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动化
icon
搜索文档
倒闭潮再袭跨国零部件企业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27 10:02
行业现状 - 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正经历新一轮"倒闭潮",主要受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主机厂转型压力传导、美国关税政策等多重因素影响 [2] - 2024年全球轻型车产量同比下滑1%,欧洲市场尤为疲软,汽车产量同比下滑4.8% [4] - 2024年大型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净利润普遍大幅缩水,博世集团同比下跌33%,麦格纳同比下跌17%,安波福同比下跌39%,博格华纳同比下跌46% [5] - 2025年第一季度部分企业仍在困境中挣扎,李尔净利润同比下跌26%,舍弗勒同比下跌64%,博格华纳同比下跌26% [6] 公司案例 - 马瑞利集团在美国特拉华州地方法院正式提交破产保护申请,面临高达6500亿日元的债务压力 [2][4] - 马瑞利由康奈可和马瑞利于2019年合并而成,合并前2018年营收合计146亿欧元,合并后未能形成协同效应,营收逐年下滑,2023年全球排名滑落至第23位 [3] - 德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施洛特因资金链断裂为旗下4家子公司申请破产保护,此前一份价值1500万欧元的大订单被取消 [7] 转型挑战 - 传统零部件企业在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中遭遇严峻挑战,电动化转型需要巨额研发投入但市场需求增速不及预期 [7] - 舍弗勒电驱动业务仍处于亏损状态,博格华纳缩减电动汽车充电业务规模并整合电池部门 [7] - 德国零部件厂商在发动机、变速器等领域的技术积累无法直接转化为电动汽车所需的"三电"系统竞争力 [8] 主机厂影响 - 主机厂转型压力正向供应链传导,2025年第一季度主流跨国车企利润下滑普遍超过50% [8] - 大众集团计划到2030年在德国裁员3.5万人并削减逾70万辆产能,日产将削减100万辆产能并重构供应商体系 [8] - 日产和Stellantis作为马瑞利核心客户过去一年均遭遇较大困境,订单减少导致供应商承压 [4] 关税政策影响 - 美国自2025年4月3日和5月3日起对进口车及关键汽车零部件加征25%关税 [8] - 韩国汽车零部件对美出口额达82亿美元,占出口总额36.5%,现代、起亚汽车当地采购占比不到20%,高额关税将对其造成较大冲击 [9][10] - 韩国两家零部件供应商因美国关税政策陷入经营困境,分别提交企业重组申请和暂停票据交易 [10] - 韩国产业研究院预测受高额关税影响,2025年下半年韩国汽车出口额将同比下降11.4%,全年汽车及零部件出口总额预计同比下降8% [10]
研判2025!中国旅游观光车行业概述、市场规模、企业经营情况及发展趋势分析:旅游市场的持续繁荣,推动行业规模上涨36.5% [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6-27 09:25
旅游观光车行业概述 - 旅游观光车是一种专为旅游景区设计的区域性电动车,适用于公园、游乐园、封闭社区等场所,具有独立悬挂减震系统、四轮液压制动系统和高强度钢化玻璃等特点 [3] - 主要分为城市旅游观光车、山地旅游观光车和贵宾旅游观光车三类,满足不同景区和游客需求 [3] - 2024年中国旅游观光车行业市场规模达5.41亿元,同比增长36.5% [1][11] 行业产业链分析 - 上游包括钢材、铝材、塑料等原材料供应商,以及电池、电机、控制器等零部件制造商 [5] - 中游为观光车生产制造环节,依赖先进设备和严格质量控制体系 [5] - 下游应用领域主要为旅游景区,2024年中国A级景区数量达16,541个,较2023年增加820个 [9] 关键原材料供应 - 钢材是重要原材料,2024年中国钢材产量达14亿吨,2025年1-4月产量4.8亿吨,同比增长6% [7] - 优质钢材如电泳漆处理可延长车身使用寿命,价格和供应量直接影响制造成本 [7] 市场竞争格局 - 主要参与者包括比亚迪、宇通客车、金龙汽车、中通客车、安凯汽车等上市公司 [13] - 宇通客车2025年Q1营收64.18亿元(同比-3%),净利润7.55亿元(同比+14.91%)[14] - 金龙汽车2025年Q1营收49.22亿元(同比+23.69%),净利润0.47亿元(同比+164.79%)[18] 产品与技术发展 - 宇通客车主要产品包括ZKGDHA 14座锂电观光车、ZKGDHB 23座锂电观光车等系列 [16] - 电动化趋势明显,新能源观光车凭借零排放、低噪音优势成为主流 [20] - 智能化升级通过AI和物联网技术提升驾乘体验和运营效率 [21] 未来发展趋势 - 定制化需求增长,包括主题化设计、无障碍功能及模块化结构 [22] - 景区数量增加直接推动观光车需求,5A级景区达358个(较2023年+19个)[9] - 老旧车辆更新换代需求将驱动行业规模持续扩大 [1][11]
