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零售

搜索文档
饿了么、飞猪会师淘天:大消费平台撬动新增量
钛媒体APP· 2025-06-23 19:16
业务整合与战略升级 - 阿里巴巴将饿了么、飞猪合并入阿里中国电商事业群,保持公司化管理模式,业务决策执行上集中目标、统一作战 [1] - 战略升级从电商平台走向大消费平台,优化整合业务模式和组织形态,为用户创造更丰富优质的消费体验 [1] - 协同作战资源集中,整合淘宝天猫商品供给、饿了么和飞猪的供应链与本地服务能力,覆盖实物与服务、远场与近场、高频与低频三种履约能力 [1] 即时零售与超级入口 - 淘宝闪购整合原淘宝"小时达"与饿了么供给,日订单量突破6000万,非餐饮零售品类同比增长179% [2] - 618期间,屈臣氏在淘宝闪购单日订单接近5万单,全棉时代成交月环比增长200%,绫致集团旗下品牌订单量相比日常增长超200% [2] - 即时零售用户中35岁以下年轻人占比72%,消费者需求跨越场域、频次与商品类型,期待一站式解决方案 [2][4] 消费者行为与需求变化 - 消费者习惯随用随买,不愿为便利牺牲选择权或为价格牺牲时效性,期待万能的淘宝半小时达且与网购同价 [3] - 喜德盛通过淘宝闪购"门店自提"服务,上线第四天日销售额突破300万元,日订单量超千单,显示即时零售边界远超"外卖加商超" [3][4] - 消费者享受线上价格透明和丰富选择,同时保留线下体验权利,可线上支付后到门店提货、试骑、退换 [3] 大消费平台的核心能力 - 构建大消费平台需三大核心能力:丰富商品供给、强大履约网络、跨场景服务整合能力 [5] - 本地生活需求从地理概念扩展为生活方式概念,消费者希望无论身在何处都能享受一致的即时消费体验 [5] - 近场电商与远场电商、实物与服务零售、"附近"和"远方"购物场景共享供应链,形成统一即时履约网络 [5] 阿里生态的履约与供给优势 - 淘宝天猫商品供给深度和广度优势明显,天猫超30万品牌旗舰店提供标准化、质量可靠的品牌商品 [6] - 淘宝闪购日订单突破6000万,配送准时率96%,饿了么运力充足,覆盖全国配送网络,蜂鸟即配系统优化配送效率 [6][7] - 飞猪在酒旅领域供应链资源丰富,出境自由行市占率44.3%,租车业务年复合增长率接近100% [8] 品牌增量与消费体验 - 大消费平台通过场景创新和服务整合创造增量空间,迪卡侬在淘宝闪购日均订单环比增长2倍,自提订单增长2.2倍 [9] - 商家竞争维度从价格转向供给质量、服务体验、场景创新、履约能力等多维度 [10] - 高频即时配送服务重塑用户消费预期,从提前规划转向即时下单,从批量囤货转向即买即用 [10] 未来消费图景 - 88VIP会员规模达5000万,有望扩展到即时零售、旅游消费等场景,形成生活方式会员 [10] - 大消费平台追求匹配效率,让消费者在任何时间、地点、场景下以最短路径获得所需商品和服务 [12] - 从电商平台到大消费平台,从远场购物到全场景匹配,从价格竞争到体验竞争,重新定义商业新增量 [12]
饿了么、飞猪加入阿里电商事业群,电商为何卷向“大消费平台”?
