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

搜索文档
紧抓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历史机遇 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郑州日报· 2025-05-28 08:41
产业发展规划 - 惠济区将构建以现代食品和装备制造为主导、生物医药为战新产业的"一县一主链"产业体系 [2] - 加快中原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创新示范区建设,依托郑州大学、河南工业大学等高校资源 [2] - 推动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战略,扩大黄河文化影响力,打造"黄河文化研学"特色品牌 [2][7] 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 - 持续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攻坚,实施深度节水控水措施 [2] - 加强重点流域生态修复治理,推进秦岭洛河山水工程和嵩山南麓示范工程 [4] - 培育绿色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提升生态环境"含金量" [5][6] 城乡发展与民生保障 - 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产业,以城乡融合发展带动乡村全面振兴 [2] - 在就业、教育、医疗等关键领域扩大优质服务供给,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2] - 强化耕地保护制度,建立全链条保护机制,严守数量、质量、生态红线 [4] 文化传承与创新 - 加强黄河文化遗产系统保护,建设"无废城市"科普示范基地 [7] - 依托"黄河三桥汇"、炎黄巨塑等核心景观,推进国家级研学基地建设 [7] - 发挥黄河文化实践教学基地作用,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 [7] 区域战略实施 - 落实新一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43项市级专项规划和8个分区规划 [4] - 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确保南水北调水质安全 [5] - 深化污染防治攻坚,推动全市生态环境质量稳定向好 [6]
千年文脉碰撞创新基因 武汉文旅“蝶变”向世界展翅
长江日报· 2025-05-28 08:31
文旅产业发展现状 - 武汉连续多年位列全国十大热门旅游目的地,"五一"假期表现尤为突出 [1] - 一季度营业性演出突破1.1万场,同比增长14%,"演艺+文旅"模式显现乘数效应 [2] - 刀郎演唱会期间,外地观众带动周边消费:机票火车票预订量环比增10%,场馆5公里内酒店入住率同比增31.1%,永旺梦乐城经开店单日人流量同比增83% [3] 文化资源活化与创新 - 通过保护与活化历史街区(如昙华林),假期日均客流达8万-10万人次,成为传统与现代融合的样本 [2] - 加速推进"一桥两山"世界级景区建设,整合黄鹤楼、知音文化旅游区等资源统一运营 [2] - 文创产品表现亮眼:"鹤舞流光"冰箱贴销量超8万个,销售额破1000万元;"蒜鸟"玩具线下销售超15万个,带动方言系列文创研发 [3][4] 国际营销与影响力提升 - 樱花季期间,国际旅行者大会吸引200余位海外网红,相关内容获超4000万次曝光 [5] - "五一"假期入境游订单量同比增长70%,增速领跑中部地区 [5] - 海外推广成效显著:文旅部门赴6国推介,黄鹤楼等元素成为全球"云打卡"对象,年度宣传片获外交部官方账号转发 [5] 文旅融合战略方向 - 以"文旅+"深度融合模式推动高质量发展,目标打造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 [1] - 通过赏花经济、赛事经济、会展经济、演艺经济形成"流量矩阵",如"汉马"赛事与樱花季叠加效应显著 [3] - 构建文化认同体系,创新表达历史(如央视春晚汉口老房子、楚剧与知音文化结合) [2]
新华时评丨从“中国游”“中国购”看中国经济热力
新华社· 2025-05-28 03:09