GNEV2025上海论坛|张永伟:汽车产业需要新的全球化合作模式
中国经济网· 2025-06-25 21:17
全球汽车产业格局变化 - 汽车产业全球合作发展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整车销售壁垒增加并延伸至供应链领域,供应链高度复杂且脆弱性增强 [1] - 智能化、电动化重塑产业格局,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崛起,占据全球近70%市场份额 [3] - 汽车产业全球化属性未变,包括贸易、技术交流、供应链合作及政策标准协同 [3] 当前合作模式的问题 - 当前全球汽车产业合作模式为将某国品牌、产品及封闭零部件带入东道国,但产业外溢效果差,面临市场壁垒限制 [3] - 东道国希望发展自有汽车产业,传统模式与新需求矛盾需寻找新路径 [3] 中国汽车产业的关键作用 - 中国汽车产业在全球新路径形成过程中愈发关键,需探索与世界市场和产业链接的新模式 [4] - 中国车型+供应链、汽车配件+服务体系、海外中小企业链接中国产业链、跨国企业本土化与"在中国、为世界"为可行新路径 [4] 跨国企业的本土化与全球化 - 跨国企业在中国发展呈现两大变化:研发、管理、经营、供应链及生态本土化,以及"在中国、为世界"战略 [4][5] - "在中国、为世界"战略利用跨国企业全球资源网络,将中国成果延伸至全球 [5] 新路径的定位 - 中国汽车产业与世界链接的新路径并非替代传统品牌出海或整车出海,而是对新形势下全球合作模式的补充 [5]
智造升级 融合共进——感受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跃升脉动
新华社· 2025-06-25 15:48
行业变革与升级 - 全球汽车工业正经历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引领的深刻变革,推动中国汽车产业向质而行 [1] - 江淮汽车与华为合作打造的豪华新能源轿车尊界S800开启批量投产,体现中国汽车工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 [1] - 江淮尊界S800超级工厂采用全自动焊装线实时监控5714个连接点,涂装车间AI技术重构漆面工艺,双拼色自动分色机器人精度控制在0.3毫米以内 [1] - 东风岚图智慧工厂依托5G、大数据技术实现轿车、MPV、SUV等多种车型共线混流生产,可按需切换不同配置车型 [1] - 吉利汽车长兴生产基地生产自动化率达100%,近1000台工业机器人作业,实现不到一分钟下线一台车 [1] 产业链协同与创新 - 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技术研发转化为市场价值,车企与高校合作攻关电池续航、智能驾驶等核心技术 [2] -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涵盖整车制造及庞大供应商网络,支撑全产业链"共生进化" [2] - 传统车企如江淮、北汽加速新能源转型并向高端化拓展,新势力车企如蔚来、理想运用互联网思维重构竞争逻辑 [2] - 海外品牌宝马、奥迪与中国本土高科技企业合作加速智能化转型 [2] - 宁德时代有望2027年小批量生产全固态电池,宝钢股份研制超强度吉帕钢,延锋国际研发智能座舱 [2] 区域发展与场景应用 - 北京打造"车路云一体化"国家样板,武汉构建全球最大自动驾驶运营区,合肥骆岗公园投放超150项新技术及50余个规模化应用场景 [2] - 完备顶层设计与政策支持推动中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构建供应链成本优势 [2] - 汽车产业链边界拓宽,逐步形成跨界融合的产业新生态 [2] 未来展望 -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以科技创新为引擎,持续向产业链价值链更高处跃升 [3]
光大证券晨会速递-20250625
光大证券· 2025-06-25 09:34
核心观点 - 工程机械行业出口有喜有忧,内销虽承压但长期向好,部分公司激励计划或新品推出带来发展机遇,部分公司因终端需求等因素调整盈利预测 [2][3][4] 行业研究 高端制造 - 5月我国向北美地区出口电动工具、草坪割草机同比降温,1 - 5月累计金额分别同比 - 3%、 - 1%;大类工程机械累计出口同比增速达双位数,挖掘机、拖拉机、矿山机械累计增速分别达22%、30%、23%,较4月提升1pct、2pct、2pct,建议关注一拖股份、徐工机械等 [2] - 近期工程机械行业内销承压,但看好更新换代拉动销量,两会政策支持保障中期需求复苏,国际化、电动化推进有望使龙头企业量利齐升,推荐三一重工、中联重科(A/H)等主机厂商及恒立液压等零部件厂商 [3] 基化 - 6月23日晚阿科力发布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该计划将激发核心成员动力,预示COC/COP产品有望2025年年内批量化销售并后续快速放量 [4] 钢铁 - 因终端需求放缓,下调元力股份2025年归母净利润预测25%至2.90亿元,但公司作为木质活性炭龙头,新能源碳材料开发顺利,新增2026 - 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3.36、4.07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5] 电子 - 芯海科技下游需求回暖,模拟信号链新品不断推出,单节BMS稳定出货,多节BMS在大客户中大规模上量,MCU芯片多款产品出货量增长,预测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 - 0.13亿元、0.23亿元、0.36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6] 市场数据 A股市场 - 上证综指收盘3420.57,涨1.15%;沪深300收盘3904.03,涨1.20%;深证成指收盘10217.63,涨1.68%;中小板指收盘6426.48,涨1.38%;创业板指收盘2064.13,涨2.30% [7] 股指期货 - IF2507收盘3872.20,涨1.21%;IF2508收盘3859.00,涨1.25%;IF2509收盘3852.40,涨1.38%;IF2512收盘3821.80,涨1.35% [7] 商品市场 - SHFESHFE黄金收盘771.86,跌1.21%;SHFESHFE燃油收盘3065,跌9.45%;SHFESHFE铜收盘78640,涨0.45%;SHFESHFE锌收盘21920,跌0.27%;SHFESHFE铝收盘20315,跌0.25%;SHFESHFE镍收盘117450,涨0.01% [7] 海外市场 - 恒生指数收盘24177.07,涨2.06%;国企指数收盘8760.45,涨1.90%;道琼斯收盘42581.78,涨0.89%;标普500收盘6025.17,涨0.96%;纳斯达克收盘19630.97,涨0.94%;德国DAX收盘23269.01,跌0.35%;法国CAC收盘7537.57,跌0.69%;日经225收盘38790.56,涨1.14%;韩国综合收盘3103.64,涨2.96% [7] 外汇市场 - 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7.1656,跌0.08;欧元兑人民币中间价8.3106,涨0.72;日元兑人民币中间价0.0491,跌0.03;港币兑人民币中间价0.9128,跌0.08 [7] 利率市场 - 回购市场:DR001前加权平均利率1.3708%,涨0.04BP;DR007前加权平均利率1.6684%,涨16.09BP;DR014前加权平均利率1.713%,涨0.57BP [7] - 二级市场:一年期国债YTM1.3627%,涨0.75BP;五年期国债YTM1.5129%,涨1.02BP;十年期国债YTM1.648%,涨0.62BP [7]
福特汽车(F.US)警告:若国会执意削减电动汽车补贴 密歇根州电池厂逾千岗位将受冲击
智通财经网· 2025-06-24 11:24
福特汽车游说保住清洁能源补贴 - 公司正加大游说力度以保住美国政府给予的清洁能源制造补贴 警告若国会共和党人士削减税收抵免 其密歇根州电动汽车电池工厂的1700个就业岗位将面临风险 [1] - 该电池工厂耗资30亿美元 计划2026年投产后每年生产20千兆瓦时磷酸铁锂电池 占地200万平方英尺 [1] - 工厂采用中国宁德时代的技术 但公司强调完全拥有并控制该工厂 将成为美国首座专为电动汽车生产磷酸铁锂电池的制造基地 [1][2] 税收抵免政策风险 - 美国国会预算谈判中岌岌可危的是《通胀削减法案》中的"45X生产税收抵免条款" 该条款鼓励本土生产电池电芯与基础电池包 [2] - 据估算 公司在2026-2029年间可获得约23亿美元税收抵免 若条款被取消 正在建设的马歇尔工厂将面临风险 [2] - 参议院共和党人士公布税收法案 计划提前终止风能太阳能行业税收抵免 并在法案生效180天后取消7500美元电动汽车购车税收抵免 [3] 电动汽车战略调整 - 公司最初计划该工厂为40万辆电动汽车提供电池 后因需求减弱将目标下调至23万辆 [3] - 为提升价格竞争力 公司任命前特斯拉高管领导开发起售价低于3万美元的小型电动车系列 马歇尔工厂将为这些车型提供电池 [3] - 磷酸铁锂电池成本更低热稳定性更好 公司通过获得宁德时代技术授权 试图追赶中国电动汽车竞争对手 [2] 政治与行业环境 - 特朗普政府推动"制造业回流美国"政策 通过关税和减税鼓励企业扩大本土制造业务 [1] - 政府对核能态度转变 大举推进核电复兴 但对风能太阳能及电动汽车等清洁能源领域持续打压 拒绝给予联邦补贴 [3]
中国长安汽车集团,突然更名!业内这么看
南方都市报· 2025-06-24 10:54
