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

搜索文档
歌尔股份(002241):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AI时代大有可为
新浪财经· 2025-06-11 18:49
战略布局与产品结构优化 - 公司坚持智能制造+精密制造双轮驱动,围绕"4+4+n"战略布局,以精密零组件+智能整机+内容服务为内核打造产业生态圈 [1] - 2024年起消费电子终端在AI推动下对声学及微电子零组件需求和技术规格提升,TWS耳机大客户份额及出货量持续回升,XR眼镜国内外头部客户持续拓展 [1] - 公司通过研发能力深入产品定义、技术、工艺等环节,产品结构持续优化,2024年以来盈利能力显著提升 [1] XR眼镜与AI智能眼镜机遇 - 公司作为全球XR眼镜综合方案龙头,在光学元件、光机系统、核心算法及智能整机设计制造具备绝对优势 [2] - 短期MR眼镜客户开拓有望拉动出货量及盈利能力提升,中期AI智能眼镜生态完善带动销量高增长,长期AI+AR眼镜将创造增量需求 [2] - 国际巨头预计自2024年下半年加速AR产业推进,公司凭借全球核心供应商地位有望持续引领产业发展 [2] 智能终端多元化发展 - TWS耳机整机设计及核心声学元件市场领先,主要客户订单及份额稳步回升,AI产品迭代助力智能声学整机营收和利润率提升 [3] - 游戏机、可穿戴、智能家居等智能硬件客户和产品多元化将有效提升毛利率水平 [3] - 拟分拆子公司歌尔微赴港上市,加强MEMS麦克风、智能传感器及SiP先进封装布局,与母公司互补协同增厚整机业务利润率 [3] 财务表现与预测 - 预测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2.6/41.2/50.4亿元,对应PE分别为24/19/15倍 [3]
专业不对口的产品经理,30岁必须要转型
36氪· 2025-06-09 07:43
产品经理职业发展路径 - 产品经理岗位在职业生涯早期对专业背景包容性较强,设计类、经管类甚至土木与生物专业背景均可进入该领域 [2] - 25-30岁是产品经理职业黄金期,此阶段主要依靠项目经验和学校背景获得晋升机会 [2] - 30岁后产品经理面临职业转型压力,需考虑专业匹配度对职业发展的影响 [4] 学历与专业要求 - 一二线城市体制内单位对计算机类专业研究生学历要求已成为标配 [1] - 产品经理工作5年以上者实际接触的多为计算机知识,但非计算机专业背景会限制其向体制内计算机岗位转型 [3] - 30岁产品经理需关注学历学位专业转型,建议转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或软件工程等专业 [7] 职称体系与晋升 - 计算机类专业在国企/央企职称体系中对应工程技术人员序列,包含正高级工程师到技术员的完整晋升路径 [5] - 职称评定与工资收入、晋升直接相关,且影响单位年度考核与项目申报 [6] - 非计算机专业背景的产品经理在体制内晋升时会面临职称评定障碍 [4] 行业发展趋势 - 2019年后APP红利期结束,科技软件公司上市机会大幅减少 [2] - 产品经理未来主要依靠高薪资收入而非股权收益 [2] - 大厂更倾向招聘应届管培生或同行业经验产品经理,而非跨专业转型人员 [8] 职业转型建议 - 建议从业者平衡能力提升与专业背景建设,避免仅专注新技术学习而忽视专业匹配度 [7] - 产品经理本质上属于技术研发岗位而非视觉设计,需建立对应的专业基础 [7] - 跨专业从业者需提前规划学历转型,以应对30岁后的职业瓶颈 [8]
百年工业遗址变身沉浸式科幻空间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6-07 05:10
项目概况 - 首钢一高炉·SoReal科幻乐园将百年工业遗址改造为融合赛博科幻与传统文化、科技感与未来风的沉浸式太空探索主题综合体[1] - 项目包含VR互动游戏(如西游降魔)、真人CS体验区、数字人交互等40余项科技体验项目[1][2] - 改造中完整保留高炉原有工业结构和炉芯,并以此为基础搭建5层体验空间[2] 技术应用 - 集成AI、AR/VR/MR、边缘计算、5G云XR算力网络、数字孪生、全息影像等前沿技术[2] - 数字人系统通过人工智能、三维重构和深度学习实现自主思考、情感表达及自然交互[2] - 主题区涵盖太空模拟驾驶、人机对战、全息互动酒吧等多元化科技体验场景[2] 运营成效 - 开放一年累计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吸引北京60所中小学研学及国际游客(新加坡、德国等)[2] - 被列为北京市科幻产业"一核多点"核心引擎,目标2027年带动千亿元产业规模[3] - 运营方当红齐天集团以该项目为蓝本,向全国文旅项目输出改造经验[3] 政策支持 - 石景山区通过"一企一策"提供资质资源对接,联合市发改委开辟审批绿色通道[3] - 项目符合《北京市促进科幻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政策导向,获重点支持打造世界级科幻场景[3] 改造挑战 - 工业遗迹改造面临材料缺失、审批流程不畅、跨部门权责划分不清等系统性难题[3]
网络视听强势崛起 广电机构逆势突围
中国经营报· 2025-06-06 23:47
