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
搜索文档
套现415亿!软银回应清仓英伟达:筹钱投OpenAI;李想直管人事,华为系高管淡出理想管理层;Meta首席AI科学家杨立昆将离职
雷峰网· 2025-11-12 08:56
软银集团资产配置动态 - 软银在最新财报中披露已清仓英伟达股票,套现58.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15亿元)[4] - 软银首席财务官后藤芳光表示,出售英伟达股票是为对OpenAI的大规模投资筹集资金,根据协议软银将在12月额外投资OpenAI 225亿美元[4] - 2024年4月至9月,软银投资收益录得3.92万亿日元,其中因OpenAI估值上升带来的收益达到2.15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992亿元)[4] - 软银上一次清仓英伟达是在2019年,当时投资40亿美元净赚30亿美元,若持有至今浮盈将超过2400亿美元[4] 英伟达高管交易 - 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按计划抛售公司股票,自6月以来累计套现超过10亿美元[4] 腾讯公司历史与文化 - 腾讯证实QQ群功能最初是为解决员工午餐“约饭”需求而诞生,以实现固定名单内的实时聊天[7] - 腾讯最早的公司logo是寻呼机,而非企鹅,设计师曾提供鸽子、企鹅等方案,最终投票选定企鹅[7] - 腾讯首间办公室位于深圳市福田区华强北赛格科技园,早期员工曾误以为是皮包公司,创始人马化腾在OICQ早期曾亲自担任客服[7] - 腾讯总部园区“企鹅岛”已按规划建成30%,并于2024年10月起进入试运营阶段[8] 理想汽车组织架构调整 - 理想汽车发布内部公告,将“组织部”与“人力资源”整合为“人力资源”并入产品与战略群组,并由CEO李想直接管理[10] - 新任人力资源负责人杨海山向李想汇报,杨海山自2016年10月起担任售后总监,是公司元老级员工[10] - 原人力资源负责人李文智为华为老将,其推动的PBC绩效模式在去年出现不良反应,公司已于今年7月重新启用OKR,同时邹良军等华为系高管退出管理岗位[10] - 李想目前直接管理产品、品牌、战略等团队,并将更多精力投入AI领域,但公司AI业务今年已流失多位专家[11] 汽车行业供应链与跨国合作 - 荷兰与中国局势出现缓和迹象,安世半导体已恢复部分关键芯片发货,德国经济部希望短期许可能迅速发放至产业界[11] - 德国大陆集团子公司欧摩威及大众汽车中国区负责人均确认已收到首批来自中国的安世芯片[11][12] - 现代汽车正与小鹏汽车洽谈自动驾驶技术合作,现代计划从自主研发转向与全球领先企业合作,小鹏已在韩国设立法人机构[18][19] - 现代汽车评估中国自动驾驶技术水平已达世界领先,为谷歌Waymo的90%以上,并已建立以美国和中国市场为核心的全球技术网络[19] 中国科技公司高管变动与创业 - 腾讯地图副总裁张凡于7月底离职创业,成立AI科技公司“云图知行”,并已完成千万美金级别天使轮融资,投资方包括IDG资本等[12] - 百度短剧业务负责人于轲于近期离职创业,其于2024年12月加入百度,曾主导平台月活用户突破4000万,离职后业务由樊婷婷代管[15] - 原百度短剧负责人于轲在加入百度前曾在快手担任娱乐剧情业务中心负责人,从0到1搭建快手短剧业务[15] 人工智能行业技术进展与评论 - 月之暗面联合创始人杨植麟否认Kimi K2 Thinking模型训练成本仅为460万美元的网络传言,称成本难以量化且大部分用于研究和实验[16] - 杨立昆回应模型推理长度过长及榜单成绩与实际体验不符的问题,表示现阶段优先考虑绝对性能,token效率将在后续改善[16] - 月之暗面团队在社交媒体调侃OpenAI,当被问及AI浏览器计划时,周昕宇称不需要套新的Chromium壳;对于OpenAI的高投入,周昕宇表示“问题只有Sam才知道”[16] 京东集团新业务布局 - 京东零售正式成立预制食品业务部,为C1级部门,与3C数码、家居家电等事业群平级,负责人Andy Tian直接向CEO许冉汇报[22] - 新部门核心业务明确指向“聚焦自有品牌的商品开发”,标志着京东在预制菜赛道从品类运营、品牌合作转向自有品牌深度打造的新阶段[22] - 盒马、叮咚买菜、美团等平台已先行布局自有品牌预制菜,如盒马工坊、拳击虾等,并成为改善盈利的关键一环[23] 小米汽车市场表现与传闻 - 针对网络流传的小米SU7改款配置大增并涨价0.99万元的消息,小米汽车官方客服回应称未发布任何正式通知,车型配置和售价维持不变[24][25] - 小米SU7于去年3月28日上市,开启预定27分钟内大定数量突破50000台,创全球车辆销售纪录,目前已连续多月成为20万元以上所有车型销量冠军[25] - 小米SU7在中大型轿车销量榜中超过奥迪A6L、奔驰E级、宝马5系等车型,目前仍有十几万辆订单待交付[25] 禾赛科技财务与运营业绩 - 禾赛2025年第三季度营收8.