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

搜索文档
荆门化工循环产业园:“链”聚新势能 “质”创新未来
中国化工报· 2025-07-07 14:34
产业升级与转型 - 荆门石化年产60万吨环烷基特种油高压加氢项目首吊到位,标志着"油转特"项目进入新阶段,推动石油化工产业链高端化发展 [1] - 园区聚焦六大产业(石油化工、碳一化工、锂电池材料、生物医药、光固化剂、防水材料),通过链式整合和技术创新实现产业能级跃升 [1] - 采取"一企一策"盘活机制,累计让6家僵尸企业焕发新生,腾挪出数百亩低效用地,为优质项目开辟空间 [2] 产业链整合与集群发展 - 以荆门石化为龙头,引进28家下游企业(如玲珑轮胎、巨邦石化),构建从基础原料到高端新材料的完整生态 [2] - 以盈德气体煤制氢工业气体岛为核心,串联"气头—化工—新材料"碳一产业链,形成资源高效流转的闭环 [3] - 锂电池材料产业链实现全生命周期循环,涵盖上游锂盐(金泉新材料)、中游三元前驱体(格林美)、电解液(新宙邦)、下游电池生产(亿纬锂能)及回收(美华),预计总产值达200亿元 [3] - 园区内18家上市公司与90%中小企业实现上下游协同,年产值阶梯式增长 [3] 精准服务与价值链提升 - 构建"分企施策"服务机制,解决企业用工短缺、融资困难等问题,搭建产业链对接会等资源互通平台 [4] - 支持光固化产业链龙头企业固润科技投资15亿元扩建项目,预计新增35亿元产值,打造国内光固化材料重要生产基地 [4] - 防水材料产业链引进东方雨虹、科顺防水两家龙头,形成高端防水卷材和新型涂料特色产业链,预计年总产值突破20亿元 [5] 人才驱动与创新体系 - 建设化工安全技能培训基地和化工产业人才联盟,整合高校(如武汉工程大学)与龙头企业(亨迪药业、润都制药)资源,形成"产学研用"协同体系 [6] - 生物医药产业链覆盖解热镇痛药、抗肿瘤药等六大品类324个品种,研发生产全链条体系完善 [6]
赴港IPO,潮汕女首富的“去代工化”突围战
搜狐财经· 2025-07-07 09:40
公司发展历程 - 立讯精密创始人王来春从富士康流水线员工成长为潮汕女首富,身家615亿[5] - 1999年收购立讯有限公司开始创业,坚持自建实验室攻克精密连接器技术[7] - 2010年登陆A股,当年富士康营收占比45.38%,开始布局"去单一化"[7] - 2011年5.8亿收购昆山联滔打入苹果供应链,2016年收购美特科技切入声学模组领域[7] - 2024年消费电子业务营收2240亿,新业务占比提升至15%[7]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2687.95亿元,同比增长15.91%[1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3.66亿元,同比增长22.03%[10] - 扣非净利润116.94亿元,同比增长14.81%[10] - 总资产2238.28亿元,同比增长38.17%[10] - 2024年毛利率10.41%,较2023年下滑1.17个百分点[9] 港股上市战略 - 计划融资超10亿美元用于印度AirPods生产线建设[8] - 港股国际化融资能力可对冲汇率风险,外销收入占比87.6%[8] - 港股灵活股权激励工具有助于吸引全球高端人才,海外研发团队已超2000人[8][9] - 港股市场对全球化制造业企业更具包容性,估值修复空间可观[9] 业务布局 - 汽车电子业务营收占比5.12%,同比增长43%,计划通过收购德国企业提升技术[11] - 通信设备业务占比6.83%,研发费用135亿元中30%投向通信领域[12] - 第一大客户收入占比70.74%,计划2025年将20%产能转移至境外[12] - 国内深化与华为、小米合作,2024年内销收入同比增长18%[12] 行业地位 - 被称为"果链一哥",与蓝思科技、歌尔并称"果链三巨头"[8] - 2025年动态市盈率约18倍,低于海外科技制造企业[9] - 正在从代工向智造转型,代表中国制造业向"全球链主"跃迁[12][13]
阿玛尼营业利润暴跌69%;郑志刚退出新世界|二姨看时尚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7 08:57
美妆行业动态 - 悦诗风吟关停天猫海外旗舰店 仅保留中国本土生产商品销售 该店曾拥有35.5万粉丝 母公司爱茉莉太平洋2025年一季度销售额同比增长15.7%至1.16万亿韩元 [3] - 欧莱雅以约10亿美元收购护发品牌Color Wow 该品牌2024年销售额超3亿美元 明星产品"梦幻发胶"每4.4秒售一瓶 [7][10] - Kate Moss创立的美妆品牌Cosmoss进入清算程序 欠债400万美元 单品售价媲美La Mer(面霜95英镑 香水155英镑)但销量惨淡 [1][14] 时尚品牌资本运作 - 宝尊电商完成对Sweaty Betty中国业务的收购 该品牌曾与Lululemon齐名 单品定价750至1180元 2023年全球营收下滑3.6% [4] - 斯凯奇以超90亿美元被3G资本收购 