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现代化产业体系
icon
搜索文档
2000亿元贴息贷款、2万亩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广东发布12条措施 “真金白银”助企业发展好成长快
广州日报· 2025-05-13 03:10
政策支持力度 - 广东省推出2000亿元贴息贷款支持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贴息比例上限提升至35%,单个企业年度贴息金额最高可达2000万元 [1][4][5] - 省财政3年将新增安排资金共约136亿元,其中今年内新增安排资金约45亿元,2025年年初预算已安排"制造业当家"相关资金262亿元 [5] - 全省统筹资源整合组建超万亿元总规模的产业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以国有资本带动社会资本 [9] 重点产业领域 - 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机器人、自动驾驶、低空经济、生物医药、量子科技、商业航天、新型储能、新能源汽车、数字经济、现代化海洋牧场等重点领域 [2] - 安排不少于2万亩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用于保障低空经济、人工智能、机器人、芯片制造、开源大模型等新质生产力产业项目用地需求 [3] -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应用场景发布厅",围绕低空经济、工业机器人等领域持续推出一批应用场景机会清单 [2] 外资支持政策 - 对符合相关入资条件的外资项目,按照高技术制造业3%,高技术服务业和一般制造业2%,其他行业1%的标准进行奖励 [7] - 对获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符合一定入资条件的外资企业,给予500万元一次性奖励 [7] - 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能级奖励、外资研发中心落户奖励等支持政策,对属于中国区总部、亚太区总部、事业部全球总部的跨国公司总部给予最高800万元一次性奖励 [8] 企业服务体系 - 建立"管招商、管项目、管企业、管服务"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全面推行企业(项目)服务专员制度 [9] - 全面推进产业项目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证"三证齐发",全面推行"拿地即开工" [9] - 对在粤企业有呼必应、无事不扰、有事必到,严禁利用行政、司法手段违法干预经济纠纷、侵害经营主体权益 [9]
减负输血增效 广东助力制造业“轻装快跑”
证券时报· 2025-05-13 01:56
广东省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政策 - 广东省推出《若干措施》包含12条措施 聚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重点领域包括集成电路 人工智能 机器人等 [1] - 广东省市场主体超过1900万家 其中企业超过835万家 均居全国首位 [1] - 政策将编制产业链招商图谱 建立头部企业和领军人才数据库 实施针对性招商引资政策 [1] 财政支持措施 - 广东省财政2025年年初预算安排"制造业当家"相关资金262亿元 [2] - 未来3年将新增安排资金共约136亿元 其中2024年落实约45亿元 [2] - 对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新增银行贷款进行贴息 每年贴息贷款总规模最高2000亿元 [2] - 推动全省每年政府性担保融资规模超过1000亿元 [2] - 截至2024年底 广东省政府投资基金155只 基金认缴总规模1.77万亿元 已实缴1.24万亿元 [2] 应用场景创新 - 政策提出大力开发应用场景 以新产品 新设备 新材料 新工艺为载体 [3] - 围绕低空经济 工业机器人等领域推出应用场景机会清单 [3] - 推动落地标杆场景项目 打造应用场景创新示范地 [3] 产业基础与投资环境 - 广东省拥有庞大消费市场 完善产业链供应链 高素质劳动人口 优良营商环境 [1] - 重点产业领域已有很好基础 政策将培育发展龙头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 [1]
一季度广东新设外资企业5922家,增长16.9% 实际使用外资357.6亿元
深圳商报· 2025-05-13 01:03
广东省经济与市场主体概况 - 广东为全国第一经济大省 拥有市场主体超过1900万家 其中企业超过835万家 均居全国首位 [1] - 改革开放以来累计设立外资企业超过35万家 累计实际使用外资近6000亿美元 [1] - 外资企业数量占全省企业约3% 贡献全省约1/4的税收和约1/3的进出口及规上工业增加值 [1] 一季度外资吸引情况 - 一季度全省引进内资重点项目1580个 签约总投资超5600亿元人民币 [1] - 一季度新设外资企业5922家 同比增长16.9% [1] - 一季度实际使用外资357.6亿元 增速好于全国平均水平及主要经济大省 [1] 外商投资支持政策 - 全面保障外商投资企业国民待遇 各项支持措施平等适用于内外资企业 [2] - 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能级奖励 中国区/亚太区/事业部全球总部最高奖励800万元人民币 [2] - 叠加此前500万元一次性奖励 符合条件的跨国公司总部最高可获1300万元人民币奖励 [2] - 实施外资研发中心落户奖励 经认定的外资研发中心最高可获100万元人民币资助 [2] - 跨国公司全球研发中心可叠加最高500万元一次性奖励 累计最高扶持达600万元人民币 [2] 招商引资活动部署 - 部署实施"投资广东"百场重点招商活动 出台吸引海外主权基金投资措施 [3] - 在香港召开海外主权基金和知名投资机构座谈会 在港澳、日韩、东南亚举办重大招商活动 [3] - 利用广交会春交会契机 组织招商小分队对接参展企业以吸引投资 [3]
广东出台一揽子增量政策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中国新闻网· 2025-05-12 20:19
