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
搜索文档
大疆全景相机被指市占近半,两份报告陷数据疑云
36氪· 2025-11-06 21:44
市场数据争议 - 第三方机构久谦咨询报告显示,大疆在运动相机领域全球收入份额达66%,其全景相机产品Osmo 360上市不到三个月即拿下全球43%的市场份额 [2] - 另一机构沙利文发布的报告则显示大疆在全景相机领域的份额为17.1%,运动相机数据亦大幅“腰斩”,且该报告经历两次下架,官方渠道已无法找到 [2] - 大疆内部人士透露,公司第三季度全景相机出货量确已超过30万台,并指出久谦报告的数据基础包括上市公司披露数据、主流电商平台销售数据及社媒聆听 [2] - 根据影石创新招股说明书,其2024年下半年收入为16.5亿元,销量约为62万台,该数据与久谦报告基本一致 [3] - 影石创新在财报说明会中回应,称部分第三方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权威性无法验证 [5] 运动相机发展历程 - 大疆在运动相机领域与GoPro经历了约六年的漫长竞逐,逐步从“挑战者”转变为“引领者” [5] - 2019年,初代Osmo Action凭借前置彩屏与增稳算法解决用户核心痛点,成功打开市场缺口 [9] - 2021年,Osmo Action 2采用磁吸卡扣架构实现模块化设计,拓展了应用场景,但因其突破性构型设计导致4K120规格录制存在过热问题 [9] - 随后的Osmo Action 3、4采取更务实策略,解决了长时间录制的稳定性痛点,至Action 4发布时大疆市占率已与GoPro持平 [10] - 2025年,Osmo Action 5 Pro的出现标志着大疆完成了产品内部迭代机制的沉淀,并在配件、快拆和音频生态内实现打通,实现逆袭 [10] 产品生态协同与构建 - 大疆的产品布局已延伸至多元场景,如拇指相机Osmo Nano和全景相机Osmo 360,其成功根植于背后一整套生态体系的支撑 [13] - 生态内设备实现高度协同,例如Osmo 360可共享Osmo Action系列的电池与配件,Osmo Nano则复用旗舰产品的核心传感器 [13] - 从设备UI交互到剪辑软件DJI Mimo与DJI Studio的操作逻辑,公司构建了高度统一的使用与创作体验,用户可在同一生态下完成从拍摄到出片的全流程 [13] - 生态协同通过规模化效应降低了研发与供应链成本,凭借在无人机等领域建立的制造与供应链优势,公司在关键元器件定制与生产效率上与同行拉开距离 [15] - 成本优势转化为“用户红利”,使更多人能以更低门槛接触创新科技,广泛的用户认可又持续反哺产品迭代与品类拓展,形成正向循环 [15] 全景相机技术突破与市场影响 - 大疆推出的一英寸底Osmo 360全景相机,通过推动供应链定制方形CMOS解决方案,将传感器利用率提升了25%,并实现无需上采样即可直出原生8K全景视频 [16] - 该技术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全景相机因采用为手机设计的矩形CMOS而导致的近四分之一传感器面积浪费的问题 [16] - Osmo 360引入10-bit D-LogM色彩模式,并将无人机领域成熟的图像拼接算法与智能跟踪技术迁移至手持设备,解决了全景视频在拼接自然度与剪辑效率方面的痛点 [16] - 产品以2999元的定价降低了专业级全景创作门槛,其市场表现迅速印证了技术路线的成功 [16] - 相比之下,产品线过于单一的GoPro在2024年亏损4.32亿美元,2025年颓势未改 [18] 未来技术方向与品类创新 - 大疆正进行跨维度技术融合,将全景相机的沉浸式记录能力与无人机独有的视角相结合,据悉其首款全景无人机Avata 360已于2022年立项 [18] - 该产品预计将复用Osmo 360的双鱼眼镜头设计及方形CMOS方案,并具备Avata系列的全包桨臂设计和DJI O4图传等技术 [18] - 这种技术复用可能催生打破传统品类边界的新物种,标志着公司从解决单个场景痛点,进化到超越场景的通用性产品定义能力 [14][18] - 公司的产品演进路径呈现系统化、生态化特征,新产品的成功是长期技术积淀、精准场景洞察与供应链整合共同作用下的必然结果 [19]
1200万辆之后,中国新能源汽车靠什么增长?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1-06 21:16
