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

搜索文档
花旗:中国出口再显韧性,下半年料将持续,进口增长反映内需回稳
华尔街见闻· 2025-07-15 11:54
出口表现 - 中国6月按美元计出口同比增长5.8%,高于花旗预估的3.3%和市场共识的5% [1] - 对美出口收缩幅度显著收窄至-16.1%,较5月的-34.5%大幅改善 [1] - 出口韧性源于转口贸易、供应链延伸和新市场需求 [1] - 对东盟出口增长16.8%,其中泰国和越南超过20%,贡献近一半整体增长 [5] - 对非洲出口维持34.8%的高增长,成为关键驱动力 [5] - 汽车出口激增23.1%,集成电路出口放缓至24.2%但仍贡献占比最大 [7] - 机械电气产品增长8.2%,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反弹至0.4% [7] 进口表现 - 6月进口同比增长1.1%,为今年首次正增长,反映国内需求稳步回稳 [11] - 集成电路进口加速至11.5%,成为增长最大贡献者 [11] - 机械电气进口升至6.0%,高科技产品放缓至9.6% [11] - 石油、煤炭和大豆进口持续负增长,汽车进口下滑-36.3% [11] - 对日本进口激增10.8%,对东盟进口微增0.1%,其中印尼和泰国分别增长23.5%和20.0% [13] - 对美进口稳定在-15.5%,欧盟微升0.4% [13] 行业趋势 - 花旗预计下半年出口仍将保持韧性,主要得益于中美贸易局势缓和及非美市场需求强劲 [2] - 高频追踪显示对美出口量已初步触底 [3] - 供应链向东盟延伸、一带一路国家和非洲的新需求支撑出口竞争力 [7]
革命老区书写丝路新篇章
金融时报· 2025-07-15 11:13
赣州国际陆港发展历程 - 2013年"一带一路"政策推动赣州建成江西首个对外开放口岸——赣州国际陆港,常态化开行19条中欧班列、5条铁海联运班列和19条内贸班列 [1] - 从1996年京九铁路南康火车站起步,历经20年升级为全国第8个内陆开放口岸,2017年开通首列中欧班列 [2] - 截至2025年5月,银行机构累计为港口基建投放贷款25.36亿元,支持仓储库、铁路专用线等项目建设 [3] 物流与贸易数据 - 铁海联运及内贸班列累计运行超2万列,中欧班列发送货物13万标箱,贸易额突破40亿美元 [4] - 陆港已发展为多口岸直通、多方式联运的国际物流枢纽,覆盖126个国家跨境收支规模达1.88亿美元 [7][8] 家具产业转型升级 - 陆港建成后南康家具产业实现"木材买全球,家具卖全球",产业集群产值从建港前300亿元增至2024年2700亿元,品牌价值达702.1亿元 [5][6] - 银行机构推出"家具产业信贷通"等特色产品,家具产业贷款余额超170亿元,支持智能化改造及环保升级 [5][6] 金融支持与外汇服务 - 外汇局简化跨境贸易结算流程,一季度跨境金融服务平台放贷6391.54万美元(同比+104%),对"一带一路"国家跨境电商结算量增长77% [7] - 银行创新汇率避险产品,如"买入看涨+卖出看跌"期权组合,助力企业应对汇率风险 [8] 区域经济辐射效应 - 除家具外,赣州脐橙、新能源汽车、光伏组件等产品通过陆港"出海",带动周边产业国际化 [6] - 陆港整合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等功能,成为中部陆海新通道关键节点 [7][8]
中国掌控关键矿物的真相
日经中文网· 2025-07-15 11:00
中美贸易战与稀土博弈 - 中国通过稀土出口限制反制美国加征关税,迫使美方下调关税,展现供应链掌控力[1] - 稀土是EV马达关键材料,中国占全球60%产量,出口管制导致福特、铃木等车企停产[3] - 中国在关键矿物精炼环节占据主导地位,20种矿物中19种精炼份额达70%[4] 关键矿物供应链格局 - 钴精炼80%集中在中国,铜精炼份额超40%,微小供应变化可能引发价格剧烈波动[5] - 中国主导光伏电池板(80%)、风力发电机(60%)、EV蓄电池(70%)等下游产业[6] - 能源转型加速将加深全球对中国关键矿物及产品的依赖[6] 中国资源战略发展路径 - 1980年代起利用环境规制宽松优势占领稀土市场,挤压他国企业生存空间[7] - "一带一路"推动对刚果(金)钴矿、印尼镍矿等资源项目的投资[7] - 国内激烈竞争(如光伏行业)培育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7] 供应链风险与应对策略 - 日本考虑开发近海稀土资源,但可能引发与中国在安全保障领域的摩擦[8] - 供应链多元化需结合替代技术开发、回收体系建立等多层面措施[9] - 企业需将供应链安全成本转化为产品结构调整和经营改革的机遇[9]