广东省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政策 - 广东省推出12条措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包括培育前沿产业 降低融资成本 提升总部支持 吸引外资研发等 [1] - 政策聚焦集成电路 人工智能 机器人 自动驾驶 低空经济 生物医药 量子科技 商业航天 新型储能 新能源汽车 数字经济 现代化海洋牧场等重点领域 [1] - 将编制产业链招商图谱 建立头部企业和领军人才数据库 实施针对性招商政策 对重大项目制定精准支持政策 [1] 广东省市场主体现状 - 广东省市场主体超过1900万家 其中企业超过835万家 均居全国首位 [1] - 支持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对稳就业 稳企业 稳市场 稳预期具有重要意义 [1] 产业支持政策 - 对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年度新增银行贷款给予不超过35%的贴息 每年贴息贷款总规模最高2000亿元 [2] - 推动政府性担保融资规模每年超过1000亿元 [2] - 对跨国公司总部给予最高800万元奖励 外资研发中心最高100万元资助 全球研发中心额外最高500万元奖励 [2] 政策预期效果 - 政策有利于培育龙头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 夯实广东制造业基础和现代化产业体系 [2] - 广东在重点产业领域已有良好基础 政策将进一步促进相关产业发展 [2]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经济第一大省计划这么做
第一财经· 2025-05-12 18:33
市场主体规模 - 广东拥有市场主体超过1900万家,其中企业超过835万家,均居全国首位[1][5] - 改革开放以来累计设立外资企业超过35万家,占广东企业总数3%,贡献1/4税收和1/3进出口及规上工业增加值[5] 政策支持措施 - 推出《广东省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若干措施》12条政策,涵盖产业培育、融资支持、人才招引等全生命周期服务[2] - 统筹组建超万亿元总规模的产业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重点投向硬科技和早期项目[3] - 省级财政连续三年对政府性担保体系增资,预计每年新增融资规模超千亿元,服务中小微企业超10万户次[4] - 2025年预算安排262亿元支持制造业,未来3年新增136亿元专项资金,2024年落实45亿元[4] 重点产业布局 - 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12个前沿领域,编制产业链招商图谱并建立头部企业数据库[3] - 政府投资基金现有155支,认缴规模1.77万亿元,将优化投向以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5] 外资企业支持 - 一季度新设外资企业5922家同比增长16.9%,实际使用外资357.6亿元增速优于全国[5] - 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能级奖励和外资研发中心落户奖励,全面保障外资企业国民待遇[6]
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广东推出12条措施向全球企业发出邀约
搜狐财经· 2025-05-12 17:17
广东省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政策 政策背景与核心目标 - 广东作为全国第一经济大省拥有市场主体超1900万家(企业835万家)均居全国首位[1] - 推出《若干措施》12条政策旨在调动市场资源、提振企业信心、激发经济活力[1] - 政策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释放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信号[1][2] 重点产业扶持方向 - 明确培育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机器人等12个前沿赛道产业编制产业链招商图谱[2] - 对重大产业项目制定精准支持政策强化龙头企业与高成长性企业培育[2] - 广东现有产业基础扎实政策将进一步夯实制造业与现代化产业体系底座[2] 企业成本支持措施 - 对制造业/高新技术企业新增贷款提供35%贴息年贴息贷款规模上限2000亿元[3] - 扩大政府性融资担保规模目标年担保融资超1000亿元[3] 外资激励加码政策 - 新增跨国公司总部奖励:中国区/亚太区/全球总部分别最高800万元一次性奖励[4] - 外资研发中心落户最高资助100万元全球研发中心额外叠加500万元奖励[4] 全生命周期支持体系 **资本支持** - 整合组建超万亿元规模产业基金与创投基金重点投向早期、硬科技领域[5] **项目落地** - 重大制造业项目用地应保尽保推行"三证齐发"与"拿地即开工"模式[5] - 优化环评管理加强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5] **人才招引** - 实施"百万英才汇南粤"计划前沿领域人才可享"一人申请全家落户"[5] **企业服务** - 建立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推行企业服务专员制度[6] - 严禁行政/司法手段干预经济纠纷保护企业合法权益[6] 政策综合效应 - 政策环环相扣覆盖企业投资、运营、发展全周期[7] - 广东凭借市场、产业链、人才优势持续吸引全球企业投资[7]
西安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暨汽车工业发展研讨会举办
中国经济网· 2025-05-12 11:38
研讨会主题与目标 - 会议以智核引领 融新赋能为主题 聚焦西安先进制造业及汽车工业发展现状与挑战 探讨技术突破与产业融合等关键议题 [1] - 围绕区域经济 现代化产业体系 汽车工业 氢能应用等领域展开研讨 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方向 [1] - 目标推动西安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 需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 加速技术突破与产业融合 [1] 先进制造业发展路径 - 先进制造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动能 应实施源头颠覆 跨界颠覆 管理颠覆三大路径 [2] - 通过颠覆性创新 产业交叉融合 多要素协同共生系统 助推关键共性技术突破与多场景深度融合应用 [2] - 提升西安先进制造业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 [2] 产业体系构建研究 - 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2] - 广州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路径选择研究 [2] - 西安汽车制造业发展研究 融合巨变打造都市圈产业合作新高地 [2] 企业实践与技术突破 - 创新驱动铸就西安汽车产业再创辉煌 [2] - 深耕高端阀门国产化 勇担氢能链主企业使命 [2] - 氢能应用领域成为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方向 [2]
重庆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制造业发展(奋勇争先,决战决胜“十四五”)
