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型升级
搜索文档
华为公司中国政企业务副总裁郭振兴来白银集团考察交流
快讯· 2025-05-07 19:46
公司合作动态 - 白银集团与华为公司就深化合作进行沟通交流 双方围绕产业转型升级 人才培养 智慧矿山和智慧工厂建设展开讨论 [1] - 白银集团将"三化"改造作为推动生产经营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 已与华为搭建良好合作平台 [1] - 华为表示将全力支持白银集团转型升级 围绕数字化转型 智能化建设和人才培养定制合作计划 [1] 公司战略方向 - 白银集团计划通过细化合作项目清单 逐项推进落实 推动"三化"改造再上新台阶 [1] - 公司积极探索更多领域的深度合作 聚焦安全生产 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 [1] 公司发展成果 - 白银集团近年来在数字化转型和"三化"改造方面取得显著成果 [1] - 华为认可公司在相关领域的发展成就 [1]
陵水:扬帆风正劲 奋楫阔步行
海南日报· 2025-05-07 09:16
产业升级 - 陵水大力发展数字文化产业,建设海南(陵水)国际数据港和陵水国际创作者港湾,打造创新创业活力城市[12] - 陵水推动整合海归小镇片区、清水湾科技园片区为陵水数字文化产业园,形成产业集聚主体[12] - 陵水小游戏创作者基地吸引了102家游戏上下游企业入驻,已有212款游戏上云,超过116万人次海外玩家访问[8][9] - 欧美同学会海归小镇(陵水·数字文创)入驻企业224家,产业人口近2000人[10] - 陵水依托海底数据中心、国际海缆登陆岸站、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经济"新三样"建设数字文化产业[12] 教育服务业 - 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聚集多所国内外一流高校,实现"学在海南=留学国外"[12] - 试验区推动"区县融通、产教联动",形成教育产业纵深拓展、产教融合创新实践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新格局[12] - 华中师范大学顺湖中学依托"卓越联盟"平台优势,引进先进办学理念和师资团队资源[17] - 陵水建成9个县域教育集团,完善"核心校+成员校"联动帮扶机制[17] 热带特色高效农业 - 陵水文罗产业园集农产品跨境贸易、精深加工、工业旅游于一体,串联"农业-工业-旅游业"跨产业价值链[13] - 园区产业从啤酒、酸粉、水果加工延伸至航技维修等工业领域[13] - 陵水以"三点一融"为路径,推动热带特色高效农业集群化发展[13] 特色旅游业 - 疍家渔排集餐饮与水上娱乐于一体,占地6000平方米,成为新晋"网红"旅游线路[14] - 陵水开发科普研学、水上运动、低空经济等新业态[14] - 海南恐龙探索世界项目投资16亿元,探索"废弃地变风景线"的绿色转型路径[14] 医疗健康 - 陵水县人民医院(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海南分院)开展"一次挂号管三天"就诊模式[15] -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托管陵水县人民医院,填补神经外科手术空白[16] - 与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合作建设陵水县第二人民医院光坡院区[16]
在协同合作中推进转型升级(评论员观察) ——更好发挥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③
人民日报· 2025-05-07 05:42
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升级与协同发展 - 广交会展示中国制造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升级趋势,展位总数达7万多个,出口展参展企业首次突破3万家[1] - 大湾区机电产品出口占比超六成,3D打印机、电动汽车、无人机等产品出口增速较快[2] - 艾比森光电依托大湾区协同机制,在深圳研发、惠州扩产,利用多式联运交通优势开辟出海通道[2] 产业链升级与集群效能 - 大湾区通过产业集群建设提升协作配套能力,增强产业链韧性[3] - 南山智造深汕高新产业园实现"工业上楼",整合研发、生产环节[3] - 前海综合保税区采用集拼模式提升物流效率,港珠澳大桥口岸进出口总值突破第九个1000亿元仅用时5个月[3] 区域联动与对外开放 - 大湾区与京津冀、长三角开展投融资、产业园区合作,推动产业向中西部有序转移[4] - 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加速融合,港珠澳大桥口岸2025年出入境旅客突破1000万人次,较2024年提前25天[4]
中部六省一季报扫描:河南、湖北差距缩窄,持续向消费要增长
