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化硅

搜索文档
海通国际发布瑞纳智能研报,平台交付迎兑现拐点,主业回暖驱动成长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0 12:59
公司评级与业务亮点 - 海通国际给予瑞纳智能(301129 SZ 最新价31 16元)优于大市评级 [2] - 评级理由包括公司深耕智慧热力与能源管理赛道 EPC/EMC业务双轮驱动加速落地 [2] - 公司平台化能力积淀深厚 全场景产品矩阵构筑竞争护城河 [2] - 前瞻布局碳化硅业务 打开新一轮成长空间 [2] 业务模式与竞争优势 - 公司以EPC(工程总承包)和EMC(合同能源管理)双模式驱动业务落地 [2] - 全场景产品矩阵覆盖智慧热力与能源管理多环节 形成差异化竞争壁垒 [2] - 碳化硅业务布局体现技术前瞻性 有望成为未来增长新引擎 [2]
全球SiC龙头呼之欲出,天岳先进以“硬科技”领跑关键半导体材料
智通财经· 2025-08-10 09:31
公司港股上市进展 - 天岳先进港股上市正稳步推进,已于7月30日通过香港联交所上市聆讯,近期进行IPO路演 [1] - 公司于2024年2月24日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即将成为港股"硬科技"领域龙头企业 [2] 行业地位与市场份额 - 天岳先进是全球碳化硅衬底市占率排名第二的龙头企业,2024年市场份额达22.8%,仅次于Wolfspeed [2][3] - 2023-2024年公司营收从142.3百万美元增长至192.2百万美元,增速35%,远超行业龙头Wolfspeed的-5% [3] - 2022-2024年公司收入从4.17亿元增至17.68亿元,预计2025年市占率接近26%,2023-2025年复合年增长率高达96.75% [3] 技术优势与专利积累 - 公司拥有503项专利,其中198项为发明专利,碳化硅衬底相关发明专利数量全球前五 [4] - 首创液相法制备无宏观缺陷的8英寸碳化硅衬底,并率先推出12英寸产品,是全球少数实现8英寸量产的企业之一 [7][9] - 荣获日本《电子器件产业新闻》"半导体电子材料"类金奖,是该奖项31年来首次授予中国企业 [4] 产能与生产基地 - 2024年累计产能超40万片,碳化硅衬底累计交付量超100万片 [9] - 已构建山东济南、上海临港两大生产基地,并计划海外建厂 [10] - 港股募资70%将用于扩张8英寸及更大尺寸产能,提升自动化水平和生产效率 [14] 客户结构与市场拓展 - 全球前十大功率器件厂商中超半数为公司客户,包括英飞凌、博世、爱森美等国际巨头 [10] - 2024年境外收入8.40亿元,同比增长104.43%,占总营收47.53% [10] - 已开始向日本市场批量供应碳化硅衬底材料 [10] 应用领域与市场前景 - 碳化硅器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2024年市场规模23.1亿美元,预计2030年达146.9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36.1% [11] - 光伏储能、电力电网、轨道交通领域年复合增长率分别达27.2%、24.5%、25.3% [11] - AI眼镜领域2025年全球出货量预计1451.8万台(中国290.7万台),公司已开发300mm SiC晶体技术适配该市场 [13] 股东结构与机构关注 - 实控人宗艳民持股30.09%,前十大股东合计持股67.14% [15] - 股东包括华夏上证科创板50ETF、易方达上证科创板50ETF等公募基金 [15] 材料性能与行业趋势 - 碳化硅相比传统硅基材料具有更优异的导热、耐高温性能,被视为半导体"能效革命"的关键 [6][7] - 行业正向大尺寸衬底发展,但制备工艺复杂且扩产周期长,导致高品质衬底供给不足 [9]
AI眼镜万亿赛道悄然启动,天岳先进(688234.SH)迎来重大新机遇
新浪财经· 2025-08-07 13:17
