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化

搜索文档
谁在逆风飞扬?法巴:奢侈品Q2遇冷降3% 爱马仕、潘多拉(PNDRY.US)等品牌环比有望加速
智通财经网· 2025-07-01 15:47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第二季度奢侈品行业整体表现疲软,预计有机销售额(OSG)将下滑3%,较第一季度(-1%)进一步恶化 [1] - 行业呈现显著两极分化,从开云集团预计下滑15%到Brunello Cucinelli增长10%不等 [2] - 汇率走弱削弱美中游客购买力,导致旅游相关销售疲软,2024年第二季度日元疲软曾为中国游客提供20%价格优惠,使得2025年同期同比基数严峻 [1] 区域市场动态 - 美国市场需求分化,自2025年2月以来关税忧虑持续压制消费信心,与2024年11月至2025年1月大选后的短期繁荣形成对比 [1] - 多数公司2025年上半年利润率面临同比下滑压力,部分企业通过外汇对冲缓解不利影响 [1] 重点公司表现 - 爱马仕、潘多拉、巴宝莉和Hugo Boss有望实现环比加速增长 [2] - 法巴确信评级为"跑赢大盘"(+)的巴宝莉、爱马仕、普拉达和潘多拉将展现优于同行表现 [2] - 历峰集团有机销售额预计保持稳健,但市场对其2026-2028财年每股收益(EPS)预期过高 [2] - 盟可睐在2024年第四季度和2025年第一季度表现强劲,但第二季度预计表现平淡 [2] 财务数据摘要 - 巴宝莉目标价1370欧元较现价1000欧元有37%上行空间,市值41.82亿欧元 [3] - 爱马仕目标价2880欧元较现价2264欧元有27%上行空间,市值2390.09亿欧元 [3] - LVMH目标价520欧元较现价449.8欧元有16%上行空间,市值2246.36亿欧元 [3] - 普拉达目标价65港元较现价47.8港元有36%上行空间,市值135.13亿港元 [3] - Hugo Boss现价37.4欧元较目标价32欧元有14%下行空间 [3]
逼近历史新低!美股“广度”在崩溃
华尔街见闻· 2025-07-01 15:46
标普500市场广度恶化 - 标普500创下6000点历史新高之际,市场广度接近有史以来最差纪录,仅22只成分股达到历史高点 [1] - 历史对比显示其他突破时期创新高股票数量显著更高:1991年2月51只、1998年11月66只、2007年5月82只、2013年3月97只、2024年1月67只、2020年8月54只 [1] - 当前22只股票创新高是自1990年以来第七次重大突破中参与股票数量最少的一次 [1] 市场集中度特征 - 科技股主导美股上涨,前十大公司占据标普500市值的38%和利润的30%,均创历史纪录 [4] - "Mag7"(七大科技股)对指数表现起决定性作用,罗素2000指数较历史高点下跌11%,与大盘股表现分化明显 [6] 历史数据对比 - 高盛数据显示标普500市场广度指标即将触及历史新低,反弹呈现过去几十年最集中的上涨特征 [2] - 7月历史上是标普500表现最强月份之一,过去十年平均回报率1.67%且从未录得负收益 [7] 未来市场预期 - 高盛预计标普500未来12个月上涨5%至6500点,该预期相对保守因指数过去两周已上涨近5% [7] - 高盛交易团队预测市场可能在7月17日前后见顶,但7月风险事件可能使回调时点提前 [7]
上半年网签破9万套,从政策驱动到自主调节,北京二手房进入“存量优化调整期”
北京商报· 2025-07-01 13:38
市场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北京二手房网签量达90035套,同比增长20.4%,创2022年以来三年同期新高 [1][3] - 3月单月网签19234套为年内峰值,主要受政策刺激和学区购房需求集中释放推动 [1][3] - 6月网签量16838套,环比5月上涨6.04%,同比微涨1.01%,显示市场自主调节能力增强 [4] - 2025年1—5月各月网签量较2024年同期分别高出1496、5544、4954、2215、894套 [3] 供需动态 - 市场正从政策驱动转向内生动力驱动,价格回调触发"价格回调—成交回升"自我调节机制 [1][5] - 当前挂牌房源量超16万套,月度2万套网签量是推动供需优化的关键支点 [4] - 改善型二手房因供应稀缺、需求旺盛,价格下行可能性显著减弱 [8][11] - 