人民日报· 2025-05-11 05:30
赛力斯超级工厂与重庆制造业发展 - 赛力斯超级工厂拥有超3000台机器人,关键工序实现100%自动化 [1] - 2024年赛力斯新能源汽车销量42 7万辆,同比增长182 8% [1] - 重庆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 3%,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2 3%,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34 6% [1] 科技创新与高端制造 - 重庆鑫景特种玻璃开发出高强度耐摔产品,每平方毫米承压743公斤 [2] - 公司已申请专利400余项,产品应用于手机屏幕、航空风挡等领域 [2] - 重庆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10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41家 [2] 智能制造与产业协同 - 宗申动力发动机生产车间实现加工参数自动匹配,产业链效率提升近20% [3] - 忽米网与宗申合作搭建的未来工厂链接300多家上下游企业,供应链能耗降低14% [3] - 重庆计划到2027年建成超40个"未来工厂" [3] 绿色发展与政策支持 - 重庆京东方年发电量达3000万千瓦时,每年节水超千万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超6万吨 [4] - 重庆市出台制造业"亩均论英雄"改革,提出17条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政策 [4] - 重庆市经济信息委上线"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平台,服务企业近6万次 [4] 重庆制造业未来目标 - 到2027年重庆工业总产值目标迈上4万亿元台阶 [4] - 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目标达到28% [4]
如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政策问答·发展新质生产力)
人民日报· 2025-05-10 05:32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今年的《政府工作报 告》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我们将深入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 加快建设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负责人表示。 ——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近年来,工业和信息化部坚持"点、线、面"协同,加快规上工业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全 覆盖。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面向重点行业"一业一策"制定数字化转型指南,用3 年时间建设200个高标准数字园区,分行业分区域布局一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实施"人工智能 +制造"行动,加强通用大模型和行业大模型研发布局和重点场景应用。此外,还将深入实施绿色制造 工程,优化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新培育一批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探索推进零碳工厂、零碳工业园 区建设。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 推动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启动实施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行动,加强重点行业企业技术改 造,推进重点行业设备更新、工艺 ...
陕西延安将推广低空物流、无人配送 加快现代物流产业发展
中国新闻网· 2025-05-09 17:38
延安市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规划 - 延安市聚焦产业链群建设,建立"专班+集群长+链长+链主企业+金融机构"推进机制,形成七大产业集群及其包含的25条产业链 [1] - 该市大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具有延安特质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1] - 力争"十五五"末,现代物流产业集群产值达到400亿元以上 [1] 现代能源化工产业集群 - 2024年加工原油982.5万吨,生产原煤5662万吨,开采天然气112.2亿方,发电量357.7亿千瓦时 [1] - 新能源装机达到486万千瓦,能源工业产值达到2058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80% [1] - 坚持稳煤、扩油、增气、兴电并举,推进石油化工、煤炭电力、天然气综合利用等能化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 [1] - 力争"十五五"末,现代能源化工产业集群产值达到5000亿元以上 [1] 苹果及特色食品产业集群 - 2024年苹果产量突破500万吨,全产业链产值551亿元 [2] - 以延安苹果研究院创新平台为牵引,持续开展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 [2] - 做精做优设施农业、畜牧、小杂粮、中药材等特色产业链 [2] - 力争"十五五"末,苹果及特色食品产业集群产值达到1600亿元以上 [2] 数字经济产业集群 - 建成5G基站6560个,成功创建全国千兆城市 [2] - 组建延安数据集团,延安云计算数据中心、"无锡·延安"智算中心建成投运 [2] - 黄陵矿业智能化开采技术全国推广,苹果产业智能装备水平全国领先 [2] - 以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线,加快推进电信5G创新应用产业园等算力基础建设 [2] - 力争"十五五"末,数字经济产业集群产值达到300亿元以上 [2] 现代物流产业集群 - 建成11个物流园区,2024年现代物流产业集群产值达150亿元以上 [3] - 发挥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国家跨境电商综试区和陕西自贸区协同创新区引领带动作用 [3] - 重点发展大宗物流、冷链物流和快递物流,推广低空物流、无人配送等模式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