Meta的AI眼镜愿景 - Meta CEO马克·扎克伯格提出"个人超级智能"愿景,将AI眼镜定位为个人计算主平台,目标是取代智能手机成为万亿产值赛道 [1] - 该愿景中AI眼镜需具备视觉、听觉和语境理解能力,成为个性化AI伙伴,功能涵盖人生教练、生活老师或私人助理 [1] - 即使作为智能手机的互补设备,AI眼镜市场空间仍被评估为十分巨大,苹果CEO库克也承认这一趋势 [1] 碳化硅光波导技术优势 - 碳化硅衬底凭借高折射率、耐高温与轻量化特性,成为AI眼镜光波导镜片的理想选择,相比玻璃基底可实现更大视场角和更简单全彩显示结构 [3][4] - Meta Orion原型机采用碳化硅镜片,实现70°大视场角,重量仅100g,同时解决彩虹纹等杂散光问题,展示碳化硅在散热效率和光学损耗方面的优势 [3] - 碳化硅材料可减少AI眼镜尺寸、重量及制造成本,预计2030年全球出货量将超6000万副 [4] 碳化硅光波导商业化挑战 - 当前碳化硅光波导成本高企,单片成本约1000美元,其中50%为原材料成本,良品率偏低制约大规模普及 [5][6] - AR眼镜光学显示单元占总成本40%以上,微软Hololens中该部分占比达43%,降本进度直接决定市场放量速度 [5] - 8英寸衬底片单副眼镜成本约1500元,12英寸可降至1000元,尺寸升级是降本关键路径 [6] 产业链降本加速趋势 - 天岳先进与舜宇奥来合作推进12英寸碳化硅光波导镜片产业化,首台光刻机已就位,预计将显著提升产能并降低成本 [7] - 12英寸衬底利用率更高,晶圆无效区域可压缩,测算显示100万副眼镜需求从30万片8英寸降至更低12英寸用量 [8] - 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2030年碳化硅光波导镜片需求达6000万件,对应12英寸衬底需求60-180万片 [7] 天岳先进的行业地位 - 公司率先推出12英寸碳化硅晶圆,其高纯半绝缘衬底实现轻量化与高透光度突破,已形成客户销售 [8] - 天岳先进年报指出碳化硅衬底在AR市场远期空间可达300亿元,公司有望在镜片技术研发中取得突破 [7] - 作为碳化硅衬底龙头,公司技术覆盖电动汽车、AI数据中心等多领域,同时在AI眼镜等新兴领域保持创新领先性 [9]
【招商电子】安森美25Q2跟踪报告:25Q2汽车业务已经见底,25Q3营收预计环比+3%
招商电子· 2025-08-06 20:24
财务表现 - 25Q2营收14.7亿美元,同比-15%/环比+2%,略超指引中值(14-15亿美元)[2] - 25Q2毛利率37.6%,同比-8pcts/环比-2pcts,略超指引中值(36.5%-38.5%)[2] - 25Q2产能利用率68%,环比+8pcts,库存DOI 208天/环比-11天,渠道库存10.8周[2] - 25Q3营收指引14.65-15.65亿美元,中值同比-14%/环比+3%,毛利率指引36.5%-38.5%[3] - 25Q2非GAAP每股收益0.53美元,去年同期0.96美元,稀释股数4.15亿股[18] 业务分拆 - 电源方案部(PSG)营收6.98亿美元,同比-16%/环比+8%[3] - 模拟与混合信号部(AMG)营收5.56亿美元,同比-14%/环比-2%[3] - 智能感知部(ISG)营收2.15亿美元,同比-15%/环比-8%[3] - 汽车营收7.33亿美元,同比-19%/环比-4%,中国市场强劲抵消欧美疲软[3] - 工业营收4.06亿美元,同比-13%/环比+2%,数据中心和AI营收同比近翻倍[3] - 其他业务营收3.29亿美元,同比-9%/环比+16%,AI数据中心为主要增长动力[3] 战略进展 - 与英伟达合作加速800V直流电源架构转型,5x5封装单路量产,双路样品测试[5] - 碳化硅业务受中国新能源汽车量产带动,毛利率低于公司均值但价格稳定[5] - 10BASE-T1S产品向超10家客户送样,Fishkill工厂发货超500万个单位[5] - ISG加速退出非核心业务,聚焦ADAS、机器视觉等高价值领域[5] - 计划2026年前淘汰5%低毛利产品线,涉及5000万至1亿美元营收影响[26] 市场动态 - 