行业整体发展态势 -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十四五”期间年产销规模双双突破1200万辆,关键核心技术持续突破,全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提升 [1] - 行业正经历深刻转型升级,从规模扩张的传统工业形态向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新产业形态跃升,实现从“制造”到“创造”的质变 [1] - 2025年9月新能源汽车月产销量双双突破160万辆大关,产量161.7万辆、销量160.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3.7%和24.6% [1] - 2025年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车总产量达1124.3万辆、销量1122.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2%和34.9%,国内市场销量占比显著提升 [1] - 新能源汽车正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成为消费者的主动选择,反映出消费者接受度稳步提高 [3] 头部企业表现与战略 - 比亚迪2025年1至9月全球累计销量达到326万辆,较去年同期增长18.64%,已完成全年460万辆销量目标的70.87% [3] - 比亚迪智能化车型成为销量重要支撑,搭载天神之眼辅助驾驶系统的车型自2025年初上市以来累计销量已超过170万辆 [3] - 公司每天生成的辅助驾驶数据里程突破1亿公里,体现了其在智能驾驶领域的技术积累和数据优势 [3] 研发投入与技术成果 - 比亚迪2025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达437.5亿元,同比增长31%,远超同期233.3亿元的净利润 [5] - 公司累计研发投入已超2200亿元,高投入支撑了多项技术创新 [5] - 2025年推出的核心技术包括天神之眼辅助驾驶系统、超级e平台兆瓦闪充、灵鸢车载无人机系统等 [5] 具体技术创新与市场应用 - 第五代DM技术实现46.06%热效率发动机与2.6升/100公里超低油耗的技术突破 [7] - 依托超150万用户月均28亿公里行驶数据库,开发出覆盖180万种工况的AI能耗管理策略 [7] - 秦L DM-i等车型实现2100公里综合续航,按当前油价计算单次加满油可省40-50元 [7] - 云辇智能车身控制系统与天神之眼辅助驾驶系统实现从日常驾乘到极限越野的全场景覆盖 [9] - “智驾平权”策略将辅助驾驶功能下放至7万元级车型,推动辅助驾驶从“高端配置”向“基础功能”转型 [9] 技术创新的产业影响 - 技术进步是连接用户需求与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纽带,通过持续迭代提升用户体验 [3][5] - 技术突破推动汽车产业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实现高质量发展 [5][11] - 技术外溢效应有力推动了中国汽车工业从“制造”向“创造”的质变和高附加值环节延伸 [9][11]
元力股份:公司始终坚持“技术创新”,长期深耕主业
证券日报· 2025-11-06 17:14
公司战略与优势 - 公司始终坚持技术创新作为核心发展理念 [2] - 公司长期深耕主业,在碳材料相关领域积累了产品、技术、生产等多方面优势 [2]
华帝“双子方形全域洗”获“国际领先水平”,引领洗碗机技术新高度
中金在线· 2025-11-06 16:46
技术突破与行业地位 - 公司研发的“高覆盖率方形区域喷淋技术”(双子方形全域洗技术)通过权威鉴定,整体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标志着洗碗机行业在核心清洁技术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1] - 该技术首创方形区域喷淋,采用行星齿轮系与曲柄摇杆机构,实现卫星喷淋臂周期性往复摆动,并通过双侧摆动式卫星喷淋臂的相位差设计,极大提高方形区域喷淋覆盖效果 [4] - 技术针对性解决了传统洗碗机因圆形喷淋覆盖导致的清洁死角难题,实现全方位、无死角清洁,并获得家用电器研究院首个1级洗净覆盖率认证 [4][6] - 此次获评意味着中国品牌在洗碗机核心技术上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转变,为本土品牌在全球技术竞争中抢占话语权奠定基础 [6][8] 财务表现与战略成效 - 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收41.58亿元,归母净利润3.56亿元 [3] - 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约为43.29%,同比上涨2.79个百分点,显示高端化战略与创新驱动战略初显成效 [3] 市场需求与行业背景 - 洗碗机正从“改善型产品”向“准刚需家电”转变,2025年前三季度洗碗机零售总额为86亿元,同比增长6.8% [4] - 中国洗碗机市场渗透率仅为4%,相比欧美国家存在明显差距,市场普及需政策、企业、渠道、消费者四方协同推动 [8] 产品应用与市场认可 - 公司巨能洗洗碗机将搭载“双子方形全域洗”技术,具备五星级消杀认证(除菌率99.9999%)、行业首获零残留干态认证、20套大容量等特点 [9] - 公司在“2025中国洗碗机行业高峰论坛”上揽获“影响力品牌”,多款产品获“行业以旧换新优选产品”及“艾普兰优秀产品奖”等权威奖项 [9] 研发投入与技术创新历史 - 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约为1.7亿元,截至2025年上半年累计专利数量达4690项 [12] - 公司长期深耕本土化创新,2019年全球首创双泵除残水的干态抑菌存储技术,解决行业百年难题,并作为第一起草单位编制《洗碗机干态抑菌存储技术标准》 [8] 多品类技术积累与未来展望 - 公司在厨电多品类有深厚技术积累,包括油烟机的“冲浪蒸水洗”技术、热水器的“高透活肌科技”等,致力于打造“新中式时尚健康生活”方案 [11][12] - 公司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围绕用户需求推出创新厨电产品,推动行业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 [12]
刘彦龙:2025年我国锂离子电池产业发展形势报告
搜狐财经· 2025-11-06 14:12
全球产业主导地位 -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锂离子电池生产国与材料生产国,在全球产业中占据主导地位,自2015年起产业规模稳居全球首位 [1] - 2024年中国锂离子电池产量达1170GWh,全球市场份额76%,2025年1-7月产量约940GWh,同比增长68%,全球占比超80% [1][6] - 在材料领域,中国正极、负极、电解液、隔膜等产量全球占比超90%,产业链竞争力强劲 [1] 市场规模与增长 - 中国锂离子电池产量从2014年的39.7GWh快速增长至2024年的1170GWh,十年间增长显著 [7] - 2024年行业销售收入约为7000亿元,2023年销售收入为7900亿元,同比减少11.4% [9] - 2025年1-9月,中国动力和其他电池合计产量为1121.9GWh,同比增长51.4%,合计销量为1067.2GWh,同比增长55.8% [27] 市场结构分析 - 动力电池是核心板块,2024年产量823GWh,占锂离子电池总产量70.3%,2025年1-9月动力电池销量786.0GWh,占总销量73.7% [2][27] - 储能电池增长迅猛,2024年产量254GWh,同比增长64%,2025年1-7月产量占比升至29% [2] - 小型锂离子电池占比相对稳定,2024年产量94GWh [2][9] 出口市场表现 - 锂离子电池长期为中国电池出口主力,2024年出口额611.20亿美元,占中国主要电池产品出口总额的91.3% [2][24][25] - 2025年1-8月出口额482.96亿美元,同比增长25.8%,但受贸易政策影响,出口市场格局有所波动,德国曾取代美国成为2025年2-6月出口第一大市场 [2] - 2024年动力和其他电池合计出口达197.1GWh,同比增长29.2%,其中其他电池出口量同比增长151.6% [11] 企业竞争格局 - 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前10企业占比高,2024年达95.6%,宁德时代、比亚迪稳居前二 [2][12][13] - 2024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前10企业中中国占6家,总市场份额67.1%,2025年1-8月份额进一步提升至68.4% [2][16][31] - 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前10企业中,2024年前9家为中国企业,2025年1-6月前10家均为中国企业 [2][33] 产品技术趋势 - 动力电池向低钴化、高镍化发展,磷酸铁锂电池占比从2020年的46.7%提升至2024年的66.4% [3][12] - 全固态电池成研发重点,中国企业多聚焦硫化物路线,预计2027年左右推进产业化 [3] - 300Ah+电池在储能领域占比过半,头部企业的500Ah+电池预计2025年下半年进入量产阶段 [18][34] 全球市场动态 - 2024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总量为894.4GWh,同比增长27.2%,2025年1-8月装机总量为691.3GWh,同比增长34.9% [16][31] - 2024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为314.7GWh,同比增长60%,2025年1-6月出货规模达240.21 GWh,同比增长106.1% [18][33] - 欧美对中国锂离子电池及新能源汽车加征关税、出台限制性法案,中国企业积极调整出海路径,加速海外建厂 [3][32]
