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动化
icon
搜索文档
社评 || 五年蓄力,努力跑好“十五五”这一棒
中国汽车报网· 2025-10-27 17:21
行业回顾:过去五年的成就 - 汽车产业规模持续壮大,2023年全国汽车年产销量首次突破3000万辆,产销量保持全球第一 [3] - 自主品牌汽车市场份额强势崛起,2024年累计市场占有率达到61% [3] - 新能源汽车产量从2020年的140万辆左右跃升到2024年的1300多万辆,市场规模翻了三番多,销售占比从2020年的5.4%提升至40.9% [3] - 截至2025年8月底,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充电枪)总数达到1734.8万个 [3] - 具备组合辅助驾驶功能的乘用车新车占比从2020年的16.2%提升到今年上半年的62.1% [3] - 2024年新能源汽车整体消费超过2万亿元 [3] - 中国汽车出口在2023年首次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 [4] - 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累计制订发布国家及行业标准88项,牵头近10项国际标准制定 [4] 产业体系与技术发展 - 已建成涵盖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网联云控在内的完整产业体系 [4] - 大算力芯片、智能线控底盘实现批量上车,人机交互、协同感知等技术全球领先 [4] - 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可控能力及韧性逐步增强 [4] - 中国在参与全球汽车标准、技术法规制定中的话语权日渐增强 [4] 未来规划与发展方向 - “十五五”规划明确提出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等主要目标 [5] - 进一步强化汽车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支柱地位,持续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推动新旧动能转换 [6] - 通过改革开放与自主创新,推动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创新步入新阶段 [7] - 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边缘计算等技术在汽车全生命周期的深度应用 [7] - 中国汽车产业的全球化布局将迈向深入,从产品销售到国际标准制定,参与全球治理的话语权和贡献度将提升 [7]
大行评级丨瑞银:上调中国2028至2030年电力需求预测 偏好哈尔滨电气及中广核电力
格隆汇· 2025-10-27 14:05
瑞银发表报告表示,对中国电力市场需求更为乐观,料2028年至2030年中国电力需求将增长8%,为早 前预测两倍。纵使该行早已认定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出口及电动化为结构性推动因素,但预期有关因素 影响明显超越原来预期。该行的有关调整反映对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兴建、电力出口增长加快及电动化加 速的信心增强,有利明年起电力设备及电网资本开支。该行上调对有关股份今年至2027年盈利预测2% 至18%,并上调大金重工及中广核电力(01816.HK)投资评级至"买入",并指出该行偏好的个股2026年预 测市盈率仅15.6倍,低于历史平均的22倍及全球同业平均的50倍。该行首选股为哈尔滨电气(1133.HK) 及中广核电力气(1816.HK),亦喜欢东方电气(1072.HK)、思源电气、应流股份、金风(2208.HK)及大金 重工。 ...
