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产城融合
icon
搜索文档
杭州外国语学校新校区正式落地
杭州日报· 2025-05-26 11:19
浙大校友企业总部经济园 "金手指"城市综合体 天元公学西站校区、浙大超重力实验室 世界级科创枢纽公园 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浙大成果转化基地 近日,杭州云城传来好消息:杭州外国语学校新校区正式落户云城,并启动建筑概念设计征集,以 前瞻性的设计托举高品质教育旗舰。 杭州外国语学校作为我省名校,是少数没有设分校或校区的学校之一。为助力教育强省、科技强 省、人才强省战略,杭州外国语学校选址云城,具体位于云城双铁上盖区域东南侧。杭州外国语学校新 校区落子云城,不仅将赋能云城实现美好教育,更将以"名校引力",集聚更多优质教育资源,提升城西 科创大走廊及余杭区教育软实力,涵养区域科技文化竞争力,进一步助力云城打造"高端人才集聚地", 推动"站、产、城、人"融合发展,加快城市重要新中心建设。 在教育生态持续优化的同时,作为杭州城西科创中心的核心承载区,也是新一轮城市建设的重点发 展区块之一,云城正加速兑现发展蓝图:西站枢纽能级不断跃升,客流屡创新高,地铁、快速路四通八 达,城市综合体如青竹拔节,浙大校友企业总部经济园全面投用,"国之重器"浙大超重力场实验大楼建 成交付,浙江人才大厦拔地而起,杭州资本云城科创中心加速布局,高品质 ...
江苏东台高新区:科创智造筑高地 产城融合绘新篇
环球网· 2025-05-23 11:20
来源:法治日报 创新基因在这里深深扎根,36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活力迸发,4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崭露锋 芒,1家"中国独角兽"企业领跑赛道。10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与4家盐城市瞪羚企业形成创新集群, 28家省级以上研发机构和16个公共服务平台筑起坚实技术支撑体系。此外,还有53名省级以上高层次人 才、超百件的万人发明专利,共同勾勒出这片创新沃土的发展图景,助推东台高新区以铿锵步伐迈向创 新驱动发展的新高度。 产城共兴品质新城 在黄海之滨,一座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未来之城正傲然崛起。江苏省东台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 简称"东台高新区")以创新为笔、以产业为墨,在高质量发展的蓝图上挥毫泼墨。在这里,创新动能如 春潮涌动,产业势能似星河璀璨;科技之光与生态之美交相辉映,产业升级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科 创智造高地"的蓝图渐次展开,"品质活力新城"的画卷徐徐铺陈。 东台高新区不仅跃动着产业新城的蓬勃脉动,更流淌着宜居之城的温润底色。恒峰商业广场、悦禾城商 业广场、城东购物公园三大商业综合体如明珠般镶嵌在城市肌理中。悦达悦棠湾等品质住宅区为众多居 民筑就温暖港湾。互联网大厦、创业大厦、研发中心等不仅是科技的 ...
“科创高地”再下一城
新华日报· 2025-05-23 07:56
土地交易与规划 - 昆山高新区三宗涉宅地块成功出让,总出让面积198亩(含地下208亩),总金额达19.1亿元,其中鑫宸湾科技以3.3亿元竞得9号地块用于建设"数字科技金融中心",象屿地产联合昆高新集团以15.84亿元包揽7号、8号地块 [1] - 9号地块位于阳澄湖两岸科创中心"智谷芯"核心区,规划为商业+居住混合用地,将打造包含数字金融中心、高端人才社区、企业总部集聚区及滨水商业综合体的综合体业态 [2] - 大渔湖片区已建成大渔湾湖滨风情商业街区和大渔湖公园,成为多元文化体验和休闲目的地 [2] 产业布局与创新生态 - 昆山高新区构建"一核两带三城"城市布局,重点打造14公里祖冲之路科创走廊,串联深时数字地球研究中心、昆山杜克大学及多个创新载体,形成"产学研金服"五位一体生态圈 [4][5] - 全区科创载体空间总量突破270万平方米,与35所高校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累计培育667名研究生,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5] - 区域内形成以4家百亿级企业、48家五亿级企业、158家亿元级企业、459家规上企业为核心的产业矩阵 [7] 产城融合与人才集聚 - 大渔湖片区与玉湖片区协同发展,前者聚焦科创核心功能,后者依托生态资源打造高品质临湖住宅标杆,实现科技与生态融合 [6] - 昆山高新区已汇聚79名国家级人才、63个省双创人才(团队)、122个姑苏领才(团队)及393个昆山双创人才(团队) [7] - 通过建设30处"昆小薇"公共空间、9处生态湿地和4个大型综合公园,构建高质量人文生活环境增强人才吸引力 [7]
武汉市东西湖区这个区域6条道路同时开工
中国新闻网· 2025-05-22 08:35
近日,武汉市东西湖区金银湖北创谷小镇配套基础设施一期(李家墩片区基础设施)项目正式开工。 据项目负责人刘敬礼介绍,目前规划三路清表已完成总体的75%土方开挖,完成总体的60%雨水管道铺 设,完成总体的5%。 金银湖北创谷小镇配套基础设施一期项目位于金银湖街道李家墩社区,共涵盖6条市政道路和片区内防 护绿地建设,由东西湖城市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代建,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施工。 6条市政道路规划精细,将全方位织密创谷小镇交通网络。配套的绿化工程将打造优美宜人的防护绿 地,构建绿荫骨架、生态绿网,成就多彩绚丽的城市片区,为居民提供更多休闲放松的空间。 "目前总体来看,清表已完成70%,土方开挖完成30%左右。"刘敬礼说,预计到7月底,可完成规划横 路以南部分的路基换填施工,整体项目预计明年5月完工。 走进项目的规划三路施工现场,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数台挖掘机伸展着钢铁巨臂,在轰鸣 声中有序开挖土方,管道铺设完成的区域,工人们正专注地进行嵌缝作业。 东西湖区住房和城市更新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确保项目高效推进,已成立项目指挥部。指挥部由相关 区领导牵头,整合住更、规划、街道以及区城发投集团等多部门骨干力量,构 ...
长安航天“合体”,西安“南翼”起飞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1 15:51
每经记者|张静 张文瑜 西安 每经编辑|贺娟娟 5月19日,西安市航天基地管委会大楼迎来历史性时刻:长安区委书记、航天基地党工委书记吕强率队走访慰问航天基地管委会机关,标志着两区"区政合 一"改革正式进入实操阶段。 吕强走访时强调,要树牢"一家人、一条心、一盘棋"意识,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共同推动长安区与航天基地一体化运行,释放"1+1>2"的改革 效能,实现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同时,长安区区长、航天基地党工委副书记张军一同走访慰问。 长安区与航天基地官宣"区政合一",这场酝酿已久的改革靴子终于落地。 以上两区一体化运行后,将涉及1593亿元GDP与超400亿元GDP的行政整合,重塑西安城南经济地理格局,预计释放超百亿元产业协同红利。 这也是继2021年阎良区与航空基地试点后,西安第二个"区政合一"案例,亦是中央推动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的地方实践样本。 长安航天"区政合一" 西安城南,航天基地与长安区的"区政合一"改革正悄然改变这座城市经济肌理。 据西安航天基地公众号发文,5月19日,长安区委书记、航天基地党工委书记吕强走访慰问航天基地管委会机关时,一句「一家人、一条心、一盘棋」的表 态,以及强调 ...
