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出海
搜索文档
当BD从“卖青苗”到“种大树”
新浪财经· 2025-10-23 19:44
(来源:深蓝观) 吴妮 | 撰文 又一 | 编辑 如果放在几个月前,114亿美金总额、12亿美金首付的BD交易,无论如何也会点燃一波市场情绪。 10月22日,武田和信达宣布了这笔总额114亿美元的合作:涵盖三款处于不同阶段的药物:PD-1/IL-2双 抗 IBI363 由信达与武田共同开发,并计划在美国共同商业化,现处于全球Ⅲ期临床;CLDN18.2 ADC IBI343 在中国和日本进行Ⅲ期注册试验,武田拥有大中华区以外的独家权益;EGFR/B7H3 ADC IBI3001 处于Ⅰ期临床,武田持有大中华区以外的独家选择权。 但信达和武田的BD交易宣布之后,信达的股价连续两个交易日下跌。 二级市场早已习惯于用首付金额丈量价值,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创新药出海交易总金额达1029.96亿美 元(首付款49.76亿美元),不时涌现首付和交易总额齐高的案例,比如三生与辉瑞一笔交易首付便高达 12.5亿美元等案例,不断推高着市场对"天花板"的想象。 来源:市场资讯 信达与武田的交易涉及三个管线,市场以传统眼光看待12亿美元的首付,难免会认为三个管线被低估。 而且这笔钱并非单纯的"预付款",而是投入一个共同"资金池"的 ...
114亿美元刷新纪录背后,信达生物“全球化”正在加速
财经网· 2025-10-23 19:08
合作概述 - 信达生物与武田制药达成全球战略合作,共同开发与商业化信达生物在肿瘤免疫和抗体偶联药物领域的多款在研药物 [1] - 合作总金额最高可达114亿美元,刷新了中国创新药领域出海交易的金额纪录 [1] - 此次合作采用了“共同开发+共同商业化”的co-co模式,而非传统的一次性授权 [2] 交易细节 - 武田制药将向信达生物支付12亿美元首付款,其中包括1亿美元的战略股权投资 [1] - 战略股权投资的每股认购价格为112.56港元,较信达生物过去30个交易日的加权平均股价溢价20% [1] - 信达生物未来有权获得最高约102亿美元的研发与销售里程碑付款,以及大中华区以外的潜在销售分成 [1] 战略意义 - 此次合作是信达生物实现其2030年全球化能力建设目标的关键一步 [2] - 合作基于双方对药物下一步开发方向和适应症的高度契合与理念认同 [2] - 合作模式的选择反映了公司对全球化能力建设的长期战略考量 [2] 行业趋势 - 2024年中国医药BD交易总金额达635亿美元,较2023年增长22.59% [2] - 2024年重磅交易数量达24项,总金额430亿美元,占全球重磅交易近20% [2] - 截至2025年10月21日,中国创新药年度对外授权总金额历史上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 [3]
医药生物行业2025年10月投资策略:看好创新药长期逻辑,关注底部反转标的
国信证券· 2025-10-23 11:20
核心观点 - 报告看好创新药的长期发展逻辑,并建议关注处于底部反转阶段的投资标的 [4] - 行业投资评级为“优于大市” [2] 行业宏观数据 - 生产端:2025年1-8月医药制造业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0.9%,累计营业收入为15,833.10亿元,同比下降2.0%,累计利润总额为1,353.2亿元,同比下降4.7% [8][9] - 需求端:2025年1-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97万亿元,同比增长4.60%,其中限额以上中西药品类零售总额为571.90亿元,同比增长1.20% [8][9] - 支付端:2025年1-8月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总收入为18,809.94亿元,同比增长6.91% [9] 行业月度表现回顾 - 2025年9月医药生物行业整体下跌1.71%,跑输沪深300指数4.91个百分点 [10] - 子板块表现分化,医疗服务板块上涨1.81%,而中药板块下跌5.25%,医药商业板块下跌3.36% [14] - 