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低碳
搜索文档
首钢股份:未来公司将坚持“技术领先、绿色低碳”的发展路径
证券日报网· 2025-09-22 19:41
公司发展战略 - 坚持技术领先和绿色低碳的发展路径 充分发挥技术创新的引领作用 [1] - 通过技术创新带动全面创新 将技术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 服务优势 品牌优势和竞争优势 [1] - 重点推进电工钢 汽车板 镀锡板等高端产品开发 结合新兴产业需求 [1] 运营与可持续发展 - 持续提升钢铁材料制造服务水平和运行效益 [1] - 践行低碳行动规划 促进公司实现低碳可持续发展 [1]
控产能拓需求 钢铁行业稳增长转型提速
北京商报· 2025-09-22 19:29
核心观点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联合印发《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以“稳增长、防内卷”为核心,设定未来两年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目标为4%左右 [1][3] - 方案旨在通过严禁新增产能、产量调控促进优胜劣汰,实现供需动态平衡,并推动行业向绿色低碳、数字化转型 [1][3][4] - 通过拓展高端产品供给、挖掘下游应用需求及深化国际合作,力求使行业走出“微利+过剩”困境,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4][7][8] 增长目标与供需平衡 - 明确2025—2026年钢铁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左右的目标,推动经济效益企稳回升、市场供需更趋平衡 [1][3] - 当前行业面临供给总量过大、有效需求不足的主要矛盾,2024年行业利润为662.9亿元,同比下降42.6% [1][3][4] - 实施产能产量精准调控,严禁新增产能,加大产能减量置换力度,并按照支持先进、倒逼落后的原则落实年度产量调控任务 [3][4] 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 - 引导资源要素向优势企业集聚,推进钢铁企业分级分类管理,分为引领型规范企业、规范企业和不符合规范条件企业三级 [4][6] - 推进工艺设备更新,推广先进电炉、特种冶炼等高端装备,支持发展电炉短流程,退出高炉一转炉长流程 [4] - 增强高端产品供给能力,聚焦高性能轴承钢、齿轮钢等关键钢材,组织产业链协同攻关 [4] 绿色低碳转型 - 2025年底前全面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目标任务,支持企业实施能效提升改造和清洁能源替代 [5] - 支持氢冶金等低碳共性技术攻关,推进绿电、绿氢、纯氢冶金一体化工艺技术的中试验证和产业化 [5] - 推动行业企业建设数字化能碳管理中心,今年是钢铁行业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第一年 [5] 数字化转型 - 研究制定行业数字化转型水平评估标准,开展评估诊断,培育典型场景、标杆工厂和标杆企业 [6] - 推动“人工智能+钢铁行业”发展,支持建设数据资源节点和高质量数据集,推进工艺装备智能化改造 [6] - 以应用场景为牵引、通用大模型为底座、冶金机理为基础,同步推进通用垂直大模型和场景小模型应用 [6] 稳定原材料供给 - 加快国内重点铁矿项目开工投产和扩能扩产,支持合规矿企正常生产,避免“一刀切”整顿 [5] - 加大铁矿石、炼焦煤等原燃料保供稳价力度,支持钢企与焦化企业签订长期协议 [5] - 鼓励进口优质炼焦煤和再生钢铁资源,在废钢资源集中区域建设回收—加工—配送—冶炼一体化基地 [5] 拓展消费需求与应用 - 促进大宗产品质量升级,围绕汽车、机械、造船、家电等主要用钢行业需求,提高产品质量和应用标准 [1][7] - 挖掘钢材应用需求,深化与船舶等领域的上下游合作,推广钢结构在住宅、公共建筑、桥梁等领域的应用 [7] - 支持搭建从钢材生产到施工建造的全产业链合作机制,培育钢结构建筑产业园区和数字化供应链平台 [7] 深化开放合作与政策支持 - 强化钢铁产品出口管理,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引导产品与装备、技术、服务协同“走出去” [7] - 利用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专项再贷款、超长期特别国债等政策,支持减污降碳、数字化转型和资源综合利用 [8] - 落实废钢铁回收“反向开票”政策,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为钢企提供优质金融服务 [8]
两部门:推进5G、千兆光网、IPv6、移动物联网等园区网络基础设施部署
智通财经网· 2025-09-22 19:25
