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城融合
搜索文档
8个重点产业项目集中签约 为“南上海”产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中国新闻网· 2025-08-28 21:03
产业项目签约 - 奉贤新城集中签约8个重点产业项目 涵盖美丽健康 数智装备 绿色能源等热门赛道 [1] - 项目落地为奉贤新城产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1] 美丽大健康产业 - 奉贤新城美丽大健康产业涵盖化妆品 药品 精致食品三个细分赛道 [2] - 2024年美丽大健康产业实现规上产值561.7亿元 同比增长3.6% [2] - 化妆品完成产值145.3亿元 同比增长13.7% 居上海榜首 [2] - 奉贤区化妆品产业集群被认定为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2] - 奉贤以化妆品 药品 食品特色产业入选国家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示范城市 [2] - 产业正加速向千亿级产业集群目标冲刺 [2] 技术创新与产业融合 - 引入AI+ 合成生物等前沿技术推动化妆品与生物科技跨界融合 [2] - 推动健康食品与智能检测的跨界融合 [2] - 构建从研发创新到生产制造的全产业链体系 [2] 东方美谷园区 - 东方美谷是全国唯一的中国化妆品产业之都 [3] - 产业规模近千亿元 企业数量超3000家 [3] - 构建基金+基地+产业生态体系 以资本链驱动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 [3] - 集聚化妆品行业国际巨头和国内龙头企业 孵化多个国潮新锐品牌 [3] - 涵盖药物研发生产 细胞基因治疗 生物血液制品 中医药 诊断试剂 医疗器械等细分赛道 [4] 上海市工业综合开发区 - 2024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500亿元 成为奉贤区首家百亿园区 [4] - 推动汽车产业与绿色新能源产业的战略融合与协同创新 [4] - 努力实现从传统强项向绿色尖端的产业跃升 [4] 产业发展规划 - 奉贤新城将深化市区协同 优化产业生态 创新服务供给 提升品牌价值 [2] - 加快产业升级 完善城市功能 目标建设新片区西部门户 南上海城市中心 长三角活力新城 [5] - 通过更优惠政策和更优质服务吸引更多企业和项目入驻 [5]
受权发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新华社· 2025-08-28 18:54
城市高质量发展总体目标 - 以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为目标 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动能转换品质提升绿色转型文脉赓续治理增效 [2] - 2030年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人居品质明显提升 安全基础有力夯实 治理水平大幅提高 [2] - 2035年基本建成现代化人民城市 [2] 城市体系优化 - 推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打造世界级城市群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长江中游城市群成为高质量发展增长极 [3] - 控制超大城市规模 合理有序疏解非核心功能 支持布局科技创新平台基地提升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能力 [3] - 推动中小城市动态优化基础设施布局 分类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 发展县域经济 [4] 城市发展新动能 - 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布局建设 [5] - 发展智能建造 培育现代化建筑产业链 加快建筑业转型升级 [5] - 发展首发经济银发经济冰雪经济低空经济 培育消费新场景 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6] 存量资源激活与投融资 - 改造利用老旧厂房低效楼宇闲置传统商业设施 建立建筑功能转换规划调整机制 [6] - 盘活利用存量低效用地 优化产权归集整合置换登记政策 [6] - 创新财政金融政策工具 强化中长期信贷供给 发挥债券市场股票市场融资功能 加快融资平台改革转型 [6] 对外开放合作 - 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支持城市承担重大外事外交活动 吸引国际组织落户 [7] - 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和区域性开放节点城市 