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扩大内需
icon
搜索文档
月度中国宏观洞察:四中全会指明“十五五”方向,中美贸易关系再次缓和-20251030
浦银国际· 2025-10-30 18:19
浦银国际研究 宏观洞察 | 宏观经济 月度中国宏观洞察:四中全会指明"十 五五"方向,中美贸易关系再次缓和 汇率展望:我们维持今年年内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或在 7.1-7.2 的区间内 波动,年底点位或更接近 7.2 的基本判断。 投资风险:关税战再升级,中美关系恶化从贸易扩散到其他领域;地缘 政治风险;房地产行业迟迟不能企稳;政策推出和成效不及预期;通胀 恢复慢于预期。 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十五五"规划中科技创新和扩大内需是两大关键。 四中全会公报的诸多措辞意味着中央对经济增速仍有相当要求。我们预 计 2026-2030 年的实际经济增速目标或在 4.5%-5.0%的区间内,明年经 济增速目标或仍设在 5%左右。正如我们 9 月洞察报告所预期的,而后 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 议》(简称《建议》)则更多体现了经济再平衡。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在 于提升供给质量和扩大需求。从供给端来看,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 高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是三大重点所在,其中科技 创新是重中之重。从需求端来看,重点放在扩大内需和改善民生上。"投 资于人"等提法意味着政策重点或从重供给侧,往 ...
“十五五”规划学习体会:“十五五”规划建议的10个关键细节
开源证券· 2025-10-30 14:11
经济增长目标与路径 - “十五五”期间隐含经济增长目标设定在5%左右[7] - 为实现203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2025-2035年需人均GNI增速超过6.3%,实际GDP增速需超过4.6%[7][22] - 学术研究测算“十五五”期间潜在经济增速约在4.8%-5.0%之间[7][22]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将采取超常规措施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点领域包括集成电路、工业母机等[8][36] - 传统产业优化升级预计将新增10万亿元市场空间[8][31] - 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如量子科技、低空经济)未来10年新增规模相当于再造一个中国高技术产业[32][35] - 绿色低碳产业规模目前约11万亿元,未来5年有翻一番的增长空间[38] 内需提振与消费结构 - 截至2023年居民消费率约为39.6%,较发达国家有15-20个百分点的提升空间[9][41] - 服务消费占居民消费支出比重为46.1%,较发达经济体有10%-20个点的提升空间[9][46] - 新型城镇化建设预计将改造地下管网超过70万公里,新增投资需求超过5万亿元[57] 财政与改革 - 通过盘活存量资产拓展政策空间,国有资源使用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逐渐提升[68][69] - 财税改革重点包括完善地方税体系及推进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67] 国家安全与对外开放 - 安全战略地位提升,新增“国防实力”作为2035年发展目标[71] - 对外开放更注重制度型开放和自主开放,战略任务顺序大幅提前[62][77]
东兴证券:食饮消费有望跟随消费总量扩容而获得增量机会 建议关注估值修复和产业成长机会
智通财经· 2025-10-30 11:59
东兴证券发布研报称,"十五五"建议提出要创造新需求,促进消费和投资、供给和需求良性互动,增强 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等内容。该行预期食品饮料消费在"十五五"期间会随着消费整体复苏中获 得增量机会,能够抓住新渠道、抓住消费趋势的企业会成为行业的领导者,建议关注经济动能转型下食 品饮料消费变化带来的估值修复和产业成长机会。 在《建议》中重点明确和部署了提振消费的方向,《建议》指出"要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统筹 促就业、增收入、稳预期,合理提高公共服务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扩大优质消费 品和服务供给。加大直达消费者的普惠政策力度,增加政府资金用于民生保障支出。完善促进消费制度 机制,清理汽车、住房等消费不合理限制性措施,建立健全适应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的管理办法, 落实带薪错峰休假"等。在具体的提振消费的政策方向上,该行认为《建议》从根本的稳定消费预期、 增加消费能力政策方向入手,对未来消费将有积极的作用,预期未来在养老、医疗等民生保障方向上将 有更为明确和全面的政策出台。 食品饮料消费有望跟随消费总量扩容而获得增量机会 在"十五五"规划建议的指引下,需求侧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整体得到提升,食 ...