东方雨虹亮相2025中国防水展,多维展示综合实力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11-06 11:39
展会概况与公司参与 - 公司以多展位联动形式参与2025中国国际屋面和建筑防水技术展览会,全面呈现三十年积累的综合实力 [1] - 公司控股总裁杨浩成受邀出席展会开幕式并与行业协会领导共同启动盛会 [1] - 展位设计融入国际化风格,生动诠释“世界的东方雨虹”主题,吸引众多海内外专家、展商与客户驻足交流 [1][3] 综合实力与战略展示 - 公司通过品牌文化、产品实力、国际布局及合伙人赋能等展区,全面展示从基础防水材料到高端系统解决方案的全产业链体系 [3] - 公司以三十年积淀为基础,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坚定迈向“成为全球建筑建材行业最有价值企业”的愿景 [3] - 2025年“走出去”成为行业共同趋势,公司逐步完成从“产品出海”到“技术出海”、从“单项输出”到“系统服务”的跨越 [8] 产品与技术亮点 - 旗下天鼎丰独立参展,重点展示非织造布领域核心技术,其高强粗旦聚丙烯长丝针刺土工布曾获行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并应用于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等重大工程 [4] - 瓦屋面系统展示光伏瓦一体化家庭能源系统、发电瓦等多样化屋面解决方案及一站式服务 [4] - 公司“反射隔热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与天鼎丰“高强粗旦聚丙烯纺粘针刺土工布”获评2025中国防水展“优秀新产品” [8] 行业论坛与知识分享 - 公司控股副总裁兼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徐萌出席国际防水高端论坛,强调技术创新对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作用 [5] - 公司技术专家在论坛分享服务标准化、绿色高性能VAE乳液防水产品解决方案等主题,展示在服务升级与环保材料领域的最新突破 [7] - 公司多位高管将就瓦屋面系统向家庭可再生能源系统升级、种植顶板防排蓄水一体化等议题进行专题分享 [7] 荣誉与社会认可 - 公司服务获评“年度卓越成长连锁修缮潜力品牌”,建筑修缮获评“年度卓越成长连锁修缮影响力品牌” [8] - 公司海外发展集团荣获“2025中国国际屋面和建筑防水技术展览会宣传大使”称号 [8] - 公司系统展示的国际化布局、产品实力与解决方案赢得广泛认可 [8]
中国石化勘探八号:潜心打造超深大位移井样板
中国能源网· 2025-11-06 10:07
公司运营与技术能力 - 勘探八号是中国石化自动化、集成化、智能化程度最高的自升式钻井平台,自重1.8万余吨,最大作业水深122米,最大钻井深度10668米,可在零下20至45摄氏度环境下作业,具备抗击16级台风的能力 [1] - 自2022年12月投产以来,平台累计施工超深大位移井22口,成功率100%,总进尺突破十万米 [1] - 平台在2025年1至10月期间已8次刷新作业纪录,包括创造海域表层17-1/2″井眼最快进尺纪录,平均机械钻速达212.67米/小时,较自身保持的191米/小时纪录进一步提升 [2][3] 作业效率与项目成果 - 在NB31-1-A2P1和NB31-1-A4P1两口井的下13-3/8"套管作业中,速度分别达到30.76根/小时和30.05根/小时,较东海最快纪录27.67根/小时分别提速20.02%和17.25% [4] - NB31-1开发项目5口井的打桩总工期较计划提速35% [6] - 在某大型气田关键井作业中,原定工期65天,平台提前18天完成任务,为甲方节省成本超过500万元,并累计获得合同外专项奖励120万元 [6] 安全管理与绩效 - 截至2025年10月31日,平台安全生产记录已突破1170天,在国内50余座中深海钻井平台中,两次获得设备使用率亚军 [7] - 平台通过推行“隐患猎手榜”与“红黑榜”制度,将员工发现隐患与绩效薪酬、评优评先直接挂钩,激发全员安全内生动力 [8][9] - 平台在生产区、储油区等关键区域布设智能监控摄像头,并为核心设备加装传感器,实现设备故障的早期干预和预警 [9]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 平台配备含油废水深度处理装置,采用气浮+过滤+膜分离三级工艺,处理后的水质优于国标50%,该系统已累计处理含油废水近十万立方米,全部实现循环利用或达标排放 [10] - 平台在春季鱼类产卵期会主动调整作业时间,并配备防鸟撞警示灯与声波驱鸟器,以保护海洋生态 [10] - 平台严格执行环保标准,生活垃圾分类装袋后由补给船运回陆地处理,确保“连一个塑料瓶都不能掉进海里” [10] 团队建设与人才发展 - 平台100名员工中,平台工作超10年的有81人,超15年的有54人,超过20年的有33人,平台经理孙龙林在五座平台上累计坚守超过了30年,每年驻守平台时间超过200天 [11] - 平台通过师徒制培养人才,例如2023年入职的大学生许长江在资深员工带领下,迅速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机械师 [12] - 团队未来将瞄准“装备、技术、管理、队伍”四个一流,持续提速提效,为海域油气发展展现硬核担当 [12]
海尔空调工厂前10个月订单量同比增长24.3%
长江日报· 2025-11-06 09:17
公司业绩与生产 - 前10个月订单量超318万台,超过2022年全年水平,同比增长24.3% [1] - 平均每6.5秒生产一台空调,生产线全速运转 [1] - 公司力争在2026年实现比2025年同期增长30%的目标 [3] 智能化与生产效率提升 - 推进内机包装无人化、外机自动化单元、AI智能检测以及喷粉数智化等项目,工厂整体效率大幅提升 [1] - 全自动空调内机套箱包装线上的机械臂仅需数秒即可完成取箱、套箱与打包等系列工序 [2] - 生产线将持续引入RGV、AGV等自动化设备以提升整体智能化水平 [3] 产品与技术发展 - 积极推动产品向高附加值领域升级,持续研发与应用“洗空气”、“AI节能”等核心技术 [3] - AI智能检测设备一次性测试空调“八大性能”,实现从螺丝钉到整机外观的全流程把关 [1] - 工厂具有年产400万台空调的生产能力 [3] 员工与运营管理 - 自动化生产线启用后,员工劳动强度大幅降低,经过培训转向技术岗位,工资待遇相应提高 [3] - 工厂建有4条柔性智能总装线,曾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湖北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等荣誉 [3] - 空中物料运输线平稳输送各类空调部件,数据运营中心大屏实时显示生产数据 [1]
进博会“新”品涌现 “新朋友”纷至沓来 中国市场成外企眼中“确定性的绿洲”
上海证券报· 2025-11-06 02:41
进博会平台作用 - 进博会已成为创新技术从首发到落地的加速器 许多往届首发产品已在中国市场开花结果[5] - 进博会正释放开放红利 以中国大市场的确定性应对全球需求的不确定性[5] - 进博会展示461项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 让中国大市场成为全球创新的试验场、利润场、应用场[6] 企业合作与市场拓展 - 唯品会通过进博会结识大量国际品牌新朋友 并帮助其快速触达中国消费者[5] - 唯品会与英国某高端鞋履品牌在2024年进博会对接合作 首次特卖活动即获消费者热烈反馈[5] - 高通自2019年以来持续发布物联网应用案例集 累计呈现与90余家中国伙伴打造的170多个企业数字化转型实践[7] 行业影响与创新生态 - 中国企业越来越愿意尝试和采纳创新 形成有竞争力的创新生态 为测试推广新技术提供广大市场空间[6] - 米其林通过进博会推动创新成果在中国落地并影响行业 协同打造更绿色、更高效、更智能的产业生态圈[6] - 高通推出《2025高通物联网创新案例集》 展示合作伙伴基于高通技术的优秀出海成果 助力中国企业扬帆全球[7] 市场成果与开放态势 - 前七届进博会累计意向成交额已超5000亿美元[7] - 进博会成为近距离观察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大舞台 沉浸式感受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的体验区[7] - 中国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成为跨国公司眼中确定性的绿洲 投资中国品牌越擦越亮[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