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7.5%,连续六个季度增长;净利润2.6亿元人民币,创历史新高[26] - 第三季度激光雷达总交付量441,398台,其中ADAS产品交付量380,759台,同比增长193.1%;机器人领域产品交付量60,639台,同比增长1311.9%[26] - 禾赛斩获前两大ADAS客户2026年全系车型定点合作,实现100%标配,并将全年GAAP净利润指引上调至3.5亿至4.5亿元人民币[26] 华为公司知识产权与创新 - 2024年华为专利许可收入约6.3亿美元,截至2024年底,超过27亿部5G设备获得华为专利授权[28][29] - 在Wi-Fi领域,超过12亿部消费类电子设备获得华为专利授权;在多媒体领域,超过32亿部设备获得华为视频编解码器专利授权[29] -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2024年度PCT国际专利申请排名显示,华为以6600件申请量排名全球第一[29] Meta公司AI战略与人事实时 - Meta首席AI科学家杨立昆计划离职并创办新AI初创公司,其与CEO扎克伯格在AI战略上出现明显分歧,杨立昆认为大语言模型“有用但有限”[33] - Meta近期大幅调整AI战略,以143亿美元投资并引入Scale AI创始人Alexandr Wang,任命其为“超级智能部门”负责人,导致杨立昆领导的FAIR重要性下降[33] - 杨立昆的新公司将继续聚焦其主导的“世界模型”研究方向,即通过视频与空间数据学习让AI理解物理世界[33][34] 特斯拉产能规划与高管变动 - 特斯拉筹备扩建得州超级工厂,新建专用设施用于量产Optimus人形机器人,目标年产能达1000万台,弗里蒙特工厂试点生产线年产能为100万台[36] - CEO马斯克表示Optimus有望成为“地球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单一产品”,计划于2027年在得州启动量产[36] - 特斯拉Model Y项目经理埃马纽埃尔·拉马基亚和Cybertruck项目负责人西达恩特·阿瓦斯蒂于同日宣布离职,拉马基亚负责Model Y项目超过四年[38] - 随着重心转向自动驾驶出租车及AI项目,特斯拉过去一年已流失多位资深项目经理,包括负责Model 3上市的丹尼尔·霍等[39] 苹果公司产品策略与供应链 - 因iPhone Air市场销售欠佳,苹果公司决定推迟发布下一代iPhone Air,并将其从2026年秋季开发计划中剔除[42] - 核心代工厂富士康已拆除大部分为该机型设置的生产线,仅保留1.5条处理少量订单,并计划在本月底全面停产;立讯精密已于10月底停止生产[42] - 销售数据显示,今年九月iPhone Air仅占iPhone总销量的3%,远低于iPhone 17 Pro的9%和Pro Max的12%,其轻薄设计在电池和摄像头方面有妥协[42] 芯片与AI基础设施行业动态 - 英特尔首席技术官兼首席AI官Sachin Katti离职加入OpenAI,将在OpenAI负责算力基础设施建设,OpenAI计划未来8年投入约1.4万亿美元打造AI基础设施[43][44] - AMD将于11月12日举行财务分析师日,预计将AI加速器市场前景预期上调至7500亿至8500亿美元,较此前预期的5000亿美元大幅提升[44] - AMD第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36%至92.5亿美元,数据中心部门收入43亿美元,同比增长22%,公司已承诺自2026年下半年起向OpenAI提供6吉瓦算力[44] 中国汽车出口市场变化 - 2025年前9个月,中国汽车对俄罗斯出口35.77万辆,同比下滑58%,第一大出口国由俄罗斯变为墨西哥,出口量410,739辆[45] - 俄罗斯自2025年1月起将进口汽车关税上调至20%-38%,清关费用最高增加30000卢布(约合人民币2637元),车辆报废税上涨70%-85%,汽车贷款年化利率飙升至30%[45][46] - 俄罗斯市场汽车平均售价大幅增高至335万卢布(约人民币25万元),早期中国智能电动车售后跟不上等问题对品牌口碑产生影响[46]
晨会纪要:2025年第193期-20251112
国海证券· 2025-11-12 08:34
百度集团 (9888.HK) 核心观点 - 报告认为百度集团通过全栈AI构建竞争壁垒,并实现商业兑现的正向循环,其增长由移动生态、智能云、智能驾驶三大引擎支持 [3] - 在线营销业务正从CPC模式向CPS模式过渡,AI搜索商业化处于早期测试阶段,预计2025/2026/2027年该业务收入分别为623.91亿元、592.72亿元、598.64亿元 [4] - 智能云业务在AI公有云市场市占率领先,通过文心大模型开源策略推动规模化应用,预计2025/2026/2027年收入分别为273.25亿元、327.90亿元、386.92亿元 [5] - 智能驾驶业务中,Robotaxi(萝卜快跑)处于第一梯队,通过区域拓展与合作提升订单量,预计2025/2026/2027年该业务收入分别为138.32亿元、159.07亿元、174.97亿元 [6][7]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1309.73亿元、1356.68亿元、1443.07亿元,non-HKFRS净利润为166.00亿元、198.64亿元、235.48亿元,对应P/E为19.1倍、16.0倍、13.5倍,维持"买入"评级 [8] 赛力斯 (601127) 核心观点 - 2025年11月6日,赛力斯完成H股上市,全球发售108,619,000股,其中国际发售占比90% [10][12] - 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481.33亿元,同比增长15.75%,环比增长11.28%;归母净利润23.71亿元,同比下降1.74%,环比增长8.13%;毛利率为29.95%,同比提升4.42个百分点 [11] - 2025年第三季度汽车总销量14.2万辆,同比增长6.3%,其中赛力斯品牌销量12.4万辆,同比增长12.3%;平均销售单价(ASP)为33.89万元,同比提升2.8万元 [12] - 问界新M7车型于9月上市,24小时内订单突破4万台;H股IPO募资额的70%将用于研发投入,以支持全球化战略和技术升级 [12][13]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1779亿元、2322亿元、274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0亿元、128亿元、150亿元,对应P/E为27倍、19倍、16倍,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13] 多邻国 (DUOL) 核心观点 - 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收入为2.7亿美元,同比增长41%,超出指引上限4.1%;经调整EBITDA为0.8亿美元,同比增长68%,利润率达29.5% [14][15] - 2025年第四季度收入指引为2.73-2.78亿美元(同比增长30.3%-32.2%),但经调整EBITDA指引下调至0.75-0.79亿美元,较此前指引下滑2.3%-2.6%,引发市场担忧 [15] - 2025年第三季度月活跃用户(MAU)为1.35亿,同比增长20%;日活跃用户(DAU)为5050万,同比增长36%;用户粘性(DAU/MAU)为37.3%,同比提升4.4个百分点 [16] - 公司战略重心从短期变现转向长期用户增长,加大教学投入,预计将对短期收入和利润造成影响 [17] - 预测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10.31亿美元、12.65亿美元、15.09亿美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14亿美元、2.15亿美元、2.72亿美元,对应P/E分别为22倍、43倍、34倍,评级下调至"增持" [18] 华虹半导体 (01347) 核心观点 - 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收入为6.35亿美元,环比增长12.2%,同比增长20.7%;毛利率为13.5%,环比提升2.6个百分点,超出10%-12%的指引 [19][20] - 归母净利润为0.26亿美元,环比大幅增长223.5%,但同比下降42.6%;平均销售单价(ASP)环比提升5.2%,产能利用率为109.5% [19][20] - 55nm NOR Flash和MCU进入量产阶段,带动独立式非易失性存储器收入同比增长106.6%;AI浪潮下电源管理芯片收入同比增长32.8% [20] - 2025年第四季度收入指引为6.5-6.6亿美元(中点环比增长3.1%),毛利率指引为12%-14%,预计提价效应和产品结构优化将继续支撑业绩 [21]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24.00亿美元、30.29亿美元、33.48亿美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90亿美元、1.94亿美元、2.63亿美元,维持"买入"评级 [22] 皇马科技 (603181) 核心观点 - 公司发布第三期员工持股计划,覆盖48名核心骨干,购买价格为8.36元/股,锁定期24个月,业绩考核要求2026年销售量、净利润或扣非净利润增长率不低于10% [24][25][27] - 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营收为6.26亿元,环比增长0.35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19亿元,环比增长0.02亿元;特种表面活性剂销量为5.18万吨,环比增长10.36% [28][29] - 产品销售均价为1.21万元/吨,环比下降4.09%,主要受原材料棕榈仁油和脂肪醇价格短期上涨影响 [29] - 公司第三工厂"皇马开眉客"一期产能16.85万吨,预计2025年底设备安装调试,2026年上半年试生产 [31]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25.02亿元、30.48亿元、35.5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67亿元、5.73亿元、6.70亿元,对应P/E为21.16倍、17.26倍、14.76倍,维持"买入"评级 [31] 新亚强 (603155) 核心观点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为4.51亿元,同比下降19.05%;归母净利润为0.79亿元,同比下降20.39%;毛利率为19.89%,同比下降1.25个百分点 [32]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营收为1.29亿元,同比下降20.19%;归母净利润为0.20亿元,同比增长14.14%;毛利率为17.41%,同比提升2.92个百分点 [33] - 主要产品功能性助剂销量为9271.84吨,同比增长3.6%,但销售单价为3.18万元/吨,同比下降24.1%;苯基氯硅烷销量为1283.47吨,同比下降8.3%,单价为2.86万元/吨,同比下降12.7% [34][35] - 电子级化学品业务进展显著,电子级六甲基二硅氮烷等产品已进入多家国内外头部半导体企业核心直供渠道 [36] - 公司实施现金分红,每股派现0.15元,合计0.47亿元;预计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6.18亿元、7.39亿元、8.5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1亿元、1.14亿元、1.44亿元,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37] 美好医疗 (301363) 核心观点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为11.94亿元,同比增长3%;归母净利润为2.08亿元,同比下降19%;第三季度单季营收4.62亿元,为上市以来最高,归母净利润9390万元,环比增长50% [38] - 毛利率为42.24%,环比提升5.91个百分点;现金及等价物为16亿元,拟每10股派现0.80元,合计4542万元 [38] - 家用呼吸机组件和人工耳蜗CDMO业务稳步增长;胰岛素注射笔已批量交付,减肥笔订单产线建设中,CGM产品自第二季度进入批量交付阶段 [39] - 脑机接口CDMO业务具备竞争优势,拥有三类植入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及材料工艺经验;基于精密制造能力拓展人形机器人领域业务 [40]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17亿元、21亿元、2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20亿元、5.23亿元、6.45亿元,对应P/E为39倍、24倍、19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41] 汽车行业专题观点 - 2025年第三季度汽车行业总营收为10585.5亿元,同比增长10.1%;归母净利润为404.1亿元,同比增长9.1%;批发销量为871.0万辆,同比增长15.8% [42] - 客车板块表现亮眼,营收为191.1亿元,同比增长30.1%;归母净利润为14.7亿元,同比增长95.4%;零部件板块营收为3956.6亿元,同比增长11.0%,归母净利润为253.6亿元,同比增长26.3% [42][44] - 乘用车板块营收为5440.6亿元,同比增长7.7%,但归母净利润为124.5亿元,同比下降18.6%,企业业绩分化加剧 [43] - 货车板块营收为748.8亿元,同比增长25.4%,归母净利润为6.6亿元,同比下降4.7% [44] - 投资建议关注自主高端化(如理想汽车、比亚迪)、智能化(如小鹏汽车、德赛西威)、机器人产业链(如拓普集团)及商用车(如宇通客车)等方向 [45]
终于搞定了!自动驾驶全栈小车黑武士001(感知/定位/融合/导航规划)
自动驾驶之心· 2025-11-12 08:04
