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端侧应用
搜索文档
2000亿市值巨头,涨停后异动!
上海证券报· 2025-08-21 10:44
芯片行业表现 - A股芯片股早盘延续强势 翱捷科技和盛科通信涨幅超过10% 伟测科技 兆易创新和芯原股份涨幅靠前 [1] - 科创50指数一度涨超2% [6] - 沪深两市成交额突破10000亿元 较昨日此时放量超1066亿元 [6] 中兴通讯股价异动 - A股早盘两分钟左右迅速涨停 随后打开涨停板 截至发稿涨6.69% 报42.61元/股 市值仍超2000亿元 [1] - A股成交金额达105.38亿元 换手率2.67% 总市值2038亿元 流通市值1716亿元 市盈率20.77 [2] - H股盘初一度涨超13% 随后股价迅速调整 截至发稿涨5.79% 报31.440港元/股 成交金额24.77亿港元 [3] - H股总市值1504亿港元 市盈率17.22 市净率1.92 [4] 行业驱动因素 - AI端侧应用兴起推动高端芯片国产替代 有望推动我国芯片厂商技术升级 加速AI芯片等高尖端科技领域突破 [4] - AI芯片领域国产替代有助于国内企业把握产业发展机遇 实现产业升级 [4] 芯原股份个股表现 - 早盘涨超6% 报156.38元/股 成交金额20.94亿元 换手率9.34% 总市值822.1亿元 [6] - 公司董事会秘书表示对市场传言无法作出确认或否认的回应 [5]
芯片概念股午后大幅拉升,科创芯片相关ETF涨约4%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0 14:23
芯片概念股表现 - 芯原股份股价上涨20% [1] - 寒武纪-U股价上涨超过6% [1] - 恒玄科技和晶晨股份股价均上涨超过4% [1] 科创芯片ETF表现 - 科创芯片设计ETF现价1.316元,上涨0.060元,涨幅4.78% [2] - 科创芯片ETF博时现价1.928元,上涨0.075元,涨幅4.05% [2] - 科创芯片50ETF现价1.231元,上涨0.045元,涨幅3.79% [2] - 科创芯片ETF富国现价1.297元,上涨0.050元,涨幅4.01% [2] - 科创芯片ETF现价1.843元,上涨0.067元,涨幅3.77% [2] - 科创芯片ETF基金现价1.800元,上涨0.066元,涨幅3.81% [2] - 科创芯片ETF南方现价2.063元,上涨0.074元,涨幅3.72% [2] - 科创芯片ETF国泰现价1.186元,上涨0.042元,涨幅3.67% [2] - 科创芯片ETF指数现价1.184元,上涨0.040元,涨幅3.50% [2] 半导体行业前景 - 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达7008.74亿美元,增速11.2% [2] - 逻辑芯片和存储芯片是市场增长主要驱动因素 [2] - AI端侧应用加速渗透,NPU因低功耗特性成为边缘设备理想选择 [2] - 无线连接技术迭代推动物联网发展 [2] 行业整合趋势 - 半导体行业并购整合浪潮兴起,覆盖材料、设备、EDA、封装等领域 [2] - 企业通过横向并购扩大规模,纵向并购完善产业链 [2]
智能网联汽车ETF(159872)红盘向上,机构称“智能车+机器人”将实现新的产业升级
新浪财经· 2025-08-19 13:56
指数表现 - 中证车联网主题指数(930725)上涨0 43% 成分股远望谷(002161)上涨10 05% 高新兴(300098)上涨7 82% 移远通信(603236)上涨6 37% 得润电子(002055)上涨3 96% 万通智控(300643)上涨3 40% [1] - 智能网联汽车ETF(159872)上涨0 30% 最新价报0 99元 [1] 行业动态 - 2025首届"低空飞行器-智能网联汽车-人形机器人"协同创新发展大会在北京举办 人形机器人在硬件性能和AI赋能方面取得显著突破 为智能汽车提供更多协同可能性 [1] - 相关技术成果不仅能提升工业自动化水平 还为智能汽车的智能化升级提供硬件支持 [1] 机构观点 - 国信证券指出 数字革命AI浪潮下 汽车成为AI端侧应用的最大场景之一 预计颠覆车企和行业格局的将是生产智能车和机器人的AI端侧应用企业 [2] - Tesla估值体系已实现围绕AI、科技重塑 比亚迪、华为、小米等跨越电车、智能车、机器人等领域 [2] - 提前进行AI相关布局的车企有望实现从传统制造业往AI应用企业(智能车+机器人)的系统性估值提升 实现新的产业升级 [2] 指数构成 - 中证车联网主题指数将内容与服务提供商、软件提供商、硬件提供商、汽车厂商等相关上市公司纳入车联网主题 以反映车联网上市公司的整体表现 [2] - 截至2025年7月31日 中证车联网主题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49 41% 包括上汽集团、宁德时代、宏发股份、大华股份、德赛西威、科大讯飞、汇川技术、华域汽车、欧菲光、比亚迪 [2] 产品信息 - 智能网联汽车ETF(159872)场外联接A:021080 联接C:021081 联接I:022885 [3]
国信证券:汽车从制造向具身智能转型 推荐整车厂以及相关零部件公司
智通财经网· 2025-08-18 13:57
数字革命AI浪潮下的汽车行业估值重塑 - 数字革命AI浪潮下,汽车行业有望实现从传统制造业向具身智能企业的系统性估值提升,类比Tesla估值体系已围绕AI科技重塑 [1] - 历史科技变革显示技术突破会打破原有竞争格局,带动周期性行业估值重塑,如19-21年新能源渗透率提升推动车企估值系统性提升 [1] - 比亚迪、华为、小米等企业跨界布局电车、智能车及机器人领域,提前进行AI布局的车企可能实现产业升级和估值逻辑转变 [1] 车端与人形机器人的供应链协同机遇 - 车端和人形机器人部分零部件(如线控制动、电驱动系统)具有共性,供应链重合度高,汽配企业可向机器人领域延伸 [2] - 整车厂开发机器人本体的优势包括应用场景(如工厂)、AI能力(端到端大模型)及硬件工程化能力积累 [2] - 汽车与人形机器人远期均为千万级需求场景,在原材料、工艺、批量生产等环节具备协同性,为汽车领域玩家提供升级机遇 [2] 人形机器人行业竞争格局与进展 - 人形机器人赛道参与者多元化,包括汽车厂商(特斯拉、比亚迪)、科技公司(华为、英伟达)及专业机器人公司(智元、宇树) [3] - 特斯拉预计2026年正式量产机器人,Figure已开始交付客户,宇树产品进入销售阶段,行业处于酝酿发展期 [3] - 各企业依托制造能力、大模型技术或供应链优势布局,推动行业进展提速 [3]
芯片概念股早盘走强,多只芯片、半导体相关ETF涨超2%
搜狐财经· 2025-08-14 10:26
芯片概念股表现 - 海光信息早盘涨幅超过8% [1] - 寒武纪-U早盘涨幅超过7% [1] - 中芯国际早盘涨幅超过3% [1] 芯片相关ETF表现 - 芯片ETF现价1.341元 上涨0.034元 涨幅2.60% [2] - 半导体ETF现价0.860元 上涨0.022元 涨幅2.63% [2] - 半导体龙头ETF现价1.381元 上涨0.036元 涨幅2.68% [2] - 芯片ETF龙头现价0.667元 上涨0.016元 涨幅2.46% [2] - 芯片ETF天弘现价1.595元 上涨0.035元 涨幅2.24% [2] - 半导体ETF南方现价1.163元 上涨0.025元 涨幅2.20% [2] - 芯片50ETF现价0.802元 上涨0.017元 涨幅2.17% [2] - 芯片50ETF现价1.286元 上涨0.027元 涨幅2.14% [2] - 芯片ETF现价1.252元 上涨0.025元 涨幅2.04% [2] - 科创芯片50ETF现价1.164元 上涨0.024元 涨幅2.11% [2] - 芯片ETF易方达现价0.919元 上涨0.019元 涨幅2.11% [2] - 半导体产业ETF现价1.556元 上涨0.032元 涨幅2.10% [2] - 半导体设备ETF现价1.420元 上涨0.030元 涨幅2.16% [2] - 科创芯片ETF富国现价1.225元 上涨0.025元 涨幅2.08% [2] - 科创芯片ETF博时现价1.821元 上涨0.037元 涨幅2.07% [2] - 科创芯片ETF南方现价1.950元 上涨0.039元 涨幅2.04% [2] 半导体行业前景 - 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达7008.74亿美元 增速11.2% [2] - 增长主要由逻辑芯片和存储芯片驱动 [2] - AI端侧应用加速渗透 NPU凭借低功耗特性成为边缘设备理想选择 [2] - 无线连接技术迭代推动物联网发展 [2] 行业整合趋势 - 行业并购整合浪潮兴起 覆盖材料 设备 EDA 封装等领域 [2] - 企业通过横向并购扩大规模 [2] - 企业通过纵向并购完善产业链 [2]
