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产业升级
icon
搜索文档
落地企业超四百家,南中轴国际文化科技园亮焕新成果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18 17:19
产业升级是园区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围绕北京市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战略部署,南中轴国际文化 科技园锚定"文化+科技"双核驱动方向,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主导、元宇宙为特色,聚焦数字人、数字 内容、智能交互硬件、数字产业应用等新兴赛道,构建"企业集聚+平台支撑" 发展模式。在园区聚集的 400余家企业中,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及分支机构各1家、北京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家,国 高新企业超120家,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数字人、数字内容等细分赛道蓬勃发展,产业集群发展态势 初显。 在全球城市发展进程中,老旧空间转型与产业升级是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如何在保留城市文脉的基础 上实现空间功能重塑与产业能级提升,成为各国探索的关键方向。南中轴(北京)国际文化科技发展有 限公司董事长闫福介绍,回到几年前,南中轴国际文化科技园所在地还是华北地区服装批发行业核心枢 纽——大红门服装商贸城。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深入实施,该地区于2022年10月正式启动升级改 造。项目创新建立了"政企联席会"工作机制,由中关村发展集团与丰台区政府协同发力、联合攻坚,协 商解决重大问题。"大体量城市更新项目从立项备案、规划设计到通过方案审批需要 ...
央企交出顶天立地成绩单
中国新闻网· 2025-09-18 10:53
央企重组整合 - 中央企业数量为100家,“十四五”期间通过市场化方式重组了6组10家企业,新组建和设立了9家央企 [1] - 重组整合旨在服务国家战略、增强产业协同、优化公共服务,例如组建中国星网以建设自主可控的卫星互联网 [1] - 鞍钢集团重组本钢集团提高了企业竞争力,形成“南宝武、北鞍钢”格局,并发挥区域引领作用 [2] - 重组推动同类型业务横向联合与上下游业务纵向整合,解决重复投资和资源分散问题 [2] - 持续推进医药医疗资源整合,通用技术集团拥有医疗机构超过400家,开放床位超过5万张,年服务患者超过3500万人次 [2] 科技创新成果 - 在嫦娥六号、梦想号、奋斗者号、深地一号等大国重器领域取得进展 [3] - 集中攻克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工业软件等“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 [3] - C919大型客机、国产大型邮轮持续擦亮中国制造名片 [3] - 中央企业在国家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评选中获奖109项,占全国同类奖项总数一半以上 [4] - 央企研发经费连续三年超过万亿元,2024年达到1.1万亿元,其中近1000亿元投向基础研究,相当于每天投入30多亿元 [5] - 组建23个创新联合体,打破科研单打独斗模式,形成体系化攻坚合力 [5] 研发机制与激励 - 央企拥有144万研发人员,占全国五分之一 [6] - 对重大科技成果实施考核加分,对实现重大技术突破给予“一票晋级”激励 [6] - 赋予项目负责人更大自主权,健全尽职合规免责机制,为科研人员松绑减负 [6] 经营绩效提升 - “十四五”以来中央企业资产总额从不到70万亿元增长到超过90万亿元 [7] - 利润总额从1.9万亿元增长到2.6万亿元 [7] - 营业收入利润率从6.2%提升到6.7% [7] - 全员劳动生产率从每人每年59.4万元增长到81.7万元 [7]
21评论丨经济新动能加速成长 向好态势仍需巩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8 06:42
宏观经济总体态势 - 国民经济延续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 [1] - 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推动扩内需、优供给、促循环、增动能等政策效应持续显现 [1] -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新动能快速成长,推动经济结构持续优化 [1] 工业生产与新动能 - 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2% [1] - 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1%和9.3%,明显高于规上工业整体增速 [1] - 