奇瑞商用车:后发先至 年轻却有一颗冠军的心
中国汽车报网· 2025-10-27 10:33
公司战略 - 公司确立全系列发展、全球化发展、技术引领、品质优先四大战略路径 [4] - 商用车业务被定位为公司新的增长曲线 其2030年战略目标为年销量100万辆 [4] - 产品开发逻辑起点改变 基于全球顶级标准进行平台和性能定义 再分级满足不同市场需求 [6] - 实施"欧洲能力建设" 借助集团乘用车业务的海外经验赋能商用车全球化发展 [7] 产品与技术 - 系统性展示在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等前沿领域的最新成果 [2] - 推进轻商板块模块集成化 从多合一技术降低客户购车与养护成本 [9] - 新的商用车联网平台将集成主动充电、预约充电及应急救援等功能 解决客户运营痛点 [9] - 针对不同运营场景进行产品开发 例如为高效物流匹配大容量电池 为普通城配提供高充电倍率体验 [11] - 策划推出使用寿命可达10年的产品以满足特定客户需求 [11] 市场与服务 - 深刻理解商用车使用场景的复杂多样性 以全生命周期角度为客户赋能 [9] - 服务创新包括"3小时救援必达"、"维修不过夜"、"30分钟快保"等 旨在为用户节省成本与时间 [11] - 在后市场与主流货运平台合作 并鼓励经销商拓展本地物流业务以赋能新用户 [11] - 与保险公司合作应对新能源商用车投保难问题 自备车保险费用已从10000元水平有所下探 [11]
奇瑞商用车高层首次集体亮相!100万辆销量目标如何实现?| 头条
第一商用车网· 2025-10-26 21:01
公司战略与目标 - 奇瑞集团已将商用车业务确定为新的增长点,2024年为“元年”,2025年是“2030战略”实施第一年[5] - 公司2030年目标是实现接近百万辆销量,未来5年将围绕该目标分阶段推进[5][8] - 为实现目标,公司正通过明确战略、梳理管理、加大产品投入、启动新业务线等方式打基础[5] 产品与技术布局 - 公司在2025年全球创新大会上展示了十大创新技术及产品,包括无人驾驶物流车、车联网服务平台、光驱一体总成、超充电驱动系统等[1] - 计划在2026年至2029年集中投放覆盖重卡、轻卡、中卡、微卡、VAN车和客车的全新一代新能源平台[10] - 全新一代平台研发之初即以全球标准为标准,旨在提升全球市场竞争力[12] - 启动了“无人物流车战略”,计划于今年12月发布,推动商用车无人化从“可演示”走向“可运营”[8] - 在智能网联方面,今年将发布新平台,新增一键救援等功能,未来将实现乘商同权,应用乘用车技术[22] 各业务板块表现与规划 - 轻卡板块:2025年1-9月轻型商用车销量同比累计增长约62%,轻卡产品前8月销量排名进入前八,四季度将冲刺前五[5][6] - 零米轻卡作为新品牌快速成长,计划保持约两个月一款新产品的节奏,下月将上市黄金船产品,明年推出“十年驹”拳头产品[4][18] - 重卡板块:联合重卡在战略重组后发布全新平台超级重卡矩阵,预计今年将实现盈利[4][8] - 大VAN业务:已进入关键期,组建了国内顶尖研发团队,新车将一步对标欧洲标准并于明年发布,旨在解决行业痛点并追求高品质[14] - 皮卡业务:已实现首款皮卡新车上市[8] 市场趋势与机遇判断 - 新能源轻卡市场正发生结构性变化,主流价格从20万元下降到18万元,4米2车型价格进入10多万元区间,明年价格将继续下沉,将促进三四线城市市场崛起[18] - 轻卡客户结构从以大客户为主转变为中小客户占据主流,散客自购趋势明显,明年散客数量预计将大幅增长,客户对品牌依赖度和沟通能力要求提高[18] - 新能源重卡渗透率在倒短市场将达到巅峰,未来3年保守渗透率数值为50%,倒短重卡市场未来3-5年渗透率可能超过60%,明年将开始进入中长途电动化市场[21] - 中国经济结构变化导致货运需求精细化,使得大VAN市场规模潜力巨大,欧盟市场规模总量远大于轻卡,公司正抓住此趋势进行大规模投资[14][15] 核心发展路径 - 公司以四大战略路径引领发展:全系列发展、全球化发展、技术引领和品质优先[17] - 公司拥有经验丰富的高管团队,包括各业务板块负责人,为战略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17]