搜狐财经· 2025-05-06 20:56
中部地区经济总量与增速 - 2025年一季度中部六省合计GDP达6.70万亿元,占全国比重21% [1] - 河南(14945.58亿元)、湖北(13543.49亿元)、湖南(12702.4亿元)、安徽(12265亿元)GDP超万亿元,江西(7927.1亿元)、山西(5611.28亿元)紧随其后 [1] - 湖北(6.3%)、安徽(6.2%)、河南(5.9%)、江西(5.7%)增速超全国5.4%平均水平,湖南持平,山西(4.5%)低于平均线0.9个百分点 [1][2] 工业新动能表现 - 中部六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全部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1] - 安徽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9.2%领跑中部,高于全国2.7个百分点 [4] - 河南先进计算产业链(+102.3%)、新能源汽车产业链(+37.6%)、尼龙新材料产业链(+21.8%)高速增长 [6] - 湖北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1.4%,湖南新能源汽车(+117.9%)、太阳能电池(+199.5%)产量激增 [6] 汽车产业突破 - 安徽汽车产量76.17万辆登顶全国第一,新能源汽车增长83% [4][5] - 安徽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1.7%,计算机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21.1% [4] - 依托比亚迪、蔚来等企业,安徽2024年汽车产量首破300万辆,新能源汽车首破百万辆 [5] - 安徽汽车出口量超越上海居全国首位,带动出口总额1478.3亿元(+17.3%) [5] 消费市场亮点 - 中部六省社零增速全面跑赢全国4.6%平均水平,湖北7.3%领跑 [3][8] - 湖北限上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零售额均增42.1%,可穿戴设备增37.8% [4] - 河南限上照相器材(+123.3%)、可穿戴设备(+95.1%)、节能家电(+43.5%)零售额高增长 [9] - 江西通讯器材(+39.4%)、家具(+34.8%)、家电(+30.7%)等品类增速显著 [9] 文旅消费崛起 - 湖北樱花季带动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增15.5%,文旅消费支出增加121元 [4] - 河南接待游客2.96亿人次(+5.3%),旅游收入2805.73亿元(+4.8%) [10] - 湖北接待游客超1.9亿人次(双位数增长),旅游收入近2000亿元 [10] - 湖南入境游客57.36万人次(+41.24%)表现突出 [10] 区域发展差异 - 河南与湖北GDP差距缩窄至1402.09亿元,较2024年同期缩小超900亿元 [2] - 山西成为中部唯一GDP增速低于全国的省份,出口下滑35.8%拖累经济 [7] - 山西出口依赖手机代工和资源型产品,面临产业结构单一问题 [7]
中国经济信心说丨以法治力量护航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搜狐财经· 2025-04-30 22:41
民营经济促进法出台 - 我国首部民营经济专门法律《民营经济促进法》通过审议 共9章 2025年5月20日起实施 标志着民营经济发展进入法治化新阶段 [1] - 立法背景源于全球经济结构加速调整 创新成为国际竞争核心 民营经济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生力军 在培育新质生产力方面被寄予厚望 [1] 民营经济创新表现 - 浙江民营科技企业涌现典型案例 包括人形机器人 AI大模型 3A游戏等创新成果 形成"杭州六小龙"现象 [3] - 浙江民营经济活跃度全国领先 源于"敢为天下先"的企业基因与政府"无事不扰 有求必应"的营商环境 [3] - 民营经济已占国民经济重要比重 对中国经济奇迹创造贡献显著 浙江模式是全国发展的缩影 [3] 政策支持体系 - 国家通过"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政策宣示 持续释放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信号 [5] - 2025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实施"非禁即入"原则 开展准入壁垒清理行动 为民营企业扫除竞争障碍 [5] - 法律将改革开放以来有效政策实践制度化 旨在构建各类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法治环境 [5] 行业发展意义 - 法律出台被视为改革开放里程碑事件 将激发民营企业创新活力与报国热情 [6] - 立法有助于巩固民营经济改革成果 稳定发展预期 强化法治保障作用 [5][6]