重磅部署!未来五年这么干→
金融时报· 2025-10-30 11:54
未来五年发展目标 - 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 全要素生产率稳步提升 经济增长潜力得到充分释放 [2] - 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 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 [2] - 居民消费率明显提高 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主动力作用持续增强 [2] - 提出七大目标 包括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等 [2] 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 - 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坚持智能化 绿色化 融合化方向 [4] - 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 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4] - 先进制造 高端装备 智能机器人 新材料 储能与电网改造 轨道交通等行业将成为支撑力量 [4] 科技自立自强 - 统筹教育强国 科技强国 人才强国建设 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6] - 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突破从0到1的关键环节 [6] -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健全政产学研金协同机制 [6] - 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 建设开放共享安全的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 [7] - 加快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创新 全面实施人工智能+行动 [7] 扩大内需战略 - 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 促进消费和投资 供给和需求良性互动 [8] - 让居民能消费的关键在于增加可支配收入 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 [8] - 让居民敢消费需稳定未来预期 降低预防性储蓄需求 [8] - 激活投资引擎 优化政府投资结构 聚焦战略引导和弥补公共服务短板 [8] - 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完善产权保护制度 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8] 制度型开放 - 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 维护多边贸易体制 拓展国际循环 [9] - 货物贸易优化升级 重点拓展中间品贸易和绿色贸易 [9] - 服务贸易推动向更高水平发展 数字贸易有序扩大数字领域开放 [9] - 塑造吸引外资新优势 落实准入又准营 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 [9] 就业与房地产 -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突出就业目标向提质与扩容并重转变 [11] - 截至2024年灵活就业人员已超过2.4亿人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占职工总数的21% [11] - 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完善商品房开发 融资 销售等基础制度 [12] - 优化保障性住房供给 因城施策增加改善性住房供给 建设好房子 [12]
屈宏斌:如何迈向中等发达国家
第一财经· 2025-10-30 11:05
这条路绝非坦途,但战略方向无比清晰:对内"放水养鱼"激活消费巨浪,对外"点满科技"冲击产业巅 峰。 二十届四中全会再次明确了2035年"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细品之下,可谓"字越 少,事越大"。 增长双引擎:一边"放水养鱼",一边"攀登科技树" 对于发展目标,旧有的"基建+房地产+金融"三板斧显然不够。未来有两个核心动作:"扩大内需" 和 "壮 大新动能"。 1.扩大内需:关键是让年轻人敢花钱 "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的提法非常微妙。它意味着,我们既要能造得出东西,也要有人买得起东西。否 则就是"高端产能,低端循环"。 于是,一个可行又有效的建议浮出水面:通过发行特别国债,将农村老人基础养老金从每月不到200 元,用三年时间提升至1000元。这一招,堪称"一石三鸟": 对老人:是实实在在的尊严和生活改善。 目标解读:从"匈牙利守门员"到"斯洛文尼亚梦幻区" 一个灵魂拷问:什么叫"中等发达国家"?联合国、世行和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这三大国际权威, 自己都吵吵嚷嚷没个标准答案,搞得像一场没有统一评分标准的选美。 幸好,我们有自己的"参考答案"。外交部官网的"国家概况"栏目,直接给西班牙、希腊 ...
