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资产重估
icon
搜索文档
一位成长投资老将的主动求变——访相聚资本总经理梁辉
上海证券报· 2025-06-23 01:28
投资策略转变 - 成长风格管理人梁辉因近年成长股逆风,主动调整单一投资策略,转向多样化策略结合风格择时以提升市场适应性[1] - 投资操作兼顾机会与安全性,关注经济基本面改善下的中国资产重估,聚焦估值合理的互联网板块,回避无业绩支撑的主题标的[1] - 2024年前三季度配置红利股及盈利增长的成长股(如半导体、出口链),四季度加仓成长风格标的,体现风格快速切换[5] 核心投资理念 - 投资体系以成长为核心,认为成长是公司价值所在,但承认成长投资存在周期性和局限性[2][4] - 选股聚焦长期可持续性,综合评估市场需求、竞争环境、投资回报率,避免短期估值过热标的[6][7] - 重视估值安全性,从侧重上行空间转向兼顾下行风险,强调均值回归与稳健收益[7] 行业布局方向 - 四季度看好成长股机会,重点关注四大领域:AI驱动的互联网板块、防御性新消费与医药、自主可控科技、稳增长政策受益行业(如工程机械)[9] - AI产业处于"0到1"阶段,算力基础设施投资确定性高;未来"1到N"阶段互联网企业竞争力突出,港股互联网公司估值合理[9][10] - 半导体行业具备全球1/3市场在中国、国产化率1/3的结构性机会,设备技术突破将催生重大投资机遇[10] 市场判断与案例 - 最不确定时期已过,房地产企稳、过剩产能消化及中港股市深度调整后估值吸引力增强[9] - 机器人板块虽受关注,但回避无业绩支撑标的,案例显示曾避免参与短期估值飙升30%后下跌的标的[7][8]
产业经济周观点:中国资产重估与市净率趋势性上升-20250622
华福证券· 2025-06-22 13:59
报告核心观点 - 中国供给复苏趋势明确,核心资产风格和自由现金流组合是长期趋势;美元资本循环逐渐瓦解,美元或长期贬值,全球资本长期有望向中国回流;在内外因素影响下,中国资产有望系统性重构,PB 趋势性上升是本轮牛市主脉络;看好核心资产风格,大金融,恒生国企,恒生科技,油运,黄金能源有色,关注微盘风险 [2] 美联储释放滞胀信号 - SEP 预测数据释放滞胀信号,经济减速与通胀反弹并存,迫使美联储在压制通胀和防止衰退间艰难平衡;6 月 FOMC 决定维持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在 4.25%-4.50%不变,SEP 下调了 2025 年和 2026 年的 GDP 增长预测,上调了 2025 - 2027 年的失业率、PCE 通胀和核心 PCE 通胀预测 [7] - 美国监管机构计划将增强型补充杠杆率(eSLR)最多下调 1.5 个百分点以促进国债交易,监管要求目前银行控股公司需满足 5%,子公司需满足 6%(拟分别调至 3.5%和 4.5%) [8] - 下调 eSLR 鼓励银行购买美债的核心机制是降低资本占用成本,提升美债收益率吸引力,释放资产负债表空间,使银行可在不增资前提下扩容资产 [9] - 下调 eSLR 政策效果不一定行得通,释放的资本可能流向更高收益用途,当贷款利率>美债收益率时银行更倾向于发放贷款 [10] 中美与他国贸易谈判进程 - 美日贸易谈判仍在磋商,中方欢迎越南成为金砖伙伴国 [11] 港股复盘 - 本周港股收跌,恒生科技指数跌幅较深,恒生指数收跌 -1.52%、恒生中国企业指数跌 -1.48%,恒生科技收跌 -2.03% [14] - 本周港股能源细分行业方向领涨,页岩气、天然气和氢能源方向超额领先 [15] A股市场复盘 宽基和因子 - 本周宽基指数全线收跌,上证指数收跌 -0.51%,中证 1000 跌幅较深 [21] - 远月股指期货预期分化,IH、IC 和 IM 贴水收敛,IF 贴水震荡走阔 [23] - 从因子表现来看,高风险偏好资金活跃,融资盘高持仓和高贝塔值涨幅领先,后续建议关注低市净率(低 PB)方向 [26] 产业和行业 - 从产业层面来看,医药大幅回调,本周产业多数收跌,医药医疗跌超 -4%,金融地产小幅收涨 0.64% [27] - 细分行业层面,银行细分方向超额居前,地面兵装、元件和非金属材料领涨,国有大型银行和城商行紧随其后,饰品、个护用品和文娱用品相对较弱 [31] 外资期指持仓 - 本周外资期指持仓改善,所有期指净空仓收敛,IC 转为净多 [40] - 在岸人民币掉期收益率走平,离岸人民币掉期收益率下行,中债 + 掉期收益率与美债缺口较小 [41] 下周热点 - 下周(6.23 - 6.27)重点关注美国 PCE 通胀数据和中国工业企业利润数据,具体为 6 月 26 日美国实际 GDP 年化当季环比,6 月 27 日美国 PCE 物价指数同比和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累计同比 [44][45]
德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熊奕:经济基本面改善支撑人民币汇率走强
券商中国· 2025-06-19 12:36
编者按:在当前全球局势中,地缘冲突频繁,贸易保护主义甚嚣尘上。美国近期出台的所谓"对等关税",本质是 贸易单边主义行径,严重冲击国际经贸秩序,给全球经济前景蒙上阴影。 中国凭借完整产业链与庞大内需市场的坚实底气,以强硬姿态有力反制。如今,中国经济彰显出强大韧性与潜 力: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稳步推进,政策层面大力推动扩大内需战略,持续为市场注入活 力。 在此背景下,如何把握中国资产重估带来的广泛而重大的投资机遇?证券时报特推出"中国资产重估"专栏。记者 深度访谈众多国内外知名投资机构负责人、研究专家、投行领军人物和高科技企业负责人,深入剖析重估逻辑, 致力于为投资者提供兼具实效性与前瞻性的参考视角。 近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5月经济数据超市场预期,以旧换新政策在促消费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对此,德意志银行等多家国际大行纷纷上调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测,并认为经济基本面的改善支持人民币 汇率走强。 为此,券商中国记者专访了德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熊奕。他就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人民币汇率、促消费效果、政策 发力方向等话题分享了观点。他认为,促进服务业就业和消费,特别是教育、健康、育儿等消费升级趋势下居民有 ...
中国资产重估元年
投资界· 2025-06-19 10:42
投资界视频号 - 关注投资界视频号成为创投圈最靓的仔 [1]
2025年陆家嘴论坛解读:不惧新挑战,以开放求破局
长江证券· 2025-06-19 07:30
人民币国际化 - 国际货币体系或向少数主权货币并存、竞争、制衡格局演进,人民币国际化前景良好,多项措施正推进,多项国际货币功能有望增强[9] - 人民币国际化能便利企业“走出去”,提升企业抵御风险能力,内有中国经济和金融开放政策承托,外有“一带一路”构建的贸易伙伴作为结算主体[9] 耐心资本与优质企业 - 耐心资本支持力度加强,能推动市场形成优质投资理念,平滑短期波动,推动长期价值抬升[9] - 年初以来科创成果印证人才红利充足、企业创新能力强,增量政策落地助优秀科创企业融资,提升二级市场投资价值[9] 中国资产重估 - 未来中国资产有望在人民币国际化加速、耐心资本涌入、科技企业创新势能释放的共振下迎来系统性价值重估[2][9] - 外资方面,人民币资产避险属性和主权货币信用支撑吸引国际资本增配,形成正向循环;内资方面,耐心资本发挥“稳定器”作用,优质企业上市发展提升资产质量和长期回报[2][9] 风险提示 - 美国经济政策有不确定性[8][10] - 地缘政治不稳定性大[8][10]
