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计量
icon
搜索文档
晚报 | 6月16日主题前瞻
选股宝· 2025-06-15 22:34
核聚变 - 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LLNL)国家点火装置(NIF)在核聚变领域取得突破,创造8.6兆焦的核聚变能量新纪录,较2022年3.15兆焦提升逾一倍 [1] - 特种材料激光玻璃(LG-770)是NIF 192束激光系统的核心部件,共使用4,000块 [1] - NIF已第八次成功实现净能量增益,展现出核聚变能源实用化的稳步进展 [1] 计量检测 - 工信部印发《关于制造业计量创新发展的意见》,提出突破量子计量、数字化模拟测量等关键技术,培育高端计量器具龙头企业 [2] - 2024年我国全部工业增加值达40.5万亿元,制造业规模连续15年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车、5G设备等领域对高精度计量检测需求激增 [2] - 中国制造业计量市场规模2025年将突破1500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超10% [2] 石油 - 以色列袭击伊朗核设施后,布伦特原油价格上涨8.39%至75.18美元/桶,纽约原油价格上涨7.55%至73.18美元/桶 [3] - 市场担忧霍尔木兹海峡可能遭封锁,该海峡输送全球20%的石油量,若中断油价或飙升至120-130美元/桶 [3] AI制药 - 石药集团与阿斯利康达成战略合作,利用AI平台开发口服小分子药物,石药将获1.1亿美元预付款及最高52.3亿美元潜在付款 [4] - 合作验证中国AI制药技术实力,推动药物发现从"经验试错"转向"AI设计" [4] 低空经济 - 2025数字低空大会将于6月27日在苏州举行,发布频谱研究、通感一体等系列白皮书及创新成果 [5] - 苏州已形成无人机、飞行服务等低空经济全产业链,大会将助推其建成全国低空经济发展高地 [5] 脑机接口 - 中国首例侵入式脑机接口临床试验成功开展,成为全球第二个进入该阶段的国家,技术有望改善脊髓损伤患者生存质量 [6] - 政策支持与技术革新推动脑机接口商业化加速,产业链中上游技术进步带动医疗领域应用突破 [6] 宏观与行业动态 - A股系列指数6月16日定期调整生效,涉及上证50、沪深300等指数 [7] - 国家医保局将就2025年药品目录调整征求意见 [7] - 财政部预拨4000万元支持海南、广东、广西防汛救灾 [7] - 证监会发布《期货市场程序化交易管理规定(试行)》 [7] - 上海市国资委鼓励国有资本布局未来产业 [8] - 央行数据显示前五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18.63万亿元 [10] - 深圳有望试点红筹股二次上市,相关规则正在制定 [10] 其他行业事件 - 我国商用堆成功生产钇-90 [10] - 国产机器人前5个月出口货值增长超50% [15] - 哪吒汽车进入破产重整程序 [15] - 苹果5月中国智能手机销量居首 [15] - 沃尔玛和亚马逊探索发行稳定币 [15]
《关于制造业计量创新发展的意见》发布,全面提升我国制造业计量能力
环球网· 2025-06-15 08:56
政策文件发布 - 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关于制造业计量创新发展的意见》,这是我国制造业计量领域的首个政策性文件 [1] - 发文机关为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发文字号工信部科(2025)132号,发布日期2025-06-13 [2] - 文件分类为产业政策,旨在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计量支撑 [2][4] 核心目标与规划 - 围绕强化计量供给、深化应用赋能、推进创新升级三大板块部署14项重点任务 [4] - 目标到2027年突破100项以上关键计量校准技术,制修订300项以上行业计量校准规范,研制100台套以上计量器具和标准物质 [4] - 计划培育50家以上仪器仪表优质企业,建设10家以上高水平计量校准技术服务机构 [4] - 展望2030年实现计量综合实力大幅增强,支撑制造业更高质量发展 [4] 具体实施举措 - 技术层面:通过"揭榜挂帅"等方式解决新兴领域"测不了、测不准"难题 [5] - 供给层面:加速高端计量器具研发,完善技术规范体系,培育仪器仪表企业 [5] - 应用层面:创新服务模式,强化检定服务,建设高水平技术服务机构 [5] - 升级层面:推动AI/大数据数智化改造,推广低能耗计量器具实现绿色转型 [5] 政策意义 - 文件是对《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积极响应 [5] - 标志着制造业向更精密、更智能、更绿色方向发展迈出关键一步 [5] - 将为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注入计量动力 [5]
制造业计量领域首个政策文件出台 聚焦新兴产业突破一批关键技术
第一财经· 2025-06-14 13:41
制造业计量创新发展政策 核心观点 - 制造业计量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对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实现制造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 - 《意见》提出到2027年突破100项以上关键计量校准技术、制修订300项以上行业计量校准规范、研制100台套以上计量器具和标准物质、培育50家以上仪器仪表优质企业、建设10家以上高水平计量校准技术服务机构 [2] - 到2030年实现制造业计量创新水平持续提升,技术服务网络更加完善,重要领域计量综合实力大幅增强 [2] 重点任务 技术突破与研发 - 在量子、人工智能、新材料等新兴领域创新量值溯源和传递方法,突破"测不了、测不全、测不准、测不快"难题 [1][7] - 研发高精度、集成化、智能化计量器具,加强中试及成形验证,提高自主计量器具可靠性 [7] - 编制标准物质发展目录,加快重点领域核心基体研制,提升不确定度水平 [7] 产业赋能与服务 - 支持计量机构开展"一站式"服务,采用驻厂、驻园区等形式就近提供校准服务 [7][8] - 推动高水平计量校准技术服务机构、专业计量站和校准实验室构建高效服务网络 [3][8] - 鼓励计量机构"随企出海"和多元化发展,推广"互联网+计量"模式 [8] 创新升级方向 - 加强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应用,推进计量标准装置数智化改造,建立制造业计量数据库 [4][8] - 全面推广低能耗计量器具,研究碳计量技术,探索"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的碳计量体系 [4][8] - 引导仪器仪表企业建设绿色生产线,提升资源利用水平 [8] 实施保障 - 加强部门协同和央地联动,组织宣贯培训确保任务落实 [5] - 加大资源投入,注重行业指导,深化国际合作 [8]
工信部:3年内突破100项关键计量校准技术,培育50家仪器仪表优质企业
仪器信息网· 2025-06-14 11:48
政策目标 - 到2027年实现100项以上关键计量技术突破、研制100台套以上高端计量器具和标准物质、培育50家以上仪器仪表优质企业 [1][2][5] - 建成覆盖全产业的计量技术服务网络,推动计量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 [2][5] - 到2030年制造业计量创新水平持续提升,技术服务网络更加完善,重要领域计量综合实力大幅增强 [5] 技术突破方向 - 聚焦量子、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解决"测不了、测不全、测不准、测不快"难题,突破关键计量技术 [7] - 研究量子计量、数字化模拟测量、动态量和极值量等综合参量测量技术 [7] - 开展工况环境的在线、动态、实时、远程、多参数校准技术研究和应用 [7] 高端计量器具研发 - 研发高精度、集成化、智能化计量器具,加强中试及应用验证,提升可靠性、稳定性 [8] - 提升基于安全可靠测评的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的数字技术产品集成应用水平 [8] - 通过政府采购政策引导使用自主计量器具,加快技术进步和产业化 [8] 标准物质开发 - 加快化工、石化、钢铁等重点领域的标准物质研制和应用 [9] - 提升标准物质不确定度水平,建立质量追溯制度,加强量值核查验证 [9] 仪器仪表企业培育 - 