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电力系统

搜索文档
四方股份(601126):电网二次龙头迈上新征程
长江证券· 2025-06-23 13:1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9][13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四方股份作为国内二次设备领域龙头企业,竞争优势突出,已向多元协同业务发展,业务版图和市场布局不断开拓 [9][139] - 公司传统二次主业、新兴业务及网内、发电和用户侧业务均受益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预计2025、2026年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分别为8.44、9.58亿元,对应PE分别为16、14倍 [9][13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四方股份:源于继保,三十年匠心发展 - 公司由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杨奇逊1994年创办,以继电保护技术起家,业务覆盖电力发、输、配、用、储各细分环节 [3][6] - 公司总部在北京,在多地设有研发及生产基地和境外分支机构,服务网络覆盖全国及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 [18] - 公司创始人杨奇逊教授是国内微机继电保护装置第一人,现任高管团队具备丰富从业经历和专业背景 [18] 匠心成就跨越式发展成果 - 2006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持续增长,19年复合增长率达12.8%,2024年收入增速达20.86% [23] - 2019 - 2024年,电网自动化业务收入复合增速达6.3%,电厂及工业自动化业务复合增速达20.6% [25] - 公司综合毛利率从2005 - 2013年的40%以上降至目前30% - 35%区间,2019 - 2024年电网自动化业务毛利额复合增速达6.2%,电厂及工业自动化业务毛利额复合增速达9.85% [27][31] - 2020年公司销售费用率下降带动整体费用率下降,2024年期间费用率达20.51% [33] - 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达7.16亿元,2005 - 2024年累计复合增长率达12.8%,2019 - 2024年复合增长率达30.7% [37] 网内市场:龙头地位稳固,二次配网有望再加速 - 继电保护等二次系统业务是公司压舱石业务,公司在二次设备领域布局全面,处于国际领先行列 [40] - 近几年国网输变电常规批次二次设备招标体量维持40至50多亿元,2025年1 - 2批次大增,同比增幅达48%,改造类项目需求在第2次招标大幅提升 [7][43] - 南网主网二次设备2024年需求同比增长69.9%至22.64亿元,2025年第1批次同增39.6%,公司在南网主网二次设备市场份额保持龙二地位 [7][66] - 2025年国网省招配网招标方式变化,一二次融合成套环网箱和柱上断路器招标量快速上量,公司在省招配网市场以二次设备为主 [7][76] - 南网配网10kV开关设备招标体量和公司市场份额均有较大增长,2024年公司份额从不到5%提升至8.98% [81][83] 网外市场:技术底蕴深厚,不断拓展全新领域 - 2015年后公司收入增速与国网二次设备继电保护招标量相关性减弱,在电网外市场开拓促使公司持续增长 [88] - 发电侧,公司在新能源领域向综合服务商转型,在海上风电等细分市场占有率居前列,传统发电领域参与多个重大工程项目 [90][106] - 用户侧,公司在智慧用电业务稳步增长,针对高耗能行业推进能效优化与清洁能源替代,2024年在数据中心市场拓展业务 [109][112] - 新兴业务方面,公司在储能、新型电力电子装备、源网荷储等领域发展迅速,推出四方AI大模型矩阵,具备多维度成长潜力 [115][127] 高分红低估值,构筑长期价值 - 公司2010年上市后持续高分红,历史最低分红率约30%,近几年维持80% - 90%,目前股息率约4.2% [128] - 公司自由现金流2016年后逐步增加,当前PETTM估值为17.25倍,处于历史分位数8.6%,有提升空间 [132][134]
“宁夏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战略研究”立项