当前医药生物(申万)行业PE(TTM)为37.87,处于近5年历史分位点的79.7% [20] 细分板块观点与投资策略 创新药 - 2025年欧洲肿瘤学会(ESMO)将展示多项国产创新药临床研究成果,包括康方生物、科伦博泰、荣昌生物等公司的产品,创新药出海趋势加强 [4][43] - 建议关注具备高质量创新能力的公司,如科伦博泰生物、康方生物、信达生物等 [4][43] 医疗器械 - 器械板块有望迎来“政策优化+景气回升+业绩复苏”驱动的估值修复机会 [4] - 2025年9月医疗器械出口金额为18.14亿美元,同比增长6.10%,进口金额为11.00亿美元,同比增长2.60% [32] - 推荐关注迈瑞医疗、威高股份、惠泰医疗、南微医学等龙头公司 [4][58] 医疗服务 - 样本城市数据显示2025年1-8月诊疗量稳中有升,外部因素冲击的影响已基本出清 [34] - 各专科诊疗服务量增速分化,严肃医疗领域如肿瘤类、心血管类维持较高增速,而与生育相关的妇产类、儿童类则持续显著下滑 [36][37][39] CXO及原料药 - 地缘政治风险再发酵,但基于全球竞争力、美国直接收入占比低以及海外产能布局,认为整体风险可控 [50] - 2025年9月CXO板块整体上涨6.0%,原料药板块则回调10.3% [50] 中药 - 2025年9月中药板块回调5.3%,建议关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调整的进展 [46] 生命科学上游 - 行业景气度处于底部反转初期,下游客户库存去化阶段性结束,海外龙头对2025年业绩指引积极 [54] - 建议关注药康生物、百普赛斯、奥浦迈等优质企业 [54] 投资组合 - 2025年10月A股投资组合包括迈瑞医疗(总市值2,734亿元)、药明康德(总市值2,863亿元)、爱尔眼科(总市值1,170亿元)等12家公司 [5] - 港股投资组合包括康方生物(总市值1,076亿港元)、科伦博泰生物-B(总市值1,040亿港元)、和黄医药(总市值197亿港元)等8家公司 [5]
信达生物惊天BD,创新药出海热潮重启?资金火速进场,港股通创新药ETF(520880)单日吸金超7500万元!
新浪基金· 2025-10-23 09:31
信达生物交易与市场反应 - 信达生物于10月22日创下历史天量成交额,达62.88亿港元 [1] - 尽管二级市场股价走低,但资金出现“抄底”行动迹象 [1] - 专注于创新药的港股通创新药ETF单日吸引7586万元资金流入,并实现连续4日净流入,累计金额超过1.23亿元 [1] 创新药行业前景与BD交易 - 分析指出,第四季度是商务拓展交易集中落地的传统季度 [1] - 券商机构认为,创新药BD交易的再次密集落地缓解了市场担忧,中国创新药出海的长期产业逻辑不变 [2] - 临近年底,BD交易活动有望持续活跃,中国在研创新药已具备全球竞争力 [2] 港股通创新药ETF产品特征 - 港股通创新药ETF被动跟踪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指数,该指数100%布局创新药研发公司,完全不包含CXO企业 [3] - 指数前十大成份股权重合计高达71.63%,集中投资于大市值创新药龙头 [4] - 该ETF是全市场首只跟踪该指数的ETF,截至9月底基金规模为18.06亿元,上市以来日均成交额为4.93亿元,在同指数ETF中规模最大、流动性最优 [5] 指数表现与市场弹性 - 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指数展现出强劲弹性,截至9月底,年内累计涨幅达108.14%,领涨一众创新药指数 [4] - 该指数在同类指数中进攻力更强 [4] - 基金经理观点认为,创新药行情已进入关注“质量因子”的第二阶段,看好具备优异临床数据和商业化能力的龙头公司实现“戴维斯双击” [3]
重磅利好!信达生物BD首付款12亿美元却高开低走!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回调超2%再迎布局良机!机构:四季度BD集中,创新药出海节奏恢复
搜狐财经· 2025-10-22 14:01
