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国产化替代
icon
搜索文档
威士顿2024年财报:营收利润双降,盈利能力承压
金融界· 2025-04-22 08:09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总收入2 94亿元 同比下降6 32% 归属净利润0 52亿元 同比下降11 26% 扣非净利润3171 10万元 同比下降27 93% [1] - 第四季度营业总收入1 14亿元 同比下降6 4% 归属净利润2174万元 同比下降32 5% 扣非净利润1707万元 同比下降21 9% [4] - 毛利润1 04亿元 同比下降8 77% 毛利率下降反映成本控制问题 [5] 主营业务分析 - 主营业务集中在智能制造和数字化金融领域 工业软件和新兴技术软件是核心 [5] - 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投入未转化为财务回报 成本控制不力体现在原材料采购 人力成本和技术研发支出 [5] 未来发展方向 - AIGC产品和AI智能体产品进入市场 港口物流行业初步布局 [6] - 国产化替代取得突破 AI模型训练从英伟达芯片迁移到华为昇腾芯片 [6] - 海外市场拓展带来新增长点 但伴随高风险和不确定性 [6] 挑战与应对 - 需优化成本结构 提升运营效率 应对市场竞争 [6] - 加快技术创新步伐 将新产品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6]
大豪科技:数据亮点纷呈,多业务板块协同奋进
证券时报网· 2025-04-21 17:44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7.25亿元,同比增长12.84% [1] - 扣非归母净利润1.72亿元,同比增长20.03% [1] 智能电控业务 - 新一代刺绣机电控产品在海外市场全面铺开且备受青睐 [2] - 高端工艺普及激活特种绣需求,满足市场多元化创新诉求 [2] - 针织电控产品持续精进性能并通过多元化服务增强竞争优势 [2] 智能工厂业务 - 自动化换底线产品渗透率不断提升 [3] - 自动化夹布系统和激光切割技术显著提高客户生产效率且订单量持续攀升 [3] - 数字化解决方案成功落地多家袜机标杆工厂,实现设备高效互联互通及智能化管理 [3] 网络安全业务 - 控股子公司兴汉网际作为华为钻石级合作伙伴,联合打造基于鲲鹏平台的国产化平台即将投放市场 [4] - 加强AI与安全技术深度融合,智算一体机等新品有望带来更大发展空间 [4]
创新驱动责任并举 广立微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14.50%
全景网· 2025-04-21 15:08
财务表现 - 2024年实现营收5.47亿元,同比增长14.50% [1][2] - 软件开发及授权业务营收同比增长70.33%,测试服务及其他业务增长360.63% [2] - 综合毛利率达61.90%,其中测试设备及配件业务毛利率52.07%,软件开发及授权业务毛利率85.96% [1][2] - 研发投入2.77亿元,占营收50.57%,同比增长33.49% [1][5] - 拟派发现金红利4926.56万元,每10股派2.50元 [1][7] 业务结构 - 三大核心业务为EDA软件、半导体大数据分析系统、晶圆级电性测试设备 [2] - 测试设备及配件业务贡献营收3.86亿元 [2] - 销售测试设备90台,同比增长13.92%,年产量首次突破百台达107台 [3] - 境内营收5.35亿元(同比增长14.62%),境外营收1236.08万元(同比增长9.56%) [4] 技术研发 - 拥有授权专利179项(发明专利105项含美国专利12项),软件著作权160件 [5] - 研发人员522人,占总员工数82.20%,其中博士/硕士346人(占比66.28%) [5] - 近三年平均研发费用率44%,年均复合增长率49.62% [5] - 突破可寻址测试芯片方案、超高密度测试芯片设计等核心技术 [8] 产品与解决方案 - 形成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覆盖测试芯片设计、DFT工具、DFM工具 [3] - 测试设备系列包括T4000系列、T4100S系列、T4000Max及WLR测试设备 [3] - 半导体数据软件系统覆盖集成电路全生命周期 [3] - 实现高质量国产化替代,打破国外垄断格局 [3][8] 战略布局 - 增资杭州聚芯数智、华芯盛,参投合肥启航恒鑫投资基金 [4] - 设立新加坡子公司,增资韩国泰特斯股份,加速海外市场拓展 [4] - 2025年重点推动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地区业务增长 [4] - 获评浙江省集成电路产业链链主企业,T4100S入选"浙江制造精品" [6] 客户与行业地位 - 客户包括三星电子、SK海力士等国际IDM厂商及国内领先Foundry/Fabless厂商 [6] - 两次荣获"华力优秀供应商",获卓胜微优秀供应商、格科微研发先锋奖 [6] - 服务集成电路工艺技术节点全覆盖,提升客户良率优化效率 [6][8] 资本运作 - 累计股份回购1.40亿元,回购321.85万股(占总股本1.61%) [1][7] - 上市以来累计现金分红1.68亿元 [7]
