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
搜索文档
祖国需要就是前进的方向! 长庆油田55载砥砺奋进书写能源报国壮美答卷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3 21:57
从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中艰难拓荒,到登顶国内第一大油气田;从"磨刀石上闹革命"的艰辛创业,到年产油气当量连续五年保持6000 万吨以上稳定增长——中国石油长庆油田,用55年的坚守与突破,在千沟万壑、荒原大漠间书写了一部"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壮美答 卷。 翻译 搜索 特别是在页岩油、煤岩气的开发现场,技术创新托举的新图景格外惹眼——科研人员8年磨一剑,在渗透率仅为常规油田千分之一的页 岩层系,建成国内首个日产超万吨的页岩油主产区,贡献了全国页岩油年产量的半壁江山,2025年有望突破350万吨,续写"中国页岩 革命"新篇。蒙陕煤岩气整装大气田的发现,为长庆油田油气勘探开辟新战场,今年4月国内首口2500米超长水平段煤岩气水平井顺利 完钻,一举刷新我国陆上煤岩气三项纪录。"我们正加快盆地煤岩气增储上产,力争在鄂尔多斯盆地再造一个苏里格气田。"盆地东部 天然气评价项目组地质副经理费世祥的话语,道出了石油人持续突破的决心。 走进今天的长庆油田,智慧与绿色的画卷徐徐展开。在油气生产物联网指挥中心,巨大屏幕上跳动的光点覆盖10万口油井、近10万公 里管线,鼠标一点就能远程启停设备,"一屏掌控、一键调度"成了日常;在黄土坡上,2 ...
三位诺奖得主破解持续增长谜题,技术创新与开放是“王道”
第一财经· 2025-10-13 21:41
经济增长不是理所当然的,我们必须维护创造性破坏背后的机制。 人工智能(AI)等颠覆性新技术为何能成为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 北京时间10月13日傍晚,2025年"诺奖季"颁发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为这一问题提供了学术阐释。瑞典皇 家科学院宣布,将本年度的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纪念经济科学奖授予乔尔·莫基尔(Joel Mokyr)、菲利 普·阿吉翁(Philippe Aghion)和彼得·豪伊特(Peter Howitt),以表彰他们对"对创新驱动的经济增 长"的解释。 诺贝尔经济学奖评审委员会主席哈斯勒(John Hassler)在发布会上说道:"三位诺奖得主的研究表明, 经济增长不是理所当然的。我们必须维护创造性破坏背后的机制,以避免经济重回停滞的状态。" 清华大学社科学院经济所博士生导师、长聘副教授谢丹夏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他在哈佛大 学攻读期间曾修读阿吉翁讲授的经济增长课程,而该课程的另一半内容则由去年的诺奖得主阿杰姆奥卢 在麻省理工学院承担。 谢丹夏进一步阐释,阿吉翁和豪伊特的主要研究贡献在于,他们将哈佛另一位重要的经济学家熊彼特提 出的"创造性破坏"理论转化为严谨的数学模型;而莫基尔则被誉为当今 ...
倍耐力迎来在华工业布局二十周年
环球网· 2025-10-13 20:46
公司发展历程与市场地位 - 公司于2005年进入中国市场,目前拥有三家工厂及超过5000名员工 [1] - 2024年公司中国市场销售额达到全球总销售额的11% [1] - 公司在中国具备约1500万条乘用车轮胎产能,其中超过90%为高价值产品,以及200万条摩托车轮胎产能 [1] 中国市场行业背景 - 中国汽车保有量约达3.5亿辆,是关键的汽车行业未来技术发展重要阵地 [1] - 2025年前8个月中国汽车累计销售超过2100万辆,其中45.5%为电动汽车 [1] 本土化战略与合作 - 公司自2005年起与华勤集团合作建成其在华首家生产基地,合作伙伴关系不断深化 [1] - 公司遵循本土化战略方针,在华产能持续提升,服务中国市场并覆盖整个亚太区域 [1] 研发与技术创新 - 2022年倍耐力亚太区研发创新中心在济宁落成,与米兰总部及全球其余11大研发中心协同 [2] - 研发中心依托开放式创新模式,携手华南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本土高校开展前沿技术实验 [2] 可持续发展与生产标准 - 公司在华所有工厂均遵循集团高标准的可持续发展准则 [2] - 公司中国工厂获得当地环保部门颁发的绩效评级A级企业,兖州工厂荣获国家级绿色工厂认可 [2]
壹连科技:公司致力于电连接组件的研发、设计和销售
证券日报网· 2025-10-13 20:41
公司业务与技术 - 公司致力于电连接组件的研发、设计和销售 [1] - 公司拥有储能超高压铝导体传输组件等核心技术 [1] - 公司拥有完整的知识产权体系,布局了多项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及软件著作权 [1] 研发与创新战略 - 公司紧跟行业发展,推动技术创新 [1] - 公司将持续研发拓展相关专利技术,为业务拓展构筑技术壁垒 [1]
技术创新与标准引领“反内卷”光伏产能出清亟待提速