25Q2各终端市场呈现企稳复苏迹象,未因关税出现提前拉货[5] - 中国汽车营收环比+23%,占汽车业务50%份额,持续为小米等客户提升续航[12][28] - 欧美汽车市场疲软主因库存压力及订单推迟,25Q2为业务底部[5] - AI数据中心增长符合预期,与XPU企业合作开发智能功率产品[13] - 工业板块传统业务小幅下滑,医疗、航空航天及国防业务持续增长[3] 运营规划 - 2025年目标股票回购金额提升至自由现金流100%,25Q2回购3亿美元[16] - Fabrite技术革新计划预计贡献200个基点毛利率改善[24] - 战略库存87天(Q1为100天),基础库存121天处于健康区间[19] - 预计26年53%毛利率目标通过产能利用率提升、外包转自产及新品导入实现[24] - East Fishkill工厂完成目标产线认证,新技术产品产量达500万单位[34]
新股解读|传天岳先进(688234.SH)启动2.5-3亿美元IPO预路演 强劲增长预期或催热投资情绪
智通财经网· 2025-08-06 09:20
公司上市进展 - 天岳先进于7月30日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 中金公司和中信证券担任联席保荐人 [1] - 公司正进行香港IPO预路演 募资规模约2.5至3亿美元 [1] 财务表现 - 2024年衬底端营收实现41%增长 [1] - N型碳化硅衬底业务收入逆势增加35% [4] 市场地位 - 碳化硅衬底领域龙头企业 市占率处于领先地位 [1] - 被Yole列为上游晶圆材料领域代表性企业 与意法半导体、英飞凌、Wolfspeed等国际巨头并列 [1][4] - 全球前十大功率半导体器件制造商中超半数与公司建立业务合作 [5] - 成为8英寸晶圆开放市场技术及供应领导者 能大批量交付8英寸晶圆 [4][5] 技术发展 - 成功打进全球核心供应链体系 获得英飞凌、博世、Onsemi等国际顶级IDM厂商供货协议 [5] - 在巩固6英寸主流技术基础上 强势布局8英寸及12英寸高附加值市场 [5] - 碳化硅衬底大尺寸化为AI眼镜等消费电子领域应用提供技术基础 [6] 行业前景 - 全球功率碳化硅器件市场规模预计2030年达103亿美元 2024-2030年复合增长率20.3% [2] - 6英寸衬底年出货量将从2024年115万片增长至2030年470万片 复合增长率26% [2] - 风光储、AI数据中心和电动汽车将成为衬底出货量主要增长动力 [2] - AI眼镜出货量预计2030年超6590万副 有望形成公司第二增长曲线 [6] 战略优势 - 深度受益于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电动汽车市场的地位及"China for China"战略 [4] - 与多家关键器件制造商和外延厂商建立深度战略合作 [4] - 通过行业最高标准验证 产品具备过硬质量和完备供应能力 [5]
港股迎SiC龙头天岳先进:8英寸量产加速全球版图扩张,AI+AR双赛道驱动业绩飞轮
格隆汇· 2025-08-05 09:41
港股半导体领域迎来新龙头 - 天岳先进通过港交所主板上市聆讯,即将成为港股半导体领域又一龙头企业 [1] - 公司是全球市场份额第二的8英寸导电型衬底供应商,此次上市将为其高速扩张注入资本动能 [1] 碳化硅(SiC)行业前景 - 碳化硅作为第三代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凭借击穿电压、功率密度、耐高温及高频性能优势,成为突破硅材料物理极限的黄金赛道 [2] - 能源转型与AI技术爆发推动SiC高速发展,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电网升级等领域需求强劲增长 [3] - AI数据中心对高效散热与节能技术的需求推动SiC应用,英伟达等巨头已采用SiC技术开发800V HVDC系统 [4] - 消费电子领域迎来颠覆性突破,碳化硅材料在AR眼镜中展现卓越光学特性,Meta等厂商已加速布局 [4][5] - 