重磅!预售来啦。面向科研&教学级自动驾驶全栈小车黑武士系列001正式开售了。世界太枯燥了, 和我们一起做点有意思的事情吧。 原价36999元,现在下单赠送3门课程( 模型部署+点云3D检测 +多传感器融合 ),优先锁定的安排组装发货。 1)黑武士001 自动驾驶之心团队推出的教研一体轻量级解决方案,支持感知、定位、融合、导航、规划等多个功 能平台,阿克曼底盘。 黑武士支持二次开发和改装,预留了众多安装位置和接口,可以加装相机、毫米波雷达等传感器; 本科生学习进阶+比赛;√ 研究生科研+发论文;√ 研究生找工作+项目;√ 高校实验室教具;√ 培训公司/职业院校教具;√ 2)效果展示 我们测试了室内、室外、地库等场景下感知、定位、融合、导航规划等功能; 整体功能介绍 户外公园行驶 点云3D目标检测 室内地库2D激光建图 室内地库3D激光建图 上下坡测试 室外大场景3D建图 室外夜间行驶 3)硬件说明 | 主要传感器 | 传感器说明 | | --- | --- | | 3D激光雷达 | Mid 360 | | 2D激光雷达 | 镭神智能 | | 深度相机 | 奥比中光,自带IMU | | 主控芯片 | Nvidia ...
对话小马智行彭军:Robotaxi九年,曾经想过失败
汽车商业评论· 2025-11-12 07:08
公司战略与资本市场表现 - 公司于2025年11月在香港完成二次上市,绿鞋后集资额达77亿港元,成为2025年全球自动驾驶行业规模最大IPO及港股AI领域募资额最高的新股[7] - 选择港股上市的核心原因是主要市场在中国,亚洲投资人的认可和理解对公司长期发展更为关键[6][10] - 公司已于2024年11月27日率先登陆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且美股市场流动性及股价表现稳定[6][10] 技术路径与行业竞争格局 - 公司认为辅助驾驶(L2/L3)与无人驾驶(L4/L5)的差距正变得更大,两者优化目标不同,类似于职业运动员中100米短跑与1000米长跑的区别[11][12] - L4无人驾驶从第一天起就需考虑冗余系统,包括传感器、刹车、制动、方向及域控制器的冗余,而L2系统则依赖司机作为冗余[12] - 公司强调技术优势并非仅靠数据量或算力,关键在于学习能力和对具体场景的优化,将数据比喻为习题集,能力在于举一反三而非题海战术[19][20][22] - 公司明确表示不会进入低速无人车领域,认为其技术需求与优化目标同Robotaxi有本质区别,如同篮球与足球的差异[50][51] 商业化进展与运营规划 - 公司Robotaxi车队规模已超过720辆,并设定了约5万辆车的商业化打平目标,该数量在中国超1000万辆的出租车市场中占比不足1%[6][36] - 公司认为Robotaxi的普及将是渐进过程,而非颠覆性突变,因其边际成本高,不同于软件互联网行业[36] - 公司商业模式核心专注于“开车”环节,其他环节如获客(与高德合作)、资产运营、车辆保养等均寻求社会化合作[37][38] - 公司预测未来Robotaxi市场将由少数几家(如3-5家)公司主导,因行业复杂度极高,涉及技术、产品体验、品牌认知等多维度竞争[42] 财务与成本优势 - 公司宣称其Robotaxi解决方案的成本比Waymo低4至5倍,主要得益于中国供应链和制造成本优势[36] - 港股IPO融资将主要用于车队规模扩张以实现商业化,算力扩充并非首要任务,车队规模扩大10倍,算力需求预计仅增加约1倍[26][27] 安全目标与公众认知 - 公司设定的安全目标是实现“几乎0主责事故”和“几乎0非常严重事故”,但承认永远无法达到0事故,因存在不可控的外部因素[29] - 公司认识到公众对自动驾驶新事物的安全标准更为严苛,其安全性需比人类驾驶员高出10倍、20倍以上才算合格[29]
A股晚间热点 | 央行重磅报告!涉及货币政策、房地产等
智通财经网· 2025-11-11 22:39
重要程度:★★★★★ 11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总结前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情况, 分析当前经济金融形势,明确下一阶段政策取向。以下为相关要点: 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强化货币政策的执行和传导。 研究制定"十五五"时期金融科技发展规划,稳妥有序推进金融领域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 着力推动保障性住房再贷款等金融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完善房地产金融基础性制度。 1、央行发布重磅报告!涉及货币政策、房地产 重点提及人工智能 保持流动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 防范汇率超调风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 2、什么信号?软银以415亿元的价格清仓英伟达 重要程度:★★★★ 据媒体报道,软银集团11月11日发布业绩报告显示,其持有的3210万股英伟达股票(含资产管理子公司持 股)已于2025年10月以58.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15亿元)价格售出。此次出售未反映在软银第二季度财报中, 该公司也未披露出售原因。 点评:是战略撤退吗?是AI泡沫真要破裂了吗?应该都不是。因为软银还和OpenAI签署了修订协议,承诺将 追加投 ...
