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

搜索文档
调研:化妆品品牌TOP50中国品牌数量最多
中国新闻网· 2025-07-02 14:42
行业规模与市场地位 - 2024年中国化妆品市场零售规模达10738亿元 连续两年突破万亿元规模 [2] - 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化妆品消费国 [2] - 国货品牌市场份额上升至55[2]2% [2] - TOP50品牌占市场总零售额21[1]74% 其中中国品牌数量最多达22个 [1] 企业动态与研发投入 - 某跨国美妆企业在华研发实验室成立20周年 浦东新区研发团队超400人 [1] - 该企业获"2025化妆品企业50强TOP1"荣誉 [1] - 东方美谷集聚美丽健康产业规上工业企业311家 品牌数量近4000个 [3] - 东方美谷化妆品生产企业数量占上海37% 销售额占全市40% [3] 行业发展趋势 - 行业需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培育以消费者为中心的高端品牌 [1] - 需加大研发创新投入 探索前沿技术赋能产品品质 [3] - 应深入挖掘中华美学内涵 将产品作为文化载体 [3] - 推动全链条ESG理念践行 包括绿色生产/包装/消费等环节 [3] 区域产业集群 - 上海奉贤东方美谷聚焦美丽大健康产业 规上工业产值超560亿元 [3] - 奉贤推动香妆行业与生物技术/现代中药跨界融合 [3] - 鼓励企业应用合成生物/基因编辑/AI等技术开发高附加值产品 [3] 品牌建设与营销 - 需重构消费场景 创造线上沉浸式交互与线下高感性空间 [4] - 应注重口碑积累与长期价值 以真诚和品质赢得消费者 [3]
光伏50ETF、光伏龙头ETF、光伏ETF基金上涨,年内超35亿元资金净流入光伏ETF
格隆汇· 2025-07-02 12:35
光伏设备板块表现 - 光伏设备板块走强,亿晶光电、欧晶科技涨停 [1] - 多只光伏ETF当日涨幅超1%,包括银华光伏50ETF、汇添富光伏龙头ETF、浦银安盛光伏龙头ETF等 [1] - 光伏50ETF(516880 SH)当日涨1 77%,光伏龙头ETF(516290 SH)涨1 68%,光伏ETF(515790 SH)涨1 34% [2] 光伏ETF资金流向 - 年内光伏ETF普遍下跌近10%,但超35亿元资金净流入光伏ETF [4] - 华泰柏瑞光伏ETF(515790 SH)年内净流入26 37亿元,天弘光伏ETF(159857 SZ)净流入5 46亿元,位居前列 [4][6] - 其他光伏ETF如光伏50ETF(516880 SH)、光伏龙头ETF(516290 SH)分别净流入1 79亿元和0 84亿元 [6] 光伏行业供需动态 - 安徽头部光伏玻璃企业1800吨/天窑炉减产,但福莱特、旗滨集团表示窑炉正常运行 [8] - 光伏玻璃已连续8周毛利润亏损,光大期货预计下半年行业或迎大规模减产,年底前日熔量有望降至9万吨附近 [8] - 2025年1-5月国内新增光伏装机197 85GW,同比+150%,其中5月新增92 92GW,同比+388%,环比+105% [8] 光伏行业政策与竞争 - 人民日报文章指出需破除"内卷式"竞争,光伏内卷根源在于供需错配、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 [9] - 行业各环节年产能均超1100GW,供大于求矛盾凸显,加剧竞争 [9] - 光大证券预计下一阶段行业供给或需求端的兜底政策有望强化,重点关注BC电池、钙钛矿、硅料及PB较低的一体化企业 [9]
刘非主持召开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推进例会
杭州日报· 2025-07-02 10:52
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 - 核心任务是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需全面深化改革助力取得实质性进展 [1] - 聚力攻坚13项牵一发动全身改革项目,已破解一批难点堵点问题并取得阶段性成果 [2] - 目标为打造改革标志性成果,确保第一个五年计划圆满收官 [2] 经济体制改革与创新 - 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突出科技教育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改革、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改革 [2] - 通过改革不断打开高质量发展新空间 [2] 民生导向改革 - 聚焦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推进"扩中提低"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改革 [2] - 采用"小切口、大牵引"模式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形成可感可及的改革成果 [2] 基层创新与经验推广 - 鼓励基层探索创新,总结评估可复制推广的典型经验做法,强化"一地创新、全市共享"机制 [2] 改革推进机制 - 完善改革工作推进体系,压紧压实主体责任,强化协同联动与跟踪督导 [3] - 确保改革任务压茬推进并取得实效 [3]
把宏伟蓝图转化为美好现实
郑州日报· 2025-07-02 08:44
根据提供的新闻内容,以下是按照要求格式整理的关键要点: 政策方向与战略部署 - 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落实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部署[1] -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河南及郑州工作的重要论述[1] - 聚焦"两高四着力"(高质量、高效能治理和四个着力点)精准施策[3] - 落实中部地区加快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部署[3] 城市定位与发展目标 - 郑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省会城市,承担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等重要使命[4] - 建设"七个强市"、营造"六个环境"、把握"八个重点"的具体发展规划[5] -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挑大梁、走在前"的战略定位[3][4] 实施路径与工作要求 - 强化"三标"引领(标准、标杆、标志),锚定"两高"(高质量、高效能)持续发力[3] -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深化改革开放[3] - 通过实干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落细落实,强调"没有捷径,唯有实干"[5]
