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资本运作
icon
搜索文档
蜜雪冰城的啤酒杯,端得起鲜啤赛道吗?
搜狐财经· 2025-10-05 06:43
交易核心信息 - 蜜雪集团以2.97亿元收购鲜啤福鹿家53%的控股权[1] - 交易由两部分构成:以2.856亿元增资认购51%股权,同时以1120万元受让2%股权[3] - 交易完成后,蜜雪集团成为控股股东,原最大股东田海霞持股降至29.43%[3] - 福鹿家在此交易中的整体估值约为2.74亿元[3] 福鹿家公司概况 - 福鹿家创立于2021年,是国内首个获得国标"鲜啤酒"认证的品牌[3] - 截至2025年8月31日,其通过加盟模式已布局1200家门店,覆盖全国28个省份[3] - 按门店数量计算,福鹿家是中国鲜啤连锁门店第一品牌[3] - 公司2023年亏损152.77万元,2024年实现扭亏为盈,净利润达107.09万元[4] 鲜啤行业前景 - 中国鲜啤市场规模预计在2025年突破800亿元,2030年将达1500亿元[6] - 行业年复合增长率预计达12%-15%[6] - 行业正从"量增"转向"质增"的关键阶段[5] - 现打鲜啤因保留原始风味、兼具场景体验与便利性,成为新兴增长点[7] 协同效应与增长潜力 - 蜜雪集团拥有5.3万家门店,可为福鹿家提供梦寐以求的渠道资源[13] - 蜜雪冰城积累的4亿会员可能转化为啤酒消费的新力量[15] - 蜜雪集团的产品品类从现制果饮、茶饮等延伸至现打鲜啤,向综合性饮品集团迈进[3] - 可能实现"茶饮+鲜啤"的场景互补[14] 市场竞争与挑战 - 鲜啤市场竞争激烈,存在泰山精酿、失眠企鹅、优捕捞、28°鲜等品牌[11] - 未来若规模扩张至5000到1万家店,供应链将面临挑战[12] - 门店端的标准化运营管理也是一个挑战[12]
均胜电子港股上市申请获证监会备案
巨潮资讯· 2025-10-03 12:56
发行计划 - 公司拟发行不超过283,239,000股境外上市普通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 [1] - 以上限计算约占公司发行并上市后总股本的15%(行使超额配售选择权前) [1] - 授权协调人可行使不超过H股基础发行股数15%的超额配售选择权 [1] 战略意义 - 港股上市有助于公司深入推进"业务 + 资本"联动的全球化战略布局 [1] - 打造国际化资本运作平台,更好地服务于公司在全球的业务发展 [1] - 进一步提升公司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 [1] 资本运作影响 - 上市后公司将拥有更便捷的融资渠道和更丰富的融资工具 [1] - 可根据发展战略灵活进行股权融资、债权融资等资本运作活动 [1] - 为业务扩张、技术研发、并购重组等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 [1]
定增减持迷局|天地在线募资与实控人巨额减持并行业绩承压寻求外延并购
新浪财经· 2025-09-30 05:09
资本运作动态 - 公司推进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购买佳投集团100%股权的重大资产收购,交易作价为2.9亿元,同时募集配套资金不超过1.74亿元 [1] - 公司定增发行价格确定为12.58元/股,募集配套资金不超过1.74亿元 [1] - 员工持股平台一鸣投资和一飞投资计划在2025年8月4日至11月3日期间通过大宗交易或竞价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 [1] - 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信意安和陈洪霞于2025年5月12日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向海南陵发投转让合计1236.86万股公司股份 [2] 定价与价差分析 - 定增定价基准日为2024年10月30日董事会决议日前120个交易日均价,减持发生在定增预案披露近一年后,且减持价格显著高于定增价,形成明显价差 [2] 公司基本面 - 公司主营业务是围绕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数字化营销服务和数智化综合服务 [2] - 公司营收从2021年的40.61亿元降至2024年的13.38亿元,净利润由2021年盈利5409.8万元转为2024年亏损6754.39万元 [2] 并购标的分析 - 公司寻求外延并购的标的佳投集团存在大客户依赖问题,其2023年和2024年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分别为84.75%和75.95% [2]
万辰集团在港交所IPO,量贩零食两巨头谁先“抢滩”H股?
