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

搜索文档
美团和淘宝闪购的一次正面较量,复盘周末外卖补贴战
雷峰网· 2025-07-07 18:45
外卖平台补贴大战 - 美团和淘宝闪购轮番加码补贴,推出0元购、1元购外卖活动,推动订单量创历史新高 [2] - 美团7月5日外卖订单量达1.2亿单(餐饮外卖超1亿单),淘宝闪购联合饿了么7月7日订单突破8000万单 [2] - 淘宝闪购内部团队周环比增长目标为15%,部分服务商目标达20% [2] 平台竞争策略 - 美团临时加码补贴,推出奶茶小食0元购自取,并发放28减15等高额优惠券,导致App短暂崩溃 [4][5] - 淘宝闪购随后跟进,推出16减16、25减21券加入0元购战局 [6] - 淘宝闪购日活达2亿,通过外卖激活新流量入口 [6] 商家与市场反应 - 奶茶商家7月5日外卖订单量突破历史峰值,较周末翻一倍,但小商家承担更高成本(如减18元券需承担12元) [6][9] - 补贴带动奶茶公司股价上涨:茶百道涨幅11%,蜜雪集团超5%,古茗增6% [8] - 行业认为淘宝闪购短期靠补贴冲单量,美团加码补贴为防御动作,实际效果需观察后续周期性消费数据 [8][9] 行业格局变化 - 京东外卖订单因补贴减少下滑近50%,平台与商家分摊补贴比例调整(如10减7券商家补4元) [8] - 淘宝闪购半个月内订单从6000万增至8000万单,紧追美团(此前峰值9000万单) [6] - 小商家在持续补贴战中压力加剧,称“死的是小品牌”,整体仅小赚 [9]
长红30多年,全球第一的冰淇淋公司要IPO
创业邦· 2025-07-07 18:27
梦龙冰淇淋公司独立与IPO计划 - 联合利华冰淇淋业务完成剥离,新成立梦龙冰淇淋公司,以梦龙为品牌名并融合和路雪心形logo[5][6] - 联合利华冰淇淋业务全球市场份额达20%,体量相当于2个雀巢、5个通用磨坊、10个伊利[5] - 计划2025年Q4在阿姆斯特丹IPO,并谋划伦敦、纽约二次上市,将成为全球最大冰淇淋IPO[8] 中国冰淇淋市场竞争格局 - 2024年中国冰淇淋市场规模达1835亿元,预计持续增长[18] - 市场前三公司为伊利、联合利华、蒙牛,前三品牌为巧乐兹、伊利、可爱多[16] - 2025年新注册冰淇淋企业2204家,现存企业达4.12万家,竞争激烈[21] 梦龙在中国的渠道与品牌策略 - 90年代通过免费投放6万台红色冰柜抢占终端,建立高端品牌形象(梦龙定价7元/根)[10][12][14] - 2021年因"双标用料"事件品牌受损,市场份额被伊利、蒙牛挤压[16] - 2025年推出31款新品,数量同比增50%,包括梦龙首款甜品类产品[19] 新老品牌竞争动态 - 钟薛高曾以线上渠道突围,2023年成第四大销售商,但2025年因债务问题申请破产清算[23][25] - 区域品牌如东北大板、马迭尔等借助冷链升级走向全国[25] - 茶咖品牌跨界竞争:蜜雪冰城子品牌极拉图将gelato价格降至5-6元,甜啦啦等品牌加入10元以内冰淇淋市场[29][31] 消费趋势与渠道变革 - 即时零售渠道崛起,冰淇淋即时零售增速达65%,预计2026年规模突破630亿元[34] - 消费场景多元化,拓展至下午茶、聚会、户外等,需建立"条件反射"式消费联想[34] - 仿真冰淇淋等创新产品复购率低,口味创新难再现爆款[27][29]
啤酒和乳制品行业研究:向上修复阶段的啤酒和乳制品
东海证券· 2025-07-07 17:43
