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控
搜索文档
调研速递|张家港行接受中泰证券等6家机构调研 上半年多项经营指标增长
新浪财经· 2025-08-29 18:23
核心观点 - 公司于2025年8月28日接受6家机构调研 重点讨论上半年经营情况 展现机构关注度 [1] - 公司坚持支农支小战略 深耕普惠领域 2025年上半年经营表现良好 [1] - 公司资产规模稳步增长 存款和贷款余额均实现正增长 [1] - 公司信贷客户数显著增长 个人客户占比高 对公客户增速快 [2] - 公司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均实现同比增长 [2] - 公司风险管控能力增强 不良贷款率稳定 拨备覆盖率提升 [2] 经营业绩 - 2025年6月末总资产2237.85亿元 较年初增长48.77亿元 增幅2.23% [1] - 2025年6月末总存款1759.31亿元 较年初增长93亿元 增幅5.58% [1] - 2025年6月末总贷款余额1461.22亿元 较年初增长88.06亿元 增幅6.41% [1]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6.05亿元 同比增长1.72% [2]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9.95亿元 同比增长5.11% [2] 客户发展 - 2025年6月末信贷客户总数147238户 位居全省60家农商行第3位 [2] - 个人信贷客户数139615户 占比94.82% [2] - 对公信贷客户数7623户 较年初增长12.83% 位居全省农商行较高水平 [2] 风险管理 - 2025年6月末不良贷款率0.94% 与年初持平 [2] - 2025年6月末拨备覆盖率383.98% 较年初提升7.95个百分点 [2] - 风险指标处于行业中上游水平 [2] - 公司强化营销队伍风险识别能力 优化三道架构 建立一体化风险管控体系 [2] 机构关注 - 中泰证券 东方基金 大都会人寿 前海联合 混沌投资 华宝资管等6家机构参与调研 [1] - 调研时间为2025年8月28日下午15:00-16:00 地点在公司总行17楼会议室 [1] - 调研类别为特定对象调研 接待人员为董事会办公室工作人员 [1]
维信金科发布中期业绩 净利润2.16亿元同比增长79.5%
新浪财经· 2025-08-26 08:31
财务表现 - 总收入人民币25亿元 同比增长43.8% [1] - 净利润2.16亿元 同比增长79.5% [1] - 每股盈利0.44元 中期股息5港仙 [1] 业务运营 - 中国内地贷款实现量达人民币380.0亿元 [1] - 加强风险管控 调整营运战略以降低借款人信贷风险 [1] - 实施成本控制措施提高营运效率 [1] 宏观环境 - 宏观政策效果逐渐显现但经济局势尚未完全复苏 [1]
维信金科(02003)发布中期业绩 净利润2.16亿元 同比增长79.5% 客户投诉率降低至历史新低
智通财经· 2025-08-25 23:07
财务业绩 - 总收入25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43.8% [1] - 净利润2.16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79.5% [1] - 每股盈利0.44元 宣布中期股息5港仙 [1] 业务规模 - 中国内地贷款实现量达380.0亿元人民币 [1] 运营战略 - 加强风险管控并调整营运战略以降低信贷风险 [1] - 实施成本控制措施提高营运效率 [1] - 系统性升级风控框架并优化客户组合结构 [1] 客户质量提升 - 将重心转向更优质借款人并提高该人群审批通过率 [1] - 针对优质借款人试点新数据源构建高质量样本库 [1] - 持续迭代授信策略与风险模型 [1] 合作与运营优化 - 与多家领先优质平台深化合作 [1] - 客户投诉率降至历史新低为可持续运营奠定基础 [1] - 早期风险指标温和上升但资产质量优化能力持续增强 [1]
维信金科发布中期业绩 净利润2.16亿元 同比增长79.5% 客户投诉率降低至历史新低
智通财经· 2025-08-25 23:02
财务表现 - 总收入人民币25亿元 同比增长43.8% [1] - 净利润2.16亿元 同比增长79.5% [1] - 每股盈利0.44元并宣布中期股息5港仙 [1] 业务规模 - 中国内地贷款实现量达人民币380.0亿元 [1] 运营策略 - 加强风险管控并调整营运战略以降低借款人信贷风险 [1] - 实施成本控制措施提高营运效率 [1] - 系统升级风控框架并优化客户组合结构转向更优质借款人 [1] 战略举措 - 与多家领先优质平台深化合作 [1] - 针对优质借款人试点新数据源并策略性提高审批通过率 [1] - 构建高质量借款人样本库并持续迭代授信策略与风险模型 [1] 客户服务 - 客户投诉率降至历史新低为可持续运营奠定基础 [1] - 识别和营运优质客户能力持续增强 [1]
伟星新材:公司应对行业需求压力与市场竞争的三个方式
证券日报网· 2025-08-25 20:10
