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数字赋能
icon
搜索文档
转作风、抓落实、强担当,以崭新风貌奋力谱写前海建投集团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搜狐财经· 2025-08-20 20:47
核心观点 - 前海建投集团2025年上半年围绕"廉洁合规、苦练内功、经营转型"工作方针 在基础设施建设 产业空间开发 低碳能源 人才住房 数字赋能 深港融合 企业治理和党建八个领域取得进展 下半年将聚焦"七个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 [1][2][7][10][11] 基础设施建设 - 桂湾片区国际化提升 环前海湾重点工程 "山海连城" 前海黄金海岸带建设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 [2] - 公共服务配套持续完善 [2] 产业空间开发运营 - 国际化港风港味街区完成招商推介大会 [2] - 协助出台《遴选办法》并执行2次遴选会 [2] - 前海国际会议中心举办高规格活动24场 [2] - 深港智汇产业园(和一)和(风华)项目稳步推进 [2] 低碳能源运营 - 前海3号冷站(一期)和5号冷站(二期)实现送电 [2] - 供冷服务签约面积达566万平方米 [2] - 上半年获发明专利授权4项 累计达29项 [2] - "前海能源"入选第二十二届"深圳(湾区)知名品牌"和深圳市绿色低碳产业企业 [2] 人才住房服务 - 前海乐居公司租赁收入完成预算目标的124% [3] - 落实"一张床 一间房 一套房"居住政策 支持智能机器人灵巧手产业集聚 [3] - 前海珑湾国际人才公寓于2025年6月26日开放试运营 [3] 数字科技赋能 - 基于CIM平台开展"四张图"系统建设 实现三湾片区"空 产 设 物"数据一体统筹 [3] - 保障数字孪生城市建设和BIM三维审批工作 [3] - 协助深圳市规划局部署市级BIM审批平台 对外复制推广前海BIM行政审批经验 [3] - 完成港科大香港智能建造研发中心钢筋绑扎机器人测试和智能建造产品策划方案 [3] 深港融合合作 - 新增1号 8号景观桥为港澳规则试点项目 扩大深港建设标准互认应用场景 [4] - 加快打造前海交易广场港风港味街区 重点引入国际品牌首店及香港老字号 [4] - 推进国际人才创新交流中心和前海企业公馆功能形象提升 [4] - 成功招引安格利华国际商贸投资 严讯奇建筑师事务所等知名企业落地 [4] 企业治理与转型 - 建立全面风险防控体系 在所有项目推行"廉洁协议"机制 [4] - 成本合约 采购 工程变更等实现全流程线上管理 [4] - 印发《岗位安全责任卡》 建立安全责任三级体系 [4] - 制定《关于提升资本回报率及"一利五率"专项整改方案》 推动营收结构向多元化均衡性发展 [4] - 优化招商营销运营专班机制 完成权责流程调整 [4] 党建与人力资源 - 开展党风廉政建设 发挥大监督作用 [5] - 完成党委换届选举和纪委选举 健全党支部组织架构 [5] - 完成人力资源盘点包括组织权责 岗位设置和人员情况 [5] 下半年重点规划 - 加快落实《前海方案》《前海规划》任务目标 [7] - 加快完善国际化城市新中心功能 [7] - 加快打造优质产业空间 [7] - 加快集聚业务板块发展优势 [7] - 加快推进经营转型 [7] - 加快推动深港合作举措落地 [7] - 加快构建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7] 战略发展方向 - 以产业思维促进转型发展 提升市场洞察力和核心竞争力 [11] - 构建"全周期 生态链 网状"业务架构 围绕产业集聚提供产品 服务和投资 [11] - 服务"20+8"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发展 [12] - 服务港人港企落地发展 制定配套服务措施 [12] - 学习大数据 AI等前沿技术 提升工程建设 运营管理和风险防控效率 [12] - 严格执行末等调整和不胜退出机制 选树先进典型 [13]
阳光下的守护丨重庆渝中公安创新“网约房”治理新模式
环球网· 2025-08-20 19:02