报告核心观点 - 2025年以来消费复苏缓慢,传统食品饮料需求承压,细分板块呈现结构性机会,建议优先关注成长性较强的零食,以及处于向上修复阶段的啤酒和乳制品 [2] 消费市场现状 - 2025年5月社零同比+6.4%,餐饮收入同比+5.9%,受国补叠加大促影响,社零增速同比亮眼,餐饮延续稳定增长态势,期待政策推动下内需逐步回暖 [6] - 今年以来大众品主要原材料价格仍处于调整或温和上行阶段,成本红利仍存 [6] 啤酒行业 产量与价格 - 近4年啤酒产量企稳,2021年以来年产量在3500万千升左右,2024年为3521.3万千升,同比下降0.6%,2025年1 - 5月为1500.80万千升,同比下降0.3%,预计未来5年啤酒产量维持稳定 [9] - 啤酒行业集中度高,2024年CR5达90.73%,“价增”是龙头推动业绩增长主要手段,各啤酒企业中高端产品销量比重提升空间充足,短期优先关注6 - 10元价格带 [13] 高端化与盈利 - 长期看高端化策略推动各啤酒龙头吨价稳步提升、毛销差扩大,盈利能力改善,2019 - 2024年,华润啤酒、青岛啤酒等归母净利润CARG分别为29.29%、18.42%等;短期看2024年消费疲软但毛销差仍提高,高端化韧性强劲,旺季有望修复增长 [17] 渠道与创新 - 居民消费意愿减弱使餐饮等现饮渠道疲软,吨价提升速度放缓,各啤酒龙头需推动非即饮渠道产品结构升级与罐化率提升,通过品类创新满足个性化需求与提升单价 [20] - 即时零售渠道蓬勃发展,2019 - 2022年啤酒在即时零售渠道复合增速达67.42%,能承接部分现饮购酒需求,或为啤酒行业带来新机遇 [25] 成本与企业 - 2023年澳麦“双反”政策取消,进口大麦价格及包材价格下降,2024年华润啤酒等吨成本分别同比下降0.46%、2.21%等,预计2025年啤酒企业仍享受原材料成本下降红利 [29] - 燕京啤酒“十四五”改革成效显著,2019 - 2024年归母净利润CAGR达35.64%,“十五五”力争赶超头部企业,产品、渠道、区域均有发展规划 [34] - 青岛啤酒盈利提升能力稳健,2019 - 2024年归母净利润CAGR为18.62%,2025年有望修复性增长,未来重点布局南方市场与即时零售 [38] 行业总结 - 2024年终端消费弱,啤酒龙头去库存,库存处于历史低位,板块估值回落;2025年1 - 5月社零餐饮收入同比改善,旺季低基数和消费政策刺激下,销售数据修复确定性高,有望催化估值抬升,成本下行叠加产品结构优化,利润弹性可期,建议关注青岛啤酒和燕京啤酒 [41] 零食行业 市场规模与渠道 - 2024年我国休闲食品饮料零售市场规模为3.7万亿元,同比+4.1%,2019 - 2024年CAGR为5.5%,零食行业规模预计2025年达1.18万亿元,同比+2.2%,进入稳增长阶段 [44] - 传统超市和杂货店渠道GMV占比下滑,电商和专卖店渠道占比提升,量贩店顺应行业渠道变革,未来零食企业核心竞争力体现在产品品质及差异化创新、供应链反应力及渠道建设能力 [50] 行业格局与趋势 - 零食量贩跑马圈地,行业整合加速,“零食很忙”与“赵一鸣零食”战略合并后与万辰系成头部两大集团,未来量贩门店比拼核心为供应链深度、产品差异化以及服务细化 [51] - 会员商超渠道崛起,山姆、盒马等成为零食企业新发力点,会员商超选品引领潮流,合作后爆单率高,易成大单品 [61] 消费需求与产品 - 消费者健康意识提升,健康功能性零食受关注,魔芋和鹌鹑蛋单品出圈,魔芋市场增长空间广阔,2022年销量约4.46万吨,同比+18%,市场规模约39.8亿元,同比+18% [68] 企业表现 - 盐津铺子休闲魔芋制品等2024年营收分别同比+76.09%、+81.87%等,2025Q1魔芋品类等收入增速高于公司整体,经销和电商渠道实现高增 [73] - 劲仔食品2024年鱼制品等营收同比分别+18.76%、12.67%等,鱼制品营收首破15亿元,零食专营渠道表现亮眼,2025年将聚焦高势能渠道 [78] 行业总结 - 零食板块高景气、高成长,强品类与新渠道催化市场情绪,建议关注盐津铺子、劲仔食品 [79] 乳制品行业 价格周期与现状 - 2008年以来原奶价格经历3轮下行、2轮上行周期,2021年9月开始需求走弱、产量回升,原奶价格连续下跌超3.5年 [82] - 2024年我国乳业供给进入调整阶段,牛奶产量首次下降,各类乳制品消费总量预计下降5%左右,供给过剩,奶价持续下行 [88] 产能与消费 - 2024年以来生鲜乳价格走低,牧场亏损严重,产能持续去化,预计2025年奶牛存栏加快调整节奏 [89] - 奶业政策积极出台,需求预期稳步改善,如推广“学生饮用奶”、规范灭菌乳生产等,各地生育政策利好乳制品消费 [91] 价格与行业 - 2025年下半年原奶价格有望逐步企稳,行业产能加速去化,供给压力缓解,消费需求边际回暖,供需格局改善 [93] - 供需格局逐步改善,静待原奶周期拐点到来,建议关注头部牧业公司现代牧业和优然牧业,以及头部乳企伊利股份及低温业务增长的新乳业 [99]
