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长期资金入市
icon
搜索文档
资本市场“长钱长投”制度环境将进一步完善
中国证券报· 2025-09-25 04:17
● 本报记者 昝秀丽 截至8月底,中长期资金合计持有A股流通市值约21.4万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32%;保险资金投资股 票和权益类基金超5.4万亿元,余额较"十三五"末增长85%……"十四五"期间,投资端改革实现重大突 破。 证监会近日明确,将更好发挥中长期资金"压舱石""稳定器"作用,持续强化长周期考核,不断提高跨境 投融资便利度,吸引更多源头活水,努力让更多全球资本投资中国、共享成长。市场人士预期,下一 步,改革将聚焦提升入市便利度,推出实质性举措,优化"长钱长投"环境、增强资产可投性并丰富对冲 工具,"引长钱、促长投"效果有望加快显现。 改革见效 "长钱长投"格局逐步形成 "十四五"以来,资本市场着力构建"长钱长投"机制,以保险资金、公募基金等为代表的中长期资金加速 入市,更好地发挥中长期资金"压舱石""稳定器"作用,投资端改革实现重大突破。 ——险资布局权益市场投资规模显著提升。目前,险资投资股票和权益类基金超5.4万亿元,余额较"十 三五"末增长85%。金融监管总局先后批复第二批、第三批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资格,总金额 1720亿元。 兴业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启尧表示,今年年初,六部门联合发 ...
杨德龙:政策利好叠加资金推动 本轮慢牛长牛行情行稳致远
新浪基金· 2025-09-24 19:26
市场整体表现 - A股市场总市值从68万亿元增至104万亿元,突破100万亿大关 [1] - 上证指数在过去一年涨幅接近40%,一度逼近3900点指数关口 [1][2] - 市场开启两轮强势上攻行情,第一轮由“924”政策推动,第二轮由科技赛道轮番上涨引爆 [1] - 牛市属于政策支持加资金推动的结构性行情,有望延续两三年以上,形成慢牛长牛行情 [1] 行业与板块表现 - 电子行业总市值历史性地超越银行业,成为A股市场市值新霸主 [2] - 千余只实现翻倍的股票主要集中在机械设备、电子、电力设备、计算机、汽车、基础化工、生物医药等行业 [2] - 涨幅最大的前30名股票中,有12只来自科创板,凸显科技牛特征 [2] - A股科技板块市值占比已超过1/4,市值前50名公司中科技企业数量从18家提升至24家 [3] 政策与资金动向 - 金融监管部门最高领导集体亮相释放积极信号,科技创新被定位为国家战略核心 [2][3] - “十四五”期间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年均增速超过20%,金融资源向科技领域倾斜 [3] - 截至今年8月底,各类中长期资金合计持有A股流通市值约21.4万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32% [4] - 证监会表示将推动险资、养老金、企业年金等中长期资金入市,提升其占比 [4] 细分赛道投资机会 - 芯片、半导体,特别是光刻胶、芯片设计等细分领域受益于国产替代政策 [3] - AI算力需求爆发,服务器、液冷技术、算力租赁等细分赛道值得关注 [3] - 信创领域国产替代空间大,操作系统、数据库等技术软件企业迎来机遇期 [3] - 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工业母机等方向将获得更多政策资源支持 [5] 市场环境与公司行为 - 过去五年上市公司通过分红、回购合计回报投资者10.6万亿元,比“十三五”期间增长超过八成 [6] - 新上市企业中九成以上是科技企业或科技含量较高的企业,资本市场含“科”量提升 [6] - 上证综指年化波动率从“十三五”的19%下降至15.9%,市场韧性和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 [7]
"9·24”一周年,A股总市值破116万亿元,四大变革重塑中国资本市场新生态
36氪· 2025-09-24 12:09
政策举措 - 2024年9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联合出台“稳地产、稳股市、稳经济”一揽子金融政策,当日上证指数和创业板指分别收涨4.15%和5.54% [2] - 央行创设“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与支持回购增持股票的“专项再贷款”两大货币政策工具,证监会提出支持长期资金入市、鼓励并购重组 [2] - 2024年9月底证监会发布《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并修订相关规则,沪深交易所同步拟修订重组审核规则以精简流程 [2] - 2025年1月22日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重点引导商业保险资金、社保基金、养老金等加大入市力度 [2] - 2025年证监会推出60余项配套规则,资本市场基础制度与监管底层逻辑得到全方位完善 [3] 市场表现与规模变化 - 自2024年9月24日至2025年9月中旬,深证成指累计涨幅高达61.7%,恒生指数年内涨幅突破45%,领先全球主要指数 [4] - 沪深两市总市值从2024年9月24日的81.8万亿元跃升至2025年9月19日的116.6万亿元,绝对金额增加34.8万亿元,增幅42.54% [7] - 