特殊信号!挖掘机突然被卖爆,关乎国运的重大转向来了
前瞻网· 2025-07-15 10:09
挖掘机销量暴增现象 - 2024年上半年挖掘机销量120520台同比增长16.8% 其中国内销量65637台同比大涨22.9% 单月最高增速达99%创5年新高 [1] - 反常现象在于房地产承压和大基建暂缓背景下 销量增长主要受水利工程投资驱动 [3] - 2023-2024年水利建设投资连续两年破万亿 分别达1.2万亿和1.35万亿 新增1万亿特别国债70%投入水利项目 [3][4] 水利基建驱动因素 - 八大省份重点运河项目总投资超万亿:浙赣粤运河3200亿 湘桂运河1500亿 江淮运河950亿 荆汉运河748亿 平陆运河680亿 河南运河网1416亿 [6][7] - 水运成本优势显著:相当于铁路1/2 公路1/5 航空1/20 2024年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率14.1% [7] - 3万亿水利投资预计创造1500万就业 2035年千吨级航道目标2.5万公里(现1.5万公里) [7][8] 设备更新周期红利 - 国务院方案要求2027年设备投资较2023年增长25% 挖掘机作为重点更新对象 [11][12] - 存量更新需求40-50万台 2025年预计替换12.89万台 未来5年年均10-20万台 [13] - 三一重工一季度利润率同比飙升56.4% 主机厂订单普遍回暖 [15] 出口市场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出口54883台同比增长10.2% 6月单月出口10668台同比增19.3% [16] - "一带一路"国家城镇化率从2015年48%升至2025年56% 基建投资需求达1.8万亿美元 [17] 电动化转型趋势 - BCG预测2025-2026年为电动工程机械爆发点 2035年渗透率或达30% 对应4000亿市场规模 [18] - 产业集聚格局:长沙(三一/中联) 徐州(徐工) 山东(山推/临工) 合肥(新能源机械) [19] - 转型面临三大困境:核心技术依赖外部 产业链协同不足 市场生态缺失 [20][21][22]
逛“草原丝路”,品察哈尔民俗(边城见闻)
人民日报· 2025-07-15 06:03
交通与区位优势 - 乌兰察布是蒙古国游客来华的中转枢纽,80%游客从二连浩特入境后首选此地作为"中国之行第一站"[8][9] - 境内拥有6条铁路、7条高速公路、8条国道交会,是中欧班列非省会枢纽节点和"一带一路"重要通道[11] - 历史商道"张库大道"与现代交通网络叠加,形成连接蒙古国、俄罗斯的物流中枢[8][11] 文旅产业特色 - 集宁国际皮草城为中国北方最大皮革集散地,吸引蒙古国游客消费皮靴等商品,客单价显著提升[11] - 温泉康养、林胡古塞熊猫观赏、"乌兰察布之夜"古风街区构成特色旅游矩阵[11] - 非遗创新产品"云朵屋"蒙古包采用俄罗斯樟子松框架+聚氨酯保温材料,已出口蒙古国并建成直径30米、面积1000平方米的示范项目[15][16] 文化融合与创新 - 察哈尔文化融合农耕文明特征,衍生出丰镇月饼等标志性美食(年产量超2000吨),其工艺融合山西烘焙技术与回族食品加工技艺[12][13] - 蒙古袍设计创新:采用西式双排扣+束腰结构,年轻消费者占比提升至65%[16] - 数字化赋能传统工艺,数控机床复刻蒙古包天窗精度达0.1毫米,相关技术已输出至蒙古国高校[16] 城市发展战略 - 作为中蒙俄经济走廊核心节点(总面积5.45万平方公里),2024年举办中蒙新闻论坛等12场国际交流活动[17] - 与蒙古国东戈壁省缔结友好城市,开通乌兰察布-乌兰巴托文旅合作项目[17]
站稳20万亿元!上半年我国外贸创同期新高
上海证券报· 2025-07-15 02:29