政策核心与总体要求 - 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指引》以推进新型工业化并发展新质生产力[1][3] - 指引旨在引导工业园区特色化、集约化、数智化、绿色化、规范化发展[4] - 适用对象为省级政府批准设立、以制造业及相关生产性服务业为主体的实体型产业集聚区[3] 产业发展导向 - 要求园区明确产业定位,聚焦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原则上不超过3个以避免同质化竞争[4] - 强化产业链式集聚,通过链式招商、建立“链长制”等工作体系促进上下游协同发展[4] -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技术、新工艺等应用,并因地制宜布局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5] 空间治理与土地利用 - 探索长期租赁、弹性年期出让及“工业上楼”等模式以加强土地集约利用并拓展产业空间[6] - 依据国土空间规划优化生产和生活空间布局,完善交通、环保、能源等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配套[6] 企业培育与服务体系 - 建立企业梯度培育库,目标培育领航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及瞪羚、独角兽企业[7] - 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支持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融入其供应链体系并先试首用其创新产品[7] - 优化企业服务,推进“一窗办理”、引入知识产权、金融信贷等机构构建完善服务体系[7] 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 鼓励有条件的园区建设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高水平创新载体,搭建概念验证、中试验证平台[7] - 深化园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组建创新联合体,并加强与国家高新区等的科技资源对接共享[7] - 建立健全创新人才引育机制,建设人才实训基地及国家卓越工程师实践基地等培养载体[8] 数字化与智能化发展 - 加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5G、千兆光网、IPv6、移动物联网及工业互联网部署[1][9] - 支持建设数据存储计算基础设施,统筹调度算力资源,鼓励打造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设施[1][9] - 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鼓励设备数字化改造、普及智能制造装备、打造智能工厂[10] 绿色与安全发展 - 加快绿色设施建设,包括屋顶光伏、分散式风电、多元储能及工业绿色微电网等[11] - 鼓励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推广可再生能源替代、节能节水改造,创建绿色工厂[12] - 强化生产安全保障,完善安全生产体系,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并加强安全科技支撑[12] 开放合作与组织实施 - 鼓励园区参与产业转移对接,探索利益分享机制,并深化与国际产业科技资源的合作[13] - 两部委将指导地方落实指引,总结推广典型案例,并组织交流活动促进园区间合作[14]
上海虹口打造绿色低碳千亿级产业集群
解放日报· 2025-09-22 18:12
解放日报记者 周楠 近日在北外滩区域,一批与众不同的公共座椅引起不少人的关注,它们的背后有故事—— 新座椅由北外滩街道携手新材料领军企业上海傲必思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合力打造,制作材料由废弃 混凝土、瓷砖及石材边角料等回收再利用生成,不仅融合前沿设计理念与先进环保工艺,解决了居民街 边"找座难"问题;街道还动员社会各界参与座椅认捐认养,拓展座椅建设资金筹集渠道,用"环保"理念 成功连接起企业与居民。 虹口区正在打造千亿级绿色低碳服务产业集群。从2024年开始,绿色低碳服务已成为虹口区"一把 手"工程,增设1亿元专项资金支持,并发布了专项绿色低碳支持政策。 目前,虹口区已集聚绿色低碳相关企业超800家,相关产业规模超750亿元,贡献全市2/3"双碳"立 项标准,努力让绿色低碳这一"新质生产力"转化为区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集聚产业赋能平台 "大家都知道绿色低碳这个概念,但到底哪些属于绿色低碳相关企业?现实操作中,很多企业是模 糊的。"虹口区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为了科学监测评估产业发展成效,虹口结合区域特色,首先探索建立可检验、可借鉴的统计体系。 2024年初,在一场创新创业大赛上,上海傲必思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带着 ...