中国经营报· 2025-10-13 20:21
行业困境与“内卷”根源 - 近两年光伏行业因供需失衡引发非理性低价竞争,导致企业普遍陷入亏损 [2] - 供需失衡是“内卷”根源,2020年以来企业激进扩张及地方政府盲目上马项目导致产能急剧膨胀 [2] - 2024年全球光伏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产能分别为324.9万吨、1394.9GW、1426.7GW、1388.9GW,而全球新增装机仅530GW,产能远超需求 [2] - 产业链技术和产品同质化竞争加剧,产品价格断崖式下跌,自2023年第四季度起亏损迅速蔓延至全产业链,形成行业性亏损局面 [3] “反内卷”措施与成效 - 国家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已采取“反内卷”措施并初见成效,但产能出清仍存阻力,供需关系尚未根本改善 [2] - 2024年下半年起,国家部委与行业协会组织企业座谈,强调行业自律,推进减产限产,要求价格不得低于成本销售,管控低价中标,推动落后产能退出 [3] - 多晶硅价格在减产限产等因素影响下有所回升,但组件价格传导受阻,行业仍感“有价无市”,主因是供需关系未根本性扭转 [3] - 过剩产能出清难点在于民营企业协调难度大、部分地方政府保护延缓出清、产能退出细则不明 [3] 标准引领与政策导向 - 国家正通过标准引领和提高竞争门槛加快落后产能退出,2025年5月强调制修订光伏等领域国家标准,7月进一步明确以标准提升倒逼落后产能退出 [4] - 国家标准委针对多晶硅和锗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晶硅光伏组件和逆变器能效等3项强制性标准征求意见,旨在通过能耗和能效要求推动产业升级 [4] - 严格执行能耗新标将使多晶硅供需格局得到实质性改善,强化效率标准对企业约束力更强,有助于产能加速优胜劣汰 [5] - 标准引领政策相较于“一刀切”行政干预更有利于形成健康市场环境,推动优质产能脱颖而出 [5] 技术创新与差异化竞争 - 在全行业普遍亏损环境下,“内卷式”低价竞争不可持续,企业需通过技术创新提供更具竞争力、高品质、差异化产品,实现向“价值竞争”转型 [6] - 光伏产业需聚焦科技创新,避免“低端锁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原创技术突破,实现从“制造高地”到“创新高地”的升级转变 [6] - 相比PERC和TOPCon技术,BC技术的产业化正在构建基于尊重知识产权的商业规则,技术授权或交叉授权有望使市场竞争更有序 [7] - 晶科能源通过产品迭代提升功率形成销售溢价,预计2025年年底40%—50%现有产能实现主流板型功率640W以上技术升级 [7] - 隆基绿能和爱旭股份聚焦BC技术差异化竞争,爱旭股份2025年上半年ABC组件出货同比增长400%,隆基绿能BC组件出货占比达20%并推动主业扭亏 [7] 国际化与市场拓展 - 国际环境复杂多变,新能源贸易壁垒加码,倒逼企业“出海”从简单建厂、卖产品转向技术输出 [7] - 公司通过海外产能布局、本地化合作、技术授权等方式应对贸易壁垒,实现“在中国研发,为全球制造,在全球服务”的多方共赢效果 [7]
航天彩虹:公司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对产业升级的驱动作用
证券日报· 2025-10-13 17:40
证券日报网讯航天彩虹10月13日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对产业升级 的驱动作用,并将逐步推进生产线的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管理,有效优化生产流程、提升资源调配效 率,对公司整体运营质量、产品的可靠性进行系统性提升,为投资者创造长期稳定的价值回报。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
多款产品直降数百上千元 部分大疆线下门店对要求退差价客户进行补偿
搜狐财经· 2025-10-13 16:13
降价事件与市场反应 - 大疆公司多款产品在“双十一”促销活动中直降数百至上千元 例如Osmo Pocket 3降价900元[1][5] - 降价在已购消费者中引发争议 部分线下门店对无法退差价的消费者采取赠送内存卡、周边产品等方式进行补偿 价值约360元[1][3][5] - 线上线下退货政策存在差异 线上渠道支持最长30天退货或7天价保 而部分线下门店仅对7天内购买的产品退差价[1][3] 降价背后的行业竞争环境 - 此次降价促销反映了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 背后驱动因素包括产品周期缩短以及应对行业竞争[9][11] - 手持类智能影像设备市场规模预计从2023年的364.7亿元增长至2027年的592亿元 伴随市场规模扩大的是越来越多的竞争对手入局[11] - 消费无人机领域技术迭代升级 搭载AI自主决策系统的机型销售份额不断上升[13] 行业发展趋势与企业策略 - 未来竞争将更多体现在技术创新和生态构建上 企业需从单纯硬件销售向“硬件+服务”模式转型[13] - 行业竞争虽激烈但属于良性范畴 中国品牌在全球手持影像和消费无人机市场具有强大竞争力[15] - 公司需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品价值 并在产品设计上紧跟消费者需求以巩固先发优势并获取更大国际市场份额[1][15]
