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

搜索文档
国泰海通:锂电各环节分化显著 整体业绩向好
智通财经· 2025-05-14 10:05
行业前景与评级 - 新能源车和储能赛道仍处于发展初期,渗透率有较大提升空间 [1] - 锂电中游环节盈利压力由供需阶段性错配导致,但供给端出清、新增产能放缓及需求回暖将改善利润底部 [1] - 供需格局优化看好板块盈利改善,板块估值开始具备性价比,给予锂电行业"增持"评级 [1] 2024年锂电板块表现 - 2024年锂电板块实现营业收入17552.11亿元,同比+4.90% [2] - 2024年归母净利润1058.43亿元,同比+6.80% [2] - 板块平均毛利率18.62%,同比+0.15pct;平均归母净利率6.03%,同比+0.11pct [2] - 仅电池、结构件、辅材环节营收和归母净利同比均为正 [2] - 前驱体、铜铝箔环节增收不增利,铜箔行业全面亏损 [2] - 电池板块利润贡献占比超90%,行业利润持续向头部企业集中 [2] 2025Q1锂电板块表现 - 2025Q1营业收入4140.84亿元,同比+22.75% [3] - 2025Q1归母净利润287.17亿元,同比+51.11% [3] - 板块平均毛利率18.72%,同比-1.03pct;平均归母净利率6.94%,同比+1.30pct [3] - 除辅材环节外,其他各环节业绩同比向好 [3] - 正极环节减亏,铜箔环节扭亏,隔膜环节增收不增利 [3] - 负极、电解液、电池、前驱体、结构件营收及归母净利同比均增加 [3] 产能与需求展望 - 2023Q2末锂电板块在建工程达到顶部,随后新增产能建设减少 [4] - 2025Q1末锂电在建工程合计1827.81亿元,环比+188.18亿元 [4] - 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公司环比增加较多,印证下游需求增加 [4] - 看好全年锂电需求 [4]
宁德时代跑马圈地港股二次上市,加上A股融资,融资近1000亿
搜狐财经· 2025-05-14 01:15
港股二次上市计划 - 公司计划于5月20日在港交所主板二次上市,发行价上限263港元/股(约244.6元人民币),拟募资310亿港元(约200多亿人民币),成为2025年迄今全球最大规模IPO [2] - 港股公开发售部分已获21倍超额认购,吸引517亿港元融资认购 [4] - 上市流程迅速:2024年12月宣布计划,2025年2月11日递表,4月10日通过聆讯,5月12日启动公开发售 [4] 融资历史与资本运作 - A股上市8年来累计股权融资702亿元(含IPO募资54.6亿元、两次定增197亿元和450亿元),叠加此次港股募资后总融资额逼近1000亿元 [5] - 公司累计现金分红565亿元,但回购金额较少(2023年回购27亿元,2025年计划回购40-80亿元,已执行15.51亿元) [6][8]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公司现金及等价物达2863亿元,现金流充裕 [8][9] 募资用途与业务布局 - 港股募资90%将投入匈牙利项目第一、二期建设,强化海外本地化供应能力 [10] - 境内业务收入停滞:2022-2024年分别为251亿元、270亿元、251亿元,2024年同比下滑7% [10] - 境外收入占比提升:从2022年769亿元(占比23.4%)增至2024年1103亿元(占比30.5%),2023年峰值达1310亿元 [10] 第二增长曲线战略 - 加速换电业务布局:2025年4月联合一汽、长安等发布10款换电车型,与广汽签署全生态合作协议 [11] - 换电站建设目标激进:2025年计划1000座,中长期目标1万座和3万座 [11] 市场地位与行业背景 - 公司2018年A股上市后迅速成为全球锂电池市占率第一企业,曾为公募基金头号重仓股 [4] - 选择港股上市可规避汇率风险,便利海外建厂资金使用 [10]
康盛股份(002418) - 2025年5月13日浙江康盛股份有限公司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13 18:22