观察者网· 2025-09-28 17:51
公司资本运作 - 万辰集团8月宣布寻求"A+H"两地上市 近期正式公布港交所招股书 [1] - 公司计划以13.79亿元收购南京万优商业管理49%股权 收购后持股比例将达75% [4] - 交易安排包括福建农开发等方向周鹏转让989万股(占总股本5.2714%) 周鹏需将1229万股表决权委托给王泽宁行使 [5] 门店规模竞争 - 万辰集团两年内从不足2000家门店扩张至超1.5万家门店 [1] - 2024年新增门店近1万家 但2024年上半年新增1169家 同比减少近40% [2] - 竞争对手鸣鸣很忙截至上半年门店数量达2万家 门店规模成为行业第一重要标志 [2] 财务表现 - 2024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大涨454% 市值增长142% [2] - 2024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幅达500倍 位列A股中期业绩增速榜首 [2] - 南京万优商管截至5月末主营业务收入41亿元 门店数量3212家 [4] 港股募资用途 - 资金主要用于扩张门店网络 加强店铺管理系统 [3] - 将用于引入新产品、提升数字化能力、加强品牌认知度 [3] - 计划提升仓储物流基础设施 进行潜在业务投资或收购 [3] 行业竞争格局 - 万辰集团与鸣鸣很忙相继赴港IPO 竞争从市场规模延伸至资本抢滩 [1][5] - 双方争夺"量贩零食第一股"头衔 具有估值窗口示范效应 [5] - 行业需要持续投入前置仓、物流中心和品牌推广等重资产业务 [6] 战略布局 - 港股上市旨在推进全球战略布局 建立国际资本运作平台 [1] - A+H资本结构有助于提升国际形象 为合作伙伴提供信心背书 [6] - 通过收购进一步加深与主要合伙人及旗下品牌的绑定关系 [4][5]
【锋行链盟】港交所上市公司资本运作方式及核心要点
搜狐财经· 2025-09-27 02:23
文章核心观点 - 港交所资本运作体系以市场化、国际化和规则清晰为核心特点,上市公司可灵活运用多种工具满足融资、并购、激励等战略需求 [2][11] 股权融资 - 港股市场股权融资灵活高效,支持IPO及多样化再融资渠道 [2] - IPO采用注册制,审核效率高,通常需6至12个月,国际配售占比超过50% [3] - 再融资无需复杂审批,主要方式包括配股(面向特定投资者,对象不超过100名)、供股(向全体股东按比例配售,近年港交所限制摊薄比例超过25%的无资金需求供股)、公开发售、代价发行及新股认购权计划 [3] 债权融资 - 上市公司可发行多元币种(港元、美元、人民币)的债券,期限灵活 [3] - 公司债发行要求相对宽松,无强制评级但需披露募集说明书,例如中资房企常发行美元债 [3] - 可转换债券兼具债权与股权属性,可降低票面利率,若转股成功可补充权益资本 [3] - 永续债无固定到期日,发行人可递延付息,常见于金融机构或高杠杆企业,会计上可能计入权益 [4] 并购重组 - 规则以《公司收购、合并及股份回购守则》为核心,强调股东公平性 [4] - 要约收购在持股达30%时触发强制要约,价格不低于前6个月最高股价或前30个交易日均价较高者,若获90%以上股份接纳可强制挤出小股东 [5] - 协议收购需法院批准及超75%独立股东投票支持,反对票不超过10%,常用于敌意收购或跨境并购 [5] - 换股并购以收购方股份支付对价,避免现金流出但会稀释原股东权益 [5] - 借壳上市若导致控制权变更且注入资产超过壳公司原有资产一定比例(如100%),将被视为新上市,需满足IPO条件 [5] 资产证券化 - 基础资产涵盖应收账款、租赁债权、基础设施收益权等,接受度高 [5] - 操作模式为发起人将资产转让给特殊目的公司(SPV,通常注册于离岸地),由SPV发行证券 [6] - 典型案例包括房企发行以商场租金收入为基础的CMBS,以及金融机构发行消费贷款ABS [6] - 需符合港交所《上市规则》第15章,要求充分披露基础资产质量及现金流预测 [6] 股权激励 - 购股权计划授予员工未来以固定价格购买股份的权利,行权期通常3至5年,有效期不超过10年,需股东大会批准 [7] - 奖励计划直接授予股份附限售期,无需行权价,更侧重即时激励 [7] - 股份支付费用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影响当期利润,港交所要求披露激励对象、数量及财务影响 [7] 分拆上市 - 条件要求子公司业务独立于母公司,母公司需保留控制权(通常持股≥50%),且子公司满足上市条件如盈利或市值要求 [9] - 优势在于子公司获得独立融资平台,母公司可减持套现,分拆后双方估值可能提升,例如小米分拆小米汽车、阿里分拆菜鸟 [10] 私有化退市 - 方式包括协议安排(需法院批准及超75%独立股东支持)和强制收购(持股达90%后可收购剩余股份) [11] - 动机为减少信息披露成本、灵活开展非公开融资或避免股价长期低迷,通常需支付较市价高20%至30%的溢价,例如2022年阿里私有化优酷 [11] 其他创新工具 - 股份回购可提升每股收益,传递股价低估信号,如腾讯多次回购 [11] - 交叉持股用于战略合作或巩固股权结构,常见于日资企业 [11] - SPAC上市于2022年引入,空白支票公司通过IPO募资后收购实体企业,提供上市新路径 [11]
