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

搜索文档
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力度持续增强
证券日报· 2025-06-15 22:13
科技金融政策支持 - 多部门推动科技金融体制构建,3月发布《银行业保险业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提出7方面20条措施 [1] - 5月七部门联合印发《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 [1] - 截至3月末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3.3万亿元同比增长24%,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余额6.3万亿元同比增长15.1% [1] 金融机构科技信贷投放 - 农业银行3月末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1.97万亿元较年初增2500亿元,科技相关产业贷款余额3.76万亿元增6000亿元增速24% [2] - 农业银行运用科技创新再贷款对接企业4.1万家签约金额410亿元 [2] - 进出口银行截至5月27日科技贷款余额1.4万亿元,年内投放1500亿元覆盖2200家重点科技企业 [3] 创新融资工具运用 - 工商银行5月9日发行首批规模最大200亿元科技创新债券,支持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4] - 农业银行5月13日发行200亿元3年期科技创新债券利率1.65%,资金专项支持科技创新 [4] - 金融机构推进"贷款+外部直投"联动,开展股权投资试点和并购贷款试点 [7] 中小银行科技金融服务 - 茂名农商行成立科技金融工作小组,制定专项考核方案引导资源倾斜 [5] - 茂名农商行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股权质押等贷款业务,实施"千企万户大走访"对接服务 [6] - 苏州农商银行采用"贷款+认股权"模式破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6] 科技金融发展方向 - 将加强科技金融产品体系、服务机制、专业水平和风控能力建设 [7] - 研究制定科技保险政策发挥保险业风险补偿和资金杠杆作用 [7] - 发展特色组织体系培养专业人才,完善绩效考核和尽职免责机制 [7]
常熟银行(601128):机构扩张提速,中期分红超预期
长江证券· 2025-06-15 21:0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首次实施中期分红提升股东回报,体现分红意愿和能力,预计 2025 年度合计 DPS 将有所提升,年度分红比例对应提升 [11] - 吸收合并村镇银行与设立科技支行,分支机构扩张再提速,中长期打破区域发展瓶颈,创造规模成长空间 [11] - 2024 年四季度以来加速推进异地分支机构扩张,形成二次成长曲线,扩张路径多样 [11] - 基本面维持同业领先业绩增速,预计 2025 年信贷增速 8%左右,净息差虽下行但存款成本率改善,不良净生成率将同比改善 [11] - 常熟银行有清晰业务特色和二次成长曲线,估值处于历史低位,长期价值被低估,重点推荐 [1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描述 - 6 月 13 日公告,董事会审议通过提请股东大会授权决定 2025 年中期利润分配方案、吸收合并江苏如东融兴村镇银行并设立分支机构、设立苏州科技支行等议案 [6] 事件评论 - 分红方面,中小农商行分红受监管约束,常熟银行 2022 - 2024 年 DPS 不变、分红比例下降,2024、2025 年转增股本增分红,今年首启中期分红,预计 2025 年度合计 DPS 提升,股息率达 3.8%/4.0%,年度分红比例提升至 22%/24% [11] - 机构扩张方面,吸收合并如东融兴村镇银行使其成当地支行网点,在苏州高新区设科技支行实现扩张路径突破,2024 年四季度以来扩张路径多样,迎来异地扩张机遇 [11] - 基本面方面,信贷增速 2024 年以来放缓,预计 2025 年维持 