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自立自强

搜索文档
每周主题、产业趋势交易复盘和展望:高切低轮动,继续关注深海、脑机和消费电子-20250706
东吴证券· 2025-07-06 13:26
本周市场回顾 - 全A日均成交1.44万亿,较上周缩量约500亿[8] - 大盘价值占优,周涨跌幅1.94%,周量能变化-28.2% [12] - “国家队”和陆股通持仓表现最佳,“国家队”指数周涨跌幅1.97% [22][23] - 两融余额增加至接近1.86万亿,周五市场情绪降温[29] 产业趋势交易 - 本周强势方向有钢铁、建材、光伏、创新药、脑机接口、船舶等[39] - 下周有新松多可仿生人形机器人新品发布会、三星新品发布会等产业事件[44] 产业趋势中期配置 - 活跃内循环关注“两重、两新”、“化债”和消费新增长点[45] - 科技自立自强关注人工智能、自主可控、新能源等领域[45] - 扩大对外开放关注跨境电商、数字贸易等[45] 风险提示 - 存在国内经济复苏不及预期、海外政策不确定、地缘政治等风险[48]
上交所召开专题座谈会!股权投资机构“心气”大振奋大提升
证券时报· 2025-07-05 10:57
科创板"1+6"改革 - 上交所加快推动科创板"1+6"改革落地见效 通过召开保荐机构座谈会和多场专题座谈会与头部股权投资机构深入交流 加强政策宣贯和市场生态构建 [1] - 超九成科创板上市公司在上市前获得股权投资机构的投资和支持 股权投资机构是科创板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2] - 科创板"1+6"政策提振股权投资机构信心 促进"科技—产业—资本"良性循环 服务科技自立自强 [2] - 科创成长层、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预先审阅等新政策使科创板制度更具中国特色 对创投机构和科技型企业吸引力大 [2] - 未盈利企业申报科创板IPO获受理及第五套标准重启后首家IPO过会等案例稳定市场预期 [2] - 科创板改革畅通股权投资"募投管退"循环 推动机构投早、投小、投长、投硬科技 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 [2] - 上交所将与股权投资机构加强沟通 完善常态化交流机制 引导机构把握政策机遇 发挥支持科技创新的先导作用和专业把关能力 [3] 证券时报创投大会 - 证券时报第十三届创业投资大会暨全国创投协会联盟走进光明科学城即将启幕 内容形式全面升级 重磅报告发布 [5] - 大会将揭牌成立"创投智库" 汇聚行业精英打造智囊团 开展生物医药产融对接和机器人展示等活动 [5] - 活动将于7月24-26日在深圳光明科学城举行 聚焦前沿科技和创投发展机遇 [5]
今年八千亿“两重”建设项目清单全部下达,软硬兼备形成良性互动
贝壳财经· 2025-07-04 10:10
国家"两重"建设项目资金安排 - 2025年"两重"建设项目清单已全部下达完毕 今年共安排8000亿元支持1459个项目 [1] - 国家发展改革委最新安排超3000亿元支持第三批"两重"建设项目 [1] - 资金通过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等方式筹集 并建立项目筛选和资金监管机制 [2] "硬投资"重点领域 - 主要投向长江流域生态修复 重大交通基础设施 西部陆海新通道 高标准农田 重大水利工程 城市地下管网 "三北"工程 医院病房改造等领域 [1] - 聚焦跨区域跨流域重大工程 包括长江流域生态保护修复 三峡水运新通道建设 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 [2] - 涉及区域协调发展 粮食与能源资源安全等强国建设领域 [3] "软建设"配套措施 - 优化长江沿线铁路投融资模式 健全城市地下管网运行维护机制 完善国家物流枢纽规划布局 [1] - 完善人才培养适配机制 探索"风电光伏+治沙"新模式 [1] - 包括规划编制 政策制定 体制机制创新等举措 与"硬投资"同步推进 [6] 项目战略定位 - 具有战略性 聚焦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推动沿江高铁 高标准农田建设 "三北"工程等重大工程 [4] - 具有前瞻性 围绕科技自立自强 推出重大生产力项目和牵引性基础设施工程 [4] - 具有全局性 统筹发展安全 推进粮食 能源 产业链供应链等重点领域保障能力建设 [5] 软硬结合特点 - "软建设"为"硬投资"提供配套 确保项目可持续和见实效 [6] - 软硬结合实现深层次融合创新 推动行业管理体制改革 [6] - 2024年以来"两重"建设全面展开 部分领域已取得阶段性进展 [6]