液冷业务 - 液冷板块深耕技术研发与应用,可提供全链条液冷解决方案,处于积极推广阶段,已合作建设的液冷试点项目测试良好,获小批量订单,参考《2024年年度报告》 [1] - 与中卫市的液冷合作在稳步推进,未取得关键性突破成果,与中卫市政府保持密切合作 [2][9][10] - 与广东汇睿数据中心的液冷项目已在2024年完成交付,作为展示试点,业绩影响参考2024年年度报告 [2] 汽车板块 - 汽车板块订单饱满,中植一客全力开展生产,确保订单交付,营收根据新能源车交付进度确认 [2] - 上半年中植一客中标约2.2亿元客车订单,营收根据车辆交付进度确认 [1] 控股股东问题 - 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等企业已申请实质合并破产清算,法院未裁定受理,公司与控股股东保持独立,相关事项不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2] - 中植集团破产清算司法审查中,未裁定受理,不构成公司控制权转让实质性障碍,对重大资产重组及投融资无不利影响 [7] 产业链并购 - 公司关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机会,符合条件不排除并购整合优质资产,后续按要求披露信息 [3] 股价与业绩 - 公司经营管理层重视股价,股价受多因素影响,将做强主业、升级转型提升竞争力,推动股价反映实际价值 [6] - 公司未对2025年全年盈利作出具体预测,后续按要求披露业绩指引或预告 [11] - 中美贸易摩擦对2025年业绩影响可控,出口业务占比5% - 10%,已采取措施降低风险,一季度营收和净利润增长 [6] 合作协议 - 与浙江丽水数控的框架协议未终止,因进展不及预期,预付股权转让款解除共管,未签正式协议,事项存在不确定性 [12] 股东与股权 - 截至2025年5月9日,公司股东人数为80,870人 [13] - 中植一客与犀重新能源合作推进,已收到转让款及增资款1.83亿元,二期增资款支付与股权变更进度放缓,不影响战略合作及生产经营 [13] 营收利润增长原因 - 一季度营收及利润增加因中植一客新能源车辆订单大幅增长,钢材价格波动及铜铝价格周期性上涨对家电板块不利影响减弱 [14]
GL8陆尚新车情报:关注MPV买了陆尚,提车流程向新势力靠拢
车fans· 2025-05-13 08:29
新车上市与订单情况 - GL8陆尚正式上市,订单已突破1万台 [1] - 4月23日首批到店3台车,包括24.99万先享版、26.99万智享版和28.99万尊享版各一台 [1] - 采用订单生产模式,避免库存积压,确保客户提到新车 [1] 价格与政策 - 推出3款配置,价格区间24.99万~28.99万 [2] - 限时权益包括国补2万和省补最高1.5万 [4] - 厂家金融提供贷款50%两年免息政策,智享版按揭落地价142,500元,月供5,579元 [17] 产品特点与竞品对比 - 外观设计与陆尊相似,营造高级感但价格更低 [4] - 对比竞品:面对比亚迪夏强调品牌影响力和做工优势,对比腾势D9突出价格优势,对比塞那强调油耗 [4] - 真龙插混动力系统综合续航达1400km+,车内空间大,前后玻璃双层夹胶隔音好 [10] - 劣势在于智驾功能 [10] 客户反馈与需求变化 - 五一假期前每天有5批客户看车,假期客流量更高 [6] - 客户需求变化明显,既要价格低又要配置高,对配置要求显著提升 [8] - 销售顾问印象最深的是新车结合了电车的静谧性和油车的底盘稳定性,驾驶感受丝滑 [15] 销售策略与市场表现 - 销售优先邀请客户试乘试驾,通过体验直观展示产品卖点 [19] - 厂家推出一口价活动,短期内价格优惠不会有大的变化 [18] - 案例:王哥因价格合适果断下单,认可车型系列丰富但选择困难 [14]
5年利润增长8倍,比尔盖茨3月份大幅买进这股,直接跌停被套
搜狐财经· 2025-05-12 17:30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该股价的暴跌呢?经过分析,我认为有以下三个主要原因: 比尔·盖茨的投资决策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今年第一季度,他继续增持A股,下注于一家公司,其利润在过去五年里增长了八倍。然而,近期突发的市场 事件导致该股票大幅下跌,令盖茨陷入了困境。 | 新泉股份 | 最新动态 | | 公司资料 | 股东研究 | 经营分析 | 股本结构 | | 资本运作 | | 图 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i问董秘 603179 | 新闻公告 | | 概念题材 | 主力持仓 | 财务分析 | 分红融资 | | 公司大事 | | 行业 | | | | 财务诊断 | 财务指标 | 指标变动说明 | 资产负债构成 | 财务报告 | 杜邦分析 | | | | | | | | | 1.52亿 | | | | | | | | | 06-30 | 09-30 | 12-31 | 03-31 06-30 | 09-30 12-31 | 03-31 | 06-30 | 09-30 | 12-31 | 03-3 | ...
