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向资金流入

搜索文档
南向资金年内净流入港股市场超六千亿元
证券时报· 2025-06-11 03:13
港股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年内累计上涨20 45%,涨幅仅次于德国DAX指数,恒生科技指数年内涨幅达20 68%,迈入技术性牛市[1] - 港股市场持续推进多层次改革,优化上市机制,IPO市场明显回暖,"A+H"双重上市提速[1] - 香港特区政府推出多项完善港股市场措施,涵盖交易机制优化、上市制度革新等关键领域[1] 南向资金流入情况 - 今年以来南向资金净流入金额达6250 77亿元,相比去年全年的7440 31亿元仅相差1100多亿元[2] - 2024年第一季度南向资金净买入金额达4113 25亿元,为互联互通机制开通以来单季度最高净买入,同比增长238 53%[2] - 南向资金连续6个季度净流入在1000亿元以上,今年以来有98个交易日南向资金成交总额占港股市场成交总额比例超过50%[2] 南向资金加仓个股 - 116只港股通标的股年内获加仓超1亿股,约占全部港股通标的14%,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H股获加仓数量均超20亿股[2] - 阿里巴巴-W、美团-W、快手-W等互联网龙头股及中芯国际、商汤-W、地平线机器人-W等大型科技股获加仓数量均在1亿股以上[2] - 127股南向资金持股市值增加10亿港元以上,其中阿里巴巴-W、腾讯控股、中国移动等15股持股市值增加超100亿港元[3] 南向资金持股比例 - 27股南向资金持股占港股股本比例超过50%,其中24股为"A+H"股,中国电信、泰格医药持股比例居前,分别为74 49%、70 25%[4] - 绿色动力环保、凯盛新能、中国神华、新天绿色能源等持股比例在60%以上[4] - 南向资金持股比例超50%的个股主要集中在工业、金融业、公用事业、医疗保健业4个行业[4]
港股南向资金持续流入,机构称南向资金全年累计流入可能超万亿港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0 13:23
港股市场表现 - 6月10日港股三大指数悉数下跌 恒生科技指数盘中一度跌近1% [1] - 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小幅下跌 腾讯音乐、蔚来、哔哩哔哩、小鹏汽车、比亚迪股份涨幅居前 金蝶国际、华虹、理想汽车跌幅居前 [1] - 港股通汽车ETF(159323)午后转跌 比亚迪股份、小鹏汽车涨幅收窄 理想汽车、吉利汽车下跌 [1] 南向资金动向 - 截至6月9日 年内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港股6665.87亿港元 达2024年全年净买入额8078.69亿港元的82.5% [1] - 中金测算年内南向增量资金为2000-3000亿港元 全年累计流入可能超万亿港元 [1] 港股投资逻辑 - 中国宏观与市场环境更有利于港股 因港股在分红稳定回报及新消费、AI科技、创新药等结构性机会上更具优势 [1] - 国内过剩流动性叠加资产荒矛盾推动南向资金持续涌入 长期配置需求强劲 [1] 港股投资主题 - 港股消费ETF(513230)聚焦电商+新消费赛道 覆盖A股稀缺的新消费标的 [2] - 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涵盖中国核心AI资产 包含A股稀缺的科技龙头 [3]
南向资金创纪录!今年净买入额突破6300亿港元,港股有哪些吸引力
华夏时报· 2025-05-28 11:15
南向资金流入 - 2025年以来南向资金成交净买入额达6333.35亿港元,已达2024年全年8000多亿港元的八成 [1][2] - 单日净流入超百亿港元频繁出现,4月9日单日净买入超355亿港元 [2] - 2020-2024年南向资金净买入额分别为6721.25亿、4543.96亿、3862.91亿、3188.42亿和8078.69亿港元,2024年起趋势反转并加速 [2] 港股科技板块表现 - 恒生科技指数2025年上涨约16%,互联网公司如阿里、腾讯、快手领涨 [1][5] - 腾讯控股年内回购5800多万股,金额超240亿港元,2021-2024年回购额逐年增长至1120亿港元 [5] - 快手、小米、哔哩哔哩2025年分别回购约2900万、680万、560万股 [5] 互联网公司业绩 - 腾讯控股2025年一季度营收1800亿元,同比增12.87% [6] - 百度集团同期营收325亿元,同比增2.98% [6] - 京东集团同期营收3011亿元,同比增15.78% [6] 机构观点 - 华泰证券认为内需修复及产能出清推动港股震荡中枢上行 [7] - 中泰国际指出港股处于政策托底与不确定性再平衡阶段,新经济成增长引擎 [7] - 摩根大通持续看好港股表现,尤其互联网和医疗板块 [7] 市场结构变化 - 港股通成交额占香港主板总成交额22.9%,南向资金与回购支撑市场韧性 [8] - 恒生指数近3年人民币计价年化收益率12%,AH溢价指数升至134 [8]