多维度观察“金三银四”招聘旺季 火热细分数据折射中国经济向新向好
央视网· 2025-04-30 11:52
文章核心观点 2025年以来中国产业结构加快转型升级,各地对高技能人才需求强劲,沿海和中西部地区及三四线城市加大引才力度,全国开展培训行动助力人才发展,就业数据折射经济向新向好态势 [1][6][10] 分组1:东莞引才情况 - 东莞在“金三银四”招聘旺季派580家企业赴浙江跨省招人,带来14790多个岗位,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 [1] - 东莞一家化工仓储物流企业拿出20多个岗位招聘数字化产品总监等复合型人才 [3] - 2025年一季度东莞全市重点企业用工需求中技工和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超3万人,简历投递量环比增幅超70% [5] 分组2:其他地区引才举措 - 2025年以来中西部地区和三四线城市围绕特色产业搭建高技能人才队伍,威海搭建培训基地等支持企业培育人才 [6][7] - 大连、衡水、烟台等地出台引才新举措,对符合条件技能人才发放补贴、给予科研支持 [7] 分组3:全国培训行动 - 全国启动“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对技能人员给予针对性职业培训,畅通职业发展通道 [9] - 重庆高新区一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技工参加培训,有人取得多种技能证书并获稳定收入 [9] - 企业推行“技能 + 绩效”薪酬制度,让员工职业规划更清晰 [9] 分组4:就业数据反映经济态势 - 2025年一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308万人,同比多增5万人 [10] - 一季度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增长5.4%,推动生活服务类岗位需求显著提升,在线生活服务等行业招聘需求同比分别增长43%、35%、17%和10% [12] - 一季度制造业技术技能岗位需求快速上升,工业自动化等领域机械工程师等岗位招聘需求同比分别增长40%、10% [14] - 一季度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带动相关人才需求增长,机器人算法工程师等岗位招聘需求同比分别增长36%、44%、18% [14]
沂源的进化与淄博的底盘
齐鲁晚报网· 2025-04-26 13:40
县域经济重要性 - 县域经济是城市经济的主战场,潜力大、韧性强、支撑作用突出,对淄博经济至关重要[2] - 沂源县工业总产值从1949年的100万元增长至380.2亿元,成为山东山区县发展典范[2][9] - 新医药与新材料是沂源经济两大支柱,产值分别达191.47亿元和131.5亿元,占GDP的85%[9] 瑞阳制药发展案例 - 瑞阳制药前身为1966年建设的山东新华制药厂第四分厂,1998年改制为有限公司[3] - 公司从经营困难的小厂发展为拥有3个厂区、37个车间、430个品种的现代化制药企业[5] - 位列2023年全国医药工业企业百强榜第63位,成为沂源新医药产业龙头企业[5][6] 沂源县经济转型 - 从农业县转型为工业县,通过股份制改造培育出山东药玻、瑞阳制药、鲁阳节能等行业龙头[9] - 2024年GDP达379.1亿元,同比增长7.6%,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9] - 曾拥有6家上市公司,创造资本市场"沂源现象",多家企业成为行业龙头[21] 县域经济对比分析 - 苏州县域经济强劲,昆山GDP达5380亿元,连续20年位居全国百强县第一[12] - 青岛10个区县GDP超千亿,西海岸新区超5000亿,占全市经济总量30%以上[14] - 淄博县域经济相对薄弱,最大区县临淄区GDP仅936.2亿元,排名全省第33[17] 淄博经济发展现状 - 2024年GDP4884.08亿元,同比增长5.5%,规上工业利润总额下降54.7%[23] - 与烟台、潍坊等城市差距拉大,工业经济面临较大困难[23][24] - 出台政策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明确各区县培育2-3条优势产业链群[27] 沂源县未来规划 - 实施"七个提级跃升"和"八个更大突破",推进工业立县、农业富民、城市更新[31] - 聚焦新医药、新材料产业集群,推动卓意玻纤等企业智能化升级[31] - 化工园区扩区获批,为产业规模扩增提供空间,同时实施果业振兴计划[32]
201亿元订单筑牢基本盘 23亿元新能源项目打开增长极 北新路桥2024年营收增长20.37%
证券时报网· 2025-04-23 10:07
