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

搜索文档
万亿产业链大洗牌!机遇还是陷阱
格隆汇APP· 2025-06-05 18:49
作者 | 远禾 数据支持 | 勾股大数 据(www.gogudata.com) 近几年来,集采制度极大冲击了西药行业。 去年年底,全国范围的中药饮片、中成药集采同时启动,折射出中药行业也并不太平。 今年 5月,全国约10个省份开始落实第一次全国中药饮片集采的中标结果,中药饮片正式迈入"集采时代"。 4月以来,中证中药指数却从最低的9051点一路上涨至6月3日的10054点,两个月内上涨超10%。 最近,中证中药指数又开始接连大幅下跌。 在没有安全区的集采政策里,中药企业正在面临更为严重的冲击。 而在去年的中药饮片联采中,集采范围从最开始的 15个省市扩大到了全国,品种数量也翻倍,增加到了45个品种,对行业的影响逐步扩大。 彼时,许多中选企业的报价已经近乎成本价,甚至部分企业仍处于战略性亏损状态。 也是因此,集采中选后,不少企业预计 2025年公司利润会整体下滑,中药行业也将遭受一定打击。 然而,今年以来,中药材原料价格显著回落。 康美中国数据显示,中药材价格指数在 2024年7月达到阶段高点2245点左右,随后一路下跌,如今已跌至1772左右,同比下跌超20%。 十二大类中仅 1类上涨,其余11类下跌,尤以植 ...
天目药业: 杭州天目山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关于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召开情况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05 18:31
业绩说明会召开情况 - 公司于2025年6月5日15:00-16:00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上证路演中心召开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 [1] - 董事会秘书党国峻、财务总监王一惠、独立董事盛筱艨出席并与投资者进行沟通交流 [1] 药品再注册与生产情况 - 临安制药中心29个药号已完成再注册 [2] - 黄山天目及黄山薄荷11个药号已完成再注册 [2] - 剩余59个药号已提交再注册申请或处于内部评估流程 [2] - 部分再注册药号正在进行小试或委托加工论证 [2] 核心产品进展 - 珍珠明目滴眼液正在推进GMP符合性检查准备工作 [2] - 该产品恢复正常生产和销售时间尚不确定 [2] 大健康业务布局 - 白花蛇草水2024年实现销售收入342.32万元 [2] - 公司以"精品中药+大健康"双轮战略为核心 [3] - 已新增铁皮枫斗含片、软胶囊、浸膏等新型产品 [3] - 子公司青岛天目山中医药科学研发有限公司与知名中医团队开展合作 [3] - 天目山健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持续开发大健康产品 [3] 校企合作与研发 - 青岛天目山与青岛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开展合作 [3] - 合作聚焦大健康产业布局和创新中医药配方应用 [3] - 合作领域包括大健康食品、功能性食品、中草药衍生品 [3] 销售渠道建设 - 销售网络覆盖华东、华中及西北地区 [3] - 主要通过经销商模式铺设运营销售渠道 [3] - 2025年5月上线天猫旗舰店"天目山旗舰店" [4] - 已实现铁皮枫斗系列产品线上销售 [4] 并购与战略发展 - 2024年收购青岛模拟医学科技有限公司51%股权 [5] - 2024年收购青岛天目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51%股权 [5] - 并购有效提高公司资产质量和持续经营能力 [5] - 公司对并购重组持开放且审慎态度 [5]
中药饮片集采落地市场格局生变:订单激增利润超预期 600家中标企业赢者通吃
新浪证券· 2025-06-05 09:31
随着5月全国中药饮片集采在约10个省份加速落地,一场席卷全产业链的变革风暴已然成型。尽管药材 成本骤降让企业利润远超预期,但不可忽视的是,2300家持证企业中仅600家中标的现实,正宣告行业 洗牌进入深水区。 成本"退潮"利润超预期,饮片企业迎意外之喜 从销量看,第二十七届国际药材节组织方透露,多家集采中标企业因产能吃紧被迫退展。这背后是集采 落地带来的需求井喷,业内人士预测,订单洪峰或在10月前后到来,企业增长动能将持续释放。 结语 集采大潮下,一面是中标企业因订单激增"痛并快乐着",一面是2300家持证企业中的落选者辗转难眠。 当药材成本波动遇上集采锁价,这场利润"剪刀差"盛宴终有期限;而产业链向上游产地的集体迁徙,则 暗示着真正的胜负手,早已埋藏在道地药材产区的青山绿水之间。 本文结合AI工具生成 从利润端看,正当企业去年为近乎成本价的集采报价忧心忡忡时,今年中药材价格的深度回调带来了戏 剧性反转。康美中国中药材价格指数从2024年7月高点2253点跌至今年5月底的1756点,党参、甘草、白 术等大宗品种价格暴跌30%-55%,部分小品种跌幅甚至近90%。由于集采锁定了医院采购价,因而原料 成本下降直接 ...