北交所总市值从2885.02亿元增加至9087.94亿元,绝对金额增加6202.92亿元,增幅高达215% [7] 资金流向 - 2025年上半年外资净增持境内股票和基金101亿美元,扭转了过去两年总体净减持的态势,5、6月份净增持规模增加至188亿美元 [8] - 资金从“小票博弈”转向“龙头集中”,高股息板块与科技成长形成双轮驱动格局 [9] 行业结构变化 - 金融行业总市值从17.42万亿元增至21.8万亿元,增幅25.18%,继续稳居行业首位 [11] - 电子设备行业总市值从6.37万亿元跃升至13.58万亿元,增幅113%,排名从第三升至第二 [11] - 信息技术行业市值增长60.13%,两大科技板块成为增长引擎 [11] - 2025年8月农业银行A股市值达到2.11万亿元,超越工商银行成为A股市值冠军 [12] - 寒武纪股价在2025年8月超越贵州茅台,成为A股第一高价股 [12] 上市公司质量与研发投入 - 2025年上半年全市场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5.01万亿元,同比增长0.16%,实现净利润3万亿元,同比增长2.54% [14] - 2025年上半年上市公司研发投入超8100亿元,同比增长3.27%,整体研发强度2.33% [14] - 创业板、科创板、北交所研发强度分别为4.89%、11.78%、4.63%,全市场113家公司研发投入超10亿元 [14] 投资者行为与市场活跃度 - 2025年8月A股新增开户数265.03万户,环比增长约35%,前8个月新开户数合计1721.17万户,同比增长约48% [15] - 自2025年8月13日至9月19日,A股市场成交额连续28个交易日超过2万亿元,9月以来日均成交额达2.48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逾3倍 [15] - 2025年9月18日A股两融余额达到2.4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占A股流通市值2.54%,当天两融交易额3735.44亿元,占A股成交额11.8% [15] - 截至2025年8月31日,818家上市公司公布现金分红方案,现金分红总额达6497亿元,分红公司整体股利支付率31.97% [15]
十大维度透视“十四五”资本市场新变化,这份“成绩单”亮眼!
中国证券报· 2025-09-24 11:32
"十四五"期间,从股票发行注册制全面推开到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不断完善,从服务科技创新到加强投 资者保护,资本市场改革开放迈出坚实步伐。 让我们回顾这五年,梳理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成绩单"。 注册制改革全面推开 资本市场迎"关键一跃" "十四五"期间,资本市场注册制改革深入推进。 近五年,交易所市场股债融资合计达到57.5万亿元,直接融资比重稳中有升,较"十三五"末提升2.8个百 分点,达到31.6%。 设立北交所 着力稳市场、稳预期 "十四五"期间,证监会始终把维护资本市场稳定放在突出位置。 具体举措: 抓好新"国九条"及资本市场"1+N"政策体系落地见效,不断深化发行、上市、并购重组、交易、退市等 关键领域基础制度改革创新,增强市场内在稳定性。 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 "十四五"期间,证监会持续推进一系列改革创新,发布《关于高质量建设北京证券交易所的意见》,推 动北交所和新三板建设取得新成效。 数据显示: 北交所现有上市公司276家,新三板累计服务企业超1.4万家。 坚持北交所与新三板协同发展,与沪深市场、四板市场既分工协作、又互联互通,新三板已向沪深北交 易所输送上市企业超740家。 北交所债券市 ...
“引长钱促长投”改革效果加快显现 各类中长期资金合计持有市值逾20万亿元
金融时报· 2025-09-24 11:32
在去年9月24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要加快投资端改革,推动构 建"长钱长投"的政策体系。随后,为进一步促进中长期资金入市,中国证监会印发了《关于推动中长期 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今年9月5日,中国证监会对《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销售费用管理规定》进行了修订,并更名为《公开募 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费用管理规定》,其中,大幅降低销售端费用并优化了赎回费制度安排,以近3年 平均数据测算,第三阶段基金销售费用改革将整体降费约300亿元,降幅约为34%。 自2023年7月中国证监会发布《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工作方案》后,公募基金费率改革按照"基金管理 人—证券公司—基金销售机构"的实施路径,分为三阶段推进。此次销售端的降费规则出台意味着公募 基金费率改革第三阶段开始启动。 第一阶段,主要降低主动权益类公募基金产品的管理费率、托管费率;第二阶段,主要调降基金股票交 易佣金费率,降低基金管理人证券交易佣金分配比例上限;第三阶段,主要调降认申购费等销售环节费 率,每年为投资者让利约300亿元。据中国证监会预计,公募基金费率改革三个阶段累计每年为投资者 让利约510亿元,超额完 ...
