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战略

搜索文档
凯士比破局双碳目标下的工业水系统革新
凯士比· 2025-03-22 15:39
双碳战略与工业绿色转型 - 双碳战略推动工业领域向绿色低碳方向加速转型 [2] - 工业水处理行业正朝着智慧化、绿色化方向升级 [13] 绿智创新大会 - 大会由中国化工学会工业水处理专业委员会等权威机构主办,聚焦钢铁、石化、新能源等行业节水减污、节能提效 [4] - 通过3场专题研讨与30+技术报告,构建从传统工业升级到新兴领域突破的全景解决方案 [4] 凯士比公司概况 - 上海凯士比泵有限公司是德国KSB集团与上海电气集团的合资企业,深耕中国市场近三十年 [5] - 公司提供覆盖整个水处理流程的智慧解决方案,产品应用于通用工业、能源发电、石化化工、市政水务等领域 [7] 凯士比技术优势与解决方案 - 凯士比为工业水处理系统量身打造高效泵组配置方案,涵盖原水提取、预处理、深度处理到废水回用全流程 [8][9] - 水泵作为工业水处理系统的"心脏",其性能直接影响系统效率、能耗及稳定性 [9] - 在能源化工、新能源废水处理等高要求场景中,凯士比方案显著降低能耗并提升系统可靠性 [11] 产品与行业影响 - 凯士比展示了MultiTec、Etanorm、Movitec等工业水处理领域的卓越产品 [11] - 公司依托百年经验为行业提供高效可靠的水资源管理支持,助力绿色智造 [13]
凯士比破局双碳目标下的工业水系统革新
凯士比· 2025-03-22 07:39
双碳战略与工业绿色转型 - 双碳战略推动工业绿色转型成为行业核心发展方向 [2] - 工业水处理领域正加速向智慧化、绿色化升级 [14] 绿智创新大会概况 - 大会由中国化工学会工业水处理专业委员会等权威机构主办,聚焦钢铁、石化、新能源等行业 [5] - 通过3场专题研讨与30+技术报告构建了从传统工业升级到新兴领域突破的全景解决方案 [5] - 大会主题为"赋能新质生产力",重点探讨节水减污、节能提效等难题 [5] 凯士比公司概况 - 上海凯士比泵有限公司是德国KSB集团与上海电气集团的合资企业 [6] - 深耕中国市场近三十年,已成为中国泵行业领军品牌 [8] - 产品和服务广泛应用于通用工业、能源发电、石化化工、市政水务、建筑楼宇等领域 [8] 凯士比技术方案 - 提供覆盖整个水处理流程的智慧解决方案 [8] - 通过科学选型、合理配置及高效运维打造适配不同工业场景的泵组方案 [10] - 产品包括MultiTec、Etanorm、Movitec等工业水处理领域卓越产品 [12] 水泵技术应用 - 水泵作为工业水处理系统的"心脏",直接影响系统效率、能耗及稳定性 [10] - 在能源化工、新能源废水处理、电子超纯水制备等高要求场景中显著降低能耗 [12] - 实现水资源高效输送、循环利用与达标排放,助力构建绿色低碳水循环体系 [10] 行业发展趋势 - 工业水处理正朝着更加智慧、绿色的方向加速升级 [14] - 公司将继续深化技术研发,提供更高效可靠的水资源管理支持 [14]
10万吨!中车株洲所又中标这一项目
行家说储能· 2025-03-20 20:09
政策背景与行业趋势 - 在双碳战略目标下,煤化工行业降碳成为发展重点,国家推动煤化工与绿电、绿氢、储能、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耦合发展[1] - 2025年全国23省(区、市)将氢能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内蒙古计划打造氢能产业先行区,推动煤化工与绿电、绿氢耦合发展[1] 中车株洲所氢能项目进展 - 中标中煤鄂尔多斯能源化工有限公司10万吨/年液态阳光项目碱性电解槽及配套设施采购,项目总投资49亿元,配套新能源规模62.5万kW,制氢能力2.1万吨/年[2][3] - 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减少煤炭消耗14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50万吨,实现风光发电、电解水制氢、二氧化碳加绿氢制甲醇全流程工业化示范[4] - 自主研发2000标方电解槽下线,零部件100%国产化,并构建"风光氢储一体化"系统解决方案能力[5] - 与株洲市资源集团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开发"风光储氢充"新能源资源,构建全产业链生态圈[5] 其他氢能项目案例 - 中国大唐集团新能源多伦15万千瓦风光制氢一体化示范项目制氢系统由中车株洲所供货,已产出合格氢气[6] - 中标国华投资10万吨/年合成氨项目电解水制氢设备采购[6] - 参与国重氢能专项"风电/光伏制氢与化工过程高效耦合技术研究及示范"项目,负责50MW风光制氢示范工程装备研制[6] - 参与"十兆瓦级碱性-PEM混合制氢系统关键技术与示范"项目,推动行业首个规模化混合制氢系统示范工程[6] 储能行业动态 - 2025年工商业储能预计超15GWh,行业首份调研级报告发布[7] - 同一天内3大储能项目进度更新,总规模超30GWh[7] - 南都电源等3家企业中标储能项目,总规模1.625GWh[7]
15GWh!储能巨头签署超级大单
鑫椤锂电· 2025-03-20 16:17