刚需房源占总成交量主导(近期成交占比70%),但价格波动幅度大于改善型房源 [10] 价格趋势 - 二手房市场进入"胶着博弈"阶段,小业主议价空间缩小,降价幅度多在10-20万元区间 [7] - 改善型房源价格已触底,卖家资金实力强且变现紧迫性低,价格呈现稳定态势 [11] - 朝阳区改善型房源(110—140平方米)因挂牌量少形成供需错配,成交量占比从20%提升至30% [10] 结构性特征 - 市场呈现"双轨运行"格局:刚需房源流通性强但价格敏感,改善型房源供需趋稳 [10][11] - 核心区改善型二手房凭借性价比优势(较新房价格低)逐步进入供需平衡状态 [8] - 丰台区案例显示:调价20万元的刚需房源可在1周内促成交易,溢价空间约10万元 [7]
6月百强房企销售业绩出炉
证券时报· 2025-06-30 22:06
百强房企销售业绩排名 - 保利发展、绿城中国、中海地产位居前三 [2] - 招商蛇口、越秀地产、中建壹品、中国中铁深耕一线城市,一线城市销售贡献率均在50%以上 [4] - 保利发展、中海地产、华润置地、保利置业、中建东孚等一线城市销售贡献率均超40% [4] 6月销售业绩表现 - TOP100房企实现单月销售操盘金额3389.6亿元,环比增长14.7% [2][3] - 近六成百强房企单月销售业绩环比增长,其中28家企业环比增幅大于30% [3] - 中海地产、华润置地、招商蛇口、中国金茂、越秀地产、中国铁建、绿地控股等房企表现较好 [3] 上半年累计销售情况 - 1-6月TOP100房企销售总额18364.1亿元,同比下降11.8% [3] - 销售总额超千亿元的房企有4家,较去年同期减少2家 [3] - 超百亿元的房企有46家,较去年同期增加2家 [3] 区域销售分布 - 20家代表房企47.8%销售业绩来源于二线城市 [3] - 一线城市销售业绩贡献率同比增长9个百分点至40% [3] - 30个重点城市6月新房成交规模达1034万平方米 [5] 市场趋势展望 - 7月新房成交绝对量或将延续低位波动,同比降幅可能收窄 [2][5] - 城市间、项目间分化将持续加剧,核心一二线城市热点恒热 [5] - 房地产市场仍处于波动调整过程中,下半年城市分化行情延续 [6]
上半年哪些城市值得买?
36氪· 2025-06-30 10:24
楼市整体走势 - 2025年上半年楼市呈现"止跌回稳"的弱复苏态势,新房供求环比持增,二手房增长动能明显放缓,土地市场缩量升温[1] - 城市分化显著,多数城市成交已触底,市场处于跌无可跌状态,整体回暖依赖核心一二线城市热度传导[1] -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成都、重庆、厦门8城新房、二手房及土拍表现均居前列,合肥一二手房同比涨幅前三但土拍未进前20[1] 新房市场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全国商品住宅供应量同比明显下滑,仅一线城市保持高位,整体成交同比持平[2] - 一线城市韧性较强,二线持平,三四线仍处探底阶段[2] - 重点30城中深圳、北京成交累计同比超20%,上海规模最高但受高基数影响同比未正增长[5] - 成都、杭州维持高位成交,合肥、厦门同比增幅超15%,武汉等城市降幅持续收窄[5] - 深圳以37.01%同比增幅领跑,北京21.09%,合肥17.08%紧随其后[6] 二手房市场动态 - 2025年上半年二手房增长动能放缓,因学区置业退潮及新盘分流,30城累计同比增11.9%,一线城市增幅达22%[7] - 深圳、西安同比增幅超30%,重庆、合肥复苏显著,郑州等城市仍未回正[10] - 深圳华以34.84%增幅居首,合肥23.82%,上海22.99%表现突出[11] 土地市场特征 - 2025年上半年全国300城土地成交建面2.5亿平方米同比降8%,创2010年以来新低,但溢价率同比升4.8个百分点至9.2%[12][15] - 上海(1273亿元)、北京(1101亿元)、杭州(1077亿元)包揽土地成交金额前三,合计占比达35%[15] - 杭州溢价率33%最高,成都21%,苏州20%,北京旧改地块拖累溢价率至7%[18][19] - 土地投资向高能级集中,TOP20中一线城市全入围,二三线以沿海城市为主[18] 未来市场预判 - 三季度新房供给量或再度回落,因2024年土地成交缩量导致"供应小年"[20] - 核心一二线(如京沪深杭蓉)仍是房企推盘重点,高得房率产品将维持高位去化[21] - 三季度成交绝对量预计低于二季度,但同比降幅可能收窄,城市分化加剧[21]
