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产业链协同
搜索文档
“设备+软件+内容”解锁新“视”界 中国智造脱颖而出“圈粉”海外消费者
央视网· 2025-07-03 13:41
行业概况 - 深圳制造的消费级智能影像设备(全景相机、无人机等)远销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全球市场份额70%左右 [6] - 产品登上全球多个购物平台单品销售榜第一,打破海外品牌垄断 [6] - 深圳正在打造"设备+软件+内容"的全新生态,推动智能影像产业发展 [15][29] 产品技术突破 - 全景相机采用自拍杆隐形技术,支持3米伸缩杆拍摄"飞出地球"特效 [7] - 飞行相机重量不足200克,搭载172项专利技术,支持8K超高清拍摄和AI自动跟随 [17][19] - 运动相机拥有900项专利,集成全景拼接、防抖、影像处理技术,单机位实现360度拍摄 [22] - 显示技术创新实现观众端360度自由视角切换 [24] 产业链优势 - 华强北商业街形成完整无人机产业链,3小时可完成个性化定制 [41][43] - 深圳具备核心算法突破、AI硬件融合能力,形成"技术-产品-生态"全链条创新体系 [45] - 政府投入20亿元专项产业基金支持人工智能终端,设立200亿元天使和人才基金 [45] 市场表现 - 全景相机在美国引发抢购热潮,排队长度超百米 [1] - 沙特等国际消费者成为忠实用户,用于全球旅行拍摄 [4] - 产品广泛应用于骑行、滑雪、冲浪等户外运动场景 [14] 生态创新 - AI剪辑软件可自动解析素材生成成片,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27] - 智能影像工具帮助普通用户转型为职业自媒体人/摄影师 [31] - 商家从元器件销售转向AI/无人机等新兴领域,抓住全球商机 [44]
牧原集团港股IPO开启国际化新局,全产业链布局筑牢发展根基
搜狐财经· 2025-06-26 17:12
港股IPO进展 - 公司已于2025年5月27日向香港联交所递交H股上市申请,这是国际化战略的关键一步,登陆国际资本市场意义远超融资本身,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能提升全球投资者信任度并为海外业务提供资本与品牌支撑 [3] - 港股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三方面:拓展全球供应链与市场布局、加大育种及智能养殖研发投入、补充营运资金,当前现金流充裕,发行港股核心目标是为国际化战略储备资本 [3] - 东南亚市场(尤其是越南)是海外拓展起点,已在越南成立子公司,2024年与当地企业BAF达成战略合作,未来将以技术服务输出为核心探索多样化合作模式 [3] 海外战略布局 - 越南养殖行业在智能装备、非瘟防控技术等领域存在明显提升空间,公司积累的养猪技术、智能装备及管理体系可满足这类需求,例如越南企业已委托完成新场整体设计、设备供应及员工培训 [3] - 海外战略以"技术装备+管理体系"整体输出为核心,通过技术服务输出探索多样化合作模式 [3] 全产业链协同 - 屠宰肉食业务自2019年启动,目前产能达2900万头/年,现阶段重点通过开拓销售渠道提升产能利用率并优化产品结构提高分割品占比 [6] - 屠宰与养殖形成协同效应,通过屠宰端了解市场需求反哺养殖端育种与生产管理,实现从养殖到屠宰的全价值管理 [6] - 牧元安粮处于试生产阶段产能达设计规模80%,研发聚焦合成生物技术特别是合成氨基酸应用,旨在降低养猪业对大豆蛋白依赖抵御国际大豆价格波动风险 [4] 成本管控 - 2025年5月生猪养殖成本降至12.2元/kg环比降0.2元/kg,成本在11.5元/kg以下场线占比超11.5%,全年目标平均成本12元/kg年底力争接近11元/kg [7] - 未来优化成本四大层面:强化非瘟等疾病防控能力、构建科学种猪育种体系、推广低豆日粮技术、深化智能化设备应用 [7] 负债管理 - 2025年明确提出负债降低100亿目标,2024年资本开支小于折旧体现稳健现金流创造能力,未来资本开支将继续下降 [8] - 短期债务占比较高因生猪养殖企业负债结构特殊,公司将通过经营积累与资本运作双轮驱动逐步降低负债总额及资产负债率,长期目标降至40%多 [8] 行业展望 - 随着有关部门对行业引导政策完善,生猪价格与全国产能有望长期保持稳定 [5] - 公司自2021年起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资本开支逐步下降新建产能控制较小规模,重点聚焦三大方向:深挖成本空间、向行业输出技术实力、推进国际化战略 [5] - 期待通过技术创新与模式升级让养猪行业变成受人尊重行业,让养猪工作成为体面职业,核心是让养猪更轻松收入更高 [9]