第一财经· 2025-06-23 18:02
阿里巴巴战略调整 - 公司宣布将饿了么、飞猪合并入阿里中国电商事业群 保持公司化管理模式 业务决策执行上与中国电商事业群集中目标、统一作战 [1] - 此次调整是公司从电商平台走向大消费平台的战略升级 旨在解决电商的流量危机和供应链优化挑战 [1] - 2024年11月公司成立电商事业群 整合淘宝天猫集团、阿里巴巴国际数字商业集团以及1688、闲鱼等电商业务 由蒋凡负责 [3] - 菜鸟对全球速卖通物流部业务进行生产关系调整 部分业务及人员转至阿里电商事业群 [3] - 调整后饿了么董事长兼CEO范禹、飞猪CEO南天均向蒋凡汇报 [3] 战略背景与行业趋势 - 2023年3月公司推出"1+6+N"组织变革 饿了么、飞猪被划入本地生活 强调各业务独立面对市场 [4] - 随着菜鸟、盒马上市折戟 公司加强围绕电商、阿里云业务的资源整合与协同 [4] - 电商业务被重新定位为核心业务 淘天在过去一年通过资源整合和用户体验投入重拾市场份额 [4] - 行业竞争扩展到即时零售等领域 电商平台寻求覆盖更多场景和模式 [4] - 传统电商增长放缓 平台面临流量成本上升和"价格战"压力 需要从外部寻找模式创新 [7] 业务协同与战略价值 - 饿了么即时配送能力可与淘宝闪购业务深度融合 实现"远场电商+近场零售"全场景覆盖 [4] - 飞猪旅游产品可通过淘天用户流量拓展销售渠道 开发"旅游+购物"交叉营销模式 [4] - 淘宝闪购上线不到一个月日订单量超4000万 非茶饮占比达75% 非餐品类订单增长超预期 [8] - 即时零售高频场景可提升淘宝用户活跃度 将淘宝用户转变为即时零售新用户 [9] - 公司未来将更多从用户角度出发优化整合业务模式和组织形态 [5] 行业竞争格局 - 京东切入外卖、酒旅市场 动作与阿里调整异曲同工 传统电商平台正扩展业务边界 [6] - 京东打外卖业务核心诉求是通过外卖流量增强主站平台流量 拉动电商业务 [9] - 京东创始人表示外卖业务服务于生鲜供应链 所有业务都围绕供应链开展 [9] - 即时零售行业数字化占比可能不到5% 一线城市年增速达20%-30% 存在大量增长空间 [10] - 文旅赛道传统渠道为主 电商平台看到新销售模式和品牌开发机会 [10]
北水动向|北水成交净买入78.95亿 北水再度加仓芯片股 全天抢筹美团(03690)超15亿港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6-23 18:01
港股通资金流向 - 6月23日北水成交净买入78.95亿港元,其中港股通(沪)净买入43.89亿港元,港股通(深)净买入35.06亿港元 [1] - 美团-W(03690)、建设银行(00939)、中芯国际(00981)为北水净买入前三,分别获净买入15.14亿、8.43亿、6.78亿港元 [4][5] - 阿里巴巴-W(09988)、中海油(00883)、小米集团-W(01810)为北水净卖出前三,分别遭净卖出12.85亿、3.26亿、3.18亿港元 [6] 个股资金明细 - 美团-W买卖总额20.12亿港元,净流入7.05亿港元 [2] - 中芯国际买卖总额30.43亿港元,净流入4.44亿港元 [2] - 阿里巴巴-W买卖总额25.01亿港元,净流出4.05亿港元 [2] - 泡泡玛特买卖总额23.67亿港元,净流入434.26万港元 [2] - 腾讯控股买卖总额19.82亿港元,净流入3.42亿港元 [2] - 山东墨龙买卖总额15.90亿港元,净流入1954.87万港元 [2] 公司动态与行业消息 - 美团宣布全面拓展即时零售,推动零售新业态提质升级,美团优选将进行战略转型升级 [4] - 建设银行获中泰证券推荐,认为银行板块资产质量稳健,基本面从"顺周期"转为"弱周期" [4] - 中芯国际和华虹半导体可能受美商务部政策影响,美国或撤销芯片企业在华技术豁免政策 [5] - 泡泡玛特成立电影工作室,将推出《LABUBU与朋友们》动画剧集,已登记相关作品著作权 [5] - 中海油遭摩根士丹利看淡,认为油价走势存在不确定性,可能回落至60美元/桶水平 [6] - 阿里巴巴整合饿了么和飞猪至中国电商事业群,将加强淘宝闪购与饿了么的协同 [6]