行业规模与市场背景 - 重庆渝中区作为热门旅游核心区 2025年春节假期吸引游客超千万人次[1] - 区域内网约房数量达1.6万余间 主要分布在高楼公寓和居民小区中[1] - 网约房作为新兴住宿业态 依托互联网平台提供在线选房和密码解锁服务 深受年轻人青睐[1] 监管体系创新 - 2024年底出台全国首个地方政府规范性文件《网约房管理试行办法》 明确公安部门为主管单位并细化10余个部门职责[3] - 建立"一房一码"动态管理机制 每间网约房需通过"渝快办"平台申报并生成唯一房源码[3] - 已发放房源码1.3万余个 实现房源底数清、情况明的管理目标[3] 技术应用与效率提升 - 通过"畅住助手"小程序实现实名认证和手机蓝牙解锁门禁 登记准确率从不足60%提升至100%[5] - 智能门锁普及率达74.83% 为经营者年均减少手动登记时间超2万小时[5] - 实施四色管理制度(绿蓝黄红) 初始10分绿码 低于6分红码强制下架[5] 协同治理成效 - 成立网约房自治联盟并制定《经营自律公约》 2025年以来协同处置纠纷近400起[6] - 涉网约房警情同比下降33.8% 有效化解邻里干扰和价格纠纷等矛盾[6] - 通过"渝快办"和"畅住助手"实时收集投诉并自动流转至多部门协同处置[6] 未来发展规划 - 依托"畅住助手"小程序为住客提供个性化旅游推荐 为经营者接入智慧营销系统[6] - 政府通过数据分析优化资源配置 推动网约房从安全薄弱点转变为治理亮点[6] - 当前1600家经营者参与治理 实现政府治理与行业发展的良性互动[7]
智算“作息规律” 3.5万口井焕新
经济网· 2025-08-19 18:07
核心观点 - 长庆油田通过精细化间开管理和智能化改造 有效提升低产低效井的生产效率 实现降本增效和资源优化 [1][2][7] 生产管理优化 - 实施精准间开制度 杏19-095井每日开井12小时关井12小时 日产油量稳定0.93吨 王35-021井每日开井20小时关井4小时 日产油量稳定0.87吨 [1] - 建立智能间开综合管控平台 为每口井创建数据档案 关联油藏静态参数和生产动态曲线 形成动态更新的数据生态湖 [2] - 采用一井一策管理理念 根据油藏地质特征和井筒工况差异定制开采方案 对低压低产井实施短开长关蓄能策略 对供液不稳定井实行动态间歇适配 [4] 技术应用与创新 - 通过智能传感器网络和算法模拟不同开关井周期影响 制定最优间开方案 采油五厂累计节电1410万千瓦时 节约生产成本846万元 [3] - 在关井期间向井筒注入降黏剂 利用关井时间使药剂充分渗透 开井时借助抽油机运动实现药剂与原油混合 比常规加药方式节约药剂40% [4] - 智能RTU实时采集载荷和位移数据 集成控制柜和时控开关器硬件 实现油井运行与采油功图实时联动 故障响应时间缩短70% 维护成本降低20% [6] 运营效率提升 - 智能间开系统自动生成巡检报告并用三色标注异常井位 提高故障诊断准确性 解放人工巡检劳动力 [6] - 已完成2.5万口间开井智能化改造 占总间开井数量的73.4% 优化盘活用工人数150余人 [7] - 现有技术条件下 单井日产液量低于5立方米的油井达4万余口 占比76% 间开管理有效解决供排协调难题 [4]
常州出台十条新政激发老年教育市场活力
江南时报· 2025-08-19 16:50
政策框架 - 通过10项创新举措构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参与的老年教育发展新格局 [1] - 从准入机制、资源整合、数字赋能三个维度破解供给不足问题 [1] 准入机制创新 - 推行一窗通办审批服务简化机构设立流程 [2] - 允许社会组织、企业及个人通过资金投入、场地置换方式参与混合所有制办学 [2] - 首次明确支持营利性机构实施股权激励以增强办学内生动力 [2] 资源整合措施 - 系统性整合青少年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公共设施开展嵌入式教学 [3] - 鼓励改造闲置办公场所和商业综合体形成15分钟银龄学习圈 [3] - 预计2025年底前释放5万平方米存量空间用于老年教育 [3] 数字化生态建设 - 要求公办机构向民办开放课程资源库并联合开发适老化数字课程 [4] - 建立全市统一师资池实现优秀教师跨机构流动 [4] - 设立专项经费支持校企合作开发智能康养、数字反诈等特色课程 [4] - 所有优质课程接入常州终身学习云平台 [4]
“81890” 为什么灵 ——宁波海曙区服务热线延伸服务中小微企业调查
经济日报· 2025-08-19 05:19