科技日报· 2025-06-23 10:26
项目立项 - "宁夏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战略研究"项目被立项为中国工程院2025年重大战略研究与咨询项目 [1] - 项目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郭剑波挂帅,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和北方民族大学联合组队 [1] - 项目从3个方面开展研究:建立多维评价指标体系、分析高比例新能源接入的挑战、提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议 [1] 研究内容 - 研究重点包括电力可靠供应、新能源高水平消纳、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1] - 将从源、网、荷、储、技术、市场、政策等多个角度协同发力 [1] - 目标是科学评估宁夏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的发展现状并提出前瞻性建议 [1] 宁夏新能源发展 - 宁夏是国家首个新能源综合示范区,预计到2030年新能源装机超过1亿千瓦时 [1] - 到2030年新能源装机占比将超过70% [1] - 研究院围绕9个领域19个选题方向征集项目,共收到52项申报 [1] 研究院背景 - 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宁夏研究院成立于2018年7月 [2] - 已立项实施项目8批共68项 [2] - 这是研究院申报的首个中国工程院重大战略研究咨询项目 [2] 项目团队 - 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闫志彬担任课题负责人之一 [2] - 团队将集中优势资源深入开展课题研究 [2] - 研究将全力支撑宁夏新型电力系统加快建设 [2]
昊创瑞通产销率波动拟募4.77亿扩产 77%营收靠国家电网曾因质量问题被停标
长江商报· 2025-06-23 08:51
公司概况 - 北京昊创瑞通电气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深交所创业板IPO通过上市委会议,主要从事智能配电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智能环网柜、智能柱上开关和箱式变电站等 [1] - 公司由段友涛和张伶俐夫妇出资设立于2007年,目前夫妇二人通过直接和间接方式控制公司75.03%的股份 [3] 财务表现 - 2022年—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5.60亿元、6.72亿元、8.67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69亿元、0.87亿元、1.11亿元,扣非净利润分别为0.69亿元、0.88亿元、1.10亿元 [3] - 公司对国家电网下属企业高度依赖,报告期内来自国家电网的销售收入占比分别为88.92%、91.99%、77.38%,毛利依赖度分别为93.99%、93.98%、86.47% [3] 产品质量问题 - 2022年—2024年,公司因产品质量问题涉及收入金额分别为229.74万元、182.34万元及520.09万元,占同期营收的0.41%、0.27%和0.60% [4] - 质量问题导致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和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对公司部分产品实施6个月的中标资格暂停,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扣减其1.5分信用积分 [4] 研发与技术 - 2022年—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1730.30万元、2336.20万元和3232.70万元,占营收比例分别为3.09%、3.47%和3.73%,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均值5.54%、5.54%和5.58% [6] - 截至2024年末,公司专利和软件著作权共计148项,远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东方电子(1367项)和双杰电气(474项),研发人员占比仅11.35% [6] 募投项目与产能扩张 - 公司拟通过IPO募集4.77亿元资金用于智能环网柜、智能柱上开关生产建设、智能配电研发中心及补充流动资金 [6] - 募投项目未来5年将分别新增折旧、摊销费用0万元、287.70万元、2514.56万元、2514.56万元和2514.56万元,最高年份新增折旧占2024年净利润22.6% [7] - 智能环网柜和智能柱上开关的产能利用率报告期内波动较大,扩产后将分别新增产能7200面/年(现有产能72%)和7800台/年(现有产能89%) [7]