控股股东更名 - 长安汽车控股股东由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更名为辰致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已完成工商变更登记 [2] - 辰致汽车成立于2005年12月26日,法定代表人赵非,注册资本609227.34万元,业务涵盖汽车及零部件设计开发制造销售等 [2] - 工商变更不涉及股东持股数量及比例变动,不影响公司治理及生产经营,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未发生变化 [4] 央企重组背景 - 6月5日国务院批准兵器装备集团分立,汽车业务将分立为独立央企由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 [4] - 分立后长安汽车间接控股股东将变更为汽车业务分立的中央企业,实际控制人未变化 [4] - 长安汽车表示此次仅为股东更名,公司目前无变化,后期有新消息会发布公告 [4] 更名战略意图 - "辰致"名称更具中立性和科技感,旨在突破传统车企形象吸引更广泛消费者市场 [5] - 突出"科技集团"定位契合汽车行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转型趋势,强调技术驱动 [5] - 更名可能是为板块独立运营做准备,便于资本运作或引入战略投资者 [5] - 品牌国际化和淡化国资背景可能提升市场竞争灵活性 [5] 后续发展预期 - 业界关注辰致内部架构是否调整、业务分拆、股权变更等后续动作 [4] - 分析人士预计更名或为后期独立做准备,将有一系列后续动作 [5] - 品牌标识和宣传方向是否转向科技或高端受到关注 [4]
2025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百强榜公布,宁德时代挺进前五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6-23 23:00
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百强榜核心趋势 - 2025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百强榜根据供应商对汽车制造商的年销售额进行排名 不包括售后业务收入和其他公司销售收入 [6] - 行业格局受电动化 智能化及区域市场变化等因素影响 竞争加剧 [6] - 完整榜单尚未公布 但行业报告 财务数据和市场分析揭示了关键趋势 [6] 传统巨头凭借战略调整占据主导地位 - 博世保持全球最大供应商地位 2024年汽车业务营收543 72亿美元 同比下降近3% 反映内燃机系统面临的挑战 [9] - 博世正转向电动化和软件定义的出行方式 并在中国建立ADAS相关合作伙伴关系 [9] - 电装以479亿美元销售额排名第二 麦格纳以428 36亿美元排名第三 采埃孚以373 18亿美元排名第四 [10] 中国供应商在关键电动汽车领域表现强劲 - 宁德时代以352 49亿美元营收排名第五 是前五名中唯一的中国企业 [13] - 比亚迪电子和德赛西威正在重塑信息娱乐和电动汽车零部件领域 [14] - 德赛西威在全球车载娱乐系统销售方面领先 比亚迪信息娱乐市场份额同比增长47% [14] 区域动态 - 中国零部件供应商实现全球最高营业利润率 2024年息税前利润率为5 7% 电动汽车供应链受益于政策支持和出口需求 [15] - 欧洲供应商受产量低迷 产能过剩和劳动力成本上升冲击 2024年息税前利润率仅为3 6% [17] - 北美企业改良运营模式取得积极成果 但人力短缺导致劳动力成本上升 产量停滞 盈利性基本不变 [18] 并购与战略联盟 - 萨玛集团欲收购马瑞利 可能改变前20强格局 使萨玛集团晋升为全球顶级企业之一 [21] - 电装通过新建电动汽车热管理工厂和区块链电池回收系统扩大中国业务版图 [22] 新兴趋势重塑行业 - 电动汽车零部件增长占比超过60% 特斯拉和比亚迪自行生产超过50%的电池组 [23] - 哈曼和松下开发用于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的集中式计算平台 [25] - 博世和采埃孚加快在中国研发和生产 以满足对成本效益高且技术先进解决方案的需求 [26] 主要风险与挑战 - 全球产量增长停滞 欧洲和北美产量停滞 中国和全球南方国家成为增长驱动引擎 [27] - 纯电汽车增长放缓 政府补贴取消和市场犹豫削弱增长势头 [28] - 中国市场竞争加剧 催生本土品牌格局调整和洗牌 [29] - 软件定义汽车模式将在未来几年主导行业发展方向 [30] - 固态电池 4D毫米波雷达和基于AI的ADAS系统对传统技术供应商构成威胁 [31] 地缘政治动态变化 - 地缘政治变化对全球汽车行业带来显著影响 关税壁垒升高影响零部件和整车贸易 [32] - 核心汽车市场之间的全球贸易秩序和区域型产业链生态开始重塑 [32] 行业变革总结 - 中国供应商挑战电动汽车和智能出行领域的传统巨头 [34] - 欧洲和北美企业通过合作 合并和本地化创新适应形势 [34] - 未来几年可能出现进一步整合 拥抱电气化/智能化的供应商与传统系统供应商差距将拉大 [34]
暂停全面电动化,奥迪紧急「刹车」
36氪· 2025-06-23 20:44