2024年收入增速放缓至5% 中国市场贡献超20%营收 [6][9] - Roberto Cavalli确认评估"战略合作伙伴" 2023年销售额1.2亿欧元 潜在买家包括Frasers Group 迅销集团等 [11] 奢侈品与快时尚困境 - Armani 2024年营业利润暴跌69%至6700万欧元 亚太区收入占比从21%降至19% 销售额23亿欧元(同比-6%) [8] - H&M创始人家族增持4275万股 持股比例升至64% 2024年净利润暴跌68%至12.89亿瑞典克朗 [5] - 法国快时尚品牌Comptoir des Cotonniers和Princesse tam tam申请破产 法国中档成衣市场2024年销售额同比下降12% [12][13] 人事变动 - 郑志刚辞任新世界发展非执行董事 掌舵期间集团市值蒸发逾720亿港元 2024年首亏20亿港元 [2][7]
500亿!上海设立产业转型升级二期基金
搜狐财经· 2025-07-07 08:52
国资并购基金矩阵 - 上海市将建立国资并购基金矩阵并设立总规模500亿元产业转型升级二期基金 [1] - 基金重点投资战略性项目和产业链关键环节包括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高端制造等领域 [1] - 基金采用"长期资本+并购整合+资源协同"的创新运作机制 [1] 重点应用场景 - 发布AI大模型、具身智能、自动驾驶、低空经济等重点应用场景 [2] - 为获奖企业提供高校实验室、低成本办公场地 [2] - 优质垂类大模型项目纳入全市公共算力调度体系并对模型推理算力项目实施补贴 [2] 政策资源高效对接 - 升级"投资上海"平台功能建立一站式招商服务信息门户 [5] - 优化产业空间布局鼓励各区围绕主导产业招商 [6] - 用好1000亿元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加大对重点产业投资 [6] 项目落地个性化支持 - 支持海内外重大科技成果在沪落地提供场地设备等保障 [7] - 对集成电路、大飞机等重点产业链实施联合体支持政策 [7] - 支持产业链上下游重点领域和核心环节项目打包落地 [7] 项目推进全方位服务 - 推进"上海企业登记在线"数智化升级提高申报效率 [8] - 鼓励产业项目规划土地弹性利用推广应用产业用地融合管理政策 [8] - 为重点招商项目匹配服务专员建立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 [8] 市场化招商氛围 - 支持举办国际影响力大的招商引资推介活动 [9] - 加大与全球招商合作伙伴合作力度对成效显著者授予称号 [9] - 强化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要求营造公平竞争环境 [9]
小红书否认被阿里巴巴收购 估值1863亿一年多增超50%
长江商报· 2025-07-07 06:49
收购传闻与业务合作 - 小红书否认阿里巴巴收购传闻,称其为谣言 [1][2] - 公司与阿里巴巴合作紧密,阿里曾领投D轮融资(超3亿美元)和战略融资(5亿美元) [3] - 淘宝天猫与小红书打通从种草到购买的全链路,种草笔记可直接跳转至淘宝App [1][3] 估值与融资历史 - 小红书当前估值达26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863亿元),较2023年底增长超50%,超过2021年历史峰值(200亿美元) [1][3] - 2018年D轮融资后估值30亿美元,2021年战略融资后估值200亿美元 [3] 上市动态与市场表现 - 公司多次传出IPO消息,2018年曾计划2-3年内上市但因外部因素搁置 [5] - 2021年聘请前花旗高管任CFO,被视为筹备上市信号 [5] - 2025年因洽租香港办公室再度引发赴港IPO传闻,但公司回应暂无明确计划 [7][8] 财务与用户数据 - 2023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5%至37亿美元,净利润5亿美元,实现扭亏为盈 [8] - 2023年月活跃用户达3.12亿,较2022年增长20% [8] - 2024年一季度净利润2亿美元(上年同期4000万美元),营收超10亿美元(上年同期6亿美元) [8] - 2024年电商GMV突破4000亿元,同期抖音电商、快手电商规模分别为3.5万亿元、1.39万亿元 [8] 国际化与产品更新 - 2025年初TikTok美国用户涌入推动海外日活峰值达130万,全球DAU突破610万 [9] - 公司测试长文功能,支持千字以上内容、图文混排及一键排版 [9]
A股公司“竞逐”拟IPO资产
快讯· 2025-07-07 06:39
智通财经7月7日电,据统计,2025年至今,A股公司宣布并购拟IPO企业的案例已达23个,并呈加速趋 势。自2024年9月24日"并购六条"发布至今,有40家A股公司披露相关事项(包含已终止)。其中,31 家系围绕主业(同业或上下游产业链)展开整合;9家属于跨界并购。 A股公司"竞逐"拟IPO资产 ...