培育具有生态主导能力的高端计量器具和标准物质龙头企业 [11] - 引导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打造特色高端仪器仪表产业集群 [11] - 实施质量品牌战略,提升仪器仪表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11] 计量服务体系建设 - 支持计量机构提供"一站式"服务,创新驻厂、驻园区等就近服务模式 [13] - 建设制造业高水平计量校准技术服务机构,开展技术攻关和规范制修订 [15] - 运用"互联网+计量"模式构建高效服务网络,鼓励计量机构"随企出海" [16] 计量创新升级 - 推动计量高端化发展,拓展高附加值服务,加强高准确度产品供给 [18] - 促进智能化转型,应用AI、大数据等技术优化校准方式,建设计量数据库 [19] - 推进绿色化升级,推广低能耗计量器具,研究碳计量技术支撑碳排放核算 [20] 资源保障措施 - 发挥国家产融合作平台作用,支持金融机构加大对计量机构的融资力度 [22] - 鼓励早期投资和创业投资支持计量科技成果产业化,支持符合条件的计量机构上市融资 [22] - 对企业新购置的计量器具允许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 [22] 国际合作 - 支持企业建立国际化计量研发中心和培训基地,参与国际计量比对 [24] - 鼓励国内外企业联合开展计量技术研发,推动前沿计量技术研发中心建设 [24]
225亿元!险资“长钱”入市迎新进展
国际金融报· 2025-06-13 19:07
新华保险私募基金投资 - 公司拟出资不超过150亿元认购国丰兴华鸿鹄志远三期私募证券投资基金1号份额,基金成立规模达225亿元,公司与中国人寿拟各出资112.5亿元 [1] - 基金存续期限为10年,可延长,主要投向中证A500指数成分股中符合条件的大型上市公司A+H股 [1] - 标的公司需满足公司治理良好、经营运作稳健、股息稳定、股票流动性好等条件,闲置资金可投资货币市场基金等现金管理类品种 [1] 投资背景与战略 - 投资符合国家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政策及公司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稳健投资理念 [2] - 本次投资是第三批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组成部分,试点始于2023年,由保险公司出资设立私募证券基金并长期持有 [2] - 2023年10月公司与中国人寿共同出资500亿元设立鸿鹄基金一期,截至2025年3月初500亿元已全部投资,业绩表现良好 [2] 历史投资情况 - 鸿鹄基金一期作为合营企业采用权益法核算,截至2024年底账面价值263.58亿元,2024年净利润9.17亿元,综合收益总额27.16亿元 [3] - 2024年4月公司拟出资不超过100亿元认购鸿鹄基金二期份额,基金规模200亿元,公司与中国人寿各出资100亿元 [3] - 鸿鹄基金三期获批规模400亿元,意向出资方包括公司、中国人寿及多家中小险企 [3] 会计处理与投资策略 - 长期投资改革试点模式下,基金以长期股权投资形式计入资产负债表,通过持股比例乘以基金损益进入利润表,减缓权益资产公允价值波动影响 [3] - 私募基金更偏向使用FVOCI会计计量方式,减小公允价值波动对盈利稳定性影响,预计更青睐高股息、高分红类资产 [4]
工信部明确制造业计量领域发展14项重点任务
新华财经· 2025-06-13 17:14
制造业计量创新发展政策 -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制造业计量创新发展的意见》,提出14项重点任务,旨在强化计量有效供给、深化应用赋能、推进创新升级 [1] - 计量技术贯穿制造业全流程,包括产品设计研发生产试验使用等环节,涵盖计量器具研制检定校准维修咨询培训等 [1] 计量有效供给重点任务 - 突破新兴领域量值溯源传递方法,研发高精度集成化智能化计量器具,加强中试验证提升可靠性稳定性安全性 [2] - 加快重点领域标准物质研制,建立质量追溯制度,形成全寿命周期监管能力 [2] - 分类制修订计量技术规范,推动与先进技术研究标准制定协同发展 [2] - 培育50家以上仪器仪表优质企业,打造高端产业集群 [2][3] - 培养复合型计量人才,完善评价保障激励机制 [2] 计量创新升级方向 - 