新型电力系统系列报告之一:绿电绿证碳市场政策体系全景梳理:绿电底层需求持续扩容,看好下游运营和监测设备-20250622
华源证券· 2025-06-22 13:4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维持)[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我国构建绿色电力交易市场体系解决电力环境价值定价问题,政策工具相互联动影响,碳市场与绿电绿证市场从碳电联动到碳电分离,CCER发展迅速 [5] - 国内政策推动和国际认可度提高使绿电绿证需求扩容,136号文使绿证供给减少,供需格局有望改善,绿电交易溢价更高 [5][68][69] - 建议关注碳检测、绿电运营、海风运营、绿电直供相关企业,以及其他CCER方法学方向企业 [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前言 - 电力价值由能量价值、时间价值和环境价值构成,当前碳市场建设滞后使环境价值未纳入定价,影响新能源发展 [9][10] 碳市场与绿电绿证市场:从碳电联动到碳电分离 - 我国构建了以碳市场、绿电交易市场和绿证交易市场为核心的绿色电力交易市场体系,还催生出CCER抵消机制 [5][13] - 全国碳市场自2021年启动,扩容进度慢,对下游用户不再核算间接排放,与绿电脱钩 [5] 碳市场的配角:CCER,碳市场的抵消机制 - CCER是对可再生能源等项目温室气体减排效果量化核证的减排量,用于碳市场重点排放单位履约抵消,抵消比例不超5% [19] - 国内被认可的CCER方法学有6种,2025年CCER开启交易,首批以海上风电和光热发电项目为主 [35][36] - CCER与绿证双重认证问题解决,海上风电CCER受欧盟CBAM认可,价格提升至120元/吨 [37] 碳电分离后,绿电/绿证交易需求来源于政策要求 - 国内绿电绿证需求源于政策要求,包括地方政府考核、部分省份政策和部分行业强制消纳等,政策从省级下沉至企业层面 [5][38] 国际降碳政策:绿电认可度更高 - 国际上影响较大的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政策有CBAM、电池法案和RE100 [51] - CBAM不认可绿证,认可绿电,对CCER审查后认可抵消;电池法案倒逼我国出台绿电直供政策;RE100对我国绿证从有条件认可到无条件认可 [52][56][65] 绿电绿证:供需格局有望改善 绿电交易溢价更高 - 国内政策和国际认可度提升使绿电绿证需求增加,136号文使绿证供给减少,供大于求态势有望扭转 [68][69] - 绿电交易规模持续提升,溢价较高,未来绿证价格有望提高 [74][76] 投资分析意见 - 国内碳市场扩容,建议关注碳检测企业雪迪龙 [6][77] - 绿证价格中枢有望抬升,建议关注绿电运营企业,尤其是生物质发电企业 [6][78] - 海上风电CCER认可度高,推荐海风运营商福能股份、中闽能源,建议关注其他相关企业和CCER方法学方向企业 [6][79] - 绿电直供政策出台,推荐韶能股份、银星能源等企业,垃圾焚烧发电企业推荐永兴股份等 [6][80]
5月用电量数据发布,虚拟电厂建设加速推进
国投证券· 2025-06-22 12:3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领先大市 - A,维持评级 [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加速,虚拟电厂发展政策利好不断,商业模式渐清晰,参与电力市场路径规范明确,相关标的值得关注;火电因动力煤价走低盈利改善,绿电关注电价及布局一体化公司,水电适合长期资金配置,燃气关注居民气量占比高及上下游一体化标的;环保领域垃圾焚烧现金流和盈利有望提升,水务盈利能力或增强,环卫应收账款和业务转型有积极变化 [17][12][13] 各部分总结 本周专题 - 6 月 4 日国家发改委与国家能源局发文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试点,涉及虚拟电厂等七个方向,此前 