中药饮片集采进入“精耕期”,行业上下游深度洗牌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04 19:04
中药饮片集采加速推进 - 5月以来约10个省份开始落实第一次全国中药饮片集采中标结果 [1] - 本轮集采覆盖45个临床常用品种是首轮联采的2倍 [1] - 3万余家医药机构需求量合计达9700多万公斤 [1] - 珍宝岛药业2448个品规中选华润现代中药超2500个品规入围九隆现代中药2100余个品规入围 [1] 行业集中化趋势显著 - 全国约2300家企业具备中药饮片生产资格 [2] - 医疗机构优先选用集采中标产品未中标产品市场空间被压缩 [2] - 规模大品牌影响力大供应链完善的大型饮片厂更易中选 [4] - 中小型饮片企业需提高产能和抗风险能力或转型专精尖路线 [4] 价格与利润变化 - 2023年首次联采价格降幅20%以上价差1.2倍才能进入拟中选行列 [3] - 部分企业报价近乎成本价甚至战略性亏损 [3] - 2024年中药材原料价格回落企业毛利率提高 [3] - 康美中国中药材价格指数从2024年7月2253点跌至5月30日1756点 [3] - 党参价格从150元/公斤降至115元/公斤甘草从23元/公斤跌至13元/公斤白术从180元/公斤跌至80元/公斤 [3] 产业链布局变化 - 企业开始向上游产地转移原材料产地成为热门选择 [5] - 集采评审指标包含种植基地追溯体系道地药材等评分标准 [5] - 多地通过全链条追溯系统保障饮片质量 [5] - 江中药业以8612.38万元收购江中饮片51%股权布局中医药上游资源 [6] - 传统大型中药材市场药商计划在云南甘肃等产地开设新店面 [6] 行业规范化进程 - 集采机制启动后行业开始步入规范化 [1] - 中药饮片质量评判复杂需考虑道地性炮制规范等因素 [2] - 以往存在质量管理不严标准不统一中间商环节过多等问题 [5] - 集采常态化正在逐步成为现实 [5]
新荷花几度A股IPO未果,转战赴港上市前景几何?
搜狐财经· 2025-06-04 18:33
以信为眼, 洞察财经世界 00 0 4-17 几度铃羽而归,新荷 花再闯港交所。 近年来,多次闯关A股未果后再闯港交所的公司愈发增加,四川新荷花中药饮片股份有限公司(下 称"新荷花")便是其中之一。 成立于2001年的新荷花,是我国第一家中药饮片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工厂,主营产品包括 毒性饮片、普通饮片。公司业务遍布中国境内大部分省份,并在海外扩展到中医药需求强劲的地区,如 越南和马来西亚。 可作为中药饮片的头部企业,为何会多次闯关A股均未果?现如今又正式转战港股,又将迎来怎样的命 运? 在资本市场的征途中,新荷花的A股上市之路可谓是充满了坎坷与挑战。这家在中药饮片领域有着深厚 积累的企业,多次冲击A股上市,却屡战屡败,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和深入探讨。 新荷花在2011年11月25日创业板发审委工作会议上通过审核,但2012年过会后不久,就遭到员工举报, 称其存在财务造假行为,包括隐瞒关联交易、虚增企业利润等严重内控治理问题。尽管时任保荐机构和 申报会计师进行了核查并发表明确意见,监管机构也未对新荷花进行处罚,但这些举报问题仍让市场对 其财务数据的真实性产生怀疑,最终新荷花于2012年8月底撤回申请 ...
