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半导体产业
icon
搜索文档
徐州,如何靠芯片支棱起来
36氪· 2025-09-24 10:10
据说,当年有人说,"你们徐州还想发展什么,好好种地好好挖煤,贡给南京和苏南其他地区就行了。" 缺"芯",只能自己补。其中一家叫徐州博康的企业正异军突起,打破了国外光刻胶企业长达20年的垄断现状。 一直以来,光刻胶是生产芯片时最关键的材料,能够直接影响到芯片的品质,尤其制作手机、电脑芯片都需要高端光刻胶,因此被誉为"半导体材料皇冠 上的明珠"。 当然,这是网上流传的说法,真实性已经很难去证实了。 但这个传言却也说明一点,徐州曾经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煤都"。有数据显示:1949年后徐州累计产煤10亿吨,一度为江苏贡献了八成以上的煤炭。"一城 煤灰半城土",有人曾经这样形容徐州。 但谁能想到,就是这样一个"灰头土脸"的徐州,却正在惊人一跳:徐州,在芯片产业上发力了! 在江苏省2024年重大项目名单里,徐州的信息技术项目入选总数高达7个!甚至,能和苏南部分城市掰掰手腕。这里面有先导半导体薄膜材料、光刻胶、 单晶硅材料等芯片产业里的核心环节。在新能源方面,也有5个项目。 能列入江苏省重大项目的,有个最基本的门槛:总投资原则上不低于1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不低于3亿元。 | (-) | 战略性新兴产业(186个) | | | ...
张汝京新加盟!
国芯网· 2025-09-23 21:56
据 上海电力大学官网介绍, 张汝京博士是全球半导体产业界的标杆人物,被誉为"中国半导体之父"。他本科毕业于台湾大学,后赴美国深造,先后获得 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工程科学硕士学位和南方卫理公会大学电子工程博士学位。 国芯网[原:中国半导体论坛] 振兴国产半导体产业! 不拘中国、 放眼世界 ! 关注 世界半导体论坛 ↓ ↓ ↓ 9月23日消息, 上海电力大学近日隆重举行特聘教授聘任仪式,正式聘请张汝京博士担任特聘教授! 张博士曾在美国德州仪器公司任职长达二十年,期间深度参与了全球多个晶圆厂的建设与运营管理,积累了深厚的半导体产业经验。 怀着产业报国的理想,他先后创办了世大半导体、中芯国际、新昇半导体及芯恩集成电路等多家具有深远行业影响力的企业,成功推动中国芯片制造实现 从无到有的历史性突破,攻克了多项关键"卡脖子"技术瓶颈,深刻影响了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进程,是业界广泛推崇的时代楷模。 聘任仪式上,张汝京教授对上海电力大学的信任与支持表达诚挚感谢。他回顾了在美国达拉斯浸会大学的求学时光,并表示此次受聘既是荣誉更是使命, 未来将全力投入学校人才培养、师资梯队建设及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搭建,通过打破校企资源壁垒,推动 ...
粤开市场日报-20250923
粤开证券· 2025-09-23 16:14
市场表现总结 - 沪指下跌0.18%至3821.83点 深证成指下跌0.29%至13119.82点 科创50下跌0.10%至1407.30点 创业板指逆势上涨0.21%至3114.55点 [1] - 全市场4264只个股下跌 1107只个股上涨 57只个股收平 下跌个股数量显著多于上涨个股 [1] - 沪深两市成交额合计24944亿元 较上个交易日放量3729亿元 市场交易活跃度明显提升 [1] 行业板块表现 - 银行、煤炭、电力设备、公用事业、家用电器等五个申万一级行业上涨 其余行业全部下跌 [1] - 社会服务、商贸零售、计算机、综合、钢铁、医药生物等行业领跌市场 [1] - 半导体设备、半导体硅片、先进封装、央企银行、光刻机、中芯国际产业链等概念板块涨幅居前 [2]
广州再迎产业利好!中微华南总部基地项目开工,计划后年投产
南方都市报· 2025-09-22 14:23