4 月也有相关指导意见,地方上多地发布虚拟电厂政策,我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进入新阶段,虚拟电厂是高效经济路径,参与电力市场路径规范更清晰,建议关注相关标的 [17][18][23] 行情回顾 - 6 月 9 日 - 6 月 20 日上证指数下跌 0.75%,创业板指下跌 1.45%,公用事业指数下跌 0.87%,跑输上证综指 0.12pct,环保指数下跌 3.67%,跑输上证综指 2.92pct [24] 市场信息跟踪 电价跟踪 - 2025 年 6 月江苏集中竞价交易成交电价 312.8 元/MWh,较标杆电价下浮 20.00%,环比下降 22.09%;广东月度中长期交易综合价 372.7 元/MWh,较标杆电价下浮 17.73%,环比上升 0.07% [39] 动力煤价格与库存跟踪 - 截至 2025/6/20,动力煤 CCI5500 长协、综合、大宗指数较 6/6 持平,秦皇岛港动力末煤平仓价持平;广州港印尼煤库提价下降 1.98 元/吨,澳洲煤库提价升 9.85 元/吨;秦皇岛港煤炭库存为 578 万吨,较 6/6 下降 11.76%,全国统调电厂煤炭库存量为 2.1 亿吨,较 5/20 上升 1.4% [41][44] 天然气价格跟踪 - 截至 2025/6/20,中国 LNG 出厂价格指数报收于 4407 元/吨,较 6/6 下降 0.36%;中国 LNG 到岸价报收于 14 美元/百万英热,较 6/6 上涨 11.80%;中国液化天然气市场价报收于 4274 元/吨,较 5/20 下降 2.97% [48] 上市公司动态 - 青达环保受益政策,经营业绩良好,2025 年 1 - 6 月预计营收增加 75.12% - 143.22%;湖北能源 2025 年 5 月发电量同比增加 2.27%;多家公司有股东增减持、股份回购、股权激励、再融资、兼并收购、资产重组、股权变动、项目中标、框架协议、对外投资等情况 [51][52][53] 行业动态 - 5 月全社会用电量 8096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4.4%;多地发布电力需求响应、分布式光伏、非居民用气价格、虚拟电厂、“无废城市”建设、氢能试点等政策 [55][57][58] 投资组合及建议 公用事业 - 火电关注区域龙头及热电联产机会;绿电关注数据中心供电方向及储能 + 新能源标的;水电关注低波红利板块;燃气关注居民气量占比高及天然气上下游一体化标的 [12] 环保 - 垃圾焚烧关注现金流和盈利改善公司;水务关注盈利能力有望增强公司;环卫关注应收账款好转及业务转型公司 [13]
高寒地区首个!吉林省洮南市350兆瓦压缩空气储能绿色电站一体化示范项目开工
人民网· 2025-06-20 17:12
项目概况 - 吉林省洮南市350兆瓦压缩空气储能绿色电站一体化示范项目正式开工,由中国能建数科集团"研投建营数"一体化建设 [1] - 该项目是我国高寒地区首个压缩空气储能绿色电站,也是吉林省首座压气储能电站 [1] 技术细节 - 项目采用自主研发的"中国能建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解决方案",一期投资约43亿元,建设1台350MW压缩空气储能机组 [3] - 储能容量达1400兆瓦时,储能7小时,释能4小时,计划年运行天数达330天,年最大发电量约4.62亿度 [3] - 采用高效环保的非补燃式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建设人工硐室作为储气库,配套风电新能源系统、深层地热系统 [3] - 单机容量、储能规模、转换效率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3] 战略意义 - 项目是洮南市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标志性成果,也是贯彻吉林省和白城市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 [5] - 将提升洮南市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调节能力和能源安全保障水平,带动产业链集聚发展 [5] - 建成后将大幅提升吉林省西部新能源消纳能力,提高电网灵活性和稳定性 [7] - 助力提升"吉电入京"特高压输电通道绿电外送能力,对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和实现"双碳"目标具有示范意义 [7]