提升世界城市日和全球可持续发展城市奖影响力 [7] 住房与社区建设 - 全链条提升住房设计建造维护服务水平 推进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建设 [8] - 实施物业服务质量提升行动 稳步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 支持老旧住房自主更新原拆原建 [8] - 加快建设完整社区 完善嵌入式服务设施 构建城市便民生活圈 [8] 基础设施升级 - 高效利用城市地下空间 加快地下管线管网建设改造 因地制宜建设地下综合管廊 [9] - 强化5G和千兆光网覆盖 优化算力设施布局 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9] - 健全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提升城际城内通勤效率 完善停车位充电桩等便民设施 [9] 公共服务优化 - 扩大普惠养老服务供给 促进医养结合 健全普惠育幼服务体系 大力发展托幼一体服务 [10] - 实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 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 [10] - 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 建设紧密型医联体 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 [10] 绿色低碳转型 - 实施工业能效水效提升行动 推广绿色低碳先进工艺技术装备 建立重点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制度 [10] - 大力发展绿色建筑 推动超低能耗建筑低碳建筑规模化发展 加大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力度 [10] - 深入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 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 倡导绿色低碳出行 [11] 生态环境治理 - 健全城市公园和绿道网络体系 建设口袋公园 推进绿地开放共享 [11] - 推动重点城市及周边区域大气污染物协同减排 加强城市噪声污染餐饮油烟治理 [11] - 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 推动城市生活污水管网全覆盖 巩固黑臭水体治理成效 [11] 城市安全韧性 - 建立房屋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制度 严格限制超高层建筑 实施城镇预制板房屋治理改造行动 [12] - 分级智能精准管控危险化学品特种设备建筑施工城镇燃气道路交通消防安全等重大风险源 [12] - 构建分级分层分流救治体系 加强应急医疗物资储备 推进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和联防联控 [13] 防灾减灾能力 - 构建城市安全风险谱系 健全风险隐患监测预警排查整治机制 提升城市排水防涝能力 [13] - 加强"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构建总量充足布局合理的应急避难场所体系 [13] - 推进应急抢险救灾装备及物资前置储备 科学制定巨灾应急预案 [13] 文化保护与发展 - 活化利用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工业遗产 开展文化展示特色商业休闲体验等活动 [14] - 落实"适用经济绿色美观"建筑方针 加强建筑设计管理 体现中华美学和时代风尚 [14] - 创新动漫影视数字艺术创意设计等业态 推动文化与旅游科技体育融合发展 [15] 城市治理体系 - 建立健全城市党委或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牵头的城市管理统筹协调机制 [17] - 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 打造城市数字底座 完善城市信息模型平台 [17] - 深化数据资源开发和多场景应用 推动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公共服务"一网通享" [17] 基层社会治理 - 完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 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 [18] - 用好市民服务热线 完善群众诉求响应办理机制 加强超大社区等特殊区域治理 [18] - 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 严密防范个人极端事件 [18]
人机共舞 产城共兴