“引长钱促长投”改革效果加快显现
金融时报· 2025-09-24 10:54
中长期资金入市政策与成效 - 中国证监会推动构建“长钱长投”政策体系并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1] - 截至今年8月底,各类中长期资金合计持有A股流通市值约21.4万亿元[1][4] - 一年来中长期资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增加6.4万亿元,同比增长42.7%[4] 公募基金降费改革 - 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分三阶段全面落地,三阶段累计每年为投资者让利约510亿元[2] - 第三阶段基金销售费用改革将整体降费约300亿元,降幅约为34%[2] - 改革第一阶段降低主动权益类基金的管理费率与托管费率,第二阶段调降基金股票交易佣金费率及分配比例上限,第三阶段调降销售环节费率[2] 公募基金行业发展 - 我国公募基金规模在8月底站上35万亿元大关[3] - 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的平稳落地标志着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3] 中长期资金市场作用 - 中长期资金投资运作专业化程度高、稳定性强,发挥资本市场“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4] - 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相关举措包括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个人养老金制度推广至全国等[4] - 截至2024年8月底,权益类公募基金、保险资金、各类养老金等专业机构投资者合计持有A股流通市值接近15万亿元[4] ETF市场发展 - 建立ETF指数基金快速审批通道,ETF规模在今年8月突破5万亿元大关[5] - 今年首批新型浮动管理费率基金、基准做市信用债ETF、科创综指ETF、中证全指自由现金流ETF等创新产品相继发行[5] - 2025年6月末,中央汇金持仓ETF总市值升至1.28万亿元,占同期股票ETF规模近三成,2024年末持有规模为1.04万亿元[5]
"9·24”一周年,A股总市值破116万亿元!四大变革重塑中国资本市场新生态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4 09:51
政策举措 - 2024年9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 金融监管总局 证监会联合推出稳地产 稳股市 稳经济一揽子金融政策 包括创设证券 基金 保险公司互换便利与专项再贷款工具 支持回购增持股票 鼓励长期资金入市和并购重组[3] - 2024年9月底证监会发布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意见 修订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 沪深交易所同步精简重组审核流程[3] - 2025年1月22日多部门联合印发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实施方案 重点引导商业保险资金 社保基金 养老金加大入市力度[3][19] - 2025年1月26日证监会发布促进资本市场指数化投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优化资源配置和服务财富管理[4] - 2025年5月7日出台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引导行业从重规模向重回报转型[4] - 2025年6月18日科创板增设科创成长层 增强制度包容性以服务科技创新与新质生产力发展[4] - 国务院2024年出台新国九条后 证监会推出60余项配套规则 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与监管底层逻辑[4] 市场表现 - 深证成指从2024年9月24日8435.70点升至2025年9月19日13070.86点 累计涨幅61.7% 超越纳斯达克指数25.91%和日经225指数19.41%[5][6] - 恒生指数从19000.56点升至26545.10点 涨幅45.48% 超越标普500指数16.54%[5][6] - 上证指数从2863.13点升至3820.09点 涨幅38.97%[6] - 沪深两市总市值从81.8万亿元增至116.6万亿元 增加34.8万亿元 增幅42.54% 首次突破百万亿大关[8] - 北交所总市值从2885.02亿元增至9087.94亿元 增加6202.92亿元 增幅215%[8] 资金流向 - 2025年上半年外资净增持境内股票和基金101亿美元 扭转过去两年净减持态势 其中5-6月净增持规模达188亿美元[9] - 2025年8月A股新增开户数265.03万户 环比增长35% 前8个月新开户数1721.17万户 同比增长48%[16] - 2025年8月13日至9月19日A股成交额连续28个交易日超过2万亿元 9月日均成交额2.48万亿元 较去年同期增长逾3倍[16] - 2025年9月1日A股两融余额达2.3万亿元 超过2015年历史最高值 9月18日进一步升至2.4万亿元 占流通市值2.54% 当日两融交易额3735.44亿元 占成交额11.8%[16] 行业结构变化 - 金融行业总市值从17.42万亿元增至21.8万亿元 增幅25.18% 保持行业首位[11][12] - 电子设备行业总市值从6.37万亿元跃升至13.58万亿元 增幅113% 排名从第三升至第二[11][12] - 信息技术行业总市值从7.14万亿元增至11.43万亿元 增幅60.13%[11][12] - 2025年8月6日农业银行A股市值达2.11万亿元 超越工商银行成为A股市值冠军 9月初股价突破7元刷新历史高点[13] - 2025年8月28日寒武纪收盘价1587.91元超越贵州茅台1446.1元 成为A股第一高价股 宁德时代突破2021年历史新高[13] - 科技板块涌现胜宏科技等十倍股及新易盛 中际旭创 天孚通信等牛股 诺德新生活混合C基金近1年收益率超180%[14] - 创新药板块恒瑞医药 