《2025中国汽车技术首脑(CTO)闭门峰会共识》发布
中国新闻网· 2025-10-25 00:18
行业发展趋势 - 汽车产业进入以电动化、智能化、低碳化相互赋能、融合发展为主要特征的全方位转型升级新阶段 [1] - 产业生态正由传统整零分工向跨产业协同融合加速演进 [1] - 汽车技术体系经历系统性重塑,创新范式发生深刻变革,前沿科学探索与技术研发应用齐头并进 [1] - 产业技术创新迎来前所未有的密集活跃期,颠覆性成果不时涌现 [1] 国际化战略 - 中国汽车产业迈向深度融入全球、全面国际化发展的新征程 [1] - 高水平国际化发展的关键在于发挥技术品牌引领作用,树立创新驱动、品质卓越的中国汽车产业新形象 [1] 技术创新与合作重点 - 联合开展创新趋势预见与技术路线研判,共同推进新一代动力电池、智能底盘、车用人工智能等领域前瞻性、引领性、原创性技术布局 [2] - 携手构建有助于前沿技术成果转化与应用的创新生态,合力推动智能电动车辆交叉学科建设发展,引领复合型创新人才培育 [2] - 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动技术创新与成果应用,将用户需求融入技术与产品研发迭代的全流程 [2] - 围绕电动汽车安全要求、智能驾驶功能标准、智能网联测试评价等领域加强标准法规联合研究 [2] 行业生态与传播环境 - 共同构建适应产业技术变革的企业研发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新技术、新功能、新模式的安全性、可靠性在投放市场前得到充分验证 [2] - 开展客观、务实、负责任的技术宣传,避免夸大其词和模糊表述,以技术标准共建为抓手探索形成行业共识性的技术表述规范 [3] - 共同推动面向公众的技术科普,提升公众对技术成果及其功能边界的准确认知,增强技术推广的透明度与公信力 [3] - 充分利用行业组织与科技社团的桥梁作用,围绕学术交流、协同创新、标准研究、平台建设等方面深化企业间交流与合作 [3]
2025年全球汽车Tier1厂商排名
自动驾驶之心· 2025-10-25 00:03
2025年全球汽车Tier1厂商排名 - 博世在汽车电子、动力总成和自动驾驶领域占据领先地位,排名第一 [2] - 采埃孚在传动系统、底盘技术和自动驾驶领域具有优势,排名第二 [2] - 电装专注于汽车电子和动力总成,排名第三 [2] - 宁德时代作为动力电池厂商进入前十,排名第六,主要优势在动力电池和储能系统 [2] - 德赛西威和华阳集团等中国厂商在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领域表现突出,分别排名第七和第八 [2] 行业核心趋势:电动化与智能化 - 电动化转型加速推动动力电池厂商市场份额提升,中国厂商如宁德时代和比亚迪有望在2025年进一步扩大份额 [3] - 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成为行业核心增长点,德赛西威、华阳集团等中国厂商在相关领域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 [3] 市场竞争格局演变 - 传统Tier1厂商如博世、采埃孚、电装凭借技术积累和客户基础继续主导市场,但2024年业绩普遍承压,营收和利润下滑明显 [4] - 中国Tier1厂商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驾驶领域取得显著突破,逐渐打破国际龙头壁垒 [5] 区域市场动态 -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为本土Tier1厂商提供巨大市场空间,2025年中国自主车企在新能源领域市场份额持续增长 [10] - 欧美市场电动化转型放缓,但对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的需求依然旺盛,为Tier1厂商提供新的增长机会 [10] 未来技术与发展方向 - 具备软硬件全栈技术能力的供应商有望获得更大市场份额 [6] - 海外Tier1厂商通过投资中国初创企业和开发本地化产品,试图重回市场主导地位 [6]