希荻微(688173.SH):高性能芯片产品已通过ODM厂商实现向雷鸟等国内科技公司销售
格隆汇· 2025-08-06 16:02
AI端侧应用发展 - 公司高度关注AI端侧应用发展趋势 [1] - 公司积极与合作伙伴探索芯片产品商业机会 [1] 产品应用与销售 - 公司高性能芯片产品已通过ODM厂商实现向雷鸟等国内科技公司销售 [1] - 产品应用于AI眼镜等终端 [1] - 销售数量和金额占比较小 [1]
力源信息20260626
2025-06-26 23:51
纪要涉及的公司 力源信息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市场整体态势与业务布局** - 截至 2025 年 5 月市场温和增长、毛利率提升,得益于关税战背景下提前拉货,4、5 月环比一季度增长,一季度本身也增长 [3] - 业务覆盖汽车、家电、通讯、工业新能源、仪器仪表及 AI 等细分行业,各行业无显著爆发式增长,消费电子占比约 22%,汽车占 19%,工业及新能源占 19%,安防接近 9%,其他类别接近 17% [3] 2. **存储芯片市场影响** - 自 2025 年 5 月起存储芯片短缺从 DRAM 延伸至 NAND Flash,预计二季度存储产品销售额和利润增加且趋势延续,除存储外其他产品线未普遍短缺,但毛利率较 2024 年回升 [2][5] 3. **AI 端侧应用发展** - 2025 年 5 月举办 AI 技术演讲会,AI 端侧应用处于研发推广阶段,未来预计大幅增长,AI 领域增长速度在细分行业中最快 [6] - 公司在光模块、AI 服务器、AI 电源及寒武纪等客户的 AI 领域增长迅速,AI 终端应用在 AI 玩具等领域逐步渗透,对未来 AI 市场前景乐观 [2][6] 4. **芯片库存与备货情况** - 截至 2025 年一季度存货约 17 亿元,总库存变化不大,未对特定行业大规模备货 [7] - 主要在存储领域备货,因短缺现象持续明确,同时清理安森美和意法半导体等前两年库存,毛利率上升与美光、意法半导体等产品毛利率回升及库存清理有关 [7] 5. **与海思合作情况** - 海思现有产品竞争力弱、处于投入期,但中长期随着后续产品上市销售额将逐步体现 [8] - 公司与海思合作开发自研模块并推广,在碳化硅充电桩应用取得突破,海思新产品规划丰富且部分已展现竞争力,未来合作机会大但需时间 [2][8] 6. **大客户应收账款与市场份额** - 大客户应收账款占比一直较少,H 公司主要产品集中在机顶盒和安防市场,安防产品多为早期型号,正通过新产品夺回市场份额,当前市场份额不大 [9] 7. **鸿蒙系统相关业务进展** - 鸿蒙产品主要应用于电力、军工及大型国企等特定领域,软件推广速度相对较快,但整体推进仍需时间 [2][10] 8. **自研 MCU 产品进展** - MCU 市场竞争激烈,公司努力保持业务平稳发展,持续推出新产品,如 5 月推出新型号 M0 + MCU,后续还有新产品,同时推广包括华为 MCU 在内的其他产品 [11] 9. **电力芯片领域竞争优势** - 公司在电力芯片领域主要与复旦微电子合作,子公司南京飞腾是其最大代理商,负责嵌入式芯片电力软件灌装、计量等工作,生产断路器等产品,与电力系统及相关方均有合作,市场波动性小、运行平稳 [12] 10. **新兴应用领域市场机会** - 在机器人领域有众多工业机器人和机器臂集成客户,是 Meta 眼镜供应商歌尔和小米眼镜核心供应商,获小米供应商认证,低空经济领域覆盖大部分客户 [2][13] - 公司行业覆盖广泛,除军工外几乎覆盖所有行业,客户类型多样,产品结构 35%为被动元件、65%为主动元件,国产产品占总销售额 22%,日系产品占 50%,其余为欧美产品 [13][14] 11. **自研芯片产品情况** - 自研芯片产品主要应用于电子烟、玩具等领域,业务处于市场竞争阶段,公司凭借渠道分销业务支撑,有望度过市场内卷阶段走向规模化经营 [14] 12. **子公司经营状况** - 商誉减值问题基本解决,剩余商誉约 2 亿多元,三家子公司表现良好、持续增长,预计今年业绩比去年有较大增长 [14] - 上海子公司代理日系产品,最大客户是比亚迪,其次是小米,华为业务量减少但仍合作;深圳子公司专注工业控制领域,在 AI 领域发力;南京子公司从事电力领域研发应用 [14][15] 13. **产品线拓展计划** - 公司积极考虑挑选新的产品线,本部以欧美产品线为主,上海子公司以日系产品线为主,深圳子公司以国产产品线为主,关注拓展国产优质产品线,与小型国内原厂洽谈合作 [16] 14. **行业竞争差异** - 与中电光谷竞争差异在于,中电光谷作为国企银行资源可能更具优势,能维持更大库存和应收账款规模,但可能效率较低 [16] 15. **半导体分销行业趋势** - 受贸易摩擦和国产芯片产业崛起影响,国际经销商市场份额逐步收缩,考虑中美高科技对抗和供应链安全,大联大等台湾分销商在中国大陆市场份额预计也将收缩,利好本土代理商 [17][18] - 本土分销商因核心产品线不同,彼此间直接竞争不显著 [18] 16. **海外市场营收与布局** - 2024 年境外收入增长且占比高,海外市场跟随中国出海企业布局,在日本、泰国和新加坡设分公司,为外迁企业服务,预计推动海外销量持续增长 [4][18] 17. **汽车行业代理产品竞争力与角色** - 公司在汽车行业代理产品竞争力强,高端被动元件和安森美碳化硅产品应用于比亚迪和小米等客户 [4][18] - 代理商在供应链中扮演关键角色,能提供灵活、快速响应服务,弥补原厂不足,具有长期生命力和竞争力 [18][19] 18. **香港联交所上市计划** - 公司开始考虑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正在进行规划和准备,研究学习港股上市要求,关注市值门槛,若门槛降低将积极寻求机会 [20]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日本罗姆部分产品因家电行业国补政策和提前拉货影响,原厂供应不足,公司正积极协调调货 [5] - 汽车行业 2025 年一季度表现良好,但随着价格竞争加剧,下半年预期下调 [7]
奥比中光预计前五月营收增长117% AI端侧应用快速发展助推业绩
证券时报网· 2025-06-18 18:33
业绩表现 - 2025年1月至5月累计实现营业收入3.63亿元左右,同比增长117.18%左右 [1] - 2025年1月至5月净利润5500万元左右,较上年同期增加8643.86万元左右 [1] - 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91亿元,同比增长105.63% [2] - 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净利润2431.5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5309.57万元,实现扭亏为盈 [2] - 2025年4至5月预计实现营业收入约1.72亿元,同比增长约131.63% [2] - 2025年4至5月预计实现净利润约3068.5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约3334.29万元 [2] 业务发展 - 专注于3D视觉感知技术研发,打造"机器人与AI视觉产业中台" [1] - 主要产品包括3D视觉传感器、消费级应用设备和工业级应用设备 [1] - 已在AIoT、生物识别、机器人、三维扫描等市场实现多项商业应用 [1] - AIoT领域业务呈现较快增长态势,2025年第一季度经营利润转正 [2] - 形成"技术迭代-量产提速-成本优化"的正向循环驱动范式 [2] - 全栈式研发能力和全领域技术路线布局为创新提供底层动力 [2] - 在具身智能机器人、AI端侧硬件升级等赛道具备先发和技术优势 [2] 行业趋势 - 3D视觉感知技术进入规模化商业应用快车道 [1] - 有望持续受益于各类AI端侧硬件及AI应用场景发展浪潮 [1] - 智能终端市场需求持续扩张 [2] - 智能制造基地产能快速提升 [2] - 技术壁垒与规模效应产生战略纵深优势 [2] 公司战略 - 依托3D视觉感知一体化科研生产能力和创新平台孵化新产品 [1] - 持续关注新兴领域与产品,探索技术结合应用场景 [3] - 围绕自研核心技术和产品在全球范围开拓潜在客户 [3] - "技术创新投入-商业成果转化"战略加速落地 [2]