8%左右;净息差绝对值领先,存款成本率加速改善;不良率和拨备覆盖率领先同业,预计 2025 年不良净生成率同比改善 [11] 财务报表及预测指标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资产合计(千元)|366,581,851|404,771,111|446,435,060|487,742,401| |营业收入(千元)|10,909,242|11,734,490|12,380,338|13,231,511| |利息净收入(千元)|9,142,322|9,414,134|9,757,606|10,623,757| |手续费净收入(千元)|83,364|231,271|263,401|282,831| |归母净利润(千元)|3,813,258|4,219,441|4,569,783|4,977,355| |资产合计增速|9.61%|10.42%|10.29%|9.25%| |贷款增速|8.28%|8.16%|8.26%|8.31%| |营业收入增速|10.53%|7.56%|5.50%|6.88%| |利息净收入增速|7.54%|2.97%|3.65%|8.88%| |归母净利润增速|16.20%|10.65%|8.30%|8.92%| |EPS(元)|1.26|1.27|1.38|1.50| |BVPS(元)|9.50|9.63|10.73|11.96| |ROE|14.12%|13.93%|13.53%|13.23%| |ROA|1.09%|1.09%|1.07%|1.07%| |净息差|2.71%|2.55%|2.41%|2.41%| |不良贷款率|0.77%|0.76%|0.76%|0.76%| |拨备覆盖率|500.51%|463.91%|423.52%|402.17%| |P/E|5.84|5.81|5.36|4.92| |P/B|0.78|0.77|0.69|0.62| [25]
单个项目最高允许全亏!武汉推动科技金融发展放大招
搜狐财经· 2025-06-15 20:46
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 武汉市发布《方案》旨在构建与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 建立覆盖科技创新全生命周期的多元化金融服务体系 [1] - 计划到2027年设立科技金融专营机构50家以上 股权投资基金规模突破3000亿元 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突破5000亿元 培育"金种子""银种子"企业500家以上 [1] - 采用"股权投资做引导 债权融资做增信 多层次资本市场公开募资做培育"的工作思路 为不同发展阶段科技型企业提供"股贷债保担"综合金融服务 [1] 政府投资基金引导措施 - 政府投资基金参与创业投资基金的出资比例提高至50%以上 存续期最长可达15年 [2] - 政府投资基金投资科技创新项目的资金总额不低于当年新增投资额的20% [2] - 允许差异化设置种子期 天使期单个项目投资额度上限 并实行最高不超过政府投资基金全部增值收益的投资激励 [2] 长期资本来源拓展 - 吸引保险资金参与AIC股权投资试点 支持创业投资机构发行科技创新债券 [2] - 打造涵盖种子基金 天使基金 产业基金 并购基金的科技创新基金矩阵 [2] - 支持政府投资基金与科研平台合作设立概念验证基金 中试基金 科技成果转化基金 [2] 考核评价机制优化 - 对国资创业投资机构按整个基金生命周期考核 不对单只基金或项目盈亏考核 [3] - 建立以尽职合规责任豁免为核心的容错机制 因不可抗力导致投资未达预期可免责 [3] - 允许种子基金 天使基金分别出现最高不超过投资总额80% 60%的亏损 种子直投 天使直投单个项目最高允许100%亏损 [3] 科技信贷服务提升 - 推动商业银行设立科技金融专营机构 提供"融资+融智"综合服务 [3] - 通过健全专营服务体系 扩大信贷规模 创新产品 强化平台支撑等措施实施科技信贷提质行动 [3] 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 - 联合深交所建设"培育通""科融通"武汉节点 提供企业上市一站式服务 [4] - 对"金种子""银种子"企业分层培育 支持取得关键技术突破的企业上市 [4] - 支持科技型企业并购重组 扩大科技创新债券融资 强化区域性股权市场建设 [4] 政策影响分析 - 政策将有效解决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问题 形成"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4] - 对武汉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具有重要意义 将加快全国科技金融中心建设步伐 [4]