经济日报· 2025-08-28 16:57
机器人产业创新与增长 - 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在北京圆满闭幕 展示机器人竞技和创新活力 [1] - 北京市机器人产业2024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0% 已支持形成12类200项机器人创新产品 [1] - 北京市将机器人视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之后的下一个颠覆性产品 推动高水平创新发展 [2] 企业订单与市场表现 - 松延动力在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比赛后1个月内获得1000多台订单 总合同额超1亿元 [2] 应用场景与产业生态 - 北京在园林、教育、水务、制造业等领域选择试点单位 梳理18类应用需求并部署50余款创新产品试点应用 [1] - 北京通过人形机器人半马、世界机器人大会等活动开放区域应用场景 支持机器人在文旅、商业、体育、城市管理等领域的展示应用 [2] 城市规划与产业布局 - 北京市域面积约16410平方公里 城镇地区占20% 是产业集聚和创新策源的关键阵地 [3] - 北京构建从市到区再到街镇的规划传导体系 针对不同圈层加强规划引导 提出集约高效协调发展目标 [3] - 昌平区投用科兴高精尖成果转化基地等高品质空间超100万平方米 高标准建设轨道微中心推动区域产业与商业价值提升 [3] 产业融合与城市发展 - 北京推动科创产业类街区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新质生产力 推动产城融合 [3] - 产业发展与城市规划同频共振 科技突破与生活场景交相辉映 展示创新生态广度与温度 [4]
滨城区杨柳雪镇:以产业升级激活发展动能,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齐鲁晚报网· 2025-08-27 19:49
区域发展规划与产业布局 - 杨柳雪镇作为滨城区"三区"(高新区、高铁片区、中心城区)联动发展的重要实践者,以"两轴三区"发展布局推动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 [1][2] - 高新区范围覆盖杨柳雪镇工业园90%企业,亚泰雅德、三汇粮大等企业有扩容投资意向,当前储备工业项目4个 [2] - 依托北海大道、渤海二十一路"两轴"布局千万级至亿元级仓储物流项目,重点培育4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支持2家企业冲击高新技术企业 [4] 基础设施建设与重大项目进展 - 投资1400余万元推进高铁安置区"三通一平"工程,涉及8个村建设,同步开展2个和美乡村建设及7个村道路提升工作 [2] - 固定资产投资6.3亿元,在库项目10个(含省重点项目1个、市重点项目3个),包括新能源货车更新项目及城区防洪排涝工程 [4] - 推进长深高速拓宽、渤海二十一路和黄河十九路西延工程,规划渤海二十路及滨杜路两侧工业项目 [8] 产业投资与企业发展 - 12家规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24亿元,三汇粮大调味品生产线等项目蓄势待发 [4] - 推动亚泰雅德混动汽车涡轮增压器零部件、新能源汽车精密陶瓷型芯项目,完成3家企业升规纳统(零售、服务业及工业领域) [8] - 山东三汇粮大技改项目投资4943万元,旨在增强食品调味产品市场竞争力 [9] 农业现代化与特色产业 - 落实"0543工程"管理高标准农田,推广全流程托管服务,夏粮因灌排工程进展取得丰收 [5] - 与中国农大、盛源种业合作繁育优质小麦良种2万余亩,"农大597"测产达1529.3斤/亩,创市内盐碱地高产纪录 [5] - 发展西辛庄羊肚菌、富硒葡萄等特色果蔬,智慧循环生态农业产业园模式获央视专题报道 [6] 招商引资与金融支持 - 成立招商专班推进人人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涵盖亿元级至万元级项目 [4] - 新培育认定企业家梦想12条,协调金融机构解决企业融资难题,保障重大工程用地需求 [4] - 与济南津盛城市发展投资公司对接电子绝缘布等项目,推动装配式立体钢板仓建设项目落地 [9] 民生工程与社会治理 - 完成镇驻地污水管网工程及"引黄入徒"工程,排查农村房屋安全隐患214处,实现危房改造动态清零 [7] - 新增低保20人、特困6人,发放救助资金10.8万元,动态管理城乡公益岗862人,开展技能培训3期新增就业签约120人 [7] - 怀周学校200余名师生并入六中教育集团,卫生院推行"七心工作法"获群众好评 [7]
非遗焕新,潮玩赋能:华远集团“远方有礼”探索城市生活服务新路径
搜狐网· 2025-08-27 18:16