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技术,推进计量标准装置服务数智化改造,建立制造业计量数据库 [3] - 推广低碳计量器具标准物质,研究碳计量技术体系,推行电子证书 [3] 2027年发展目标 - 突破100项以上关键计量校准技术,制修订300项以上行业计量校准规范 [3] - 研制100台套以上计量器具标准物质,建设10家以上高水平计量校准技术服务机构 [3] - 技术服务网络基本覆盖重要产业领域,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显著提升 [3] 政策实施保障 - 加强部门协同央地联动,联合科研院所行业协会重点企业推进宣贯培训 [3] - 从组织实施资源投入行业指导国际合作四方面强化保障措施 [3]
午评:沪指跌0.72% 采掘服务股领涨 美容护理股领跌
新华财经· 2025-06-13 12:12
市场表现 - 沪深三大股指13日早盘普遍低开 上证指数跌0.72%报3378点 深证成指跌1.15%报10116点 创业板指跌1.14%报2043点 科创综指跌1.35%报1174点 北证50跌1.43%报1404点 [1] - 采掘服务 核污染防治 贵金属 可燃冰 珠宝首饰 港口航运 航天航空 燃气板块涨幅居前 美容护理 盲盒经济 AI语料板块跌幅靠前 [1] - 两市成交额分化 沪市成交3671亿元 深市成交5451亿元 创业板成交2597亿元 科创板成交661亿元 北交所成交241亿元 [1] 黄金行业 - 中信证券认为金矿股估值存在修复空间 金价上涨叠加产量释放将推动PE上行 国内金矿股在现金流和资源维度被低估 定量定性分析均显示配置价值 [2] 无人驾驶物流 - 国金证券指出无人物流车应用场景广泛 包括快递末端配送 封闭场景运输 商超生鲜配送等领域 新石器 九识智能 白犀牛等初创公司及菜鸟 美团 京东物流均已布局产品 [2] 中东地缘政治 - 以色列袭击伊朗数十个核设施目标 导致伊朗革命卫队指挥官及核科学家身亡 伊朗宣称将作出决定性回应 以军行动将持续多日 [3] 制造业计量发展 - 工信部提出2027年目标 突破100项关键计量校准技术 制定300项行业校准规范 研制100台套计量器具 培育50家仪器仪表优质企业 建设10家高水平计量服务机构 [4] - 重点发展量子 人工智能 新材料 新能源 先进制造 信息技术领域计量技术 支持符合条件的计量机构上市融资 [4] 电商消费品监管 - 市场监管总局要求电商平台建立缺陷信息处理机制 将向平台常态化推送召回信息 明确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的境内责任主体 推动电商平台安全共治承诺 [5]
新疆乌苏市市场监管局:规范整治民用“三表” 守护民生计量公平
中国食品网· 2025-06-13 11:45
市场监管行动 - 新疆乌苏市市场监管局对辖区8个老旧及新建小区的50块居民在用水表进行抽样检查,核查水表首检标识、铅封完好情况及生产信息 [1] - 该局聚焦居民用水电气计量不准确、收费不规范问题,重点排查民用"三表"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新建和老旧小区,通过抽检表具、核实收费情况等方法开展整治 [3] - 行动中全面摸排统计供水、供电、供气企业情况,结合投诉热点约谈6家企业,督促其履行计量和价格管理主体责任,开展自查自纠 [3][4] 企业监管措施 - 组织6家供水、供电、供气企业参加自治区"计量大讲堂"视频培训会,学习计量不准确问题整治任务及相关法律法规 [4] - 向6家企业发送工作提示函,要求建立计量器具管理制度和管理档案,制定"三表"更换计划并推进到期轮换 [4] - 与市住建局建立协作机制,在新建住宅验收中将民用"三表"检定情况作为重要内容,规范新建住宅表具使用管理 [4] 技术升级与服务 - 积极开展新更换物联网燃气表计量技术服务,实施户内燃气检测工作,目前已免费检定更换7722块物联网燃气表 [4] - 组织业务骨干开展民用"三表"监管培训,提升监管能力 [3] - 通过计量日宣传活动加强民生计量科普宣传和惠民服务指导,提高整治工作知晓率和参与度 [3] 后续计划 - 将持续跟进整治行动,加大民用"三表"监管力度,强化跨部门协作和宣传引导 [4] - 确保居民水电气"量值有据""收费有据",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4]
工信部:到2027年突破100项以上关键计量校准技术,培育50家以上仪器仪表优质企业
快讯· 2025-06-13 10:18