长城证券:动力电池安全国标提高 或有利于尾部低效产能出清
智通财经· 2025-05-09 14:19
行业趋势 - 中国锂电企业在全球动力电池产业具备规模生产能力和高端技术领先优势 长期稳定增长趋势可期 主要得益于国内庞大的新能源车市场需求和完善的供应链支持 [1] - 新能源车动力电池安全性是行业生产经营质量的核心体现 与燃油车相比影响范围更深远 [2] 政策影响 - 工信部发布《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 将于2026年7月1日实施 新国标对多项关键技术指标进行修订 重点提升安全性 [1] - 新国标从安全性层面直击动力电池核心性能指数 对全行业形成较高约束性要求 有利于通过产品性能标准有序出清尾部低效产能 降低新能源车极端风险 [3] 市场数据 - 2025年4月狭义乘用车零售市场规模预计175万辆 同比增长14.4% 环比下降9.8% 其中新能源车零售预计90万辆 渗透率达51.4% [1] - 4月车市整体折扣率约23.7% 反映新能源车价格竞争依然激烈 车企降本增效压力巨大 [1] 竞争格局 - 动力电池行业因技术密集性和制造复杂性长期呈现头部集中格局 但高速增长的新能源车需求延缓了尾部产能出清 [3] - 新国标通过安全性指标强化头部集中效应 助力优质企业提升经营质量 同时排除价格因素对行业竞争的影响 [1][3]
尚太科技(001301):Q1单吨盈利超预期,涨价落地助力盈利稳健
长江证券· 2025-05-09 09:4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买入,维持该评级 [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尚太科技2025Q1营收16.3亿元,同比增89.0%,环比增1.1%;归母净利润2.4亿元,同比增60.9%,环比降8.2%;扣非净利润2.5亿元,同比增72.6%,环比增4.2%,业绩基本落于预告中枢 [2][4] - 出货端保持增长,得益于北苏二期投产,订单饱满使新增产能充分释放,产能利用率和排产维持高位;盈利方面,2025Q1单季度四项费用率达5.36%,同比降1.53pct,环比降1.23pct,单吨盈利推算环比基本持平,与低价石油焦库存和采购策略有关;公司分别计提资产减值和信用减值0.1和0.17亿元,资产处置受益 -0.15亿元;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出10.3亿元,资本开支1.2亿元 [9] - 展望未来,Q2排产保持增长,全年出货有望同比较快增长;盈利端部分客户涨价落地,预计成本上涨大比例传导,内部降本增效、快充占比提升和海外客户拓展有望对冲单吨盈利波动,全年盈利保持稳健;公司积极布局硅碳负极等新品,有望增厚盈利;预计25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1亿元,继续推荐 [9] 财务报表及预测指标 利润表(百万元) - 2024A - 2027E营业总收入分别为5229、6764、8523、11421 [14] - 营业成本分别为3884、4989、6336、8427 [14] - 毛利分别为1345、1775、2187、2993 [14] - 营业税金及附加分别为36、44、57、76 [14] - 销售费用分别为10、10、13、18 [14] - 管理费用分别为81、101、124、166 [14] - 研发费用分别为175、203、239、320 [14] - 财务费用分别为54、64、88、117 [14] - 营业利润分别为1031、1360、1700、2360 [14] - 利润总额分别为1031、1350、1690、2350 [14] - 所得税费用分别为193、246、308、430 [14] - 净利润分别为838、1104、1382、1920 [14]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838、1104、1382、1920 [14] - EPS(元)分别为3.22、4.23、5.30、7.36 [14] 资产负债表(百万元) - 2024A - 2027E货币资金分别为685、1023、1011、866 [14] - 应收账款分别为2494、2698、3576、4815 [14] - 存货分别为1555、2000、2465、3317 [14] - 