中国高铁成功的密码是什么?高铁先锋回应每经:是自主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是完整的产业链优势!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9 22:30
中国高铁发展成就 - 中国已成为全球高速铁路运营里程最长、商业运营速度最快的国家 [1] - 山东省高铁通车里程超3000公里 济南至青岛最短发车间隔15分钟 最快1小时21分钟可达 [1] - 深圳北站单日旅客发送量从不足2万人次增长至35万人次 接近中等城市人口规模 [4] 技术升级与创新 - 高铁速度从时速200公里跃升至400公里(CR450动车组) [4] - CR450采用高效永磁牵引系统 节能效率较异步牵引技术提升4% [4] - 融合北斗导航、5G通信、智能驾驶技术 实现超视距线路感知能力 [5] - 整车装配4000多个监测点实时监控运行状态 [5] 运营效率提升 - 电子客票覆盖全国3000多个车站 检票速度从每人3秒缩短至1.3秒 [4] - 深圳北站实现高铁、地铁、公交、的士无缝换乘 [4] - BIM三维设计与"天空地一体化"勘测技术使勘测效率提升数十倍 原需几十人数月的工作现仅需几人一月完成 [8] 自主创新体系 - 形成牵引动力、网络控制等关键核心技术自主体系 涉及2000余家单位、2万余名技术人员联合攻关 [7] - 技术标准适应雪原(哈大高铁)、热带(海南环岛高铁)、沙漠(兰新高铁)等极端环境 [7] - 设计理念转向绿色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全产业链协同实现从技术引进到全球引领的跨越 [7][8]
张小飞:固态电池要往实处走
高工锂电· 2025-06-13 18:59
固态电池产业发展现状 - 行业已进入工程化难题解决阶段,未来3-5年将实现全固态电池初步小规模量产装车,2030年有望迎来大规模验证[1] - 中国固态电池产业链初具规模,相关企业数量超280家,其中电池企业超130家,电解质企业超75家,硅基负极企业超30家[3] - 2025年相比2024年企业数量整体增长超20%,其中固态电池企业增加30家,电解质企业增加15家[4] - 产业产能主要集中在山东、江苏、浙江等东部地区[5] 驱动因素与资本投入 - 政策与资本是驱动产业发展的两大核心力量,工信部发布的GB 38031-2025新国标为固态电池提供安全保障[2] - 2025年1-4月固态电池领域融资事件6起,投资走向集中,扩产规划规模超50GWh,拟投资总额超200亿元[2] - 卫蓝新能源总规划产能超100GWh,清陶、辉能等企业规划均超50GWh[2] 行业问题与挑战 - 行业存在定义混乱问题,部分企业技术路线受到质疑[7] - 全行业规划产能接近450GWh,对应超2500亿元投资,但实际投产产能仅25GWh左右,有效利用率不足20GWh[7] - 具备百兆瓦时生产能力的企业超30家,但产能超1.5GWh的企业仅6家[8] - 半固态电池成本仍较液态锂电高出50%左右[10] 技术路线与发展预测 - 半固态电池核心任务是降本增效,2024年国内民用领域出货量突破7GWh,2025年将步入10GWh级[10] - 全固态电池核心任务是攻克工程化,预计2028年突破1GWh里程碑[10] - 2025至2026年行业将迎来产能释放高峰期[9] - 硫化物为主流技术路线,产业化瓶颈在于工程问题[10] 应用场景与产业链影响 - 储能与机器人、飞行器等细分市场将成为主要增长环节,新能源汽车未来将成为核心带动板块[10] - 到2030年将催生超5万吨高镍、硅基材料需求,电解质、导电剂等材料需求超5000吨级[11] - 将催生一个超百亿级别的先进设备市场,利元亨、先导智能、海目星等设备企业已实现部分工段设备交付[12]
中国建筑75亿逆势拿地 地产收入占14%贡献25%毛利
长江商报· 2025-06-10 07:35