南向资金本周继续净流入 红利板块成避风港
中国证券报· 2025-05-24 05:14
港股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本周累计上涨1.1%,恒生科技指数微跌0.65%,恒生中国企业指数上涨1.36% [1] - 南向资金本周净流入189.59亿港元,今年以来累计净流入6229亿港元,较去年同期激增近1.5倍 [1][3] - 恒生AH股溢价指数回落至131.88点,A股相对H股溢价收窄至31%,较2024年高点61%显著下降 [3] 资金流向与行业偏好 - 银行板块本周净流入71.96亿元,医药生物、通信板块分别获48.59亿元、32.87亿元净流入 [1] - 建设银行单周吸金57.2亿港元,美团-W、中国移动分别获36.25亿港元、22.49亿港元净流入 [2] - 外资在港股比重仍超60%,但港股通持股市值占比从2020年9月的8%提升至20%,成交额占比超20% [3] 机构观点与配置策略 - 红利资产成为资金"压舱石",电讯和公用事业等行业因稳定现金流和抗周期性跑赢大盘 [4] - 华泰证券建议关注AH股溢价收窄标的及科技消费板块,认为科技+消费成长性标的估值仍被低估 [3] - 民生证券指出宁德时代赴港上市吸引科威特投资局等非美外资,港股国际化进程加速 [4] 个股与政策动态 - 腾讯控股、盈富基金、小米集团-W等科技互联网公司呈现资金净流出态势 [2] - 中国香港通过《稳定币条例草案》,完善虚拟资产监管框架以推动金融创新 [2] - 阿布扎比投资局、沙特公共投资基金等国际机构在港设立办公室,显示长期战略布局 [4]
南向资金“狂飙”流入,港股科技ETF(513020)聚焦中国科技“七巨头”,指数长期走势较同类更优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15 11:20
港股市场反弹 - 2025年以来港股市场进入技术性牛市,中证港股通科技指数在1月13日~4月30日区间涨幅达31.27%,领跑全球 [1] - 此轮上涨核心驱动力为港股科技股强势复苏和南向资金积极流入 [1] - 中美关税谈判友好落地缓解企业经营压力,提振科技产业链国际协作与市场需求,4月9日~5月15日港股科技ETF(513020)涨幅达19% [1] 后市展望 - 东吴证券预计美联储降息和中美利差收窄将推动港股进一步反弹 [2] - 财通证券表示港股科技板块受益于AI算力及应用主线高景气度,智能驾驶、工业智能化等领域表现突出,有望带动科技类资产估值持续修复 [6] 资金流向 - 截至4月30日,南向资金净买入额超38202亿元 [3] - 2025年一季度主动偏股基金对港股配置比例相比上季度末提升5.2个百分点,港股配置比例超过30%,达到近五年新高 [3] 政策与流动性 - 5月7日央行、证监会、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宣布降准降息,有助于成长风格获得超额收益 [6] - 交易员预计美联储仍有2~3次降息空间,海外流动性改善利好港股资金回流 [6] 指数表现 - 中证港股通科技指数长期跑赢恒生科技指数和港股通互联网指数,近一年涨幅58.39%,近三年涨幅36.25% [9][12] - 港股通科技指数行业分布更加均衡,涵盖互联网、芯片、智能汽车等科技龙头股,包括阿里巴巴、小米、腾讯、美团、联想、比亚迪、中芯国际等 [7][9] 投资标的 - 港股科技ETF(513020)跟踪中证港股通科技指数,为布局港股反弹之势的优质标的 [7] - 没有股票账户的投资者可关注港股科技ETF联接基金(联接A:015739;联接C:015740) [13]
高盛:大幅上调今年南向净流入港股预测至1100亿美元 定价能力增强
快讯· 2025-04-28 09:10
南向资金预测调整 - 高盛将2025年南向资金流入预测从750亿美元上调至1100亿美元,增幅达46.7% [1] - 上调原因包括境内投资者加大跨境资产配置力度 [1] - H股因盈利增长、估值优势和更高股息率对资金吸引力增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