拟募资10.07亿元扩产 但KrF光刻胶等产品现有产能利用率仅17.55%-46.67% [9][10] - 被质疑借扩产名义圈钱 新增产能消化能力存疑 [10] 财务异常现象 - 存贷双高现象显著 2024年底存款6.54亿元与借款6.33亿元规模相当 [11] - 长期定期存款收益率(3.38%)反常高于平均借款利率(2.12%) [11] - 2024年利息收入2129.03万元远超利息支出1127.31万元 [11] 技术研发短板 - 3款SOC树脂研发依赖外部供应商G及厦门大学 暴露核心技术自主性不足 [12] - 光刻材料自产毛利率连续三年下滑(39.17%→33.47%) 反映产品竞争力减弱 [6]
证监会对深演智能、金浔股份等8家企业出具补充材料要求
梧桐树下V· 2025-07-27 09:57
境外发行上市备案补充材料要求 深演智能 - 需说明前期取得新三板同意挂牌函但未实际挂牌的具体情况及向深交所提交上市申请的进展,评估是否影响本次境外发行[1][16][17] - 需披露离岸架构及VIE架构搭建拆除原因,外汇违规整改情况,判断是否构成重大违法违规[17] - 需用通俗语言说明智能广告投放业务模式及是否符合互联网广告整治要求[17] - 需列表说明超额配售权行使前后股权结构变化,并核查经营范围中互联网信息服务等业务资质及外资准入合规性[18] - 需说明是否涉及用户数据收集及第三方信息提供,披露数据规模及安全保护措施[18] 浩福创意集团 - 需核查股权架构合规性,重点说明Hartford Great Health收购上海浩福及绍兴火猫涉及的外商投资、税务及外汇程序[2][9] - 需解释历史股东宋连跃向Erin Songwang等转让股份的背景,核查代持可能性[2][9] - 需补充2020年7月至今的股本演变情况,并说明新增股东William B Barnett等提供的咨询服务细节及利益输送风险[2][9] - 需说明宋连跃向US Unicorn Foundation捐赠股份的合理性及Carrie Chen等股东低价入股原因[2][9] - 需披露美国OTC市场挂牌合规性及境内广告业务运营情况,说明短剧研发业务资质及资金用途[10] 金浔股份 - 需核查历史股权代持问题,说明2024年实控人股权回购定价依据[11] - 需按监管指引核查员工持股计划合规性[12] - 需评估已建、在建及募投项目是否属于"高耗能高排放"类别[3][13] - 需说明子公司上海金浔新能源增值电信业务调整原因及外资负面清单符合性[13] 泽景汽车 - 需核查经营范围是否涉及2024版外资负面清单领域[5] - 需说明最近12个月新增股东入股价格差异原因及利益输送风险[5] - 需披露股权激励方案人员构成、定价公允性及决策程序合规性[5] 巨能科技 - 需说明股权架构搭建及返程并购涉及的外汇、税务程序合规性[7] - 需列表对比架构重组前后股东持股比例一致性[7] - 需核查北京明舸等注册资本未缴足原因及对业务影响,说明广告发布等业务实际开展情况[7] - 需披露用户数据收集规模及第三方信息提供安排,说明数据安全措施[8] 圣桐特医 - 需说明2024年业绩奖励股份由圣元香港认购的合规性及对价异常风险[14] - 需核查保健食品销售业务资质及外资准入限制[14] - 需披露近三年分红决策程序及税费缴纳情况[14] 上海凯诘 - 需说明新三板挂牌终止原因及A股上市计划对本次发行影响[20] - 需核查出版物批发等业务资质及外资准入调整进展[20] - 需披露用户数据收集规模及安全保护措施[21] 中鼎智能 - 需核查经营范围是否涉及2024版外资负面清单领域[23] - 需说明最近12个月新增股东入股价格差异原因及利益输送风险[23] - 需披露股权激励方案人员关联性及定价公允性[23]
艾为电气IPO:股权代持仲裁未决,单一产品隐忧下的创业板闯关
搜狐财经· 2025-07-24 13:45
公司IPO概况 - 深圳艾为电气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于2025年6月20日向深交所递交创业板IPO申请,计划募资9.3亿元 [1] - 公司成立于2017年10月,是国内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高压控制器第三方供应商,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1] - 2022至2024年营收从2.15亿元增至4.42亿元,净利润从5737万元增至1.06亿元,2025年7月4日审核状态更新为"已问询" [1] 股权结构问题 - 实控人梁向辉与韩光存在股权代持纠纷,涉及2017年95%股权及2018年15%股权的代持争议,2025年4月已提交仲裁和诉讼但未裁决 [3] - 股权代持纠纷未解决可能影响IPO进程,深交所对拟IPO企业股权清晰有硬性要求 [5] 业务与产品风险 - 99.86%营收依赖单一产品热管理高压控制器,2022-2024年产品单价从255.48元/套降至208.74元/套,累计降幅18.3% [6][8] - 2024年产销率88.09%低于前两年(2022年90.23%,2023年93.81%),存货账面价值1.03亿元较上年激增69.37% [6][8] - 计划募资5.45亿元用于扩产,但现有产品产销率持续下滑引发消化新增产能的担忧 [7] 财务运作矛盾 - 递表前累计现金分红5888万元(2022年3800万元,2024年990万元,2025年6月18日通过1098万元方案),但计划IPO募资7000万元补充流动资金 [9][11] - 2024年末货币资金余额4.12亿元,无短期借款,资产负债率29.62%为三年新低(2022年76.25%) [11][12] - 