苏奥传感:新能源业务释放新活力 产业链纵深整合进一步塑造核心竞争力
证券时报网· 2025-04-21 10:23
财务业绩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70亿元 同比增长48.87% [1]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8亿元 同比增长11.31% [1] - 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6元(含税) 合计派发现金红利4779.29万元(含税) [1] 业务板块表现 - 新能源部件收入达2.54亿元 同比增长102.84% 成为新增长引擎 [2] - 汽车传感器及配件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6.57% [2] - 汽车燃油系统附件收入同比增长5.9% [2] - 产品矩阵涵盖传感器及配件、燃油系统附件、汽车内饰件、新能源部件四大核心板块 [2] 研发投入与技术成果 - 研发投入6064万元 占营业收入比例3.63% [3] - 拥有专利192件 其中发明专利25件 实用新型专利163件 外观设计专利4件 [3] - 国产化MEMS压力传感器实现规模化前装应用 质量对标进口件 [3] - 电流传感器在动态范围、温度补偿及电池安全监控精度取得良好效果 [3] - 电涡流传感器具有高精度、轻量化及耐久性优势 应用于汽车及新型飞行器领域 [3] - AMB氮化硅覆铜载板突破800V高压平台技术瓶颈 导热与耐高温性能行业领先 [3] 战略布局与产业链延伸 - 2024年成功控股博耐尔 推进汽车零部件产业链深度延伸 [5] - 博耐尔主要生产汽车热管理系统零部件 包括HVAC总成模块、冷凝器及电池冷却器等产品 [5] - 通过并购实现传感器、新能源部件及热管理系统等多模块协同共生发展 [5][6] - 参股英达森斯及芯华睿两家科技创新企业 强化核心器件领域技术储备 [6] - 成功拓展DPF压差传感器、电流传感器等新产品线 [6] 产品开发与市场应用 - 为混合动力系统定制的多款传感器通过头部车企测试认证 [7] - 空气悬架温度传感器成为主流供应商全系标配产品 [7] - GPF差压传感系统已开启实车道路测试 [7] - 基于MSG技术开发的无密封圈空调压力传感器及P+T传感器成功实现降本 [7] - 系列传感器产品通过市场验证 包括ESC压力传感单元、悬架压力检测模块及高低压双轨传感方案 [7] 行业发展趋势 - 新能源汽车发展推动动力系统、车身结构、智能化服务等方面零部件变革 [2] - 市场竞争多元化 全球化采购趋势日益明显 [2] - 公司积极向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领域转型 [2]
【私募调研记录】淡水泉调研宁波银行、怡和嘉业
证券之星· 2025-04-21 08:11
宁波银行财务与经营策略 - 2024年度利润分配方案为每10股派发9元现金红利 连续第二年增加分红金额[1] - 2024年净息差1.86%同比下降2个基点 净利差1.91%同比下降10个基点[1] - 2025年计划优化信贷资源配置 推动个人贷款增长并控制负债成本[1] - 手续费收入2024年承压明显 2025年将提升财富管理业务收入并挖掘客户多元需求[1] - 拨备覆盖率从2023年高位下降至2024年末389.35% 主因信贷资产增长加快及拨备计提增加[1] - 公司正在研究资本计量高级法 关注监管动态和同业进展[1] 怡和嘉业业务表现与市场地位 - 2024年第四季度收入环比增长9.77% 主因美国呼吸机市场库存出清[2] - 境外毛利率升至51.20% 源于产品结构调整及耗材占比提升[2] - 全年境外业务收入5.42亿元占比64.21% 境内业务收入3.02亿元[2] - 家用呼吸机诊疗业务收入5.27亿元 耗材类业务收入2.84亿元[2] - 耗材业务增长46.22% 主要来自美国和欧洲市场[2] - 生产基地位于天津和东莞 核心零部件已基本实现国产化替代[2] - 2023年家用无创呼吸机全球市占率12.4%排名第二 国内市场占有率30.6%[2] 机构调研背景 - 调研形式包括投资者电话会议及业绩说明会[1][2] - 调研时间为4月18日 基于市场公开信息披露[1][2]
博汇科技2024年财报:亏损收窄,AI技术成亮点