公司业务与战略 - 中微公司致力于开发和提供等离子体刻蚀、化学薄膜、量检测等半导体高端关键设备 目前三十多种设备已覆盖半导体高端设备的25%到30% 计划通过有机生长和外延扩展在五到十年内覆盖50%到60% 发展成为平台型集团公司 [1][2]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达49.61亿元 同比增长43.9% 过去14年保持年均营收增长大于35% 2024年较2023年销售增长44.7% [2]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14.92亿元 同比增长53.70% 研发投入占总营收30.07% 高于科创板上市公司平均水平 在研项目涵盖六大类设备及二十多款新产品 [2] - 产品覆盖泛半导体微观制造领域 包括新一代TSV深硅刻蚀设备、PVD及CVD设备 以及大平板显示技术、智能玻璃和玻璃基板所需的薄膜设备与等离子体刻蚀设备 [2] 产能扩张与区域布局 - 华南总部研发及生产基地项目在广州市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开工 总体规划占地130亩 一期项目占地50亩 预计2026年底建成 2027年投产 [1] - 基地将聚焦大平板显示设备研发与生产 并逐步拓展至智能玻璃、板级封装等新兴平板微观加工技术领域 [1] - 项目落地增强增城区半导体产业集聚效应 广州半导体设备制造领域迈出关键一步 为粤港澳大湾区半导体产业链发展注入新动能 [1][3] 产业生态与政策支持 - 增城区积极布局半导体、新型显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通过政策引导、土地供给、优化审批流程等措施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3] - 项目得到各级政府大力支持 季华实验室、国家新型显示技术创新中心等科研院所及业界合作伙伴共同参与 [1] - 公司计划与粤港澳大湾区科研机构、高校及产业链企业开展深度合作 推进"三维发展"战略 实现多元化布局与高质量发展 [3]
北方华创业绩高增市值年涨1200亿 大基金有序退出十年扶持浮盈182亿
长江商报· 2025-09-18 08:01
股东减持与股价表现 - 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大基金)于2025年7月28日至9月15日减持北方华创259.19万股,持股比例降至4.999932%,不再是持股5%以上股东 [2][4] - 减持后大基金持股3620.39万股,按当前股价计算持股市值约140.9亿元 [8] - 尽管大基金减持,公司股价近一年上涨80%,市值增加约1200亿元至2819亿元 [3][14] 大基金投资历程与收益 - 大基金通过2016年及2019年两次定增合计出资15亿元参与北方华创融资,占两次募资总额29.24亿元的51.30% [5][6] - 2019年底大基金持股比例为10.03%,通过2020年、2023年及2025年三次减持累计套现56.10亿元 [7] - 大基金十年投资浮盈约182亿元,预计未来将继续有序退出 [3][9][10] 公司业务发展与资本运作 - 公司由七星电子与北方微电子2016年战略重组成立,成为中国规模最大、产品体系最丰富的半导体设备上市公司 [11] - 通过2016年、2019年及2021年三次定增分别募资9.24亿元、20亿元和85亿元,用于半导体装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建设 [5][12] - 主营业务包括电子工艺装备(半导体装备、真空及新能源装备)和电子元器件(电阻、电容、晶体器件等) [12] 研发投入与技术成果 - 2022-2024年研发投入连续增长,分别为35.66亿元、44.10亿元和59.51亿元 [12]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29.15亿元,同比增长30.01%,累计申请专利9900余件,授权5700余件 [12] - 2025年上半年立式炉、物理气相沉积(PVD)设备达成第1000台交付里程碑,刻蚀设备此前已实现同等目标 [13] 财务业绩表现 - 2017-2024年营收从22.23亿元增长至298.38亿元(累计增长12倍),净利润从1.26亿元增长至56.21亿元(累计增长43倍) [14]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61.42亿元(同比增长29.51%),归母净利润32.08亿元(同比增长14.97%) [3][14] - 公司盈利能力持续增强,营收和净利润保持两位数增速 [3][14]
奥特维20250917
2025-09-17 22:59