外卖大战来袭,骑手1天赚1700
盐财经· 2025-07-07 17:23
平台外卖大战数据表现 - 淘宝闪购与饿了么联合宣布日订单数超8000万,其中非餐饮订单超1300万,日活跃用户超2亿,上线两个月订单量从1000万飙升至8000万[2] - 淘宝闪购计划12个月内直补消费者及商家500亿元,目标为带动消费内需并扩大市场容量[3] - 美团创下1.2亿单全球即时零售纪录,即时配送峰值较10年前增长60倍,2014年日单量突破100万单,2015年超200万单[12] - 京东外卖"618"期间日订单量突破2500万单,3月入场后于4月上线百亿补贴[13] 茶饮行业市场反应 - 茶饮股全线高开:茶百道涨10%,古茗涨9.42%,沪上阿姨涨6.43%,蜜雪集团涨4.47%,奈雪的茶涨3.95%[4] - 蜜雪冰城单店日订单超1000单,沪上阿姨单店日制饮品近3000杯,部分商家因爆单被迫下线商品[23][24] - 商家参与平台活动后实际盈利微薄,沪上阿姨单店日营业额1万多元中扣除补贴及成本后净利不足1元/杯[27] 平台竞争策略与行业动态 - 阿里美团展开补贴战:推出"满25减24""满15减15"等无门槛券,淘宝闪购新人专享"满18减18",美团联合品牌推"0元喝奶茶"[6] - 京东物流推出"秒送仓"仓配一体服务,采用共享前置仓+自营配送模式降低商家即时零售门槛[16] - 即时零售市场规模2023年达6500亿元(同比+28.89%),预计2030年将达2万亿元,阿里京东美团展开生态化竞争[34] 配送端影响 - 外卖员单日收入创新高:平日200-300元增至1000元以上,单笔配送费从4-5元涨至12-13元,最高单日收入达1700元[29][30] - 骑手时薪超百元,月收入可达2-3万元,但面临"卡单"问题,奶茶店制作排队超40分钟影响配送效率[31][32] 行业未来趋势 - 竞争从规模化转向差异化:美团侧重线下商超合作,淘宝闪购融合电商平台,京东强化生鲜供应链[36] - 平台转向自营+代理综合模式,通过用户分层提高粘性,即时零售进入生态融合与可持续性比拼阶段[36]
“民营超市第一股”人人乐摘牌退市,昔日零售巨头落幕
南方都市报· 2025-07-07 15:07
公司退市与财务表现 - 人人乐股票于2024年6月13日进入退市整理期,7月4日正式摘牌,结束15年A股历程 [1] - 2024年经审计净资产为-4.04亿元,财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审计结果,触发退市条款 [3] - 2021-2024年连续四个会计年度扣非净利润为负值,2023年财报已触及多项退市指标 [3][5] - 2022年因净资产为负被实施*ST,2023年通过非经常性损益短暂摘星但扣非亏损巨大 [5] 历史发展与经营困境 - 2010年上市时发行价26.98元,首日市值超130亿,被称为"民营超市第一股" [4] - 上市后加速全国扩张但受电商冲击,2012年起业绩大幅波动,亏损年份居多 [4] - 尝试转型高端超市Le super、线上业务及7种新业态,但控股权变更(2019年曲江文化入主)后仍未扭转颓势 [4][6] - 6年内三换董事长导致战略反复,从大规模开店转向关店保壳,加剧核心业务萎缩 [6] 行业挑战与转型对比 - 商超行业毛利率普遍低于20%,受租金上涨、电商(盒马/叮咚买菜等)及会员制超市(山姆/Costco)冲击 [6] - 传统商超过度依赖"通道费"模式削弱供应链把控能力 [6] - 永辉通过胖东来合作升级数字化供应链,大润发2022年线上订单占比超35%,山姆单店坪效达传统商超3倍 [7] - 行业趋势从"大而全"转向"快而准""专而精",需重塑价值链打破路径依赖 [7]
外卖大战升级:淘宝闪购日订单数超8000万,美团反攻破1.2亿单,京东上月超2500万单,周末上演大爆单