黄光裕不肯下桌
创业家· 2025-06-23 18:01
黄光裕与国美的复兴之路 - 黄光裕出狱后提出"18个月复兴国美"计划,但四年累计净亏损高达388亿[6][7][37] - 国美股价曾从1港元跃升至2.5港元,显示市场对其回归的期待[17][18] - 黄光裕采取激进策略追赶错过的风口,包括电商、直播、元宇宙等[19][38] 线上业务拓展 - 国美APP更名为"真快乐"APP,经营范围扩展至全商品范畴并重点押注家装[22] - "真快乐"APP日活仅300万,双十一直播仅1500人观看[31][34] - 国美购入VR家装公司"打扮家"80%股权,计划开设10000家元宇宙超级店[27][28] - 2023年"真快乐"APP改回国美APP,线上战略宣告失败[43] 线下业务转型 - 国美零售营收从2017年787.5亿暴跌至2023年9.22亿[48][49] - 关闭86%门店,保留核心门店并探索新零售模式[52] - 推出"即时零售"业务,提出"6311N"配送模式[54] - 计划3年内开设10000家"国美超市"门店[56] 新能源汽车布局 - 2025年开设4.5万平方米国美智能汽车体验馆[60] - 以低于传统4S店60%运营成本吸引车企入驻[60] - 已入驻小米、问界等新势力和宝马等传统品牌[62] - 打造集直播、换电、试驾于一体的"新能源汽车迪士尼"[61] 管理挑战与资金压力 - 黄光裕与元老团队理念冲突,新人因管理模式离职[76][78] - 2022年爆发员工集体讨薪事件[81] - 黄光裕曾套现20多亿但未退出,继续推进新项目[84][85] - 公司面临美团、京东等巨头的激烈竞争[57]
美团优选北京、上海等地暂停服务 股价上涨2%
经济观察网· 2025-06-23 18:01
美团优选业务调整 - 北京、上海、河北、河南、山西、山东等地部分区域美团优选用户无法下单购买商品,自提点显示"暂时停售",商品页面提示"运力不足,暂时停售" [2] - 浙江、广东省内部分城市美团优选业务暂未受到影响,用户仍能下单购买 [2] - 多位美团商家表示已收到美团优选关于业务局部调整的通知,称将于2025年6月23日停止美团优选在当地的相关业务 [7] 美团优选业务概况 - 美团优选是美团的社区团购业务,采取"预购+自提"的模式,为用户提供蔬菜、水果、肉禽蛋、酒水零食等品类商品 [2] - 该业务诞生于2020年7月,被美团内部视为具备"千亿规模"潜力的核心业务之一 [2] - 美团优选将进一步利用已建设的供应链及仓配网络,集中资源聚焦优势区域,继续探索"次日达+自提"模式和社区零售新业态 [2] 美团新业务发展策略 - 美团将全面拓展即时零售,推动零售新业态提质升级,具体措施包括全面拓展闪购品类、大力加码小象超市、美团优选转型升级、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2] - 通知末尾附有"申请入住小象超市"及"申请入驻快驴进货"的链接 [7] - 美团凭借美团买菜(一线城市前置仓)+美团闪购(即时配送)+美团优选(社区团购次日达),形成多层级覆盖的"即时+近场"零售网络 [7] 美团优选财务表现 - 2020年第四季度,美团新业务及其他业务实现收入92.44亿元,经营亏损由上年同期的11亿元扩大至60亿元 [8] - 2021年全年,美团新业务的经营亏损达到384亿元,同比扩大253.7% [8] - 2022年年报显示,美团优选所在的新业务板块累计亏损达284亿元,是美团亏损最大的业务板块 [8] - 2023年,美团新业务部分收入为698亿元,同比增长18%;经营亏损收窄至202亿元 [8] 行业竞争格局 - 自2020年互联网公司集体入局社区团购以来,行业经历资本狂热期后逐步回归理性 [7] - 美团、拼多多、滴滴等玩家均面临盈利压力 [7] - 美团形成多层级覆盖的"即时+近场"零售网络,对抗阿里同城零售、京东到家、多多买菜、滴滴橙心优选等业务 [7]
外卖战火升级即时零售:6000万日单背后暗藏万亿市场争夺
国际金融报· 2025-06-23 17:56