公司战略转型 - 华远集团全面迈向城市生活服务赛道 与华方公司改革重组后文化板块实现重要落地实践 [1] - 公司以代建 公寓 养老餐 文化四大新业务品牌为抓手 深化城市更新与城市生活服务布局 [3] - 四大品牌分别聚焦城市更新服务 青年居住需求 社区养老餐饮 文化传承 构建从造房子向做服务筑生活转型的完整业务矩阵 [3] 文化业务发展 - 远方有礼文化品牌通过非遗文化与运动生活深度融合的创新模式成为市集焦点 [1] - 品牌通过非遗宫毯益智拼图 錾刻挂件 和田玉饰品等产品将千年工艺植入日常配饰 [2] - 打造鱼洗搓盆装置和绳结解锁大挑战等互动体验 成为市集亲子打卡热点 [2] 商业模式创新 - 远方有礼融合非遗工艺与当代表达 打造独特文创IP及生活美学产品 [2] - 通过与华方艺术中心 护国寺非遗文化商业综合体等平台合作 打造非遗体验+特色消费的文商旅综合体模式 [2] - 品牌拓宽升级非遗+生态模式 助力非遗产业实现文化与商业价值的长效统一 [2] 行业定位与影响 - 公司业务精准对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存量提质增效 宜业宜居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城市文化软实力提升等核心要求 [3] - 构建覆盖代建运营 产业赋能 社区服务 文化消费的城市更新与运营服务全链条能力 [3] - 为首都核心区产城融合贡献可借鉴可推广的华远解法 提供存量时代高质量发展国企样本 [3]
首批“好房子”试点项目点燃市场,中环铂樾打造中城时代的理想家
新浪财经· 2025-08-27 09:19
项目市场表现 - 45天蓄客期超3000组到访 开盘当日成交132套 去化率达89% [1] - 市场对高品质住房顶层设计给出积极反馈 具有风向标意义 [1] 产品体系与设计理念 - 采用独创"6633好房子体系" 包含六防六不三省三要需求框架 [3][7] - 建筑高度14-17层 楼栋间距约45米 外立面采用鎏金立面体系 [3] - 整体隔声性能达40分贝以上 采用三玻两腔系统高性能外窗 [5] - 采用无热桥设计和高气密性外窗系统 解决潮湿霉变问题 [7] - 户型为约110和139平方米 融入智慧体系与精装设计 [8] 开发商实力背景 - 背靠世界500强中建集团 深度参与香港机场等城市地标建设 [8] - 深耕6省14城 累计开发面积900余万方 [8] - 在昆山连续三年蝉联权益销售金额榜第一 项目鹿鸣府八开八罄 [8] 区位价值与配套设施 - 位于南大智慧城核心 构建数字经济等三大未来产业集群 [12][14] - 咫尺15号线南大路站 3条快速干道 S5沪嘉高速9月开工 [16] - 40余个公园 人均绿化39.38平方米 南大中央公园仅数百米 [16] - 十余所优质学校集群 南大实验学校不到1公里 上师大附属科创小学2026年交付 [19] 区域发展进展 - 数智绿洲二期年内交付 国际人才社区即将投用 南大中央公园930灯光秀启动 [18] - 中建八局82亿元夺得大体量地块 含250米商办地标和住宅 [18] - 板块开发由核心向外推进 项目作为"原始股"人居项目存在 [18]
濉溪5宗地块成交!河西新区崛起,产城融合加速!
搜狐财经· 2025-08-26 23:51
土地成交概况 - 濉溪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2025年8月22日成交5宗国有土地使用权 总成交面积超22公顷 涵盖住宅和工业用地类型 [1] - 总成交金额中住宅用地部分超1.7亿元 由淮北市乡村振兴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竞得河西新区两宗住宅用地 [2] - 工业用地分别由淮北中裕智慧能源竞得百善镇地块 宝路钢结构竞得经开区10公顷地块 [4] 土地供应结构 - 2025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总量5800亩 其中商住用地2000亩 工业用地3200亩 [2] - 住宅用地聚焦河西新区核心板块 工业用地向经开区及韩村煤化工基地集中 符合集约集聚原则 [2][4][5] - 工业用地严格匹配"三基两大一新"产业布局 包括氢基能源和铝基新材料产业链 [4][5] 产业发展规划 - 濉溪定位为国家重要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和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 [5] - 韩村煤化工基地2025年已供应超2000亩工业用地 引入煤-焦-化-电一体化项目 [5] - 经开区推动"标准地"出让 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逐年下降 [5] 城市配套建设 - 规划到2035年提升城镇化率 通过"15分钟生活圈"补齐公共服务短板 [7] - 2025年启动县体育馆改造 口子博物馆扩建 乾隆湖片区新增3处商业用地打造文旅商综合体 [7] - 淮宿蚌城际铁路濉溪西站年内动工 将串联长三角城市群 [7] 区域协同发展 - 濉溪作为大运河文化带重要节点 规划"一带一镇多点"保护体系 [8] - 临涣古镇保护提升工程启动 结合凤栖湖湿地构建城水共生风貌 [8] - 徐淮宿一体化推进强化濉溪在淮河生态经济区的枢纽地位 [8]
京东万人研发中心落户南京,将在建邺和阿里、小米做邻居
扬子晚报网· 2025-08-26 11:20