行业现状 - 行业整体需求压力较大 [1] - 市场竞争加剧 [1] - 户数增长略显压力 [1] 公司应对策略 - 提升产品力以打造产品竞争优势 [1] - 加速各项业务转型升级应对市场变化 [1] - 节流降费狠抓人效加强风险管控 [1]
涟水农商银行聚焦风险管控 保障合规经营
江南时报· 2025-08-18 21:55
风险管控成效 - 机构风险画像得分位列全行业第20名 较去年同期上升7名 [1] - 不良贷款余额24307.95万元 较年初下降1107.95万元 [1] - 不良贷款占比1.42% 较年初下降0.12个百分点 [1] 前瞻性风险管理 - 实施无还本续贷客户"名单制"管理 加强到期贷款提前告知与续贷工作 [1] - 对私贷款逾欠率1.71% 较年初下降0.11个百分点 [1] - 加强"2510"工作质效考核 提升本金到期偿还率与利息自动扣收率 [1] 不良资产处置 - 全行处置清收表内不良贷款13518.17万元 较去年同期增加3428.05万元 [1] - 由保全中心负责全行往年不良清收指标考核 实行分片挂钩机制 [1] - 领导班子带头推进大额不良贷款清收 按月公布各支行压降进度 [1] 合规体系建设 - 组织高管签署合规履职承诺书 全员签订423份《员工行为规范承诺书》 [2] - 开展合规案防考试4次 累计参考1256人次 [2] - 组织60余名中层以上干部赴看守所开展"零距离"警示教育 [2] - 召开现场警示教育大会 组织400余名员工观看警示教育片并剖析典型案例 [2]
上市银行资产质量向好 银行业出实招守住风险底线
新华网· 2025-08-12 14:28
上市银行资产质量概况 - 2021年上市银行不良贷款呈现“双降”,资产质量向好 [1] - 六大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齐降,部分股份制银行资产质量也呈现向好态势 [1] - 交通银行不良贷款率较上年末下降0.19个百分点至1.48%,在六大行中降幅最大 [2] - 邮储银行不良贷款率最低,为0.82%,较上年末下降0.06个百分点 [2] - 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分别降至1.42%、1.43%、1.33%、1.42% [2] - 中信银行、光大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均呈现“双降” [2] 风险抵补与不良处置 - 上市银行风险抵补能力持续提升,2021年末工商银行拨备覆盖率7年来首次回升到200%以上 [2] - 农业银行拨备覆盖率达到299.73%,比上年末上升33.53个百分点 [2] - 为前瞻性化解风险,银行加大不良处置力度,工商银行2021年清收处置不良贷款超1900亿元 [2] - 中国银行化解潜在风险约1000亿元,处置不良贷款近1500亿元 [2] 未来风险挑战与应对策略 - 商业银行发展面临严峻复杂的内外部环境,资产质量仍面临结构性压力和挑战 [3] - 银行将持续优化信贷结构,聚焦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国家战略新兴产业、新兴制造业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重点领域 [4] - 建设银行表示将持续优化信贷结构,加强普惠金融、绿色金融、消费金融、住房租赁等服务,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4] - 银行将平衡业务发展与风险防控的关系,以高质量风控助力高质量发展 [4] - 农业银行将提升行业、区域、客户、产品政策的精细化、差异化管理水平,推进管理数字化转型,加强大数据等金融科技在风险识别和管控中的应用 [6]
港股上市热潮:投资者如何捕捉潜在机会?
搜狐财经· 2025-07-28 20:48
港股上市热潮 - 近年来港股市场持续吸引新经济企业、中概股及生物科技公司上市,形成显著上市热潮 [1] - 热潮为市场注入新鲜血液,为不同类型投资者提供布局机会 [1] 一级市场投资机会 - 参与热门新股基石投资或公开认购可分享企业上市初期红利 [3] - 部分明星公司上市估值相比未来发展潜力具备吸引力,尤其在市场情绪回暖阶段 [3] - 回归中概股港股上市往往伴随流动性改善和本土投资者关注度提升 [3] 二级市场影响 - 优质新上市公司加入丰富投资选择池,尤其新经济、科技创新、生物医药等领域标的 [3] - 新股密集发行和大型IPO短期内可能对市场资金面产生虹吸效应,影响相关板块波动 [3] - 长期看优质公司持续引入有助于提升港股市场整体竞争力和吸引力 [3] 投资策略建议 - 将新股投资视为组合一部分,严格控制单一标仓位风险 [5] - 关注优质新上市公司长期成长驱动的结构性机会,而非短期打新博弈 [5] - 深入研究行业前景、公司核心竞争力及治理结构比追逐上市概念更重要 [5] - 可利用新经济板块ETF等多元化工具分散布局 [5] 潜在风险因素 - 部分新股因市场情绪过热可能被赋予过高估值,存在价值回归风险 [6] - 研发阶段生物科技公司或未盈利创新企业商业模式和盈利前景具有高度不确定性 [6] - 港股市场对外部环境(汇率、国际资本流动)敏感可能放大个股波动性 [6]
调结构、控风险、促转型 多家银行明确下半年工作重点
上海证券报· 2025-07-24 02:08