国内AI和AI应用的真问题
虎嗅· 2025-07-06 19:50
国内外AI生态差异 - 海外AI生态已形成正反馈链条:英伟达提供GPU、模型公司提供基础设施、应用公司提供AI融合SaaS、B端公司获得效率提升[4] - 国内AI生态断链明显:算力、模型和最终用户未形成闭环,各环节孤立发展[1][2] - 电商生态可作为对比参照:云服务、平台、供货方和消费者形成完整商业闭环[3] 国内AI应用困境 - 必须跳过SaaS阶段直接进行端到端业务整合,面临更高复杂度挑战[8][16] - 国内缺乏成熟SaaS市场,经典SaaS模式已被判定无法存活[12][13] - 大模型技术削弱SaaS议价权,企业更倾向自研而非采购标准化SaaS[14] 端到端整合特征 - Antropic的Project Vend案例展示AI全流程经营模式,自动化程度远超传统电商[19][22][25] - 价值创造主体向硅基迁移,需实现业务与AI的无缝融合[28][34] - 李宁数智化案例显示系统复杂度远超传统SaaS,需整合业务知识与AI技术[36][38] 实施挑战 - 改善现有业务需构建比Glean(估值70亿美元)更复杂的产品体系[32] - 复杂度来自业务内生和向后兼容,削减难度大[40][42] - 操盘者需兼具架构设计、业务理解和AI技术的综合能力[46][47] 行业影响 - 中美AI长期竞争核心在于生态良性程度而非短期技术突破[52] - 缺乏应用生态将导致AI发展不可持续,重复过去十年教训[51] - 《无人公司》揭示的高复杂度场景整合是未来主要发展方向[17][29]
强强联合拓宽业务链 友传咨询与壹诺集团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财经网· 2025-07-06 19:36
战略合作签约 - 友传咨询与壹诺集团举行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由双方代表姚帆和魏清芳签署 [1] - 合作基于互信,双方将提供优势资源在资本市场多个维度展开业务合作 [3] - 合作内容包括财经公关、战略并购、超大法税争议及善家传承等专业服务领域 [3] 合作双方背景 - 壹诺集团是百亿实控人的世界级专业赋能伙伴,10年陪伴100家企业破百亿,100位企业家成为慈善家,100位优秀接班人 [3] - 友传咨询为A股、港股、美股上市及拟上市企业提供全周期资本服务解决方案,覆盖300+财经媒体和1000+机构资源 [3] - 友传咨询核心团队拥有十年以上行业经验,服务过生物医药、高端制造、新能源、TMT等行业逾千家企业 [3] 合作展望 - 双方将立足良好合作基础,持续深化并购重组等领域合作,拓展不同业务领域合作机遇 [4] - 合作将推动友传咨询在财经公关专业服务领域的纵深发展,利用壹诺集团在战略并购及超大法税争议领域的专业积淀 [4] - 通过资源整合与优势互补,预计将产生"1+1>2"的协同效应,实现互利共赢 [4]
并购整合为半导体发展的必然趋势 业内建议各方在估值上让步等以促进交易
证券时报网· 2025-07-06 15:12
半导体行业并购整合现状 - 2025第九届集微半导体大会在上海举行,主题为"半导体行业并购整合",多位业内人士分享观点 [1] - 中国半导体产业尚未迎来大规模并购整合潮,A股公司并购半导体资产案例增多但终止案例也不少 [1] - 行业面临政策环境变化,包括新"国九条""科创板八条""并购六条"等政策发布 [1] 并购实践与挑战 - 晶丰明源通过并购获得手机充电技术和高速云计算技术,进入三星、英伟达、AMD等公司供应链 [2] - 晶丰明源收购凌鸥创芯后其营收和利润大幅提升,收购四川易冲科技基于进入手机和汽车市场需求 [2] - 小米产投对接几十个并购标的成功率仅5%-10%,主要挑战在于一二级市场估值严重倒挂,部分模拟芯片标的一二级估值倒挂几倍 [3] 并购战略与行业逻辑 - 