财务业绩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2.15亿元 同比增长20.37%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23亿元 [1] - 资产规模达563.93亿元 同比增长3.98% [1] 业务中标情况 - 2024年中标项目91项 总金额201.95亿元 [1][3] - 新中标5G及新能源项目7项 合同金额23.1亿元 占总承揽额的11.44% [3] - 2025年新增中标项目包括第六师106团-第八师148团公路工程(4.27亿元) 兵团西山新区公路项目(4.01亿元) 别迭里口岸公路项目(6.59亿元) [5] 业务板块构成 - 主营业务以公路 市政 房建传统建筑业板块为主 [1] - 逐步拓展至5G新基建 光伏风电新能源基建 矿山工程 水利工程等新领域 [1] - 形成"3+3+N"发展板块格局:建筑业/工业/三产服务业 公路/市政/房建传统板块 新基建/新能源/矿山/电力等新板块 [4] 项目运营进展 - 参与投资的7条高速公路中有4条完工通车 总运营里程达223.16公里 [4] - 工程项目合同履约率和质量合格率均保持100% [1] - 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施工企业 全国建筑业先进企业 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等近百项荣誉 [1] 市场区域拓展 - 国内业务覆盖26个省(自治区 直辖市) 国外业务涉及9个国家 [1] - 新疆区域内依托兵团草湖模式中标兵团"十四五"项目 [2] - 海外市场扩大跟踪范围 加强与大型央企国企合作实现优质资源互补 [2] 行业转型趋势 - 建筑业由劳动密集型向资金密集型产业过渡 [2] - 公司加快从工程总承包向建筑业全生命周期服务商转型 [4] - 推动从区域业务向全国化 国际化拓展 从技术研发到运营养护的全产业链升级 [1][4]
营收降逾三成,净利亏逾3.5亿元 裕兴股份的2024年有点难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21 22:15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11亿元 同比下降34 75% [1] - 归母净利润亏损3 57亿元 [1] - 聚酯薄膜产销量较2023年分别减少6 63万吨 5 16万吨 同比下降38 58% 32 92% [2] - 光伏用聚酯薄膜产销量较2023年分别减少8 6万吨 6 96万吨 同比下降67 66% 58 28% [2] - 电子光学用聚酯薄膜产量3 72万吨 销量2 87万吨 同比增长90 28% 84 34% [6] 行业供需与竞争格局 - 聚酯薄膜行业产能持续增长 下游光伏需求减少 供需失衡 [1][2] - 行业产能利用率整体处于低位 [1][2] - 中低端产品同质化竞争加剧 部分产品价格跌破生产成本 [1][2] - N型电池崛起导致双面双玻组件市占率扩张 单玻组件市场萎缩 [2][3] 产能与生产线状况 - 聚酯薄膜总产能约25万吨 产能利用率50 72% [5] - 两条早期生产线因技术落后未启用 [5] - 一条生产线进行薄型化改造 改造后产能下降 [5] - 部分光伏用聚酯薄膜生产线停工未生产 [3][5] 战略转型与业务调整 - 重点布局电子光学应用领域 调整产品结构 [6] - 电子光学用聚酯薄膜营收3 08亿元 产品均价同比下降7 09% [6] - 新产品良率影响导致成本上升 [6] - 改造两条原光伏用生产线 分别转向电子光学用薄膜和厚型特色膜生产 [7] 产品与技术动态 - 反射膜 光学离型膜保护膜基膜 光学预涂膜产品形成批量供货 [6] - 光伏电池工艺技术迭代对单玻组件配套材料需求造成冲击 [3]
珠海巨无霸诞生之后
36氪· 2025-04-21 10:52
珠海科技产业集团组建 - 华发集团与格力集团于2025年4月共同组建珠海科技产业集团 资产规模达7200亿元[1][3] - 珠海科技将围绕新能源 半导体 医疗健康 人工智能 智慧家居"3+2"产业布局[1][5] - 华发集团控股并表珠海科技 格力集团参股 格力金投成为珠海科技子公司[1][3] 地方国资改革趋势 - 上海科创与上海国投重组后管理资本规模达1200亿元 聚焦集成电路 生物医药 人工智能领域[7] - 江苏国金集团2025年成立 注册资本300亿元 旨在整合金融资源支持实体经济[9] - 多地国资加速平台重组 2025年为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收官年[2][6] 战略布局与产业协同 - 珠海科技定位为市管一级科技平台 承担产业引领 培育 整合功能[4][6] - 上海国资平台通过"投早 投小 投硬科技"策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7] - 江苏国金计划打造"股 贷 担 保 投"联动的金融工具产业链[9] 资源整合与竞争力提升 - 珠海科技整合华发与格力资源 优化国有资本布局 强化科技产业协同[3][6] - 上海国资平台通过千亿级资本管理规模增强科创领域影响力[7] - 地方国资改革旨在集中资源打造"科技+资本"双轮驱动超级平台[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