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
搜索文档
湖北加快打造消费新高地 向“新”而行,消费市场活力更足
人民日报· 2025-10-19 09:48
消费市场整体活力 - 国庆中秋假期湖北零售业和餐饮业累计交易额达526.06亿元,网络零售额103.2亿元,同比增长15.3% [1] - 今年前8月湖北限额以上网络商品零售额增长19.2% [3] - 国庆中秋假期湖北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2036.34万人次,较2024年同比增长12.9% [8] 方式创新:跨境电商与直播电商 - 依托鄂州花湖国际机场,跨境电商实现商品“隔夜达全球”,跨境电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速聚集 [2] - 天门市服装电商城企业湖北莱依窕服饰有限公司去年日均发货10万单,年销售额达13亿元,今年新基地开工后目标销售额20亿元 [2] - 天门市纺织服装类经营主体约7000家,电商平台注册店铺超1.3万家,已构建“织造—面辅料—成衣加工—电商营销—跨境物流”全链条体系 [2] - 天门服装销往15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海外仓投用后,海外消费者线上下单最快次日收货 [3] 技术创新:小龙虾产业突破 - 潜江虾稻产业综合产值约870亿元 [4] - 通过温棚土池养虾、工厂化养虾等多种模式技术攻关,实现“四季有虾”,去年12月至今年2月潜江冬虾上市量达2.4万吨,实现产值21.9亿元 [5] - 湖北潜网生态小龙虾产业园今年上半年鲜活小龙虾交易量达17.7万吨,交易产值达75.27亿元,产品可送达全国600多个城市 [6] - 今年前8月湖北省限上餐饮营业额增长6.3% [6] 内容创新:茶文旅融合 -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推动茶产业与研学、科技、文旅深度融合,打造茶园景区、茶厂展厅等特色文旅项目 [7] - 今年前8月五峰共接待游客347万人次,同比增长27%,旅游综合收入32.9亿元,同比增长31% [7] - 湖北省已建成投运文旅综合体项目104个,带动避暑、冰雪、演艺等业态发展 [8]
2025年中国钨精矿行业政策、产业链全景、行业产能、产量、进出口及未来发展趋势研判:政策锚定资源安全,技术驱动价值跃升[图]
产业信息网· 2025-10-19 09:21
行业概述与产品定义 - 钨精矿是从钨矿石中提取的战略资源,三氧化钨含量需达到65%以上,因其高密度、高熔点、高硬度的特性被誉为“工业牙齿” [1][2] - 产品主要分为黑钨精矿和白钨精矿,黑钨矿是当前开采主力,白钨矿是已探明储量主体 [3] - 按化学成分可分为用于高端合金的Ⅰ类特级品和三氧化钨含量50%-65%、主要用于冶炼仲钨酸铵的Ⅱ类普通品 [3] 政策环境 - 中国构建了以总量控制与出口管制为核心的政策体系,通过下达年度开采指标规范开采规模 [1][5] - 出口管制范围涵盖仲钨酸铵、氧化钨、特定碳化钨及钨材等,并延伸至相关生产技术及数据,推动产业向高附加值转型 [6] - 政策自2002年起实施,2023年起优化为不再区分主采与综合利用指标,并对不同规模矿山实行分类管理 [14] 资源供给与储量 - 全球钨矿储量高度集中,中国以240万吨储量占全球总储量的52%,形成“一超多强”格局,主要资源国包括澳大利亚(12%)、俄罗斯(9%)和越南(3%) [10] - 中国钨资源储采比仅为36年,资源消耗强度大,促使进口依赖度持续提升,2024年进口量达12385.41吨,同比增长113.59% [1][14] - 国内资源区域分布集中,主要集中于江西(以黑钨矿为主)、河南与湖南(以白钨矿为主) [13] 