外贸总体表现 - 上半年货物贸易进出口21.79万亿元,同比增长2.9%,其中出口同比增长7.2%,进口同比下降2.7%,但降幅较前5个月收窄1.1个百分点 [2] - 进出口规模站稳20万亿元台阶,创历史同期新高,出口规模历史同期首次突破13万亿元 [3] - 二季度进出口同比增长4.5%,连续9个季度运行在10万亿元以上,连续7个季度保持同比增长 [3] - 6月当月进出口规模达到3.85万亿元,是历史上月度进出口的第二高位 [3] 出口结构与动能 - 高技术产品出口同比增长9.2%,连续9个月保持增长,自主品牌比重达32.4%,较去年同期提升1.2个百分点 [5] - 机电产品出口占比提升至60%,高端装备与"新三样"产品增势明显 [5] - 对东盟、中亚、非洲等新兴市场出口增速达两位数,其中对非洲进出口1.18万亿元同比增长14.4%,对中亚进出口3572亿元同比增长13.8% [5] - 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11.29万亿元,同比增长4.7%,占外贸整体比重达51.8% [6] 新业态发展 - 跨境电商进出口约1.32万亿元,同比增长5.7%,其中出口约1.03万亿元同比增长4.7%,进口约2911亿元同比增长9.3% [6] - 保税维修业务进出口货值2569.9亿元,增长7.5% [6] 进口与外资企业表现 - 外资企业进出口6.32万亿元,同比增长2.4%,连续5个季度保持增长 [7] - 自最不发达国家进口实现两位数增长,未来将对53个非洲建交国实施零关税 [7] - 预计下半年进口规模将有所回升 [7] 未来展望 - 专家预计下半年外贸韧性犹存,全年出口有望实现增长 [8] - 需继续推动制度型开放、优化贸易结构、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 [9]
上证上海改革发展主题指数上涨0.51%,前十大权重包含上海电气等
金融界· 2025-07-14 22:11
指数表现 - 上证上海改革发展主题指数收盘上涨0 51% 报2523 18点 成交额290 16亿元 [1] - 近一个月上涨3 32% 近三个月上涨8 67% 年至今下跌0 07% [1] 指数构成 - 选样范围聚焦上海本地证券 涵盖一带一路 四个中心 自贸区建设等战略主题 [1] - 样本选取标准结合国企改革 产业升级 重点项目推进情况 [1] - 基日为2011年12月31日 基点为1000 0点 [1] 权重分布 - 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53 24% 上汽集团(8 68%) 上港集团(7 73%) 浦发银行(7 62%)位列前三 [1] - 行业分布以工业(29 98%) 金融(22 30%) 可选消费(18 22%)为主 [2] - 市场板块全部集中于上海证券交易所(100 00%) [2] 样本调整机制 - 每季度调整一次 实施时间为3/6/9/12月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 [2] - 单次调整样本比例不超过20% 权重因子同步调整 [2] - 特殊情况下进行临时调整 退市样本立即剔除 [2]
【中材国际(600970.SH)】中材国际表观股息率相较银行已有竞争力——动态跟踪报告(孙伟风/吴钰洁)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7-14 22:03
境外订单增长 - 2025年1-6月中材国际新签合同411.6亿元同比增长11%其中境外新签278.4亿元同比增长19%占比68%境内新签133.3亿元同比下滑2%占比32% [3] - 境外市场成为订单主要来源中东及东南亚等地经济多元化发展催生基建需求我国在基建领域具备技术资金产品优势1-5月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619.4亿美元同比增长5.4%新签合同额986.8亿美元同比增长13% [3] - 公司依托一带一路新兴市场城镇化及工业化需求带动高端装备出海多业务协同拓展海外市场 [3] 分红政策 - 公司近三年维持高分红比例2024-2026年分红比例计划逐年提升分别不低于44%48.40%53.24% [4] - 以2025年7月11日市值计算公司股息率4.97%高于国有六大行平均股息率3.88% [4] 业务结构优化 - 三大业务工程运维装备稳步推进在国内水泥行业不景气背景下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5] - 以工程业务为基本盘拓展运维及装备业务多业务协同提升盈利能力 [5] - 多元化业务结构及多地域发展增强抗风险能力 [5]