2025日本移动出行展前瞻:电动化终于迈向日本市场
观察者网· 2025-10-24 18:27
展会概况与行业背景 - 2025日本移动出行展将于10月29日至11月9日在东京举办,代表日本车市需求变化及日系车企战略方向变革 [1] - 在比亚迪、特斯拉等新能源车企竞争下,日系车企开始加速转型 [1] - 2023年纯内燃机车型占日本乘用车总注册量份额首次跌破50%,2024年降至42.3%,2025年上半年小幅回升至44.7%,市场主体已被电动化动力总成占据 [11] - 混动车型销量渗透率在2025年上半年稳定在33.8%,而纯电动汽车市场渗透率同期仅为1.3% [12] - 日本纯电车型增量多集中在轻型车市场,中高端电动车市场增量依赖比亚迪、特斯拉、宝马等车企,今年上半年日本进口电动车注册量上涨45.7% [15] 丰田汽车参展计划 - 丰田将展示其电动化产品构想,并发布包括雷克萨斯、世极、Gazoo Racing和大发等所有品牌的全新车型 [1] - 丰田品牌将发布卡罗拉替代车型,拥有纯电和混动两种动力形式 [3] - 雷克萨斯将展出全新ES轿车以及一款或为电动化的六轮LS厢式概念车 [3] - 雷克萨斯或将在车展上带来LFA跑车的继任者,显示公司并未放弃内燃机和豪华品牌构建之路 [4] - 丰田正在剥离其顶级车型“世极”系列,打造全新独立超豪华品牌,旨在与劳斯莱斯和宾利竞争,本届展会将推出全新轿跑概念车 [4] 本田汽车参展计划 - 本田将展示两款全新电动概念车,其中一款是新一代0系电动汽车的第三款车型 [6] - 本田还将展出一款紧凑型电动车原型车,展现对小型、易于操控的电动汽车愿景 [6] 日产汽车参展计划 - 日产将在“Re:Nissan”战略指导下,全面诠释其对智能化、可持续未来的战略愿景 [6] - 日产将推出全新Elgrand(搭载第三代e-POWER技术),并带来升级版Ariya纯电跨界车型的首发 [9] - 公司将展示在电驱化的坚定承诺,包括展出第三代聆风、欧洲市场专属的Micra以及来自中国市场合作打造的N6/N7等全球电动车型 [9] 其他日本车企参展计划 - 马自达将展示两款代表未来设计方向及下一代动力与传统系统技术的概念车,并重点介绍基于藻类的碳中性燃料及开发中的碳捕获系统 [11] - 三菱、斯巴鲁、铃木等日本汽车制造商也将带来全新电动化车型或概念车产品 [11] - 雅马哈带来的16款摩托、踏板车等产品中,纯电、混动、氢能悉数覆盖 [11] 海外车企参展计划 - 比亚迪计划在展会上推出一款专用微型电动汽车,预示其或将专为日本独特的微型汽车市场开发全新平台,新车或将与日产Sakura、三菱eK X EV和本田N-One e竞争 [17] - 现代汽车旗下的现代与起亚品牌将带来全新电动化车型,其中现代将推出Nexo氢燃料电池跨界车,起亚则将推出一系列基于“超越车辆平台”战略打造的电动商用厢式货车 [19]
比亚迪腾势总经理赵长江离职:特别感谢王总的信任与悉心提携
新浪科技· 2025-10-24 16:09
高管离职事件概述 - 比亚迪高管赵长江通过个人微博发布离职消息,正式宣告暂别其奋斗了16年的企业 [1] - 赵长江于2009年加入比亚迪,担任区域销售经理,并于2021年出任腾势销售公司总经理 [3][4] - 2024年7月,公司启动高管轮岗制度,赵长江由腾势销售事业部总经理转任腾势方程豹直营事业部总经理,在新岗位三个月后确认离职 [4][5] 高管职业贡献 - 亲身参与并推动了公司多个重要发展阶段,从燃油车时期的市场开拓到新能源汽车市场萌芽阶段的笃定探索 [1] - 主导唐、汉系列车型的崛起,推动这两款代表中国品牌的旗舰车型成为市场标杆,提升公司在中高端新能源市场的竞争力 [1] - 牵头推动腾势品牌在MPV市场的突破,成功助力腾势问鼎MPV细分市场,进一步丰富公司的产品矩阵与品牌影响力 [1] 离职声明内容 - 赵长江在微博中特别提及对公司董事长王传福的感激,称其给予了信任与悉心提携 [1] - 高度认可公司提供的卓越平台,使其能够投身于电动化、智能化的时代浪潮,参与到关系中国汽车产业向上的事业中 [1] - 强调16年来的市场突破源于把好产品带给每一位用户的初心与坚持,这一理念也成为公司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1]
奔驰“天价”裁员,中国市场失守