产业链与市场需求 - 产业链呈现“上游资源为王、中游承压整合、下游需求驱动”格局,下游应用以硬质合金为主导,占比57% [8][11] - 光伏钨丝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2024年细钨丝产量达1500亿米,同比大幅增长66.67%,成为拉动消费的新引擎 [12] - 2024年全国硬质合金产量达5.8万吨,同比增长6.42%;钨材产量突破1.72万吨,同比激增27.21% [12] 行业产能与产量 - 2024年中国钨精矿总产能达15.9万吨,产能区域高度集中,江西、河南与海南三省产能占比分别为29%、18%和17% [13] - 在总量控制政策下,2024年全国钨精矿产量为12.7万吨,较上年小幅下降0.78% [14] - 行业产能集中度高,头部企业通过垂直整合掌控超60%市场份额 [1][16] 企业竞争格局 - 行业呈现“国资主导、区域集聚”特征,以中钨高新、厦门钨业、江西钨业集团等国资龙头为核心,形成第一梯队 [1][16] - 中钨高新以20%的产能占比稳居行业首位,厦门钨业(16%)、江钨集团(11%)紧随其后,行业CR5达61% [16] - 民营企业聚焦细分技术领域寻求突破,在中低端市场占据约30%份额 [1][16] 行业经营效益 - 2024年全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50亿元,同比增长12.5%;利润总额134亿元,增幅为11.67% [15] - 行业内部效益分化显著,平均利润率为10%,但上游矿山环节利润率高达26%,而中游冶炼环节仅为2% [15] - 下游的硬质合金和钨材环节分别实现8%和12%的利润率,呈现“上游强、中游弱、下游稳”的盈利格局 [15] 未来发展趋势 - 行业将向资源集中化、技术高端化与全球布局协同化三大趋势演进,通过国内国际双循环体系构建实现产业能级跃升 [1][16] - 技术创新将推动行业向航空航天超细晶粒合金、光伏钨丝母线、氢能催化剂等高端场景延伸 [18] - 头部企业将通过并购重组与海外资源开发巩固全产业链控制力,构建从基础原料到终端产品的全链条优势 [17][19]
国际能源变革论坛下周举办 为能源转型贡献“苏州力量”
苏州日报· 2025-10-19 08:23
论坛与博览会 - 国际能源变革论坛将于10月23日至25日在苏州举办 [1] - 2025苏州国际新能源博览会也将同步举办 [1] 协鑫集团动态 - 协鑫集团埃塞俄比亚20万方撬装液化天然气工厂于本月初正式投产 [2] - 同一天,协鑫LNG液化撬装二期及天然气发电、炼油产业等大型项目也同步奠基开工 [2] - 今年6月,协鑫光电全球首个GW级钙钛矿产业基地在昆山投产,并完成C轮融资 [2] - 7月10日,协鑫光电自主研发的钙钛矿光伏组件入选2025“苏州十大产业科技成果” [2] 固德威技术 - 固德威智慧能源大厦获得中国绿建三星级评价,建筑综合节能率超过52% [3] - 大厦20%用电为自产的绿电,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率超过36% [3] - 公司长期专注太阳能、储能等新能源电力电源设备,以光伏逆变器等电力电子技术为核心 [3] - 公司战略布局围绕“源网荷储智”,实现光储深度融合和分布式光储充用的数智化管理 [3] 苏州新能源产业 - 苏州能源企业从生产、传输、消费全链条发力,促成多项国际领先技术创新成果落地 [3] - 企业促进产业链条上下游协同发展,形成产业集聚优势,催生能源新业态 [3] - 总部位于苏州的协鑫、阿特斯、固德威、中信博等企业驰骋全球市场 [4] - 苏州将持续放大国际能源变革论坛的品牌效应,深化同国内外知名能源企业的交流与合作 [4]
“箔”如蝉翼!3微米怎样炼成?
