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数字赋能
icon
搜索文档
董事长周宏志博士出席苏州市“两代表一委员”座谈会暨“助企直通”政企恳谈会
搜狐财经· 2025-06-05 14:55
政府与企业座谈会 - 苏州市召开政企恳谈会 江苏省委副书记 苏州市委书记刘小涛强调要落实助企政策 打造最优营商环境 增强企业发展信心 [1] - 企业界代表围绕人才政策 贸易出口指导 数字工厂建设 协同创新联盟 就业信息平台 技术创新支持 出海服务平台 外企研发鼓励 多元市场拓展等方面提出建议 [3] 中瑞科技发展战略 - 中瑞科技董事长周宏志提出"创新立本 产业强基"战略 聚焦3D打印主业 构建创新生态链 实现细分领域从跟跑到领跑 [4] - 公司将强化数字赋能 打造智能工厂标杆 以工业互联网平台带动上下游协同升级 [4] - 计划深度融入苏州数字经济产业创新集群 在材料研发 装备智造等领域形成国际竞争力创新矩阵 [4] 政府支持企业措施 - 苏州市委书记刘小涛要求加强人才供给 深化产教融合 优化"引育留用"全链条服务 建设人才友好型城市 [5] - 将健全企业出海综合服务 发挥海外商会作用 发展外贸新业态 助力拓展全球市场 [5] - 强调支持科技创新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加大技改研发支持力度 提升核心竞争力 [5] - 提出夯实要素保障 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 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维护产业链稳定 [5] 企业表态与愿景 - 中瑞科技表示将加强技术创新 实现核心技术攻关 加快科技自立自强 [7] - 计划深化产教融合 促进产业链协同与技能人才培养 助力苏州成为全球智能制造高地 [7]
“旅游+职教”助力长三角文旅产业发展
新华日报· 2025-06-05 07:09
长三角文旅产业转型 - 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其文旅产业正面临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的重要转型 [1] - 职业教育是衔接产业需求与人力资源供给的关键纽带,推动"旅游+职业教育"深度融合是满足长三角文旅产业高端化、智慧化、国际化发展需求的必由之路 [1] 产教融合新机制 - 构建"需求牵引—动态适配"的产教融合新范式,突破教育供给单向匹配产业需求的线性逻辑 [2] - 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整合企业用工数据、岗位技能要求等信息,绘制长三角文旅产业人才"热力图",预判未来3—5年人才需求 [2] - 采取"企业订单班"培养模式,允许职业院校根据企业需求动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2] - 构建"政府引导—行业指导—院校主体—企业参与"的治理框架,建立长三角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联盟 [2] 协同创新平台建设 - 推动优质师资、实训设备、课程模块的跨校、跨企、跨域流动,避免资源重复建设与低效利用 [3] - 共建"产业学院""技术技能创新平台"等产教融合创新载体,开展联合技术攻关与标准制定 [3] - 引入国际机构认证标准,开发"双语课程""国际职业资格"等课程模块,国际化改造教学内容 [3] - 开设"文化遗产数字化""地域文化创意"等特色课程,将文化资源转化为职业教育的课程模块 [3] 数字技术赋能 - 依托VR、AR与MR技术开发文旅场景数字孪生平台,模拟实际工作场景 [4] - 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人才培养,引入智能教学系统实现"千人千面"精准教学 [4] - 建立区域教育大数据平台,集成长三角地区职业院校旅游专业的全流程数据 [4] - 共建开放式数字课程库、虚拟仿真实验资源库、行业案例库,形成"云端共享、线下联动"的资源池 [4]
赋能浙产好食品火速“出圈”
每日商报· 2025-06-05 07:09