海澜之家筹划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智通财经· 2025-09-26 19:52
公司战略与资本运作 - 海澜之家拟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以深化全球化战略布局和加快海外业务发展 [1] - 公司旨在通过H股上市打造多元化资本运作平台并提升国际化品牌形象 [1] - 董事会于2025年9月25日审议通过相关发行H股及上市方案议案 [1] 上市安排与股东考量 - 公司将在股东会决议有效期内(通过之日起24个月或同意延长的其他期限)选择适当时机和发行窗口完成发行上市 [1] - 上市计划将充分考虑现有股东利益和境内外资本市场情况 [1]
华羿微电谋曲线上市 标的IPO撤单前净利转亏
北京商报· 2025-09-26 09:38
交易方案 - 华天科技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华羿微电股权 交易构成关联交易 自9月25日起停牌 [1][2] - 交易方包括标的公司控股股东华天集团在内的全部或部分股东 已签署《股权收购意向协议》 预计10个交易日内披露方案 [2] - 若未能在10月17日前披露交易方案 华天科技证券将复牌并终止筹划事项 [2] 标的公司背景 - 华羿微电2023年6月申报科创板IPO 2024年6月7日因撤回申请终止 未披露问询函回复 [4] - 公司2020-2022年营收分别为8.47亿元 11.6亿元 11.57亿元 归属净利润分别为4163.32万元 8813.4万元 -4320.92万元 [4] - 控股股东为华天电子集团 实控人为肖胜利等13名自然人 原计划募集资金11亿元 [5] 行业整合动因 - IPO监管趋严背景下 未上市企业通过被上市公司并购实现融资和股东退出需求 [2] - 上市公司能以较低成本获取优质资产 实现产业整合或转型升级 [2] - 需关注标的资产质量及整合风险 若协同效应释放可形成双赢格局 [3] 收购方财务状况 - 华天科技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119.06亿元 112.98亿元 144.62亿元 归属净利润分别为7.54亿元 2.26亿元 6.16亿元 [6] - 2024年上半年营收77.8亿元(同比增长15.81%) 归属净利润2.26亿元(同比增长1.68%) 扣非净利润-813.15万元 [7] - 上半年获得政府补助3.6亿元 税收优惠6658.08万元 集成电路业务占比99.97% 毛利率10.89% [7] 市场表现 - 华天科技停牌前收盘价11.78元/股(9月24日涨4.16%) 总市值380.4亿元 [7]
争议中的上海绿捷,“校园团餐背后的资本巨兽”
公司背景与资本结构 - 厚生投资2011年成立 早期为财务投资者 参与海底捞、新希望乳业、美团等食品消费项目[3] - 2013年厚生投资进行首笔控股并购 以跨境方式收购澳大利亚第四大牛肉加工商Kilcoy Pastoral Company 后更名为Kilcoy Global Foods(KGF)[3] - KGF通过离岸架构控制上海绿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SHLD) 收购对价1.7亿美元 分三步完成收购(60%、10%、30%) 末次收购附有对赌协议[12] - KGF股权结构中 Ananta信托(刘氏家族信托)持股45.44% 厚生投资持股38.95% 鲲行投资持股5%[21] - 新希望集团通过LP出资、家族信托持股及参与公司治理等方式深度嵌入KGF资本网络 新希望国际(香港)有限公司全资持有KGF最大股东Ananta信托的相关持股公司[24][26][27] 业务运营与财务表现 - 绿捷2017年校园膳食收入达8471.2万美元 毛利率24.4% 净利润率15.7% 净利润1331.8万美元[28][30] - 绿捷2017年获得政府补助95.2万美元 其他金融资产利息收益34.6万美元[33][34] - KGF膳食解决方案业务在中国市场增长显著 2018年前九个月收入达3820万美元 较2017年全年340万美元增长十倍以上 销量增加22500公吨[36][37] - 2019年前九个月绿捷为KGF贡献390万美元利润 占整体净利润14.4%[39] - KGF整体营收从2018年10.71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21.95亿美元 