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科技

搜索文档
“科创板八条”落地一周年的实践与成效:制度创新引领 科创板助硬科技企业加速腾飞
证券日报· 2025-06-17 00:38
科创板再融资进展 - 6月以来已有7家科创板公司更新再融资进展 审核状态涉及提交注册 已受理等 [1] - 近一年科创板再融资新增受理19家 上市委审议通过7家 报会注册20家 注册生效21家 [2] - 9家公司按"轻资产 高研发投入"标准申请再融资 合计拟融资近250亿元 投向创新药或芯片研发项目 [2] "科创板八条"改革成效 - 政策发布一周年 科技企业资本市场工具箱持续扩容 增强对科技创新包容性适配性 [1] - 落地"轻资产 高研发投入"认定标准 提高股权激励精准性 并购重组估值包容性 科创债"绿色通道"等创新制度 [1] - 为硬科技企业构建适配资本环境 引导资源流向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链整合 [1] 再融资创新案例 - 芯原股份18.07亿元定增项目注册生效 加速Chiplet技术在AIGC和智驾系统布局 [2] - 晶合集成高效注册20亿元科创债 中国通号申报科创债 合计拟融资45亿元 [3] - 迪哲医药等创新药企受益于"轻资产"认定标准细化 提升融资效率 [3] 并购重组动态 - 政策落地后新增106单并购交易 披露金额超1400亿元 多为产业并购 [6] - 2024年新增45单并购交易 其中20单为发行股份或可转债购买资产 超过去五年总和 [6] - 涌现海光信息换股吸收合并 晶丰明源"发股+可转债+现金"收购等创新案例 [6] 控制权市场与产业链整合 - 12家科创板公司引入国有或产业资本控股 如科大国盾获中电信量子集团入主 [7] - 芯原股份等公司积极关注产业链并购机会 推动产业生态建设 [7] 股权激励制度 - 433家科创板公司发布761单股权激励计划 板块覆盖率74% [8] - 艾为电子高管承诺延长锁定期 佰维存储设置市值管理目标考核 [8] 未来改革方向 - 上交所将持续推进"科创板八条"落地 增强制度包容性适配性 [9] - 企业建议吸引耐心资本 提升硬科技企业再融资和并购重组制度包容性 [9]
首单民营创投科创债落地!中科创星“25创星PPN001”成功发行
经济观察网· 2025-06-16 21:25
据悉,"25创星PPN001"的发行由浦发银行担任牵头主承销商,由中国银行、中信银行和成都银行 (601838)担任联席主承销商,票面利率2.10%,全场认购倍数3.58倍。此外,该笔科创债由中债信用 增进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全额担保,西安担保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的西安投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提供反担 保。 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李浩说,创投机构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债融资,不仅有助于其拓宽融资渠道,推动 募、投、管、退业务良性循环,也将推动金融"活水"精准滴灌至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创新企业。 6月16日,中科创星科技投资有限公司(下称"中科创星")在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2025年度第一 期定向科技创新债券——25创星PPN001(科创债)",发行规模为4亿元,期限为5+5年。 这是国内债券市场首个"科技板"民营股权投资机构长期限科技创新债券落地。中科创星因此成为全国首 个成功发行科创债券的民营股权投资机构。 中科创星表示,该债券所募集资金将用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半导体等硬科技领域基金的出资 及置换,壮大"耐心资本"。 中科创星成立于2013年。截至今年6月,该机构在管资金规模超过120亿元,已投资孵化超过5 ...