塘栖蜜饯IP发布与产业升级 - 塘栖蜜饯推出全新IP形象及宣传标语"蜜韵塘栖,遇'饯'美好",核心设计元素包括艺术化蜜饯造型、京杭大运河水波线条及广济桥简化轮廓,强化地域文化特征[1] - 活动现场聚集监管部门、生产企业、电商平台、超市及消费者代表等全产业链参与者,共同开启产业发展新征程[1] 塘栖蜜饯历史文化与产业现状 - 塘栖凭借京杭大运河区位优势及丰富水果资源,蜜饯产业自明代延续至今,具有深厚文化底蕴[2] - 杭州市市场监管局发布《行业监督合规手册》,针对饮料、蜜饯等十大类食品产业提出12条专业建议,规范产业发展[2] - 活动现场30家企业展示特色美食,包括肉制品协会、蜜饯协会会员单位及塘栖当地企业法根、鱼鹰工坊等[2] 杭州食品产业战略规划 - 杭州启动"浙产好食品 食尚最杭州"建设行动,目标2025年底打造10个20亿级以上食品产业集群,包括1个170亿级、3个50亿级和6个20亿级[3] - 战略实施路径包括组建专业团队"一企一策"帮扶、推动企业参与国标制定、数字化转型打造"阳光工厂"、电商直播拓展市场[3] - 计划深化文旅融合,激活非遗与老字号资源,开发特色伴手礼,强化"杭州记忆"IP价值[3] 产业协同创新 - 临平食品生产商与滨江电商、本地超市实现"双向奔赴",合作领域涵盖供应链优化、直播选品、定制化生产及区域代理[2] - 产业升级路径明确为"IP破圈→标准立圈→产业聚圈→消费扩圈",形成完整发展闭环[2]
6月4日周三《新闻联播》要闻22条
快讯· 2025-06-04 20:17
宏观经济与政策 - 今年前4个月国家高新区规上工业企业营收超10万亿元 [4] - "两新"政策持续发力 消费潜力加速释放 [5] - 我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加快推进 [6] - 各地扎实推进一批重大工程建设 [7] - 《电子信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印发 [10] - 我国组织开展人力资源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 [11] - 我国将进一步健全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12] - 财政部在香港发行今年第三期125亿元人民币国债 [14] 行业动态 - 2025年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6月中旬开启 [13] - 2025年全国"服务消费季"在南京启动 [15] - 美国提高进口钢铝关税至50%政策生效 多个行业将受影响 [17] 科技与创新 - 科技助力夏收夏种 筑牢粮食丰收基础 [8] - 数字赋能 重庆高效治理超大城市 [9] 国际事件影响 - 俄乌冲突持续 涉及能源与基础设施 [16] - 胡塞武装打击以机场 美运输机受阻 [20] - 加拿大林火蔓延 烟雾飘至美国欧洲 [22]
6月4日《新闻联播》主要内容
新浪财经· 2025-06-04 20:14
高水平开放与经济发展 - 高水平开放提速加力 与世界共享发展机遇 [3] - 今年前4个月国家高新区规上工业企业营收超10万亿元 [4] 消费与投资 - "两新"政策持续发力 消费潜力加速释放 [5] - 我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加快推进 [6] - 各地扎实推进一批重大工程建设 [7] 科技创新与数字化转型 - 科技助力夏收夏种 筑牢粮食丰收基础 [8] - 数字赋能 重庆高效治理超大城市 [9] - 《电子信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印发 [10-1] 新能源与绿色经济 - 2025年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6月中旬开启 [10-4] - 我国将进一步健全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10-3] 金融与财政 - 财政部在香港发行今年第三期125亿元人民币国债 [10-5] 制造业与人力资源 - 我国组织开展人力资源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 [10-2] 国际经贸与政策 - 美国提高进口钢铝关税至50%政策生效 美媒称多个行业将受影响 [12]
携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广西
广西日报· 2025-06-04 11:03