智能车载设备制造、电子元器件及设备制造、集成电路制造等行业增加值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1] - 3D打印设备、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产品产量保持强劲增长 [2] - 1~8月份民用无人机产量同比增长超过50% [2] - 工业机器人产量保持较快增长 [2] 消费市场与服务零售 - 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家具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娱乐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均保持两位数增长 [2] - 1~8月份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5.1%,增速明显快于商品零售额 [3] - 旅游咨询租赁服务类、交通出行服务类、文体休闲服务类、通讯信息服务类零售额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3] 投资结构与产业升级 - 1~8月份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4.4%,显著高于投资总体增速,拉动同期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个百分点 [3] - 高技术产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信息服务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速均达到两位数 [3] - 制造业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智能化投入 [3] 政策方向与支持 - 加快既定政策的落地落实,并适时研究出台新的增量政策 [4] - 积极的财政政策应加大力度、精准发力,加快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债资金下达到具体项目 [4] - 货币政策应继续保持适度宽松的基调,确保流动性合理充裕 [4] - 投资政策应加大支持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等项目 [4]
“徽”创未来——实探锐意创新转型升级的“皖企样本”
上海证券报· 2025-09-18 03:28
安徽工业经济表现 - 安徽规上工业营收规模从2020年3.8万亿元跃升至2024年5.49万亿元 全国位次从第12位升至第6位 占全国比重从3.6%提升至4% [2] - 安徽区域创新能力连续13年位列全国第一方阵 [2] - 2024年上半年安徽186家A股上市公司中152家实现盈利 占比81.72% 合计营业收入达7220.84亿元 [6] 产业创新方向 - 量子信息 聚变能源 深空探测三大前沿高地引领科技创新自立自强 [2] - 传统产业通过搭载新技术和拓展新领域实现向"新"而行 以"智"提质 [2] - 科产融合不断延展产业边界 [2] 江淮汽车创新案例 - 尊界超级工厂实现15种车身颜色灵活切换的高度柔性化生产线 [4] - 采用自动化AGV小车实现自主导航和原子级质量管理 [4] - 通过跨界跨域融合推动电动化智能化技术应用 [4] 海螺水泥发展模式 - 从山区单体水泥厂发展为世界500强企业 [4] - 通过市场化运作 数字化升级和多元化延伸实现逆势上扬 [4] - 坚持产品市场与资本市场双轮驱动战略 [4] 楚江新材增长路径 - 连续25年保持经营规模稳健增长 年营收突破500亿元 [4] - 通过三次成功并购延伸产业链至具身智能机器人和核聚变领域 [5] - 聚焦铜加工主业并面向国家高精尖领域发展 [5] 永新股份国际化战略 - 作为软包装行业龙头企业 上市后连续分红21年 [6] - 经营业绩增长十倍 客户包括洽洽瓜子 溜溜梅冻 安慕希等知名品牌 [6] - 通过技术升级和产业并购组合拳拓展海外市场 [6]
枣庄市薛城区深耕石榴深加工,酿出产业振兴“甜蜜”果
齐鲁晚报网· 2025-09-17 21:39
核心观点 - 枣庄市薛城区以石榴深加工为核心推动产业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 通过多元化产品开发和全产业链布局实现产值增长和农民增收 [1][4][5] 石榴深加工产业布局 - 山东弘祥智能科技集团投资1.2亿元建设年产2万KL石榴饮品项目 配备1条精酿啤酒生产线及1.5万听/小时易拉罐线 1.3万瓶/小时瓶装线 [2] - 项目采用生物质锅炉蒸汽供能实现绿色低碳生产 年消耗本地石榴约2000吨 降低运输成本并保障原料供应 [2][3] - 山东晟达菲尔生物科技专注"石榴+高端食品"赛道 产品包括奶酪棒系列20余种和石榴果汁5种 形成多元化产品结构 [4] 产能与产值数据 - 弘祥智能科技石榴精酿啤酒年产值预计达1亿元 产品定价区间为玻璃瓶5元/315ML至易拉罐12元/1L [3] - 晟达菲尔生物科技年产能达奶酪产品500万箱和石榴汁100万箱 年销售收入1.5亿元 公司整体年产值达5亿元 [4][5] - 晟达菲尔2019年切入石榴深加工 2020年投入1.05亿元新建奶酪生产线 2022年追加5500万元技改投资 [4] 技术与创新优势 - 弘祥智能科技采用21天麦芽发酵工艺确保啤酒品质稳定 产品覆盖果味啤酒 精酿啤酒和麦芽啤酒三大类 [3] - 晟达菲尔采用意大利先进奶酪生产工艺 拥有12项自主知识产权 其中奶酪粉料输送和成型装置专利处于行业前列 [5] - 晟达菲尔成为10余家干酪制品供应链指定品牌 品牌价值达1亿元 是山东首家高端奶制品高科技企业 [5] 市场与销售策略 - 弘祥智能科技产品主要销往苏鲁豫皖地区 通过酒吧 餐厅 酒店和超市渠道定位25-45岁中高端消费群体 [3] - 两家企业均优先采购本地石榴原料 既降低运输成本又拓宽种植户销售渠道 形成产业协同效应 [3][4]
