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

搜索文档
以五维安全体系构筑基石,中汽中心、清华、华为联合发布智驾技术白皮书
财联社· 2025-07-09 20:48
智能驾驶技术发展现状 - 智能驾驶技术已进入商业化落地期,行业需以客观公正视角理性看待发展[1] - 智能驾驶经过百年发展,通过硬件、软件、网络、数据融合改变出行体验[2] - 一季度新能源车险签单保费314亿元同比增44%,报案数增速36.3%低于保费增幅,反映技术带来的风险改善[2] - 65%以上用户使用高阶智驾频次超2次/周,智能驾驶成为购车重要因素[2] - 智能驾驶板块近一年涨幅超60%,成为资本市场最热门领域之一[3] 行业标准与概念定义 - 中国首个自动驾驶国标GB/T 40429-2021将驾驶自动化分为L0-L5六级[6] - 辅助驾驶指L0-L2功能总称,自动驾驶指L3及以上功能,无人驾驶特指无驾驶员参与的L4/L5功能[7] - 智能驾驶是行业通俗叫法,覆盖L1-L5全级别,既非单纯辅助驾驶也非自动驾驶[8] 技术安全与创新 - 多传感器融合方案实现"边刹边让"优于"单一刹停",华为eAES升级为"刹车+换道避让"模式[9] - 华为ADS系统累计行驶35.41亿公里,泊车辅助使用2.3亿次,避免潜在碰撞超200万次[11] - 行业存在VLA大模型滥用现象,纯视觉方案难以满足需求,多传感器融合才是解决之道[14] - 华为多传感器方案可应对强光、暗光、雨天、雾天及低附着路面等极端场景[14] 商业化与产业生态 - 智能驾驶生态链涵盖技术研发、硬件制造、软件算法、整车集成等协同网络[12] - 多数车企"全栈自研"实为第三方代工,华为选择完全自研路线构建成本优势[12][13] - 鸿蒙智行进入规模效应期,带来更快迭代、更低成本和更优体验[13] 未来发展趋势 - 政策端需完善法规体系并规范市场宣传,产业端要构建协同创新生态与核心技术攻关[15] - 消费端需提升认知教育并加强权益保护,整车智能正向"智能体"终极形态演变[15]
金融大模型迈向价值创造,智能体如何突破“最后一公里”
第一财经· 2025-07-09 20:41
大模型金融应用现状与未来方向 - 论坛聚焦AI技术从降本增效迈向价值创造 并探讨数据安全与算法可靠性等关键挑战 [1] -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AI Agent将成为推动金融智能化升级的核心力量 [1] - 2024年52%金融机构已试点AI/AGI应用 预计年内普及率将超90% [7] 金融机构应用实践 - 工商银行通过大模型构建智能体生态 实现客户经理全流程智能化 显著提升服务效率 [2] - 恒丰银行搭建智能体平台与知识库 降低AI应用门槛 推动业务与科技平权协作 [2] - 中金公司利用大模型开发智能投研/投顾系统 文档审核效率提升且风险降低 [3] - 东亚银行结合全球方案与本地创新 在跨境审单等场景实现智能化突破 [3] 技术挑战与风险 - 大模型存在安全能力不足 推理能力与数理计算不匹配 幻觉现象等问题 [4] - 新攻击面包括提示词注入 越狱攻击等 可能导致错误输出或数据泄露 [4] - 训练数据含未过滤敏感信息 私域经验共享障碍制约技术落地 [4][6] 解决方案与基础设施 - 蚂蚁数科通过垂类大模型+知识工程体系 提升金融场景准确性与稳定性 [6] - 华为昇腾AI战略提供全栈算力解决方案 支撑大模型高效运行 [6] - 阿里云提出AI原生五大工程体系 涵盖应用/模型/知识/算力/安全维度 [6] 未来发展趋势 - 1-3年内AI将优化客服/风控流程 3-5年部分替代人工决策 5-10年催生算法银行新业态 [7] - 金融业大模型下半场以智能体为抓手 结合先验知识+环境交互拓展应用上限 [8] - 智能体开发需聚焦场景选择 平衡模型稳定性与成本 如数字核保员等应用 [9] 智能体关键作用 - 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提升未被科技覆盖的细分工作效率 [8] - 需加强AI工具测评环节 提高落地效率并降低开发成本 [8] - MCP开发模式可促进智能涌现 但需同步保障数据安全与伦理合规 [9]
赛意信息全球研发中心奠基:汇聚全球英才 助力中国工业软件走向世界
广州日报· 2025-07-09 19:43
