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

搜索文档
特朗普敲定美日汽车关税15%,亚洲贸易格局“新常态”轮廓初显
智通财经网· 2025-07-23 15:26
贸易协议与关税调整 - 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与日本达成协议,将对日本进口商品(包括汽车)征收15%的关税,汽车是美日贸易逆差中占比最大的部分 [1] - 美国与菲律宾达成的协议设定关税税率为19%,与印尼达成的税率相同,比越南20%的基准税率低1个百分点 [1] - 特朗普表示可能会对约150个较小国家征收10%-15%的统一关税 [3] 市场反应与投资者情绪 - 亚洲股市创下一个月来最大涨幅,标普500指数期货上涨0.2%,日本日经225指数飙升3.2%,丰田汽车等汽车制造商领涨 [2] - 亚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表示股市对关税变化的反应仍然相当乐观,但不确定是否已充分消化了关税上调可能带来的所有影响 [2] - 标普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显示,东盟地区的制造业出现了自2021年8月以来最明显的疲软,主要表现为新订单大幅减少、大规模裁员以及采购活动放缓 [3] 行业影响与供应链调整 - 特朗普政府仍在考虑对半导体、药品等商品征收一系列行业关税,这对包括中国台湾地区和印度在内的亚洲经济体至关重要 [2] - 韩国也更容易受到行业关税的影响,尽管与日本的协议可能为新任总统李在明提供一个参考模板 [3] - 随着关税水平逐渐明朗,那些在亚洲拥有复杂供应链且仍依赖美国消费者的企业,终于可以开始规划如何调整业务运营,以将销售损失降至最低 [3] 经济预测与通胀影响 - 高盛集团经济学家预计,美国的基准"对等"关税税率将从10%升至15%,这一结果可能会加剧通胀,并拖累经济增长 [4] - 巴克莱银行分析师认为,最新协议延续了关税税率朝着15%-20%的统一税率区间靠拢的趋势,这会加大亚洲GDP增长预测面临的下行风险 [3] - 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表示希望先观察关税政策的最终定案及其对经济的影响,再决定是否降息 [4]
高盛预测:15%将成为特朗普关税的“新基准”!
金十数据· 2025-07-23 14:28
关税调整影响 - 高盛预计美国基础对等关税税率将从10%上升到15% 并对铜和关键矿产征收50%关税 [2] - 关税调整可能加剧通胀并对经济增长构成压力 [2] - 按加权平均计算 预计美国今年有效关税税率将上升16个百分点 [4] 通胀预测修正 - 高盛修正美国2025年核心通胀年率预测至3.3% 低于此前3.4%的估算 [2] - 预计2026年核心通胀放缓至2.7% 2027年降至2.4% 均高于此前预测 [2] - 累计来看 关税将在2-3年内将核心通胀推高1.7% [2] GDP增长预测 - 关税今年将拖累美国GDP增长1个百分点 2026年拖累0.4个百分点 2027年拖累0.3个百分点 [2] - 高盛现在预测美国2025年GDP增长为1% [2] 贸易协议动态 - 特朗普宣布与日本达成协议 将进口商品关税设定为15% 包括汽车等贸易逆差最大组成部分 [3] - 美国与菲律宾协议设定19%税率 与印度尼西亚相同 比越南20%基准低1个百分点 [3] - 特朗普政府可能在2026年对重型卡车和飞机征收行业性关税 并推迟药品关税上调 [4]
特朗普表态模棱两可!华尔街开启“鲍威尔对冲”交易,美联储7月仍将跳过降息
第一财经· 2025-07-23 13:56