侃股:样本股上新硬科技,指数更有成长性
北京商报· 2025-06-16 19:41
当然,被调出指数的企业个股并不意味着丧失了投资价值,经营稳健、规范治理的企业仍可能通过技术 升级和行业整合保持竞争力。 指数样本股的调整,本质上并不会改变一家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但是却能够引发投资者或主动或被动 地调整持仓,对于调入的公司自然是一件好事,但对于调出的公司,也不必过于忧虑。 现如今样本股的选择标准更加倾向于投资者的交易热情,并不是因为硬科技公司调入了指数样本股而受 到投资者的追捧,而是因为投资者的追捧让硬科技公司具备了调入指数样本股的条件。两者相辅相成、 互为促进。 此次指数样本股调整,是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同频共振的必然选择。硬科技企业的调入,不仅提升了指 数的成长性和估值溢价率,更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服务了国家战略和产业升级。硬科技赛道既是机遇也 是挑战,理性布局、长期跟踪将是关键。未来,随着更多硬科技企业成为指数样本股,资本市场将进一 步发挥晴雨表和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近日,沪深交易所和中证指数有限公司纷纷发布重要指数样本股调整公告,包括深证成指、创业板指、 上证50、上证180、沪深300、中证500等指数样本股都将进行调整,6月16日起正式实施。调入的新 ...
“国家队”LP再出资
FOFWEEKLY· 2025-06-16 17:59
每日|荐读 榜单: 「2025投资机构软实力排行榜」评选启动 峰会: 「2025母基金年度论坛」盛大启幕:汇聚中国力量! 热文: 一纸新规,炸出一级市场的管理费焦虑 热文: 今年,上市公司热衷做并购基金 来源: 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有限公司 深创投中小企业发展基金(苏州)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注册地:江苏省苏州市,管理机构为 上海红土创新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基金总规模20亿元,主要投向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 制造、生物技术及健康产业、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等硬科技领域的中小企业。 对接需求请扫码 上海中科创星先导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注册地:上海市,管理机构为北京中科创星 创业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基金规模26.17亿元,主要投向先进制造、信息技术、新能 源新材料等硬科技领域和未来产业的中小企业。 近日,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有限公司宣布完成第七批子基金设立任务,分别与 中科创星、东方 嘉富、蓝驰创投 三家投资机构签约,加上今年4月与深创投签约设立的子基金,至此,国家中小企 业发展基金第七批子基金全部完成签约设立。 东方嘉富(鄂尔多斯)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注册地:内 ...
听说江苏的VC/PE领跑了
投中网· 2025-06-16 16:57
VC/PE市场募资分析 - 2025年5月中国VC/PE市场新成立基金数量490支,环比减少12%(减少69支),同比增加10%(增加45支)[7] - 418家机构参与设立基金,其中90%机构成立1支基金,6.5%机构完成2支基金新设,3.5%机构完成3支及以上基金新设[7] - 浙江省新设基金94支位居榜首,江苏省75支次之,广东省54支第三;海南省同比增幅最大达172%(增加6支)[14] - 青岛(38支)、嘉兴(27支)成为核心募资节点,青岛、九江、宁波等地同比增幅显著高于市场平均水平[17] - 重点新设基金包括:北京保实诚源基金(130.01亿元)、Lochpine Green Fund I(约15亿美元)、诚通科创投资基金(首期100亿元)、太保战新并购私募基金(90亿元)等[19] VC/PE市场投资分析 - 2025年5月投资案例数量597起,环比减少17%,同比增加5%,投资规模同比增加47%至739亿元[24] - 江苏、广东和上海三地融资规模及数量合计占比近五成,江苏省融资数量121起、融资额137.28亿元居全国首位[27] - 