沪深300资金虹吸效应凸显,沪深300ETF(159919)红盘蓄势
新浪财经· 2025-06-17 10:37
流动性 - 沪深300ETF盘中成交7170 24万元 [2] - 近1年日均成交12 49亿元 排名可比基金前3 [2] - 最新融资买入额达1116 08万元 融资余额达10 56亿元 [2] 规模与份额 - 沪深300ETF近2周规模增长8 66亿元 新增规模位居可比基金前3 [2] - 近1年份额增长145 96亿份 新增份额位居可比基金前3 [2] 指数权重 - 沪深300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23 22% [2] - 贵州茅台权重4 77% 宁德时代3 25% 中国平安2 71% 招商银行2 61% 美的集团1 87% 长江电力1 66% 比亚迪1 65% 兴业银行1 53% 紫金矿业1 45% 东方财富1 39% [4] 市场表现 - 贵州茅台跌0 16% 宁德时代跌0 26% 中国平安跌0 04% 招商银行涨0 31% 美的集团涨2 43% 长江电力跌1 15% 比亚迪涨0 01% 兴业银行涨0 04% 紫金矿业跌0 21% 东方财富跌0 05% [4] 市场趋势 - 机构通过权益仓位调整捕捉收益机会 沪深300资金虹吸效应凸显 [4] - 短期市场或进入歇脚期 指数接近震荡区间上沿 强势品种性价比下降 [5] - 中期中国资产重估或仍处于进行时 [5] - 小微盘 新消费 医药等拥挤度升高后短期赔率偏低 调整后或为更好介入机会 [5] 投资渠道 - 场外投资者可通过沪深300ETF联接基金(160724)布局A股核心资产 [5]
中信建投:建筑业资产重估与景气投资并重 关注核电、新质基建、一带一路建设等优质细分领域
智通财经网· 2025-06-16 14:41
建筑板块驱动因素 - 2024年四季度以来建筑板块走势受化债政策、外部扰动、行业景气度三大因素驱动 [1] - 5月以来中美谈判取得积极进展,市场风险偏好提升,积极情绪外溢至建筑行业 [1] - 截至2025年6月10日,建筑板块PE估值10.73x(2014年以来58%分位),PB估值0.73x(2014年以来7.1%分位),PB处于历史较低水平 [1] 市场风险偏好与红利资产 - 截至6月12日AH股风险偏好处于较高水平,建筑板块低估值、低配置和红利特征有望实现"补涨"轮动 [2] - 建筑红利资产集中于八大建筑央企及高分红地方基建国企,盈利受益于自身经营和宏观改善,弹性高于传统红利资产 [2] 财政约束与区域/领域机会 - 一揽子化债政策已发行4.4万亿再融资专项债化解存量债务,但土地市场疲软导致地方财力对基建形成软约束 [3] - 需重点关注经济发达地区(支出扩张余力)和西部地区(专项债/特别国债/央企投资充足) [3] - 优质细分领域包括核电、新质基建、一带一路建设 [3] 投资建议 - 建筑央国企重估标的:中国建筑、中国中铁、中国中冶、中国交建、四川路桥、隧道股份 [4] - 一带一路出海企业:中材国际、北方国际、江河集团、上海港湾 [4] - 高景气基建领域企业:中国核建、鸿路钢构、中国能建 [4]
机构:A股3400点是一轮中长期慢牛的起点,A500ETF基金(512050)跟踪指数调样生效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6 10:17
指数调整与市场表现 - 中证A500指数上周小幅调整,A500ETF基金(512050)周跌0 11% [1] - 6月16日A股系列指数定期调整生效,涉及上证50、上证180、上证380、科创50等沪市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深证100等深市指数,以及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中证A500等跨市场指数 [1] 券商中期策略观点 - 券商机构普遍关注中国资产的估值修复,对港股下半年走势持乐观态度,尤其看好港股科技板块受益于AI产业叙事 [1] - 