政策推动 - 中国对43个国家实行单方面免签政策,近期新增巴西等南美5国免签入境 [2] - 外卡POS机覆盖率提升,支付宝、微信支付支持"外卡内绑"和"外包内用",实现便捷支付 [2] - 离境退税政策优化,包括推广"即买即退"全国覆盖、下调起退点、增加退税商店布局 [2] - "五一"假期外国人出入境人次同比增长43.1%,境外来华支付交易笔数和金额分别增长244.86%和128.04% [2] 制造业升级 - 外国游客购物清单从服装、食品扩展到手机、智能穿戴、无人机等高技术产品 [3] - "中国制造"在创新能力和技术实力提升,推动电子产品成为"反向代购"热品 [3] - 消费品市场品类丰富,涵盖平价日用品到高端奢侈品,吸引国际消费者 [3] 文旅融合 - 国潮、文创产品及科技好物成为外国游客新宠,文旅业态升级推动跨界融合 [4] - 沉浸式文化体验场景增加,如北京中轴线、西安汉服、云南民族风情、深圳科技园区等 [4] - 中国文旅结合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提升国际游客对现代化发展的认知 [4] 经济影响 - 产业升级、消费生态多元化和对外开放扩大共同推动"中国游"成为全球流量密码 [5] - "中国游"和"中国购"促进中外经贸人文交流,实现国内外市场深度融合 [2][5]
如兰之州 黄河之滨也很美
上海证券报· 2025-05-28 02:08
文旅产业转型 - 兰州从"旅途驿站"转变为"旅游目的地",以"黄河之滨也很美"为核心品牌,通过全域旅游布局、文旅融合创新和服务品质提升实现转型 [14][16] - 2024年兰州接待游客超1.1亿人次,旅游总花费82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4%和27.5% [16] - 2025年"五一"假期接待游客669.54万人次,旅游收入43.6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52%和14.77% [16] 文旅项目发展 - 围绕"黄河IP"打造水墨丹霞、黄河楼、金城关旅游景区等地标项目,年均接待游客300万人次以上 [15] - "夜游黄河"品牌项目融合现代灯光与历史建筑,提升游客体验 [15] - 读者博物馆成为热门打卡地,通过数字技术打造沉浸式光影空间 [20][21] 文化传播与创新 - 兰州通过短视频平台推广文旅,聘任"文旅推介官"超百人,视频平均播放量达100万次 [21] - 《读者》杂志作为文化符号,读者博物馆成为文化会客厅 [20][21] - 民谣《兰州兰州》成为城市文化对外展示窗口 [19] 文创产品与商业联动 - 甘肃省博物馆推出600余款文创产品,"铜奔马"主题"绿马"玩偶年销售额突破千万元 [22] - 庄园牧场与"绿马"IP联名推出浆水酸奶,通过电商平台热销 [23] - 国芳集团旗下商场、超市因旅游旺季人流量提升,土特产销售数据显著增长 [23] 政策与战略规划 - 兰州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将城市作为大景区建设,打造西部旅游大环线黄金节点 [16][17] - 目标建成西部旅游大环线重要枢纽站、国家黄河文化旅游目的地和国际丝绸之路黄金段文化旅游示范区 [17]
端午节“撞上”儿童节:亲子游与民俗IP双重爆发 将“味觉半径”转化为旅行半径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7 20:28
端午假期旅游市场特征 - 今年端午假期呈现"短途周边主导、民俗文化升温、体验游为主"的特征,受"不调休"政策、高考临近、暑期衔接、儿童节等多重因素影响 [1] - 亲子游市场迎来爆发,热门主题乐园门票预订量翻倍,露营活动预订量增长80%,"带娃看赛龙舟+包粽子"成为家庭标配 [1] - 端午假期亲子游热度较去年增长约两成,热门主题乐园门票预订量同比去年增长已超过100%,亲子房预订量同比增长51% [3][3] 民俗文化IP价值释放 - 端午民俗相关搜索量同比激增超100%,"龙舟""粽子"等关键词热度环比增长超200%,汨罗、佛山等民俗目的地预订量增长20%以上 [2] - 文旅融合创新玩法迭出,如乌镇"长街粽宴"、永定土楼"祭龙仪式"、宏村微缩龙舟赛等,传统文化通过场景化再造转化为消费力 [2] - 高星酒店(4星级、5星级)预订热度同比增长30%至50%,远超低星酒店增速,与"民俗文化游"品质化需求相关 [2] 住宿与体验趋势 - 包含玩乐、餐饮的酒店套餐预订量同比增长24%,"住得好"与"玩得深"成为深入当地探索民俗风情游的两大趋势 [2] - 夏季时令食物大量上新,"舌尖旅行"与在地文化深度绑定,时令美食如小龙虾、蛏子宴等带动相关城市酒店预订量增长30% [3] 短途游与交通方式 - "三小时高铁圈"成为端午出行主要选择,京津冀、长三角、川渝等城市群内部铁路线路热度高涨 [4] - 长三角、珠三角旅客通过高铁"下沉"至潜江、霞浦等美食原产地,前往潜江、荆州、青岛、宁波、舟山等城市的火车票预约量同比增长明显 [4] - 端午假期租车预订量同比增长47%,高铁站周边成为取车热点,"到站租车+周边探索"模式普及 [4] 跨境游特点 - 端午假期出境游热度较去年继续大幅走高,"四小时飞行圈"内的日本、韩国、东南亚等是首选 [4] - 跨境游呈现"区域化集中"特点,以上海为核心的江浙沪客群成为出境主力,十大热门出境航线中6条始发上海 [5]