特朗普与美联储政策不确定性 - 特朗普近期对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批评和模棱两可的表态引发市场对鲍威尔可能提前离职的猜测 [3] - 市场对此反应为"鲍威尔对冲交易",即买入短期美债卖出长期美债,预期新主席可能更鸽派 [4] - 在特朗普可能罢免鲍威尔的新闻出现后,30年期美债收益率一度升至5.07%,创5月以来新高 [4] 市场交易动态 - 摩根大通客户调查显示,截至7月21日当周客户对美国国债的多头和空头头寸均增加,中性头寸比例下降 [5] - CFTC数据显示,资管机构在多个美债期货合约上的净多头仓位减少,尤其是5年期到超长期国债产品 [5] - 杠杆基金开始回补10年期美债空头仓位,回补规模相当于利率每变动1基点头寸市值减少5600万美元 [6] 机构策略观点 - BlueBay固收首席投资官建立看空美元和美债收益率曲线陡峭化交易,认为美联储独立性正在受到挑战 [6] - 美国银行建议押注更高的盈亏平衡率(已达2.42%),以对冲鸽派美联储推高通胀的风险 [6] - Threadneedle策略师使用期权押注美国利率波动性将从近三年低点飙升,担忧多重风险叠加 [7] 美联储政策预期 - 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7月会议将跳过降息,基准利率维持在4.3%左右 [8] - 麦格理认为关税不确定性可能使美联储推迟降息至12月 [8] - 高盛预计美联储将在9月、10月和12月各降息25个基点,终端利率预期下调至3%-3.25% [9] - 先锋集团预计美联储可能在9月开始降息辩论,并容忍更高通胀 [9]
美国关税大刀砍向欧盟 国际白银行情触底拉升
金投网· 2025-07-23 11:11
白银价格走势 - 国际白银周二收涨0 94%至39 29美元/盎司 日内波动区间38 69-39 32美元/盎司 [1] - 日K线呈现下影线较长的中阳线形态 技术面显示有效突破压力位 短期目标看39 3-39 65美元/盎司 [4] 白银ETF持仓动态 - 7月22日白银ETF持仓量环比增加152 58吨至15158 37吨 总价值升至189 23亿美元 [1][2] - 持仓量增加反映市场看涨情绪升温 48735万盎司持仓创近期新高 [2] 宏观经济政策影响 - 欧盟反制美国关税政策冲击美国经济 加剧白银价格震荡 [1] - 欧洲央行或推迟利率决策至9月 需观察美国30%进口关税威胁的真实性 [2] - 美联储面临通胀达3%风险 但可能因双重使命在年内实施降息 [3] 市场情绪分析 - 特朗普关税政策不确定性导致市场避险需求上升 支撑贵金属价格 [2] - 白银ETF资金持续流入 显示投资者对通胀对冲工具的配置需求增强 [1][2]
FOMC会议前:我们的货币预测-Ahead of the July FOMC Our Monetary Forecasts
2025-07-23 10:42
**行业与公司** - 行业:美国货币政策与宏观经济分析 - 公司: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研究团队 --- **核心观点与论据** **1 美联储政策预期** - 预计美联储7月FOMC声明将维持对经济的评估:经济活动以“稳健步伐”扩张、劳动力市场“强劲”、通胀“略高”[5] - 声明可能重申美联储对双重使命(就业与通胀)风险的“关注”[5][9] - 预计两名美联储官员(Waller和Bowman)将提出异议,支持降息25个基点[10] **2 经济数据与预测** - **GDP增长**: - 2025年Q2 GDP跟踪增长率为2.2%(年化季度环比),亚特兰大联储GDPNow预测为2.4%,纽约联储Nowcast为1.7%[7] - 2025年全年实际GDP增长(Q4/Q4)预期为0.8%,2026年为1.1%[13] - 2025年Q4增长低谷为0.2%(季度环比年化)[13] - **劳动力市场**: - 失业率维持在4.1%,预计2025年Q4升至4.4%,2026年Q4升至4.9%[15] - 就业增长从2025年前6个月的13万/月放缓至2026年的5万/月[15] - **通胀**: - 2025年Q4核心PCE通胀预期为3.2%, headline PCE为3.0%[14] - 核心PCE通胀可能在2025年Q3达到4.1%(年化)峰值[14] - 