搜狐财经· 2025-04-18 08:06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1.73亿元,同比下降9.91%,主要因终端客户业务增长放缓、项目需求减少及部分项目交付延迟[1][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847.25万元,同比减亏10.88%,扣非净利润为-4197.11万元,同比减亏4.93%[1][4] - 毛利率提升至47.25%,较2023年的41.69%显著改善,得益于成本控制和项目管理优化[4] - 连续三年亏损(2021-2024),但2024年通过应收账款管理减少信用减值损失,销售费用控制取得成效[4][6] 技术创新与AI应用 - 重点投入人工智能领域,完成"博汇慧视多模态内容分析大模型算法"和"博汇学道音视频分析大模型算法"备案,成为北京市通用AI产业创新"模型伙伴"[4][5] - 在传媒安全领域提升多模态识别引擎性能,推出AIGC数字人技术解决方案,实现智能化风险预警[5] - 智慧教育领域深化AI应用,智慧教学主机和博汇大课堂系统已应用于清华、北大等高校信息化项目[5] 国产化进展与产品迭代 - 硬件产品国产化率达90%,B/S架构软件100%国产化,符合国家安全政策要求[6] - 推出"博汇画面云"产品线,强化音视频处理能力,支持双屏显控、8K视频及AI技术融合,应用于高校视听改造项目[6] 业务发展驱动力 - AI技术在视听大数据、智慧教育、智能显控等垂直领域的深度应用成为核心增长点[1][5] - 国产化替代政策为公司提供市场竞争优势,尤其在国家安全相关领域[6]
研判2025!中国银行业信息化建设与IT应用行业产业链、行业现状及重点企业分析:金融科技赋能转型,银行业IT市场蓬勃发展[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4-17 09:24
行业概述 - 银行业信息化建设与IT应用是指银行通过信息技术对业务流程、管理架构、客户服务等进行全面优化和创新的过程 [2] - 按部署架构可分为前端系统、中台系统和后端系统 [2] 市场规模 - 2024年中国银行业信息化建设与IT应用行业市场规模为2135亿元,同比增长8.70% [1][11] - IT解决方案市场主要集中在业务类、渠道类和管理类解决方案,核心业务系统、信贷管理系统和风险管理是投资重点 [1][11] 技术应用 - 银行业正从集中式架构向分布式架构转型,国产化替代进程加快 [1][11] - AI大模型等新兴技术在业务流程、风险管理、客户服务和决策制定等方面释放创新潜力 [1][11] 行业发展历程 - 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电子化阶段,引入计算机技术用于账务处理和业务自动化 [4][7] - 20世纪90年代至2000年中期:联网联机阶段,实现区域通存通兑和全国资金流动效率提升 [4][7] - 2000年前后至2010年:数据大集中阶段,统一管理分散数据,催生转账、理财等"触网"业务 [4][7] - 2010年至2018年:成熟部署核心系统阶段,IBM主机广泛应用,互联网金融兴起 [5][7] - 2019年至今:系统国产化与数字化转型阶段,信创工程推动国产化替代和业务模式创新 [6][7] 行业产业链 - 上游:硬件设备、软件、网络服务和云服务 [8] - 中游:银行业信息化建设与IT应用解决方案与服务提供商 [8] - 下游:银行业金融机构 [8] 行业现状 - 金融科技深度融合,加速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1][11] - 数据智能、智能营销和智慧经营等新兴解决方案迎来发展机遇 [1][11] 重点企业经营情况 - 中电金信在传统优势领域和智能营销领域表现突出 [13] - 恒生电子、神州信息、宇信科技等企业在各自领域占据重要地位 [13] - 宇信科技2024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23.51亿元,同比下降23.05% [14] - 神州信息2024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66.80亿元,同比增长0.94%,归母净利润为-1.18亿元,同比下降235.96% [16] 行业发展趋势 - 分布式架构与云原生技术成为主流,取代传统集中式架构 [18] - 大数据、人工智能推动智能化与个性化服务需求增长 [19] - 数据共享与隐私保护成为重要议题,隐私计算技术将广泛应用 [20]
双单季戊四醇行情分析
2025-04-15 22:30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商机物资存、单借务私存、双剂乌丝醇、三剂乌丝醇等化工行业,以及PCB电子行业 [1][2][3][4] - **公司**:赤峰锐羊、云天化、宁顺、三木、全州百宏、永安、新鹏、东亚合成、台湾北部的长津等 [5][6][23]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价格与成本 - 商机物资存价格从3.2万元/吨涨至6.3万元/吨,翻倍上涨,2025年3月以来涨幅更明显 [1] - 单借务私存PE价格从2024年7月的1.1万元/吨涨43%,达11475元/吨,单吨成本约9700元,毛利润约1700元 [1] 产能与产量 - 双剂年产量约两千吨,赤峰锐羊产能近4万吨,全国产能约十万吨,单剂全国产能近30万吨,产量24 - 25万吨,双剂产量约6000吨 [5][7] - 宁顺2万吨装置正在改造,计划年底开车;三木3万吨装置准备6月开车;全州百宏3万吨装置正在建设 [6] 市场供需 - 双剂需求稳定且持续增长,用户对价格不敏感,供给受冬季环保检查、老产能搬迁置换等因素影响 [10] - 单剂涨价原因与双剂类似,可能因6月底停产衔接问题和冬季北方小厂关闭 [27] 