燃油车回暖背后 合资分化 自主走强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30 09:24
燃油车市场回暖 - 5月传统燃料乘用车国内销量85.4万辆,环比增长2.2%,同比下滑1%,降幅收窄[3] - 5月乘用车国内销量188.4万辆,环比增长5.2%,同比增长12.3%,零售193.2万辆,同比增长13.3%[4] - 燃油车促销力度稳定在22.5%,较上月增加0.3个百分点,已连续10个月稳定在22%左右[5][6] 合资车企表现 - 5月主流合资品牌零售47万辆,同比下降5%,环比增长7%[8] - 德系品牌零售份额15.3%,同比下降3.3个百分点;日系品牌12.6%,同比下降2.2个百分点;美系品牌5.2%,同比下降1.5个百分点[8] - 一汽-大众5月销售11.0万辆,环比增长12.49%,同比增长6.44%;上汽大众销售8.87万辆,环比增长7.51%[8] - 广汽本田销售1.34万辆,同比下滑58%;东风本田销售2.42万辆,同比下降26.72%[8] 自主品牌崛起 - 5月中国品牌乘用车销售162.2万辆,环比增长3.3%,同比增长22.6%,占乘用车总销量69%[10] - 自主品牌新能源渗透率74.6%,合资品牌仅6.4%[10] - 比亚迪新能源5月销量37.69万辆,同比增长14.1%;吉利新能源销量13.80万辆,同比增长135.2%[10] - 吉利"中国星"系列5月销量超8.6万辆,星越L以1.70万辆拿下国产燃油SUV销冠[12] 油电并举战略 - 奥迪撤回2033年全面电动化目标,不再设定明确终止时间表[13] - 沃尔沃将目标调整为"90%-100%销量为电动或插电混动"[13] - 5月新能源汽车销量130.7万辆,同比增长36.9%,占新车总销量44%[16] - 预计2027-2028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将达70%-80%[16] 混动车型增长 - 5月插混车型销量30万辆,同比增长32%;增程式汽车销量12万辆,同比增长52%[17] - 纯电动汽车销量61万辆,同比增长24%,增速低于插混和增程式[17]
北京楼市成交上涨 “好房子”促市场分化
证券时报· 2025-06-30 01:59
北京新房市场表现 - 北京昌平区某新房项目工作日日均销售7-8套 周末单日来访量超100组 该项目4月开盘后5月成为北京网签销冠 均价5.5万-6.1万元/平方米 总价400万-1500万元 客群以海淀、朝阳区改善型为主 [1] - 北京新房市场区域分化显著 海淀区项目热度高去化快 房山区部分项目为控制成本仅周末开放售楼处 [1] - 2023年上半年北京新建商品住宅成交18085套 同比上涨20.7% 套均总价780万元 较2022年同期明显上涨 [2][3] 新房市场结构性特征 - 上半年新房成交前五项目中海淀区占4席 单价均超10万元/平方米 核心区库存紧张 海淀区半年供应4000套仍供不应求 [3] - 远郊区域如房山、密云库存高企 去化周期达28.5个月 部分项目通过降价促销 [3] - 低密洋房等符合"好房子"标准的产品受追捧 得房率和户型设计成为关键卖点 [1][3] 二手房市场动态 - 2023年上半年北京二手房住宅网签86964套 6月单月网签13529套 同比涨幅17.7% [2][3] - 核心城区30年以上楼龄房源因学区属性成交活跃 海淀、西城小户型价格坚挺 房山、通州等区域挂牌价明显下跌 [4] - 当前二手房市场呈现"以价换量"特征 中介反馈降价是促成交易的主要手段 [5] 市场趋势展望 - 分析师预计下半年可能出台信贷放松、购房补贴等政策 或将刺激需求回升 [5] - 新房市场企稳后可能出现阶段性成交高峰 整体呈现稳中有进态势 [5] - 高端项目持续拉动市场 核心区与远郊价格分化格局将延续 [3][4]
住建部已查清全国房子数量,过剩问题有多严重?楼市或迎新变局
搜狐财经· 2025-06-28 08:14