新浪财经· 2025-07-07 14:23
平台订单数据 - 淘宝闪购日订单数超8000万 其中非餐饮订单超1300万 [1] - 美团即时零售当日订单突破1.2亿单 其中餐饮订单超1亿单 [1] - 淘宝闪购日订单从5月底超4000万增长到6月底超6000万 [3] - 京东外卖日订单量突破2500万单 品质餐饮门店入驻超150万家 [4] - 去年夏天美团订单峰值超9000万单 [4] 业务发展情况 - 淘宝闪购自5月2日上线以来数据持续增长 市场总量从5月日均约1亿单增至现在日均2亿单 [3] - 美团闪购4月15日上线 定位"24小时陪伴消费者的新一代购物平台" 联合全国近3000个县市区旗的零售商 [3] - 7月5日是暑期消费旺季首个周末 也是外卖消费传统促销季 [4] 补贴与促销活动 - 淘宝闪购宣布12个月内直补消费者及商家共500亿元 通过发放红包/免单卡/官方补贴等方式 [3] - 阿里和美团放出大量大额外卖红包券 包括"满25减24""满15减15"等无门槛券 [4] - 淘宝闪购推出"满18减18"新人专享红包 美团联合奶茶品牌推"0元喝奶茶"活动 [4] 行业影响 - 闪购业务快速发展源于即时零售用户心智牢固和消费黏性提升 [4] - 即时零售本质是"本地供给+即时配送"对传统电商的降维打击 将加速零售行业模式重构 [4] - 平台补贴叠加商家活动导致茶饮店和线上商超爆单 有门店预约单量超3000单 [6] - 外卖员单日收入显著提升 有外卖员创个人纪录日送127单赚1700多元 [7]
京东、美团加码,新零售巷战再起
华尔街见闻· 2025-07-07 14:13
行业趋势 - 生鲜零售市场正经历新一轮线下扩张潮,京东七鲜与美团小象超市加速布局线下门店,标志"新零售"概念卷土重来 [3][11] - 消费者线上购买生鲜的心智已成熟,叠加"30分钟送万物"即时零售网络完善,为线上线下协同奠定基础 [3] - 盒马实现全年盈利(2024年4月-2025年3月)成为行业催化剂,证明"仓店一体"模式可行性,GMV超750亿元,线上贡献超60% [15] 京东七鲜战略 - 计划年底前完成京津地区全覆盖,采用"1+N"模式:中心店(600+平方米,6000+SKU)聚焦核心商圈,卫星小店(200-300平方米)3公里内密集铺设 [6] - 华北为重点市场,已签约天津嘉里汇,布局北京西红门荟聚、望京凯德MALL等商圈 [5][6] - 尝试与外卖业务协同,落地"七鲜美食MALL"并接入京东外卖千万级订单 [7][8] 美团小象超市动态 - 对标盒马NB社区店模型,计划拓展至所有一二线城市,合肥等城市预计9-10月启动 [9][10] - 招聘超200个岗位含选址拓展、空间设计等,显示线下扩张决心 [10] - 美团计划将"闪电仓"从3万个增至2027年10万个,强化即时配送网络 [20] 竞争格局演变 - 京东、美团、盒马形成三足鼎立,生鲜零售成为继外卖后的高频刚需战场 [4][16] - 盒马盈利验证模式后,行业从烧钱扩张转向精细化运营阶段 [15] - 供应链能力被视为长期核心竞争力,上游品牌商可能通过仓店协同重塑格局 [17] 新零售模式升级 - 线下门店功能重构为"效率节点",兼具体验、仓储、履约功能,提升转化率并降低退货率 [21][22] - 即时零售基础设施完善(如美团配送网络、京东"1+N")使新零售从概念走向落地 [23] - 电商平台普遍布局线下实体寻求增长,如阿里1688开设选品中心、闲鱼规划循环商店 [20]
美团-W(03690):外卖日单峰值突破1亿,运营能力仍有优势,维持买入