关税推高商品价格,但通胀影响预计是暂时的[14] **3 货币政策路径** - 联邦基金利率预计维持在4.25%-4.50%直至2026年3月,随后以每次会议25个基点的速度降息[16] - 2026年底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为2.50%-2.75%[16] - 降息启动较晚,但幅度可能超过市场预期[16] **4 贸易政策与风险** - 关税对消费和资本支出的负面影响: - 2025年消费增长预期放缓至0.6%(Q4/Q4),2026年为0.7%[13] - 非住宅固定投资从2025年的3.7%放缓至2026年的1.5%[13] - 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持续,8月1日可能加征新关税[12] **5 衰退概率** - 2025年下半年至2026年上半年衰退概率较高(H2 2025概率为30%,H1 2026为40%)[42] - 2027年底前无衰退的概率为30%[42] --- **其他重要内容** **1 研究团队与免责声明** - 研究团队包括首席经济学家Michael Gapen、策略师Martin Tobias等[2][50] - 摩根士丹利可能与被研究公司存在利益冲突[3][52] **2 数据展示** - 联邦基金利率路径图表显示2026年逐步降息至2.625%[19] - 通胀概率分布显示2025年核心PCE通胀超过3%的概率较高[32] **3 方法局限性** - 衰退概率为示意性,未涵盖所有可能情景[44] - 通胀预期受关税影响,但长期仍存在上行风险[14] --- **注**:未提及具体上市公司,内容聚焦宏观经济与政策分析。
日本央行副行长内田真一:成本导向型因素是食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动力,推动了通胀。
快讯· 2025-07-23 09:43
日本央行副行长内田真一:成本导向型因素是食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动力,推动了通胀。 ...
美联储降息救市!7月22日,今日深夜的五大消息已全面发酵
搜狐财经· 2025-07-23 07:43
通胀数据与市场反应 - 美国6月CPI同比上涨2.7%创四个月新高 核心CPI同比上涨2.9%远超美联储2%目标 [1] - 关税传导效应显著:服装价格上涨0.4% 家具价格飙升1% 家用电器环比暴涨1.9% [1] - 纽约联储调查显示多数企业计划三个月内将关税成本转嫁给消费者 [1] - 里士满联储主席警告5月零售价仅反映2月库存 真实通胀压力或于7-8月爆发 [1] 美联储政策分歧与市场动荡 - 6月会议纪要显示决策层分裂为三派:立即降息/观望/2025年前不降息 [3] - 达拉斯联储主席洛根主张4.25%利率区间维持"温和限制性"6-12个月 警告1970年代滞胀风险 [3] - 特朗普考虑解雇鲍威尔传闻导致黄金暴涨20美元 美元指数暴跌25点 [3] - 德意志银行预测鲍威尔若被解职将引发美元暴跌3%+ 长期美债收益率飙升30-40基点 [3] 政治博弈与市场连锁反应 - 特朗普改口称暂不行动但暗示可能以25亿美元翻修项目为由解雇鲍威尔 [5] - 财政部启动美联储主席遴选程序 暗示现任留任将"非常混乱" [5] - 特朗普经济顾问哈塞特成为新主席热门人选 [5] - 对墨西哥征收30%关税引发报复 道琼斯指数下跌近1% [5] 科技行业突破性进展 - 英伟达获准向中国出口H20人工智能加速器 股价飙升4%市值突破4.1万亿美元 [5] - 黄仁勋表态提振市场信心 带动纳斯达克指数逆势上涨 [5] 债券市场与利率预期 - 30年期美债收益率持续维持在5%上方反映长期高利率预期 [1][7] - 芝商所利率期货显示9月降息概率降至58%较前日下跌7个百分点 [7]
香港楼市:对制度和历史的一些解析
2025-07-22 22:36