2025浦江创新论坛·绿色低碳创新论坛在沪举行 场景驱动成绿色技术产业化“关键一跃”
证券时报网· 2025-09-22 17:49
论坛主旨与政府规划 - 论坛主题为“场景驱动绿色技术创新”,聚焦以场景牵引加速绿色技术从研发到产业化的核心议题[1] - 全球气候治理进入“关键十年”,科技创新范式正从技术驱动向场景驱动转变[1] - 上海已在深远海风电、新型储能等七大领域布局15个绿色低碳转型重点应用场景,并启用绿色技术银行等平台[1] - 未来将进一步拓展应用场景推进技术集成创新、强化金融赋能加快成果落地、链接全球网络加强智慧共享[1] 绿色技术创新与合作 - 论坛集中发布多项创新绿色技术转移转化路径与合作计划,覆盖人工智能工具、国际项目、应用场景等[1] - 绿色技术转移转化AI助手“小绿”正式亮相,具备技术画像、供需匹配等四大核心功能,可秒级响应需求[2] - 绿色技术银行、上海建科、申能保险签署战略协议,构建“技术—建设—金融”协同链条,通过创新保险产品破解绿色建筑星级达标难题[2] 企业绿色转型路径与技术需求 - 吉利汽车以2025年单车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减少25%以上、2045年实现碳中和为核心目标[3] - 吉利汽车从设计、制造、供应链、使用端多维度发力,并发布能源替代、节能降碳、CCUS、固碳等技术需求[3] - 立讯精密发布可持续发展路线图,明确不晚于2050年实现自身运营及价值链碳中和的目标[3] - 立讯精密提出以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为主、碳抵消为辅的碳中和策略,并发布电气化改造、可再生燃气、碳汇方面技术需求[3]
东莞金融市场周报:东科创首期科创债发行;捷邦科技实控人变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2 12:54
金融要闻 - 东莞科创集团成功发行首期科技创新公司债券 发行规模5亿元 期限3+2年 认购倍数2.66倍 票面利率2.30%创2025年以来全国可比债券新低 [3] - 债券发行优化公司融资结构并降低融资成本 未来将聚焦科技企业投资、科技金融服务和科技产业孵化三大方向 [3] 上市公司业务拓展 - 祥鑫科技联合PANECO实现工商业储能系统量产 项目从2024年12月启动至2025年6月试产仅耗时6个月 通过莱茵测试机构认证并攻克全系统液冷技术 [3][4] - 储能系统可应用于峰谷套利、配电增容、应急备电及光储充一体化场景 [4] - 拓斯达发布首款轮式人形机器人"小拓" 具备21个自由度 身高可调范围1.2-1.8米 双臂负载20kg 定位精度±0.05mm 为注塑行业首款落地应用的人形机器人 [5] - 绿通科技与格林美子公司动力再生签署5年战略协议 共同构建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全生命周期价值链 覆盖从回收到再制造的闭环产业链 [6] 股权与治理变动 - 奕东电子控股股东一致行动人计划减持不超过691.68万股 占总股本2.96% [7] - 捷邦科技实际控制人由辛云峰、杨巍、殷冠明变更为辛云峰和杨巍 新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55.89%表决权 [8] - 锦龙股份控股股东新世纪公司3000万股将被司法拍卖 占公司总股本3.35% 拍卖后其持股比例将由19.64%降至16.29% 实际控制人地位不变 [9]
刚刚,利好来了!