上海证券报· 2025-10-18 19:12
核心技术突破 - 公司成功研发并实现3微米超薄载体铜箔的批量稳定供货,该厚度比一根头发直径的十分之一还要薄,成功打破海外厂商的长期垄断 [2] - 铜箔厚度从10微米不断减薄至3微米,每减薄1微米可使电池能量密度提升约5%,公司产品升级以高强度、高延伸、极薄化、多元化为核心方向 [2][4] - 依托自主研发的添加剂技术和循环伏安溶出法检测技术,公司攻克了铜箔添加剂配方及生产精准调控难题,使铜箔抗拉强度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5] 研发与生产能力 - 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同比增幅达30.45%,已累计申请专利500余项,并组建了400余人的专业研发团队 [5][6] - 公司具备3微米至10微米全系列、多抗拉强度双面光锂电铜箔的量产能力,并能批量生产3.5微米、4微米、4.5微米、5微米等多种规格产品 [6] - 针对半固态、全固态电池需求,公司已研发出雾化铜箔、芯箔等新型解决方案,2025年上半年应用于固态电池的铜箔出货量已超140吨 [6] 财务与运营表现 - 2024年公司营收突破78亿元,年产能达15万吨 [6]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52.99亿元,同比增长66.82%,实现净利润3870.62万元,同比增长136.71% [6] - 客户群体覆盖宁德时代、ATL、LG化学、比亚迪等全球动力电池头部企业 [6] 市场战略与全球布局 - 公司于2025年7月收购欧洲CircuitFoil Luxembourg公司100%股权,使电解铜箔年总产能从17.5万吨跃升至19.1万吨,稳居全球第一 [11] - 此次并购使公司成为全球唯一月出货量超万吨的电解铜箔企业,并借助收购标的渠道资源快速打开国际电子信息客户市场 [11] - 公司计划构建“亚太+欧美”全球产销体系,围绕全球顶尖AI服务器平台提供全套铜箔解决方案,并积极拓展东南亚等海外市场 [8][11] 业务发展历程 - 公司业务渊源可追溯至1985年,于2023年8月在创业板上市,是国内经营历史最悠久的内资电解铜箔企业之一 [4] - 2018年公司切入锂电铜箔赛道,此后三年收入连续倍增,构建起“锂电铜箔+电子电路铜箔”双轮驱动业务格局 [4] - 公司在高频高速PCB领域及AI应用终端相关的HVLP、RTF产品预计2025年出货量将达到数千吨级别 [8]
活力中国调研行丨向“新”而行,消费市场活力更足
人民日报· 2025-10-18 15:16
消费市场整体活力 - 国庆中秋假期零售业和餐饮业累计交易额达526.06亿元,网络零售额103.2亿元,同比增长15.3% [1] - 今年前8月湖北限额以上网络商品零售额增长19.2% [3] - 今年前8月湖北省限上餐饮营业额增长6.3% [6] - 国庆中秋假期湖北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2036.34万人次,较2024年同比增长12.9% [8] 跨境电商与新型消费 - 依托鄂州花湖国际机场,实现中国电子产品、生物医药、汽车配件“隔夜达全球”,以及进口生鲜产品及时送达 [2] - 天门市已构建“织造—面辅料—成衣加工—电商营销—跨境物流”的全链条体系,纺织服装类经营主体约7000家,电商平台注册店铺超1.3万家 [2] - 湖北莱依窕服饰有限公司去年日均发货10万单,年销售额达13亿元,今年新基地开工后目标销售额20亿元 [2] - 天门服装已销往15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海外仓投用后,当地消费者线上下单最快次日收货 [3] - 商贸流通企业加快数字化赋能,即时零售、直播带货等新型消费表现抢眼 [3] 技术创新驱动产业消费 - 潜江虾稻产业综合产值约870亿元 [4] - 通过温棚土池养虾、工厂化养虾、稻田养虾等多种模式实现“四季有虾”,去年12月至今年2月潜江冬虾上市量达2.4万吨,实现产值21.9亿元 [5] - 