药明康德等龙头企业年内涨幅均超50%[14] 上市公司经营 - 2025年上半年全市场5432家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5.01万亿元 同比增长0.16% 净利润3万亿元 同比增长2.54%[15] - 上市公司研发投入超8100亿元 同比增长3.27% 研发强度2.33% 创业板 科创板 北交所研发强度分别为4.89% 11.78% 4.63%[15] - 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制造业研发强度分别高于整体3.29和4.44个百分点 全市场113家公司研发投入超10亿元 926家公司研发强度超10%[15] - 截至2025年8月31日818家上市公司公布现金分红方案 较上年同期增加141家 现金分红总额6497亿元 整体股利支付率31.97%[16] 市场生态建设 - 2025年1月1日退市新规全面实施 严格退市标准 加大出清僵尸空壳和害群之马力度 拓宽多元退出渠道 加强投资者保护[21] - 2024年9月底并购重组新规落地一年内披露230单重大资产重组 支持上市公司产业整合[20] - 2025年5月债券市场科技板落地 为创新型企业提供新融资通道[20] - 保险资金长期股票试点规模突破2200亿元 公募基金总规模站上35万亿元台阶[19]
政策组合拳显成效 资本市场吸引力不断增强
证券时报· 2025-09-24 02:22
当上证指数上涨到3800点附近,A股日成交额连续多个交易日站稳2万亿元上方,上市公司分红金额频 频创出新高时,我们在时间轴上寻找到这一切的转折点——2024年9月24日。这一日,一揽子金融支持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改革举措推出,一系列超预期的政策"组合拳"精准发力,稳市场、稳信心、稳预期目 的明确,意在增强A股市场韧性。 改革之轮滚滚向前,"9·24"新政行至一年,资本市场生态变化更趋积极,各项改革举措风劲,系统性地 重塑了市场的基础制度和监管底层逻辑。市场预期和信心明显改善,中长期资金持续入市,市场发展的 质量和稳定性不断增强,可以说资本市场发展硕果累累。 在政策风向、资金流向等因素相互交织下,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改革路线图愈加清晰明了。华西证券 首席策略分析师李立峰认为,中国资本市场在过去一年全球表现最佳,是对市场改革发展成果的最佳注 脚。从中长期来看,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仍在继续,政策将保持改革的连续性、稳定性和一致性,促 进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 市场稳:各路资金汇聚而来 结构性货币政策创新工具提供充足流动性、中国版平准基金横空出世、险资入市空间拓宽、上市公司增 持回购、券商和公募基金等市场机构自购……过 ...
“一揽子”举措支持资本市场回稳向好
证券日报· 2025-09-24 00:41
2024年9月24日,金融监管部门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一系列维护资本市场稳定的支持举措。一年 来,"一揽子"举措落地见效,支持资本市场回稳向好。其中,两项支持资本市场的货币政策工具落地并 持续优化,在市场低估时有效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长钱长投"制度体系不断完善,以保险资金、养老 金为代表的中长期资金在A股净买入;公募基金改革方案落地,权益类基金规模大幅增长;多措并举提 高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投资者"愿意来、留得住"的资本市场生态初步构建。 今年8月份,A股市场总市值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充分说明了资本市场改革成效。下一步,随着资本市 场改革走深走实,市场生态优化,稳市机制不断完善,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增强,A股也将逐步从"政 策驱动"迈向"内生动力驱动",更好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 近年来,监管部门持续推动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卡点堵点,支持长期资金入市。2024年9月份以来,在 中央金融办的指导下,证监会会同相关部门联合印发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和实施方案,提出 了一系列务实有效的举措,推动各类中长期资金完善长周期考核机制,提高权益投资规模和占比。 公募基金、商业保险资金三年以上 ...
“9·24新政”一周年:资本市场生态焕新 托举千万家庭财富梦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3 23:57
政策影响与市场表现 - 2024年9月24日A股市场在政策组合拳推动下迎来强势反弹[1] - 新政通过投资端、融资端、上市公司治理等全方位改革增强投资者信心[1] - 资本市场正从投机市向价值市、从政策市向市场市转型[3] 投资端改革与资金流入 - 2025年1月多部门联合印发方案引导商业保险资金、社保基金、养老金等加大入市力度[1] - 保险资金长期股票试点规模突破2200亿元[1] - 公募基金总规模站上35万亿元台阶为市场注入稳定动力[1] 融资端优化与产业支持 - 2024年9月底并购六条优化审核规则一年内披露230单重大资产重组[2] - 债券市场科技板于今年5月落地为创新型企业打开新融资通道[2] - 政策支持芯片、生物医药、新能源等科技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获得发展资金[2] 上市公司治理与市场生态 - 2025年1月1日退市新规正式全面实施聚焦提升存量上市公司整体质量[2] - 新规通过严格退市标准加大出清僵尸空壳和害群之马力度[2] - 生态优化使优质企业获得更多估值溢价提升投资者持仓含金量[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