激光雷达龙头,报喜
上海证券报· 2025-11-11 21:29
11月11日,禾赛科技(简称"禾赛")公布了2025年第三季度未经审计的财务数据。数据显示,本季度,禾赛实现营收8.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7.5%,连 续六个季度同比增长。净利润达到2.6亿元人民币,创历史新高,提前一个季度完成全年盈利目标。 在资本端,本季度,禾赛正式于香港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实现"美股+港股"双重主要上市。禾赛称,登陆港交所主板是禾赛全新的里程碑,开启了禾赛 全球化战略布局的新篇章。 交付量同比猛增 具体来看,禾赛交付量同比增速迅猛。第三季度,禾赛激光雷达总交付量为441398台,同比增长228.9%。其中,ADAS交付量为380759台,同比增长 193.1%。 10月23日,禾赛在公众号载文称,根据盖世汽车研究院发布的2025年1-8月车载激光雷达装机量排行榜,8月份禾赛车载主激光雷达装机量继续稳居行业第 一,占有率已上升到46%。2025年1-8月,中国前装量产领域主激光雷达累计装机量131万台,其中禾赛装机量为51万台。 机器人领域已成为禾赛的"第二增长曲线",业绩表现亮眼。数据显示,第三季度禾赛在该领域的激光雷达交付量达60639台,同比大幅增长 1311.9%。 本季度,禾赛 ...
希迪智驾再度递表港交所 国内自动驾驶矿卡解决方案市场排名第一
智通财经· 2025-11-11 20:39
据港交所11月11日披露,希迪智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希迪智驾)递表港交所主板,中金公司(601995)、中信建投(601066)国际、平安证券(香港) 为联席保荐人。该公司曾于2025年5月8日递表港交所。 招股书显示,希迪智驾是中国商用车智能驾驶产品及解决方案的创新产品驱动型供应商。公司专注于对封闭环境中的自主采矿及物流车、V2X(车路协同) 技术及智能感知解决方案的研发,并提供以专有技术为基础的产品及解决方案,于往绩记录期间主要专注于封闭环境中的自主采矿。 另外,希迪智驾为中国某矿区交付了56辆自动驾驶矿卡,与约500辆有人驾驶卡车混合行驶,组成全球最大的混编作业采矿车队。按2024年产品销售的收入 计,希迪智驾在中国自动驾驶矿卡解决方案市场排名第一。希迪智驾还是中国首批推出商业化V2X产品的智能驾驶公司。利用专有的车队管理及协调技术, 希迪智驾交付了全球最大的与有人驾驶车辆协同作业的无人驾驶采矿车队。 公司独特的商业战略及全栈技术实力使希迪智驾成为大规模商业化的市场创新者。截至2022年、2023年、 2024年12月31日及2025年6月30日,希迪智驾分别 服务44名、85名、131名及152 ...