中国基金报· 2025-09-22 11:59
文章核心观点 - 五部门联合印发《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旨在通过供需两端协同发力,推动行业平稳运行和结构优化升级 [2][9] - 方案设定2025-2026年钢铁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左右的目标,重点在于提升有效供给能力、促进绿色低碳和数字化转型 [5][11] - 核心路径包括加强行业管理促进优胜劣汰、强化科技创新、扩大有效投资、拓展消费需求及深化开放合作 [10][12] 主要目标 - 2025-2026年钢铁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左右,经济效益企稳回升 [5][11] - 市场供需更趋平衡,产业结构更加优化,有效供给能力不断增强 [5][11] - 绿色低碳、数字化发展水平显著提升 [5][11] 加强行业管理,促进优胜劣汰 - 实施产能产量精准调控,修订产能置换实施办法,加大产能减量置换力度 [5][13] - 对发展电炉钢、氢冶金等低碳工艺及兼并重组、高端特殊钢项目给予差别化减量置换比例支持 [5][13] - 推进钢铁企业分级分类管理,按照引领型规范企业、规范企业、不符合规范条件企业实施三级管理 [5][13] 强化产业科技创新,提升有效供给能力 - 增强高端产品供给能力,聚焦高性能轴承钢、齿轮钢、高温合金、工模具钢等关键钢材 [6][14] - 促进大宗产品质量升级,围绕汽车、机械、造船、家电等主要用钢行业需求研究提高标准 [6][14] - 稳定原燃料供给,加快国内重点铁矿项目开工投产,支持合规矿企正常生产,避免“一刀切”整顿 [6][15] 扩大有效投资,促进转型升级 - 推进工艺设备更新,支持有条件地区退出高炉—转炉长流程,发展电炉短流程 [6][16] - 加快数字化转型,培育典型场景、标杆工厂和标杆企业,推动“人工智能+钢铁行业”发展 [6][16] - 推进绿色低碳改造,2025年底前全面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目标任务,支持氢冶金等低碳技术攻关 [6][17] 拓展消费需求,激发市场消费潜力 - 深化钢铁与船舶等重点用钢领域合作,积极推广钢结构在住宅、公共建筑、桥梁等领域应用 [6][18] - 支持搭建上下游全产业链合作机制,培育钢结构建筑产业园区和数字化供应链交易平台 [6][18] 深化开放合作,提高国际化发展水平 - 强化钢铁产品出口管理,维护出口竞争秩序,优化出口产品结构 [7][19] - 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产业协作,引导产品与装备、技术、服务协同走出去 [7][19] 保障措施 - 加强组织保障,钢铁大省要发挥带头作用,行业协会要遏制恶性竞争并加强政策解读 [20] - 加强政策支持,利用科技创新再贷款、超长期特别国债等支持行业改造,引导金融机构提供优质服务 [20] - 加强监测调度,开展常态化运行监测,完善重点产品产能预警机制 [21]
工信部:实施产能产量精准调控 促进钢铁产业减量发展和转型升级
智通财经网· 2025-09-22 11:14
文章核心观点 - 五部门联合发布《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旨在通过产能产量精准调控、绿色低碳改造、产业科技创新、扩大有效投资和拓展消费需求等措施,推动钢铁行业在2025-2026年实现增加值年均增长4%左右,促进供需动态平衡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5][6][7] 产能产量调控 - 修订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加大产能减量置换力度,对电炉钢、氢冶金等低碳炼铁工艺和兼并重组、高端特殊钢项目给予差别化减量置换比例支持 [1][8][31] - 支持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钢铁产能向区域外减量转移,继续实施产量压减政策,按照支持先进企业发展、倒逼落后低效产能退出的原则落实年度产量调控任务 [1][9] - 强化产能置换、项目备案、环评、排污许可、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能评等政策协同 [1][8] 绿色低碳改造 - 推进落实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2025年底前全面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目标任务 [2][12][48] - 支持氢冶金等低碳共性技术攻关,加快推进绿电、绿氢、纯氢冶金一体化工艺技术和装备中试验证和产业化 [2][12][48] - 推动行业企业建设一批数字化能碳管理中心,加快构建钢铁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体系,加强碳计量管理,提高碳核算数据质量 [2][12][48] 产业科技创新 - 增强高端产品供给能力,聚焦高端装备、核心基础零部件等领域所需高性能轴承钢、齿轮钢、高温合金、工模具钢等关键钢材,组织产业链协同攻关 [10][35][39] - 促进大宗产品质量升级,围绕汽车、机械、造船、家电等主要用钢行业升级需求,研究提高产品和应用标准,协同下游行业推进产品应用升级 [10][36] - 稳定原燃料供给,加快国内重点铁矿项目开工投产、扩能扩产,加大铁矿石、炼焦煤等原燃料保供稳价力度 [10][38] 数字化转型与设备更新 - 加快数字化转型,落实《钢铁行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指南》,开展数字化转型评估诊断,培育数字化转型典型场景、标杆工厂、标杆企业 [11][43][45] - 推进工艺设备更新,加快高炉、转炉、电炉等限制类装备升级及一代炉龄服役到期的老旧设备更新,推进主体设备大型化改造 [11][40][42] - 推动人工智能+钢铁行业发展,以应用场景为牵引、通用大模型为底座、冶金机理为基础同步推进通用垂直大模型和场景小模型应用 [11][45] 拓展消费需求 - 挖掘钢材应用需求,深化钢铁与船舶等重点用钢领域的上下游合作,签订长期稳定合作协议,共同维护产业链稳定 [13][51][52] - 积极推广钢结构在住宅、公共建筑、中小跨径桥梁等领域应用,支持行业协会搭建全产业链合作机制 [13][51][52] - 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培育一批钢结构建筑产业园区和钢材、构件、部品部件数字化供应链交易服务平台 [13][51] 国际化发展 - 强化钢铁产品出口管理,维护出口竞争秩序,开展高技术含量钢铁产品界定工作,优化钢铁出口产品结构 [14][54][56] - 推动形成互相认可的产品标准、碳足迹核算体系,支持企业依法依规开展钢铁产品国际贸易,融入国际供应链体系 [14][54][56] - 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及地区产业协作,引导钢铁产品与装备、技术、服务等协同走出去 [14][54][56] 政策支持与保障 - 利用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专项再贷款、超长期特别国债等政策,重点支持钢铁行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改造、数字化转型改造、资源综合利用等 [16][59][62] - 落实好废钢铁回收反向开票政策,推动废钢铁回收行业规范健康发展 [16][59][62] - 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有扶有控的原则,针对钢铁行业特点,综合运用各类金融工具,为钢铁企业提供优质金融服务 [16][59][62] 行业背景与目标 - 钢铁行业面临供给总量过大、有效需求不足、供需失衡等挑战,2024年行业利润662.9亿元,同比减少42.6%,2025-2026年目标为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左右 [5][7][19] - 方案旨在通过严禁新增产能和实施产量压减控总量,以高端特钢研发和大宗产品质量升级优供给,以拓展建筑和交通领域应用扩需求 [6][20] - 推动行业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进一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6][20]
五部门联合印发重要工作方案!