东兴证券《2025年A股中期投资展望》提出3400点可能是中长期慢牛起点,认为中国资产重估使A股吸引力提升,国内政策环境、利率环境及制度建设改善显著 [2] - 经济周期处于下行末期,7-8月半年报披露期及关税谈判90天节点可能触发政策发力,3季度或成行情转折点 [2] 市场风格与投资策略 - 近期市场风格轮动加剧,医药、人工智能等板块交替活跃,海外不确定性因素扰动导致博弈属性增强 [2] - 中证A500指数因其均衡宽基特性成为布局估值中枢提升的优选,部分主动权益基金已从沪深300转向中证A500指数 [2] - A500ETF基金(512050)上市后日均成交额持续同类第一,综合费率处于同类最低档,场外联接包括A类022430和C类022431 [2]
国际资金持续流入,港股成外资回流中国资产的第一站
环球网· 2025-06-14 08:44
据此,申万宏源证券认为未来港股投资不仅在恒生科技指数、不仅在重点大市值公司,而是优质公司的 系统性扩散。 此外,申万宏源证券还强调指出,在当前中美贸易冲突、美元信用下降的背景下,全球资金也将进行资 金再平衡,当前已经能够观察到资金离开美股市场,流入欧洲股市;后续伴随港股优质资产增多,外资 回流中国资产的第一站在港股。 【环球网财经综合报道】据香港万得通讯社报道,香港金管局6月13日公布,5月份外汇基金的境外资产 增加2013亿港元,至35866亿港元。货币基础为21249亿港元,包括负债证明书、政府发行的流通纸币及 硬币、银行体系结余,以及已发行外滙基金票据及债券。外汇基金对香港私营部门的债权总额为3256亿 港元。对外负债总额为310亿港元。 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日前表示,国际资金对美元美债的信心动摇,近期国际资金流入,香港变成了资 金避风港,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走低,港元会维持与美元挂钩的汇率制度,提供一个值得信任的环境, 他们想来就来,想走就走,资金自由流通。 申万宏源证券近日发布研报认为,作为中国重要的离岸金融市场,港股市场过往展现出的市场特征及投 资者对其形成的认知框架是港股与美股存在较高的相似性,即 ...
避险情绪升温,港股科技资产回调,港股科技ETF(513020)跌超2%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3 12:30
港股科技板块表现 - 地缘冲突导致市场风险偏好降低,港股科技股全线回调,康诺亚、迈富时、微创机器人等多股回调,港股科技ETF(513020)跌超2% [1] - 国内政策发力驱动基本面修复,叠加港股资金面持续改善,港股下半年或将向上,逢低可持续关注 [1] - 2025年港股科技板块盈利增长有较强确定性,恒生指数估值盈利匹配度大致处于均衡区间 [1] 港股科技板块前景 - 基于AI产业催化下港股科技板块业绩的良好预期,未来港股科技ROE有改善空间,继而带动估值抬升 [1] - 港股科技板块云集诸多稀缺优质资产,更加值得重视,相关产品可持续关注港股科技ETF(513020)投资机会 [2] - 今年以来中国资产重估叙事发酵,港股继续震荡上行,但估值仍然不算高,国际对比视角下港股估值也偏低 [2] 港股资金面情况 - 外资流出收窄+内资机构发力,中国在全球经济和资本市场中占比接近20%,但外资对中国权益资产配置比例或处明显低配水平 [1] - 过去外资持续流出港股市场,外资在港股市场占比持续下滑,但当前外资已明显低配中国权益资产,前期外资持续流出的情况边际上或将有所改善 [1] - 南向资金加速流入港股,2024年及之前散户是南下资金主力,2025Q1南下资金流入规模创新高背后主要由机构推动,未来机构端增量资金仍有望借道港股通进一步流入港股 [1] 市场环境与风险 - 短期中美贸易谈判仍有较大不确定性,或将对港股风险偏好和盈利预期形成扰动 [2] - 国内政策发力驱动基本面修复,叠加港股资金面持续改善,港股下半年或将向上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