湖北潜网生态小龙虾产业园今年上半年鲜活小龙虾交易量达17.7万吨,交易产值达75.27亿元,产品可快速送达全国600多个城市、1200多个服务网点 [5][6] - 技术创新推动武汉热干面、襄阳牛肉面、潜江小龙虾、宜昌肥鱼等餐饮服务消费火爆出圈 [6] 文旅融合与内容创新 -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推动茶产业与研学、科技、文旅深度融合,今年前8月共接待游客347万人次,同比增长27%,旅游综合收入32.9亿元,同比增长31% [7] - 五峰县打造青岗岭生态茶园、宜红茶工业遗产展示馆等特色文旅项目,通过沉浸式演出《一叶芳华》等吸引游客,实现“茶园变景区、茶厂变展厅、茶农变导游” [7] - 湖北持续拓展“文旅+百业”“百业+文旅”,已建成投运文旅综合体项目104个,带动避暑、冰雪、演艺等业态蓬勃发展 [8]
新华鲜报|“向新力”到“向心力”!一线感知中国外贸外资活力
新华社· 2025-10-18 11:37
中国外贸韧性彰显 - 前三季度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4% [1] - 上半年新设外资企业数量同比增长4.1% [1] - 面对复杂严峻外部环境,外资持续加码中国市场 [1] 本土企业自主创新与出海升级 - 华勤技术2024年生产2.3亿部智能产品,超1亿部销往海外,营业收入突破千亿元 [2] - 公司每年投入超50亿元用于技术开发,拥有研发技术人员超1.9万名 [2] - 业务涵盖手机、电脑、汽车电子等智能产品全链条,产品销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营收占比达50% [2] - 中国企业出海从产品出海转向供应链、技术和品牌的生态出海 [4] 高技术产品出口强劲增长 - 前三季度中国出口高技术产品同比增长11.9%,对整体出口增长贡献率超30% [5] - 中国制造的工业机器人出口增长54.9% [5] - 机电产品出口占比达60%,智能家居、电动汽车等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保持较高出口增速 [4] 服务机器人产业全球领先 - 擎朗智能累计生产10万台服务机器人,总行走里程超400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1000圈以上 [6] - 服务机器人已进入全球6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餐厅、酒店、医院等场景 [6] - T8配送机器人进驻日本20个大型连锁品牌,C40清洁机器人在欧洲市场供不应求 [6] - 公司发布全球首个服务行业VLA模型,为机器人装上智能大脑实现自主决策 [6] 完整产业链支撑与外资加码 - 长三角地区拥有完善的机电产品供应链,全球供应链中心在中国 [8] - 施耐德电气将中国作为最重要供应链基地之一和四大研发基地之一,实现"中国原创,销售全球" [8] - "十四五"以来上海年均新设外资企业超5700家 [10] - 法国达索系统在华20年业务增长超22倍 [10] - 渣打银行表示中国是集团最重要的战略性市场和网络收入最大贡献者 [10]
全文|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张龙强:中国钢铁绿色发展成效显著,多维度引领全球行业变革
新浪证券· 2025-10-18 10:14
大会概况 - 2025可持续全球领导者大会于10月16日-18日在上海世博园区召开,主题为“携手应对挑战:全球行动、创新与可持续增长” [1] - 大会由世界绿色设计组织与新浪集团联合主办,汇聚约500位中外重磅嘉宾,围绕近50个议题展开研讨 [1] 全球与中国钢铁行业地位 - 2014-2024年全球粗钢产量增长超2亿吨,中国与印度占比持续提升 [3][5] - 2021年全球粗钢产量接近20亿吨,此后连续数年下调,核心原因是中国主动调控产量 [3][5] - 中国以10亿吨量级稳居全球粗钢产量榜首,远超第二名印度(1.5亿吨) [3][6] - 全球粗钢产量TOP20企业中,中国占据12家 [3][6] - 中国年产1100万吨的钢铁企业在中国排第23位,但在全球国家和地区中能排至第17位 [3][6] 行业绿色发展成果 - 已有27家钢铁及焦化企业获国家旅游局颁发的3A、4A级旅游景区认证,大幅改变公众对行业的环境认知 [3][7] - 全球仅12家钢铁企业发布绿钢品牌,中国占据5家,在国家层面绿钢发展水平遥遥领先 [3][7] - 行业通过超低排放改造,使环保运营成本增加至每吨钢约218元人民币 [8] - 超低排放改造任务已完成80%,极致能效目标为到2025年底全国30%产能达到标杆水平 [9] - 世界钢铁协会总干事巴松评价中国钢铁超低排放改造“干净到没有任何一个其他国家可以达到的程度” [9] 标准化与技术创新 - 过去5年中国牵头发布的钢铁领域国际标准数量居各国之首,特别是在低碳领域牵头了全球首个低碳钢铁标准 [10] - 围绕低碳、节能等领域有431个标准化项目及76个在研项目 [10] - 氢冶金技术(如高炉喷氢、氢气直接还原)在中国均已实现工业化实践,而不仅停留在理论研究 [10] - 2025年全球钢铁企业专利创新指数TOP30中,中国企业占16家 [11] - 钢铁行业绿色技术专利达1万件,并正在筹建绿色技术专利池 [11] 低碳发展路径与平台建设 - 中国钢铁工业碳排放约占全国总量的15%,行业通过六个途径推进低碳发展 [8] - 行业上线了EPD平台,并与美国、德国、法国签署MOU或技术合作协议,旨在实现中国钢铁EPD与全球对接 [9] - 上海环交所设立了碳管理体系钢铁行业服务中心,围绕碳交易、碳资产等开展工作 [11] - 钢铁行业已率先发布产品数字护照(DPP),以应对欧盟市场准入要求 [11]
佳电股份:电机与核电业务协同发展加快战略升级步伐
中国证券报· 2025-10-18 04:19
公司战略与定位 - 公司战略目标升级为建设一流电驱动系统制造与服务企业,突破单一电机产品框架,注重提供系统解决方案 [1] - 公司大力拓展核电业务,实现与电机业务协同发展,以品牌和价值在更广领域取得突破 [1] - 公司深化设备制造商、系统集成商、运维服务商的发展定位,优化绿色低碳驱动系统及新型电力系统产业布局 [5] 技术创新与研发 - 公司实施“技术双总部”模式,佳木斯国家防爆电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侧重产品工程化应用,哈尔滨技术总部侧重前沿技术研究 [2] - 公司坚持“无中生有”、“有中创优”理念,打造市场不可或缺的电机产品,提高高附加值产品占比 [3] - 子公司苏州佳电的“江苏省防爆型永磁式电机工程研究中心”投入运行,并建成永磁同步电机试验站,助力从制造企业向系统集成商转型 [3] - 公司先进电机技术谱系涵盖石油化工、煤化工、矿山一体化驱动、先进核电、舰船动力及前沿技术研究等多个方向 [3] 产品与市场应用 - 公司产品包括防爆电机、永磁电机、高温气冷堆主氦风机等,电机产品达347个系列、近4000个品种,实现工业电机类产品全覆盖 [4] - 产品主要应用于石油、化工、煤炭、冶金、交通、水利、电力、核能、航天、粮食等领域 [4] - 哈尔滨生产基地主导产品为核电站用主泵电机、大中型交流电机、直流电机等,应用于核电、船舶、冶金、矿山等多个领域 [4] 生产布局与数字化 - 公司拥有佳木斯、苏州和哈尔滨三大生产基地,布局是面向市场、着眼实际的现实考虑 [3][4] - 公司投运全国首个高压电机数字化装配车间,配备全自动化设备,实现生产全过程智能管控,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 [4] 核电业务发展 - 公司明确提出抓住核电发展机遇,大力发展核电业务,发挥在核电产品领域的竞争优势 [6] - 公司核电产品为“华龙一号”、“AP1000、CAP1000、CAP1400”、“玲龙一号”、第四代高温气冷堆等重点项目提供关键设备 [6] - 公司于2023年11月底完成对哈电动装51%股权收购,解决同业竞争问题,增强核电市场综合竞争力 [6] - 哈电动装是国内唯一同时具备设计、制造、试验一体化的核电轴封型主泵和屏蔽式主泵电机资质和能力的企业 [7]
佳电股份:电机与核电业务协同发展 加快战略升级步伐
中国证券报· 2025-10-18 04:17