预计2030年SiC功率器件市场规模将达19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35.2%,渗透率从2024年的6.5%提升至22.6% [5] 天岳先进的技术实力与竞争壁垒 - 公司率先在国内实现半绝缘型和导电型碳化硅衬底产业化,是全球少数能稳定批量供应8英寸衬底的供应商之一 [9] - 2024年推出全球首款12英寸碳化硅衬底样品,具备6/8/12英寸全系列产品矩阵,领跑大尺寸化赛道 [9] - 2024年公司碳化硅衬底专利位列全球前五,并首次获得日本半导体材料金奖 [10] - 按2024年收入计算,公司全球市场份额达16.7%,导电型衬底市占率22.8%,高纯半绝缘衬底市场连续五年全球前三 [10] - Yole将天岳先进列为全球五大重点分析对象之一,认可其8英寸晶圆大批量交付能力 [11] 天岳先进的财务与商业化进展 - 公司营业收入从2022年的4.17亿元激增至2024年的17.6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显著 [14] - 2024年成功扭亏为盈,净利润达1.79亿元,毛利率从2022年的-7.9%提升至24.6% [14] - 与英飞凌、博世、安森美等国际顶级IDM厂商签署供货协议,进入全球产业顶级生态链 [15] - 上海临港工厂2023年量产,2024年产能达42万片/年,长期目标100万片/年 [15] - 全球化布局深化,海外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12.6%提升至2024年的47.8% [16] - 业务多元化加速,与舜宇光学合作切入AR眼镜供应链,预计明年上半年推出量产产品 [16]
ON Semiconductor(ON) - 2025 Q2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8-04 22:02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第二季度营收14.7亿美元,超过指引中值,非GAAP毛利率37.6%,每股收益0.53美元 [8] - 营收环比增长1.6%,汽车业务营收7.33亿美元,环比下降4%,工业业务营收4.06亿美元,环比增长2%,其他业务增长16% [17][18] - 现金及短期投资28亿美元,总流动性40亿美元,运营现金流1.84亿美元,自由现金流1.06亿美元 [20] - 第三季度营收指引14.65-15.65亿美元,非GAAP毛利率指引36.5-38.5% [22]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汽车业务环比下降4%,主要受欧美市场疲软影响,但中国市场表现强劲,预计第三季度将恢复增长 [9][18] - 工业业务环比增长2%,但传统工业略有下滑,医疗和航空航天业务持续增长 [10][18] - AI数据中心业务同比增长近一倍,成为其他业务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10][18] - 电源解决方案集团(PSG)营收6.98亿美元,环比增长8%,同比下降16% [18] - 模拟和混合信号集团(AMG)营收5.56亿美元,环比下降2%,同比下降14% [18] - 智能传感集团(ISG)营收2.15亿美元,环比下降8%,同比下降15% [18]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中国市场营收环比增长23%,主要受碳化硅产品和新EV车型推动 [9] - 中国在BEV和PHEV平台均表现强劲,与小米等客户合作提升产品性能 [9] - 欧美汽车市场持续疲软,但中国市场成为主要增长动力 [9][18]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聚焦汽车、工业和AI数据中心三大战略领域,与NVIDIA等领先企业合作开发800V DC电源架构 [6][7] - 持续投资碳化硅等宽禁带半导体技术,已开始向客户提供样品 [14][15] - 