“十四五”以来中央企业资产总额从不到70万亿元增至超过90万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7 21:31
中央企业综合实力 - 中央企业资产总额从不到70万亿元增长到超过90万亿元 年均增速7.3% [1][2] - 利润总额从1.9万亿元增长到2.6万亿元 年均增速8.3% [1][2] - 全员劳动生产率每人每年从59.4万元增长到81.7万元 [2] 经营质量效率 - 营业收入利润率从6.2%提升到6.7% [2] - 国有资本回报率和净资产收益率持续改善 [2] - 万元产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下降12.8%和13.9% [3] 科技创新投入 - 研发经费连续3年超过万亿元 投入强度从2.6%提升到2.8% [2] - 参与全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攻关 打造97个原创技术策源地 [2] - 组建23个创新联合体 [2] 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 - 累计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8.6万亿元 较"十三五"大幅提升 [4] - 2024年战略性新兴产业营业收入突破11万亿元 近两年营收贡献度提升8个百分点 [5] - 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5个领域收入均超万亿元 [5] 产业转型升级 - 打造1854个智能工厂 布局"AI+"应用场景超800个 [3] - 中央企业新能源并网装机容量约占全国一半 [5] - 工业软件市场规模占全国比例超20% [5] 重组与整合 - 6组10家企业实施战略性重组 9家新央企组建成立 [3] - 开展邮轮运营等领域专业化整合 [3] - 设立创投基金总规模近千亿元 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5] 社会贡献 - "十四五"累计上交税费超10万亿元 [3] - 向社保基金划转国有股权1.2万亿元 [3] - 保障煤电油气基础产品供给及通信航空网络运营 [3]
澄迈电竞嘉年华开幕 虎牙为海南企业战队搭建竞技舞台
中国新闻网· 2025-09-17 16:38
赛事概况 - 海南老城科技新城2025年电竞嘉年华于9月15日开幕,由澄迈县人民政府、海南老城科技新城管委会主办,虎牙直播承办 [1] - 赛事是专属于海南企业战队的竞技狂欢,标志着澄迈电竞企业赛正式开赛 [1] - 赛程将持续至10月11日,分为线上海选、线下淘汰赛、半决赛及总决赛四个阶段,观众可通过虎牙直播、抖音、微信视频号观看全程直播 [7] 赛事规模与参与企业 - 王者荣耀企业联赛创下海南企业电竞赛事规模新纪录,共有142支队伍报名,最终120支队伍成功集结 [5] - 参赛企业涵盖互联网、基建、通信、航空等多个产业领域,包括百度、快手、360、上海建工集团、美兰机场等知名企业 [5] - 所有队伍均以企业为单位组建,比赛采用5V5征召模式,将职场中的团队协作、策略制定等能力转化为竞技实力 [5] 活动亮点与文化融合 - 开幕式包含王者荣耀coser开场秀、本地特色舞蹈《黎锦秀》以及融合黎族鼻箫等民族元素的蓝宝石乐队表演,展现本土文化与电竞的结合 [3] - 现场设置互动环节增强观众参与感,同步预热揭幕战 [3] - 赛事不仅是电竞技术比拼,更为不同领域企业搭建交流桥梁,是职场精英展现风采的平台 [5] 产业战略与发展模式 - 电竞产业被视为数字经济与年轻消费群体的重要交汇点,海南依托自贸港政策优势和旅游产业基础加速布局电竞产业 [7] - 澄迈将电竞产业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着力打造“政策引领—赛事落地—文旅融合—人才培育”的全链条发展模式 [8] - 本次嘉年华是澄迈书写“文旅融合、产业升级、走向国际”新篇章的实践,旨在让电竞成为一张闪亮的“海南名片” [10]
央企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 ,“十四五”以来累计投资8.6万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9-17 15:01