资金动向 | 北水抢筹港股近45亿港元,连续10日加仓小米
格隆汇· 2025-11-11 20:15
南下资金流向 - 当日净买入金额最高的个股为小米集团-W,达11.76亿港元,该股股价上涨1.5% [1][4] - 当日净卖出金额最高的个股为小鹏汽车-W,达22.66亿港元,尽管该股股价大幅上涨17.9% [1][4] - 南下资金连续10日净买入小米集团-W,累计金额达65.4435亿港元 [4] - 南下资金连续4日净卖出阿里巴巴-W,累计金额达33.4684亿港元 [4] 个股动态与机构观点 - 中国移动旗下产业基金参与新石器无人车D轮融资,双方计划在AI+自动驾驶技术融合及产品联合开发等领域合作 [6] - 小鹏汽车全新一代人形机器人IRON因拟人化设计受到关注,并获得多家头部机构推荐 [7] - 腾讯控股即将公布季度业绩,市场关注焦点在于其各业务的人工智能应用进展及未来收入提升空间 [7] - 光大证券指出,中国海洋石油等“三桶油”通过增储上产和成本管控增强业绩韧性,中国海油计划在2025年实现油气当量产量增长5.9% [8]
我们将在拉斯维加斯CES 2026,记录中国品牌的全球故事|36氪出海·现场
36氪· 2025-11-11 18:23
以下文章来源于36氪出海 ,作者36氪出海 36氪出海 . 36氪出海(letschuhai.com)是关注出海的行业媒体,为企业跨境提供海外咨询及专业服务,同时运营着超万人的出海生态社群。 2026年1月6日至9日,36氪出海内容团队将前往拉斯维加斯CES现场,深入展会一线进行全程报道。欢迎即将参展的中国企业,与我们沟 通内容合作事宜。 来源| 36氪出海(ID:wow36krchuhai) 封面来源 | Unsplash 2025年,36氪出海深入柏林IFA、迪拜GITEX GLOBAL,进行了系列现场探访及报道。 2026年的第一站,我们将抵达拉斯维加斯 CES。 2026年1月6日,全球科技盛宴CES将在美国拉斯维加斯拉开帷幕。成千上万的科技从业者将再次涌入这座城市,带着最新的产 品、最前沿的技术构想,寻找通往未来的线索。 对于期望在全球市场有所作为的中国企业来说,CES是一个无法绕开的竞技场。在这里展示产品,意味着将自己置身于全球最挑 剔的目光之下,与世界顶尖的同行对话。 据统计,CES 2025的参展商数量及参展品牌达到3680家;其中,有1475家来自中国(含港澳台地区)的企业。每年,都有中国企 ...
禾赛(02525,HSAI.US)提前一季完成全年盈利目标,新品踩准产业趋势多引擎驱动增长
智通财经网· 2025-11-11 17:32
财务业绩表现 - 第三季度收入同比大增47.5%至8亿元人民币,连续六个季度同比正增长 [1] - 第三季度净利润为2.6亿元人民币,创下历史新高,并提前一个季度完成全年盈利目标 [1] - 公司将全年盈利指引上调至3.5-4.5亿元人民币 [1] 业务运营与交付 - 达成全球首个激光雷达年产量突破百万台的里程碑 [1] - 第三季度激光雷达总交付量达44.14万台,同比增加228.9% [2] - ADAS领域交付量为38.08万台,同比增长193.1% [2] - 机器人领域交付量为6.06万台,同比增幅高达1311.9% [2] 市场拓展与客户合作 - 在ADAS领域斩获前两大客户2026年全系车型定点合作,实现激光雷达100%标配 [3] - 极氪旗舰车型001和7X焕新版本开始全系标配公司激光雷达 [3] - 在Robotaxi市场获得Motional及多家北美、亚洲、欧洲领先自动驾驶企业的量产定点 [3] - 与国内小马智行、哈啰及京东物流等头部企业达成合作,部分车型计划搭载多达8颗激光雷达 [3] 产品与技术进展 - 开发了适用于机器人场景的XT系列、JT系列激光雷达产品 [2] - JT系列是迷你型超半球3D激光雷达,采用第四代自研芯片架构,支持多种配置 [2] - 在慕尼黑车展亮相车规级800线超远距激光雷达ETX,创下多项行业纪录 [3] - ETX是专为L3及L4级自动驾驶设计的产品,激光发射、信号处理、单光子接收三大核心模块100%自研 [3] - ETX已获得一家中国前三造车新势力的定点合作,预计2026年底或2027年初量产 [4] 行业与政策环境 - 政策层面明确“有条件批准L3级车型生产准入”,推动相关法律法规完善 [4] - L3级自动驾驶趋势预计将推动高线数、强性能激光雷达成为主流,补盲激光雷达成为“必选项”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