退出非核心业务和低附加值产品,重新定位图像传感产品组合 [12][23] - 通过FabRite计划优化制造布局,提升运营效率 [16][23] - 2026年预计有5%的2025年营收不会重复,主要来自产品线调整 [23]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市场需求出现企稳迹象,但尚未看到明显复苏 [8][28] - 未观察到关税导致的订单提前,多元化的制造布局成为竞争优势 [9] - 对AI数据中心增长持乐观态度,认为电源解决方案将成为限制因素 [10][11] - 保持谨慎态度,控制可控制因素,等待更稳固的复苏基础 [29] 其他重要信息 - 已从East Fishkill工厂出货超过500万件产品 [13] - 库存天数降至208天,战略库存为87天,基础库存健康在121天 [21] - 2025年目标股票回购增至自由现金流的100%,第二季度已回购3亿美元 [17] 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关于周期性复苏和业务转型 - 管理层看到市场企稳迹象,但尚未宣布复苏,汽车业务已在第二季度触底,预计第三季度增长 [28][29] - AI数据中心业务连续两个季度同比翻倍,TREJO平台设计渠道季度翻倍 [30][31] - 预计2026年有5000万至1亿美元营收不会重复,主要来自ISG业务调整 [52][53] 关于毛利率和产能利用率 - 当前毛利率受产能利用率影响较大,每提升1%利用率可带来25-30个基点改善 [34] - 长期毛利率53%目标不变,将通过提升利用率、优化制造布局和产品组合调整实现 [34][35] - 第三季度指引包含900个基点的未吸收成本,利用率预计持平或略升 [22][34] 关于业务细分表现 - 工业业务略低于预期,主要因传统工业下滑 [39] - AI数据中心业务虽小但增长迅速,成为其他业务主要驱动力 [40] - 汽车业务复苏缓慢主要受欧美市场拖累,中国市场表现强劲 [43][44] 关于库存管理 - 库存预计已在第二季度见顶,第三季度将开始下降 [93][94] - 分销库存10.8周,处于9-11周目标范围内 [21][54] 关于碳化硅业务 - 碳化硅毛利率低于公司平均水平,主要因产能利用率低 [61] - 与竞争对手破产无关,公司凭借产品性能赢得市场 [110][112] - 模块与芯片销售比例变化已在预期内,不影响长期市场前景 [117][120] 关于战略调整 - ISG业务重新定位聚焦机器视觉等高价值领域,预计影响5000万至1亿美元营收 [49][52] - East Fishkill工厂进展顺利,多种产品已完成认证 [102][103]
扬杰科技:SiC MOS已构建完整产品矩阵,向多个客户送样并得到认可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2 21:12
碳化硅产品布局 - 公司有研发、制造、销售SiC及相关产品,具体产品型号和进展可参考公司官网及定期报告 [2] - 公司已构建完整的SiC MOS产品矩阵,并向多个客户送样并获得认可 [2] - 未来SiC MOS市场份额有望持续提升 [2] 新能源领域发展 - 公司重视SiC MOS技术研发,在新能源领域积极布局 [2] - 产品已获得客户认可,显示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2]
批量供应日本市场,天岳先进(688234.SH)全球化布局继续开疆拓土
新浪财经· 2025-07-30 20:21