文章核心观点 智光储能与海辰储能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2025 - 2026年度电芯产品战略采购合作关系,预计采购总量为15GWh,双方技术互补与市场协同,有望推动行业转型,为全球能源结构转型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1][2] 合作情况 - 广州智光储能科技有限公司与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智光综合能源产业园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2025 - 2026年度电芯产品战略采购合作关系,预计采购总量为15GWh [1] 双方表态 - 智光储能董事长姜新宇指出全球储能市场年复合增长率超30%,双方合作是把握产业风口的战略选择,强调整合上下游资源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未来将共同探索新能源电力系统下的储能商业模式 [1] - 海辰储能总裁王鹏程表示此次合作是双方优势互补、强强联合的必然选择,是响应国家“双碳”战略、推动绿色能源转型的务实行动 [1] 双方优势及合作意义 - 智光储能依托母公司智光电气26年电力电子技术积累,研发推广级联型高压直挂大容量储能技术,在系统构网、效率和成本控制方面有显著优势;海辰储能深耕储能电芯领域,技术研发实力雄厚,加速布局海外市场 [2] - 合作通过技术互补与市场协同,将高压储能系统与高性能电芯深度融合,推动行业从“价格竞争”向“全生命周期价值竞争”转型 [2] - 此次合作是中国储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高端的标志性事件,双方有望在政策、技术与市场驱动下为全球能源结构转型提供创新解决方案,开启绿色能源新篇章 [2] 鑫椤资讯服务及报告 - 鑫椤资讯成立于2010年,服务于炭素、锂电、电炉钢3大行业,提供数据库、产业前瞻预测、战略咨询和媒体宣传等服务 [3] - 鑫椤报告包括《2024 - 2028年固态电池市场调研与投资前景》等多篇关于电池及相关产业的报告 [4][5]
【中国铁塔(0788.HK)】一体两翼战略带动业绩稳健增长,重视股东回报提升派息比率——2024年度业绩点评(付天姿)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3-19 16:54
文章核心观点 公司2024全年业绩发布,收入增长盈利能力增强,现金流改善,运营商和两翼业务表现良好,注重股东回报且2026年盈利有望大幅增长 [2] 公司业绩情况 - 2024年收入977.72亿人民币,同比增长4.0% [2] - 2024 EBITDA达665.59亿元,同比增长4.7%,对应EBITDA率68.1% [2] - 2024归母净利润107.29亿元,同比增长10%,对应净利润率11%,对应每股基本盈利0.6138元 [2] - 2024年经营现金流494.68亿元,同比增长166.28亿元;自由现金流175.27亿元,同比增长164.02亿元 [2] 运营商业务情况 - 承接运营商5G网络覆盖和升级需求,塔类业务平稳增长,室分业务快速增长 [3] - 2024年新承建5G基站数41.2万 [3] - 2024年塔类业务收入756.89亿元,同比增长0.9% [3] - 2024年塔类站址数较23年底新增4.8万个至209.4万个 [3] - 5G已有站址共享水平超95%,塔类站均租户数同比提升1.1%至1.81户,运营商塔类站均租户数同比提升2.4%至1.72户 [3] - 2024年塔类租户数同比提升3.6%至379.1万户 [3] - 2024年室分业务收入84.30亿元,同比增长18.1% [3] - 2024年公司楼宇类室分覆盖面积同比增长24.9%,高铁隧道及地铁覆盖总里程同比增长21.8% [3] 两翼业务情况 - 受益于数字经济和“双碳”战略目标,智联和换电业务高质量快速增长 [4] - 2024年智联业务收入89.11亿元,同比增长22.4% [4] - 2024年能源业务收入44.77亿元,同比增长6.2% [4] - 2024年换电业务收入25亿元,同比增长20.9% [4] - 截至2024年底换电用户130.4万户,较23年底增加15.9万户 [4] 股东回报与盈利预期 - 公司派发2024年度末期股息0.30796元(税前),全年股息合计每股人民币0.41696元(税前),较2023年增长11.5%,全年可分配利润派息比率为76% [5] - 2024年折旧摊销同比增长2.4%,折旧及摊销占营业收入比重由2023年的52.2%下降至51.4% [5] - 2025年11月部分存量铁塔折旧到期,预计2026年折旧大幅缩减、释放更多利润 [5]
“单项冠军”江南新材募资3.3亿,开启铜基新材料资本市场“加速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17 17:54