引导“就业长在产业”上——看湖北如何多措并举稳就业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5-21 07:51
行业与就业结构性矛盾 -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领域到2025年人才缺口预计达103万人,人才总量预计120万人[2] - 学科设置与人才培养存在"缝隙",学校培养的复合型人才难以满足研发生产一线需求[2] - 部分中专、大专学生毕业后放弃技术岗位选择销售工作,认为工厂生产一线环境差[2] - "望城市畏县乡"就业观普遍,多数大学生倾向省会及二三线城市就业而非基层[3] 湖北省就业促进措施 - 开发"荆楚就业"等信息化平台,将就业与产业发展结合[4] - 举办"百县进百校联万企"等活动,2025年专场招聘提供近9000个岗位[5] - 打造224个区域劳务品牌如恩施茶艺师、大冶殷祖古建师带动就业[5] - 80所院校与800多家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开设150个订单班[7] - 华中科技大学与华为合作成立"华为学院",武汉理工与东风共建"东风汽车学院"[7] 技能人才培养 - 湖北省技能人才总量达1028万人,占全省就业人员30%[8] - 104所技工院校就业率常年超97%,动态调整专业如新增微电子技术[8] - 推行"新八级工"制度,3200多名技能人才获评专业技术职称[8] - 9万多名专业技术人员取得职业资格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8] 青年创业支持体系 - 湖北青创园(汉阳)累计孵化企业180余家,"青创贷"支持近200个小微企业[9] - 汉阳区整合1.9万余套青年公寓,近5年新增留汉大学生超10万人[9] - 荆门高新区建设3个青年社区,年均吸引7000余名大学生就业落户[10] 人才培养优化建议 - 加强通识教育与技能培养结合,完善实习实训体系[10] - 建议基础教育增加AI素养课程以适应人工智能发展[11] - 建立覆盖校内外、专兼职结合的就业指导师资队伍[11]
央企执笔,筑巢引凤 择址国宾筑造高端改善标杆
为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全力建设市级人才发展特色区,加速构建现代都市产业体系,成都市金牛区 于近日正式发布《强化现代都市产业体系人才支撑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若干政策》,聚焦人才"引育留 用"全链条,推出九大"安心"举措,以最大诚意、最优服务吸引海内外英才汇聚金牛,赋能产业升级与 创新发展,推动"四链"融合。 在九大"安心"举措之中尤其提到了人才安居保障补贴政策,助力人才在金牛落地生根、茁壮成长。而论 宜居安家与都市产业发展的高度,在金牛当然首推国宾。金牛国宾,在老一代成都人心中被誉为"西 贵"的源点,国宾板块从开始到现在,都是金牛乃至成都发展的重点,而据掌上金牛官方平台此前发布 的《国宾板块城市价值白皮书》所示,国宾板块正逐步构建产城融合的发展新格局,打造公园城市美好 生活场景不断绽放的发展新局面。 而作为国宾三大支点之一的国宾高新科技城片区,将主要聚焦在金周路TOD辐射周边,在现有高新西 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以及金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两大高能级产业聚集区之间,在成熟的产业基础上,围 绕"产城人"理念,持续补充区域高品质配套,同步基于居住需求打造高品质生活社区。 中铁八局以打造超级工程的经验与标准,为国宾带来大师匠 ...
华远集团:破界共生,以国企改革之笔擘画首都核心区产城融合新范式
搜狐网· 2025-05-19 17:17
国资国企改革整合重组 - 2024年以来国资国企改革整合重组浪潮汹涌 围绕新技术、新领域、新赛道开展高质量并购 加速国有企业重组整合进程 [1] - 2025年是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收官之年 [1] - 华远集团与华方投资改革重组于2025年4月29日完成工商变更 华方投资成为华远集团全资二级重要子公司 [1] 战略重组与生态重构 - 华远集团与华方投资战略重组不仅是资产叠加 更是以新质生产力为内核的生态重构 [2] - 华远集团深耕地产开发 华方投资专注消费构建与非遗传承 双方合作推动产城融合 [2] - 重组实践西城区"国家级金融科技示范区+特色产业园+孵化平台+特色楼宇"的金融科技产业蓝图 [2] - 华远集团将80万平方米经营性资产与华方投资的健康服务、非遗文化等业务深度融合 构建"城市更新与资产管理+健康生活与服务+智慧科技与服务"三位一体产业生态链 [2] 绿色转型与科技赋能 - 华远集团将建筑节能改造与能源管理作为服务"双碳"战略的必答题 [3] - 重组后在马连道中国数据街、护国寺非遗文化空间等项目推动绿色转型 搭建覆盖节能咨询、改造设计、能源托管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 [3] - 采用"政府主导+国企实施+科技赋能"模式 在西城多个建筑建立绿色转型试验场 [3] - 将AI、大数据技术植入城市更新 在护国寺非遗文化空间应用数字孪生技术 在马连道数据街二期部署智慧楼宇管理系统 [3] 文化资产与业态创新 - 华方投资的宫毯织造、金属锻錾等非遗项目在华远文化资产运营系统中重获新生 年轻创客用区块链技术为传统技艺确权 [4] - 在长沙君悦酒店、北京金融科技中心、华远·华中心等空间构建"酒店+公寓+商业"全业态资管体系 叠加数据、文化、服务新维度 [4] 轻资产转型与科技创新 - 华远集团以"轻资产转型+科技创新"双轮驱动破局 为旗下上市公司"瘦身健体" 置入物业、酒店等新业态 剥离传统地产开发业务 [5] - 联合北建大科技园打造数据要素孵化器 培育具身智能、智慧楼宇管理、数字能源平台等新增长极 [5] 国企改革的西城解法 - 华远集团重组实践体现"破界共生"打破行业壁垒 "文化铸魂"激活历史资产 "数智蝶变"抢占技术高地 [7] - 改革不是规模叠加 而是多重要素重组催生化学反应 主动定义未来 [7] - 华远集团以"智慧美好生活综合服务商"新身份 在首都核心区推动国企改革与城市进化 [7]
昆山“城市会客厅”绘出产城共荣新图景
苏州日报· 2025-05-19 06:19
刚刚过去的周末,昆山高新区的玉湖公园内,推婴儿车的母亲、慢跑的青年、闲坐的老人共享湖风 拂面之乐。与之毗邻的张家港河生态走廊延伸处,鑫欣科创综合体里智能生产线运转着,研发中心里键 盘声此起彼伏。这里既有实验室透出的科技之光,也有绿意环绕的休憩空间,以产促城、以城兴业的共 融画卷正徐徐展开,一座充满温度的城市会客厅悄然呈现产城共荣新图景。 "昆山有玉,玉在其人",玉湖地区一直以来都是昆山城市发展的缩影。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重塑新 辉煌,必须锚定空间重塑战略。昆山高新区通过构建"一带一轴、两核多片"空间格局,于环玉湖区域聚 合科创办公、水乡文化、水岸商业、生态居住等多元业态,串联核心湖区、环广福片区、花园路片区、 红杨路片区等协同发展。 实践证明,生态投入不是城市的"成本",而是最具潜力的"资本"。城市会客厅从一个连通经济发展 的空间出发,让城市流量真正变成发展增量。进一步看,打造城市会客厅的过程,也是集聚人才、资 本、技术的过程,更是不断增强城市美誉度、显示度和影响力的过程。 "中环直达昆山南站,人才公寓步行可达。我们公司员工平均35岁,入驻鑫欣科创,正是看中了玉 湖片区的配套保障,不少年轻人都把家搬到了附近。" ...
青岛 旧空间焕发新活力
经济日报· 2025-05-17 05:53
城市更新与产业转型 - 青岛西海岸新区鱼湾路老旧工业园改造为创新产业园区"闯创驿·青年梦工厂",引入文创企业和科创公司,实现从工业园到科技时尚园区的转型 [1] - 崂山区张村河片区通过生态修复和环境整治,将脏乱差城中村改造为融合生产、生活、生态的现代化社区,设置多样化主题驿站吸引人流 [2] - 市北区欢乐滨海城通过"重点项目引领+配套政策赋能"策略激活低效海岸用地,打造滨海生活圈,提升居民休闲体验 [2][3] 新兴产业园区发展 - 西海岸新区王台街道拆除220万平方米老厂房腾出1.5万亩低效用地,建设新型显示产业园,吸引京东方、海信视像等17家企业入驻,总投资356.8亿元 [4] - 新型显示产业园2024年营收达449亿元(同比增长14%),京东方新增1.5万个就业岗位,带动本地就业 [4] - 张村河片区腾挪万亩空间发展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四大新兴产业,2023年以来落户130余个优质项目 [5][6] 创意空间与公共设施改造 - 青岛国信全民健身中心由闲置物资交易市场改造而成,保留苏式仓房历史痕迹,新增篮球馆、羽毛球馆等设施,试运营期间人流量近5000人次 [7] - 李沧区老碱厂工业遗存改造为"楼山创忆空间",融合产业服务、企业孵化和文化展示功能,即将对外开放 [8] - 青岛累计实施650余处"微更新"项目,推动低效用地向高品质空间转化 [8] 经济成效与产业集聚 - 2022年以来青岛低效片区实施269个产业项目,京东方、歌尔声学等37个项目投产,累计产值超500亿元 [6] - 王台街道新型显示产业园带动年轻人返乡就业,如青岛新核芯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薪资更高的本地岗位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