佛山“龙船漂移”比赛将至,民俗游成端午节顶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7 16:03
文旅融合释放消费新动能 - 端午民俗旅游成为"顶流",与"龙舟"、"粽子"相关的搜索量环比增长270% [1] - 平台标签含"龙舟"、"端午"、"粽子"的搜索量环比增长近2倍 [1] - 广东佛山、浙江嘉兴等与民俗活动密切相关的地区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 [1] 民俗旅游目的地表现 - 佛山端午旅游预订订单量同比增长167%,酒店订单量同比增长145%,机票订单量同比增长110% [2] - 国内十大热门民俗旅游目的地包括成都、杭州、佛山、苏州等 [2] - 佛山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75%,无锡、绍兴、岳阳等地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超40% [3] 民俗旅游消费趋势 - 端午民俗体验游搜索热度同比增长50%,游客热衷参与赛龙舟、包粽子等活动 [3] - 汨罗旅游预订订单量同比增长85%,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88% [3] - 嘉兴旅游预订订单量同比增长40%,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63% [3] 旅游市场动态 - 端午期间机票、酒店价格整体不贵,舒适型酒店价格多在300元以下 [5] - 端午节后至6月中旬机票价格回落,上海到成都最低票价400-500元 [5] - 端午节赴海外旅游机票价格较低,上海飞曼谷、济州岛部分单程机票仅500多元 [5] 高端旅游市场发展 - 多地推出高端旅游专列,如"熊猫专列"票价超5万元,"长三角号"软卧售价约1万元 [6] - 旅游专列结合民俗、文化、美食等,力图开辟与国际一线旅游产品竞争的高端市场 [6] - 民俗体验与旅游专列结合,打造高端沉浸式民俗体验,串联非遗手作、节庆活动等 [6] 乡村旅游市场增长 - 甘肃乡村旅游市场2025年第一季度接待游客4259.19万人次,同比增长10.16% [6] - 甘肃乡村游旅游花费141.18亿元,同比增长15.92% [6] 地方文旅产业发展 - 广东发布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包",针对六大领域推出87条政策措施 [1] - 湖北提出打造"神武峡"、"赤黄红"两大文旅主轴,推动文旅产业迈向万亿级 [7] - 新疆提出2030年打造万亿元级文旅产业集群 [7]
从文旅融合到时尚产业升级,中原中牟+江南嘉兴 两大时尚项目联袂亮相
深圳商报· 2025-05-27 15:08
文博会两大时尚项目亮相 - 嘉兴·艺+PARK东方美学国际时尚中心和河南中牟新区·艺秀小镇联袂亮相文博会16号馆 以"东方美学 诗意生活"为主题 [1] - 中牟新区展示将"文旅流量"转化为"时尚产业价值"的创新实践 作为郑州开封同城化战略支点 是河南省首个省级新区 拥有2700多年历史 [1] - 中牟集聚八大主题乐园 塑造"中国中牟·幻乐之城"城市IP 古典乐器箜篌的演奏尤为引人注目 [1] 中牟艺秀小镇发展规划 - 将布局创意、产业、教育、科技、秀演、消费六大时尚场景 [2] - 搭建中原时尚产业发展委员会、中原时尚美学研究院、中国国风时尚周三大平台 [2] - 聚焦"文旅+文创设计+智能制造+时尚消费"全产业链 引入30余家企业区域总部 培育20家领军品牌 [2] 艺+PARK东方美学国际时尚中心 - 以"东方美学 智造时尚"为核心理念 来源于浙江嘉兴 嘉兴是新石器时代马家浜文化的发祥地 江南文化之源 [2] - 嘉兴是中国时装出口重镇 EP雅莹、半木、大雅家等本土品牌联袂登场 演绎宋韵美学与现代生活的融合 [2] - EP雅莹深耕时尚领域近40年 从民族文化中汲取灵感 半木追求"取半舍满"的哲学 大雅家秉持天然、有机、可持续的价值观 [2] 艺尚未来产业发展公司战略 - 作为两大项目的运营方 致力于打造集设计、研发、生产、展示、销售、文旅于一体的完整产业生态体系 [3] - 愿景是"讲好中国时尚故事 做好时尚产业服务" [3] - 携手艺术家陆一飞打造"汉画二千年——时尚文创联名主题展" 让汉代砖画焕发时代光彩 促进文化消费与时尚消费融合升级 [3]
湖北在建文旅项目总投资4312亿 推动产业加速迈向万亿级+世界级