民生服务平台延伸至企业服务 - 宁波海曙81890求助服务中心从民生服务延伸至中小微企业帮扶,累计处理市民求助事项1860余万件[1] - 2020年9月开始将服务触角扩展至中小微企业,聚焦六大领域需求:人才引培、技术创新、生产运营、财务管理、应急处置、市场拓展[3] - 累计帮助3万家(次)企业破难解困,成为宁波市首批营商环境联络站[3] 企业共性难题解决方案 - 通过"点派评"机制(市民点单—81890派单—市民评价)整合政府、市场、社会资源[1] - 案例:为农创客刘艺君对接农科院技术团队解决种植难题,并联合金融机构提供80万元贷款方案[2] - 台风期间24小时值守,提供防汛物资救援受困企业[3] 人才引培专项服务 - 调研显示45%企业需求集中在人才引培领域[4] - 2024年4月开设81890910人才服务专线,累计提供超2.6万次服务且办结率100%[5] - 联合人社局开展"云招聘"直播带岗,推送电子书并吸引求职者登记[4][5] 信用修复创新机制 - 2024年8月创设"海信服"品牌,建立信用修复服务基地[5] - 案例:5天内完成宁波甬润建设公司信用修复申请[6] - 累计修复行政处罚信息5633条、个体工商户经营异常状态2600余户[6] 数字化政策服务升级 - 打造"e企播"政策直播间,覆盖就业创业、职工权益等主题,累计开播百余场覆盖40余万人次[8] - 案例:帮助浙江云聚智铱公司成功申报2024年高新技术企业[9] - 联合经信局构建"培训+对接+赋能"体系,推动产业集群数智化改造[9]
“81890”,为什么灵
经济日报· 2025-08-19 04:41
民生服务平台转型企业服务 - 宁波海曙81890求助服务中心从民生服务延伸至中小微企业帮扶,整合政府、市场、社会三方资源,累计处理市民求助事项1860余万件 [1] - 2020年9月启动中小微企业帮扶服务,将"点派评"机制应用于企业纾困,覆盖人才引培、技术创新等六大领域 [1][3] - 截至报道时累计帮助3万家(次)企业破难解困,成为宁波市首批营商环境联络站 [3] 企业共性需求解决方案 - 涉农企业案例:联动农科院技术团队提供种植方案,联合金融机构举办"融资相亲会",为农家乐企业解决80万元贷款 [2] - 应急服务:台风期间24小时值守,提供防汛物资救援受困企业 [3] - 健康服务:联合三甲医院开展入企义诊,满足职工身心健康需求 [3] 人才引培创新实践 - 调研显示45%企业需求聚焦人才引培,推出"云招聘"电子书和直播带岗活动,整合1000余家家政服务企业提供生活支持 [4][5] - 2024年4月开设81890910人才专线,9月延伸线上直播服务团,累计提供2.6万次人才服务且办结率100% [5] - 联合人社局在交通枢纽等场所开展政策解读与岗位匹配,吸引求职者登记 [4] 信用修复专项服务 - 创设"海信服"信用修复品牌,建立绿色通道,2024年修复行政处罚及经营异常信息5633条、个体工商户2600余户 [5][6] - 主动推送修复提醒短信,5天内完成申请流程,配套《信用修复指引》和专题培训 [6] - 案例:建设工程公司因环保处罚影响招投标,经提醒快速完成信用修复 [6] 数字化政策服务 - 打造"e企播"政策直播间,4年开播百余场,覆盖40余万人次,解读高新技术申报等百余项政策 [8][9] - 案例:科技公司通过直播优化知识产权布局,2024年成功申报高新技术企业 [9] - 推动数字化转型:工业排产专题直播引发产业集群智能升级需求,联动经信局构建"培训+对接+赋能"体系 [9][10]
闻不见气味 看得见降碳 ——台州湾经开区医化园区解锁产业“绿”码
中国化工报· 2025-08-18 21:33
产业转型与升级 - 台州湾经开区医化园区启动20个绿色低碳工艺技术改造项目和14个环境治理协同技术项目 实现降碳约1.25万吨[1] - 园区形成"中间体—原料药—制剂"完整产业链 是国内最大、国际知名的医药化学原料药生产出口基地[2] - 宏元药业他汀类药物绿色合成技术使单位产品蒸汽用量减少30% 电力用量减少17% 溶剂用量减少40%[2] - 华海药业等6个项目入选省级减污降碳标杆项目[2] 技术创新与减排成效 - 华海药业川南分公司单位产值碳排放从2020年0.91吨/万元降至2024年0.54吨/万元 降幅达40%[3] - 该公司2024年实现固废资源化3200吨/年 废水减量8万吨/年 产生经济效益约1.24亿元/年[3] - 采用无机渗透汽化膜脱水技术和双效精馏塔技术实现蒸汽节约和余热利用[3] - 建立国内首个医化行业企业减污降碳协同评价指数体系[3] 数字化建设与基础设施 - 园区累计投入1亿元建设"智慧园区"监管平台 覆盖废水/废气/土壤等监测应用场景[4] - 通过三维治水、溯源治气、闭环治废、一码管控构建生态环境监测网络[5] - 建设11.19千米空中管廊 集成污水/热网蒸汽等公用工程管道[5] - 园区获评国家级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和浙江省"污水零直排区"星级园区[5]
夜经济持续释放消费新活力
证券日报· 2025-08-18 00:43