行业总体发展 - 2025年一季度全国广播电视服务业总收入突破3200亿元(3281.93亿元),同比增长6.52% [1][2] - 网络视听服务机构收入占比超56%(1853.56亿元) [1][2] - 2018年至2024年行业总收入持续增长,从6952.14亿元增至14878.02亿元 [2] 网络视听服务机构 - 2024年网络视听用户规模达10.91亿人,网民使用率98.4% [3] - 2024年网络视听服务机构收入8079.61亿元,同比增长3.65% [3] - 微短剧市场规模505亿元,首次超过电影票房,用户规模6.62亿人,使用率59.7% [3] - 收入结构:用户付费/版权服务收入同比增长34.60%,短视频/直播收入增长5.43% [3] - 增长驱动因素:移动互联网普及、智能设备应用、个性化推荐算法提升用户留存 [4] 广播电视机构 - 2025年一季度广播电视机构收入1428.37亿元 [2] - 有线电视实际用户稳定在2亿户左右(2024年2.08亿户),广电5G用户快速增长至3370.43万户 [5] - 新媒体业务成为主要增长点,2021年增幅达124.89% [5] - 传统业务下滑:有线电视网络收入从2018年779亿元降至2023年712亿元,2024年回升至739亿元 [6] 行业新趋势 - 电视大屏活跃度回升:2024年直播用户月均活跃率创四年新高,收视时长增加 [6] - "双治理"政策见效:全国超2亿电视用户实现开机看直播、单一遥控器操作 [6] - 技术驱动:5G、AI、VR/AR等技术将推动内容多元化和沉浸式体验发展 [7]
市北高新:打造视听静界产业标杆 赋能科技企业领跑未来
财富在线· 2025-06-06 15:16
上海市静安区超高清视听产业布局 - 静安区政府联合多部门印发《协同打造"视听静界"上海超高清视听产业集聚区行动方案(2025—2028年)》,率先出台产业扶持政策,明确超高清视听产业为市区协同推进的新赛道产业 [1] - 市北高新园区作为首批"上海市超高清视频产业示范基地",通过全产业链服务体系培育出像航科技与域动锐翼两家超高清视听标杆企业 [1] - 园区计划引入更多AR/VR企业,推动超高清视听产业在混合现实与元宇宙框架下的深度协同 [3] 无介质全息技术领军企业像航科技 - 公司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拥有自主专利的无介质全息技术体系,通过新型纳米光学材料实现100%无像差裸眼三维立体实像 [2] - 技术已应用于智能座舱、智慧医疗等场景,累计拥有全球知识产权超500项,工艺与材料全球领先 [2] - 无介质全息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将催生创新场景方案,推动行业变革 [2] VR/AR技术代表企业域动锐翼 - VR硬件发展注重性能与舒适度双重提升,沉浸式体验和生产力应用(如3D建模)成为高端设备核心竞争力 [3] - 游戏仍是VR内容核心驱动力,同时在教育、医疗等领域实用性显著增强,用户可通过虚拟空间提升效率与安全性 [3] - AR/VR技术将在5G和AI赋能下实现深度协同,成为重塑生产生活的基础设施 [3] 市北高新园区产业生态建设 - 园区已形成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特色产业集群,并加速培育超高清视听新赛道 [4] - 通过龙头企业资源开放共享和产业链协同创新,建立数智化产业生态 [4] - 静安区提供千万级专项资金池、技术研发奖励等政策,助推企业实现从产业聚集到生态培育的跨越式发展 [5]
AI眼镜「预选赛」格局报告
量子位· 2025-06-05 08:5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未提及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AI眼镜定义与分类 - AI眼镜是融合AI与AR技术的智能穿戴设备,按功能和硬件构成可分为AI眼镜、AI+AR眼镜等类型 [8][10] - AI眼镜主要硬件为基础组件,重量轻,功能基础;AI+AR眼镜除基础组件外,还有AR相关模块,重量稍重,功能更丰富 [10] - 代表产品有Ray - Ban Meta V3、INMO GO2等 [10] AI眼镜市场现状 - 2024年市场有波动,Ray - Ban Meta发布产品后销量可观,2024年噪音期售出180台 [13][33] - 市场上AI眼镜品牌多样,包括Ray - Ban Meta、INMO等,不同品牌产品在价格、功能、重量等方面有差异 [10][46] - 市场价格区间广,1000 - 5000元不等,消费者可根据需求和预算选择 [30][31] AI眼镜发展阶段 - 2024 - 2025年,价值定位为初步应用,价值类型为探索期价值,核心竞争力在于基础功能和硬件配置 [45] - 2026 - 2027年,价值类型为发展期价值,核心竞争力转向操作系统和内容生态 [45] - 2028年及以后,价值类型为成熟期价值,市场更加成熟,竞争激烈 [45] AI眼镜产品分析 - Meta Lens Chat等产品各有特点,如Meta Lens Chat售价699元,重43g,续航12h [46] - 不同类型AI眼镜在传感器、显示模块、芯片方案、存储空间和续航时间等方面存在差异 [46] AI眼镜市场竞争格局 - 参与企业包括互联网公司、手机公司、XR公司、其他硬件公司和AI眼镜创业公司 [54] - Meta在市场有重要地位,其Ray - Ban Meta系列产品受关注,投入研发资源多 [61] - 其他企业如INMO、Rokid等也有特色产品,在市场中竞争 [68][73]
“银发族”拯救KTV?