交银国际· 2025-07-07 12:58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美团评级为买入 [2][2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美团外卖日单峰值突破1亿运营能力仍有优势维持买入评级虽补贴战使短期利润下调但不影响长期观点股价下行空间有限维持目标价165港元 [2][5] 财务数据 收入与利润 - 2023 - 2027E收入分别为2767.45亿、3375.92亿、3862.13亿、4378.99亿、4742.35亿元同比增长25.8%、22.0%、14.4%、13.4%、8.3% [3] - 2023 - 2027E净利润分别为232.53亿、437.72亿、434.85亿、589.82亿、669.69亿元同比增长715.5%、88.6%、0.2%、35.6%、13.5% [3] 每股指标 - 2023 - 2027E每股盈利分别为3.71、7.00、7.01、9.51、10.80元前EPS预测值调整幅度为 -7.5%、 -2.3%、 -2.5% [3] - 2023 - 2027E每股账面净值分别为55.81、63.39、68.62、72.47、80.25元 [3] 估值指标 - 2023 - 2027E市盈率分别为29.7、15.8、15.7、11.6、10.2倍市账率分别为1.98、1.74、1.61、1.52、1.37倍 [3] 业务分析 外卖业务 - 2025年7月5日美团即时零售日单量超1.2亿餐饮超1亿美团闪购超2000万 [5] - 2季度美团外卖补贴投入以中高线城市部分竞争品类为主餐饮外卖单量增速提升至10%日均单量6480万单单均盈利约1.2 - 1.3元 [5] - 预计3季度初补贴战带动日单同比增速达双位数但AOV或同比下降收入增速放缓 [5] 即时配送业务 - 预计2025年即时配送日均单量达7700万单同比增13% [5] - 预计2025年CLC收入同比增10%运营利润降16% [5] 新业务 - 预计新业务2025年收入增22%亏损约26亿元 [5] 目标价估算 |预测主体|核心商业收入|核心商业运营利润|新业务收入|新业务运营利润|集团净利润|目标估值(百万港元)|目标价(港元)|对比现价| | ---- | ---- | ---- | ---- | ---- | ---- | ---- | ---- | ---- | |交银国际预测|280711|52237|105502|-10599|43485|1021257|165|37%| |VA|284106|52162|104420|-9965|41751|678453|110|-9%| |最差情况|/|46945|/|-9965|38829|630971|102|-16%|[14]
走进飞书与智谱:围观 AI agent落地零售的一线实战
虎嗅· 2025-07-07 12:52
核心观点 - AI Agent在零售行业的应用正从技术概念转变为解决实际业务痛点的工具,尤其在库存管理、人力效率提升和决策优化方面效果显著[1][4][10] - 零售企业通过AI技术实现多项业务指标改善:女装品牌售罄率提升17%、医药企业医保对账错误率从30%降至10%、美妆品牌客服数据标注成本降90%且问题解决率升15%[1][5][9] - AI落地成功的关键在于30%技术+70%组织调整,需要企业同步进行业务流程重构和考核机制变革[5][10] 技术应用案例 - 服装行业:某女装品牌利用三年销售数据训练模型,将面料需求预测误差控制在3%;某服装集团通过AI智能派单将退货审核流程从人工处理变为分钟级完成[4][9] - 医药行业:RPA+Agent技术处理全国5000家门店医保数据,大幅降低人工错误率[1][9] - 美妆行业:导购使用AI生成文案需同步调整考核标准,纳入文案质量维度[5] 实施方法论 - 智谱AI通过企业专属数据训练模型,使AI能理解"法式慵懒风"等专业术语,实现行业知识深度消化[5] - 来也科技整合DeepSeek、GLM等模型+RPA工具,构建完整AI Agent任务执行体系[9] - 实施五步骤:统一思想→组建跨部门团队→找准场景→小范围验证→持续改进[10] 行业趋势 - 短期AI将替代规则明确的基础操作(客服问答、报表生成等),中长期将重构职能分工,如内容团队转型为"AI策展人"[10] - 领先企业实践:叮咚买菜优化库存周转、元气森林智能选址避开红海竞争[15] - 技术-业务协同进化成为共识,未来将重点探索AI+营销服(直播电商、服装产业链等)[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