电子信息行业以166起事件稳居投资数量榜首,能源及矿业在宁德时代上市带动下位列融资规模首位(167.71亿元)[29] - 半导体(65起/57.05亿元)、人工智能(44起/23.86亿元)、新材料项目最受追捧;电池与储能技术(11起/120.74亿元)、生物医药(33起/71.41亿元)、半导体领域更吸金[30] - A轮以192起案例(占比32%)主导交易数量,上市及以后轮次规模占比22%、B轮交易规模占比17%[31] 重点融资案例 - 空中云汇(跨境支付技术服务商)获3亿美元E轮融资[36] - 享道出行(互联网出行服务平台)获13亿元C轮融资[36] - 合肥乐凯(光学膜材料研发生产商)获11.6亿元战略融资[36] - 英矽智能(抗衰老及癌症治疗药物研发商)获1.23亿美元E轮融资[36] - 地瓜机器人(机器人软硬件通用底座提供商)获1亿美元A轮融资[37]
100亿长三角数智文化产业基金成立;合肥首支QFLP基金落户,规模达1亿美元 | 06.09-06.15
搜狐财经· 2025-06-16 15:49
基金设立动态 - 广东省启动100亿智能产业基金,聚焦AI大模型、智能机器人、芯片半导体等领域,首期募资20亿元,采用"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模式 [2] - 服贸二期基金启航,规模100亿元,围绕数字贸易与服务贸易创新,存续期最长15年,由招商局资本担任管理人 [2] - 长三角数智文化产业基金成立,总规模100亿元、首期30亿元,重点布局"文化+AI"融合领域 [2] - 陕西省首支AIC股权投资基金注册设立,规模4亿元,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未来空间、智能制造 [2] - 四川省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启动,规模50亿元,重点投资人工智能、半导体、新能源新材料等"卡脖子"领域 [2] 区域基金发展 - 湖北孝感临空型产业投资基金完成注册,目标规模50亿元,首期20亿元,重点聚焦无人机制造、航空物流等低空经济核心赛道 [3] - 江西九江成立高质量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出资额30.01亿人民币 [3] - 江苏连云港设立10亿元新材料产业母基金,公开遴选子基金管理机构,重点投向高性能纤维、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等领域 [3] - 湖州吴兴推出5亿元人才科创专项投资基金,主要投向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半导体及光电等领域 [3] - 无为福城股权投资母基金公开征集子基金管理机构,重点支持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绿色食品、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 [3] 产业聚焦基金 - 深圳福田联手荣耀成立AI终端基金,总规模50亿,首期20亿,由深创投作为管理人 [4] - 济南中银产发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产业基金即将设立,规模10亿元,重点投向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硬科技"领域 [4] - 合肥首支QFLP基金落户,规模达1亿美元,重点投向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6] - 湖北江城华发产业投资基金完成注册,规模10.1亿元,重点布局集成电路、光通信、激光等泛半导体领域 [6] - 全国首支养老科创产业基金落地上海,重点投向养老硬科技研发、智慧医疗场景应用等领域 [8] 国际资本动向 - 硅谷风投机构Felicis完成9亿美元第十期基金募资,94%资金聚焦种子至A轮阶段,持续加码早期AI及科技投资 [5] - 高盛资管正在寻求新一期S基金募资,预计总额超过142亿美元 [5] 政策支持 - 厦门市推出新政,设立150亿基金赋能产业链发展,包括50亿元产业链创新基金、50亿元科创风投基金和50亿元并购基金 [10] - 福建省印发省级政府投资基金管理办法,要求重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等领域 [10] - 天津调整完善海河产业基金管理规定,明确母基金撬动社会资本在津投资总额需累计不低于引导基金出资规模的1.2倍 [11]
AI风起,新材料如何重塑中国制造DNA?科创新材料ETF汇添富(589180)重磅上市!