银行业下半年工作重点 - 多家银行召开半年工作会议,总结上半年经营成果并布置下半年重点工作,在息差持续收窄的背景下,将聚焦增收节支、创新挖潜,在风险管控、数字化转型、服务实体经济等方面持续发力 [1] - 银行将推动内部战略改革,通过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提升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强化科技赋能等措施稳定经营质效 [1] 业务结构调整与经营效能提升 - 在货币政策适度宽松背景下,市场流动性充裕,银行资金成本刚性下降空间有限,资产端收益率仍有下行压力,息差收窄趋势短期内难以扭转 [2] - 专家建议银行应加大对高收益、低风险资产的配置力度,积极发展轻资本业务,提升中间业务收入占比,深化零售转型,挖掘财富管理、消费金融等业务潜力,构建多元化收入来源 [2] - 平安银行上半年持续深化零售信贷改革,启动对公战略改革,以提升风险调整后收益率为目标,明确四大变革方向,下半年将完善总行经营赋能和追踪体系 [2] - 中小银行更注重业务定位,如江西农商联合银行将深化支农支小,体系化提升信贷内生动力和核心竞争力,优化营销组织 [2] 风险管控与资产质量 - 随着经济结构调整深化,银行业风险管控进入精细化阶段,需关注部分传统行业和区域性风险,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与风险防控之间寻求平衡 [3] - 多家银行将风险防控列为下半年工作重点,通过科技赋能、流程优化、合规强化等举措构建更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 [3] - 海南农商银行明确"严控风险强质量"方针,将风险压降作为首要任务,强化资产质量管理、加大不良清收 [3] - 专家指出个人金融业务资产质量持续承压,小微企业和零售贷款资产质量下行压力是银行业主要挑战之一 [3] - 银行需防范金融业务风险外溢,加强对重点领域排查整改,重点防控金融创新产品风险,杜绝不规范行为 [4] - 建议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前瞻性风险识别和预警,重点关注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产能过剩行业等重点领域风险 [4] 数字化转型与科技赋能 - 金融科技仍是银行业竞争关键赛道,多家银行将科技赋能作为战略转型突破口,从技术应用向业务深度融合转变 [6] - 数字化转型成为银行业高质量发展核心引擎,需加大科技投入,优化人员结构,推进业务流程数字化改造,构建智能化风控和运营体系 [6] - 浦发银行将继续深化"数智化"战略,打造"人工智能+"行动标杆样本 [6] - 农业银行提出要推动智慧银行项目加快实施,强化科技为基层减负赋能,以客户和员工满意为目标优化流程 [6] 行业展望 - 专家认为虽然面临挑战,但银行业基本面依然稳固,通过深化改革创新、加强风险管控、优化业务结构、推进数字化转型,有望在挑战中把握机遇 [7] - 建议银行立足自身禀赋,找准发展定位,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道路,在服务实体经济同时实现自身价值 [7]
助贷机构名单“瘦身”进行时银行合规成本提升加剧马太效应
中国证券报· 2025-07-10 04:47
行业洗牌加速 - 互联网助贷行业正在加速洗牌,头部助贷平台频现合作名单,中小平台逐渐退出市场 [1] - 银行等金融机构风险偏好收紧,倒逼市场向头部平台集中 [1] - 多家银行、消金公司密集披露合作机构名单,涉及营销获客、联合贷款、支付结算、风险分担及逾期清收等业务类型 [1] 新规推动合规转型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新规,要求商业银行对助贷平台实行名单制管理,并公开披露合作名单 [2] - 新规自10月1日起施行,外国银行分行、信托公司、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参照执行 [2] - 部分银行已开始删减合作名单,反映行业对中小助贷平台的合作规模持续压缩 [2] 利率红线明确 - 部分中小助贷平台曾通过协议嵌套、业务转包等方式变相抬高利率至超24% [1][3] - 新规封堵"隐形加价"空间,要求银行确保借款人综合融资成本符合24%红线 [3] - 银行曾因合作平台转包行为导致终端融资成本攀升,失去风险把控力 [3] 头部平台优势凸显 - 蚂蚁、美团、抖音、京东、马上消费金融、度小满、微众银行、网商银行等头部平台在多家金融机构合作名单中高频出现 [4] - 金融机构看重头部平台的流量优势,如宁银消金与蚂蚁、字节跳动、百度、美团等合作,实现线上消费场景全覆盖 [4] - 头部平台因客户量大、抗风险能力强,成为银行优先合作对象 [3][4] 合作机构准入评级机制 - 亿联银行建立"三三结构"评级模型,从主体维度、资产管理维度、流程管理维度评估合作机构 [5] - 主体维度评估股东背景、管理团队稳定性、杠杆倍数、财务状况等 [5] - 资产管理维度关注客户流量来源、资产定价结构、风险管理能力等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