擘画新蓝图 开启新征程 “十五五”规划建议系统部署未来五年高质量发展路径
金融时报· 2025-10-30 08:44
发展定位与目标 - 明确“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方针和主要目标,发展逻辑从“应对不确定”转向“塑造新确定”[1] - 提出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全要素生产率稳步提升、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等重要目标[2] - 未来五年将淡化经济增速目标,着重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增强宏观政策灵活性[3] 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 - 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4] - 实体经济将在制造业升级、基础设施智能化、能源体系重构中发挥主导作用[4] - 先进制造、高端装备、智能机器人、新材料、储能与电网改造、轨道交通等行业将成为支撑力量[4] 科技创新与自立自强 - 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5] - 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集成创新以形成体系化竞争优势[6] - 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全面实施“人工智能+”行动[6] 内需市场与投资 - 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促进消费和投资、供给和需求良性互动,建设强大国内市场[7] - 让居民“能消费”关键在于增加可支配收入和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让居民“敢消费”需稳定未来预期[7] - 激活投资引擎需优化政府投资结构,聚焦民生和前沿科技领域,并激发民间投资活力[7] 制度型开放与贸易 - 明确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拓展国际循环[8] - 对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进行精细部署,货物贸易重点拓展中间品贸易和绿色贸易[8] - 塑造吸引外资新优势,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为外资企业提供全面国民待遇和公平竞争环境[8]
经济观察|“十五五”规划建议清晰勾勒“确定的中国”
中国新闻网· 2025-10-30 08:29
经济增长的确定性 - 预计2025年底中国经济总量达到140万亿元人民币左右 [2] - 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动量子科技、生物制造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2] - 促进形成更多由内需主导、消费拉动、内生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 [2] 发展提质的确定性 - 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纵深推进 [3] - 高质量充分就业取得新进展,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 [3] - 扩大内需、科技创新、绿色转型等宏观目标最终落在增强民众幸福感、获得感上 [4] 扩大开放的确定性 - 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与世界各国共享机遇、共同发展 [5] - 中国超大的商品、服务等市场持续向世界开放,促进跨境经贸合作 [5] - 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拓展双向投资合作空间,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5] 深化改革的确定性 - 明确提出“十五五”时期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 [7] - 部署统一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 [7] - 加快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持续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7]
扩大内需,应聚焦科技、服务与区域三重突破丨孙立坚专栏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30 07:20
孙立坚(复旦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近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发 布,为未来5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 在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的背景下,《建议》将"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置于核心位置, 明确"强大国内市场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依托"。本文将结合《建议》要点,重点探讨"十五五"时期扩 大内需的有效方法:以科技创新驱动供给升级,以服务业升级激活消费潜能,以区域协同优化资源配 置。 科技创新驱动供给升级 围绕"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建议》提出,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科技创新和 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创新驱动作用明显增强。 笔者认为,上述目标与扩大内需的政策逻辑高度契合,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条传导路径。 一是以科技驱动供给能力升级,有助于带动新型消费与投资需求扩大。AI、6G、量子科技、生物医药 等新技术的产业化会催生新产品与服务,形成"科技—产业—消费"链条,既能扩大有效投资(先进制 造、数字基础设施、绿色能源投资),也将创造新型消费场景(智能终端、数字内容、智慧医疗等)。 二是数据要素市场化将释放新型服务业与平台经济更多需 ...
扩大内需,应聚焦科技、服务与区域三重突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30 06:52
近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发 布,为未来5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 在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的背景下,《建议》将"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置于核心位置, 明确"强大国内市场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依托"。本文将结合《建议》要点,重点探讨"十五五"时期扩 大内需的有效方法:以科技创新驱动供给升级,以服务业升级激活消费潜能,以区域协同优化资源配 置。 孙立坚(复旦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围绕"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建议》提出,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科技创新和 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创新驱动作用明显增强。 笔者认为,上述目标与扩大内需的政策逻辑高度契合,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条传导路径。 一是以科技驱动供给能力升级,有助于带动新型消费与投资需求扩大。AI、6G、量子科技、生物医药 等新技术的产业化会催生新产品与服务,形成"科技—产业—消费"链条,既能扩大有效投资(先进制 造、数字基础设施、绿色能源投资),也将创造新型消费场景(智能终端、数字内容、智慧医疗等)。 二是数据要素市场化将释放新型服务业与平台经济更多需求。数据确权、流通与收 ...
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新视窗)
人民日报· 2025-10-30 06:41
湖北黄冈市罗田县三里畈镇錾字石村甜柿挂满枝头,游客 纷纷前来拍照打卡游玩。 王 江摄 江苏宿迁市泗洪县足球代表队和湖滨新区足球代表队队员 在泗洪县体育场角逐。 许昌亮摄 江西萍乡市安源区五陂镇花溪·木里咖啡馆咖香浓郁,吸 引许多年轻人体验"村咖"新业态,带火当地文旅产业。 杨 勤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强国内大循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妥善 防范化解风险,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韧性。"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 紧密结合,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促进消费和投资、供给和需求良性互动,增强 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 在河南洛阳的洛邑古城,随着夜幕降临,灯光渐亮,一场"仙女散花"的表演即将亮相,游客们纷纷拿起 手机拍照。 随着编钟声悠扬响起,身着霓裳的演员踏着节奏,脚踩夜色缓缓升空,衣袂翩跹、动作优美。演员在空 中轻盈地旋转、腾跃,每一个动作都精准把控着力度与美感。拂袖间,花瓣如雪花般纷纷扬扬飘落。古 建飞檐与漫天花雨相映成趣。 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近年来,洛阳不断推出消费新业态,打造消费新场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