制造业计量创新发展总体目标 - 到2027年突破100项以上关键计量校准技术 制修订300项以上行业计量校准规范 研制100台套以上计量器具和标准物质 [1][3] - 培育50家以上仪器仪表优质企业 推动建设10家以上制造业高水平计量校准技术服务机构 [1][3] - 到2030年实现重要领域计量综合实力大幅增强 技术服务网络更加完善 [1][3] 计量技术突破方向 - 聚焦量子 人工智能 新材料 新能源等领域解决"测不了 测不全 测不准 测不快"难题 [4] - 研究量子计量 数字化模拟测量 动态量和极值量等综合参量测量技术 [4] - 开展工况环境的在线 动态 实时 远程 多参数校准技术研究 [4] 高端计量器具与标准物质发展 - 研发高精度 集成化 智能化计量器具 提升芯片 操作系统等数字技术产品集成应用水平 [5] - 加快化工 石化 钢铁等12个重点领域标准物质研制 建立质量追溯制度 [6] - 编制标准物质发展目录 优化生产工艺提升不确定度水平 [6] 仪器仪表产业培育 - 培育具有生态主导能力的高端计量器具龙头企业 发展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7] - 实施质量品牌战略 打造高端仪器仪表产业集群 [7] - 对标国外先进水平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7] 计量服务体系建设 - 构建"一站式"服务模式 提供驻厂 驻园区等就近校准服务 [8] - 运用"互联网+计量"模式建设高效服务网络 推动计量机构"随企出海" [11] - 加强计量检定服务 依法执行强制检定目录要求 [9] 计量数字化转型与绿色升级 - 应用人工智能 大数据技术建设制造业计量数据库 实现计量数据智能化采集 [12] - 推广低能耗计量器具 研究碳计量技术支撑国家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 [13] - 推进计量资源网络化连接 实现与制造过程 质量管控一体化 [12] 政策与资源保障 - 实施制造业技术基础提升专项 推动自主计量器具纳入首台(套)目录 [14] - 支持金融机构加大融资力度 允许企业新购计量器具一次性计入成本费用 [15] - 鼓励计量机构上市融资 完善企业计量投入普惠性政策 [15] 国际合作与人才培养 - 建立国际化计量研发中心和培训基地 参与国际计量比对 [16] - 引进海外高层次计量人才 完善评价和激励机制 [7] - 培养熟悉产业与计量技术的综合型 应用型人才 [7]
ST舜天: 江苏舜天关于2024年年度报告的信息披露监管问询函的回复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12 20:41
证券代码:600287 股票简称:ST 舜天 编号:临 2025-015 江苏舜天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 2024 年年度报告的信息披露监管问询函 的回复公告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 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法律责任。 江苏舜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近日收到上海证券交易所下发 的《关于江苏舜天股份有限公司 2024 年年度报告的信息披露监管问询函》(上 证公函【2025】0608 号),公司高度重视,组织相关人员对问询事项进行了逐 项核查,针对相关问题,公司具体回复并公告如下: 一、关于公司主营业务情况。年报披露,公司主营业务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分别是商品流通、服装加工和化工仓储,2024 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 30.69 亿 元、1.24 亿元和 0.20 亿元,毛利率分别为 14%、3.56%和 16.81%。其中,商 品流通收入按产品分类包括服装、医药化工、食品、木制品、黑色金属及制品、 酒水和援外物资,各产品之间毛利率存在差异。此外,公司境内业务收入 12.03 亿元,境外业务收入 20.09 亿元。请公司: (1)分产品和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