京东集团区域总部建设 - 京东集团在南京建邺区河西南板块建设百亿级区域总部和万人规模研发中心 [1] - 研发中心承担区域总部办公及研发职能 布局零售 科技 金融 健康业务板块 引入产业链上下游生态企业 [1] - 研发中心聚焦人工智能 机器人 无人驾驶等前沿行业 集聚相关研发人员 [1] 河西南板块产业集聚 - 阿里巴巴 小米等互联网企业已相继选址河西南 恒生电子江苏总部 58集团华东总部等总部级企业落户 [1] - 小米南京科技园2024年5月启用 是除北京外最主要研发中心之一 [1] - 南京阿里中心2025年7月开园 汇聚淘天 云智能等阿里系业务及50余家生态企业 [1] 区域发展规划 - 建邺区2024年全面启动中央科创区建设 聚焦人工智能+产业方向 推动创新资源向河西南集聚 [1] - 河西中央科创区成为南京创新枢纽布局重要一极 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 [2] - 区域发展金融+科创双轮驱动模式 目标成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和重要承载地 [2] 配套发展 - 产业集聚带动商业配套爆发 金陵天地等商业项目发展 河西南成为产城融合标杆 [1]
北京大兴—— 特色小镇构筑京南引力场
经济日报· 2025-08-23 23:44
项目规划与定位 - 采育数字时尚小镇正式启动 聚焦数字经济和时尚产业 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前沿时尚业态[1][2] - 规划总面积3.22平方公里 打造集总部结算、研发设计、孵化培育、展示发布、体验消费五大功能于一体的产业集群[2] - 计划3-5年内吸引1万名设计师、工程师生活 吸引200家高新技术企业创业发展[3] 区位优势与基础设施 - 距北京市中心30公里 拥有京沪高速、首都环线高速、104国道穿境 未来城际铁路联络线二期开通后15分钟可达大兴机场 20分钟可达首都机场[1] - 配备高标准九年一贯制学校 升级采育医院 "凤河之舞"体育馆 北京上林马术中央公园 新建高端商服中心和时尚酒店[2] - 提供"拎包入驻"服务 政策申报、金融对接、财务法务等一站式产业资源增值服务[2] 产业发展战略 - 大兴区明确聚焦临空经济、生物医药、未来能源、商业航天、数字经济、农业科技六大主导产业[3] - 构建"6+5+3"产业发展布局 花园城市永定湾、国际会展中心、消费枢纽等大项目带动地区发展[3] - 采育数字时尚小镇是数字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的创新尝试 兼具商务楼宇价格优势[3]
比恒大更狠的雷炸了!万亿铜矿变空中楼阁,幕后推手是许家印?
搜狐财经· 2025-08-23 14:30
公司发展历程 - 1993年公司创始人从安徽农村起步 携带500元人民币前往深圳 初期担任仓库管理员并研究矿产资源分布图[1] - 1995年使用积攒的500万元人民币创办正威集团 开启首次商业投资[1] - 2003年非典疫情期间逆势押注铜矿资源 抵押全部身家收购江西濒临破产铜矿 一年后铜价暴涨8倍 获得上百亿财富回报[1] -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再次抄底铜矿资源 以2800美元/吨价格全球收购铜矿 包括刚果(金)露天矿、智利矿井及澳大利亚勘探权[3] - 2016年掌控全球5%铜矿资源 相当于中国三年用量总和 获得"世界铜王"称号[3] - 2021年公司年营收达7227亿元人民币 位列广东民企榜首 世界500强排名第68位[1] 业务与财务风险 - 宣称的3000万吨铜储量实际为泡影 电解铜完全依赖外购[6] - 2021年7000亿元人民币营收中93%为关联交易 净利润仅1亿元人民币 利润率不足0.01%[6] - 深圳总部被反复抵押给七家银行 员工工资遭拖欠数月[6] - 2025年公司总负债达2300亿元人民币 账面现金不足50亿元人民币[10] - 贵阳银行30亿元人民币贷款纠纷中 28亿元人民币资金转入离岸账户后消失[10] 投资项目问题 - 四川广安号称550亿元人民币投资的铜基新材料产业园 实际落地资金寥寥无几[5] - 江苏海安产业园2022年用电量仅相当于六家奶茶店总和[5] - 贵州双龙航空港规划年产10万吨铜线项目最终荒废 厂房杂草丛生[5] - 垫资3000万元人民币的包工头面临债务追讨困境[5] 恒大关联风险 - 2017年向恒大集团豪掷50亿元人民币进行股权投资[5] - 六年间累计向恒大输血1300亿元人民币 包括863亿元人民币股权投资和300亿元人民币担保[5] - 2022年恒大市值蒸发超90% 导致900亿元人民币投资归零[5] 资产与法律状况 - 公司创始人被法院32次列为失信被执行人 私人飞机遭查封[1][10] - 深圳香蜜湖豪华别墅三次流拍 价格从6000万元人民币降至4500万元人民币仍无人问津[8] - 2023年因拖欠中建八局1.03亿元人民币工程款被下达限高令[6] - 2025年8月持有的3258万股九鼎新材股票被法院强制划转 市值2.3亿元人民币[8] - 名下12处矿权遭轮候查封 妻子名下92亿元人民币股权被冻结[8][10] - 刚果(金)政府于2024年冻结公司矿山 铜加工业务急剧下滑[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