新浪财经· 2025-06-16 11:37
科创板六周年发展 - 科创板自2019年开板以来定位"硬科技",累计上市企业588家,总市值突破6.8万亿元,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公司占比超80% [1] - 科创新材料ETF汇添富(589180)上市首日成交活跃,首日成交额超5000万元 [1] 新材料产业概况 - 新材料定义为近50年科技进步催生的高性能、高壁垒材料,2025年中国新材料产业产值预计达10万亿元,2016-2023年年均增速15%,2024年1-11月总产值同比增10%以上 [2] - 新材料是半导体、生物医药、新能源、军工等产业的物质基础,下游需求加速增长 [3][5][8][9] 新材料细分赛道表现 高速成长赛道 - 2024年高速成长板块营收同比+1.4%,扣非净利润同比+29.6%: - **先进封装材料**:2024年收入/盈利同比+28.3%/+31.0%,2025Q1同比+32.0%/+21.3%,主要应用于集成电路、光伏、汽车电子 [12] - **高速树脂**:全球电子级PPO需求预计从2023年1863吨增至2025年5821吨,受益AI服务器需求 [12] - **合成生物学**:2024年收入/盈利同比+39.5%/+92.7%,2025Q1同比+21.4%/+97.4% [12] - **光学膜**:2024年收入/盈利同比+8.3%/-(未披露),2025Q1收入回落 [12] 业绩兑现赛道 - **半导体石英玻璃**:国产替代趋势明确,高纯石英砂需求持续 [14] - **碳纤维&复材**:2024年收入/盈利同比-18.9%/-202.5%,2025Q1收入同比+10.7% [14] - **尼龙**:2024年收入/盈利同比+13.4%/+27.8%,高端尼龙供应紧缺 [14] 初期蓝海赛道 - **固态电池材料**:2025年重点关注低空经济等新兴应用突破 [14] - **PEEK材料**:人形机器人轻量化、电动汽车高压化催生需求 [14] 科创板新材料ETF配置价值 - 科创板政策支持加码,"科创板八条"引导资源向新质生产力聚集 [15] - **标的指数特点**: - 聚焦新能源材料(天奈科技、厦钨新能)、半导体材料(沪硅产业、安集科技)、航空航天材料(航材股份)等细分龙头,前十大成分股权重合计47.5% [17][19] - 研发支出占比从2022Q3的3.84%提升至2024年的5.05%,未来三年营收/净利润增速预期领先 [19] - 指数估值处于历史低位,2024年9月低点以来反弹49.49%,弹性优于中证新材料 [21]
强化“硬科技”定位 科创板拥抱优质未盈利企业
证券日报· 2025-06-16 00:08
本报记者 吴晓璐 科创板又一家未盈利企业IPO获受理。6月13日,上交所受理上海超硅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超硅")科创板 IPO申请。根据招股说明书,上海超硅去年营业收入13.27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2.99亿元。 去年6月19日,证监会发布的《关于深化科创板改革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八条措施》(以下简称"科创板八 条")提出,"支持具有关键核心技术、市场潜力大、科创属性突出的优质未盈利科技型企业在科创板上市,提升制度包容 性"。近一年来,科创板共受理12家企业IPO申请,其中3家是未盈利企业。 目前,科创板有54家上市时未盈利企业,支持20家第五套标准企业上市。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截至6月15日,上述54家 企业A股总市值合计1.4万亿元。需要说明的是,目前588家科创板上市公司总市值为6.78万亿元。不难看出,科创板不仅为未盈 利科技企业开辟了一条融资渠道,还重塑了市场定价逻辑,推动科技、资本和产业深度融合,助力科技企业聚焦重点领域加快 科技攻关,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和国内经济转型升级。 持续支持"硬科技"企业发展 "科创板八条"实施近一年来,配套制度 ...