奋力书写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人民日报· 2025-07-04 06:08
青年科技与产业创新 -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天然气水合物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屹专注于深海可燃冰开采技术研究,强调青年科技工作者需积极拥抱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动科研成果应用于产业升级前沿[2] - 自由式滑雪运动员徐梦桃以"全满贯"成就为例,指出青年需坚定理想信念,通过专业技能突破为国家争光[3] 基层服务与公共事业 - 新疆阿克苏地区消防救援支队李运飞强调提升灾害应对能力,强化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冲锋在前[2] - 国网威海供电公司宋海霞扎根带电作业一线,保障城市电力稳定供应,持续提升专业技能以维护电网安全[3] - 海南省三沙市永兴学校教师洪美叔坚守祖国最南端基础教育岗位,践行为党育人使命[3] 新经济与就业形态 - 滴滴出行武汉分公司司机王利聚焦提升出行服务质量,同时为新就业群体青年搭建服务桥梁[2] - 北京市海淀区青联通过中关村毕业季活动提供政策礼包、创业服务等,解决青年住房就业问题[4] 乡村振兴与基层治理 - 中国农业大学学生李沂桐通过科技小院实践平台,推动课堂学习与乡村实践结合,助力乡村振兴[2] - 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人民检察院蒋韦慧创新青少年法治教育模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3] - 上海益社公益文化发展中心李磊推动青年在就业创业、对口援建等领域发挥作用[5] 组织发展与青年引领 - 全国青联秘书长李迪提出实施五大青春行动(铸魂、聚力、建功、赋能、携手),建设对党忠诚的青联组织[4] - 全国学联主席李文铎强调学联需深化改革创新,引导青年成长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4]
★深交所:加大资本市场对算力芯片产业支持
证券时报· 2025-07-03 09:56
行业背景与活动概况 - 深交所主办第二十四期"创享荟"活动 聚焦算力芯片领域 吸引30余家产业链企业及机构参与 涵盖设计制造 光模块 存储 服务商等细分领域 [1] - 活动主题"东方欲晓"象征国内算力芯片企业自主创新突破困境的成长历程 [1] - 与会者达成共识 算力芯片是人工智能 云计算 自动驾驶等领域的核心硬件 已成为全球科技竞争战略制高点 [1] 技术发展与产业趋势 - AI大模型规模化应用推动全球智能算力需求呈指数级增长 需加强基础研究 攻克高端芯片与基础软件技术 加速算力基建建设 [2] - 国内算力芯片产业处于国产替代从"可用"到"好用" 技术从"跟随"到"引领"的关键阶段 需强化底层创新与人才培养 [2] - 行业需构建"技术—产业—生态"三位一体的竞争范式 算力芯片是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建设自主可控算力生态迫在眉睫 [2] 资本市场支持措施 - 资本市场被视为培育算力芯片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 建议增强制度包容性 发挥直接融资与并购重组功能 [2] - 深交所将深化创业板改革 健全从知识产权到IPO再到上市后发展的全周期服务体系 加大对算力芯片产业支持 [3] - 交易所将持续运营"创享荟"等产业平台 促进产业链协同创新 引导资源向科技领域聚集 [3]
华为海思何庭波,有新动态
半导体芯闻· 2025-07-02 18:21