华尔街见闻· 2025-10-24 11:47
公司战略与业绩 - 公司启动代号为“自愿遣散计划”的裁员 目标约为3万名员工自愿离职 已有约4000名员工接受方案离职 [2] - 资深管理人员最高可获得逾50万欧元补偿金 普通工厂工人可拿到相当于两年薪资的补偿 [2] - 公司计划通过减员在2027年前节省50亿欧元成本 并将财务、人力资源等职能外包 停止替换退休员工 以释放每年10%的生产成本 [4][5] - 公司计划截至2027年削减生产和固定成本各约10% 德国本土工厂减产10万辆 [3] - 公司三季度全球销量为52.53万辆 同比下滑12% 前三季度累计销量为160.2万辆 同比减少9% [2] - 公司三季度在华销量为12.5万辆 同比下滑高达27% 超过二季度19%的降幅 [2] - 公司多款车型在中国市场有大幅折扣 主要走量的A级、C级、EQA、EQB等车型经销商报价比指导价便宜近一半 [3] 行业转型与竞争格局 - 德系品牌普遍面临挑战 宝马集团上半年营收同比下降8% 税后净利润同比下降29% 大众集团上半年税后利润同比大降超38% [3] - 传统车企在电动化转型中面临挑战 内燃机时代积累的供应链体系、生产流程与人才结构成为包袱 同时管理层级冗余、决策迟缓 [4] - 在智能电动车时代 软件研发成本占比从传统汽车的10%飙升至40% 机械制造环节价值占比相应下降 [7] - 波士顿咨询报告指出 传统车企劳动力结构经历“双重挤压” 内燃机相关岗位需求以每年5%-8%速度递减 软件工程师、电池专家等岗位缺口持续扩大 [6] - 中国车企正加速产业整合 华为智驾辅助系统已实现城区道路自动驾驶 而公司的L3级辅助自动驾驶仍局限于特定高速场景 [4][8] 电动化与未来布局 - 公司积极尝试电动化转型 推出全新CLA车型 并计划明年推出纯电GLC SUV等车型 [3] - 公司在中国研发团队超2000人 近五年投入105亿元 凸显“在中国 为全球”的战略 [3] - 公司近期在硅谷设立AI实验室 在柏林组建百人级车载系统团队 以重塑人才矩阵 [7] - 公司CEO表示丰厚遣散费是为支撑员工转型过渡期 鼓励员工自愿离职 为未来发展腾出空间 将资源转向电动化、智能化领域 [5]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路线图3.0》发布:2040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80%以上
证券时报网· 2025-10-23 18:56
近日,在第三十二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上,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组织修订编 制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路线图3.0》(下称"路线图3.0")正式发布。 "2030年可能是高级别自动驾驶的'DeepSeek时刻',将成为规模产业化的关键节点。"张进华判断。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张进华表示,当前汽车产业的升级面临多重挑战和问题。主要集中在四方面: 一是部分技术瓶颈问题有待突破;二是跨产业协同创新高效模式有待探索;三是新技术的验证和标准体 系,特别是面向自动驾驶的评价体系有待建立和完善;四是人才的支撑体系存在结构性失衡,现在的人 才构成,不能满足产业日新月异的技术变化。 尽管挑战诸多,张进华仍然强调,面向未来15年,汽车产业仍然是推动全球经济复苏的压舱石、推进 器,也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主力军,同时也是新一轮科技革命的试验田。 在他看来,中国会成为全球汽车科技创新的策源地,同时,智能网联汽车将进入市场化发展快车道。 2030年乘用车L2级组合辅助驾驶基本上实现普及,L3级渗透率超35%,2035年L3/L4级渗透率将达到 70%以上,到2040年,L4级在智能网联汽车新车中全面普及。 路线图3.0对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