“越压越强”的韧性从何而来(记者手记)
人民日报· 2025-07-02 06:08
中国外贸现状与韧性 - 2025年上半年中国外贸企业面对外部不确定性展现出坚定意志和充足底气 [1] - 产业韧性体现在市场端、产业端和企业端三个维度 [2] 市场端表现 - 外贸企业通过转向国内市场和开拓多元市场分散风险 [2] - "手上有单 心中不慌"成为企业应对挑战的策略 [2] 产业端优势 - 东莞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领域产业链齐全且配套能力强 [2] - 产业体系完备使企业能产出更具性价比和创新力的产品 [2] - 外部环境越复杂 中国产业体系优势越凸显 [2] 企业端转型 - 企业加速高端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步伐 [2] - 重点提升技术、品牌、服务等高附加值环节竞争力 [2] - "打造抢不走的竞争优势"成为应对不确定性的核心策略 [2] 政策与结构调整 - 东莞加工贸易占比逐年降低 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占比较2018年下降4.3个百分点 [3] - 机电产品出口占比提升至62.6% [3] - 从加工贸易向先进制造转型增强高质量发展韧性 [3] 地方政府支持 - 东莞出台"稳外贸30条"政策支持企业 [3] - 政策涵盖境内外展会、海外仓发展、信保支持等多领域 [3] - 目标明确为帮助企业稳订单、拓市场、保份额 [3] 宏观环境支撑 - 超大规模市场需求优势和完备产业体系供给优势支撑企业 [3] - 背靠中国经济使外贸企业心态更加从容 [3]
四川出台十五条政策措施支持成都加快高质量发展
中国发展网· 2025-07-01 13:58
政策背景与目标 - 四川省委省政府出台《意见》支持成都建设"三中心一基地",旨在推动超大城市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治理新标杆 [3] - 政策三大考虑:服务国家战略全局(成都为主支撑)、促进五区共兴(成都为主引擎)、培育新质生产力(成都为主阵地) [4] - 成都被国务院定位为西部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对外交往中心和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 [5] 成都经济地位与区域带动作用 - 2023年成都经济总量达2.35万亿元,占全省36.3%,税收占比38.2%,进出口总额占比80.2% [6] - 成都发挥"主引擎"作用,带动绵阳、宜宾(GDP超4000亿元)及德阳等5市(GDP超2500亿元),39个欠发达县域经济总量突破3000亿元 [6] - 政策强调通过增强高端资源集聚和辐射能力,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7] 五大核心政策方向 西部经济中心建设 - 聚焦扩大内需、提升高端资源配置能力、增强区域辐射带动能力 [7] 西部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 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能,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以培育新质生产力 [8] 西部对外交往中心建设 - 打造国际交通枢纽,建强开放平台,稳外贸外资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8] 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 - 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培育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建设专业化产业园区,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8] 美丽宜居幸福城市建设 - 加强民生保障,探索超大城市智慧治理体系,推进绿色低碳转型 [8]
郑栅洁:学好用好《习近平经济文选》 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
国家能源局· 2025-07-01 11:28
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核心内容 - 习近平经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系统总结了新时代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 [3] - 《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包含74篇著作,涵盖构建新发展格局、培育新质生产力等5个关键领域的系统论述 [3] 构建新发展格局 -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点,强调以内需为主导的国内大循环 [4] -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需夯实经济发展根基,增强安全性稳定性,形成全球要素资源吸引力 [4] 培育新质生产力 -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主导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 [5] -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6] - 我国在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等领域取得重大原创成果,如天问二号探测器配置圆形柔性太阳翼 [8] 政府与市场关系 -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需让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有机结合 [8] - 在市场失灵领域如光伏、新能源汽车行业,政府需加强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 [9] 产业发展方向 - 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施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推动石化、汽车等产业升级 [14] - 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大飞机、低空经济、量子科技等产业发展 [14] - 第9届中国—南亚博览会外贸合同金额达84.79亿元,入馆突破50万人次 [14] 创新与投资 - 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效能,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创业投资 [15] - 扩大有效投资,促进民间投资,在基础设施、生态环保等领域推出重大项目 [13] 市场建设与监管 - 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破除市场准入壁垒,促进生产要素顺畅流动 [16] - 规范地方招商引资,纠治有违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行为 [16] 民生与就业 -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实施就业支持计划,加强灵活就业劳动者权益保障 [17] -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缩小收入差距,增强居民消费能力 [17] 安全与发展 - 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防范化解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等重点领域风险 [18] - 保障粮食和能源资源安全,确保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19] 未来规划 - 科学谋划"十五五"经济社会发展,紧扣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 [19]
更好引导行业机构聚焦高质量发展
金融时报· 2025-07-01 11:10
证券公司分类评价规定修订核心内容 - 修订旨在优化分类评价制度,突出促进证券公司功能发挥导向,支持中小机构差异化发展和特色化经营 [1] - 强化证券公司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能力,将功能发挥写入总则作为监管要求 [2] - 调整评价框架为"风险管理能力、持续合规状况、业务发展和功能发挥状况",明确功能发挥主要包括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 [2] 加分项优化与差异化发展 - 不再对总收入按排名加分,减少规模类指标重复加分,加大对净资产收益率的加分力度 [3] - 将净资产收益率和主要业务收入加分由前20名扩大到前30名,按名次加0.25分到2分不等 [3] - 引导中小机构立足自身禀赋探索差异化发展道路,在细分业务领域实现"跳一跳、够得着" [3] 中长期资金入市机制 - 新增自营投资权益类资产、基金投顾发展、权益类基金销售保有规模、权益类资管产品管理规模等专项指标 [4] - 推动证券公司在引入中长期资金、服务居民财富管理等领域加快布局 [4] 扣分项调整与投资者保护 - 突出"打大打恶"导向,优化评价结果下调手段,调整扣分分值设置 [5] - 对重大违法案件可直接下调评级,突破传统扣分限制,显著提升违法成本 [6] - 提高"资格罚"扣分分值,新增暂不接受文件、限制业务等纪律处分扣1.5分的条款 [6] 行业影响与受益主体 - 稳健合规的头部券商和特色化、差异化中小券商将更为受益 [1] - 服务实体经济与国家战略领域表现突出的优质头部券商或优先受益 [2] - 长期保持领先的大型券商和具备差异化、特色化经营潜力的中小机构有望受益 [3]
中国民企,全球贸易稳定的重要力量(开放谈)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01 10:05
民营经济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 -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 [1] - 民营企业已连续6年稳居中国第一大外贸经营主体 [1] - 在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可再生能源、生物医药、人形机器人等领域涌现出一批具有较高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企业 [1] 民营企业的国际化优势 - 民营企业具有市场灵敏度高、创新动力足、变革精神强、经营机制灵活等特征 [1] - 民营企业跨文化适应能力强,能够灵活开展投资、并购,在海外布局生产基地、设立海外分支机构并开展本地运营 [1] - 中国拥有最为完备、门类齐全的制造业产业链,民营企业可依托供给优势快速量产并降低成本 [1] 民营企业出口产品升级 - 越来越多的民企正从传统的加工制造向中高端环节、科技含量高的方向发展 [2] - 从重型工程机械到扫地机割草机,中国民企出口产品的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 [2] - 这一变化与全球市场和供应链加速洗牌,技术革命、绿色转型和新兴市场加速崛起的趋势相契合 [2] 外贸市场多元化布局 - 中国高度重视全球市场的多元化布局,注重深化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新兴市场的合作 [2] - 外贸伙伴格局呈现"新兴市场崛起、传统市场调整"特征 [2] - 为民企提供了新的增量空间,有助于开发新的市场,拓展更多贸易伙伴 [2] 政策支持与服务 - 海关服务体系大大简化了出口流程、不断提升通关效率 [2] - 商务部门通过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帮助企业降低风险 [2] - 广交会、进博会等开放平台为民企对接需求、拓展订单提供了重要渠道 [2] 民营企业在全球贸易中的作用 - 民企作为中国出口的第一大主体,正深度融入全球分工 [3] - 成为全球产业链的关键参与者,供应链的韧性支撑者 [3] - 在创新过程中日益成为技术升级的推动者,为全球贸易稳定发挥重要作用 [3] 民营经济发展前景 - 支持民营经济做大做强做优,对中国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和打造高水平开放型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3] - 民企将通过技术创新、全球布局和政策协同,实现转型升级 [3] - 提高市场话语权和品牌影响力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