外卖及即时零售市场竞争格局 - 淘宝闪购联合饿了么日订单数超6000万单,零售订单同比增长179%,订单准时率96% [1] - 美团2023年餐饮外卖日均单量约5300万单 [5] - 2024年美团与饿了么合计占据98%市场份额,其中美团65%,饿了么33% [8] - 京东2025年高调入局外卖市场,推出百亿补贴并招募餐饮商家 [8] - 阿里推出"饿补超百亿"大促,淘宝闪购升级为一级入口并推广至全国 [8] 淘宝闪购业务发展 - 淘宝闪购整合饿了么、盒马及淘宝天猫即时零售供给,形成统一入口 [9] - 300多万家门店开通淘宝小时达服务,覆盖3C数码、服饰、快消等品类 [9] - 由饿了么重点保障履约,全国范围内实现30分钟送达 [9] - 上线6天日订单突破1000万单,39城订单量破历史峰值 [9] - 5月26日披露淘宝闪购联合饿了么日订单超4000万单 [9] 行业发展趋势 - 即时零售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超万亿元,2030年超2万亿元,未来5年CAGR约15% [9] - 即时零售覆盖生鲜、日用百货、3C数码等全品类30分钟达服务 [9] - 竞争从传统餐饮外卖转向全品类即时零售服务 [5][9] 公司战略调整 - 阿里将饿了么、飞猪并入中国电商事业群,战略升级为"大消费平台" [5] - 美团宣布全面拓展即时零售业务,推动零售新业态提质升级 [5] - 淘宝天猫将"小时达"业务升级为"淘宝闪购"并提升至首页一级入口 [8]
【零售】大促平稳收官,即时零售热度抬升——2025年“618”数据点评(姜浩/梁丹辉)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6-23 17:01
电商行业2025年"618"大促表现 - 综合电商平台累计销售额达8556亿元,同比增长15.2% [3] - 即时零售销售额296亿元,同比增长18.7%,社区团购销售额126亿元同比下降9.1% [3] - 家用电器、美容护肤、洗护清洁品类销售额占比分别为12.9%、5.0%、2.7% [3] 阿里巴巴表现 - 453个品牌天猫成交破亿元,同比增长24%,苹果/美的/海尔/小米成交超10亿 [4] - 国补拉动家电家装、3C数码成交双位数增长,参与国补品类成交额较2024年"双十一"增长116% [4] - 88VIP会员突破5000万,品牌会员数同比增长15%,全周期购买用户双位数增长 [4] 京东集团表现 - 整体下单用户数同比增长超100%,零售/外卖/线下业态总单量超22亿单 [5] - 3C家电品类规模与增速行业第一,服饰美妆/日百品类市占率扩大 [5] - 外卖日订单量突破2500万单,覆盖350城,全职骑手超12万,七鲜美食MALL首店实现100%后厨直播 [5] 拼多多表现 - 生鲜/手机/数码/家电/服饰等类目销量创新高,"百亿补贴"农货/新质商家数量翻倍 [6][7] - "超级加倍补"单日订单量超376万单,国补专区覆盖23个地区,国补商品销量环比增长177% [7] 行业趋势与策略 - 平台简化促销规则(如淘天提供无门槛消费券+立减模式),国补显著拉动消费意愿 [8] - 即时零售纳入大促范围,美团下单用户超1亿人,赛道热度提升助推线上渗透率 [8] - 平台聚焦生态构建与消费者体验优化,推动行业良性发展 [8]
鑫闻界|又一个618结束,电商再迎变阵,饿了么、飞猪会师淘天
齐鲁晚报· 2025-06-23 15:21
阿里巴巴组织架构调整 - 饿了么和飞猪合并入阿里中国电商事业群 范禹继续担任饿了么董事长兼CEO 南天继续担任飞猪CEO 均向蒋凡汇报 [1] - 此次合并是阿里从电商平台向大消费平台战略升级的重要举措 旨在整合各业务线资源构建完整的大消费服务体系 [1] 电商平台618大促表现 - 天猫剔除退款后的GMV同比增长10% 平台购买用户数实现双位数增长 [2] - 京东AI硬件品类表现亮眼:AI手机成交额同比增长100% 智能眼镜成交量增7倍 音频产品成交用户增3倍 具身智能机器人品类成交额增17倍 [2] - 飞猪618活动商品成交额同比增长25% 