2025科技金融与产业创新大会成功举行
证券日报网· 2025-06-15 18:13
大会主题与背景 - 2025科技金融与产业创新大会在上海普陀区举行,主题为"聚合力汇众智共建科技金融新高地",聚焦创新链与产业链对接及科技金融赋能产业升级 [1] - 上海正推进"五个中心"建设,重点做好以科技金融为首的金融"五篇大文章" [1] - 普陀区具有明显区位优势和雄厚产业基础,近年来科技创新成效显著 [1] 地方政府战略部署 - 普陀区提出三篇"融"字大文章:融入发展大局打造沿沪宁产业创新带、融合创新生态构建全链条创新体系、融通企业服务建设科创基金矩阵 [2] - 普陀区将加快打造沿沪宁产业创新带的"引力场、智汇源、创芯孵化器和服务中心" [2] - 推动沿沪宁科创基金矩阵建设,以耐心资本支持科创企业发展 [2] 金融支持科技创新 - 金融作为国民经济血脉,需发挥"连接器"作用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对接 [2] - 资本市场应发挥分散创新风险、激励创新行为、优化资源配置等功能 [2] - 上交所将增强科创板制度包容性,系统性提升服务科技创新质效 [3] - 上交所计划加大低波动型产品创新,丰富科创板指数及ETF体系,引导创新资本向科技领域集聚 [3] 多方协同机制 - 科技创新需要政府、企业、科研机构、金融机构等多方协同 [3] - 大会举行了沿沪宁产业创新带战略——科技金融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启动仪式 [4]
AIC高端访谈|“五大优势”让AIC成为科技金融新锐——专访中银资产董事长王晓明
新华财经· 2025-06-15 08:59
政策与业务发展 - AIC股权投资试点范围扩大政策出台后,中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的股权投资业务取得较快发展,已对18个试点城市实现储备基金全覆盖,意向合作规模近500亿元,并完成10余只基金的工商设立 [1] - 2024年9月以来,中银资产股权投资业务快速发展,重点领域包括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 [5] AIC的五大优势 - AIC资金实力强,制度框架完整,财务状况良好,拥有丰富的投资经验和成熟的运营体系 [2] - 获客能力强,依托中国银行全国范围内的渠道网络和客户基础,采用"分行推荐+公司自主开发+基金合作方推荐"三元驱动模式挖掘优质项目 [2] - 能够平滑股权投资业务的收益波动,成为长周期陪伴科创企业的耐心资本,表内资产近1000亿元 [3] - 拥有完善的风控体系,符合股权投资特点的业务和风控流程,良好的合规基因和成熟的风险管控能力 [3] - 能够为科技企业提供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协同中银集团提供一揽子、接力式、全周期金融服务 [4] 业务优化与创新 - 中银资产优化分级授权管理机制,重塑股权投资业务管理流程,提升业务质量,在内部审批、投资决策流程方面做了"减法" [6] - 建立股权投资业务"白名单",加强源头风险管控,基于行业研究和客户特点细化目标客户画像 [6] - 组织结构优化,以附属子公司中银资本为主开展初创期项目投资,针对成长期、初创期投资制定差异化业务管理流程 [6][7] 未来发展规划 - 坚持业务拓展与健全机制"两手抓",提升行业研究、市场分析与估值管理等专业能力,融入中银集团"并购+"、"投资+"等工作部署 [7] - 健全投资管理机制,汲取政府投资基金等国有投资机构的有益经验,优化业务和审批流程 [7] - 拓宽融资与募资渠道,为更多资金进入科创投资领域搭建桥梁 [7] 典型案例 - 2024年12月,中银资产与北京亦庄国际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合作设立北京亦庄中瀛扶摇基金,2025年3月实现首个股权投资项目落地,被投企业是国内领先的民营商业航天技术公司 [4]
武汉,放大招!