湖南方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向控股子公司增资暨关联交易的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6-04 02:48
关联交易概述 - 方盛制药拟以现金2,400万元向控股子公司方盛融科增资,新元产投、通牧科技、核心人才持股主体分别增资4,600万元、500万元、500万元,增资完成后各方持股比例分别为35%、55%、5%、5% [2] - 增资目的为布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利用当地人才和政策优势加速中药创新药研发项目孵化,分散研发风险 [3] - 方盛融科已筹备多个中药创新药项目,本次增资旨在提升研发效率 [3] 股权结构及控制权 - 增资后注册资本从2,000万元增至10,000万元,新增8,000万元注册资本由各方按出资比例认缴 [9] - 公司通过董事会多数席位(委派2/3董事)保持对方盛融科控制权,继续纳入合并报表范围 [2][12] - 若核心人才持股主体未成立,公司和新元产投将按55:45比例补足出资,最高持股比例可能调整至37.75%和57.25% [7] 交易参与方 - 新元产投为公司关联方,实际控制人与公司同为张庆华,董事长周晓莉兼任其执行董事 [6] - 通牧科技与公司无产权、资产、人员等其他关联关系 [8] - 核心人才持股主体拟激励管理团队,可能包含公司董事及高管 [6][7] 合作协议要点 - 各方需按业务需求分期同比例实缴出资,收到通知后10个工作日内完成 [10] - 研发成功药品品种优先转让给公司,形成风险共担机制 [10][12] - 通牧科技股权10年内不得转让,12年后未上市则由新元产投按公允价格收购 [11] 对公司影响 - 增强方盛融科研发资金实力,实现研发成本控制和资源整合 [12] - 分担公司新品研发投入及风险,符合长期发展战略,对当前财务状况无不良影响 [12] - 不涉及管理层变动、人员安置等情形 [12] 审议程序 - 董事会以3票同意(关联董事回避)通过议案,独立董事专门会议事前审议同意 [14] - 无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2][14]
华润三九(000999) - 2025年5月27日-5月30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6-03 21:02
证券代码:000999 证券简称:华润三九 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编号:2025-006 | | □特定对象调研 □分析师会议 | | --- | --- | | 投资者关系 | □媒体采访 □业绩说明会 | | 活动类别 | □新闻发布会 □路演活动 | | | □现场参观 √其他 | | 参与单位名称 | 中信证券、太平资产、中欧基金、国投瑞银、普徕仕、国投证券等证券、投资机构 | | 及人员姓名 | | | 时间 | 2025 年 5 月 27 日-5 月 30 日 | | 地点、方式 | 综合办公中心(现场会议、电话会议等) | | 上市公司 | 投资者关系团队 | | 接待人员姓名 | | | | 1. 公司一季度经营表现?公司如何看 25 年全年经营趋势? | | 投资者 | 答:一季度流感和呼吸道疾病发病率同比去年有所降低,同时 1-2 月中国实体药店零售规 | | 关系活动 | | | | 模同比小幅下降,在高基数的影响下公司今年一季度业绩有小幅调整;从核心业务 CHC 来看, | | 主要内容 | 在合理的调整范围,感冒呼吸品类受到发病率的影响,皮肤、胃肠品类表现稳健,皮肤品类抓住 | | ...