预付账款分别为103、126、159、214 [14] - 其他流动资产分别为831、1654、2205、3003 [14] - 流动资产合计分别为5670、7501、9416、12215 [14] - 固定资产合计分别为2490、2325、2042、1648 [14] - 无形资产分别为278、271、263、256 [14] - 递延所得税资产分别为73、83、83、83 [14] - 其他非流动资产分别为752、1293、1499、1703 [14] - 资产总计分别为9265、11476、13306、15907 [14] - 短期贷款分别为578、1078、1578、2078 [14] - 应付款项分别为651、633、823、1139 [14] - 应付职工薪酬分别为62、78、99、132 [14] - 应交税费分别为88、135、170、222 [14] - 其他流动负债分别为293、588、532、629 [14] - 流动负债合计分别为1672、2512、3203、4200 [14] - 长期借款分别为1147、1647、1747、1907 [14] - 负债合计分别为3000、4383、5174、6332 [14]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分别为6265、7092、8131、9575 [14] - 股东权益分别为6265、7092、8131、9575 [14] - 负债及股东权益分别为9265、11476、13306、15907 [14] 现金流量表(百万元) - 2024A - 2027E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分别为 -284、462、312、198 [14] - 取得投资收益收回现金分别为11、8、11、14 [14] - 资本性支出分别为 -816、 -858、 -474、 -394 [14]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分别为408、 -883、 -463、 -379 [14] - 银行贷款增加(减少)分别为1088、1000、600、660 [14] - 筹资成本分别为 -242、 -358、 -461、 -624 [14] - 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分别为478、760、139、36 [14] - 现金净流量(不含汇率变动影响)分别为601、339、 -12、 -145 [14] 基本指标 - 2024A - 2027E每股收益分别为3.22、4.23、5.30、7.36 [14] - 每股经营现金流分别为 -1.09、1.77、1.20、0.76 [14] - 市盈率分别为21.29、12.33、9.86、7.09 [14] - 市净率分别为2.86、1.92、1.67、1.42 [14] - EV/EBITDA分别为13.62、8.30、7.16、5.75 [14] - 总资产收益率分别为10.1%、10.6%、11.2%、13.1% [14] - 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13.4%、15.6%、17.0%、20.1% [14] - 净利率分别为16.0%、16.3%、16.2%、16.8% [14] - 资产负债率分别为32.4%、38.2%、38.9%、39.8% [14] - 总资产周转率分别为0.63、0.65、0.69、0.78 [14]
中航光电(002179):民品放量牵引收入增长,收入结构变化导致业绩下滑
长江证券· 2025-05-08 17:47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民品业务增长迅速牵引整体收入同比增长,高毛利产品收入占比降低,导致整体归母净利润同比减少[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描述 - 公司发布一季报,实现营业收入48.39亿元,同比增长20.56%,实现归母净利润6.40亿元,同比减少14.78%[6] 事件评论 - 