公司投资动态 - 公司子公司中建二局以74.91亿元竞得北京城市副中心0101街区地块,总占地面积11.28万平方米,总计容建筑面积26.19万平方米,规划用途包括商品住宅、办公等 [1][3] - 此次拿地旨在提升公司在北京区域市场的影响力及品牌号召力,并基于当前市场状况及风险因素评估后做出的决策 [3] - 2024年公司新增土地储备882万平方米,总购地金额1385亿元,全部位于一线、强二线及省会城市,土地储备结构优化 [5] 地产业务表现 - 地产业务为公司第三大收入来源,2021-2024年收入分别为3309.43亿元、2820.45亿元、3088.08亿元、3062.34亿元,2024年占比约14% [1][4] - 2023年房地产业务销售额4514亿元(行业第一),2024年降至4219亿元(同比下降6.5%),但仍优于行业平均降幅 [4] - 2024年地产业务毛利率17.28%,显著高于房屋建筑工程(7.40%)和基础设施建设(10.03%),对毛利润贡献率达25.4% [7][8] 经营与财务数据 - 2020-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均超400亿元,2024年为461.87亿元,同比下降14.88%,主因信用减值损失增至136.34亿元(同比增50.38亿元) [8][9] - 2024年地产业务完成投资额2674亿元(同比下降12.6%),投资回款3510亿元(同比下降0.8%),投资收支比131.3% [8] - 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公司资产负债率为75.67%,较2023年末略有下降 [2] 战略布局与优势 - 公司通过中海地产(高端改善型项目)和"中建八子"(区域深耕)实施差异化布局,全产业链协同降低成本 [7] - 地产业务计划形成住宅开发为主、商业运营为辅、康养等新兴业务补充的格局,并聚焦城市更新等领域 [8] - 2024年期末土地储备7718万平方米,新开工面积105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6.3%),竣工面积163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3.7%) [5]
六大展区齐亮相,聚焦热管理“关键战场”!
DT新材料· 2025-05-25 22:58
大会概况 - 第六届热管理产业大会暨博览会(iTherM2025)将于2025年12月03-05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由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新材料专业委员会和深圳市德泰中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主办 [1] - 活动定位为热管理产业链一站式价值对接服务平台,旨在助力企业拓展国内外市场 [1] - 展览结构全面升级,设置六大展区覆盖热管理全路径(材料-部件-系统-验证-装备),并首次设立四大应用端展示专区 [3] 四大应用专区 数据中心热管理 - 聚焦AI高算力服务器散热瓶颈,展示单/双相浸没式液冷、冷板系统、泵阀管路设计、冷却液开发与兼容性验证等全链条解决方案 [5] 新能源热管理 - 针对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需求,重点展示模组与整包热设计、安全冗余结构、热扩散与缓释材料、液冷板及热模拟工具等技术 [7] 储能热管理 - 涵盖工商业/户用储能及电力系统场景,展示相变材料系统集成、低温/常温冷却技术、热场分布仿真、整柜/整站热管理设计等方案 [9] 消费电子热管理 - 应对5G/AR/VR/可穿戴设备轻薄化需求,呈现微型VC均热板、柔性石墨片、导热凝胶、热-结构一体化模组等协同创新技术 [11] 两大主题展区 材料主题 - 汇集高导热陶瓷、石墨、碳化硅、氮化硼、相变材料、低热阻TIM材料等,展示材料在工程化应用中的可靠性/稳定性突破 [13] 自动化设备与测试仪器 - 展出高精度涂布/贴合/激光加工设备、界面热阻测试仪、热扩散率测量系统等,连接研发与量产环节 [15] 展位信息 - 标准展台:最小9平方米,国内企业15,800元/展期,外资企业3,200美元/展期,两面开放展位附加10%费用 [18] - 室内光地:起租面积36平方米,国内企业1,200元/平方米/展期,外资企业260美元/平方米/展期 [18]
第十七届深圳国际电池技术交流会/展览会(CIBF2025)圆满落幕!