中国基金报· 2025-06-14 19:47
科技金融中心建设目标 - 到2027年设立科技金融专营机构50家以上,股权投资基金规模突破3000亿元,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突破5000亿元,培育"金种子""银种子"企业500家以上 [1] 耐心资本培育行动 - 政府投资基金参与种子基金、天使基金的出资比例提高至50%以上,存续期最长15年,当年新增投资额中不低于20%用于种子基金、天使基金或直投科技创新项目 [3] - 允许差异化设置种子期、天使期单项目投资上限,最高可给予社会出资人和管理机构政府投资基金全部增值收益的奖励 [3] - 吸引保险资金参与AIC股权投资试点,支持创投机构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推动社保基金、保险资管、CVC等设立创业投资基金 [3] 股权投资退出机制 - 政府投资基金每年可用不超过10%新增投资承接种子/天使基金退出项目,适用容错免责政策 [4] - 推动私募股权份额转让试点,支持设立S基金开展科创类基金份额交易 [4] - 种子基金、天使基金允许最高亏损分别为投资总额80%、60%,种子/天使直投单项目最高容亏100% [4] 科技信贷提质行动 - 推动银行设立科技金融专营机构,实施单独授信、风控及考核机制 [6] - 推广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提供最长3年期、最高1000万元信用贷款,政府按比例风险补偿 [7] - 创新"共赢贷"产品,组合优惠利率贷款与远期权益,单笔1000万元以下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可内部评估定价 [7] 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 - 联合深交所建设"培育通""科融通"节点,分层培育"金种子""银种子"企业 [9] - 政府投资基金最高可按1:1比例参与并购基金出资,控股型并购贷款占比最高80%、期限最长10年 [9] - 推动发行科技创新公司债、科创票据、ABS等,资金用于科创企业贷款及股权投资 [9] 风险补偿与开放合作 - 科技保险产品库目标达60个,组建集成电路、新能源等重点产业共保体 [11] - 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单户在保余额上限从1000万元提高至3000万元,推广"园区贷"模式 [11] - 推动QFLP试点,深化跨境融资便利化,支持科技企业境外上市 [11]
自研火箭发动机可回收复用达25次 看我国空天产业如何逐梦星海
央视新闻· 2025-06-14 16:01
商用火箭行业发展 - 中国商用火箭行业在政策支持下飞速发展 位于安徽池州的商用火箭生产基地正在对新型号火箭进行安装调试 [1] - 公司研发的"智神星一号"为中大型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 长度50米 直径3米多 已完成反推火箭方案验证 发动机可靠性试车 整流罩分离试验等关键测试 计划年底首次入轨发射并开展回收实验 [1] 公司技术进展 - 公司自主研发首款液体燃料发动机"苍穹" 使用液氧和煤油燃料 单枚火箭搭载8台该发动机 [3] - 过去主要生产固体燃料火箭 已实现量产和高密度发射 支持陆地和海上双平台发射 累计完成19次商业发射 成功将81颗商业卫星送入轨道 [3] - 2019年起开始研发液体燃料火箭 相比固体燃料更经济环保 设计可垂直回收 重复使用次数达25次 [5] 政策与资金支持 - 安徽省高度重视空天产业发展 池州市已签约4个商业航天项目 总投资111.2亿元 [7] - 当地政府针对企业初创阶段提供资金支持 编制产业链规划 设立产业基金 [7] - 安徽省出台《未来产业发展行动方案》 对空天信息产业提供一揽子改革方案 推动多元化资金供给 构建"投贷担保补租"综合金融服务模式 支持企业上市融资 [7]
科技金融加速发展,股权投资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Wind万得· 2025-06-14 06:41
科技金融演进历程 - 科技金融是金融"五篇大文章"之首,主要内容是统筹运用股权、债权、保险等手段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链条、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加强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并着力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4] - 科技金融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萌芽期(1978-1984年)以政府财政资金支持科研项目为主,起步期(1985-2005年)科技创新的重要性逐步增加,探索期(2006-2015年)探索建设系统化制度和丰富科技金融工具,融合发展期(2016年至今)科技与金融的融合进一步加深 [5] - 近两年来政策层面不断加大对科技金融的支持力度,例如2025年5月科技部、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 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 [5] 银行业与股权投资助力科技金融 - 2024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设立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5000亿元,2025年5月增加额度3000亿元,合计8000亿元 [8] - 