广西生态环境保护活动 - 2025年广西生态文化月暨六五环境日广西主场活动在南宁举行,主题为"美丽中国我先行",旨在动员全社会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1] - 活动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展示广西生态环境保护成效,并发布《人工智能赋能广西生态环境保护计划》 [1] - 计划聚焦环境监测、监控、监管和公众服务四大领域,构建智慧环保体系 [1] 人工智能赋能环保 - 广西推动人工智能与环保深度融合,构建科学高效、精准智慧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 [1] - 现场设置AI赋能环保主题展示区,通过智能互动展示生态治理创新成果 [2] 生态环境质量指数 - 自治区生态环境厅首次发布西江、九洲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报告,标志数字赋能在重点流域保护取得进展 [3] - 西江流域占广西陆地面积85.2%,是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屏障,九洲江是国家首批跨省生态补偿试点流域 [3] - 评价体系涵盖水资源保障、水环境改善、水生态健康及流域专项4方面14项指标 [3] 西江生态环境质量 - 2024年西江指数为87.55,等级为"优",2021-2024年指数从82.82升至87.55,质量从"良"升为"优" [4] - 水资源保障方面,重要控制断面生态流量达标率较高,水环境改善方面地表水水质保持优 [4] - 水生态健康总体稳定,湖库综合营养状态向好 [4] 九洲江生态环境质量 - 2024年九洲江指数为79.36,等级为"良",2021-2024年指数从67.68升至79.36,质量从"中"升为"良" [5] - 水环境改善方面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黑臭水体整治率持续提升 [5] - 九洲江专项方面畜禽养殖规模化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入河排污口整治率大幅提升 [5]
平台经济激发小商户活力
经济日报· 2025-06-03 06:11
个体工商户发展现状 - 个体工商户是我国数量最多的经营主体 在稳增长 促就业 惠民生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1] - 截至3月底 第三产业个体工商户达1.11亿户 占个体工商户总量的比例接近九成 [2] - 批发零售 住宿餐饮 居民服务等行业竞争充分 线下经营成本高 行业利润率普遍不高 [2] 平台企业扶持政策 - 快手电商推出"0元开店"政策 覆盖万余个商品类目 允许商家零成本试运营 [3] - 美团投入10亿元助力金支持餐饮商家 其中5亿元专门用于中小餐饮商家 已惠及3.8万家商户 [3] -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网络交易平台收费行为合规指南》 要求平台合理制定收费标准 健全收费规则 [4] 流量支持与技术赋能 - 抖音电商推出九大扶持举措 小商家最高可获得6000元流量券 新商家可获定向流量补贴 [5] - 快手使用AIGC技术帮助广告主生产创意素材 数字人直播降低开播门槛 智能Bot提升转化率 [6] - 建议平台利用AI工具降低运营成本 基于大数据提供精准客户引流服务 优化流量分配算法 [6] 规则优化与生态建设 - 抖音推出运费险降费政策 预计今年为商家节省超45亿元 降费幅度达10%至40% [7] - 美团升级评分体系为"多维综合评分" AI差评识别系统缩短处置时效12小时 [7] - 淘宝天猫建立账号诚信体系 拼多多成立"商家权益保护委员会"提升商户安全感 [8] 行业影响与发展趋势 - 平台企业低价竞争策略导致中小微商户线上经营利润走低 服务费及营销成本挤压盈利空间 [2] - 电商平台全方位赋能有助于形成鼓励创新 品质 品牌的产业氛围 推动差异化竞争 [8] - 平台企业通过数字赋能 流量扶持 市场拓展等方式持续拓展个体工商户发展空间 [1]
辽宁推动文体旅融合发展
人民日报· 2025-06-03 05:43