华为半导体业务高层任命 - 何庭波被任命为华为高级人才定薪科科长,该任命由任正非签发并于7月1日正式公布 [1] - 何庭波现任华为半导体业务部总裁、科学家委员会主任、ITMT主任 [3] 何庭波的职业背景 - 1969年出生,北京邮电大学半导体物理和通信工程双学士、硕士 [3] - 1996年加入华为,历任芯片业务多个岗位、研发部长、海思总裁、2012实验室总裁 [3] - 最初因参观华为ASIC设计实验室而决定加入华为从事半导体工作 [5] 华为半导体业务发展历程 - 自2004年海思成立以来,半导体业务支撑了华为产品体系20多年的发展和创新 [4] - 业务从固定通信扩展到无线通信,涵盖3G/4G/5G移动通信网络芯片、宽带接入网络芯片、光通信芯片、数据通信芯片等领域 [5] - 拓展进入智能手机套片、光电芯片、通用CPU、AI处理器等高难度前沿领域 [5] - 取得天罡基站处理器、麒麟应用处理器、鲲鹏通用处理器、昇腾AI处理器等里程碑成果 [5] - 在全行业率先实现Chiplet产品化 [5] 半导体行业现状与未来 - 半导体行业正处于重大危机与变革的十字路口 [8] - 领先供应商可能因市场份额流失而失去技术优势,落后需求者可能实现逆袭 [8] - 半导体发展核心要素是先进加工设备与复杂制程工艺,而非稀有自然资源 [9] - 在生存需求驱动下,已有技术可被重新挖掘创造,甚至开辟全新技术路径 [9] 何庭波的管理理念 - 创新和努力缺一不可,突破自我是成功关键 [7] - 重视团队力量,发挥个人优势并携手合作 [7] - 保持思想自由,用创造性方案解决问题 [7] - 持续学习,善于交流并汲取他人长处 [7] - 坚信困境与需求是创新的催化剂 [8]
股指期货策略早餐-20250702
广金期货· 2025-07-02 13:2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报告对金融期货和期权、商品期货和期权不同品种给出日内和中期观点及参考策略,并阐述核心逻辑,认为股指期货震荡偏强、国债期货震荡反弹、螺纹钢和热轧卷板短期多空切换下行驱动减弱 [1][2][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金融期货和期权 股指期货 - 品种:IF、IH、IC、IM [1] - 日内观点:震荡偏强 [1] - 中期观点:偏强 [1] - 参考策略:持有卖出MO2507 - P - 5800虚值看跌期权、IM2507多单 [1] - 核心逻辑:海外风险边际下行,中美磋商积极推进;国内基本面回归偏弱现实,政策提振内需预期逐步兑现;国常会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科技板块中报业绩预期向好 [1] 国债期货 - 品种:TS、TF、T、TL [2] - 日内观点:震荡反弹 [2] - 中期观点:偏强 [2] - 参考策略:T2509或TL2509多单持有 [2] - 核心逻辑:国内基本面回归偏弱现实,政策发力预期不断强化;资金方面跨月后银行间市场主要回购利率回落,中长期资金向宽,7月信贷投放季节性低点,资金利空因素少 [3] 商品期货和期权 黑色及建材板块 - 品种:螺纹钢、热轧卷板 [4] - 日内观点:短期多空切换,下行驱动减弱 [4] - 中期观点:止跌企稳 [4] - 参考策略:买入RB2510平值看涨期权;短期卖出螺纹钢RB2510跨式期权策略(区间2900 - 3200) [4] - 核心逻辑:供应方面钢材原料库存压力7月中旬后有望缓解,支撑炉料价格和钢材生产成本企稳;需求方面虽然下游消费不佳,但显性库存低,板材需求尚可,利多因素助推投机需求升温 [4][5]
科技股7月开门红?光刻机、芯片齐“躁动”
格隆汇· 2025-07-01 15:04