2025Q1民品快速放量牵引公司整体营业收入同比增长,军品占比下降及部分业务投入产出比不高,导致公司业绩同比下滑;公司在民品领域秉持深耕新域新质战新产业的原则,依托技术领先优势,绑定新能源车、液冷等核心方向,快速放量牵引公司Q1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025年Q1防务领域需求显著复苏,但受生产交付确认周期影响,只有少量确认在了一季度,牵引公司单季度毛利率环比降低8.16pct至28.44%,同比降低7.12pct;公司整体期间费用率同比相对稳定,公司净利率同比降低5.88pct至13.91%[12] - 景气上行公司积极备产保障交付确认,产能持续扩充保障公司展望十五五能够保持相对高速稳健增长;核心防务领域需求Q1已经显著复苏,新一代装备也会陆续从研制到小批量生产,公司在防务领域全行业配套,25年防务领域预计实现稳定增长,存货居于高位保障短期快速满足下游需求释放;公司持续扩产为十五五做准备,十四五期间,公司在21年定增34亿元,总投资49亿元用于建设华南产业基地及基础器件园(一期),2023年通过自有资金27亿元用于建设高端互联项目、17亿元用于建设民机产业园,公司十四五期间资本开支的扩产项目完全建成投产后,可保障公司在十五五期间能够快速响应客户需求跟随景气行业快速成长[12]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的归母净利润为37.3/41.1/45.2亿元,同比增长11%/10%/10%,对应PE分别是23/21/19倍[12] 财务报表及预测指标 - 给出了2024A、2025E、2026E、2027E的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及基本指标等详细财务数据[18]
市值跌了300亿,江淮汽车能指望的,只有与华为合作的尊界了
商业洞察· 2025-05-03 14:06
核心观点 - 江淮汽车近期市值大幅缩水,从千亿巅峰蒸发约300亿,主要受负面消息和业绩下滑影响 [2] - 公司2024年净亏损17.84亿,同比下滑1277%,创上市以来最大亏损 [2] - 公司寄希望于5月底上市的百万豪车"尊界"扭转局面,但市场反应存在不确定性 [2][14] 股价表现与华为合作 - 2023年底与华为基于智选模式重新合作后,股价在2024年7月余承东透露"尊界"项目后急速上升,11月达47.28元/股峰值,市值突破1000亿 [4][5] - 但随后股价震荡下滑,2024年2月华为技术发布会后股价大跌 [7] - 目前市值较峰值已下跌约300亿 [2] 财务状况 - 2024年营收421.16亿,同比下降6.28%,净利润亏损17.84亿 [7] - 扣非净利润已连续8年亏损,2022和2024年均超27亿,累计亏损约138亿 [8] - 2015年以来获得约160亿政府补贴,并通过资产出售获取非经常性收益(2023年6.48亿,2024年5.92亿) [7] 新能源车业务 - 2024年新能源车销量31182辆,同比增长8.2%,占总销量仅7.73% [11] - 与蔚来合作期间新能源车销量曾大幅增长75%(2016年达1.84万辆) [10] - 与大众合资项目持续亏损:2022年2.4亿,2023年4.5亿,2024年扩大至13.5亿 [11] 尊界项目投入 - 定增49亿全部投入高端智能电动平台开发 [14] - 超级工厂总投资39.8亿,项目总投资预计58.75亿 [15] - 对标华为智选模式下的问界(赛力斯2024年盈利59.46亿)但尊界定位更高端(100-150万售价) [15] 市场竞争环境 - 2024年百万豪车市场奔驰销量5.1万辆(+29.9%),保时捷2.5万辆(-50%) [16] - 比亚迪仰望U8年销7300辆但已现下滑趋势,U9月销仅20辆左右 [16] - 奇瑞、长城等国产厂商正计划进入该细分市场 [16]
继峰股份:Q1海外经营改善,盈利能力大幅提升-20250502
国盛证券· 2025-05-02 10: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 年公司收入 223 亿元同比+3%,归母净利润-5.7 亿元;2025Q1 收入 50 亿元同比-5%,归母净利润 1.0 亿元同比+448%,业绩超预期 [1] - Q1 海外经营改善盈利能力大幅提升,销售毛利率和净利率同比环比均上升,主要系子公司格拉默业绩显著增长,费用端期间费用率同比下降 [2] - 在手订单充足,布局新产品夯实发展基础,座椅业务在手项目定点多且全球化布局,新产品出风口、车载冰箱等有收入和盈利,在手订单充足 [3] - 考虑宏观环境波动和海外整合不确定性,下调 2025 - 2027 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 