公司概况 - 江南新材启动新股申购 发行价格10 54元/股 发行数量3644万股 发行市盈率12 4倍 行业市盈率44 27倍 预计募集资金总额3 84亿元 募集资金净额3 31亿元 [2] - 公司坐落于江西鹰潭 业务覆盖铜基新材料研发、生产、销售全产业链 核心产品包括铜球系列、氧化铜粉系列及高精密铜基散热片系列 应用于通信、计算机、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工业控制、医疗、航空航天、新能源、有机硅等领域 [2] - 公司构建"科技创新+人才战略"双轮驱动体系 打造资源型企业转型升级的"新范式" [2] 财务表现 - 2021-2024年H1营业收入分别为62 8亿元、62 3亿元、68 18亿元和41 07亿元 净利润分别为1 48亿元、1 05亿元、1 42亿元和9832 78万元 扣非净利润分别为1 36亿元、8438 71万元、1 24亿元和9122 43万元 [3] - 综合毛利率分别为4 16%、2 91%、3 40%和4 51% [4] - 铜球系列产品贡献超8成营收 2021-2024年H1销售金额分别为59 9亿元、55 60亿元、59 35亿元和34 73亿元 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95 34%、89 28%、87 07%和84 58% [5] 产能与扩张计划 - 铜球产品产能2021-2023年均为100800吨 2024年H1为50400吨 [5] - 募集资金将用于年产1 2万吨电子级氧化铜粉建设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营销中心建设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5] - 预计2025年Q1营收同比增长19 02%-29 53%至21 48亿元-23 38亿元 净利润增长0 94%-33 28%至3327 18万元-4393 05万元 [6] 技术研发与产业化 - 公司打造"基础产品-核心产品-战略产品"升级路径 2014年实现铜球系列规模化生产 2019年实现高精密铜基散热片系列规模化生产 2021年实现氧化铜粉系列规模化生产 [9] - 2021年通过ISO50001能源管理体系认证 推进能源清洁化转型 开发太阳能光伏板供电 进行节能改造与绿色升级 [9] - 以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为基石 阳极铜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支撑 依托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形成"基础研究-应用开发-产业化转化"创新链条 [10][11] 行业地位与荣誉 - 公司客户包括鹏鼎控股、东山精密、健鼎科技、深南电路等PCB行业头部企业 [3] - 累计获得发明专利16项、实用新型专利78项及外观专利1项 主要产品应用于PCB制造、光伏电池板镀铜制程、锂电池PET复合铜箔制造等领域 [11] - 蝉联中国电子电路行业铜基专用材料榜榜首 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级绿色工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等荣誉 [11]
A股,年内首单主板IPO来了!
证券时报· 2025-03-14 20:05
文章核心观点 3月14日华润新能源主板IPO申请获深交所受理,作为华润电力全资子公司,其专注新能源发电业务,业绩稳健增长,此次募资拟扩大新能源项目建设,顺应行业发展趋势 [1][2][3][4] 公司情况 - 公司为华润电力全资子公司,肩负集团清洁能源转型重任,专注风力、太阳能发电站全周期运营,业务覆盖全国30个省,在各业务阶段积累丰富经验,盈利能力居行业前列 [2] - 截至2024年9月末,控股发电项目并网装机容量达2,820.69万千瓦,其中风力发电2,156.64万千瓦,太阳能发电664.05万千瓦,新能源发电装机及发电量规模均位于行业前列 [3] - 2021 - 2024年1 - 9月,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71.34亿元、181.98亿元、205.12亿元、171.50亿元;分别实现净利润65.76亿元、64.58亿元、84.59亿元、63.49亿元,业绩量质齐升 [4] - 公司预计融资金额245亿元,保荐机构为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 行业情况 - 我国正加速构建新型能源体系,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3] - 2024年全国新能源发电装机突破14.5亿千瓦,首次超越火电装机量,预计2025年新增新能源装机超3亿千瓦,行业发展空间持续扩容 [3]
贵州独立储能首次参与电力市场中长期交易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2025-03-06 21:16