公司战略与定位 - 公司战略目标提档升级,致力于建设一流电驱动系统制造与服务企业,突破单一电机产品框架,注重提供系统解决方案 [1] - 公司大力拓展核电业务,实现与电机业务协同发展,以提升品牌价值和市场突破 [1] - 公司明确抓住核电发展机遇,以电机板块与核电板块协同发展效应打造更多效益增长点 [7] 技术创新与研发 - 公司实施“技术双总部”模式,佳木斯总部侧重产品工程化应用,哈尔滨总部侧重前沿技术研究,以弥补地域劣势并吸引人才 [2] - 公司建立科技创新容错免责机制和开放沟通渠道,鼓励科研人员提出新想法,坚持自主研发为主、与高校研究所合作为辅的研发模式 [3] - 公司子公司苏州佳电建设的“江苏省防爆型永磁式电机工程研究中心”投入运行,并成立大规模永磁同步电机试验站,推动从制造企业向设备制造商和系统集成商转型 [3] - 公司先进电机技术谱系涵盖石油化工、煤化工、矿山一体化驱动、先进核电、舰船动力及前沿技术研究等多个方向 [4] - 公司关注水利项目发展,成立水利项目室,重点研发水利项目电机产品,使其成为新的效益增长点 [4] 产品与市场布局 - 公司产品包括防爆电机、永磁电机、高温气冷堆主氦风机等,电机产品达347个系列、近4000个品种,实现工业电机类产品全覆盖 [2][6] - 公司拥有佳木斯、苏州和哈尔滨三大生产基地,佳木斯及苏州基地主要生产防爆电机、起重冶金电机等,哈尔滨基地主导产品为核电站用主泵电机、大中型交流电机等 [5][6] - 公司产品应用于石油、化工、煤炭、冶金、交通、水利、电力、核能、航天、粮食、船舶、矿山、火电、石化、科研等多个领域 [6] 生产运营与数字化 - 公司重点开发高端化、高附加值产品,加大高效电机、节能电机、核用电机、风力发电机及新领域产品的开发力度 [6] - 公司持续强化数字化赋能,全国首个高压电机数字化装配车间在公司投运,配备全自动化设备,实现生产全过程智能管控 [6] - 数字化赋能显著提升公司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确保承接更多订单,满足用户需求 [6] 核电业务发展 - 公司核电产品为“华龙一号”、“AP1000、CAP1000、CAP1400”、“玲龙一号”、第四代核电高温气冷堆等重点项目提供关键设备 [8] - 公司于2023年11月底完成对哈电动装51%股权收购,解决了同业竞争问题,哈电动装是国内唯一同时具备设计、制造、试验一体化的核电轴封型主泵和屏蔽式主泵电机资质和能力的企业 [8] - 公司控股子公司佳木斯电机股份有限公司拥有民用核安全电气设备设计制造和机械设备设计制造许可证,为拓展核电市场提供坚强支撑 [8]
“小创新”破解津潍高铁连续梁施工精度难题
中国经济网· 2025-10-17 23:27
项目背景与挑战 - 津潍高铁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京沪二通道与沿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1] - 项目站前六标山东滨州市无棣特大桥全长31.907公里,包含11联连续梁[1] - 施工中挂篮轨道精轧螺纹钢锚固合格率始终不足六成,仅为56.9%[1] - “精轧螺纹钢不垂直”问题占比超72.7%,频繁造成返工并拖慢工期,存在安全隐患[1] 技术创新与解决方案 - 项目团队通过“图纸核查—现场实测—方案优化”的闭环工作路径精准锁定问题根源为构件位置冲突[2] - 创新采用“现场适配调整”方案,在设计规范允许范围内重新优化挂篮行走轨道、垫枕与锚固精轧螺纹钢三者位置布局[2] - 该优化方案具备强适配性,可根据不同连续梁节段施工参数灵活调整,避免资源浪费[2] 实施效果与效益 - 将挂篮轨道精轧螺纹钢锚固合格率从56.9%大幅提升至95.4%[1] - 跨东外环128米、工业八路80米、滨德高速80米三处连续梁的精轧螺纹钢锚固合格率均突破94%,远超85.8%的预设目标[2] - 后续巩固期内合格率进一步攀升至98.6%,施工效率提升40%[2] - 方案减少返工成本,为项目节约费用约6万元[2] 行业意义与公司能力 - 此次技术优化为高铁连续梁挂篮施工提供了可复制的精度控制经验[2] - 展现了公司在工程建设中的技术创新实力[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