长江商报· 2025-05-27 15:01
湖北文旅产业发展现状 - 2024年湖北接待游客8.73亿人次同比增长13% 旅游总收入9011.6亿元同比增长18.8% [4] - 2024年文化及相关企业营收突破5270亿元同比增长9.9% 增速领先全国3.9个百分点 [4] - 2025年一季度新谋划文旅项目455个计划投资2946.41亿元 新签约211个项目签约额1239亿元 [5] 重点项目与品牌建设 - 推出"知音湖北"主品牌统揽 打造"神武峡""赤黄红"两大文旅主轴 [3] - 力争5年内实施10个50亿元级 50个10亿元级 100个亿元级文旅项目 [7] - 在建文旅项目818个总投资4312亿元 形成"谋划-签约-建设-运营"良性循环 [5] 文旅融合创新模式 - "文旅+科技"模式兴起 VR设备 机器人等科技互动形式集中亮相 [1][2] - 聚焦"食住行游购娱学"七大场景 延伸产业链条 [2] - 推动"文旅+百业""百业+文旅"深度融合 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 [6] 市场表现与目标规划 - 2025年"五一"假期接待游客4216.72万人次 实现旅游总收入243.58亿元 [3] - 武当山单日游客超8万人次 文博场馆一票难求 [3] - 2027年目标旅游综合收入超1.3万亿元 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收超6000亿元 [8] 政策支持与战略行动 - 实施八大行动 包括文旅品牌焕新 服务提质 产业升级等 [7] - 建设快进慢游交通网络 完善旅游配套体系 [6] - 加强长江文化 荆楚文化 红色文化的创新性转化 [6]
金融赋能恩阳文旅发展
金融时报· 2025-05-27 11:16
金融支持文旅产业发展 - 中国人民银行巴中市分行指导银行机构累计投放信贷资金11.68亿元用于文旅项目包括古镇保护红色研学乡村旅游等助力恩阳文旅产业提质升级[1] - 农发行巴中分行累计授信政策性资金5亿元支持恩阳古镇改造项目总投资8.78亿元其中已投放4.88亿元用于古建筑修缮基础设施升级等[2] - 改造后的恩阳古镇2024年吸引游客约40万人带动760余家商户入驻文旅项目实现年收入约1亿元提供就业岗位约1500个助力1714名脱贫群众年均增收5000元[2] 红色文化研学发展 - 农发行巴中分行累计投放3.66亿元信贷资金支持恩阳区红色文化研学示范基地建设[3] - 红色文化研学基地2024年投入运营后累计接待研学团队等超6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7600万元[3] - 该项目直接和间接提供就业岗位1000余个促进当地群众就业增收[3] 农旅融合项目成效 - 万寿村从贫困村发展为AAAA级旅游景区2024年接待游客59.69万人次实现综合旅游收入2191万元[4] - 巴中农商银行累计投放贷款3750万元支持万寿村现代农业项目贷款利率从6%降至4.85%[4][5] - 现代农业项目整合3598.57亩土地资源打造生态农业餐饮住宿休闲康养等全季候旅游产品体系[4]
10国专家组团“解密”古都蝶变密码
西安日报· 2025-05-27 10:17
活动概况 - 外籍专家西安调研行活动于5月26日在西安碑林环大学硬科技创新街区启动 活动由西安市委宣传部和国际在线主办 国际在线陕西频道承办 [1] - 来自10个国家的10位外籍专家参与调研 包括孟加拉国 加拿大 埃及 埃塞俄比亚 意大利 哈萨克斯坦 韩国 巴基斯坦 突尼斯 英国 [1] - 调研为期三天 将考察西安科技创新 历史文化 文旅融合和社区服务等领域 [1] 调研内容 - 外籍专家将参观西安缔造者机器人有限责任公司 西安猎隼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西安六爻飞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科技企业 [1] - 活动重点考察西安"硬科技之都"的创新发展和"中国式浪漫"的文旅融合 [1] - 调研包括感受西安城墙历史文化 体验大唐不夜城步行街 考察社区嵌入式服务综合体 [1] 西安科技创新 - 碑林区2024年技术合同成交额达497亿元 [2] - 环大学硬科技创新街区是全国首批国家级创新试点街区 [2] - 该区域拥有17个国家级孵化器 "双创"载体和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园区 586家高新技术企业 [2] 专家观点 - 外籍专家代表西姆表示西安兼具历史文化底蕴和现代科创动能 是传统与现代交织的城市 [1] - 专家团将通过国际视野解读西安的城市发展密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