公司战略布局 - 赛意信息举办全球研发中心奠基仪式,标志着公司在深化产品研发、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布局全球化战略方面迈出坚实一步 [2] - 全球研发中心承载"业务布局全球、产品服务全球、汇聚全球英才"的战略雄心,建成后将统筹全球业务、加速产品迭代、吸引国际顶尖人才 [2] - 公司计划用5年时间引进超过1000位研发人员,提升工业软件水平,致力于研发属于中国的、能走向世界的软件 [3] 研发中心规划 - 全球研发中心占地11.72亩,规划总建筑面积达3.69万平方米,总投资超3亿元 [4] - 设计理念植入开普勒曲线概念,打造象征无限链接与科技未来的"赛意未来PARK" [4] - 中心将聚焦工业AI与前沿技术底座、工业互联网平台研发、核心工业软件产品研发等方向,计划组建博士后基地及工作站 [4] 工业软件发展 - 中国制造业品类齐全为工业软件发展提供丰富实践土壤,持续打磨可不断提升水平 [3] - 预计未来三到五年中国工业软件有望逐步形成一定实力,甚至达到或超过国外水平 [3] AI技术应用 - 赛意深耕23个不同行业,积累大量行业经验,深谙新一代信息技术及AI技术发展前沿 [5] - 公司在PCB电子、家电等行业已开展AI智能体试点和共创,部分智能体投入应用并取得领先成绩 [5] - 未来将持续深化"算力+模型+AI工具链+制造AI积木应用"全栈自主体系,提供全业务链智能化升级解决方案 [5]
智谱GLM-4.1V-Thinking登顶HuggingFace Trending全球第一:同尺寸效果最好
IPO早知道· 2025-07-09 18:01
模型性能与突破 - GLM-4.1V-9B-Thinking凭借9B模型尺寸登顶HuggingFace Trending第一 [2] - 该模型在28项权威评测中23项达成10B级模型最佳成绩,其中18项持平或超越72B的Qwen-2.5-VL [4] - 采用"思维链推理机制"和"课程采样强化学习策略",系统性提升跨模态因果推理能力与稳定性 [3] 多模态能力 - 支持视频理解,可解析最长两小时内容并分析时间、人物、事件和逻辑关系 [4] - 具备图像问答能力,能深入分析图像内容并解答,逻辑能力和世界知识较强 [4] - 支持学科解题,包括数学、物理、生物、化学等学科的看图解题并给出详细思考过程 [4] 应用场景 - 文字识别:准确抽取图片和视频中的文字及图表内容并结构化输出 [5] - 文档解读:对金融、政务、教育等领域文档进行原生理解、抽取、提炼和问答 [5] - GUI Agent:识别网页、电脑和手机屏幕的交互界面元素,支持点击、滑动等指令执行 [5] 技术特点 - 轻量版模型参数控制在10B级别,兼顾部署效率与性能突破 [4] - 融合丰富多模态能力,包括代码生成(基于图片文字内容自动编写前端代码) [5] - 支持Grounding功能,识别图片特定区域并抽取坐标位置 [5]
警惕,ToB AI 产品上线 “见光死”
36氪· 2025-07-09 12:00
AI产品落地的核心挑战 - AI产品成功的关键在于理解客户业务场景和融入行业Know-how,技术反而不是主要门槛[2][10] - 产品经理需深入一线围绕客户业务场景开发,并根据反馈快速迭代(北森AI面试官实现两周一次迭代)[6][9] - 50%的AI产品研发工作与大模型无关,重点在于填补客户业务需求空缺[9] 产品开发与交付策略 - 将研发流程调整为快速迭代模式,周期缩短至2-3周,分"0到1"和"1到N"两阶段交付[4] - 必须选择能端到端解决高价值场景的独立产品(如AI面试官),而非原有功能叠加[7][8] - 需通过50-100家客户验证市场空间、价格和交付方式后,才进入规模化销售[4] 行业Know-how的数字化 - 人力资源领域经验需通过专家知识萃取输入大模型,形成动态可理解的产品[12] - 北森将测评顾问转型为提示词工程师,基于行为面试法训练AI实现三层智能追问[11] - 行业Know-how的可数字化程度决定AI产品价值,但部分领域(如心理学评估)难以量化[21] 商业化验证路径 - 原型产品需经6个月可用性验证(覆盖8-10家客户),再进入6个月商业化验证[31] - 定价采用订阅制(按席位/对话量)或效果付费(如AI面试官按面试人数收费)[34] - AI产品销售链条比SaaS更短,客户试测后即可决策且常绕过IT部门[29] 实施与服务转型 - 实施服务分轻量级配置和深度定制两类,成本低于传统软件实施[21] - 需配备专业实施顾问(如心理学背景)和客户成功经理体系[23][24] - AI陪练等产品需要销售能力建模专家参与,普通IT人员无法独立完成[22] 技术应用边界 - 避免强求大模型处理精确性任务,重点发挥其自然语言优势[16][17] - 客户对AI幻觉的容忍度有限,需明确技术短板并规避相关场景[15] - 2023年推出的7个Agent有1个失败,2024年新增4个并持续拓展[18]
AI六小虎,胜利大逃亡?