夜经济发展现状 - 夜经济从单一夜间消费模式向全域化消费生态转变 成为推动消费升级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1] - 沿海城市夜间步行街人流密集 网红餐厅晚间9时仍有食客排队等候 体现夏季夜经济火爆态势 [1] - 政策支持与居民消费观念转变共同推动业态多元化发展 涵盖夜味 夜游 夜赏 夜购 夜养等领域 [1] 发展驱动因素 - 顶层设计与地方实践协同发力 推动夜间消费业态全面延伸 [1] - 居民消费需求从物质层面向精神文化层面升级 追求更多元化的夜间体验 [1] - 新业态重构消费场景并创造就业岗位 包括夜市销售 导购 外卖配送及文化活动相关岗位 [1] 未来发展路径 - 构建"动静结合"多元消费场景 既包含吃喝玩乐业态也发展夜间书店等静态消费 [2] - 强调城市规划需体现地域特色避免同质化 同时加强交通卫生安全等精细化管理 [2] - 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提升夜间消费体验 实现数字赋能与服务托底 [2] - 商家需通过创新避免商品同质化 坚持以质量赢得消费者口碑 [2]
华工科技(000988.SZ):上半年净利润9.11亿元 同比增长45%
格隆汇APP· 2025-08-14 20:51
公司业绩表现 -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6 29亿元 同比增长45% [1] -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9 11亿元 同比增长45% [1] 业务战略 - 公司聚焦"感知 联接 智能制造"三大核心业务 [1] - 面向国内 国际两大市场布局 [1] - 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 数字赋能两大赛道 [1] 发展举措 - 持续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1] - 打造专精特新产品 [1] - 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和行业发展 [1]
卫星化学:上半年营收234.6亿元净利润27.44亿元 双双延续快速增长态势
证券时报网· 2025-08-11 21:5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34.6亿元 同比增长20.93%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44亿元 同比增长33.44% [1] - 研发费用投入7.73亿元 申请专利122件 获授权专利57件 [1][2] 研发创新 - 聚焦催化剂、新能源材料、高分子新材料、功能化学品等关键领域研发 [2] - 高性能催化新材料项目正式落地 计划投资30亿元打造一体化产研平台 [2] - 构建未来研发中心 加快原创技术研发及产业化进程 [2] 产业链布局 C2板块 - 形成182万吨乙二醇、50万吨聚醚大单体与表面活性剂、20万吨乙醇胺、15万吨碳酸酯下游产能 [3] - 乙醇胺和聚醚大单体实际产量分别位居全国第一和第二 市占率均超20% [3] - 聚醚大单体全面应用于高性能减水剂 乙醇胺在表面活性剂和气体净化领域获认可 [3] C3板块 - 拥有国内最大、全球第二的丙烯酸及酯产能 [4] - 平湖基地年产80万吨多碳醇项目实现一次性开车成功 打通丙烯到高附加值多元醇深度利用 [4] - 与丙烯酸板块形成上下游闭环 为高分子乳液和高吸水性树脂提供稳定原料 [4] 产品竞争力 - 聚乙烯产品性能稳定、杂质含量低 成为行业标杆 适用于管材、膜料等多元化领域 [3] - 聚苯乙烯产品在韧性与耐热性方面持续优化 进入多家家电龙头企业核心供应链 [3] - 构建从原料控制、生产优化到渠道延伸的闭环体系 保持行业领先盈利水平 [4] 数字化转型 - 依托"星云"工业互联网平台 打通采购、生产、物流、销售等核心环节 [5] - 搭建集安全环保、应急响应、能效分析、物流追踪于一体的数字管理平台 [6] - 连云港石化轻烃一体化智能工厂与嘉宏新材料双氧水智能工厂入选省级先进级智能工厂 [6] 绿色发展与ESG - 构建涵盖烯烃、高端新材料、绿色能源副产氢等多个板块的绿色循环体系 [7] - 产品单耗与碳排水平位居行业最优 通过高纯氢气副产、低碳原料替代实现全过程低碳管理 [7] - MSCI ESG评级由B跃升至BBB ESG评级从A晋升至AAA 获得国家级绿色工厂等多项认定 [7] 行业环境 - 化工行业面临"高成本、弱需求"双重压力 原材料价格剧烈波动 产品供应周期拉长 [1] - 全球经贸环境不确定性显著上升 关键化工品和能源出口受限加剧行业经营难度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