规模翻倍[42] 资本扩张与战略布局 - KGF通过全球收并购扩张业务 旗下包括澳大利亚牛肉加工、美国蛋白解决方案、中国膳食解决方案等子公司[36] - KGF背后战略投资者包括淡马锡、ADM、IFC国际金融公司、三井物产、阿伯丁资管、海底捞等机构[43][45] - 海底捞既是厚生投资的被投企业 又反向投资KGF 形成资本共生网络[45] - KGF曾于2020年申请赴港上市未果 2025年6月转战美国SEC递表[7][10] 产能与架构调整 - 绿捷上海工厂年产能从香港招股书披露的8.2万吨骤降至美股招股书的1.6万吨 缩水80%[40][42] - KGF通过离岸架构控制绿捷 中间嵌套三家套娃公司(香港GreenExpress Foods, Ltd.、BVI的GreenExpress Foods (BVI), Ltd.、开曼的KGF Asia Holding, Ltd.)[9]
智元要约收购上纬新材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6 07:07
要约收购方案 - 智元机器人通过持股平台智元恒岳以7.78元/股要约收购上纬新材1.49亿股(占总股本37.00%)[1] - 要约价格较公告日收盘价112.7元/股低约15倍 实际为定向收购排除散户参与[1] - 收购分三步完成:先协议受让29.99%股份避免触发全面要约 再取得原控股股东表决权放弃承诺 最后实施部分要约[4][5][6] 价格设定与合规性 - 7.78元/股为《收购管理办法》规定的最低价格 与取得控制权支付价格一致[4] - 原控股股东SWANCOR萨摩亚方面预受要约33.63%股份 剩余3.37%(约1358万股)来源未明确[6][7] - 若预受股份不足1.49亿股 收购方将按实际预受量完成收购[8] 资本运作战略 - 要约完成后持股比例将达67% 为后续发股操作(再融资、并购重组)提供控制权保障[10][11] - 上市公司平台可用于整合智元机器人与产业方共同培育的子公司资产 实现产业方退出与公司壮大[10] - 集中持股有利于市值管理 较小流通盘(外部流动股仅占15%)易成资金炒作对象[12][13][14] 市场反应与股东行为 - 公告后股价涨至132.10元/股 中小投资者不可能接受低价要约[6] - 原股东金风投资在2025年6-8月以最高88.87元/股减持约1%股份[16] - 收购方声明未来12个月内无明确资产重组计划[11]
抛出关联并购!标的曾IPO未果
搜狐财经· 2025-09-25 22:48
交易方案概述 - 华天科技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控股股东华天集团旗下华羿微电股权 交易构成关联交易 预计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1][3] - 初步确定交易对方为包括华天集团在内的全部或部分股东 已签署《股权收购意向协议》 预计10个交易日内披露交易方案 [3] - 华羿微电系华天科技控股股东华天集团的控股子公司 两者实控人均为肖胜利等13名自然人 [3][7] 华羿微电经营状况 - 公司2023年6月科创板IPO获受理 2024年6月7日因撤回申请终止 未披露问询回复 [6] - 2020-2022年营业收入分别为8.47亿元、11.6亿元、11.57亿元 归属净利润从2021年8813.4万元转为2022年亏损4320.92万元 [6] - 原计划募集资金11亿元 投向车规级功率半导体研发及产业化、第三代半导体功率器件研发等项目 [7] 华天科技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19.06亿元、112.98亿元、144.62亿元 归属净利润波动明显(7.54亿元、2.26亿元、6.16亿元) [8] - 202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77.8亿元(同比增长15.81%) 归属净利润2.26亿元(同比增长1.68%) 但扣非净利润亏损813.15万元 [8][9] - 集成电路业务占比营收99.97% 毛利率10.89% LED业务毛利率-228.27% 政府补助3.6亿元及税收优惠6658万元贡献其他收益 [9] 行业整合背景 - IPO监管趋严背景下 未上市企业通过被上市公司并购实现曲线上市 既可满足融资需求 又能帮助上市公司低成本获取优质资产 [4] - 该模式需关注标的资产质量与整合风险 若产生协同效应可形成双赢格局 是产业整合与资本运作的有效尝试 [5] 市场表现 - 华天科技停牌前收盘价11.78元/股(9月24日涨4.16%) 总市值380.4亿元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