中国房屋建筑总量与分布 - 全国共有6亿栋建筑 平均每栋居住2 3人 建筑密度全球罕见 [2] - 建筑类型涵盖城乡商品房 保障房 农民自建房及非住宅类(写字楼 商场等) [2] - 城镇化率50%背景下 估算城镇建筑存量达3 58亿栋 [4] 城市住房供需矛盾 - 一线城市房价居高不下 显示总量充足但区域分布不均 [6] - 理论测算3 58亿栋建筑可容纳35 8亿人 但实际存在结构性短缺 [6] - 参照东京案例 人口持续流入导致房价逆势上涨 5月均价达9396万日元(约685万人民币) 同比涨幅超25% [9][10] 房地产行业未来趋势 - 经济学家预测仅20%城市 房企 楼盘具备投资价值 其余将回归居住属性 [8] - 短期三四线城市面临房价下跌 开发商收缩 人口外流压力 [12] - 中长期行业将转向土地财政改革 严格房贷风控 住房服务转型 [12] 不同群体的应对策略 - 刚需购房者应优先选择核心区配套完善的楼盘 [14] - 投资者需退出劣质资产 转向租赁市场机会 [15] - 三四线城郊房产建议止损 核心区资产可转出租缓解压力 [16] 行业属性转变结论 - 80%住宅将丧失投资属性 炒作囤房模式终结 [18] - 购房决策应基于实际居住需求而非投机预期 [18]
35只清盘、146只成立 发起式基金成长之“怪”现状
经济观察报· 2025-06-27 18:30
发起式基金市场现状 - 今年以来全市场清盘125只基金中35只为发起式基金,其中6只清算时规模不足千万元 [1][5] - 发起式基金市场呈现发行与清盘并存的强烈反差 [2][3] - 新成立发起式基金146只,发行总规模324.81亿元,占同期公募基金发行总规模6.45%,较去年同期5.34%有所提升 [10] 发起式基金运作机制 - 成立时需管理人自有资金认购不少于1000万元并持有满三年 [6] - 成立满三年时规模低于2亿元将自动终止合同且无法延续 [6][7] - 不受普通基金募集金额不少于2亿元、持有人不少于200人等限制 [10] 清盘原因分析 - 6只发起式基金清算时规模不足千万元 [1][5] - 产品同质化严重导致难以脱颖而出 [9] - 渠道推广乏力或市场关注度不足导致规模长期低迷 [8] - 定期开放产品流动性限制加剧规模增长难度 [8] - 较小管理规模面临较高运营成本侵蚀收益 [8] 发行热度持续原因 - 基金公司利用发起式基金灵活布局市场热点 [10] - 可快速推出新产品抢占细分赛道先发优势 [10] - 管理人与投资者利益一致增强投资者信心 [11] - 华泰柏瑞基金、华富基金等借机推出医药医疗主题发起式基金 [10] 行业竞争格局 - 基金数量接近13000只导致同质化严重 [17] - 发起式基金因规模小、业绩波动大被渠道忽视 [17] - 普通公募基金连续60日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可上报解决方案,发起式基金低于2亿元直接终止 [17]
中产滑落,奢侈品在中国卖不动了?
36氪· 2025-06-27 17:26
奢侈品市场现状 - 北京SKP客流量较三年前减少三分之二,2024年底出现断崖式下滑 [1] - 爱马仕2025年Q1营收41.3亿欧元(同比+7%),低于预期的41.6亿欧元 [2] - LVMH集团2025年Q1总营收203亿欧元(同比-3%),几乎所有业务部门下滑 [3] - 开云集团2025年Q1总营收38.83亿欧元(同比-14%),亚太市场营收同比-25% [3] 区域表现分化 - 日本市场增长17%,除日本外亚太地区仅增长1% [3] - 中国消费者更倾向在汇率税率更低的境外购买奢侈品,导致本土消费外溢 [6] - 顶奢品牌在中国扩张战略趋缓,部分品牌关闭北京/上海/成都/太原门店 [6] 消费行为变化 - 65.95%有购买习惯的消费者近一年频次降低,81.25%因性价比观念转变 [6] - 中产阶级顾客最先流失,转向购买保值经典款或只看不买 [4] - 15.63%消费者反映品牌价格上涨过快超过心理预期 [6] 竞争格局演变 - 老铺黄金因保值功能吸引客流,LVMH承认中国本土珠宝品牌需求激增 [8][9] - Coach母公司泰佩思琦Q1销售额15.84亿美元(同比+7%),净利润2.033亿美元(同比+45%) [10] - 轻奢品牌通过性价比和年轻化设计(如入驻抖音/得物)承接中产分流 [10] 品牌战略调整 - LVMH坚持每年提价2%-3%,爱马仕年初宣布全线产品涨价6%-12% [8] - Gucci与哆啦A梦/迪士尼联名,LVMH推出美妆线La Beaut Louis Vuitton [11] - 开云集团加码美妆市场,发布Balenciaga和Alexander McQueen新品 [11] - 贝恩预测2030年千禧一代将贡献超50%奢侈品购买力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