科技板块市场表现 - 7月首日A股科技板块迎来开门红,芯片产业链开盘集体上涨,光刻机、光刻胶、先进封装等方向领涨,但盘中冲高回落[1] - 凯美特气实现2连板,海立股份、旭光电子涨停,蓝英装备涨幅超16%,久日新材涨超5%[2] - 半导体、芯片概念掀涨停潮,诚邦股份4连板,三超新材、旋极信息、锴威特等十余股涨停[4] - 光刻机板块近7个交易日累计涨幅超11%,半导体板块累涨超7%[5] 个股表现数据 - 蓝英装备现价29.29元,涨幅16.51%,总市值99.13亿[3] - 凯美特气现价11.33元,涨幅10.00%,总市值78.78亿[3] - 海立股份现价12.55元,涨幅9.99%,总市值134.74亿[3] - 旭光电子现价14.67元,涨幅9.97%,总市值121.87亿[3] - 华维设计涨幅30.00%,三超新材涨幅20.00%,旋极信息涨幅20.00%[5] 行业动态与政策支持 - 市场传闻国产EUV光刻机有重大突破,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三期或调整重点解决光刻机和EDA软件等短板[7] - 国家安全部强调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国常会提出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8] - 政策要求围绕"补短板、锻长板"加大科技攻关,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9] 市场规模与国产化进展 - 2024年中国大陆半导体晶圆制造设备市场规模达2300多亿元,同比增长19.4%[9] - 2024年中国晶圆制造设备综合本土化率达25%,清洗、CMP、PVD设备本土化率超35%[9] - SEMI预计2025年国产芯片设备自给率将达50%,14nm工艺实现全覆盖[10] 机构观点与行业趋势 - 摩根大通指出亚洲科技股今年有望再涨15%-20%,不建议大幅减持AI概念股[11][12] - 民生证券认为高端EUV、DUV光刻机市场空间广阔,建议关注光刻机产业链相关零部件上市公司[13] - 天风证券观察到国内半导体行业并购热潮,企业通过横向和纵向并购加速技术获取和产业链完善[14][15]
党员先锋队7天极限攻关 人形机器人“大壮”破茧成蝶
长江日报· 2025-07-01 08:43
公司研发进展 - 格蓝若机器人团队成功研发身高1.8米、体重95公斤的"劳动者"系列机器人"大壮",采用自主研发运动控制算法,可负重40~60公斤并实现直膝行走 [3] - "大壮"已实现独立行走、负重行走、上下楼梯、爬坡、语音交互等功能,计划于2024年底上岗巡检电网 [3] - 团队通过"双院士工作站+企业工程中心"模式攻克动态平衡技术,将步态误差从15厘米锐减至2毫米 [4] - 公司创新推出"技术攻关排行榜",党员带头认领重点项目,推动团队取得多项核心技术专利 [6] 技术突破 - "90后"党员工程师开发"三阶动态补偿算法",显著提升机器人运动控制精度 [4] - 团队在7天紧急任务中完成通常需两周的外壳设计工作,3天内解决"裸机"架构、手臂动作失能、语音交互迟滞三大难题 [5] - 目前8项关键技术指标全部达标,机器人家族将新增1.3米和1.7米身高型号,计划7月亮相 [6] 团队建设 - 平均年龄32岁的团队通过党员"传帮带"机制快速成长,30余人团队中党员带教的10多名年轻工程师全部成为技术骨干 [5] - 采用"1+1"结对指导、"党建+技术"党课、重点项目"青年先锋岗"等培养方式强化人才梯队 [5] - 党员突击队曾连续36小时驻守中试车间,72小时不间断完成关键建模任务 [4][5] 行业应用 - "大壮"成为市面上最高大、最强壮的人形机器人,已在湖北省新春第一会和景区展示中获得市场认可 [6] - 公司从电力智能感知领域跨界至机器人研发,实现运动控制技术产业化突破 [3][4]
新华时评:“芯”强则国强 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
快讯· 2025-06-30 19:57
国产芯片技术突破 - 新一代国产通用处理器龙芯3C6000近日发布,基于国产自主指令集龙架构研发,具有高性能、高可靠、高安全等特点 [1] - 该处理器可满足通算、智算、存储、工控、工作站等多场景的计算需求 [1] - 处理器是数字时代的"心脏",芯片是现代工业的粮食,关键核心技术需要自主创新 [1] 行业发展现状 - 国产芯片取得突破性进展,但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差距 [1] - 行业需要政策持续支持、市场包容以及科技工作者长期投入 [1] - "中国芯"的突破体现了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趋势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