奥迪电动化战略调整 - 公司正式撤回2033年全面电动化目标,不再设定燃油车终止时间,将继续生产燃油车型至2035年甚至更久[4][5] - 2024年~2026年将推出全新内燃机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保持燃油、混动、纯电三条技术路线并行[5][6] - 前任管理层制定的激进电动化时间表被认为不合时宜,战略灵活期延长至7~10年[5] 财务与市场表现 - 2024年总营收645亿欧元同比下降7.6%,营业利润39.03亿欧元同比大跌37.8%,营业利润率6%下降3个百分点[6] - 全球销量下滑11.8%至167万台,欧洲和美国市场分别下滑11.1%和14%,中国市场下滑10.9%至65万辆[12][15] - 纯电动车销量下降8%至16.4万辆,Q6 e-tron交付量仅1.5万辆占比不足10%[10][12] 中国市场挑战 - 在华电动车型表现不佳,Q4 e-tron全年销量1.5万辆,Q2L e-tron月销不足百台[12] - 双合资公司结构未形成合力,一汽奥迪占比超93%,上汽奥迪未能成为新引擎[17] - 豪华品牌新能源车型定价虚高,消费者对品牌溢价接受度下降[13] 改革措施 - 计划2030年前累计削减80亿欧元材料成本和100亿欧元人力成本,目标实现11%~13%利润率[16] - 新车型开发时间缩短至36个月,2025年在中国推出8款新车型包括Q6L e-tron和A5L[16][20] - 多款车型价格大幅下调,Q5L最高降幅达39%,Q7入门款售价低至45.99万元[20] 产品与技术 - 2025年年底将拥有竞争对手中"最年轻的产品组合",两年内推出20多款新车型[21] - 与华为合作开发智能驾驶系统,计划在多款车型上搭载华为解决方案[19] - 因CARIAD软件研发拖累,PPE平台车型Q6 e-tron多次延迟上市[10] 行业动态 - BBA三大德系豪华车企均调整电动化计划,奔驰宝马也延长燃油车生产时间[6] - 德国高端品牌面临传统高利润业务与电动化巨额投入的双重压力[6]
“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团体标准提升引领行动”在京启动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22 18:10
行业变革与标准化需求 -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50%,高阶智驾系统加速普及,车路云一体化试点广泛推进,行业处于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深度变革阶段 [1] - 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呈现电动化加速、智能化演进、低碳化融合特征,新技术和跨界生态涌现对标准化提出更高要求 [4] - 团体标准是衔接技术前沿与产业实践的桥梁,需发挥其在快速响应创新和跨产业合作中的作用 [4][11] 政策与标准体系发展 - 2015年国务院提出培育团体标准,2018年《标准化法》明确其法律地位,2021年《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强调大力发展团体标准,形成政府与市场二元标准结构 [7] - 汽车行业累计发布1500多项国家和行业标准,1000余项团体标准,实现国标与团标协同,国际影响力提升 [8] - 团体标准需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协调配套,避免重复建设,构建层次分明、功能互补的标准生态体系 [12] 团体标准实施方向 - 三大工作方向:坚持创新引领协同推进、强化供给质量体系兼容、深化实施应用做优做强 [11][12] - 需瞄准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关键技术,超前布局形成创新链、标准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模式 [11] - 建立全生命周期质量保障机制,加强宣传培训提升行业采信度,鼓励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采用团体标准 [12] 跨领域协同与国际化 - 团体标准需促进汽车与交通、能源、信息通信、智慧城市跨界融合,打破壁垒提升产业链韧性 [15] - 发挥团体标准响应快、机制灵活优势,作为国标"孵化器"和"试验田",支撑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15][18] - 利用国内市场规模和技术优势,在国际关键领域率先提出中国标准方案 [18] 首批引领性团体标准 - 发布12项团体标准项目,覆盖新能源、智能网联、智能制造等领域,涉及全固态电池判定、车路云一体化分级、换电系统互换性等核心技术 [19] - 由20余家龙头企业及研究机构共同制定,包括中汽中心、宁德时代、比亚迪等,旨在解决产业痛点并构建未来生态 [20] - 标准将推动从制定、测试到应用的全流程闭环,服务高质量发展目标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