市场表现与资金流向 - 10月22日大盘低开缩量震荡,港股创新药板块受市场情绪影响下挫,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下跌超2% [1] - 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当日成交额超过16亿元人民币,近20日资金净流入超过13.5亿元人民币 [1] - 截至10月21日,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规模超过209亿元人民币,规模和流动性在同类产品中持续领先 [1] - 截至13:34,指数成分股多数下跌,石药集团下跌超5%,中国生物制药和翰森制药下跌超3%,百济神州下跌超2% [4] 重大业务发展合作 - 信达生物与武田制药达成全球战略合作,涉及IBI363、IBI343两款后期在研疗法及IBI3001早期项目的选择权 [3] - 信达生物将获得12亿美元首付款(含1亿美元战略股权投资),潜在里程碑付款最高可达102亿美元,交易总金额最高达114亿美元 [3] - 信达生物还将获得候选药物在大中华区以外的销售分成,其中IBI363在美国市场采用利润损失共担模式 [3] - 10月16日至17日两天内,翰森制药、普瑞金等公司公告了5项业务发展合作,总金额达42.66亿美元 [4] 行业趋势与机构观点 - 10月以来国内落地多个创新药对外授权项目,创新药对外授权节奏已恢复 [6] - 截至2025年8月,中国License-out出海交易数量达93笔,占全球交易数量32%,首付款总额43亿美元,总金额848亿美元,均已超过去年全年总额 [6] - 跨国公司在业务发展合作中依然青睐中国早期研发资产,II期临床前项目占比更高 [6] - 由于海外跨国公司重磅产品面临专利悬崖,通过业务发展合作引进管线弥补收入缺口的战略预计将持续 [7] - 历年全球重磅业务发展合作交易多集中在年底落地,随着ESMO等学术会议召开,业务发展合作事件值得期待 [7] 指数与产品特征 - 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100%布局创新药,截至9月30日前十大成分股权重高达71.83% [8] - 截至7月末,该ETF标的指数在2025年内涨幅超109%,在港股医药类指数中领先 [9] - 该ETF底层资产为港股,支持T+0交易 [10]
多股直线涨停!刚刚,重磅利好来袭!
天天基金网· 2025-10-22 13:21
信达生物与武田制药战略合作 - 信达生物与武田制药达成全球战略合作,共同推进新一代免疫肿瘤及抗体药物偶联物疗法开发 [3][4] - 合作涉及两款后期在研疗法IBI363及IBI343,以及一款早期研发项目IBI3001的选择权 [4] - 信达生物将获得12亿美元首付款,包括1亿美元战略股权投资,并有资格获得最高102亿美元潜在里程碑付款,合作总金额最高可达11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812亿元) [3][5] 创新药概念股市场表现 - A股创新药概念股全线爆发,昂利康、哈三联、亚太药业、广济药业强势涨停,科拓生物一度大涨超15% [3][4] - 港股生物制药板块大幅走高,药捷安康一度大涨超25%,轩竹生物大涨超23%创上市新高,信达生物一度大涨近10% [3][4] 中国创新药出海趋势 - 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创新药出海合同总金额超1000亿美元,同比增长170% [7] - 2025年1月1日至10月17日,国内license-out交易共发生135起,首付款总计49.76亿美元,总金额达1029.96亿美元 [8] - 国际大型药企通常在第四季度集中花完全年预算,历年四季度是BD集中落地期 [7][8] 行业背景与驱动因素 - 全球肿瘤药赛道规模已突破2000亿美元,PD-1专利到期催生新的竞争焦点 [6] - 武田制药将合作管线定位为“颠覆式的肿瘤管线”,并视其为“2030年后重要的增长引擎” [6] - 创新药企业核心管线已充分验证,第二梯队管线正处于读出概念验证的窗口期 [8] 机构观点与投资机会 - 有分析机构指出中国创新药资产“质优价低”的特色正驱动其走向国际,建议关注2025年四季度BD催化投资机会 [3][8] - 短期催化因素包括欧洲肿瘤大会ESMO数据、三季度业绩持续放量以及BD持续落地 [7] - 在港股流动性和风险偏好双重提升背景下,创新药Biotech的催化剂事件关注度大幅提升 [8]
盘中,直线涨停!刚刚,重磅利好来袭!