奥比中光:预计2025年1-5月累计实现营业收入3.63亿元 同比增长117.18%
快讯· 2025-06-18 15:43
财务表现 - 预计2025年1-5月累计实现营业收入3 63亿元左右 同比增长117 18%左右 [1]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5 500 00万元左右 较上年同期增加8 643 86万元左右 [1] 业绩驱动因素 - 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公司在创新业务场景的培育与布局 [1] - 下游各类AI端侧应用领域的快速发展对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1]
电子行业跟踪报告:2025Q1电子基金加仓自主可控,配置呈现多元化态势
万联证券· 2025-05-09 18:2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强于大市(维持)[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SW电子2025Q1基金重仓比例环比上升,但超配比例环比有所下滑;适配比例为9.09%,环比+0.24pct,同比+1.70pct;基金重仓比例为17.03%,环比+0.10pct,同比+4.95pct;基金重仓超配比例为7.94%,环比-0.15pct,同比+3.25pct [1][1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电子基金重仓及超配比例环比上升,均创近十年季度新高 - SW电子2025Q1基金重仓比例环比上升,超配比例环比下滑;适配比例处于历史较高水平,基金重仓比例和超配比例同比上升 [1][13] - SW电子行业2025年Q1基金超配比例为近5年Q1最高水平 [15] 前十大重仓股组成较为稳定,半导体自主可控较受关注 - 2025年Q1基金重仓前十个股仅由半导体和消费电子领域标的组成,半导体领域标的占比九成,表明机构关注半导体自主可控板块 [2][17] - 前十大重仓股有六个标的Q1上涨,芯原股份区间涨幅最高达102.17% [17] - 较受基金关注的标的与基金重仓股重合率达80%,持股基金数前十大个股中七个标的Q1上涨,胜宏科技区间涨幅最高 [18] - 基金重仓股中有7个标的连续五个季度位列前十大重仓股,兆易创新连续两个季度位列,韦尔股份和芯原股份为本季度新晋 [20] 半导体自主可控、AI算力及端侧应用方向较受机构关注 - 2025年Q1基金重仓前十大加仓股由半导体和元件领域组成,半导体领域标的占比90%,涉及AI算力、AI端侧应用、半导体自主可控方向 [22] - AI及半导体产业链为近几个季度基金机构重点关注赛道,但加仓标的趋向多元化,仅兆易创新获基金连续两个季度加仓 [24] - 2025年Q1前十大减仓股八成下跌,表现欠佳,减仓股个股组成变动较大 [25][26] 子板块:半导体超配比例环比连续上升,创近期新高 - 以A股为分母,半导体子板块超配比例连续三个季度环比上升,元件和消费电子板块超配比例环比下滑,其余子板块低配 [29] - 以SW电子行业为分母,半导体子板块维持超配且比例上升,多个板块低配比例环比扩大 [31] 基金重仓配置集中度环比下滑,呈现多元化配置趋势 - SW电子行业2025年Q1基金重仓前5、10和20个股市值占整体基金重仓市值比例环比下降,表明基金配置呈多元化趋势 [33] 投资建议 - 关注半导体自主可控投资机遇,国内厂商有望攻克“卡脖子”技术,提升国产替代需求 [4][34] - 关注国产算力产业链投资机遇,AI浪潮推进,国产算力需求旺盛 [4][34] - 关注AIPC、AI手机及AI可穿戴等产业链投资机遇,AI端侧应用有望为传统消费电子市场带来增量 [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