文体旅融合新业态 - 辽宁大连冰山慧谷老厂区改造为文体旅消费集聚区,保留1650平方米专业级冰面和完整铸造生产线,吸引游客体验滑冰、购物、休闲一体化服务 [1] - 辽宁省博物馆通过创编舞蹈《簪花仕女图》和开发文创产品(仕女冰箱贴、簪花手捻等)实现文物活化,文创销售火爆 [2] - 鞍山千山景区定向越野活动刷新门票销售纪录,铁岭城市马拉松带动当地美食(铁锅炖、锅包肉)热搜,锦州奉国寺因游戏《黑神话:悟空》取景成为打卡地 [2] 产业数据与政策支持 - 2024年辽宁接待游客6.52亿人次(同比+28.1%),旅游收入6325.2亿元(同比+25.9%) [1] - 辽宁省成立文体旅融合发展领导小组(含24家省直单位)和产业发展集团,整合资源并打造20余条精品线路,推动区域联动差异化发展 [2] - 辽宁推出"跟着演出去旅行""跟着赛事去旅行"等特色玩法,博物馆、纪念馆、演出场馆人气显著提升 [2] 科技与服务升级 - 沈阳老北市运用航空阻燃材料和无人滑翔机技术打造"凤舞"表演,大连部署智慧交通大屏和"海上游大连"管理平台提升出游便捷性 [3] - 辽宁文旅部门采纳网友建议优化服务(如沈阳地铁站名调整、大连港东五街设拍照专区、丹东开放机关停车场),"听劝"成为服务新标签 [3] - 辽宁省委提出加快培育文体旅融合新增长点,目标打造高品质示范地,呼应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大力发展旅游业"要求 [3]
再获3项国际大奖,北京城市图书馆已累计获7项国际级荣誉
新京报· 2025-05-30 19:52
国际奖项与荣誉 - 北京城市图书馆凭借智慧空间、可视互动、多维展览获得Vega Digital Awards、A'Design Award、iF设计奖3项国际大奖,累计获得7项国际级荣誉 [1] - 元宇宙体验馆荣获2025年度Vega Digital Awards最佳交互金奖,数据可视化系统荣获2024-2025年度A'Design Award大奖白金奖 [1][2] - 2024年获得国际图联(IFLA)"2024年度公共图书馆奖"和DFA亚洲最具影响力设计奖,2025年被《TIME时代周刊》选为"最受期待的公共图书馆" [8] 技术创新与沉浸式体验 - 元宇宙体验馆运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多模态交互及大型语言模型技术,构建沉浸式阅读与学习场景,复刻实体场馆至云端并融合AI、VR、AR技术 [1] - 数据可视化系统融合数字孪生、三维GIS和实时渲染技术,通过18米宽、3米高的互动屏幕展示,实现"物理空间+数字服务"双轨融合及智慧管理中枢功能 [2] - 沉浸式交互体系还原绿心公园等地标,提供馆内空间漫游、三维导航、智慧场景生成、文旅融合推荐等功能 [2] 文化展览与创新实践 - "版画中轴——珍藏版画典籍展"以版画为核心线索,分为四个单元及互动探索板块,空间设计汲取北京中轴线对称与阵列特征,2025年斩获德国iF设计奖 [2][5] - 少年儿童馆"阅读花园"项目获2025年IFLA PressReader国际营销奖第二名,打造共成长、可交互的"数字花园" [5][7] - "版画中轴"和"阅读花园"体现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标志中华文化基因在当代设计语境下的创新表达 [7] 运营数据与社会影响 - 开馆以来累计开展超5000场文化活动,线上线下参与人次超2657.6万,到馆读者达479万人次 [8]
就业服务20条重在落实
证券时报· 2025-05-27 02:13
政策核心内容 -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20条服务举措,覆盖就业市场多个关键痛点 [1] - 政策强调"信息匹配"和"精准服务",推出"政策计算器""直补快办"等创新模式,旨在提高政策触达效率 [1] - 政策回应当前就业市场结构性矛盾,包括高校毕业生"求职难"与企业"招工难"并存的现象 [1] 均等普惠措施 - 政策明确要求"就地就近服务",统一服务标准,缩小城乡、区域间就业服务差距 [1] - 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等群体将获得更公平、更便捷的就业支持 [1] 数字赋能举措 - 政策提出通过大数据匹配岗位、AI职业指导等智能化手段提升就业服务效率 [2] - 强调线上服务必须与线下支持相结合,避免技术成为新的门槛 [2] 区域协同机制 - 政策要求建立公共就业服务联动机制,解决跨地区就业信息不对称、保障不衔接等问题 [2] - 旨在打破地域壁垒,促进劳动力资源在全国范围内高效配置 [2] 政策落实重点 - 需强化基层服务能力,避免政策执行中的"上头热、下头冷"现象 [2] - 建议建立动态反馈机制及时调整政策偏差,并加强监督考核杜绝形式主义 [2]