证券时报· 2025-10-22 13:06
信达生物与武田制药战略合作 - 信达生物与武田制药达成全球战略合作,共同开发新一代免疫肿瘤及抗体药物偶联物疗法,合作交易总金额最高可达11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812亿元)[1][2][3] - 合作涉及两款后期在研疗法IBI363和IBI343,以及一款早期研发项目IBI3001的选择权,武田制药获得IBI363在除大中华区及美国地区、IBI343在大中华区以外地区的商业化权益[2] - 信达生物将获得12亿美元首付款(包括1亿美元战略股权投资),并有权获得最高102亿美元的潜在里程碑付款及销售分成[3] 创新药概念股市场表现 - A股创新药概念股全线走强,昂利康、哈三联、亚太药业、广济药业强势涨停,科拓生物一度大涨超15%[1][2] - 港股生物制药板块大幅走高,药捷安康一度大涨超25%,轩竹生物大涨超23%创上市新高,信达生物一度大涨近10%[1][2] - 市场表现由信达生物与武田制药的重磅合作消息催化[1][2] 中国创新药出海趋势 - 中国创新药出海大潮持续,今年前三季度出海合同总金额超1000亿美元,同比增长170%[4] - 历年第四季度是商务拓展集中落地期,国际大型药企通常在第四季度集中花完全年预算[4][5] - 2025年1月1日至10月17日,国内对外许可授权交易共发生135起,首付款总计49.76亿美元,总金额达1029.96亿美元[5] 行业背景与投资机会 - 全球肿瘤药赛道规模已突破2000亿美元,PD-1专利到期催生新的竞争焦点,武田制药押注信达管线以瞄准市场缺口[3] - 中国创新药资产兼具广度和深度,其“质优价低”的特色正驱动行业走向国际[1][5] - 创新药企业核心管线已充分验证,第二梯队管线正处于读出概念验证的窗口期,建议关注2025年第四季度商务拓展催化投资机会[4][5]
盘中,直线涨停!刚刚,重磅利好来袭!
券商中国· 2025-10-22 11:50
文章核心观点 - 创新药行业迎来重磅利好催化 信达生物与武田制药达成总金额最高可达114亿美元的战略合作 驱动A股和港股创新药概念股全线爆发 [1] - 中国创新药出海大潮持续 2025年前三季度出海合同总金额超1000亿美元 同比增长170% “质优价低”的特色正驱动中国创新药资产走向国际 [5][6] - 机构分析认为 第四季度是商务拓展集中落地的季度 叠加欧洲肿瘤大会数据披露和三季度业绩放量等多重催化 建议关注2025年四季度商务拓展催化投资机会 [5][6] 市场表现 - 10月22日A股创新药概念股全线走强 昂利康、哈三联、亚太药业、广济药业强势涨停 科拓生物一度大涨超15% [2] - 港股生物制药板块大幅走高 药捷安康一度大涨超25% 轩竹生物大涨超23%创上市新高 信达生物一度大涨近10% [2] 信达生物与武田制药合作详情 - 合作旨在加速推进信达生物新一代免疫肿瘤及抗体药物偶联物疗法开发 涉及两款后期在研疗法IBI363、IBI343及一款早期研发项目IBI3001的选择权 [2] - 信达生物将获得12亿美元首付款 包括1亿美元战略股权投资 并有资格获得合计最高102亿美元的潜在里程碑付款 合作总金额最高可达114亿美元 [3] - 信达生物还将获得每个候选药物在大中华区以外的潜在销售分成 除IBI363在美国市场双方采用利润损失共担模式 [3] 行业背景与机构观点 - 全球肿瘤药赛道规模已突破2000亿美元 PD-1专利到期催生新的竞争焦点 武田制药将此次合作管线定位为“颠覆式的肿瘤管线”及“2030年后重要增长引擎” [4] - 医药商务拓展交易已成为中国创新药企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2025年1月1日至10月17日 国内对外许可授权交易共发生135起 首付款总计49.76亿美元 总金额达1029.96亿美元 [6] - 在港股流动性和风险偏好双重提升背景下 创新药生物科技公司的催化剂事件关注度大幅提升 其核心管线已充分验证 第二梯队管线正处于读出概念验证的窗口期 [7]
中国药企集体亮相欧洲肿瘤内科学会年会 行业看好“出海”持续发生
证券日报网· 2025-10-22 10:49