正略管理咨询:能源行业“十五五”发展的四大趋势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6-20 16:23
能源行业"十五五"规划核心观点 - 能源"十五五"规划是碳达峰攻坚期和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关键期的战略导向,需统筹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新型电力系统及全国统一能源市场体系 [1] - 规划将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对建设能源强国至关重要,聚焦四大发展趋势:绿色低碳转型、新型电力系统构建、能源互联网成型、能源安全与国际竞合 [1][7] 趋势一:绿色低碳转型 - 化石能源清洁化利用深化:煤炭减量替代与CCUS技术为重点,原油产量稳定在2亿吨以上,天然气自给率保持50%以上 [2] - 非化石能源装机规模提升:风电、光伏装机将突破12亿千瓦,氢能/储能规模化应用加速电力系统向"源网荷储"一体化转型 [2] - 可再生能源技术突破:钙钛矿电池商业化应用,深远海风电成新热点,水电调峰/储能效能提升,生物质能多元化发展 [2] 氢能与储能发展 - 绿氢制取技术取得关键进展,电解水制氢成本降低,氢燃料电池汽车续航提升且成本下降 [3] - 储能技术多样化:锂电池性能提升成本降低,液流电池/压缩空气储能商业化,长时储能技术突破 [3] 趋势二:新型电力系统构建 - 新能源消纳压力增大:年新增装机近3亿千瓦,需加强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建设 [4] - 系统构建重点:优化电网主网架与配网结构,提升调节灵活性,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突破构网型/长时储能等核心技术 [4] 趋势三:能源互联网与数字化 - 能源互联网成型:电力/天然气/热力网络互联互通,能源路由器/智能电表等设备普及实现精准调控 [5] - 多能互补深化:电力-天然气/热力系统协同优化,分布式能源整合,用户参与能源交易 [5][6] - 技术驱动升级:新型储能成本下降,绿氢制备平价化,智能电网/虚拟电厂普及,区块链/AI赋能能源交易 [6] 趋势四:能源安全与国际竞合 - 国内安全升级:页岩气产量突破500亿立方米,致密油占比提至15%,电网抗灾标准强化,氢能管道/LNG应急体系建成 [7] - 国际竞争转向全产业链:主导绿氢/储能国际标准,推动"一带一路"新能源基地落地,布局非洲锂矿权益产能超30% [7]
储能龙头企业"朋友圈"持续扩容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2025-06-19 17:32
行业趋势 - 全球能源转型推动储能行业从单点突破迈向生态协同,龙头企业通过战略合作加速技术商业化落地并重塑竞争格局 [1] - 行业竞争从企业单打独斗升级为生态圈之间的较量,合作覆盖技术研发、市场拓展、产业链整合等多维度 [1] 合资公司案例 - 中国石油与宁德时代成立合营企业,持股比例60%/40%,主营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生产制造 [2] - 中创新航与邯郸国企合资成立40亿元注册资本公司,开发动力及储能电池项目,中创新航持股60% [3] 战略合作案例 技术互补与市场共拓 - 中车株洲所与宁德时代围绕储能系统解决方案、微电网建设等开展合作,加速全球化布局 [4] - 海博思创与宁德时代聚焦三大领域打造协同生态,结合技术优势与场景深耕能力 [5][6] - 海博思创与通用技术合作覆盖新能源全周期管理、技术创新及国内外市场布局 [7] - 海博思创与华驰动能联合开发电化学与飞轮重力储能融合技术 [8] 电芯研发与场景化解决方案 - 双登股份与海博思创合作研发下一代电芯,并针对数据中心打造"备电+储能"定制方案 [9] - 双登股份与中储科技深化全链条技术合作,实现央企资源与储能技术的深度耦合 [10] 国际市场拓展 - 双登股份与马来西亚Interface合作推进当地储能项目全流程落地 [11] - 双登股份与印度Jindal集团合作布局南亚市场,聚焦技术研发与规模化应用 [12] - 比亚迪储能向智利项目供应6.5GWh系统,创拉丁美洲最大储能供货记录 [13] 新兴技术融合 - 融科储能与氢冶金院推动钒电池与纯氢冶金技术结合 [14] - 华为数字能源与天津消防研究所合作提升光储产业安全标准 [15] 供应链与产能协同 - 天合光能与中天科技深化储能电芯及组件辅料供应链合作 [16] - 