交易用户规模增长约30% 已预约商品成交额增45% 累计售出超600万件旅行商品 [3] - 美团首次参与618吸引过亿用户下单 闪购业务成交额创新高 住宿类产品中"苏超"赛场周边酒店销量增47% [5] 即时零售发展动态 - 淘宝天猫即时零售业务"小时达"升级为"淘宝闪购" 获得支付宝首页导流支持 6月推出10亿元餐补活动 [5] - 行业层面 即时零售市场规模预计2030年将突破2万亿元 [6] 消费新趋势 - AI硬件成为京东618消费新趋势 相关品类成交额整体同比增长100% [2] - "先囤后约"型旅行商品受追捧 飞猪618期间超30%商家实现成交额翻倍 [3] - "住宿+"跨界套餐热销 如"酒店+水世界门票""酒店+民族服装旅拍"等组合产品 [4][5]
淘宝闪购联合饿了么订单峰值突破6000万单|独家
36氪未来消费· 2025-06-23 15:16
淘宝闪购与饿了么订单表现 - 618期间淘宝闪购联合饿了么订单峰值突破6000万单 其中淘宝闪购近4000万单 饿了么超过2000万单 [3] - 5月26日至618期间订单量从4000万单大幅提升至6000万单 非茶饮订单占比达75% [3] - 淘宝闪购上线后订单量飙涨 原预计1000万单需十几天 实际仅用6天 从1000万到2000万单间隔时间极短 [3] 即时零售战略目标与预测 - 公司内部预测到8月30日淘宝闪购联合饿了么订单量将达8000万单 [4] - 4月30日至8月30日为第一阶段 核心指标为订单量 DAU和购买频次 目前淘宝DAU和用户购买频次显著增长 [4] - 淘宝主APP打开率提升至按日甚至按"顿"计算 饿了么目标从盈利转向GMV/订单量 [4] 阿里资源整合与战略定位 - 饿了么和飞猪并入阿里电商事业群 向蒋凡汇报 保持公司化管理但统一作战 [5] - 公司采用饱和式投入打法聚焦核心战役 多业务协同以实现全局价值最优 [5] - 淘宝闪购被定义为高频场景 未来重心是投资用户转化 预估中国即时零售市场规模将从5-6亿人增长至10亿人 [5] 即时零售业务布局 - 淘天4月底整合淘宝一级入口 百亿补贴和饿了么资源全面入局即时零售 [4] - 6月初淘天购买支付宝营销位为淘宝闪购引流 后续或提供一级入口 [4] - 夏季战役结束后将根据战况复盘并制定下一阶段策略 [6]
36氪独家丨淘宝闪购联合饿了么订单峰值突破6000万单,这个夏天结束预计达到8000万单
36氪· 2025-06-23 13:17
淘宝闪购与饿了么订单增长 - 淘宝闪购联合饿了么618期间订单峰值突破6000万单,其中淘宝闪购近4000万单,饿了么超过2000万单 [1] - 5月26日淘宝闪购联合饿了么日订单数超4000万,非茶饮订单占比达75% [1] - 淘宝闪购上线后订单量快速攀升,从0到1000万单仅用6天,1000万到2000万单间隔时间也很短 [1] - 公司内部预测到8月30日淘宝闪购联合饿了么订单量将达8000万单左右 [1] 阿里即时零售战略布局 - 4月30日至8月30日为阿里即时零售第一阶段,核心指标为订单量、DAU和购买频次 [2] - 淘宝闪购带动淘宝DAU明显增长,用户购买频次显著提升,打开率从按周/月计算变为按日/顿计算 [2] - 饿了么核心目标仍为盈利,但并入阿里电商事业群后可能转向GMV/订单量 [2] - 即时零售被列为阿里电商业务头等大事,公司采取"饱和式投入"策略与美团京东竞争 [2][3] 组织架构调整与资源协同 - 饿了么、飞猪并入改组后的阿里电商事业群,向CEO蒋凡汇报,保持公司化管理模式 [3] - 阿里电商或将针对闪购业务成立独立事业部,由淘天集团高管负责 [3] - 公司通过淘宝一级入口、百亿补贴、整合饿了么、购买支付宝营销位等方式全面投入即时零售 [2][3] 市场前景与业务规划 - 中国即时零售市场规模目前5-6亿人,未来可增长至10亿人 [3] - 公司计划通过高频次场景提升用户活跃度,推动淘宝用户向即时零售用户转化 [3] - 夏季战役结束后将根据战况和数据复盘,明确下一阶段即时零售业务打法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