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成效 - 中央企业在"十四五"期间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全局性工作 实施产业焕新、未来产业启航、"AI+"等专项行动[3] - 中央企业聚焦9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和6个未来产业进行系统化布局 累计投资达8.6万亿元 较"十三五"时期大幅提升[3] - 在集成电路、生物技术、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在人形机器人、超导量子计算等前沿领域实现突破[3] 产业格局与保障能力 - 工业母机、新材料等领域托底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形成"梯次拓展、合力并进"的产业发展新格局[3] - 中央企业新能源累计发电并网装机容量约占全国50% 工业软件市场规模占全国超20%[4] - 2024年中央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营业收入突破11万亿元 近两年营收贡献度提升8个百分点[4] 新兴产业发展规模 - 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5个领域收入均超过万亿元[4] - 中央企业设立创投基金总规模近千亿元 聚焦科技属性、技术价值和新兴领域[4] - 通过产业链融通发展共链行动发布供需清单近万项 有效促进供需对接[4] 创新发展模式 - "AI+"专项行动推动通用大模型和行业模型加速应用 赋能传统产业数智化转型[4] - 创投基金采取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策略 形成产融结合新模式[4] - 通过供需对接和产业合作形成新兴产业发展的创新模式[4]
国务院国资委回答新华财经提问:持续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力度
新华财经· 2025-09-17 14:59
产业格局 - 中央企业聚焦9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和6个未来产业进行系统化布局 形成梯次拓展 合力并进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1] - "十四五"期间中央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累计投资达8.6万亿元 较"十三五"时期大幅提升 [1] - 在集成电路 生物技术 新能源汽车领域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在人形机器人 超导量子计算等前沿领域实现突破 [1] 增长动能 - 2024年中央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营业收入突破11万亿元 近两年营收贡献度提升8个百分点 [2] - 新一代信息技术 高端装备等5个领域收入均超过万亿元 [2] - 中央企业新能源累计发电并网装机容量约占全国50% 工业软件市场规模占全国超20% [2] 发展模式 - 中央企业发布供需清单近万项促进供需对接 形成产业合作新模式 [2] - 中央企业创投基金总规模接近千亿元 聚焦科技属性和硬科技领域投资 [2] - 通过"AI+"专项行动推动通用大模型和行业模型应用 赋能传统产业数智化转型 [2] 未来规划 - 将以"十五五"规划为契机持续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力度 [3] - 加快打造引领未来竞争的新兴支柱产业 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 [3]
“大国财政”系列之四:财政“下半场”,可能的“后手”?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9-17 14:42
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 - 2025年上半年广义财政支出增速达8.9%,高于名义GDP增速4.3个百分点,显著超过2022年以来年均1-3%的增速水平[1] - 6月广义财政收支差达-5.3万亿元创同期新高,其中一般财政收支差-2.6万亿元,政府性基金收支差-2.7万亿元[1] - 社保就业支出同比增长9.2%(较2024年同期提升5个百分点),科学技术支出同比增长9.1%(较2024年同期提升10.5个百分点)[2] 财政政策工具与空间 - 特殊再融资专项债发行近1.8万亿元(进度近90%),特殊新增专项债发行超4600亿元(进度58%)[2] - 政策性银行"准财政"工具可通过财政贴息和杠杆效应快速落地,政府结存限额约1.5万亿元(其中国债结存限额2024年底结余2000亿元)[4] - 新增政府债务限额需全国人大常委会审批,落地到项目至少需2个月,历史上中央年中调整预算仅5次(1998-2000年增发国债2100亿元)[4] 重点支持领域 - 隐债化解领域获财政重点倾斜,2025年财政部两度通报"隐债问责"典型案例并实施"穿透式"监管[5] - 新兴产业支持聚焦商业航天、低空经济、人工智能+、海洋经济等领域,服务业开放被多次提及以激活服务消费[5] - 中央财政安排育儿补贴预算约900亿元(中央承担90%),若全面推行贴息政策可节约居民支出2120亿元(基于21.2万亿元非住房消费贷余额)[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