特种运输高效服务中国产业链出海——访中远海运特种运输南美公司总经理单国洋
新华财经· 2025-07-14 21:12
中远海运特运南美公司业务发展 - 公司圆满完成"南海八号"半潜式钻井平台卸载作业,标志中巴海洋工程合作迈上新台阶 [1] - "祥安口"轮是中国首艘配备智能系统的半潜船,最大下潜深度26米,承担全球高端运输任务 [1] - 公司深耕"一带一路"海运网络,巴西市场成为全球特种运输板块最大单一市场,中国往返巴西货运量超800万吨/年,占南美业务总量60%以上 [1] 特种运输业务布局 - 主要出口货物包括工程机械、风电设备、新能源整车、建厂装备,为中资企业提供定制化服务 [2] - 2023年起开通太仓至维多利亚新能源车直航服务,服务比亚迪、长城等品牌,2025年新增上汽、广汽、江淮等客户 [3] - 推进"珠海—玛瑙斯"定制航线开发,航程压缩至7-10天,利用吃水浅优势解决亚马孙河枯水期运输瓶颈 [3] 回程货运与绿色航运 - 回程主要运输纸浆、花岗岩和矿产资源,5年内巴西至中国纸浆运输量从30万吨增至500万吨,增长超15倍 [3] - 与桑托斯、维多利亚等港口洽谈岸电接入,探索船岸接电等绿色航运解决方案 [4] 区域市场拓展 - 在巴西圣保罗、桑托斯、维多利亚设办公室,并拓展秘鲁、乌拉圭、阿根廷、智利等市场,"打包"对接中资项目物流需求 [4] - 公司定位为"中国制造通向世界的坚实路径",未来将发挥技术、船队与服务优势助力中国产业链融入拉美市场 [4]
西方对中国基建的认知,怎么还停留在“廉价修路”?
虎嗅· 2025-07-14 20:34
民营企业外贸表现 - 2024年民营企业外贸进出口总值达24 33万亿元 占外贸总值55 5% 连续6年保持第一大外贸经营主体地位[1] - 民营企业出海面临挑战 需探索与国企强强联合模式以提升竞争力[1] 中摩基建合作成果 - 中资企业完成摩洛哥高速公路总里程七分之一建设 杰拉达燃煤电站 努奥光热电站等标志性项目显著改善当地能源结构[6] - 丹肯高铁项目被印入摩洛哥国家邮票 电信领域合作提升该国通信系统水平[7] - 丹吉尔港扫描中心 穆罕默德六世大桥等项目推动摩洛哥现代化进程[7] 摩洛哥市场机遇 - 地理区位优势使其成为连接中东 非洲 欧洲的枢纽 吸引中资企业投资建厂[8] - 中摩产业规划高度契合 可在传统基建基础上拓展新能源 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合作[7] - 摩洛哥计划增加基建投融资并推动资金来源多元化 为中资企业创造新机会[7] 中资企业面临挑战 - 市场层面:欧洲企业(如万喜 布伊格)占据先发优势 本土企业享有15%投标价格优惠[9] - 投融资层面:欧洲资本主导市场 中资银行外币资金拆借成本高 贷款利率缺乏竞争力[10] - 管理层面:法国规范严格 劳工维权意识强 土地所有制复杂导致工期滞后风险[11][12] 中摩合作模式创新 - 采用联营体合作 "投融资+" 属地化管理等方式应对挑战[3] - 人力资源属地化实现70%本地员工占比 材料设备属地化建立中东北非采购数据库[18][19] - 社会关系属地化构建"利益共享 风险共担"管理模式 如中铁建与当地分包商联合体[19] 基建+模式溢出效应 - 中东北非地区可复制摩洛哥经验 形成产业链整合的系统性合作网络[13][14] - 基建带动"新三样"等产业入驻 如中资企业利用摩洛哥自贸协定优势建设出口基地[15] - 华为等企业通过技术培训 抗疫支援等履行社会责任 提升品牌软实力[20][21] 一带一路2 0发展方向 - 需挖掘国企积累的合作存量 推动民营企业接入"基建+"资源网络[22][23] - 基建+模式需带动产业链延伸 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联动发展[22] - 未来重点在于将基建优势与民营企业出海有机结合[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