中天储能与KKI在奥地利开发176MW/432.5MWh储能项目 [17] - 上能电气与土耳其Europower签订750MW供货协议,加速欧亚市场布局 [18] 大额订单与采购协议 - 沃太能源与亿纬锂能达成10GWh电芯采购协议(2025-2028年) [22] - 亿纬锂能与AKSA等5家企业深化产业协同,加速技术落地 [23] - 中创新航签订392Ah电芯及6.25MWh系统供货协议,实现量产即交付 [26] - 海辰储能与三星物产达成10GWh全球项目合作 [27] - 智光储能与海辰储能签订15GWh电芯采购协议(2025-2026年) [29] 全球化布局 - 瑞浦兰钧与韩国晓星重工业签署2.5GWh储能产品供应协议 [32] - 楚能新能源与英国Immersa合作5MWh预制舱项目,目标1.25-2.5GWh [33] - 鹏辉能源与比利时Omni Power整合技术市场资源,提升欧洲渗透力 [41] - 东方日升与日本企业合作80MWh液冷储能项目 [40] 社区与用户侧创新 - 融和元储与特易充新能源计划三年内打造百个社区光储充示范项目 [34] - 融和元储与澳洲ELECTRUCK等合作推进全球化战略 [35] 行业活动与产品发布 - 国轩高科展出7MWh储能系统舱等产品,并签署超15GWh合作协议 [43] - 远景能源与7家能源企业签约,覆盖新能源投资与技术协同 [20]
广信科技(920037):新股报告:聚焦高端绝缘材料,国产替代稳步推进
银河证券· 2025-06-19 16: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报告未提及对广信科技的投资评级[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广信科技是专注绝缘纤维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股权集中,董事长魏雅琴和董事魏冬云父女合计持股60.80% [1] - 2024年公司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双增长,毛利率33.49%,净利率20.11%,费用率从2018年的19.39%降至2024年的9.64% [1] - 研发投入增大,2024年研发投入1548万元,占收入比重2.68%,新授专利6项,2009年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1] - 市场需求增长,政策助力行业发展,公司作为关键配套供应商有望受益 [1] - 计划募集2亿元用于扩产及研发,扩建项目达产后预计年均新增营收1.27亿元,税后净利润1405.50万元 [1] - 可比公司估值差异大,考虑公司优势可持续关注 [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深耕于电力绝缘材料,产品具备核心竞争力 - 公司实控人为魏雅琴和魏冬云,股权结构稳定,下设2家全资子公司 [8] - 产品分绝缘纤维材料和成型制品两大类,绝缘纤维材料以木浆为原料,成型制品用于电力设备结构安装和电气隔离 [12] - 绝缘纤维材料分薄、厚绝缘天然纤维材料等,成型制品按工艺分机加工、模压、异型件加工和出线装置生产成型件 [13][14] - 以直销为主、经销为辅,直销面向大型输变电设备制造商,经销借助经销商拓展市场 [14] 营收利润双增长,研发投入比重增大 - 2024年营收5.78亿元,同比增长37.49%,归母净利润0.58亿元,同比增长28.18%,2018 - 2024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长率分别为26.01%和43.46% [16] - 2024年毛利率33.49%,净利率20.11%,费用率从2018年的19.39%降至2024年的9.64% [21] - 公司有多项自主研发核心技术,2009年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是多个行业相关单位,与高校建立产学研用体系 [23][24] - 2024年研发投入1548万元,同比增加1.91%,研发人员51人,占比5.37%,新授专利6项,其中发明专利1项 [24] - 核心技术与主营业务紧密相关,带来收入占比超99%,具备创新性和盈利能力 [24] 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多项政策助力行业发展 行业概况 - 广信科技在绝缘材料行业重要,随着电力系统升级和新能源建设,高性能绝缘材料需求上升,国家政策拓展其应用场景 [31] - 2018 - 