创业邦· 2025-06-04 11:31
KTV行业现状与挑战 - KTV行业从2014年巅峰时期的12万家门店萎缩至2024年仅剩3.94万家存续企业,近10年倒闭7万家门店 [4][6] - 2020年以来行业整体客流量下降超过70%,核心商圈门店几乎消失 [6] - 头部连锁品牌如钱柜、好乐迪、K歌之王等均出现明显萎缩 [4] 行业衰落原因分析 - 年轻消费群体流失是根本原因,KTV被评价为"无聊又费钱"的场所 [8][11] - 线上K歌APP(全民K歌、唱鸭、音街)和线下迷你KTV(市场规模31.8亿元,2017年增长92.7%)分流用户 [9] - 剧本杀、密室逃脱等新兴娱乐及社媒平台(抖音、小红书)抢占用户注意力 [11] - 高昂运营成本(租金占30%-50%)和版权危机导致体验下降 [11] 行业自救尝试 - 价格策略:推出9.9元体验券、99元包夜等优惠活动 [6] - 场景创新:引入火锅等餐饮元素形成"吃着火锅唱着歌"模式 [6] - 技术升级:采用AR沉浸式包厢、全息投影、AI修音等功能提升体验 [15] 银发经济转型 - 60岁以上老年用户占比已达35%,人均消费频次是年轻人1.8倍 [16] - 针对老年人优化设施:语音点歌、无障碍通道、健康监测系统 [15] - 典型案例魅KTV通过轻资产模式逆势扩张至900家门店,但上市计划进展缓慢 [13] 行业未来展望 - AI技术赋能被视为重要方向,但难以根本扭转年轻用户流失趋势 [15] - 银发群体成为当前主要客源,但重资产模式仍需突破结构性困境 [16] - 音乐社交平台唱吧等企业的资本化进程停滞,反映行业整体遇冷 [13]
2025年中国AR眼镜产业最具潜力企业:雷鸟创新、灵伴科技、影目科技、XREAL、亮风台
前瞻网· 2025-06-01 11:14
行业概况 - 全球AR眼镜出货量预计2027年达180万台,4年CAGR 37.7%,2030年有望突破800万台 [2] - 中国AR眼镜市场呈现"百镜大战"格局,创业公司主导头部竞争,产业链集中在广东尤其是深圳 [5][26] - 国内"AR四小龙"(XREAL、雷鸟创新、Rokid、INMO)合计市场份额超80%,2023年XREAL以31.6%出货量占比居首 [6] 核心企业分析 雷鸟创新 - TCL孵化企业,2021年成立,全球首款量产全彩MicroLED光波导AR眼镜雷鸟X2制造商,近半年融资超5亿元 [10][11] - 核心团队来自Meta、TCL等,光学方案全链路自研,用户91%使用场景为观影(59%)和游戏(32%) [11][23] 灵伴科技(Rokid) - 2014年成立,累计融资超20亿元,估值超10亿美元,2024年C+轮融资近5亿元 [12][14] -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产品覆盖5G+AI+AR软硬件,AI语音助手支持10种语言实时翻译 [12][30] 影目科技(INMO) - 2020年成立,估值15亿元,光波导技术实现轻量化设计,镜片厚度接近普通眼镜 [14][16] - 国内智能眼镜出货量第一(份额40%),产品覆盖19国,应用场景包括文旅、教育、医疗 [16] XREAL - 前身为Nreal,2023年品牌升级,全球累计销量超50万台,2024Q1市占率51.7% [17][19] - 首创AR眼镜连接智能终端概念,融资超3亿美元,投资方含阿里、快手、红杉等 [19][20] 亮风台 - 2012年成立,融资超5亿元,HiAR技术平台覆盖工业制造、公共安全等领域 [21][22] - 产品包括HiAR Glasses系列,服务千余家企业,入选中国VR50强企业 [22] 技术趋势 - 光学显示技术突破:光波导镜片厚度从30mm降至5mm以下,Micro-OLED国产化推动4K分辨率 [30] - AI融合:边缘计算芯片(如高通骁龙AR2)提升算力,多模态交互成为标配 [30] - 轻量化趋势:设备平均重量从2020年150g降至2024年50g [30] 市场动态 - 2023年中国AR眼镜出货量24万台(+133.9%),2024年预计48.4万台(+101%) [30] - 区域分化:华东占45%份额(工业应用为主),华南占38%(消费级娱乐为主) [30] - 企业级应用:工业远程协作(如华为-宝钢)、医疗手术导航(影目-协和医院)渗透率提升 [30] 政策与资本 - 国家"十四五"规划将AR列为关键产业,2024年专项补贴达10亿元 [30] - 2023年行业融资超80亿元,红杉、高瓴等机构加码,影目单轮融资达5亿元 [30] - 预计2025-2026年雷鸟创新、Rokid等启动上市,估值倍数8-10倍 [30]