香港房地产市场关键要点总结 **行业与公司概况** - 香港住房自有率仅50%,远低于海外60%-65%水平[1] - 住房结构中55%为私人永久性居住单位,45%为公营住房(公屋30%家庭户+居屋)[5] - 公屋租金仅为市场化租金的15%-20%,居屋需补地价才能买断产权[5] **核心问题与制度缺陷** - **住房阶梯体系失效**:公营→居屋→私人住宅的流转路径阻塞,补地价人数仅存量6%[8] - **供给严重不足**:2003-2010年勾地制度导致土地零供应,2010年后恢复拍卖但开发周期长达3-10年[16][17][19] - **居住质量恶化**:人均居住面积15.6平方米,二手房交易活跃度仅0.6套/百人年(健康经济体为1.5-2)[9][10] - **财政依赖土地**:税收高度依赖土地出让和印花税,政策顺周期性强(下行时缩供给托价格)[23][25] **历史政策演变** - **1997年前**:英国推行住房私有化,80年代公屋买断政策推高自有率至65%[12] - **1997-2003**:房价暴跌50%,"八万五计划"试图增供但因金融风险破产[13][14] - **2003年后**:曾荫权政府停居屋计划+勾地制度,导致房价2005-2018年持续上涨[16][18] - **林郑月娥时期**:恢复居屋建设+填海计划,但深层次改革仍缺位[20][28] **市场数据与趋势** - **房价波动**:2021年以来实际房价下跌28%,1997-2003年曾抹去全部历史超额收益[31][32] - **租售比**:从2003年6%降至2021年2.6%,当前回升至3.7%[4][34] - **库存周期**:预计2026-2027年库存回归合理水平,月供占比现处阶段性合理区间[29] **未来关键变量** - **通胀主导**:需通过长期通胀消化20年积累的超额收益,硬着陆风险取决于通胀水平[32][33] - **利率影响**:美国利率中枢变化可能冲击租售比,但香港楼市更依赖本土供需[34] - **区域对比**:与大陆楼市错位明显,可能更早企稳;新加坡模式(高自有率+低贫富差距)更优[26][35] **潜在风险点** - **体系僵化**:公营/私人住房界限固化导致基尼系数全球最高,公屋社区收入低于80年代[26][27] - **供给缺口**:2025年后土地规划仍存不足,城市更新效率低下加剧矛盾[22][28] - **金融风险**:首付比例从20%升至60%加剧贫富分化,金融体系未支持住房自由率提升[26]
【笔记20250722— 股商双打债市】
债券笔记· 2025-07-22 21:51
资金面分析 - 央行公开市场净回笼2477亿元 其中开展2148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 到期3425亿元逆回购和1200亿元国库现金定存 [1] - 银行间资金利率延续回落 DR001报1.31% DR007报1.47% 显示资金面均衡偏松 [1] - 隔夜回购(R001)成交量达72339亿元 占全市场回购成交量89.92% 加权利率1.36% 最高利率较前日下降47bp至1.75% [2] 债市动态 - 10年期国债利率从1.677%震荡上行至1.692% 创4月7日以来回调高点 尾盘受债基赎回影响明显 [3][5] - 政策性金融债表现更弱 10年期国开债(250210)利率上行2.2bp至1.7775% 30年期国债(2500002)上行2.05bp至1.9095% [5] - 债市受"股商双打"影响明显 股市商品走强对债市形成压制 [3] 商品与股市联动 - 国家能源局通知超能力生产煤矿停产 刺激焦煤 多晶硅等商品涨停 商品市场强势上涨 [2][3] - 沪指五连阳创年内新高 与商品市场形成协同效应 对债市利率产生上行压力 [3] - 市场调侃政策效果称"关闭矿厂和硅片厂比财政刺激更有效" 反映供给侧收缩对市场的即时冲击 [3] 政策预期 - 政治局会议已召开 历史召开时间在7月24-31日 市场重点关注"反内卷"政策指引可能带来的结构性影响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