应用领域 - 双剂主要用于光固化材料、航空润滑、电子化学品、PCB油墨和高端树脂等领域 [4][11] - 单剂下游应用增长速度不快,成员数值用量增长不大,受环境产业影响 [31] 市场前景 - 行业国产化替代进程超预期,市场增速稳定,每年约有10%的增长 [20][21] - 产品更新换代慢,短期内难有替代品,价格不会无限上涨 [13][15][19]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双剂生产受反应温度、投尿比例等影响,选择性可能低于5%,生产有一定壁垒 [2] - 中国每年出口季纯约两万吨,双剂几千吨,主要出口到日本和台湾 [9] - 产品在PCB油墨应用领域占比约20% - 30%,在润滑油等领域占比约20% [24][25] - 进入PCB油墨应用领域存在门槛,中国高端PCB厂与台湾、韩国企业高度绑定 [25][26] - 单剂和三枪是类似产品,应用和客户重合度高,价格一般差别不大 [32]
天马新材(838971) - 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4-15 17:25
投资者关系活动基本信息 - 活动类别为业绩说明会 [3] - 活动时间为 2025 年 4 月 11 日 15:00 - 16:30 [3] - 活动地点为上海证券报官网中国证券网举办 2024 年年度报告网络业绩说明会 [3] - 参会人员为通过网络参与的投资者,接待人员包括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马淑云等 [3] 公司业务与市场情况 - 2024 年度国外直接销售额 17,672.96 元,销售占比较小,海外市场拓展方向涉及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 [4] - 2025 年度下游电子行业国产化进程加速,公司将布局高端产品赛道,发力高导热球形氧化铝等高端产品 [4] 权益分派与财报情况 - 拟定于 2025 年 4 月 18 日召开 2024 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 2024 年度权益分派预案 [5] - 2025 年一季度报告将于 2025 年 4 月 28 日披露 [4] 研发情况 - 2024 年度投入研发费用 11,008,558.50 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23.25% [5] - 与河南省科学院等联合开展产学研合作课题研究,推进新产品及生产工艺研发 [5] 产能情况 - 公开发行前原有产能 29,000 吨/年,募投项目年产 50,000 吨电子陶瓷粉体材料生产线已正常生产,年产 5,000 吨高导热球形氧化铝生产线处于试生产阶段 [6] 原材料价格情况 - 2024 年度工业氧化铝价格大幅上涨,2025 年一季度以来持续下降,截至目前处于 3,000 元/吨左右,预计 2025 年内进入弱势寻底阶段 [6] 产品竞争优势 - 产品为精细氧化铝粉体材料,参数指标优异、性能不断提升,拥有多项核心技术,多款产品在国内行业领先 [7] - 能满足下游客户定制化诉求,相较于国外进口同类产品有价格优势,可长期提供技术支持 [7]
“国产化仪器机遇大于挑战”,四方仪器携重磅产品亮相北京环保展
仪器信息网· 2025-04-14 17:00
展会概况 - 四方仪器连续10年参加中国国际环保展览会,2025年展出涵盖温室气体监测、固定源气体排放监测、移动源排放检测、工业过程气体监测、环境监测气体传感器应用五大领域的产品及综合解决方案 [3] - 公司展位号为8B207,重点展示激光拉曼光谱气体分析仪等明星产品 [3] 核心产品技术 - 激光拉曼光谱气体分析仪是四方仪器自主研发的国内首个商业化产品,基于10项发明专利,可对热值和近20种气体浓度同步实时在线分析 [7] - 该产品解决了传统分析方法复杂流程、高耗材、慢响应等问题,已应用于中海石油海南分公司等项目,实现天然气组分精确监测 [7] - 2024年推出原位监测产品实现多点位同时测量,未来计划与色谱GC联用,并探索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结合 [7] 移动源排放检测 - 移动源排放的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分别占全国总量的60%和24% [9] - 公司提供全系列排放测试产品及一站式解决方案,全流稀释排放测试系统性能已达国际主流水平,符合欧五及国五标准 [9] 国产化战略 - 公司形成气体传感器与气体分析仪器"双轮驱动"格局,走自主创新之路 [11] - 呼吁政府政策倾斜、企业优先采购国产方案、资本助力本土创新等支持国产技术 [11][12] - 在发动机和传感器等领域获得替代进口机会,实现关键技术快速突破 [12] 公司背景 - 四方仪器是四方光电全资子公司,前身为2010年成立的湖北锐意自控系统有限公司,2024年完成品牌升级 [12] - 基于母公司气体传感技术平台,开发多种原理的气体成分流量仪器仪表,服务"双碳"战略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