前三季度民营企业进出口19.16万亿元 同比增长7.8%
中国新闻网· 2025-10-13 11:29
核心观点 - 2025年前三季度民营企业进出口表现强劲,成为稳定外贸的主力军、开拓市场的排头兵和技术创新的探路者 [1][2] 进出口总体表现 - 前三季度民营企业进出口总额19.16万亿元,同比增长7.8% [1] - 出口增长8.8%,进口增长5.9% [1] - 连续22个季度保持同比增长 [1] - 拉动中国外贸整体增长4.3个百分点 [1] - 占外贸总值比重达57%,较去年同期提升2个百分点 [1] 市场开拓表现 - 对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出口增速高于整体水平 [1] - 对东盟出口增长14%,对非洲出口增长27.3%,对中亚出口增长11.8% [1] - 对欧盟、日本等传统市场增速超过整体水平 [1] - 成功开拓新西兰新鲜蜜柚、洪都拉斯小笼包等特色农产品出口市场 [1] 技术创新表现 - 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长15.3% [2] - 占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总值54.2%,提升1.6个百分点 [2] - 高端机床出口占比接近80%,锂电池出口占比超过70%,医疗器械出口占比接近60% [2] - 产品覆盖超级巨轮、掌上终端、工业设备和具身智能等领域 [2]
专访丨中国机器人产业跃升为全球制造业自动化的重要引擎——访国际机器人联合会主席伊藤孝幸
新华网· 2025-10-13 11:28
全球及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概况 - 2024年全球新安装工业机器人54.2万台,较10年前翻了一番多 [1] - 中国新安装工业机器人29.5万台,占全球总量一半以上 [1] - 日本、美国、韩国新安装量分别为4.45万台、3.42万台和3.06万台 [1] - 亚洲地区新安装机器人占全球74%,欧洲和美洲分别占16%和9% [1] 中国机器人产业地位与作用 - 中国机器人产业跃升为全球制造业自动化的重要引擎 [1] - 中国在新安装机器人方面实现逆势增长,与主要经济体普遍放缓态势形成鲜明对比 [1] - 中国在全球机器人产业中发挥需求引擎的关键作用,庞大的市场需求推动本土制造商快速成长并带动国际供应链协同发展 [1] 中国机器人应用领域与趋势 - 电子行业稳步发展带动对精密装配机器人的强劲需求 [2] - 金属机械行业在高端制造转型中加快采用焊接、搬运等机器人技术 [2] - 金属加工、食品、纺织和木材加工等行业自动化应用迅速增长,彰显制造业结构升级步伐 [2] - 工业机器人已在工厂和实验室广泛部署,中小型制造企业也在高效应用先进机器人技术 [2] - 人形机器人受到越来越多关注,该细分领域未来几年将迅速发展 [2] 中国机器人产业技术现状与全球合作 - 中国在高端控制系统和核心零部件上仍有提升空间,但整体进展令人瞩目 [2] - 随着科研投入不断增长,技术差距正迅速缩小 [2] - 中国与德国、日本等传统机器人强国具有互补优势,通过合作可以加快全球工业升级,实现互利共赢 [2] 未来市场展望 - 全球机器人市场在未来几年将保持年均约10%的增长 [3] - 中国仍将是全球机器人产业最重要、最具活力的市场 [3] - 中国机器人产业不断拓展应用场景、提升技术水平,不仅重塑中国制造业,也为全球机器人产业注入新的活力 [3]
海关总署:截至今年三季度,民营企业进出口已连续22个季度同比增长
搜狐财经· 2025-10-13 11:12
核心观点 - 2025年前三季度民营企业进出口表现强劲,成为稳定外贸的主力军、开拓市场的排头兵和技术创新的探路者 [1][3][4] 进出口总体表现 - 前三季度民营企业进出口总额19.16万亿元,同比增长7.8% [1] - 其中出口增长8.8%,进口增长5.9% [1] - 民营企业进出口已连续22个季度保持同比增长 [3] - 前三季度民营企业拉动中国外贸整体增长4.3个百分点 [3] - 民营企业外贸总值占比达到57%,较去年同期提升2个百分点 [3] 市场开拓表现 - 民营企业对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进出口增速高于整体水平 [3] - 对新兴市场出口增长显著,其中对东盟增长14%,对非洲增长27.3%,对中亚增长11.8% [3] - 对欧盟、日本等传统市场出口增速也超过整体水平 [3] - 积极拓展特色农产品出口市场,首次实现对新西兰出口新鲜蜜柚,对洪都拉斯出口小笼包 [3] 技术创新表现 - 前三季度民营企业出口高技术产品增长15.3% [4] - 民营企业高技术产品出口占中国同类商品出口总值的54.2%,较去年同期提升1.6个百分点 [4] - 中国接近80%的高端机床、超过70%的锂电池、接近60%的医疗器械由民营企业出口 [4] - 民营企业产品覆盖从超级巨轮到掌上终端,从工业设备到具身智能等多个高科技领域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