科创板“试验田”观察|丰富并购重组政策工具箱 市场活跃度攀升
搜狐财经· 2025-06-15 19:53
科创板改革成效 - 科创板作为资本市场改革"试验田"沿着全面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主线发展 各项改革成效初显 尤其是"科创板八条"发布一年以来 配套政策相继落地 资本市场制度对科技创新企业的包容性、适配性、精准性持续增强 [1] - "科创板八条"明确提出"更大力度支持并购重组" 随后证监会发布"并购六条" 推出活跃并购重组市场的一系列政策举措 科创板并购重组政策工具箱持续丰富创新 市场焕发蓬勃活力 [1] 并购重组制度优化 - 上交所配合证券业协会修订《证券公司重大资产重组财务顾问业务执业质量评价办法》 推动提高中介专业服务能力 [2] - 上交所修订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 完善控股股东限售期转让股份豁免情形 为吸收合并上市不满三年上市公司留足空间 [2] - 上交所配套修订并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审核规则》 新增重组简易审核程序 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审核效率 [2] 科创板并购市场表现 - "科创板八条"实施后 新发布的106单并购交易均为具备协同效益的产业并购 2025年以来新增披露45单交易 其中20单为现金重大重组或发行股份/可转债购买资产 这类重大交易的单数已远超2019年至2023年的五年单数总和 [3] - 普源精电重组标的耐数电子100%股权的评估值为3.76亿元 较账面净资产增值约3.41亿元 并购标的评估增值率超900% [3] - 思瑞浦收购创芯微采用差异化定价策略 圣湘生物收购中山海济的交易采用"Earn-out"机制 体现估值机制方面的创新设计 [3] 并购支付工具创新 - 科创板多家公司积极运用定向可转债、定增募资、并购贷款、并购基金等创新支付工具实施并购 [5] - 科创板已有28单交易涉及收购未盈利标的 针对未盈利企业的并购估值打破传统PE估值的单一框架 形成以技术壁垒、研发管线、市场前景为核心的多维估值体系 [5] 行业专家观点 - 科创板通过"硬科技"识别机制、并购重组支持产业链整合 为"科技—产业—资本"良性循环提供了路径参考 [4] - 科创板的并购重组聚焦半导体、生物医药等硬科技领域 具备政策包容性较高、跨境并购便利化等特点 有助于强化产业链垂直整合、提升审批效率、加速国际化布局 [5]
A股重大调整,明日生效!
证券时报· 2025-06-15 19:10
指数调整概况 - 6月16日为A股系列指数定期调整生效日,涉及上证50、上证180、上证380、科创50等沪市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深证100等深市指数,以及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等跨市场指数[1] - 6大跨市场指数合计更换187只样本,包括沪深300更换7只、中证500更换50只、中证1000更换100只、中证A50更换4只、中证A100更换5只、中证A500更换21只[4][5] - 4条沪市指数合计更换61只样本,其中上证50更换4只、上证180更换18只、上证380更换38只、科创50更换1只[18][19] - 3大深市指数合计更换31只样本,深证成指调整20只、创业板指调整8只、深证100调整3只[27] 样本调整细节 - 沪深300调入软通动力、中航成飞等,中证500调入恒玄科技、百济神州等,中证1000调入万辰集团、思瑞浦等[5] - 上证50调入中航沈飞、国泰君安等,上证180调入宇通客车、生益科技等,上证380调入中直股份、云天化等[20][21][22] - 深证成指调入深圳华强、渤海租赁等,创业板指调入长盈精密、南大光电等,深证100调入新和成、沪电股份等[7][15][27] - 科创50备选名单包括中科星图、财富趋势、盛科通信等[25] 行业分布变化 - 沪深300信息技术行业样本增加2只,权重上升0.18%;中证500信息技术样本增加12只,权重上升1.82%[17] - 中证1000工业行业样本增加10只,权重上升1.06%;可选消费样本增加5只,权重上升0.93%[17] - 创业板指战略性新兴产业权重占92%,注册制样本权重提升至7%;深证100战略性新兴产业权重提升至76%[27] - 上证50、上证180信息技术等"新经济"行业权重提升,体现沪市结构转型升级趋势[26] 新指数发布 - 6月16日上证580指数正式发布,定位沪市小盘股,选取市值规模较小、流动性较好的580只证券[28][29] - 上证580样本中科创板占30%、专精特新占40%、民营经济占50%、新兴产业占60%,具有小盘创新属性[30] 指数质量提升 - 上证50、上证180指数2024年营收增速分别提升0.6、0.2个百分点,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提升1.4、0.1个百分点[26] - 深证成指制造业样本权重占73%,211家公司2024年收入盈利双增长;创业板指样本研发投入平均增长10%[27] - 科创50仅变动1只样本,为科创100与科创50成份股互换,体现"优中选优"筛选作用[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