中国能源报· 2025-09-22 10:56
核心观点 - 五部门联合发布《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旨在通过供需两端协同发力,推动行业在2025-2026年实现增加值年均增长4%左右,并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绿色低碳和数字化水平提升 [1][4][5] 总体要求 - 以质量效益为中心,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注重供需两端协同发力,增强供需适配性 [4] - 通过严禁新增产能、实施产量压减控总量,以高端特钢研发和大宗产品质量升级优供给,以拓展建筑和交通领域应用扩需求,以数字化绿色化改造促转型 [4] 主要目标 - 2025-2026年,钢铁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左右,经济效益企稳回升,市场供需更趋平衡 [5] - 产业结构更加优化,有效供给能力不断增强,绿色低碳、数字化发展水平显著提升 [5] 工作举措:行业管理与优胜劣汰 - 实施产能产量精准调控,修订产能置换实施办法,加大产能减量置换力度,对电炉钢、氢冶金等低碳工艺和兼并重组、高端特殊钢项目给予差别化减量置换比例支持 [7] - 推进钢铁企业分级分类管理,落实《钢铁行业规范条件(2025年版)》,按照引领型规范企业、规范企业、不符合规范条件企业实施三级管理,引导资源要素向优势企业集聚 [7] 工作举措:产业科技创新与供给能力 - 增强高端产品供给能力,聚焦高性能轴承钢、齿轮钢、高温合金等关键钢材,组织产业链协同攻关,加快产品应用验证和迭代升级 [7] - 促进大宗产品质量升级,研究提高产品和应用标准,协同下游行业推进产品应用升级,加快完善绿色低碳产品标准 [8] - 稳定原燃料供给,加快国内重点铁矿项目开工投产,加大铁矿石、炼焦煤等保供稳价力度,鼓励进口优质炼焦煤和再生钢铁资源 [8] 工作举措:有效投资与转型升级 - 推进工艺设备更新,加快高炉、转炉、电炉等限制类装备升级及老旧设备更新,推进主体设备大型化改造,支持有条件地区发展电炉短流程 [8] - 加快数字化转型,落实《钢铁行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指南》,培育数字化转型典型场景和标杆工厂,推动“人工智能+钢铁行业”发展 [9] - 推进绿色低碳改造,2025年底前全面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目标任务,支持氢冶金等低碳技术攻关,加快构建钢铁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体系 [10] 工作举措:拓展消费需求 - 挖掘钢材应用需求,深化钢铁与船舶等重点用钢领域合作,推广钢结构在住宅、公共建筑等领域应用,支持搭建全产业链合作机制 [11] - 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培育钢结构建筑产业园区和数字化供应链交易服务平台 [11] 工作举措:开放合作与国际化 - 促进国际化发展,强化钢铁产品出口管理,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推动形成互相认可的产品标准和碳足迹核算体系 [12] - 支持企业融入国际供应链体系,提高国际竞争力,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产业协作 [12] 保障措施 - 加强组织保障,各地将钢铁行业稳增长作为工作重点,钢铁大省发挥带头作用,行业协会引导企业建立自律机制 [12] - 加强政策支持,利用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专项再贷款、超长期特别国债等政策,重点支持减污降碳、数字化转型、资源综合利用等项目 [13]
虹口打造绿色低碳千亿级产业集群 加快各类首创首发、试点示范和应用场景项目建设 力争形成多方共赢产业生态
解放日报· 2025-09-22 09:47
记者 周楠 集聚产业赋能平台 "大家都知道绿色低碳这个概念,但到底哪些属于绿色低碳相关企业?现实操作中,很多企业是模 糊的。"虹口区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为了科学监测评估产业发展成效,虹口结合区域特色,首先探索建立可检验、可借鉴的统计体系。 市能效中心战略发展部主任侯震寰告诉记者,2024年,虹口区与市能效中心合作,以《绿色低碳转 型产业指导目录》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代码为基础,基于市能效中心"AI+绿色低碳产业"平台,以"打标 签"方式,形成绿色低碳企业清单。明确碳服务、绿色航运、绿色金融、绿色贸易、绿色技术五大产业 图谱。 此后,在市统计局等部门支持下,虹口区以产业图谱为基础,通过"行业数据整合法"和"企业数据 采集法",探索建立涉及5个大类、23个中类、37个小类的虹口绿色低碳服务统计体系,动态监测更新数 据库。 与市能效中心类似,落户于虹口区的上海环交所、绿色技术银行等一批功能性平台,正持续为绿色 低碳服务产业赋能。 近日在北外滩区域,一批与众不同的公共座椅引起不少人的关注,它们的背后有故事—— 新座椅由北外滩街道携手新材料领军企业上海傲必思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合力打造,制作材料由废弃 混凝土、瓷砖及石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