2025年一季度末获得贷款支持的科技型中小企业27.18万家,获贷率49.60%,高于去年同期3.60个百分点;获得贷款支持的高新技术企业26.71万家,获贷率57.70%,高于去年同期1.30个百分点 [8] - 截至2024年末主要国有大行在科技金融领域的贷款规模合计超10万亿元 [9] - 2025年1月-5月获得融资的科创企业共1765家,同比增长15.13%;合计融资金额1116.07亿元,同比增长26.84% [13] - 早期阶段(A轮及之前)的融资事件数量占比较高(51.4%),298家企业获得亿元及以上融资,同比增长29.57% [13] 银行与创投机构合作案例 - 浦发银行苏州分行2024年推出"浦投贷",结合企业股权融资能力测算授信额度,为咖爷科技提供500万元科技贷款 [13] - 浦东创投2024年8月发布"创新贷"产品,浦发银行为其制定专属金融服务方案,上海亚朋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获得1000万元授信额度 [14][15] - 中国银行北京分行与北京国管联合推出"中银科创产投贷",为政府引导基金拟投或被投企业提供融资支持 [15] 科技金融未来展望 - 在"金融五篇大文章"导向下科技金融的重要性正不断提高,相关政策将持续优化和完善 [16] - 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将更加聚焦人工智能、半导体、生物医药等硬科技领域,加大对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企业的投资力度 [16] - 资本市场制度持续改革将降低科技型企业上市门槛,提升私募股权投资者的信心 [17]
每周股票复盘:上海银行(601229)2024年不良贷款“双降”,净息差承压应对策略明确
搜狐财经· 2025-06-14 05:45
股价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13日收盘,上海银行报收于10.4元,较上周的10.64元下跌2.26% [1] - 6月10日盘中最高价报10.78元,6月13日盘中最低价报10.37元 [1] - 当前最新总市值1477.5亿元,在城商行板块市值排名3/17,在两市A股市值排名84/5150 [1] 风险管理 - 2024年贷款和垫款不良余额和不良率实现"双降",不良贷款率呈逐年下降态势 [1] - 加强不良生成管控,2022年以来持续深化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不良资产生成率逐年下降 [1] - 近三年每年化解规模都保持在200亿元以上 [1] - 强化风险管理数字化转型,构建基于数据驱动的全面和精准的风险管理体系 [1] 净息差管理 - 2025年预计货币政策保持稳健,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随着市场利率和LPR下行,商业银行生息资产收益率将继续下降,净息差呈收窄趋势 [2] - 资产端提高生息资产占比,负债端统筹流动性指标和负债成本管理 [2] - 做好存款定价管理,加大低成本存款拓展力度,降低计息负债成本 [2] 养老金融业务 - 2025年一季度养老金代发657.89万笔,保持上海地区首位 [2] - 2025年3月末管理养老金客户综合资产5026.56亿元,占零售客户UM的比重近50% [2] - 持续提升全渠道适老服务能力,丰富养老特色产品货架,提升养老产业服务质效 [2] 重点领域贷款投放 - 2025年一季度科技金融贷款投放金额645.99亿元,同比增长26.48% [3] - 普惠金融贷款投放金额526.17亿元,同比增长6.17% [3] - 绿色金融贷款投放金额190.58亿元,同比增长10.05% [3] 分红政策 - 2024年度现金分红比例提升至31.22%,并于2025年6月12日发放现金红利 [3] - 2024年度股东大会已审议通过授权董事会实施2025年中期利润分配事宜 [3] - 未来三年每年度现金分红比例将不低于30% [3]
聚合力汇众智 谱写创新融合新篇章 2025科技金融与产业创新大会今日举行
中国证券报· 2025-06-14 04:42
大会概况 - 2025科技金融与产业创新大会于6月14日在上海市普陀区举行,主题为"聚合力汇众智共建科技金融新高地"[1] - 大会汇聚产学研各界精英,探讨创新链与产业链无缝对接及科技金融赋能产业升级[1] - 200余家科创企业、金融机构及科技园区代表参会[2] 核心议题 - 聚焦科技金融与产业创新,探讨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及金融激发创新活力的路径[2] - 主题演讲涵盖资本市场赋能科技创新、产业生态构建、新兴产业发展趋势等话题[2] - 圆桌对话围绕区域协同发展(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和产业链创新两大主题展开[2] 政策与行业背景 - 培育新质生产力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是其基本路径[1] - 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发展科技金融作出重要部署,政策体系、产品矩阵及生态环境持续优化[1] - 普陀区作为上海中心城区转型升级排头兵,正加速推进"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建设[2] 历史与区域发展 - 普陀区苏州河畔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重要发祥地,孕育众多工业史上"第一"[2] - 区域协同创新成为重点,沿沪宁产业创新带的发展路径被深入探讨[2] 未来展望 - 政策合力与金融支持创新动能提升,将持续激发各类主体创新活力[2] - 科技金融与产业创新将实现"双向奔赴",助力高质量发展[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