会议概况与行业意义 - 2025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于10月17日至21日在德国柏林举行,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肿瘤学会议之一 [1] - 会议上许多中国在研药物的研究数据作为最新突破性摘要发布,吸引了国外专家主动洽谈 [1] - 机构普遍认为ESMO是下半年中国创新药"出海"的核心催化事件,高质量数据披露是国际授权合作的关键基石 [1] - 中国企业的集体亮相提升了"中国智造"的整体形象,为未来"出海"奠定坚实基础,ESMO有望成为新一轮"出海"窗口 [1] 中国药企创新成果展示 - 本届大会共有2929条摘要公布,其中448项来自中国公司 [2] - 入选本次最新突破性摘要的中国研究共计23项,而2024年为7项,刷新历史纪录 [2] - 最新突破性摘要研究通常被认为是会议上的'重磅炸弹',其结果可能直接影响肿瘤治疗的指南和临床实践 [2] - 江苏恒瑞医药共有4项研究入选最新突破性摘要,是展示"中国创新能力"的代表企业之一 [2] - 复宏汉霖的斯鲁利单抗研究、康方生物的依沃西研究等也入选了最新突破性摘要,基石药业首次发表了其CS2009的一期临床研究初步数据 [2] "出海"基础与BD交易现状 - 在ESMO上发布的积极临床数据,是推动药企与国际大药企达成BD合作的重要催化剂 [3] - 海外BD交易已成为市场对创新药板块进行估值的"关键锚",打破了传统估值体系并打开了新预期 [3] - 今年前九个月,中国创新药海外BD的总交易值达3870亿美元,已逼近去年全年4100亿美元的水平 [3] - 近期多项BD交易达成,例如翰森制药与瑞士罗氏就抗体偶联药物HS-20110签署许可协议,达成8000万美元首付款、最高14.5亿美元里程碑付款的交易 [4] 行业展望与未来关注点 - 基于过去十年、二十年的产业积累,中国创新药的海外BD仍有望持续,鼓励创新、投入研发仍是行业主基调 [4] - 预计海外BD交易将持续进行,虽然交易总金额或难再创新高,但总体数量仍然可观 [4] - 在今年下半年至明年,许多已达成BD交易产品的关键临床数据将会陆续出炉,积极数据将增强全球市场对中国创新药的信心 [4] - 投资人对BD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后续应进一步关注已BD产品的后续临床进展及相关治疗数据的出炉 [5]
信达生物达成百亿美元合作,20cm标的科创创新药 ETF(589720)盘中领涨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2 09:52
合作核心交易条款 - 信达生物与武田制药达成总额最高可达114亿美元的全球战略合作 [1][3] - 公司获得12亿美元首付款,其中包括通过战略股权投资获得的1亿美元 [1][3] - 公司有权获得合计最高达102亿美元的潜在开发与销售里程碑付款 [3] - 作为合作一部分,公司向武田制药发行股份,总代价相当于1亿美元,所得款项净额约7.77亿港元将用于80%研发投入及20%一般企业用途 [4] 合作涉及产品与范围 - 合作旨在加速推进信达生物新一代免疫肿瘤学及抗体偶联药物疗法的全球开发与商业化 [3] - 合作涵盖三款产品:IBI363(PD-1/IL-2α-bias)、IBI343(CLDN18.2 ADC)及IBI3001(EGFR/B7H3 ADC)的选择权 [3] - 公司将获得各候选药物在大中华区以外市场的销售分成,其中IBI363在美国市场采用利润损失共担模式 [3] 市场反应与ETF表现 - 受合作消息提振,科创创新药ETF(589720)单日涨跌幅达20%,盘中领涨 [1] - 该ETF跟踪的上证科创板创新药指数在2024年9月24日至2025年9月30日期间涨幅达117.04%,跑赢恒生港股通创新药指数的109.62%涨幅 [7] 行业趋势与宏观背景 - 2025年1-9月中国创新药出海合同总金额超1000亿美元,同比增长170% [5] - 创新药出海已成趋势,年底预期将有更多BD合作兑现 [5] - 10月8日诺诚健华宣布与Zenas达成海外授权合作,协议总金额超过20亿美元 [5] - 2025年10月17日召开的ESMO会议有23项来自中国的研究入选LBA,相较2024年的7项大幅增加 [5] - 宏观上,预计年内还会有2次降息,对利率敏感的创新药板块构成友好条件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