市场拓展与国际化 - 公司开始向日本市场批量供应碳化硅衬底材料 [1] - 2024年公司境外收入达8.40亿元,同比增长104.43%,占总营收47.53% [1] - 公司在全球导电型碳化硅衬底市场份额达22.80%,位居全球第二 [1] - 中国衬底材料凭借价格和质量优势正在扩大全球市场份额 [1] - 公司有海外建设工厂的规划 [5] 技术优势与创新 - 公司累计获得发明专利194项,实用新型专利308项,境外发明专利14项,专利数量全球前五 [2] - 公司荣获日本"半导体电子材料"类金奖,是中国企业首次获得该奖项 [2] - 公司已实现8英寸导电型衬底批量供应并率先实现海外销售 [2] - 2024年11月推出业内首款12英寸碳化硅衬底 [2] - 公司成功交付高质量低阻P型碳化硅衬底,向更高电压领域迈进 [3] - 公司是率先使用液相法生产P型碳化硅衬底的企业之一 [3] 产能布局 - 公司构建了山东济南和上海临港两大生产基地,年产能超40万片 [4] - 上海临港工厂具备年30万片导电型衬底生产能力 [4] - 8英寸衬底已实现批量销售,未来产能将持续提升 [4] 下游应用与市场前景 - 碳化硅下游需求80%来自新能源汽车,800V平台普及将提升渗透率 [6] - 公司与英飞凌、博世等汽车电子厂商有长期战略合作 [6] - 预计2035年全球功率半导体市场规模将达2.9万亿日元(1500亿RMB),比2024年扩大7.4倍 [6] - 公司积极布局AR眼镜领域,与舜宇奥来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开发碳化硅光波导镜片 [7] - 预计2030年全球AI眼镜出货量将超6000万副 [7]
新股前瞻|天域半导体“二次递表”:行业高速发展,半导体“独角兽”投资价值如何?
智通财经网· 2025-07-29 09:54
公司上市与资本背景 - 天域半导体于2024年7月22日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 由中信证券担任独家保荐人 此前曾于2023年12月23日递表[1] - 公司投资人阵容包括产业资本(华为哈勃科技、比亚迪、上汽尚颀资本、海尔资本)、财务投资机构(复朴投资、踊跃成长等)及政府背景基金(中国-比利时直接股权投资基金、广东粤科投等)[1] - IPO募资计划用于未来五年产能扩张、自主研发创新及战略投资或收购[1] 业务定位与行业地位 - 公司是中国技术领先的碳化硅外延片供应商 提供4英寸、6英寸和8英寸外延片 并重点发展6英寸及8英寸产品[2] - 产品应用于新能源行业(电动汽车、光伏、充电桩、储能)、轨道交通、智能电网、通用航空及家电等领域[2] - 截至2025年5月31日 公司6英寸及8英寸外延片年度产能约42万片 成为中国具备该产能的最大公司之一[6] 财务表现与增长趋势 - 2021年至2023年营收从1.55亿元增至11.71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174.9% 同期毛利从0.24亿元增至2.17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200%[3] - 净利润从2021年亏损1.8亿元转为2022年盈利0.03亿元 2023年进一步增长至0.96亿元(同比增31倍)[3] - 2024年上半年收入3.61亿元(同比下滑14.86%) 毛利亏损0.44亿元 净利润亏损1.41亿元 主因外延片市场价格下降及存货撇减增加[3] 行业发展趋势与市场需求 - 中国碳化硅外延片市场2024-2029年收入复合年增长率预计32.2% 全球市场为24.3%[2] - 8英寸外延片为行业重点趋势 与6英寸相比每片芯片数增加89% 可降低碳化硅功率半导体器件成本[5] - 中国8英寸外延片市场于2023年进入测试阶段 2024年起领先制造商开始批量生产 需求预计增长[6] 产品结构与技术投入 - 截至2025年5月31日 公司销售中外延片尺寸占比为4英寸1.2%(901片)、6英寸64.8%(50360片)、8英寸9.8%(7635片)[6] - 外延片平均售价从2023年上半年9111元降至2024年上半年7716元 因公司策略性降价提高市场渗透率[5] - 2022年至2025年5月31日研发开支分别为2920万元、5530万元、6100万元及1990万元 持续加大技术投入[6] 政策环境与未来展望 - 中国政府及全球多国政府持续颁布碳化硅外延片利好政策[7] - 下游客户对8英寸外延片订单需求预计增加 将推动公司业务及财务状况改善[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