并购需要战略和执行精心安排,双方需明确并购目的,被并购方若仅为回购股权则难以达成一致 [3] - 并购是行业发展的必然需求,可提升行业效率和竞争力,中国半导体正处于国产替代关键时期 [4] - 企业价值需通过客户认可和资本逻辑匹配,监管机构对资本估值包容性为平衡行业需求和资本市场期望 [5] 估值与市场定价问题 - 市场定价波动导致买卖双方预期失衡,2019年后半导体行业进入"资本定价"阶段,估值和人员薪酬快速攀升 [5] - 呼吁行业理性看待资产减值和筛选标的,需通过资本市场活跃和行业自发性整合消化估值"泡沫" [6] 产业整合趋势与建议 - 并购整合是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必然趋势,可快速获取先进技术推动产业升级,尤其在外部环境严峻背景下 [6] -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供应链图谱完整但细分赛道实力不强,存在重复建设问题,需通过整合重组提升竞争力 [6] - 建议创始人和投资人在估值问题上让步,国资在减值问题上更灵活以促进并购落地 [6] - 并购不仅是资本操作更是产业融合挑战,需解决技术整合、管理融合等多方面问题 [7]
国产面板何以拿下全球七成江山?
新浪财经· 2025-07-06 14:12
中国显示面板产业全球地位 - 2024年中国企业掌控全球65%偏光片产能,预计2027年突破80% [1] - 2025年中国显示面板产量将占全球70%市场份额 [1] - 2024年中国大陆系面板厂在手机面板市场占有率达68.8%,2025年有望突破70% [2] - 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大尺寸液晶电视面板出货量达6300万片,京东方占25.9%份额,华星光电和惠科分别占20.2%和14.4% [2] - 2024年中国显示面板产业市场规模达1.3万亿元,占全球半壁江山 [3] 技术路线与市场份额 - 液晶显示器2024年市场占比56.25%,有机发光二极管占比14.51% [3] - 中国企业在TV面板市场份额2024年达64%,预计2025年提升至69% [6] - 2024年AMOLED智能手机面板出货量同比增长27%,2025年预计增长5.2% [6] - 15条AMOLED产线正挑战韩国霸主地位,柔性屏与MiniLED技术掀起新一轮显示革命 [3] 企业表现与产能扩张 - 京东方2025年预计智能手机面板出货量达6.10亿片 [2] - 华星光电2025年出货量预计小幅增加至1.92亿台 [2] - 天马2024年出货量达1.88亿台,2025年保持稳定 [2] - 恒美光电(二期)项目达产后可新增年产能1.2亿平方米,年产值超60亿元 [4] - 京东方A 2024年营业收入1983.81亿元,同比增长13.66% [7] 新兴应用领域增长 - 2024年全球汽车显示屏面板市场出货量达2.32亿片,同比增长6.3% [8] - 京东方以17.6%市场份额居汽车显示屏榜首,出货量4090万片 [9] - 天马以3690万片出货量位居第二,份额15.9%,增速25% [10] - 2024年全球LCD电竞显示器面板出货量达3242万片,同比增长12% [10] - 2025年中国电竞显示器市场增幅预计达12.4%,渗透率突破62% [12] 产业整合与技术突破 - 杉杉股份完成对LG化学OLED偏光片业务收购,获得上千项技术专利 [4] - LG化学OLED电视用偏光片占全球40%份额,车载显示屏用偏光片占25% [4] - 恒美光电建设全球首条3000mm超宽幅偏光片项目,提高裁切利用率和成本优势 [5] - 中国企业采取LCD与OLED双轨并行策略,京东方、维信诺、深天马打入苹果供应链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