**奥特维公司分析与光伏行业洞察** **公司业务与市场表现** - 公司专注于光伏设备制造 核心产品为组件端串焊机 受益于TOPCon扩产浪潮和大硅片薄片化趋势 产能快速增长[3] - 单晶硅设备市场取得突破 硅片端扩产放缓但仍创造订单需求[3] - 拓展钙钛矿和BC新设备 持续提供新订单增量[3] - 2025年上半年新签订单28.8亿元 其中Q2达15亿元 同比环比均有增长[2][4] - 海外订单占比显著提升 接近国内水平 纯粹海外客户占比达80%[3][5][6] - 产品销往全球40余国 服务超600个生产基地 马来西亚基地投产助力海外响应[3][12] **行业挑战与机遇** - 光伏行业处于探底阶段 供过于求格局突出 产业链价格有所修复但产能出清不现实[2][5] - 整体需求收缩 但公司通过海外市场拓展平衡国内周期波动[2][5] - 串焊机业务依赖新技术存量替换(如0BB 三分片 四分片)和BCR新方向拓展 但新技术导入因盈利下降而放缓[5] - BC印胶线订单表现突出 上半年订单超去年全年水平 市占率领先[2][5] - 半导体后端设备复苏明显 2024年测试设备销售额增13.8% 封装设备增22.6%[10] **多元化业务进展** - 半导体设备:铝线键合机及AOI设备获认可 2024年订单破1亿元 2025上半年订单近9000万元 全年有望翻倍[3][10] - AOI设备扩展至光模块领域 获美国应用光电和国内环球光电订单 支持100G-800G模块检测[3][10] - 固态电池设备:布局硫化物电解质及相关设备 单吉瓦投资体量约12-15亿元 公司设备价值约1.5亿元 已获数千万元订单[3][10] - 与亿里科技合作突破硫化物技术路线 其产线2024年10月投产含公司设备[11] **财务与订单状况** - 2025上半年在手订单106.7亿元 同比下降26%[4] - 新兴行业占比提升:储能 锂电产品 半导体AOI与键合机快速增长[4] - 毛利率受单晶硅设备验收占比提升影响 净利率受减值计提扰动[8] - 整体业绩触底但季度环比增长 穿焊机市占率长期保持60%-70%[8][9] **未来战略方向** - 深耕光伏主业:推进串焊机新技术(0BB 多分片) 优化存量赛道效益 加强BC印胶线发展[7] - 加快国际化:增加北美及亚洲布局 提升纯粹海外客户比例[7][12] - 拓展多元化:单晶硅 电池片 储能 半导体设备寻找新机会[7] - 2025年海外订单上半年达12亿元(去年全年约35亿元) 无大额订单仍需求良好[6]
上海超硅IPO:三年累计亏损超30亿元 仍面临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搜狐财经· 2025-09-11 17:28
《笔尖网》文/笔尖财经 今年6月13日,上交所受理了上海超硅的科创板IPO申请,7月2日,上海超硅审核状态变为已问询。 招股书显示,上海超硅主要从事全球半导体市场需求最大的300mm和200mm半导体硅片的研发、生产、销 售,同时公司还从事包括硅片再生以及硅棒后道加工等受托加工业务,已经发展为国际知名的半导体硅片 厂商。公司拥有设计产能70万片/月的 300mm 半导体硅片生产线以及设计产能 40 万片/月的 200mm 半导体 硅片生产线。公司产品已量产应用于先进制程芯片,包括 NAND Flash/DRAM(含 HBM)/Nor Flash 等存 储芯片、逻辑芯片等。 三年累计亏损超30亿元 面临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4年,上海超硅的营业收入分别为9.21亿元、9.28亿元、13.27亿元,然而同期净 利润却是-8.03亿元、-10.44亿元、-12.99亿元,三年累计亏损高达31.46亿元。 | 项目 | 2024 年末/2024 年 | 2023 年末/2023 年 | 2022 年末/2022 | | --- | --- | --- | --- | | | 度 | 度 | ...
搞垮日本芯片产业40年后,美国又盯上了韩国
商业洞察· 2025-09-10 17:26
文章核心观点 - 美国通过技术钳制和政策干预主导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 日本和韩国先后因依赖美国技术而陷入发展困境 台积电通过代工模式重塑产业分工但同样受制于地缘政治 中国正通过自主创新突破技术封锁 半导体产业需寻求独立自主的发展路径[5][53][88][94][96] 美日半导体竞争历史 - 日本1980年代通过改进美国技术实现反超 DRAM芯片良品率超越美国 全球半导体份额超48%[9][16] - 美国1985年对日本实施贸易反制 包括反倾销调查 强制限制出口份额及《美日半导体协议》要求芯片涨价100%[25] - 日本半导体全球份额从48%跌至1995年不足十年前一半[16][26] 韩国半导体产业崛起与困境 - 韩国1980年代通过技术引进起步 三星支付300万美元获得美光64K DRAM设计授权 SK海力士从德州仪器引进设备[22] - 韩国DRAM全球份额从不足5%跃升至1990年代中期的30%以上 三星1992年推出全球首款64M DRAM 1996年量产1GB DRAM[27] - 美国拟撤销对韩"经验证最终用户"制度 要求每台设备进口单独申请许可 技术依赖度超七成[5][72] 台积电的代工模式创新 - 台积电通过纯代工模式改变产业成本结构 良率从50%提升至80%[35][37][42] - 为苹果 英伟达 高通等企业代工 但受美国政策限制 2020年被要求停止为华为代工7nm芯片 2025年禁止生产16nm及以下制程芯片[44][51] 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 - 荷兰阿斯麦垄断EUV光刻机 日本供应全球70%光刻胶 中国拥有稀土资源反制能力[62][65][66] - 韩国占据全球半导体市场14%份额 DRAM和NAND闪存领域占全球50%以上市场份额[69] 中韩半导体贸易关系 - 中国自2013年起成为韩国半导体最大出口市场 2020年对华出口占比突破35% 存储芯片对华依赖度达42%[73][74] - 2024年中韩双边贸易额3280.8亿美元 占韩国外贸总额21% 中国连续21年为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77][78] 中国半导体技术突破 - 华为通过昇腾910B芯片3D堆叠技术在14nm制程实现近4nm性能 长江存储232层NAND芯片量产获得存储领域定价权[90] - 上海微电子SSX800系列光刻机实现28nm制程国产化 5nm量子芯片设备进入Alpha测试阶段[92]
每周观察 | 2Q25晶圆代工营收创新高;iPhone 17系列出货量预估;2Q25 DRAM营收季增17.1%;AR眼镜出货量
TrendForce集邦· 2025-09-05 16:29
晶圆代工行业 - 2025年第二季全球前十大晶圆代工厂营收达417亿美元 季增14.6%创历史新高[2] - 台积电营收302.39亿美元 季增18.5% 市占率达70.2%稳居行业首位[3] - 中芯国际营收22.09亿美元 季减1.7% 是前十名中唯一出现负增长的企业[3] - 联电营收19.03亿美元 格芯营收16.88亿美元 分别实现8.2%和6.5%的季度增长[3] 智能手机产业链 - iPhone 17系列预计2025年出货量较iPhone 16系列增长3.5% 主要受益于处理器性能与拍摄功能升级[5] - iPhone 17全系采用台积电3nm制程处理器 Pro系列配备12GB LPDDR5X内存[6] - Pro Max顶配版本定价达1699美元 产品线价格带进一步上移[6] DRAM存储器市场 - 2025年第二季DRAM产业营收316.3亿美元 季增17.1%[7] - SK海力士营收122.29亿美元 季增25.8% 市占率提升至38.7%超越三星成为第一[8] - 南亚科技营收3.41亿美元 季增56% 增幅居主要厂商之首[8] 新兴显示技术 - 2025年全球AR眼镜出货量预计达60万台 Meta等国际品牌加速产品布局[10] - OLEDoS产品价格持续下跌 推动近眼显示市场进入成长新纪元[10][16]
加盟百傲化学 陈捷、刘红军联袂打造中国版“东京电子”
新浪财经· 2025-08-30 21:13
公司业绩与股价表现 - 百傲化学中报利润同比下滑40%但股价创历史新高反映投资者对公司未来极度看好 [2] - 公司从最低30亿市值涨至并购完成后120亿市值涨幅达300% [9] 人事变动与核心团队 - 原东京电子中国区总裁陈捷加盟百傲化学任副董事长及非独立董事 [2][24] - 刘岩升任总经理刘红军担任非独立董事及联席总经理 [2][3] - 陈捷与刘红军存在半导体产业深度合作渊源形成高度互信配合关系 [4][26] 半导体业务布局与并购 - 以7亿元现金收购苏州芯慧联46.67%股权并接受超52%表决权委托 [9] - 以1亿元增资分拆后的苏州芯慧联芯持股10%完成A股首例跨界并购 [9] - 计划收购苏州芯慧联剩余53%股权未来将苏州芯慧联芯注入上市公司 [26] 技术突破与产能建设 - 苏州芯慧联芯研发出两种型号晶圆键合机解决HBM先进封装技术瓶颈 [9] - 键合机已投入产线并获得订单产品供不应求增长势头迅猛 [9] - 在无锡投资50亿元建设半导体产业园预计10月竣工明年投产规划年产值100亿元 [22][26] 行业背景与团队履历 - 刘红军曾参与中国首条6英寸晶圆生产线建设后任东京电子昆山厂长 [5][6] - 陈捷主导东京电子中国区从0到1建设营收规模增长至1兆日元约67亿美元 [15][18] - 东京电子中国区为中国半导体产业培养大量技术与管理人才 [18][19][23] 管理理念与战略方向 - 陈捷建立融合美日中文化的管理体系包含绩效导向与长期主义结合 [24][25] - 坚持28年零裁员策略通过人文关怀与去政治化文化提升组织效能 [25][26] - 公司目标打造中国版东京电子覆盖半导体设备材料及先进封装领域 [2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