6.6/9.9/13.5 亿元,对应 PE 分别为 24/16/12 倍 [3] 财务指标总结 历史与预测财务数据 - 2023 - 2027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215.71 亿、222.55 亿、253.71 亿、296.84 亿、353.24 亿元,增长率分别为 20.1%、3.2%、14.0%、17.0%、19.0% [4][9] -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04 亿、 - 5.67 亿、6.6 亿、9.91 亿、13.52 亿元,增长率分别为 114.4%、 - 378.0%、216.5%、50.1%、36.5% [4][9] - EPS 分别为 0.16、 - 0.45、0.52、0.78、1.07 元/股,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 4.7%、 - 13.9%、13.9%、17.3%、19.1% [4][9] - P/E 分别为 76.9、 - 27.7、23.7、15.8、11.6 倍,P/B 分别为 3.8、3.4、3.0、2.5、2.0 倍 [4][9] 资产负债表 - 2023 - 2027 年流动资产分别为 81.41 亿、103.5 亿、118.91 亿、140.49 亿、165.7 亿元,非流动资产分别为 98.11 亿、99.35 亿、100.56 亿、107.42 亿、114.41 亿元 [9] - 流动负债分别为 93.6 亿、87.12 亿、89.88 亿、100.92 亿、113.46 亿元,非流动负债分别为 41.37 亿、66.68 亿、72.62 亿、78.14 亿、81.57 亿元 [9] 利润表 - 2023 - 2027 年营业成本分别为 183.94 亿、191.31 亿、211.34 亿、245.79 亿、290.37 亿元,营业税金及附加分别为 0.55 亿、0.74 亿、0.51 亿、0.59 亿、0.71 亿元 [9] - 营业费用分别为 3.02 亿、2.88 亿、2.54 亿、2.37 亿、2.83 亿元,管理费用分别为 17.13 亿、21.04 亿、23.09 亿、25.83 亿、30.03 亿元 [9] - 研发费用分别为 4.22 亿、5.26 亿、6.09 亿、7.42 亿、9.18 亿元,财务费用分别为 4.54 亿、3.69 亿、2.41 亿、2.84 亿、3.46 亿元 [9] 现金流量表 - 2023 - 2027 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分别为 16.48 亿、2.7 亿、3.42 亿、11.98 亿、8.79 亿元,投资活动现金流分别为 - 12.22 亿、 - 15.87 亿、 - 8.81 亿、 - 14.46 亿、 - 16.45 亿元 [9] - 筹资活动现金流分别为 - 2.81 亿、21.56 亿、3.6 亿、4.41 亿、0.75 亿元,现金净增加额分别为 1.99 亿、7.68 亿、 - 1.79 亿、1.94 亿、 - 6.91 亿元 [9] 主要财务比率 - 成长能力方面,营业收入增长率如上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 114.4%、 - 378.0%、216.5%、50.1%、36.5% [4][9] - 获利能力方面,毛利率分别为 14.7%、14.0%、16.7%、17.2%、17.8%,净利率分别为 0.9%、 - 2.5%、2.6%、3.3%、3.8% [9] - 偿债能力方面,资产负债率分别为 75.2%、75.8%、74.0%、72.2%、69.6%,净负债比率分别为 132.9%、132.8%、128.0%、113.7%、105.0% [9] - 营运能力方面,总资产周转率分别为 1.3、1.2、1.2、1.3、1.3,应收账款周转率分别为 6.7、5.3、4.9、4.7、4.6 [9] 其他信息 - 行业为汽车零部件 [5] - 2025 年 04 月 30 日收盘价 12.38 元,总市值 156.7402 亿元,总股本 12.6608 亿股,自由流通股占比 100%,30 日日均成交量 948 万股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