投中网· 2025-07-09 10:12
核心观点 - AI六小虎(月之暗面、智谱AI、MiniMax、阶跃星辰、百川智能、零一万物)面临上市压力,但各自存在不同挑战 [4][7][9] - 大厂竞争和资本压力迫使六小虎寻求上市续命,但高估值和商业化难题使前景不明朗 [7][20][28] - 行业政策为未盈利AI企业上市提供便利,但技术护城河和盈利闭环仍是长期挑战 [11][12][27] 行业政策环境 - 港交所推出"科企专线",允许特专科技公司以秘密形式提交上市申请 [11] - 科创板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第五套标准上市,覆盖人工智能等领域 [12] - 政策松绑精准适配六小虎高估值、未盈利的特点 [13] 公司动态与挑战 百川智能 - 砍掉B端金融、教育业务,聚焦AI医疗赛道但面临技术验证难题 [15] - 赛道竞争激烈,技术资源不占优势难以支撑上市估值 [15] 零一万物 - 战略摇摆不定,从通用大模型转向To B业务导致标签模糊 [15] - 部分团队被阿里收购,反映业务调整压力 [22] 月之暗面 - 受DeepSeek冲击,需重塑资本故事以支撑上市 [16] - 长文本处理技术可能成为大厂人才收购目标 [23] 智谱AI - 明确IPO计划,已完成16笔融资累计超160亿元 [16][18] - 最新估值400亿元,但受DeepSeek估值压制影响上市前景 [16] - 获多地国资战略投资,需平衡多方利益 [17] MiniMax - 依靠海外和C端产品获取营收,但面临软件公司定位天花板 [17] - 强化基础模型投入以提升技术属性 [17] 阶跃星辰 - B轮融资后估值20亿美元(约150亿元),在六小虎中体量较小 [17] - 多模态技术团队可能被大厂关注 [23] 市场竞争格局 - 大厂抬高行业门槛,六小虎估值过高导致收购困难 [20] - 六小虎技术优势不明显,更新速度落后于阿里、字节等大厂 [21] - 大厂对垂类数据和核心人才的收购需求仍存 [23][24] 商业化与技术挑战 - 开源模型冲击技术护城河,闭源模型需强化垂类优势 [27] - To B业务依赖定制化项目和政府补贴,收入规模有限 [28] - 算力短缺和训练不确定性加剧研发风险 [21] 历史参照 - AI四小龙中商汤累计亏损546.31亿,云从亏损42.93亿 [29] - 旷视科技上市失败后技术被大厂替代 [30] - 六小虎可能重蹈估值泡沫和技术归零覆辙 [32]
苹果AI正在“失血”?大模型负责人跳槽Meta,年薪高达千万美元
36氪· 2025-07-09 08:17
核心人才流动 - 苹果AI模型负责人Ruoming Pang将离职加入Meta,成为其"超级智能"团队的一员 [1] - 这是继OpenAI、Google、Anthropic之后,Meta挖到的又一位重磅AI人才 [1] - Pang在苹果负责领导约100人的团队,专注于Apple Intelligence背后的模型研发 [8] - Pang的离职可能只是苹果AI团队人事动荡的开始,已有多位工程师计划跳槽 [11] 人才背景与成就 - Ruoming Pang博士毕业后职业路径干净利落:先后在Google和Apple工作 [3] - 在Google Brain部门工作15年,是语音识别和人机交互领域的技术中坚 [4][6] - 论文总引用次数达46,364次,近五年占92%,h-index为55 [7][8] - 是Tacotron 2项目的关键贡献者之一 [6] - 在苹果期间,其团队支撑了WWDC上发布的一系列AI功能 [9] 公司战略对比 - Meta正在热火朝天地组建"AI超级战队",提供数千万美元一揽子计划吸引人才 [12][13] - 近期从OpenAI、Anthropic等公司招募了多位AI领域顶尖人才 [13] - 苹果试图将AI纳入"设备优先"的哲学框架,在大模型时代显得保守 [15] - 苹果的基础模型技术实力被认为与OpenAI、Anthropic、Meta有差距 [11] - 苹果考虑引入第三方大模型支持AI版Siri升级,反映自研瓶颈 [11] 团队变动与影响 - 苹果AFM团队已由Zhifeng Chen接手,架构调整为更分布式管理模式 [11] - Pang的副手Tom Gunter也在上月离开苹果 [11] - 人才流失可能影响Apple Intelligence的技术提升 [15] - AI大战中,头部玩家比拼的不仅是技术和产品,还有人才争夺能力 [15]
关注AI算力机遇,通信板块大涨,通信ETF(515880)收涨超4.6%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08 22:51