苹果眼镜最早明年发布,我却不期待它替代iPhone
虎嗅· 2025-05-29 13:22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爱范儿 (ID:ifanr),作者:爱范儿,题图来自:AI生成 Google眼镜涅槃重生,Meta新眼镜蓄势待发,国内品牌雷鸟加速追赶——过去一段时间里,智能眼镜的市场别提多热闹了。 龙头老大苹果也终于按捺不住了,传出新的动向。 根据彭博社消息,苹果计划发布智能眼镜,作为其AI设备战略的一部分。 计划发售时间方面,苹果还是那个虽迟但到的苹果。这副智能眼镜,可能要到明年年底才能面市。 关于这款产品,此前已经有很多消息显示,将会是类似Ray-Ban Meta那样的产品定义:不包含显示屏,主要的功能是拍摄、听歌,以及基于语音 的AI交互。 (至于之前传出的另一款和Mac配对使用的AR眼镜原型,大概率已经被砍。) 苹果其实很适合做眼镜 Vision Pro确实很强,但硬伤也不少:太大、太重、太贵,限制了它成为更多人的常用设备。 在苹果以及CEO蒂姆·库克的心中,最终极的目标是一款轻便的AR眼镜,可以一边看到现实世界,一边用内置显示屏浏览虚拟窗口中的内容。关 键要实现足够轻量,让用户可以长时间佩戴不疲劳。 Meta去年公布的Orion原型机,以及上周Google揭晓的Project Aura,就是想 ...
研判2025!中国室内儿童游乐园行业市场政策、产业链、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分析:3-6岁消费者占比最大[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5-28 09:45
行业概述 - 室内儿童游乐园是为儿童提供娱乐、教育、社交等服务的封闭式商业场所,通常位于商场、社区、景区等客流密集区域,具有安全、舒适、不受天气影响等特点 [2] - 按主题可分为卡通动漫主题、科普教育主题、童话主题等类型,按规模可分为大型和小型室内儿童游乐园 [2] - 2024年我国室内儿童游乐园行业市场规模达356.5亿元,同比增长23.31% [1][11] 市场政策 - 近年来我国出台多项政策支持室内儿童游乐园行业发展,包括《关于推进体育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等 [4] - 政策内容涵盖推动夜间文旅消费、更新游乐设备、优化亲子游乐服务等方面 [6] 产业链 - 上游主要包括滑梯、攀爬架、旋转设备、模拟体验设备、VR/AR设备等游乐设备供应商,以及游乐园设计机构 [7] - 下游为消费者,主要面向0-12岁儿童及其家长 [7] - 3-6岁学龄前儿童占比最大达40%,6-12岁儿童占30%,1-3岁婴幼儿占25% [9] 消费者需求 - 安全性是消费者最核心考量因素,占比达85%,其次为地理位置占75% [9] - 家长需求逐渐多元化,从单一游乐体验向综合娱乐服务转变,更加注重教育功能 [11] 竞争格局 - 行业参与者众多,市场格局较为分散,代表企业包括万达宝贝王、永旺幻想、华侨城文化集团、奥飞娱乐等 [13] - 万达宝贝王年接待入园客流1.8亿人次,会员超2180万人 [15] - 上海卡童尼儿童乐园注重打造亲子同乐场景,强调家庭互动体验 [17] 发展趋势 - VR、AR、AI等技术将更广泛应用,如打造结合AI互动剧情的主题乐园 [19] - 更多教育元素将融入游乐项目,如结合STEAM课程、艺术启蒙、科学探索等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