鑫椤锂电· 2025-05-19 16:27
展会概况 - 第十七届深圳国际电池技术交流会/展览会(CIBF2025)于2025年5月17日圆满落幕,展会持续三天 [2] - 展会主题为"链动全球·赋能绿色·驱动未来",聚焦电池技术革新与全产业链协同 [2] 展商规模 - 超3200家国内外展商参展,展示范围涵盖动力电池、储能电池、3C电池、充换电设备及配套设施、电池材料、制造设备等 [2] - 重点展示新能源车用动力电池、先进电池材料及智能制造装备的最新进展 [2] 观众流量 - 展会期间观众流量突破40万人次,来自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买家及行业专家参与 [3] 会议内容 - 展会集结多位专家学者、行业标杆及领军人物,共同探讨电池技术及能源未来 [4] 行业影响 - 展会彰显了电池行业的活力与全球影响力,推动新能源技术发展 [2][3][4]
合作觅新机 第四届中东欧博览会将开启“五月之约”
中国新闻网· 2025-05-19 15:46
中东欧博览会概况 - 第四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暨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将于5月22日至25日在浙江宁波举办,吸引超400家中东欧企业参展 [1] - 展区面积达2万平方米,参展商数量400多家,参展商品8000多种,均创新高 [7] - 首次设立数智中东欧展区,汇聚尖端科技力量,包括人形机器人、四足机器人、AR交互技术等 [7] 经贸合作成果 - 浙江与中东欧国家贸易额2024年突破256.8亿美元,同比增长10% [2] - 前三届博览会促成多个项目落地,如匈牙利量子水泥、斯洛文尼亚滑雪设备、罗马尼亚eMAG长三角运营中心等 [3] - 合作从单一贸易向全产业链协同跃迁,例如浙江齐元机器人的智能商用清洁机器人进入罗马尼亚商超 [3] - 波兰格但斯克面粉通过博览会进入中国市场,半年进口量突破60吨 [3] 物流与通关便利化 - 宁波舟山港与5个中东欧港口直航,"中欧快航"30天贯通亚欧 [3] - 宁波机场开通洲际航线直飞布达佩斯,架起"空中丝路" [3] - 海关"中东欧通关一件事"实现商品快速通关 [3] 技术创新合作 - 匈牙利VR Park项目3个月内将"大空间交互技术"落地中国,计划开发"VR+AI"新业态 [5] - 辽宁、江苏采用捷克航空技术的"鲨鱼"飞机已交付使用 [5] - 中东欧国家带来"黑科技"新品,如匈牙利VR公园、斯洛文尼亚蝙蝠飞机、匈牙利"魔墙"等 [7] 主宾国展示 - 斯洛文尼亚国家馆以"绿色、创新、智能"为主线,展示清洁能源、电动滑翔机等产品 [7] - 斯洛伐克国家馆设置文化工艺、酒水美食和智慧出行区块,展出特色水晶、红酒及通用航空项目 [7] 投资促进活动 - 将举办2025"投资浙里"合作推介交流活动,邀请世界500强、跨国公司等代表参与 [8] - 一批兼具战略价值与产业带动力的重点项目将在现场签约 [9]
超燃的!2025中国烘焙新品发布周:18+知名企业现场发布50+新品、13大板块全产业链共同书写“人气爆品”的新公式!
东京烘焙职业人· 2025-05-07 16:09
2025中国烘焙新品发布周核心亮点 - 第三届中国烘焙新品发布周将于2025年举办 定位金城制冷展位3F61 为行业提供创意展示舞台[1] - 活动汇集500+新品爆品案例库 覆盖13大板块创新趋势 助力品牌决策[5][8] - 现场将发布50+款全渠道新品 预判未来6-12个月行业爆品趋势[10] - 18+知名企业参与 包括山姆/盒马/瑞幸/星巴克等品牌的供应商工厂 首次实现全产业链展示[17] 行业创新趋势分析 - 六大渠道革新方向:茶咖烘焙/商超烘焙/电商直播/零食品牌/连锁品牌/特色精品店[8] - 七大产品创新风向:百变形态/双主角叠加/本土化表达/反差碰撞/高原青稞/药食同源/异域风情[8] - 工厂端通过模块化生产定制差异化产品 连锁品牌从消费反馈孵化爆款[10][12] - 电商品牌采用算法+感性结合选品 精品店侧重打造社交分享型产品[15] 参与企业关键数据 - 广州市六合食品:年产值3-4亿 冷冻产品占比超50% 供应山姆/瑞幸等客户[21] - 中焙蛋挞:年产能10亿枚 烘焙饼店高端市场占有率超70%[33] - 爸爸糖:全国182城500+门店 2021年获IDG资本上亿元融资[43] - 桃李面包:A股"面包第一股" 覆盖31万+零售终端[45] - 金城制冷:50年历史 取得500+国家专利 产品销往美/澳/新等国[50] 企业创新案例 - 郑马青云坚持"三零原则":零香精/零防腐剂/零色素[19] - 叮咚买菜旗下"保萝工坊"专注健康烘焙[37] - DOCKI DOCKI主打融合甜品 坚持0植物奶油/0糖精/0人工色素[36] - 焙融团队用西藏青稞研发产品 带动1亿+全网热度[49] - 上海新麦为LV/GUCCI生产月饼礼盒 服务故宫/迪士尼等IP[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