中药ETF(159647)冲击3连涨,中药饮片集采各省陆续落地
新浪财经· 2025-06-03 11:00
截至2025年6月3日 10:30,中证中药指数(930641)上涨0.84%,成分股华森制药(002907)上涨8.87%,佐 力药业(300181)上涨8.67%,羚锐制药(600285)上涨4.04%,方盛制药(603998)上涨3.51%,济川药业 (600566)上涨2.52%。 有记者发现,部分中标企业目前订单"爆棚",甚至因人员紧张放弃了参展"第二十七届国际药材节",多 家企业管理层纷纷调高了今年的经营目标;中标企业对今年的业绩普遍持乐观态度。 同时,多位业内人士表示,集采落地带来的饮片市场变革对整个中药材产业链造成的巨大冲击,犹 如"蝴蝶效应",从上游的种植端,到中游的流通环节,再到下游的饮片行业,各环节都在加速洗牌。 消息面上,5月,中药饮片集采落地进程加速,约10个省份开始落实第一次全国中药饮片集采的中标结 果,行业正式迈入 "集采时代"。 国信证券认为,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求政策拉动等因素的影响下,中药行业整体进入景气区间,适 合右侧景气度投资,需注重估值与可持续的业绩之间的匹配,以及后续业绩的持续跟踪。 中药ETF紧密跟踪中证中药指数,中证中药指数选取涉及中药生产与销售等业务的上市公 ...
构建中医药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
新华日报· 2025-06-03 05:32
高校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源头,也是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力量。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以下简称"药 学院")坚定不移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贯彻落实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部署,构建 中医药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努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培育中医药新质生产力,培养一流拔 尖创新人才,为健康中国建设注入源头活水。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科技创新已成为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提升国家竞争力 的关键变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抓科技创新 和产业创新融合,要搭建平台、健全体制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让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 接"。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的内在规律,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 根本遵循。 抓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必须加大科研投入,高质量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深化国家级科研平 台建设,合力攻克关键课题,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和国家重大需求,药学院牢记习 近平总书记"说明白、讲清楚中医药的疗效"的重要指示,弘扬"冷板凳"精神,为基础研究者提供宽松且 稳定的学术环境 ...
羚锐制药(600285):业绩增长稳健 产品线持续丰富
新浪财经· 2025-05-30 20:26
公司业绩 - 2024年实现营收35.01亿元,同比增长5.72%,归母净利润7.23亿元,同比增长27.19% [1] - 2025Q1实现营收10.21亿元,同比增长12.29%,归母净利润2.17亿元,同比增长13.89% [1] 产品表现 - 2024年贴剂/片剂/胶囊剂/软膏剂/其他类别产品分别实现收入21.15/3.56/7.52/1.28/1.48亿元,同比+3.35%/+35.60%/+5.66%/-7.09%/-1.20% [1] - 毛利率分别为78.95%/69.94%/75.79%/75.17%/45.87%,同比+3.27/+4.32/+1.13/+0.22/-0.14pct [1] - 片剂收入增长主要系丹鹿通督片销售收入增长所致 [1] 市场地位 - 通络祛痛膏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两只老虎"系列产品年销量超10亿贴 [1] - 多款贴膏剂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居前列 [1] 研发与并购 - 2024年研发费用率为3.76%,同比+0.45pcts,聚焦骨科、呼吸、皮肤、消化系统等领域 [2] - 取得孟鲁司特钠咀嚼片、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莫匹罗星软膏药品注册证书 [2] - 2024年12月拟收购银谷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控股权,已完成股权交割 [2] - 收购补充了鼻喷剂、吸入剂等外用制剂剂型,丰富产品矩阵 [2] 未来展望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31/9.32/10.56亿元,同比+15.0%/+12.2%/+13.4% [2] - 公司在中药贴膏剂领域品牌优势领先,多款产品市占率稳固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