贵州独立储能进入电力市场 - 贵州签订首份独立储能中长期交易合同 标志着独立储能正式进入贵州电力市场 独立储能具备独立计量和控制技术 可作为独立经营主体直接参与电力市场 [1] - 贵州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241 5万千瓦/483万千瓦时 其中独立储能占比超99% 达239 5万千瓦/479万千瓦时 [2] - 贵州省能源局印发实施方案 明确独立储能可与其他经营主体开展电能量交易 充电时段视同电力用户购买电量 放电时段视同发电企业出售电量 [2] 储能市场交易机制 - 贵州电力交易中心组织市场各方推演独立储能参与市场化交易 开展收益测算 推动独立储能企业先行先试 [3] - 中长期合同能锁定未来电力价格 降低企业市场风险 为参与调峰调频市场奠定基础 [3] - 首份合约为期1个月 电量为充电200万千瓦时 放电160万千瓦时 充放电价格按合同执行 [5] - 贵州已完成独立储能中长期合同签订2份 累计充电452万千瓦时 放电382万千瓦时 [6] 储能产业发展 - 贵州将建立健全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机制 完善商业运行模式 推动更多独立储能参与中长期 现货和辅助服务交易 [7] - 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将于2025年4月召开 展览面积超16万平米 预计800+企业参展 500+新品发布 吸引专业观众超20万人次 [8]
张朝阳物理小课堂开课了!物理学红人与阳光电源副董事长顾亦磊首次联合开课科普构网技术
鑫椤储能· 2025-02-28 15:01
电网技术发展 - 电网技术从Grid Following(跟网)发展到Grid Forming(构网),传统电力系统依赖同步发电机保障电压及频率稳定 [3][4] - 新能源设备不具备传统同步机特性,仅以电流源形式接入,无法主动支撑电网,构网技术成为解决新能源大规模接入的关键 [4] 构网型储能 - 构网型储能本质是电压源系统,通过模拟同步发电机特性(VSG技术)提供惯量响应和频率支撑,维持电网稳定 [5] - 阳光电源基于20年构网经验,研发GW级黑启动技术,全球最大储能项目(7.8GWh)应用该技术实现上千台设备同步零起升压 [6] AC存储技术 - AC存储(交直流一体)将电池柜和PCS融为一体,节省占地最高达30%,实现"到站即并网" [8] - "一簇一PCS"结构设计使放电量提升8%,故障损失减少92%,减少簇间环流,提升安全性和能量转换效率 [8] 阳光电源的竞争优势 - 公司业务覆盖全球180多个国家/地区,拥有近7000名研发人员和520多个全球服务网点,资源投入行业领先 [9] - 在光储领域坚持高强度研发投入和长期主义,技术优势显著,无惧行业竞争 [10][11] 行业前景 - 储能行业属于大赛道,需求爆发伴随激烈竞争,国内储能企业超过26万家 [9] - "双碳"战略下,储能成为能源大变局关键,技术创新将加速新能源革命 [12]
微光股份分析师会议-20250319
洞见研报· 2025-02-22 15:3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为微光股份,2024年度经营稳中有进,营收和净利润双增长,主要产品制冷电机及风机、伺服电机均实现增长,海外销售和订单同比增长,国内外项目按计划推进,未来将结合战略扩大产能、拓展应用领域、加大研发投入以实现高质量发展 [18][2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调研基本情况 - 调研对象为微光股份,所属行业为电机,接待时间是2025年2月20日,上市公司接待人员为何平、何思昀、王楠、余晓波 [13] 详细调研机构 - 参与调研的机构包括淳厚基金、国泰基金等多家基金管理公司、其它金融公司、资产管理公司、投资公司、证券公司等,各机构有对应相关人员参与 [14][15] 调研机构占比 未提及 主要内容资料 - 2024年度预计公司营业收入14.09亿元,同比增长11.12%;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16 - 2.26亿元,同比增长78.39% - 86.65%;扣非净利润3.01 - 3.11亿元,同比增长7.86% - 11.44%,主要产品制冷电机及风机、伺服电机实现增长 [18] - 2024年度海外销售及目前海外订单同比增长,欧洲、亚洲、南美洲销售比重较高,公司正努力开发新市场、新应用 [18] - 泰国子公司已取得生产许可等认证,部分产品正常生产,2025年1月首个集装箱出口印度,后续将增加人员等扩大销售;国内项目厂房已结顶,进入幕墙安装等阶段,争取下半年部分生产 [18] - 2024年开发3款空心杯电机、4款无框力矩电机,2025年将丰富产品系列并做好市场推广和产业化工作 [20] - 2024年度伺服电机销售收入超亿,主要应用于纺织机械、工业自动化等领域 [20] - 公司利润率高的主要因素有创新驱动、艰苦奋斗、精益管理、全产业链生产、品牌效应等 [21] - 自2016年上市以来坚持每年现金分红,累计派现5.49亿元,2023年实施股份回购计划;未来原则上每年利润分配,优先现金形式,每年现金分配利润不少于当年可供分配利润的30%,重视股份回购 [21] - 公司每年更新五年规划、制定年度目标,将坚持稳中求进,结合“双碳”战略扩大产能、拓展应用领域,加大机器人核心部件研发投入和产业化进程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