通信板块表现 - 7月8日通信板块大涨 通信ETF(515880)收涨超4 6% [1] 行业驱动因素 - 高速光模块需求提升有望带动行业盈利能力提升 大模型兴起和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显著提升带动人工智能服务器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带动高速光模块需求快速增长 [1] - 根据Lightcounting预测 2025年800G以太网光模块市场规模将超过400G 预计2029年800G和1 6T光模块的整体市场规模将超过160亿美元 [1] 市场竞争格局 - 中国光模块厂商在全球市占率持续提升 2024年全球光模块TOP10榜单显示中国厂商占据7席 主导地位 [1] 通信ETF产品特性 - 通信ETF(515880)跟踪通信设备指数 选取A股涉及通信设备制造、通信技术服务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样本 反映行业整体表现 [1] - 该ETF在同类中流动性好 标的指数光模块权重占比近30% 本轮AI浪潮下充分受益 [1] 相关基金产品 - 无股票账户投资者可关注国泰中证全指通信设备ETF联接A(007817)和国泰中证全指通信设备ETF联接C(007818) [1]
拓展数学、英语科目,豆神教育再压注AI赛道
北京商报· 2025-07-08 22:43
公司AI教育业务布局 - 公司于2024年明确将AI教育业务作为核心发展战略 强化AI技术研发并拓展应用场景 2024年该业务实现营收2730 91万元 [4] - 2023年推出轻AI美育通识课程 2024年10月发布端模一体教育产品"豆神AI" 多模态新版上线20天内下载量达19万 [3][4] - 2024年7月推出超能训练场和学伴机器人新产品 采用3D模型多视角教学 AI双师实现个性化训练 覆盖科目从语文拓展至数学 英语 [1][3][5] 产品技术特点 - 超能训练场通过3D建模解构作文构思过程 以镜头语言重构写作画面 实现多机位可视化操作 [3] - AI双师系统解决课中万人万面训练难题 提供实时语言训练和个性化思路点拨 [3] - 产品已覆盖安卓 iOS 鸿蒙及微软AIPC系统端 突破语言文字限制实现多模态交互 [3][5] 行业竞争格局 - 猿辅导2024年4月推出"小猿AI"系列产品 包括App 学习机和通识课 学而思5月发布搭载双核大模型的三大系列学习机 [4] - 行业面临技术迭代挑战 需保持3D建模 多模态交互 知识图谱等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 [5] - 高中以下课程内容有限 但需持续同步教学产品更新与技术迭代速度 [5] 战略转型方向 - 公司计划2025年完成从科技支撑型教培公司向AI教育公司的彻底转型 [5] - 董事长判断2025-2034年AI双师将成为教育行业主流形态 [3] - 通过加强与其他顶尖AI公司合作 提升教学内容准确性和生产效率 [4]
苹果大模型团队负责人叛逃Meta,华人AI巨星+1,年薪飙至9位数
创业邦· 2025-07-08 17:12
核心观点 - Meta通过高薪策略从苹果挖走AI核心人才Ruoming Pang,并持续吸引其他顶尖AI研究员[3][6][23] - 苹果AI战略受挫,内部团队士气低落,面临人才流失危机[7][9][20] - 苹果可能转向依赖第三方AI模型,削弱了自研大模型的重要性[17][18][42] 人才流动 - Meta以每年数千万美元薪酬挖走苹果AFM团队负责人Ruoming Pang[6] - Meta同时挖走OpenAI研究员Yuanzhi Li和Anthropic的Anton Bakhtin[23] - 苹果AFM团队副手Tom Gunter已于6月离职,多名工程师考虑跳槽[20] 苹果AI团队现状 - AFM团队近百名工程师负责开发支持苹果AI和Siri的大模型[10] - 团队面临新领导层的严格审查和内部压力[16] - 公司讨论引入OpenAI、Anthropic等第三方模型替代自研成果[17] 组织架构调整 - AFM团队将由Zhifeng Chen接管,重组为多层管理结构[34][36] - 潜在新管理人员包括Chong Wang、Zirui Wang等[37] - 苹果AI战略由Craig Federighi和Mike Rockwell主导[38] 技术成果 - Ruoming Pang参与开发的苹果多模态大模型MM1具备300亿参数[32] - 苹果在WWDC展示的AI功能主要依赖合作伙伴技术[42] - 新版Xcode通过接入Claude和ChatGPT实现代码补全[43] 行业竞争 - Meta采取激进人才策略,扎克伯格亲自参与招聘并举办高端社交活动[22][24] - 苹果在AI人才争夺战中逐渐失去吸引力[25] - 苹果WWDC展示的AI技术中自研成果占比有限[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