2023年我国绝缘材料行业市场规模从864亿元增长至1206亿元,复合增长率6.9%,2024年约1305亿元,同比增长8.2% [32] - 2024年我国电力行业主要发电企业投资总额17770亿元,同比增长18.86%,电源和电网投资分别同比增长20.80%和15.32% [32] 下游需求增长,面临流动资金的压力 - 电力行业投资增长带动绝缘纤维材料需求上升,2024年电力行业主要发电企业投资创近十年新高 [36] - 产品上游为木浆制造业,下游为电力设备生产商,应用于多个领域,不同变压器选用不同成型制品 [37] 竞争格局 - 广信科技是少数具备750kV以上特高压等级绝缘纤维材料生产能力的企业之一,掌握多项核心技术,牵头或参与制定多项标准 [44] - 主要竞争对手有瑞士魏德曼控股集团等,选取东材科技等4家公司为可比公司,公司与可比公司经营数据有差异 [46][48] 行业发展趋势 - 全球绝缘材料行业欧美领先,我国起步晚但发展快,公司是国内龙头企业之一,产品覆盖全电压等级 [50] - 公司以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是少数具备超/特高压等级产品生产能力和覆盖所有电压等级的企业 [51] 相关政策 - 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支持电力装备和绝缘材料行业发展,广信科技有望受益 [52] - 列举2020 - 2025年多项电力行业相关政策及内容 [53][54][55] 募投项目 电气绝缘新材料扩建项目 - 拟投资1.3亿元,缓解产能瓶颈,提升供货和市场竞争力,项目建成后完善生产体系,提升智能化程度和盈利能力 [56][57][58] - 投资预算包括建设投资、租赁费用和铺底流动资金等 [59] 研发中心建设项目 - 拟投资4000万元,提升研发水平,满足业务扩展需求,政策支持绝缘材料行业发展 [60] - 公司有人才保障,投资预算包括场地装修、设备购置和研发费用等 [61][62] 估值对比 - 东材科技和神马电力市盈率均值约35倍,民士达约56倍,考虑公司优势可持续关注 [1][63] - 列出可比公司估值情况 [64]
国网福建电力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6-19 12:30
海上风电试验基地建设 - 我国首个国家级海上风电研究基地——海上风电研究与试验检测基地进入叶片试验车间建设冲刺阶段 [1] - 该基地是国家"十四五"规划重大项目 建成后可开展世界最大容量风电机组和最长尺寸风机叶片的检测试验 [1] - 基地将进行大容量海上风机装备实证研究 网源友好型风电并网技术研究等多领域国际前沿技术研究 [1] 福建省海上风电产业优势 - 福建省拥有全国第二长的陆地海岸线 海岸线曲折率居全国第一位 [1] - 福建海上风电理论蕴藏量超过1.2亿千瓦 截至2024年底装机容量达381.8万千瓦 [1] - 风电利用小时数连续12年居全国第一位 已形成从风机 电机到叶片 钢结构等的完整产业链 [1] 海上风电产业链发展 - 海上风电试验基地将为产业链上下游提供科研攻关 试验验证 交流共享等全方位服务 [2] - 基地建设将推动形成完整产业生态 加速产品研发升级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2] - 国网福建电力提出"三大三先"省级高质量发展示范电网蓝图 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2] 清洁能源技术研究 - 国网福建电科院完成"面向清洁能源消纳的水蓄多尺度联合优化调节策略及评价体系研究"项目 [3] - 项目提出多能互补优化调度策略 为水电和抽水蓄能资源优化调度提供技术支撑 [3] - 研究成果已在国网福建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示范应用 为电力调度运行决策提供参考 [3] 海岛电网建设 - 国网福建电力在湄洲岛建成海岛级光纤差动自愈配电网 故障自愈时间缩短至毫秒级 [4] - 围绕新能源友好并网 分层分群调控 布局了一批微电网示范项目 [4][5] - 打造城镇 海岛 园区 乡村 校园等多类型微电网(群)示范形态 [4][5] 清洁能源发展现状 - 2024年福建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占比达65.5% 发电量占比达52.7% [6] - 福建正在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 描绘绿色发展新画卷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