2024年末应收账款2.1亿元占资产总额32.98%,首次出现1年以上账龄应收账款占比1.35% [12] 研发与团队问题 - 研发费用从2022年1151.24万元激增至2024年4705.78万元,研发人员从30人增至138人,增幅360% [13][14][16] - 研发人员职工薪酬2023年同比增97.43%,2024年同比增88.32%,引发研发费用真实性担忧 [16] - 实控人梁向辉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背景与公司电力电子核心技术领域存在差异 [16] 资本运作争议 - IPO前8个月小米智造、蔚来等机构突击入股,小米以16.5亿元估值获7.38%股权,按IPO估值37.2亿元计算8个月翻倍 [17] - 投资机构签署带恢复条款的特殊权利终止协议,若IPO失败条款将恢复效力,可能影响控制权稳定性 [18][19] - 9.3亿元募资额超过公司2024年末8.17亿元总资产规模,补充流动资金7000万元的合理性受质疑 [20][21] 募投项目与行业环境 - 5.45亿元智能制造基地项目与88.09%的产销率形成反差,扩产可能导致产能利用率进一步下降 [22] - 2024年第一大客户苏州中成新能源贡献营收1.93亿元占比43.72%,行业价格战传导至供应链 [22] - 2024年存货1.03亿元成为潜在风险点,产品价格下滑与单一产品结构对37.2亿估值形成挑战 [23]
益丰新材:IPO前低价转股,代持丛生曝治理隐患
搜狐财经· 2025-07-20 09:15
公司治理与股权结构 - 益丰新材在上市前突击进行低价股权转让,股东益坤合伙以10元/股向实控人万春玲转让24.6万股股份,而一年半前同类转让价格为17元/股,定价合理性存疑 [2] - 公司历史上存在多次股权代持行为,2017年实际控制人万春玲委托35名显名股东分散代持13%股权,2019年部分代持股份回归后仍有17名显名股东代持4.8%股权 [3][4] - 2020年通过增资形成新一轮代持关系,增资价格为12.5元/股,2023年代持关系解除时转让价格为17元/股 [5][6] - 最终股权结构显示实控人万春玲持股12.7%,与一致行动人合计控制68.4%股份,股权高度集中 [6] 财务表现与业务结构 - 2022-2024年营收连续下滑,分别为7.1亿元、6.3亿元和6亿元,同比降幅12.4%和3.8%,归母净利润三年均维持在1.4亿元 [7] - 毛利率呈现提升趋势,从2022年35.28%升至2024年38.33%,主要因2022年剥离助剂业务减少关联交易 [7][8] - 业务构成中毛利率63.2%的聚硫醇504占比提升,但毛利率较低的有机硫化学品仍占近六成收入 [8] - 外销收入占比约26%,外销毛利率显著高于国内,如硫脲产品国外毛利率37.05% vs 国内23.69% [9] 研发与区域集中度 - 研发费用率从2022年2.64%提升至2024年3.67%,2022年较低因传统产品研发投入少但收入贡献高 [9] - 境内业务高度集中于山东、江苏及河南等地区,客户区域集中度较高 [9]
优迅股份IPO:股转登记拖10年,柯炳粦花20年成实控人
搜狐财经· 2025-07-17 19:55
公司概况 - 优迅股份是国内光通信芯片领域领军企业,成立于2003年,专注于光通信前端收发电芯片的研发、设计与销售 [1][7] - 公司创始人柯炳粦经历丰富,曾担任通信兵、大学讲师、律师、国企高管等,2003年下海创业 [2][5][6] - 公司产品包括光通信收发合一芯片、跨阻放大器芯片(TIA)、限幅放大器芯片(LA)、激光驱动器芯片(LDD)等,应用于接入网、4G/5G/5G-A无线网络、数据中心等领域 [28] 股权与控制权 - 公司长期无实际控制人,直到2022年11月才确认柯炳粦、柯腾隆父子为实控人,合计控制27.13%表决权 [3][8][9] - IPO后柯氏父子表决权将从27.13%稀释至20.35%,控制权稳定性存在风险 [3][11] - 公司股权历史复杂,存在股权转让未登记、代持等问题,如2014年柯炳粦受让魏翔14.37%股权但延迟至2021年才完成变更 [14][15][16] 经营与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3.39亿元、3.13亿元、4.11亿元,净利润分别为8139.84万元、7208.35万元、7786.64万元,业绩波动 [30] - 2024年通过"以价换量"策略扭转下滑,光通信收发合一芯片销量增27.88%,跨阻放大器芯片销量增133.17% [34] - 产品单价持续下降,四大产品2022-2024年累计降价6.4%-39.6%,同时晶圆采购价上涨40.19%,毛利率从55.26%降至46.75% [35][36] 供应链与存货 - 采用Fabless模式,供应商高度集中,前五大供应商采购占比达83.68%-89.47%,晶圆等关键材料依赖境外 [37][38][39] - 存货账面价值从2022年1.3亿元增至2024年1.75亿元,存货跌价计提比例仅0.73%-7.96%,远低于同行均值9.06%-16.6% [40][42][43] 资金与分红 - 2024年末货币资金6805万元,短债仅85.13万元,流动比率6.23倍,资产负债率11.3%,偿债能力强劲 [45] - 2022-2024年累计现金分红5800万元 [47] 行业与市场 - 公司产品受益于数据中心和5G建设需求增长,2024年高速光模块电芯片销售显著回升 [34] - 光通信收发合一芯片是核心收入来源,2024年贡献82.92%营收 [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